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論語》教案

          《論語》教案

          時間:2024-05-25 06:42:12 教案 我要投稿

          《論語》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教案15篇

          《論語》教案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培養(yǎng)勤學好問、永不滿足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guān)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W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有關(guān)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三、教學新課

           。ㄒ唬┟鞔_教學目標及重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布置學生劃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語句。

           。ㄈ┲攸c學習與訓練

            1.教師導學: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W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明確: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字詞:

           、磐僮郑孩俨灰嗾f乎:通假字說,本字悅,愉快。

           、谟桑d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凼侵玻和僮种,本字智,聰明,智慧。

           、贫嗔x詞:

            ①而:表順接關(guān)系,相當于并且等,如: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

            表轉(zhuǎn)接關(guān)系,相當于卻、但是等,如學而不思則罔、人不知而不慍。

           、谝裕簯{借,如何以謂之文也;用來,如以思,無益;因為,如是以謂之文也

            ⑶多音多義字:

            論:論語

            樂:不亦樂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晝夜

           、攘鱾髦两竦某烧Z: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讀完課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語句有哪些?請給大家展示一下,并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學生理解不當?shù)牡胤讲⑦m當點評)

            明確:

           、乓泻玫膶W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不恥下問肯問,善問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芍t虛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不懂裝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埔泻玫腵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fù)習溫故而知新總結(jié)復(fù)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

           、且湎r間逝者如斯夫

            3.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wù)劯邢搿?讓學生自由談)

            4.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谀男┓矫孢有欠缺?應(yīng)怎樣改進?

            5.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結(jié)束語]《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F(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yù)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fù)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ㄋ模┦崂、總結(jié)、擴展

            《〈論語〉十則》是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論述,其中第四、六則是講學習態(tài)度,第二則、第三則講學習方法,第一則、第五則既講學習態(tài)度又講學習方法。

            [布置作業(yè)]

            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結(jié)合學習《〈論語〉十則》,寫一篇短文,談?wù)勛约旱纳罡惺芎褪艿降膯l(fā)。

            [板書設(shè)計]

          《論語》教案2

            ○教學目標

           、偈炀毐痴b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對照反省自己

           、鄯e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偎鸭鬃蛹捌洹墩撜Z》的有關(guān)資料。

           、陬A(yù)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shè)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俜蹲x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谌帻R讀

            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簟⒄

            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斫庹n文內(nèi)容

            教師導學:

            關(guān)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guān)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fù)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yè)

           、俦痴b課文。

           、诔瓕憽⒆R記字詞。

           、垲A(yù)習剩余部分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傺凶x后五段內(nèi)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shè)計

            檢查作業(yè)

           、俦痴b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nèi)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

           、僖娰t思齊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塾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nèi)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趯W習態(tài)度

           、鬯枷胄摒B(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賹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wù)劯邢搿?/p>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yīng)怎樣改進?

           、邸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芡高^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jié)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yè)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谒鸭墩撜Z》中有關(guān)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論語》教案3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6~10則。

           、谶^程與方法:運用“進入角色法”,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6~10則。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涵,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修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1.朗讀、翻譯、背誦6~10則。

            2.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三、教學難點

             理解《論語》十則6~10則豐富精彩的內(nèi)涵。

            四、難點突破

             運用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五、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2.預(yù)習課文6~10則,把握內(nèi)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fā)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論語》十則的前六則,宋朝開國丞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通了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論語》。

            二、確立目標

             自主學習

            1、復(fù)習作者文學常識。在我國歷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以愛人之心調(diào)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guān)系。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社會“學在官府”,只允許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機會。這對推動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目前已有多個國家開辦了孔子學院,影響很大。

            2、合作朗讀,接力背誦。

            三、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進入角色:“與孔子面對面”質(zhì)疑釋疑,對照注釋疏通文意。要求:

            全班分為兩大組。

            A組同學為提出問題組:就7~10

            則重點字詞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問的地方。

            B組同學為“孔子”組:與A組的同學對話,回答A組同學的問題。

            合作探究

            師生互動(一)

             以下三則加點詞如何解釋?每一則寫了什么內(nèi)容?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明確: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t:賢人。齊:相同。焉:語氣詞。內(nèi):內(nèi)心。自。鹤晕曳词。

            [譯]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表虛數(shù),幾個。行:走。必:必定,一定。焉:于此,在其中。擇:選擇。其:代詞,他們,代指“三人”。善者:優(yōu)點,長處。從:順從,學習。改之:改正自身同樣的毛病。

            [譯]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以上兩則講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也有借鑒的意思。

            總之,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改正不足。這也是個人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士:在《論語》中大約出現(xiàn)十五次,有學問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仁以為己任:即“以仁為己任”,把“仁”作為自己的任務(wù)。已:停止。

            [譯]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這一則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人們一生要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終身。

            背誦6~8則。

            合作探究

            師生互動(二)

             以下二則加點詞如何解釋?每一則寫了什么內(nèi)容?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明確: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唬哼@。凋:凋謝。

            [譯]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這一則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

            處于濁世,君子能潔身自好。只有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君子的風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難的時候才能體現(xiàn)出來。

            哲理:經(jīng)歷磨難,培養(yǎng)意志,成就大事。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行:奉行。其:大概、也許。。喝寮业耐萍杭叭,仁愛待人思想。即“仁”。欲:想要(的東西)。施:施加。于:在,給。

            [譯]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边@一則談

            修身做人的道理: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爸摇焙汀八 笔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的思想。

            背誦9~10則。

            合作探究

            師生互動(三)

             1、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2、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蹦隳苈(lián)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3、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

            4、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

            明確:

            1、取長補短。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胸懷寬廣,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堅強,才能長期堅持奮斗。

            4、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但,如果涉及到有人違法犯罪,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四、小結(jié)

             請按照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給十則語錄歸類。

            (一)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谝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廴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和復(fù)習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傳不習乎?

           、蹨毓识,可以為師矣。

           、軐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偃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谖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凼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軞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菀阉挥,勿施于人。

            (二)歸納成語

           、贉毓识拢簻亓曇褜W過的東西,又有新的體會。

            ②見賢思齊: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一樣。

           、廴沃氐肋h:負擔沉重,路程遙遠。

           、芩蓝笠眩旱剿罏橹埂

           、萑诵斜赜形?guī)煟涸谝黄鹦凶叩膸讉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三)整理重點文言實詞

             1、不亦說乎。說:“悅”的古字,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3、溫故而知新。 故:學過的知識。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而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有害。

            5、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四)一詞多義:

             1、為(wèi)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項為之強。因為。

            為之怡然稱快。因為。

           。╳éi)以叢草為林……。是。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梢詾閹熞印W。知之為知之……作為。

            2、可以

            可以為師矣。

            可以憑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夠。

            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溫故而知新。領(lǐng)悟,知道。

            知之為知之。知道。

            4、而

           。1)表承接,不譯,或譯為“然后”

            學而時習之

           。2)表并列,“而且”、“并且”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3)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或“可是”、“但是”

            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不忠乎……

            學而

            不思則罔……

            任重而道遠

            5、之

            之:代詞。

            學而時習之。

            誨女知之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

            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之,助詞,無意,不譯。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通假字

             不亦說乎通“悅”,高興

            誨女知之乎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五、反饋檢測

            (一)請根據(jù)以下的環(huán)境或畫面,從課文找出相對應(yīng)的格言。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與“梅花香自苦寒來”以及“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語句是: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边@與本文哪一則內(nèi)容相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闡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yīng)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孔子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一個問題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鬃哟鸬溃葫Z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這個事例證實了哪則格言?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二)分享收獲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明確:

            作為學生不應(yīng)死學書本,應(yīng)該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yīng)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外繼續(xù)閱讀于丹《論語心得》。

            2.搜集整理《論語》中有關(guān)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教師寄語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十則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個高尚的人。

          《論語》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jié)選中的基礎(chǔ)知識(詳見《預(yù)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yù)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二、教學重點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三、教學難點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四、課時安排:

            1、5課時(0、5為預(yù)習檢測,達到認知、技能目標,本課時為1)

            五、課型:

            多媒體授課

            六、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究

            七、教學過程

            1、導語

            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鉆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會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學識的廣博,道德的高尚,和藹的身影,親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nèi)核——仁。

            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nèi)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

            接下來,請大家集體背誦第四章節(ji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學生集體背誦。(落實背誦,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其實,文言文的語感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讀來完成。在平時,只要你想讀,敢讀,然后大聲讀,就可以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人生。“瘋狂語文”,讓我們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瘋狂,領(lǐng)略文言文這塊質(zhì)樸的土地帶給我們的享受。

            3、文本解讀:

           。1)我們節(jié)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聯(lián)系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lián)系的。(盡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guān)注我們一點,多關(guān)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guān)心過老師,關(guān)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nèi)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guān)于“仁”的內(nèi)容呢?請大家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guān)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樣做才能達到“仁”,施“仁”之后會怎么樣?

           。ㄖ攸c句)

            a、克己復(fù)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fù)禮?思簭(fù)禮后會怎么樣:天下歸仁。什么樣的行為是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c、愛人,知人(是什么。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ǜ爬ǎ

            a、什么是仁:克己復(fù)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ū硎觯

            下面,請大家結(jié)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fù)到禮的規(guī)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為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欲望,而應(yīng)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jié)合作。

            4、“仁”與生活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并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yīng)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fù)禮:克制自己,回復(fù)到禮的規(guī)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山茶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guān)注我們一點,多關(guān)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guān)心過老師,關(guān)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nèi)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jīng)關(guān)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默默奉獻的陳秀金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wèi)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wěn)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fā)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偨Y(jié):學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們?yōu)橹行模艘惨晕覀優(yōu)榘駱,這樣,和諧校園又怎么可能建設(shè)不起來呢?

            5、總結(jié):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營養(yǎng),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為圣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著圣人為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shè)和發(fā)展著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么幾句話: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學們,大家心中一定有這樣的疑問:選修課應(yīng)該如何讀,應(yīng)該讀什么?這邊,我想說:讀好選修課,要靠手腦口;時間要用足,背誦要落實;習慣須養(yǎng)成,知識重遷移;開啟青春門,邁好人生路。

            6、作業(yè)

            學習了本章節(jié),大家會有很多的感悟。請結(jié)合你對“仁”理解,擬一份面向全校師生的倡議書,倡議大家都能以“仁”為行動準則,積極投身到和諧一中的建設(shè)中來。

            要求:1、字數(shù)不少于400字。2、符合倡議書的寫作要求

          《論語》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掌握關(guān)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詞語如“而”、“之”等

            3.領(lǐng)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yīng)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五、《論語》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1、體式歸納起來有:

            (1)、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2)、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

            (3)、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2、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六、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七、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自瀆:學生自讀課文。

            感知、討論:本文的內(nèi)容包括學習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2.課文講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里感到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曾參,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得!

            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要學習與思相結(jié)合。啟示: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xiàn)出孔子自覺修養(yǎng),虛心好學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fù)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論語》散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

            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八、歸納總結(jié)

            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yuè。

            一詞多義

            1、而: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為“然后”)

            學而不思則罔(轉(zhuǎn)折連詞,可譯為“卻、但是”)

            博學而篤志(并列連詞,可譯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溫故而知新(知道)

            3、為:為人謀而不忠乎(給,替)可以為師矣(當,做)

            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二)、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學習態(tài)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四)、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九、課堂小結(jié)

            本文的內(nèi)容圍繞著孔子的言談舉止,向我們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學習本文我們能夠準確的背誦和翻譯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識,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主旨。

            十、課下作業(yè)

            默寫全文、做相關(guān)的練習題

          《論語》教案6

            學習目標:

            1詳細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論語》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2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shù)特色。(排比的語言氣勢,比喻的形象意義,對偶的整齊形式)

            3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學習重點:

            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shù)特色。

            學習難點:

            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guān)孔子和《論語》的資料。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策略說明





          一、揭示主題





          導入新課。





          1板書:先哲智慧





          “先哲”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先哲智慧”的'?





          2提問:你能說出幾個先哲的例子呢?





          1齊讀板書。闡述各自觀點。








          2交流所知。





          使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





          檢查學生的感悟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





          二、信息交流,





          語文激發(fā)興趣。





          1過渡:這節(jié)課熟悉一位先哲。





          板書:孔子





          2關(guān)于孔子,你們知道些什么呢?





          3他與他弟子的智慧在哪本書中集中體現(xiàn)?板書:《論語》八則。





          4誰對《論語》有所了解?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信息。






          2自由回答。






          3齊讀課題。








          4自主交流。





          加強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檢驗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自讀語錄,





          整理哲理。





          1《論語》八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請自己學習。






          2你們懂了哪些語錄,注意朗讀,最喜歡哪則,結(jié)合生活談它給你的啟示。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八則語錄,小小組交流討論準備小組發(fā)言。





          2自主朗讀,集體交流。







          通過自學交流朗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又養(yǎng)成合作學習習慣,感悟語錄中的哲理。使學生懂得學習要舉一反三,并積累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





          四、拓展學習,





          增加積累。





          1《論語》中語錄有上千條,推薦《初中文言讀本》。





          2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學習《子罕三則》,完成讀讀背背。






          2同桌交流。






          3課后另選幾則《論語》加以背誦積累。






          增加學生的積累量,不斷加強他們的文化底蘊。





            教后感:

            積淀與遷移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以學習本文,有必要使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以及《論語》,這就是一種文化的積淀。通過種種途徑學生收集到了許多關(guān)于孔子、關(guān)于《論語》的資料,使學生對孔子了解更多。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這幾則《論語》,使學生更真切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教學中,我不滿足于此,又請同學收集幾則孔子弟子們的話,進行遷移學習。如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回曰:“……。”這些話也同樣富有哲理,與孔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學習《論語》八則,事實上又何止八則?,從“子曰”到“曾子曰”到“子路曰”到“回曰”,這不是一種文化遷移和積淀的過程嗎?

          《論語》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jīng)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qū)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lián)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yīng)哪句話?

          《論語》教案8

          ,

            在意思明確了后,學生找句子還是比較容易的,關(guān)鍵是如何說明理由。理由只要學生能講出個大概所以然來,就可以了,老師不做很硬性的規(guī)范,每個學生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規(guī)范后,容易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交流后明確: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fù)習。

            學習態(tài)度: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六、課堂小結(jié)

            在課堂小結(jié)中,把“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即“理讀法”落實給學生,這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也就是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的培養(yǎng)。

            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了解了孔子和《論語》的大概情況,還附帶贈送了“四書五經(jīng)”這個知識點,合作探究學習了課文的前六章,落實了這六章的字詞。

            在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點后,我們該如何把我們凌亂的筆跡整理出來呢?下面老師就結(jié)合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教大家一個“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整理好筆記,以后復(fù)習的時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本文為例,大家在預(yù)習的時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把它列出來如:作家作品(如果課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記),重點語句(本文中的重點語句就是關(guān)于學習和修養(yǎng)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語),疑難點(這個點完全是根據(jù)自己口味來的,你覺得我這個點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錄出來,課后問老師,復(fù)習的時候有針對性。象本課的話你還可以摘錄一些自己沒弄懂的重難點字詞)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教過的六章《論語》并嘗試默寫。

            2、預(yù)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后六章。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探究學習課文后六章。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1、背誦上節(jié)課所學的六章,全班齊背和學生分則抽背。

            2、重點詞句翻譯抽查:

            學而(時:按時)習之,不亦(說:通“悅”愉快)乎?

            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遠方來 吾日三(。悍词。┪嵘

            與朋友交而不(信:誠實)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抽查個別基礎(chǔ)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一來檢查他上節(jié)課掌握情況,二來可以加強他們對這些重點實詞的記憶。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讓他把不會的詞語記錄到筆記中去,并叫其他同學補充。

            二、 探究學習后六章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jié)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jié),這個小結(jié)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chǔ)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chǔ)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jié)(多媒體展示):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trong>

            三:虛數(shù),幾個 行:走 焉:于之,在其中 善者:長處、優(yōu)點 從:學習 不善者:短處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ㄔ诼鋵嵵攸c字詞的基礎(chǔ)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

            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jié)

            落實完字詞翻譯后,給學生小結(jié)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信達雅,并稍微解釋一下何為信達雅

           。ǘ嗝襟w顯示: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3、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讓學生結(jié)合重點字詞的解釋,仔細回顧課文,落實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講修身做人的?在這五則中還有哪些也是講學習方面的?

            學生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談?wù)勀銓@樣的處世之道的看法。(每個人對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三、 課堂小結(jié)

            1、文化常識

            關(guān)于作家作品欄里也就使孔子和《論語》的介紹,這里特別要向?qū)W生強調(diào)的是《論語》的作者不是孔子。關(guān)于孔子和《論語》課文注解里有現(xiàn)成的,無需多講。只要學生的筆記中有這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再補充一個“四書五經(jīng)”的文化常識知識點。

            2、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你們找到了幾個?

            讓學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把關(guān)看哪些不是成語的也找進來了。最后師生共同明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不惑之年、隨心所欲、擇善而從、簞食瓢飲、富貴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順之年、匹夫不可奪志。

            對這些成語,不在課堂上做具體的解釋,在作業(yè)中布置學生選用這些個成語寫一段話,言語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以運用來檢測學生對成語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兩個討論題來建構(gòu)這個環(huán)節(jié):你從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學習的信息?你從文中學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這兩個問題把純粹的核對問題化,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課堂探究學習課文時候已經(jīng)有落實了,即使部分學生講不全,但基礎(chǔ)好的學生能把他們補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學生對此不是很了解,這個需要老師作為課外知識延伸做個簡單說明,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把這個額外知識點落實到筆記中去。

            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孔子思想核心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關(guān)于孔子思想核心“仁”無需對學生講太多,只要學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夠了,對初一學生講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點語句

            在這里老師給學生一個示范,這個示范是對文中虛詞“而”的歸納,虛詞對初一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由老師歸納。文中實詞“知”則由學生自己歸納,因為在落實重點字詞的時候已經(jīng)講得很詳細了。

            學時習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不慍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而 溫故知新 從而,表示承接

            學不思則罔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思不學則殆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這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文中有實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請同學們自己找找看,并把它歸納分類。

            ,《論語》十二章教案4標簽:初一上冊語文教案大全,

          《論語》教案9

            課 題:

            《弟子孰為好學》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四課時

            一、復(fù)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jié)內(nèi)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弟子孰為好學

            二、初讀感知

            1、識記:杇( ) 牖( )命矣夫( ) 騫( )莞( )爾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杇:音wū,抹墻用的抹子。這里指用抹子粉刷墻壁。

            (2)誅:意為責備、批評。

            (3)與:語氣詞。

            (4)不遷怒:不把對此人的怒氣發(fā)泄到彼人身上。

            (5)不貳過:“貳”是重復(fù)、一再的意思。這是說不犯同樣的錯誤。

            (6)亡:同“無”。

            (7)牖:音yǒu,窗戶。

            (8)說:音yuè,同悅。

            (9)畫:劃定界限,停止前進。

            (10)德行:指能實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11)言語:指善于辭令,能辦理外交。

            (12)政事:指能從事政治事務(wù)。

            (13)文學: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

            (14)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40)孔子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對他大加非難。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說的那么簡單。結(jié)合前后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看出,宰予對孔子學說存有異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責。此外,孔子在這里還提出判斷一個人的正確方法,即聽其言而觀其行。

           。41)孔子極為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認為他好學上進,自顏回死后,已經(jīng)沒有如此好學的人了。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中,他特別談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兩點,也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生,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

           。43)冉求對于學習孔子所講授的理論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認為,冉求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難情緒做怪,所以對他提出批評。

           。45)孔子的學生顏淵是一個十分勤奮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幾乎沒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問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

           。46)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前進,后代一定會超過前人,這種今勝于昔的觀念是正確的,說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頑固守舊的。

           。48)孔子說顏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責備顏回,而是在得意地贊許他。

           。49)“過猶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體說明!吨杏埂氛f,過猶不及為中!暗乐恍幸,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薄皥(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這是說,舜于兩端取其中,既非過,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為大圣。這就是對本章孔子“過猶不及”的具體解釋。既然子張做得過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兩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對此二人的評價就是:“過猶不及”。

            (50)孔子對待君臣關(guān)系以道和禮為準繩的。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雙方都應(yīng)遵循道和禮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40、46、49段文字

            五、積累與應(yīng)用

            1、名句誦讀:

           、佟⒙犉溲远^其行

           、凇⒉贿w怒,不貳過

           、邸⒑笊晌,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10

            一、課前激趣,融洽師生關(guān)系

            師:上課之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各自的身份。你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學生。

            師: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教師。

            師: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來看,你們“學”什么?向誰“學”?我“教”什么?“教”給誰?應(yīng)該是很好回答的問題。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師生關(guān)系也已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你們不僅應(yīng)該向老師學習,而且更應(yīng)該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并且不但要學知識,而且更要學方法、學習慣、學做人。所以,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師已遠遠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師已只能作為大家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而存在了。希望我們今天能夠彼此引導、相互合作、共同促進,好不好?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這如滿天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引領(lǐng)著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這個人和這本書的名字嗎?

            生齊答:孔子和《論語》。

            師: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記錄孔子和弟子們言行的《論語》,也一直是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國歷史上做課本時間最長的一本書,也是我國歷史上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大家有興趣來了解這本書嗎?

            生齊答:有興趣。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作品

            師:好,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論語》十則。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lǐng)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zhì)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guān)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ㄉ怕暲首x)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白釉弧笔鞘裁匆馑?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yù)習時所做的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多媒體出示“作者作品”讀書卡)

            (討論交流,填“作者作品”讀書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魯國人,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晚年回到魯國。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yǎng)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

            生4: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譽為“賢人”,文中說到子路、子貢都在72位賢人之列,孔子去世了,這些人為他守了3年的墓。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書,由若干篇組成。全書今本486章,本文選取了10章。雖只是一個零頭,但也可看出這本書形式上的特點,分為兩個方面:1、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的;2、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這樣寫體現(xiàn)了“古為今用”的原則。

            生5: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鬃哟鸬溃葫Z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收集到的資料很豐富?鬃拥乃枷氩粌H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且在亞洲很多國家都有孔廟,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為先師。他還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參看書上的插圖。我感覺到的孔子不僅高大、莊嚴,而且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鬃铀篮,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四、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韻味

            師: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ㄉ首x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ㄒ簧蹲x課文)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1: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應(yīng)讀作“yue”;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作“ru”。

            師:“女”在這里為什么讀“汝”?

            生2:因為它是通假字。

            師:什么叫通假字,誰來說說看?

            師:看來同學們還不太理解“通假字”。我來給大家講講:我們的文字是漫漫發(fā)展起來的,最初沒有這么多字,文字的數(shù)量遠遠不能滿足說話的需要,怎么辦呢?就用一個字來表達多種意思。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xiàn)象叫做“通假”。(教師舉出“莫——漠——暮”具體講析)。實際上,在前面的課文中,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是哪篇課文中的哪個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中的“強”同“僵”。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才所說的這些關(guān)鍵字的讀音專門設(shè)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多媒體出示“難字難詞”讀書卡)。剛才大家由一個例子聯(lián)想到其它例子,這種學習方法叫什么?

            生4: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

            生5:孔子。

            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jié)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多媒體出示“難句理解”讀書卡)

           。ㄉ鷵u頭晃腦地讀)

            師:剛才,我看見同學們在下面讀得搖頭晃腦,聽起來很有韻味,誰上臺來搖一搖呢?

            生6:(搖頭晃腦地)朗讀第1則。

            師: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鏡,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著方步)朗讀第3、4則。

            師:他是一個踱著方步的孔子。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好不好?

            生齊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8:前幾則比較好懂,第八則意思我不太理解。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幫他講解一下?

            生9:曾子說:“士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guān)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wù))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會總結(jié)的人一定是會學的人,我們要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采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課文中的許多詞語早已被我們所熟知,我們常常把它稱作什么?

            生10:成語。

            師: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再舉幾個例子?

            生11:溫知知新。

            生12:見賢思齊。

            生13:學而不厭。

            生14:循序漸進。

            師: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墩撜Z》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shè)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多媒體出示:《論語》與“成語”讀書卡)!墩撜Z》是為現(xiàn)代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我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來看一看。(網(wǎng)頁顯示《論語》中的`成語。)

            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而且談?wù)勀愕母惺,提出你的問題。

            生15:(背誦“三人行”篇)這一句讓我體會到了凡事都要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我還提出一個問題:“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笔鞘裁匆馑?

            生16: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師:這樣理解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經(jīng)過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不是堅強。也就是古詩所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還有哪些同學來背、來讀?

            生18:(背誦“曾子”篇)這句話是說:人都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如果要你分類摘抄的話,你準備怎么分類呢?

            生19:學習態(tài)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類。

            五、讀后思辨,讀出個性見解

            師:在上一節(jié)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讀著你最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個自我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lián)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wù)勀愕囊娊狻?/p>

            要探究,就應(yīng)該先找到探究的鑰匙。(1)“說”與“樂”有什么區(qū)別?哪個程度更深?(2)“有朋自遠方來”干什么?想達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誰?“知”意思是“了解”嗎?

            像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大家可以充分展開討論。

           。ㄉ僮x背課文。)

            生1: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格言。因為我有一些體會。有時候,我不喜歡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學硬要我去做,為了不影響同學間的友誼,我只好順從了。我真想把這句話送給他。

            師:看來,你與孔子的思想發(fā)生了碰撞,產(chǎn)生了共鳴。下來,你可以與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別喜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因為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我們校門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問——今天,我的學習進步了嗎?我的身體進步了嗎?我的品德進步了嗎?”如果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問問自己,那我們就會不斷進步。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很深,真正讀出了智慧,讀出了個性。

            六、合作探究,自主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shù)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鬃拥恼嬲\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zhì)。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為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七、觀看網(wǎng)上文獻資料片《文化巨人——孔子》第九集《中庸至德》

          《論語》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做到節(jié)奏停頓得當。

            2、通過自學、交流、感悟、讀書,能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體會到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并得到啟迪。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歸納學習方法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味和思想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學思結(jié)合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發(fā)現(xiàn)新知激發(fā)興趣

            1、二年級時,我們曾學過一篇文言文——《論語》一則,誰還記得?(指兩生,再全班齊背)課件出示:三人行……

            2、光會背可不夠,你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3、你記得真清楚,說得也很明白,在這方面你就能成為我們大家的老師了。

            4、剛才我們復(fù)習了《論語》一則,孔子的話讓我們知道做人要有虛心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文言文同樣出自于《論語》,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體會明確句意的重要性

            1、請您自己先試著讀一讀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讀準?課件出示:兩則論語。

            (指名一生)

            2、生字讀音有點難,咱們先標上拼音,自己再練練,看看這回能不能讀準、讀通順了。(學生自由讀)誰來試試?(指名兩生)

            3、指導字音。

           。1)文中四個生字讀的都挺準的,但這兒有個多音字(課件強調(diào):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這句話里應(yīng)該讀哪個音?為什么?(學生爭論)

           。2)不能瞎猜,猜得對不對得用字典檢驗一下。老師從字典中查到了這個多音字,請你默讀它的意思。課件出示:為兩個讀音的不同解釋

            想一想,根據(jù)哪個意思能確定這個字的讀音呢?(引導學生說把哪個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當)這么解釋比較合理,你們同意嗎?這個字的意思是做、當。課件出示:為:做、當。這個字讀?課件出示:為:wéi

            (3)把字義放到句子里解釋,看看句子通不通,這樣來選擇字的正確讀音真是個好方法?梢,學習古文時,弄清字義、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積累方法感悟道理

           。ㄒ唬⿲W習第一則,積累學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步感悟“學思結(jié)合”。

            1、回憶方法。

           。1)以前學過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書:看)誰給大家讀讀第一則論語中注釋了哪幾個字的意思。(課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讀)說明:連詞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沒注釋的字,我們怎樣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連)

            2、運用方法。

           。1)現(xiàn)在就請你用上這些方法(指板書),自己試著解釋第一則論語中每個字或詞的意思吧。

           。2)小組里交流交流,這個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誰來說說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個字或詞什么意思的?(問別人,也是種好方法,但應(yīng)該是在經(jīng)過自己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時候問。板書:問)

            相機指導

            溫:復(fù)習。什么叫復(fù)習?(把學過的知識再學一遍。)

            而:回憶剛才復(fù)習“擇其善者而從之”時,那個“而”什么意思?是連詞,沒有實際意義,可以不解釋。復(fù)習已有知識對我們學新知識很有幫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詞,一般放在結(jié)尾,相當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現(xiàn)在就請你連一連,試著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吧。

            3、匯報學習成果,積累方法。

           。1)誰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習成果?(指名)

            不通順怎么辦?這時就可以做適當?shù)恼{(diào)整?(舉例:新的意思)誰再來試試?(指名說)

            你說得挺清楚,沒把每個字詞的意思一個個的拼在一起,連成句子,做了適當?shù)恼{(diào)整。(板書:調(diào))

           。2)小結(jié):調(diào)整時,有時需要添幾個字,有時需要減幾個字,有時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以后,我們還可能遇到需要調(diào)整詞語順序的情況呢,但不管怎么調(diào),都不能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再試試。

            (3)老師也解釋了這句話,并且也進行了一定的調(diào)整,看看這樣解釋是不是更通順一些?你默讀一下,看看和你們要說的意思一樣嗎?(課件出示:第一則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議每一個同學都說說,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說句子的意思。說完后可以再交換一下,比比誰句子讀得好,誰意思說得清楚。(學生合作說)

           。5)讓我們一起邊想著句子的意思,邊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讀出味了。

            5、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悟道理。

           。1)“溫故知新”已經(jīng)成為成語了,(板書:溫故→知新)可見人們都認同這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弟子在交往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孔子才說出這樣一番話呢?課件出示:孔子和弟子

            角色扮演:誰愿意扮演孔子?我們試著演一演當時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說的話回答弟子的問題。師:“先生,怎樣才能成為像您這樣學識淵博的老師呢?”生:“溫故而知新……”師:“你真棒,你已經(jīng)理解了孔子這番話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話來回答我了。”

           。3)希望你們不僅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還能做一個“溫故知新”的人。

           。ǘ⿲W習第二則,運用方法,獨立研究,重點體會“學思結(jié)合”。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則論語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須先把工具準備好。

            這兩個生字還記得嗎?課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記住它。光記住讀音還不行,還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點點橫,加上一個亡,本義是捕魚用的網(wǎng),(課件出圖)而經(jīng)過演變,現(xiàn)在的意思是?你覺得這張空網(wǎng)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殆:左歹,右臺,現(xiàn)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這個詞?(疑問無法解決)

            2、生字工具準備好了,就請你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說說每個字的意思,再把字義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學生自由說)

            如果說完了,就快和同學交流自學成果,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3、匯報學習成果。

           。1)還有哪些合作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嗎?(則:猜猜。就。查字典檢驗。論語二則的則是哪個意思?)

            (2)誰想展示合作學習結(jié)果?

            學生說“學而不思則罔”的意思:古人說的學習一般指讀書學習,只讀書學習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仡檮倓偽覀儗W過的溫故知新這句話,其實學習過程中包括了溫習舊知識,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沒有收獲,學習中怎樣溫習舊知識就能有收獲,有新發(fā)現(xiàn)呢?(板:思)

            溫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獲,你們正是溫習了剛學的知識,經(jīng)過思考,有了新收獲,這就在“溫故知新”呀!

           。3)學生說“思而不學則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說出第二則論語的意思了?

            4、小結(jié):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是孔子勸告我們學習中應(yīng)該避免的情況,這樣做不對,那我們該怎樣做?(板書:學思結(jié)合)把學習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獲得新知識,時間長了,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就有辦法解決更多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這樣我們也可以為師矣。

           。ㄈ┝私馕难晕奶攸c有感情地誦讀

            1、這兩則論語的意思你都記住了嗎?哪兩位同學敢接受挑戰(zhàn),你背一句論語,他解釋一句意思。(學生背)

            2、剛才聽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文言文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話相比,有什么不同嗎?

            是呀,短短兩句話,才二十幾個字,卻能告訴我們這么深刻的道理,這正是它歷經(jīng)兩千五百多年,還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3、(師配樂范讀全文)古人讀書講究吟詠,邊讀邊想句子的意思,讀的入情時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你們也配上動作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生自由讀,指名讀)

            4、讓我們一起伴著高山流水之音,邊讀邊想著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樂美吧。(課件音樂)

            四、總結(jié)學法拓展閱讀延伸興趣

            1、學習了孔子的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還有什么其他收獲?

            2、這些方法你會用了嗎?請你試著用讀讀,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說說你這兩句話的理解嗎?(師范讀,生讀后試著說意思)

            課件出示作業(yè)

            1、背誦《論語》二則,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2、用學過的方法,試著說說《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學到的道理和方法學以致用,做個學思結(jié)合,溫故知新的人,相信終有一天你們也可以為師矣!

            板書設(shè)計:

            27 《論語》二則

            學 看 連

            思 查 調(diào)

            溫故 知新 猜問

          《論語》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二)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三)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①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有關(guān)做人道德修養(yǎng)的格言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二)根據(jù)事前的充分準備,介紹孔子的相關(guān)知識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2.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3.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三)朗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1.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三。ǎ頶)吾身 傳(chu2n)不習乎

            終身行(xíng)之不 成人之惡(è)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wù) 浴乎沂(yí)

            風乎舞雩(yú) 喟(kuì)然 從吾所好(h4o)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3.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論語》十則主要講的什么道理。(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

            明確:《論語》十則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1.試背全文。

            2.完成文后“思考與練習”題。

          《論語》教案13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guī)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時習]時常地復(fù)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fù)習、實習。[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從。[(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為(wèi)]替,給。[謀]謀劃,指辦事。[忠]盡心竭力。[交]結(jié)交,交往。[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故]指學過的知識。[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殆(dài)]有害。[誨(huì)]教,教導。[知(之)]知道(它)。[是]此,這。[賢]賢人,有才德的人。[齊]看齊,一齊。[內(nèi)]指內(nèi)心。[善者]指長處。善,好。[從]跟從,這里指學習。[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剛強,勇毅。[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重]重大。[已]停止。[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凋(diāo)]凋謝。[行]奉行。[其]大概。[。╯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ǘ┩僮、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ㄈ┏烧Z

            [不亦樂乎]愿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xiàn)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guī)焆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三、閱讀探究

            1.第一則:

           。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tài)度)和為人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

           、賹W習方法:學后要時常復(fù)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tài)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后復(fù)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么說是愉快呢?

            在復(fù)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yīng)學習孔子什么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yǎng)。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yīng)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第三則:

           。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guān)系?作者強調(diào)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鬃诱f:“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fù)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所以,關(guān)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nèi)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jié)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

            學是基礎(chǔ),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jié)合,才能真正領(lǐng)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ǎ。┛鬃咏逃儆桑ㄗ勇罚爸疄橹,不知為不知”,用現(xiàn)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6.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蹦隳苈(lián)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為之奮斗。

            8.第九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關(guān)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ㄒ部烧勂湎麡O成分,略。)

            四、總結(jié)遷移

            1.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給十則語錄歸類。

           、賹W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趯W習態(tài)度:有朋自遠方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煋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p>

           、燮返滦摒B(yǎng):人不知而不慍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制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墻壁上。

           、賹W而時習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呤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

            5.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yīng)死學書本,應(yīng)該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yīng)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

          《論語》教案14

            課 題: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fù)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還要不滿足,不厭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jié)內(nèi)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默而識( )之 悱( ) 行( )彀(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4)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條干肉?鬃右笏膶W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修”。

            (5)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lǐng)會不了的樣子。

            (6)悱: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7)隅:角落。

            (8)文:文獻、古籍等。

            (9)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nèi)容。

            (10)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11)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12)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13)彌:更加,越發(fā)。

            (14)鉆:鉆研。

            (15)瞻:音zhān,視、看。

            (16)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

            (17)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18)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19)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0)兼人:好勇過人。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24)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yīng)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yīng)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cè)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nèi)栽谛麄魉倪@一教育學說。

            (2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27)在這里,他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9)本章主要講孔子教學的內(nèi)容。當然,這僅是他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內(nèi)容。孔子注重歷代古籍、文獻資料的學習,但僅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從《論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jīng)常帶領(lǐng)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方面向各國統(tǒng)治者進行游說,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但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仍不夠,還要養(yǎng)成忠、信的德行,即對待別人的忠心和與人交際的信實。概括起來講,就是書本知識,社會實踐和道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

            (30)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31)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33)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34)所謂‘學海無涯’!別人向自己討教,不得已而回答是必要的。如果喜歡隨意指點別人,就會自以為是,甚至產(chǎn)生自滿而不再進去、追求。這是阻礙我們自身發(fā)展的一大憂患!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對別人的舉動、言論橫加指責。其實,不知道別人他們的舉動都是經(jīng)過考慮的。這種立場上的區(qū)別由于出發(fā)點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是應(yīng)該理解的。

            (35)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規(guī)矩,教師不能教,學生無法學,小至手工技巧,大至治國安邦,凡事都有法可依,有規(guī)矩可循

            (36)不屑而教的奧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fā)向上。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從反面激發(fā)他的自尊心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30、31段文字

            3、整理特殊句式

            五、積累與應(yīng)用

            1、名句誦讀: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邸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荨⑷酥荚诤脼槿藥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及《論語》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3、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二、正字音,朗讀

            論語說慍罔殆誨人不倦女識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第一則:掌握“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樂”(快樂)“知”(了解)“慍”(怨恨)“君子”(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溫故(溫習舊知識)而知(領(lǐng)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講學習方法:常復(fù)舊課,領(lǐng)悟新知。

            第三則: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講學習方法:學思結(jié)合,方有所得

            第四則:掌握“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講學習態(tài)度:要老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講學習態(tài)度,要勤奮好學,謙虛好問。

            四、討論: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討論從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啟示?

            五、作業(yè):朗讀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提問背誦

            二、分析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shù),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講學習方法: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tài)度:唯會尋學習樂趣,方能學大成。

            第九則:掌握“川”(河流)“斯”(這)

            ——講學習態(tài)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jīng))“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jié)合,親身實踐勝于空想,意同第三則

            三、小結(jié):“而”的用法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2轉(zhuǎn)接

            四、總結(jié):有哪些是講學習方法,哪些是講學習態(tài)度的?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恢疄椴恢,不知為不知?/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不如學也.

            五、討論:哪則《論語》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nèi)绾螌W習的名言?

            六小結(jié)本課成語。

            ——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善而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七、練習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C、溫故而知新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F、敏而好學G、不恥下問H、默而識之I、學而不厭J、誨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蒐、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八、背誦

            九、總結(jié)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十、板書

            論語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t虛誠實勤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老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fù)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jié)復(fù)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論語》教案02-10

          《論語》的教案02-10

          《論語》教案07-03

          論語教案優(yōu)秀12-19

          《論語》的教案14篇02-11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7

          論語十二章教案05-30

          《論語》教案大全【15篇】08-04

          論語教學設(shè)計 論語教案人教版一等獎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