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1
課堂導入
我們生活的世界,按常規(guī)來看,可以被稱為三維空間。除了擁有時空感之外,還擁有精神世界,它能夠穿越一切空間和時間,造就一種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發(fā)揮這種作用的呢?那就必須要給人的精神活動以空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作者作品簡介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于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qū)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zhuǎn)業(yè)回北京。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额A約死亡》以作者在臨終關(guān)懷醫(yī)院的經(jīng)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nèi)心進行了探索,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說集《女人之約》《昆侖殤》,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贰侗3煮@奇》,長篇小說《紅處方》等。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具體的精神內(nèi)涵及其給予的生活啟示。
2、把握課文多方設喻,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語言特點。
3、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4、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間小屋”的深刻內(nèi)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預習與交流
1、讀準字音。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自慚形穢(huì) 金戈鐵馬(gē)俯拾即是(jí)金戈(gē)鐵血
形銷(xiāo)骨立抽絲剝繭(jiǎn)鳩(jiū)占鵲(què)巢
李代桃僵(jiāng)相得益彰(zhāng)襟懷(jīn) 廣袤(mào)云霓(ní)
污濁(zhuó)憎惡(wù)寬宥(yòu)游弋(yì)輕覷(qù)
灼晃(zhuó)困厄(è)盛放(chéng)窗欞(líng)矗立(chù)
驚駭(hài)濡養(yǎng)(rú)灰燼(jìn)積攢(zǎn)幾案(jī)
坍塌(tān)麾下(huī)馳騁(chěng)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寬宥:寬恕,原諒。
襟懷:胸襟,胸懷。
游弋:在水中游動。
輕覷:輕視,小看。
濡養(yǎng):養(yǎng)育,培養(yǎng)。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聳地立著。
二、課文導讀,整體感知
(一)通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整體感知大意。
1、作者說的是哪三間精神的小屋呢?
明確: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yè)。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
2、第1~6段寫的是什么?與后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明確: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第4~6段: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心靈活動的空間的思考。
3、作者認為應該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生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恒。
(二)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三、深入探究
1、第三間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樣的內(nèi)涵?
交流點撥這里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這個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心靈的純凈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圣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wěn)。
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交流點撥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四、細讀感悟
(一)細讀第一部分,完成下列思考。
1、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兩層,說說兩個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1—3段:寫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由使用空間概念描述人的心靈引出“那容心之所,該有怎樣的面積和布置”,引發(fā)讀者思考。
4—6段:緊承前文內(nèi)容,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心靈活動的空間的思考。
關(guān)系:層層深入,這一部分引出下文對“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的論述。
2、開頭兩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語有什么作用?
開頭兩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語,都從空間角度詮釋了人們渴望而又往往難以企及的寬廣的心靈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話題————心靈空間如何布置,即建設“精神小屋”。
3、文中有哪兩句關(guān)于人的心靈的描述?為什么說我們面對名言與古話時會自慚形穢、不知所措?
文中“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撐船”兩句話對人的心靈進行了描述。
“自慚形穢”是因為“我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不知積累至那種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樣的“不知所措”是因為“我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也終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
4、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別對應的是什么?
“泥土”、“浪花”、“云霓”分別對應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5、第一部分部分哪些話是過渡?
“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人的心靈活動,也需要空間”
這幾句話自然轉(zhuǎn)換顯得不露痕跡。
6、我們“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應該在什么情況下?
“宜選月冷風清竹木瀟瀟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7、“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盛得下喜怒,輸?shù)贸隽α俊?/p>
8、第4段列舉了城里人見面問話的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舉生活中例子,是為了說明身體活動的空間是可以計量的,為下文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間小屋做鋪墊。
9、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來進行闡述?
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來比喻“心靈空間”。
(二)細讀第二部分(7-17段)后思考:
1、請說說第7段中“你的一生、、、、、、錚錚作響”所使用的修辭及其表達效果。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將人的一生比作“古老樂器”,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愛和恨都會在小屋中留下歷史的印記,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一間精神小屋的?
首先選用兩組帶要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其次,又用了一個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著用兩個假設句,比較愛與恨的結(jié)果;最后議論,告訴人們銷毀精神垃圾,讓心靈灑滿陽光,“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
3、第一間小屋中盛著我們的愛與恨之時,作者著重強調(diào)的是什么?
在第一間精神的小屋中,作者著重強調(diào)的是“在布置我們的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
4、“無師自通”、“凈手焚香”的含義是什么?
“無師自通”這里指自然發(fā)生。“凈手焚香”,這里指去除塵埃,營造凈化的仁愛心境。
明確: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人類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個百分點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愛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
5、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動,飛揚,鮮明,新奇,作者運用了哪些?作用是什么?你能舉例說明嗎?
本部分作者所運用的方法還是比喻,還有擬人等。此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得作者筆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開,奇英繽紛,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動又悅耳,在擴大感染力的同時,必然會增強說服力。
如文中將“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比喻“一生經(jīng)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既貼切又奇特而鮮明。
再如文中“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就溫馨而活潑,新鮮極了,非常有感染力與說服力。
(三)細讀第二部分(9—13段)后思考:
1、作者引用帶量數(shù)據(jù)是為了說明什么?
是為了說明我們一生從事工作的時間漫長,我下文如何對待事業(yè)做鋪墊。
2、人生工作“七萬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面前“,大多數(shù)人會有怎樣的反應?為什么?
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都會始于驚駭終于沉思”。這是因為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的時光,假如你從事的工作時你的愛好,這7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7萬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
3、大多數(shù)人在談到工作時是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
在談工作時表情是乏味麻木。
這是因為找對了工作的幸運兒不多。
4、作者認為事業(yè)對精神的作用,上文中有這樣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來,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不要輕覷了事業(yè)對精神的濡養(yǎng)或反之的腐蝕作用,它以深遠的力度和廣度,挾持著我們的精神,以成為它麾下持久的人質(zhì)。
其“濡養(yǎng)”或“腐蝕”作用是“快活和充滿創(chuàng)意”或“花容磨損日月無光”。
7、建造第二間精神小屋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情況?
剝除事業(yè)之外的贅生物,露出它單純可愛的本質(zhì)時,可能已耗費半生,費時彌久,精神的小屋住進了你所愛好的事業(yè)。
也可能“鳩占鵲巢,李代桃僵,那屋內(nèi)必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第二間精神小屋永遠建造不成功。
8、成功建造“堅固優(yōu)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什么?為什么?
建造“堅固優(yōu)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規(guī)劃自己的事業(yè)生涯,使事業(yè)和人生,呈現(xiàn)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這是因為“我們的事業(yè),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9、讀第10段,文段中以“假如”為開頭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作用?
兩個“假如”領起的句子,分別描繪了從事“喜歡的工作”和“不喜歡的工作”的兩種不同的人生境況,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了事業(yè)(工作)對一個人精神的巨大影響。
10、讀第12段,為什么說“適合你的事業(yè),不靠天賜,注要靠自己尋找”?請結(jié)合下文簡要分析。
因為相宜的事業(yè)不容易找到,更主要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靠自己去努力探索。
(細讀)第二部分(14—17段),思考后回答
1、為什么人們會認為建造“安放我們自身”好像一個怪異的說法?
因為人們根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誤——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惟獨沒有我們自己。
2、“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具體指哪些?結(jié)合生活實際思考后回答。
我們所認識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別人的生活(別的喉嚨都囔過的,別的手指圈劃過的)、世界萬物。(不僅只是我們我們所認識的具體的人)。
3、作者憑什么推斷“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惟獨沒有我們自己”?
在自己獨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經(jīng)生存的證據(jù)。
4、文中達對人對己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作用是什么?
作用:強烈的反差,鮮明的對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銘心的震撼。
(五)細讀18、19段,思考后回答。
1、作者認為應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恒。3、精神的小屋2、為什么說“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因為相對于人類而言,它涉及的都是個人的喜怒哀樂,事業(yè)與生活;相對于個人而言,它的意義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寬廣。
3、回歸前文,思考一下,文中“三間小屋”與“人之大心”矛盾嗎?
不矛盾,大中求小,小中見大,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xiàn)。
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
4、文章結(jié)尾說“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就能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yè)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云見日的,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結(jié)構(gòu)上,總結(jié)全文,照應文章題目;內(nèi)容上,提出建議,擴建精神大廈,深化了文章中心。
4、概括18、19段的內(nèi)容。
總結(jié)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棲息地是我們的義務和權(quán)利,向人們提出擴大精神空間的建議。
五、課堂總結(jié)
1、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明確: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2、歸納文章的主題。
明確:這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xiàn)了關(guān)注個性、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3、寫作特點
1、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
2、構(gòu)思新穎獨特。
3、語言樸實,意蘊深厚。
4、文筆細膩。
六、拓展訓練
你認同畢淑敏的“精神小屋”嗎?你將如何建構(gòu)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文中“寬宥、游弋、輕覷、廣袤、自慚形穢、俯拾即是”等詞語。
2.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nèi)涵及關(guān)系。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見大”的精妙構(gòu)思。
2.品味本文具有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難點】
1.通讀全文,結(jié)合自身實際,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nèi)涵和關(guān)系。
2.品味文章具有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3.理解第三間小屋中“自身”的內(nèi)涵。
【教學工具】
教學PPT,教學音頻
【教學方法】
1.品悟教學法。
2.積累梳理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導入
如果說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么,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么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說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畢淑敏,女,國內(nèi)一級作家,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祖籍山東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長在北京。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qū)當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衛(wèi)生員,軍醫(yī),1980年轉(zhuǎn)業(yè)回北京,在北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1987年發(fā)表處女作《昆侖殤》,共發(fā)表作品200余萬字。
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說《昆侖殤》《女人之約》《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贰侗3煮@奇》等;著有《畢淑敏文集》四卷。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當代文學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
2.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畢淑敏散文》。本書收錄了畢淑敏多篇關(guān)于心理學的散文,本書收錄了《生命的借記卡》《讓死亡回歸家庭》《非典附送的風鈴》等優(yōu)秀散文作品。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欞(líng)厄(è)襟(jīn)宥(yòu)弋(yì)
覷(qù)麾(huī)袤(mào)贅(zhuì)即(jí)
騁(chěng)霓(ní)銷(xiāo)濡(rú)挾(xié)
錚(zhēng)汐(xī)穢(huì)惡(wù)攢(zǎn)
。2)重點詞語
游弋:在水中游動。
輕覷:輕視,小看。
抽絲剝繭: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林林總總:形容雜亂眾多。林林,眾多的樣子?偪偅姸喽s亂的樣子。
相得益彰: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彰,顯著。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銷,消瘦。
間不容發(fā):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fā),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遠,難以實現(xiàn)或接近。望,遠遠地看。即,靠近,接觸。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
第二課時
一、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題目采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間小屋”,給人以溫馨的感覺,同時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
2.分層解讀
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二、深層領悟
1.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與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shù)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yè)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對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yè)要自己尋找,只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才能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3.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著用了兩個比喻句說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4.理解下面一句話的含義:
“這不但因為相宜的事業(yè),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業(yè)比作尋找雨后的菌子,說明相宜的事業(yè)并不容易找到;更進一步說明對自身的認識有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5.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體會“大中求小,小中見大”的精妙構(gòu)思。
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yè)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云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xiàn)。
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結(jié)束語】
這是一篇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
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guān)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華,表現(xiàn)了關(guān)注個性、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板書設計】
精神的三間小屋畢淑敏
愛和恨打掃讓心中充滿愛(健康的小屋)
事業(yè)自我尋找選擇自己適合和愛好的事業(yè)(努力向上的小屋)
自身思考擁有獨立的思想(莊嚴、真誠的小屋)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3
情感、事業(yè)、自身是密不可分的。愛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動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飛,“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以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不都是在愛國情感的驅(qū)使下完成宏圖偉業(y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嗎?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業(yè)是精神的支撐,自身則是精神的棲息地!半m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李白,為了真理而獻出生命的布魯諾,不都開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讓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閃閃而彪炳千古嗎?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nèi)涵及關(guān)系。
2、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一、新課導入
如果說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么,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么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說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自慚形穢(huì)襟懷(jīn)廣袤(mào)
寬宥(yòu)游弋(yì)輕覷(qù)
金戈鐵馬(gē)窗欞(líng)矗立(chù)
驚駭(hài)濡養(yǎng)(rú)灰燼(jìn)
積攢(zǎn)幾案(jī)坍塌(tān)
麾下(huī)馳騁(chěng)
。2)解釋下面的詞語。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寬宥:寬恕,原諒。
襟懷:胸襟,胸懷。
間不容發(fā):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fā),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
游弋:在水中游動。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輕覷:輕視,小看。
濡養(yǎng):養(yǎng)育,培養(yǎng)。
麾下:指將帥的部下。麾,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相得,相互配合,映襯。彰,顯著。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聳地立著。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產(chǎn)業(yè)等。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起來可以實現(xiàn)而實際難以實現(xiàn)。
2、作者鏈接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長在北京,就讀于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qū)當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zhuǎn)業(yè)回北京。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yè)寫作!额A約死亡》以作者在臨終關(guān)懷醫(yī)院的經(jīng)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nèi)心進行了探索,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說集《女人之約》《昆侖殤》,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贰侗3煮@奇》,長篇小說《紅處方》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ㄒ唬┱w感知
1、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理清行文思路。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即建設“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間小屋?各有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
盛著愛恨愛>恨光明溫暖
盛放事業(yè)規(guī)劃、耕耘堅固優(yōu)雅
安放自身珍視自我獨特安穩(wěn)
3、作者是怎樣寫第一間精神小屋的?
【交流點撥】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4、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二間精神小屋的.?
【交流點撥】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shù)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yè)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對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yè)要自己尋找,只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才能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ǘ┥顚犹骄
1、第三間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樣的內(nèi)涵?
【交流點撥】這里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這個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心靈的純凈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圣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wěn)。
2、為什么作者說“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交流點撥】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于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他們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3、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交流點撥】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4、精神的小屋“三間”足矣,房屋的空間,雖“小”足矣?勺髡咴谖恼麻_頭卻說“人有一顆大心”“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這里的“小屋”與“大心”矛盾嗎?而文章結(jié)尾又說“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就能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交流點撥】人類情感豐富多彩,事業(yè)五色斑斕,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逐漸撥云見日的,房屋雖“小”,可盛放的寶物卻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作者是借幾間“小屋”使“大心”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大中求小,襯托呼應,既是作者行文的機智,更是作者謙遜人格的體現(xiàn)。三間小屋組成了作者遼闊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畢淑敏那樣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間間累積勢必會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廈!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怎樣理解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
【交流】第一境界是尋找階段,站在高處向遠方望去,高瞻遠矚,確立遠大目標;第二境界是耕耘階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達成目標;第三境界是收獲階段,已經(jīng)為追尋目標筋疲力盡,快要放棄時,卻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獲得了成功。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詳細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具體的內(nèi)涵。
3.簡要分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語言。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為“精神的三間小屋”賦予的精神內(nèi)涵及給予我們的生活啟示。
【教學難點】品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語言。
【教學方法】自主互助、主題閱讀。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白板。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知道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么來分配?這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
二、預習檢測
1.生字注音。
寬宥(yòu) 游弋(yì) 輕覷(qù) 麾下(huī) 廣袤(mào)
贅余(zhuì) 窗欞(líng) 坍塌(tān) 灰燼(jìn) 困厄(è)
襟懷(jīn) 濡養(yǎng)(rú) 憎惡(zēng) 馳騁(chěng) 矗立(chù)
自慚形穢(huì) 俯拾即是(jí)
2.詞語解釋。
(1)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急。
(3)林林總總:形容品種繁多。
(4)俯拾即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
三、講授新課
1.熟讀課文,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明確: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層(7~8):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間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間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總結(jié)全文,發(fā)出倡議。
2.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作者說的三間精神的小屋分別有什么精神內(nèi)涵?
明確:①第一間小屋盛著我們的愛和恨。
②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
、鄣谌g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2)第一至六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與后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明確:第一至六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引出如何修建“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話題。
(3)第一間精神的小屋盛著我們的愛和恨,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感情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然后又用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下來用兩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這段話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博大的胸懷。
(4)第二間精神的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shù)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yè)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對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yè)要自己尋找,只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才能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事業(yè)?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首先是尋找階段,不懈追求,抽絲剝繭,尋找自己愛好的事業(yè)。
其次是耕耘階段,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為喜歡的事業(yè)而拼搏。
最后境界是收獲階段,收獲事業(yè)的成功,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間精神的小屋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著用了兩個比喻句說明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找不到自己生存的證據(jù)的可悲。告誡人們:要修建好自己的精神小屋,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如何理解第三間精神的小屋中的“自身”?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通過“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見”舉例分析說明這里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向這個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十八、十九兩段的內(nèi)容。
明確:總結(jié)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棲息地是我們的義務和權(quán)利,提出擴大精神空間的建議。
3.三讀課文,總結(jié)課文主題。
這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xiàn)了關(guān)注個性、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4.總結(jié)本文的寫作特點。
(1)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
(2)構(gòu)思新穎獨特。
(3)語言樸實,意蘊深厚。
(4)文筆細膩。
5.類文研讀。
保持驚奇
畢淑敏
①生命開始的一瞬就是驚奇。我們周圍的世界為什么由黑暗變得明朗?外界的聲音為何如此響亮?那個俯視我們,親吻我們的女人是誰?
②孩子大睜著純潔的雙眼,面對著未知的世界,不斷地驚奇著,探索著,在驚奇中漸漸長大。
③驚奇是幼稚的特權(quán),驚奇是一張白紙。但人是不可以總是驚奇著的。在生命的某一個時辰,你突然因為你的驚奇,遭逢尷尬與嘲笑。你會發(fā)現(xiàn),驚奇在更多的時候,是稚嫩的表現(xiàn),是少見多怪的代名詞,是一種原始蠻荒的狀態(tài)。在尊重老練成熟的社會心理中,驚奇是如胎發(fā)①一般的標志。
、苡谑侨藗冮_始厭惡驚奇。
、萑绻憧吹匠髳,假裝沒有看到,依舊面不改色,談笑風生,人們就會送你“人情練達”的評價。你聽到穢聞,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發(fā)性的耳聾,臉上毫無表情,人們會感覺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賴。你被美麗、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動,只可以默默地藏于心底,臉上切不可露了少見多怪的驚異,人們就會以為你少年老成,有大謀略、大氣魄,是可做將帥的優(yōu)良材料。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間至情,要把心腸練得硬如鉆石,臉不變色心不跳,就算真攪得肝腸寸斷,也只可夜晚躲在無人處暗自咀嚼……我們把驚奇視作一種性格缺憾,我們以為永不驚訝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見怪不怪,我們的心靈漸漸在漠視中麻痹,更不消說有意識地掩飾我們的驚訝,會更猛烈地加速心靈粗糙,我們因此極快地喪失掉了驚奇的本能。
⑥其實,細細分析起來,驚奇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先有了驚,然后才是奇。如果說“驚”屬于一種對陌生事物認識局限的愕然,“奇”則是對于未知事物積極探討的萌芽了。否認了“驚”,就扼殺了它的同胞兄弟。我們將在無意之中,失去眾多豐富自己的機遇。
⑦現(xiàn)代社會令人眼花繚亂,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孤陋寡聞的。你在你的行業(yè)里是行家里手,在其他領域完全可能是白癡。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驚奇,表示自己對這一方面的無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種可嘉的勇氣。我認識一位82歲的、腎臟功能已經(jīng)衰竭的老人,他興致勃勃地同我探討電腦的種種輸入方法,在自己的專業(yè)范疇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但是對電腦的理解多有謬誤,就連我這個“二把刀”也聽出了許多破綻。但是,老人家充滿探索之光的驚奇的眼神,在這一瞬像探照燈一樣掃過我的靈魂。
、囿@奇是一種天然物,而不是制造出來的,它是真情實感的火花。驚奇不僅僅是稚嫩,驚奇不僅僅是無知,驚奇是在它們基礎上的深化和前進。驚奇是流動的水,它使我們的思想翻滾著,散發(fā)著清新,抗拒著腐爛。
、崛欢,在城市里待得久了,常常使我們喪失驚奇的本能。我們像鱔一樣滑行著,渾身沾滿著市儈的黏液。
⑩到自然中去吧,造化永遠給我們以驚喜。和寥廓的宇宙相比,個人的得失是怎樣的微不足道。〔灰】瓷剿南礈,假如真正同天地對一次話,我們定會為自己重新獲得了活力而驚奇。
9322;同與自己沒有利害關(guān)系的朋友,來一次促膝談心吧。和朋友坦誠地交往,會使我們留存著對真情的敏感,會使我們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開朗,驚奇就在這清明的心境中,翩翩來臨了。
9323;在靜夜中同自己對話,回憶那些經(jīng)歷中最美好的片段,溫習曾經(jīng)使心靈震撼的鏡頭。它也許是曠野里很小的一朵花,也許是蒼茫的大漠暮色,也許是雄渾激蕩的樂曲……總之,那是獨屬于你的一份秘密,只有你才知道它對于你的特別的意義。古語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復習以往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常常會使我們整舊如新。
9324;保持驚奇,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
[注]①胎發(fā):初生嬰兒未剃過的頭發(fā)。
(1)文中第③段說“驚奇是如胎發(fā)一般的標志”,這里的“驚奇”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中第⑤段說“我們因此極快地喪失掉了驚奇的本能”,請結(jié)合本段內(nèi)容概括我們驚奇的本能是怎樣喪失的。
(3)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下面的語句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
老人家充滿探索之光的驚奇的眼神,在這一瞬像探照燈一樣掃過我的靈魂。
(4)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保持驚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答案]
(1)稚嫩(幼稚、無知、稚弱,不成熟);原始蠻荒。
(2)①把驚奇視為性格缺憾,厭惡驚奇;②有意識地掩飾驚奇,訓練自己習慣漠視、麻痹心靈。
(3)①對年老體弱的老人還能保持驚奇天性的欽佩(贊嘆、佩服);②對我們已經(jīng)喪失驚奇本能的愧疚(慚愧)。
(4)①到自然中去與天地對話,使自己重新獲得活力;②與沒有利害關(guān)系的朋友談心,留存對真情的敏感、保持開朗心境;③回憶震撼心靈的片段,使自己整舊如新。
四、總結(jié)收獲
同桌間互相談談學習了本文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畢淑敏的其他文章來閱讀,第二天組內(nèi)講述閱讀情況。
【板書設計】
精神的三間小屋引子——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修建三間小屋感情事業(yè)自身總括全文 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發(fā)表議論 增修新舍 矗立大廈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shù)贸隽α?/p>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5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nèi)涵及其給予的生活啟示。
2.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一、導入新課
我們今天生活在豐富的信息世界里,人們關(guān)注物質(zhì)上的事物遠遠多過了精神層面的,這就造成了物質(zhì)上富有,精神上卻很匱乏的現(xiàn)象。而真正的幸福不僅僅取決于物質(zhì)上的富有,還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為人生鑄就一種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來呢?那就必須要給人的精神活動以空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教學新課
1.學生自讀課文。
2.按照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特點給文章分層,理清作者思路。
明確: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6):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該部分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教學提示】
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特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目標導學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細讀1—6段,回答以下問題。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兩層,請你說說從哪里分開,并說一說兩個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第1—3段:寫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由使用空間概念描述人的心靈引出“那容心之所,該有怎樣的面積和布置”,從而引發(fā)讀者思考。第4—6段:緊承前文內(nèi)容,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心靈活動的空間的思考。這兩層之間的關(guān)系是層層深入的。這一部分引出下文對“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的論述。
【教學提示】
說理文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一般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層層深入關(guān)系,一種是并列關(guān)系。
(2)作者認為應該修建三間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為了給精神建立棲息地,使人健康、美麗、莊嚴、偉大、真誠、完滿、永恒。
2.閱讀7—17段,小組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第一間小屋中有愛也有恨,作者希望我們?nèi)绾翁幚硭鼈兊年P(guān)系?
明確:經(jīng)常打掃,給愛留下足夠的空間。
(2)如何才能讓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yōu)雅呢?
明確:有事業(yè)心,選擇自己愛好的、適合自己的事業(yè),建設努力向上的小屋。
(3)“否則,鳩占鵲巢,李代桃僵,那屋內(nèi)必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一句中,“鵲”指的是什么?“鳩”指的是什么?“鳩占鵲巢”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明確:“鵲”指的是“事業(yè)”!傍F”指的是“事業(yè)之外的贅生物”!傍F占鵲巢”指的是贅生物取代了事業(yè)的位置。
(4)寫第三間小屋時作者為什么說“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明確:這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我們能從不同渠道接受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漸漸,有的人就被這個信息社會所同化了,常常隨波逐流,用他人的觀點來肯定事物的價值,常常以為眾人所追求的就是他們自己想要的。于是別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們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說“唯獨沒有我們自己”。
(5)你認為在第三間精神小屋中應該怎樣“安放我們自身”呢?
明確: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擁有獨立的思想。
(6)請你結(jié)合日常生活,說說你是否嘗試過如此構(gòu)建“精神的三間小屋”。
【教學提示】
引導學生在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理解基礎上來審視生活,從而達到反思生活,審視自我精神世界,建構(gòu)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7)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精神的三間小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這三間小屋的。
明確:三間小屋是一個整體,其中盛放我們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靈大廈的基礎,我們只有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明確自己所愛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樣的事業(yè)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作者是按照層層深入的順序來寫這三間小屋的。
3.細讀第18—19段,概括這兩段的內(nèi)容。
明確:總結(jié)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棲息地是我們的義務和權(quán)利,向人們提出擴大精神空間的建議。
目標導學三:品味文本特色語言,體會文本藝術(shù)特征
探究一:本文在語言上具有怎樣的特點?請做簡要分析。
探究結(jié)論一:文本雖然為說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擬人等修辭,說理形象,文辭優(yōu)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讀性。
如“如果想重溫祥和,就得凈手焚香,灑掃庭院。銷毀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讓一束圣潔的陽光,從天窗灑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讓關(guān)心、愛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間。
探究結(jié)論二:語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們自身”“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對人生的高度審視,越讀越妙,越品越見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說說下面一段話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做簡要分析。
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
明確: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把心中愛比恨多和心中恨比愛多兩種內(nèi)心世界進行對比,突出了兩種內(nèi)心世界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個快樂無比,一個悲戚壓抑,給人以警示。
1.本文構(gòu)思新穎獨特。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nèi)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guān)注自己的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2.本文是一篇融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闡述,表現(xiàn)了關(guān)注個性、關(guān)注自我、關(guān)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重視學法的指導,重文本理解,理性分析,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閱讀能力。注重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通過重點語句的分析使學生增強了對作者思想觀點的理解。在授課過程中,也會啟發(fā)學生關(guān)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不足之處
由于學生對生活的領悟程度尚有欠缺,對文章的哲理美的體會尚不充分。
第三單元 (這是邊文,請據(jù)需要手工刪加)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快樂的小屋》教案09-30
葉子小屋教案06-29
中班教案:愛心小屋10-17
中班音樂教案節(jié)奏小屋07-11
大班語言《快樂小屋》教案11-30
小屋大不同教案07-25
葉子小屋教案9篇07-22
大班語言教案快樂的小屋06-06
大班語言教案:快樂小屋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