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比例的意義》教案

          《比例的意義》教案

          時間:2024-10-08 15:34:18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例的意義》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例的意義》教案(15篇)

          《比例的意義》教案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10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過程():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復習。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

            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2.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敝该麑W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jù)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

            板書: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然后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 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這兩個比怎么樣?”(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80:2=200:5或 = )像這樣(指著這個式子和復習題的式子4. 5:2.7=10:6)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80:2=200:5,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學生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jié):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 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1: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2)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shù)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3)鞏固練習。

            ①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谧龅10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劢o出2、3、4、6四個數(shù),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茏鼍毩曀牡牡3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shù)都是分數(shù),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shù)形式。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第10頁看第6行到9行?纯词裁唇斜壤捻、外項、內(nèi)項。(學生看書時,教師板書:80:2=200:5)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出的比例的外項、內(nèi)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如下:

            80 :2=:200 :5

            內(nèi)項

            外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zhì)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nèi)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nèi)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板書: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fā)現(xiàn)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guī)律說出來?”可多讓一些學生說,說得不完整也沒關系.讓后說的同學在先說的同學的基礎上說得更完整。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shù)呢?內(nèi)項呢?”

            “因為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等號兩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邊問邊畫出交叉線,如: =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diào):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板書: = 80×5=2×200

            3.鞏固練習。

            教師: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教師: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板書:兩個外項的積:3×8=:1)和兩個內(nèi)項的積(板書:兩個內(nèi)項的積:4×6=24)。因為3×8=4×6(板書出來).也就是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所以

            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邊說邊板書:3:4=6:8)

            (2)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1題。

            三、小結(jié)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做什么?

            四、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2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9~102頁例1~例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

            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shù)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出示例2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并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shù)量(噸)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數(shù)

            在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fā)現(xiàn)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nèi)容,相互之間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jié)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需要的天數(sh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需要的天數(shù)隨著每天運的噸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shù)縮小,需要的天數(shù)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shù)擴大,需要的天數(shù)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都是240。提問:這里的240是什么數(shù)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shù)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shù)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一定)

            2.教學例1

            出示例1。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1,仔細想想你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比變,當長發(fā)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fā)生變化嗎?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里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請同學們看第101頁1~3自然段。說明:像例1、例2里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迫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例2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判斷。

            現(xiàn)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jù)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5.教學例3。

            出示例3,看書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追問: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么?

            三、鞏固練習

            用剛才我們說的判斷方法來做幾道題。

            1.做練一練。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寫出數(shù)量關系式看一看)

            2.下題兩種相關聯(lián)量成不成反比例?為什么?

            一根鐵絲,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練習十二第1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nèi)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二第2~4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3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guī)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shù)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系式、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shù)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師:根據(jù)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為120千米;3小時,路程為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yōu)?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xiàn)在我們從后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yōu)?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yōu)?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fā)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guī)律簡稱為“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師:根據(jù)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jié)果又叫什么?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jié)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么?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guī)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jié)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guī)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guī)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lián)的量?關系式是什么?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shù)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shù)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nèi)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打開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jié)的?

            (生看書,并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與定量的關系?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很多相關聯(lián)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有的'是相關聯(lián),但不成比例關系。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系。

            (三)鞏固反饋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shù)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shù)一定,織布總米數(shù)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四)課堂總結(jié)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jié),舉手發(fā)言。)

            師:打開書,并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yè)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復習三量關系,為本節(jié)內(nèi)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chuàng)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jié)合例題中的數(shù)據(jù)整理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后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jié)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shù)木毩曨},在反復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jié)構不斷發(fā)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比例的意義。

            技能目標: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難點: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比的知識,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二、教學過程

            1.比例的意義

            (1)出示P40例1

            操場上和教室里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2.4∶1.6=3∶2

            60∶40=3∶2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做一做

            1、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6∶4 (4)0.6∶0.2和∶

            答:(1)6∶10=3∶5 9∶15=3∶5 (2)20∶5=4∶1 (3)6∶4=3∶2

            (4)0.6∶0.2=3∶2 ∶ =3∶1

            所以,只有第一組可以組成比例為6∶10=9∶15

            2、用圖中4個數(shù)據(jù)可以組成多少比例?

            答:2∶4=1.5∶3 4∶2=3∶1.5 3∶4=1.5∶2 4∶3=2∶1.5

            全課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

            拓展延伸

            用8、12四個數(shù)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課后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

            課后習題

            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兩個比的'( )相等,這兩個比就相等。

            3、把6×8=24×2改寫成四個比例。

            4、把7m=8n改寫成四個比例。

            5、根據(jù)8×9=3×24,寫出比例( )

            6、如果7a=6b,那么a:b=( ):( )。

            7、如果9a=5b,那么b:a=( ):( )。

            二、選擇

            1、下面的比中能與3∶8組成比例的是( )。

            A.3.5∶6 B.1.5∶4 C.6∶1.5

            2、甲數(shù)除乙數(shù)的商是1.8,那么甲數(shù)與乙數(shù)的比是( )。

            A.9:5 B.5:9 C.1:8

            3、下面的數(shù)中,能與6、9、10組成比例的是( )。

            A.7 B.5.4 C.1.5

            板書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2.能判斷一個給定的函數(shù)是否為反比例函數(shù),并會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

            3.能根據(jù)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體會函數(shù)的模型思想

            二、重、難點

            1.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能根據(jù)已知條件寫出函數(shù)解析式

            2.難點: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3.難點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時,可適當復習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等相關知識,這樣以舊帶新,相互對比,能加深對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導學生對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號左邊是函數(shù)y,等號右邊是一個分式,自變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數(shù)是1,分子是不為0的常數(shù)k;看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實數(shù);看函數(shù)y的取值范圍,因為k≠0,且x≠0,所以函數(shù)值y也不可能為0。講解時可對照正比例函數(shù)y=kx(k≠0),比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k≠0)還可以寫成(k≠0)或xy=k(k≠0)的形式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第46頁的思考題是為引入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而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探索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通過觀察、討論、歸納,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體會函數(shù)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頁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的題,此題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數(shù)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函數(shù)所蘊含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特別是函數(shù)與自變量之間的單值對應關系。

            補充例1、例2都是常見的'題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補充例3是一道綜合題,此題是用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由兩個函數(shù)組合而成的新的函數(shù)關系式,有一定難度,但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引入

            1.回憶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它們的一般形式是怎樣的?

            2.體育課上,老師測試了百米賽跑,那么,時間與平均速度的關系是怎樣的?

            五、例習題分析

            例1.見教材P47

            分析: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所以先設,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求出常數(shù)k,即利用了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函數(shù)解析式。

            例1.(補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數(shù)

            (1)(2)(3)xy=21(4)(5)(6)(7)y=x-4

            分析: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的定義,關鍵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寫成(k為常數(shù),k≠0)的形式,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單獨含x,(6)改寫后是,分子不是常數(shù),只有(2)、(3)、(5)能寫成定義的形式

            例2.(補充)當m取什么值時,函數(shù)是反比例函數(shù)?

            分析:反比例函數(shù)(k≠0)的另一種表達式是(k≠0),后一種寫法中x的次數(shù)是-1,因此m的取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m-2≠0且3-m2=-1,特別注意不要遺漏k≠0這一條件,也要防止出現(xiàn)3-m2=1的錯誤

          《比例的意義》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8~50頁例1、例2,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一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討兩內(nèi)項之積等于兩外項之積的過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并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組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課件,撲克牌10張(2~10以及A),圓規(guī)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一輛汽車4時行160 km,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多少?這個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2∶16 34∶18 4.5∶2.7 10∶6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4.5∶2.7和10∶6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說明了什么?(這兩個比相等。)這兩個比你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嗎?(能。)請同學們用等號把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在比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揭示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板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2.探究比例的意義

            課件出示例1:兩組同學同時在操場探討竹竿長與影子長之間的規(guī)律。列表如下:

            竹竿長26

            影子長39

            教師:觀察上表,你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并求出比值。把這些比都寫出來。

            學生討論并寫出比,完成后抽幾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教師選幾個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觀察這些比,哪些能用等號連接?把能用等號連接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9∶6,6∶2=9∶332=96,62=93

            教師: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比例嗎?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教師:2∶9和3∶6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導學生說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他們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斷2∶5和80∶200能否組成比例?并說明理由。

            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第50頁的課堂活動。

            3.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教師:在一個比例里,有四個數(shù),這四個數(shù)分別叫什么名字?同學們看看書就明白了。

            指導學生看書后匯報。

            教師:請同學們分別找出3∶2=9∶6和6/2=9/3的內(nèi)項和外項。

            學生找出后,隨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

            要求學生找出剛才自己說的幾個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在比例里,靠近等號的兩個數(shù)是內(nèi)項,剩下的兩個數(shù)是外項;如果寫成分數(shù)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探究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一個秘密,就是組成比例的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比例還有一個秘密,你們愿意去尋找嗎?(愿意)你們?nèi)我庹乙粋比例,把它們的內(nèi)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又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后,教師提醒學生:是不是每個比例都有這個規(guī)律,多找?guī)讉比例試一試,如果把這個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教師:同學們通過多個比例的探究,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這個規(guī)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這個規(guī)律嗎?

            指導學生歸納后,教師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并且告訴學生,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5.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教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一下,0.4∶25能否和1.2∶75組成比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因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提高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后指名說: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nèi)項是()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寫成()()=()()。

           。3)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2,3,4和6

            四、全課總結(jié)

            先讓學生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談感想說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jié)。

            五、課堂作業(yè)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題。

            要求:第(1)小題用比的意義來判斷,第(2)小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第(3),(4)小題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判斷。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的第2題,教師訂正。

          《比例的意義》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P32~3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目的:1、使同學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同學籠統(tǒng)概括能力。

            3、使同學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zhì)判段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同學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同學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學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學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和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jù)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jù)同學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同學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同學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同學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同學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同學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需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jù)同學的回答,教師小結(jié):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同學從意義上、項數(shù)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同學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谧鯬33“做一做”。

            讓同學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身做得對不對。

           、劢o出2、3、4、6四個數(shù),讓同學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P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shù)都是分數(shù),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同學寫成分數(shù)形式。

          《比例的意義》教案8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2—24頁反比例的意義,練習六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題:

            (1)下面各題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為什么?

           、俟P記本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

           、崞囆旭偹俣纫欢ǎ旭偟穆烦毯蜁r間。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僖淮竺椎闹亓恳欢ǎ粤说暮褪O碌摹

            (2)說出每小時加工零件數(shù)、加工時間和加工零件總數(shù)三者間的數(shù)量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二、導入新課

            教師:如果加工零件總數(shù)一定。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會成什么樣的變化.關系怎樣?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三、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如下表。

            讓學生觀察這個表,然后每四人一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所需的加工時間怎樣隨著每小時加工的個數(shù)變化?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學生分組討論后集中發(fā)言。然后每個小組選代表回答上面的問題。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

            10 × 60 =600。

            30 × 20 =600。

            40 × 15 =600,“這個積600。實際上是什么?”在“加工時間”后面板書:零件總數(shù)

            “積一定,就說明零件總數(shù)怎樣?”在零件總數(shù)后面板書:(一定)

            “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shù)這三種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觀察分析.我門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時加工零件數(shù)和所需的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所需的加工時間是隨著每小時加工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3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縮小,所需的加工的時間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每小時加工的零件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的積都等于600,即總是一定的:我們把這種關系寫成式子就是:每小時加工數(shù)×加工的時間=零件總數(shù)(一定)。

            2.教學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先填寫下表。

            (1)理解題意,填寫裝訂本數(shù)。

            “誰能說說表中第一欄數(shù)據(jù)的意思?”(用600頁紙裝訂練習本,如果每本練習本15頁,可以裝訂40本。)

            “這40本是怎么計算出來的?”(用600÷15)

            “如果每本練習本是20頁,你能計算出可以裝訂多少這樣的練習本嗎?如果每本是25頁呢?……請你把計算出來的本數(shù)填在教科書第23頁的表中!苯處煱褜W生報出的數(shù)據(jù)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觀察分析表中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

            讓學生觀察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哪兩種量?”(板書:每本的頁數(shù)裝訂的本數(shù))

            “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shù)變化的?”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每本的頁數(shù) 裝訂的本數(shù)

            15 40

            20 30

            25 24

            一’然后讓學生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1.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在前兩節(jié)課分別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學會判斷

            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判斷時還不夠準確。這節(jié)課我

            們要通過比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課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三、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例7的兩個表:

            表1 表2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表,然后根據(jù)兩個表所提的問題,分別在教科書上填空。訂正時。指名說出自己是怎樣填的,教師板書:

            在表l中: 在表2中:

            相關聯(lián)的量是路程和時間. 路程隨著相關聯(lián)的量是速度 路程隨 時間變化,速度是 和時間,速度隨著時間變化

            一定。因此,路程和時間 ,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

            成正比例關系。 度和時間成反比例關系

            然后提問:

            (1)從表1,你怎樣發(fā)現(xiàn)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據(jù)什么判斷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從表2,你怎樣發(fā)現(xiàn)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據(jù)什么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教師: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有什么樣的比例關系?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速度 =速度

            教師: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關系?

            2.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

            教師:結(jié)合上面兩個例子,比較——下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你能寫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試試看。組織討論,教師歸納并板書:

            四、鞏固練習

            1.做教科書第2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自己填,并說一說為什么。

            2.做練習七的第1—2題。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最后訂正。

            五、小結(jié)

            教師:請同學們說說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比例的意義》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ㄒ唬┳蛱炖蠋熧I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ǘ┙處熖釂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ㄈ┙處熣勗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總價和

            數(shù)量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ㄒ唬┏烧壤.量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路程(千米)

            1 :90

            2 :180

            3 :270

            4 :360

            5 :450

            6 :540

            7 :630

            8 :720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 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3) 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lián)的?舉例說明變化規(guī)律.

            3.小結(jié):有什么規(guī)律?

          《比例的意義》教案10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這節(jié)數(shù)學課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著同學們?nèi)ヌ剿骱桶l(fā)現(xiàn)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播放視頻,生觀察,并說看到的內(nèi)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神圣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jù)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nèi)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比例的意義

            (生匯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nèi)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并匯報)

            師:指學生匯報的等式小結(jié),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匯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呢?打開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匯報,師板書名稱)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比例的內(nèi)項和外項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特性呢!你們想去發(fā)現(xiàn)這個特性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指名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jù)什么去判斷?(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師: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是什么樣的?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生回答,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匯報學習收獲

          《比例的意義》教案11

            教學目標:

            1、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區(qū)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2、 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jīng)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比的有關知識,說說你對比已經(jīng)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zhì)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

            2、 課件顯示: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 5/8:1/4 7.5:3 ⑷ 2:8 9:27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認識比例的意義

           。ㄒ唬┱J識意義

            1、 指名口答上題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課件依次顯示答案。

            師問:口算完了,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xiàn)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3:5=18:30 。

           。ㄕn件顯示:“3:5”與“18:30”先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

            最后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么?(課件顯示:最后一組數(shù)據(jù)隱去)

            數(shù)學中規(guī)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發(fā)現(xiàn)有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已有經(jīng)驗與新知識的銜接。]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nèi)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義,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5、 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ǜ鶕(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shù)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課件顯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總結(jié)得出概念之后,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xù)引導學生讀一讀,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nèi)涵的理解。]

            (二)練習

            1、 出示例1 根據(jù)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shù)和本數(shù)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買練習本的錢數(shù)(元)

            1.2

            2

            買的本數(shù)

            3

            5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一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⑴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品謩e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練習1其實是對例題的巧妙補充。]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后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么區(qū)別?

           。ㄒ龑W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shù);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shù))

            4、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 課件出示: 3 : 5

            前項 后項

           。2) 課件出示:3 : 5 = 18 : 30

            內(nèi)項

            外項

           。3)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nèi)、外項嗎?

            課件出示:3/5=18/30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qū)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jié)、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zhì),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課件先出示一組數(shù):3、5、10、6

            再出示:運用這四個數(shù),你能組成幾個等式?(等號兩邊各兩個數(shù))

            2、 獨立思考,并在作業(yè)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么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同,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性質(zhì)或規(guī)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ò鍟簝蓚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shù),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里充分發(fā)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紤]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shù)囊龑,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zhì)。]

            4、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⑴課件顯示復習題(4組),學生驗證。

           、茖W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⑶完整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數(shù)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jié):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四、 綜合練習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并說說判斷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斷下面哪一個比能與 1/5:4組成比例。

           、5:4 ② 20:1

           、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5:3=( ):4

            =

            12:( )=( ):5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后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shù)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tǒng)一。]

            五、全課總結(jié)(略)

          《比例的意義》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2頁例1、例2,練習一第1、2、3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3.使學生進一步受到“實踐出真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關鍵:

            觀察眾多的實例,概括出比例意義的過程;找出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相等的規(guī)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一)教師出示投影,結(jié)合畫面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看了我們祖國各地的風景圖片,美嗎?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之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科學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細胞時,想清楚地看見細胞各部分,就要借助顯微鏡將細胞按比例放大。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ǘ┳寣W生完成教材第1頁復習題,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虒W比例的意義

            1.合作互動,探求共性。

            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完成“活動內(nèi)容1”。

            活動內(nèi)容1:

           。1)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量寫有意義的比。

            (2)觀察寫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號連接,為什么?

            (3)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這樣的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然后讓學生匯報活動情況,小學數(shù)學教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結(jié)合學生回答,教師任意板書幾個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時鞏固。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并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頁“做一做”,并說明理由。

            (4)讓學生自己舉出兩個比例,并說明理由。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查閱教材,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內(nèi)項”、“外項”。

           。2)讓學生觀察自己剛才舉的比例,找出它的內(nèi)項、外項。

            (3)引導學生觀察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外項和內(nèi)項的位置又是怎樣的?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讓學生小組活動完成以下活動內(nèi)容2:

            活動內(nèi)容2:

           、儆^察比例的兩個內(nèi)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谌绻驯壤龑懗煞謹(shù)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凼遣皇敲恳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nèi)項都具有這種規(guī)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芡ㄟ^以上研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匯報活動情況,認識到任何比例的兩個內(nèi)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都存在相等的關系。

           。3)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并完成板書。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完成練習一第1題區(qū)別比與比例。

            2.先讓學生解答第2頁“做一做”第l題,然后引導學生小結(ji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不僅可以應用比例的意義,而且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3.完成練習一第2題。

            4.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總結(jié)

            先讓學生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談感想說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jié)。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一第3題。

          《比例的意義》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成反比例的變化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反比例的意義(參考教案二)。

            2.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變化規(guī)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出示幻燈)

            一種練習本的數(shù)量和總頁數(shù)如下表:

            師: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哪個量是固定不變的量?

            (2)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

            (3)表內(nèi)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填空。(小黑板(一))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________,這兩種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________關系。

            3.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單價一定,買文具盒的個數(shù)和總價( )。

            (2)水稻產(chǎn)量一定,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總產(chǎn)量( )。

            (3)一堆貨物一定,運出的和剩下的( )。

            (4)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

            (5)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后項( )。

            可選其中一、二題,說一說為什么?

            師:通過剛才的復習,我們對正比例的意義理解得很好。你們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時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反比例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4。(小黑板(二))

            例4 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問題。(幻燈出示)

           、俦碇杏心姆N量?

           、趦煞N相關聯(lián)的量是如何變化的?

           、勰隳苷f出它們的關系式嗎?

            ④相對應的每兩個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⑤哪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然后分組討論以上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2)同學們發(fā)言。

          《比例的意義》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省義務教材第十二冊)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體會數(shù)學的規(guī)律美。

            2、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CAI課件(一張微型照片)。你能看出這是杭州哪一個景點的照片?的確,照片太小了,那現(xiàn)在老師將這張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現(xiàn)一張平湖秋月的風景照!菊T發(fā)審美注意】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筑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qū)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 教學比例的意義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量寫出有意義的比。

           。2)哪些比是相關聯(lián)的?

            (3)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接)

            教師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 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

            4、 寫出比值是1/3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二)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區(qū)別?

            2、 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1)讓學生自己取。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板書: 8 : 6 = 4 : 3

            內(nèi) 項

            外 項

            (3)讓學生找出自己舉的比例的.內(nèi)外項。

           。 )

            12

            2

           。 )

            =

           。4)找出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內(nèi)外項位置又是怎樣的?

            3、 出示 【啟迪學生思維,展開審美想象】

           。1) 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2)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 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并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之積。

            4、 用比例性質(zhì)驗證你所寫比例是否正確。

            5、練習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如何證明你的解是正確的?

           。ㄈ 小結(jié):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 鞏固練習

            1、下面哪幾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據(jù)18 x 2 = 9 x 4 寫出比例!倔w會到數(shù)學的邏輯美,規(guī)律美】

            3、從1 、8、0.6、3、7五個數(shù)中

            (1) 選出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

           。2) 任意選出3個數(shù),再配上另一個數(shù),組成比例。

           。3) 用所學知識進行檢驗。

            四、 實際應用

            不久前,汪駿強家的菜地邊高高矗立起一個新鐵塔,這天午后,陽光明媚,鄰居家剛讀一年級的小明又拉著汪駿強來到鐵塔下,玩著玩著,小明問道:“強強哥哥,這鐵塔干嘛用?”“鐵塔嘛,架設高壓線用的,以后等電線架好了,可不能再來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壓線可危險了!”“那這個鐵塔有多高壓呀?”

            同學們,如果你是汪駿強,你準備怎么辦?

            執(zhí)教者 方 艷

          《比例的意義》教案15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nèi)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比例的意義》教案】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教案07-07

          《比例的意義》教案10-12

          《比例的意義》教案15篇07-14

          《正比例的意義》教案09-0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教案07-03

          《正比例的意義》教案9篇09-15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08-14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09-21

          比例的意義教學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