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現(xiàn)在是春天的主題,春天又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jié),結合課改精神和“科學認讀”的理念與計算活動相整合,設計了這個活動。因為數(shù)字1――10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已相當熟悉,而“科學認讀”是以感官刺激讓幼兒逐步認識漢字,同時,還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內(nèi)容來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自由學習,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覺得數(shù)字1――10與漢字中的量詞的念法相同,但寫法不同,還有大小寫之分,對于好奇的孩子來說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更便于孩子記憶和認讀。
活動目標:
1、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知道春天是萬物蘇醒的季節(jié)。
2、初步了解漢字中也有表示數(shù)量的字。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一幅春天的畫面,練習紙、記號筆、漢字卡,數(shù)字卡等
活動過程:
1、導入: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泛講)是啊,春天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jié),是美麗的季節(jié),我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畫,你們看看有些什么?(幼兒講述,并找出相應的漢字)
2、幼兒操作:你們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請你們幫忙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并把他寫在這張紙上。
3、師生共同檢驗:填上數(shù)字。
4、認識漢字中的大小寫數(shù)字:我這里還有一些字寶寶,他們說,他們也叫1、2、、、、、、、10,而且,他們還是雙胞胎,名字一樣,長的不一樣,你們認識他們嗎?(幼兒操作,幼兒自由選擇擺放)
5、再次檢驗:
(1)糾正錯誤
。2)整理區(qū)分大小寫漢字。
6、結束活動,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2、能細致的進行觀察并拆裝。
3、了解電池的正負極,知道正確連接正負極燈泡可以亮起來。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完整的老式手電筒(用于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兩人一套實驗物品(一個燈泡、一節(jié)電線和兩節(jié)電池),每人一個拆開后的手電筒。
活動過程
。ㄒ唬┮灾i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出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只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ㄊ蛛娡玻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么的?那手電筒為什么會發(fā)出光亮呢?
過渡語:手電筒能發(fā)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電筒里面,那讓我們一起拆拆、看看手電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電筒的組成
指導語:每個組里有一個完整的手電筒,我們拆開后仔細觀察手電筒里有什么?要求:
1、從手電筒的后邊拆開,燈頭保留。
2、仔細觀察手電筒的每一部分,觀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請幼兒說一說,出示課件,一起認識一下手電筒的組成。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確的組裝起來,手電才能發(fā)亮。
。ㄈ┮龑в變河^察,了解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剛才老師問小朋友,手電為什么會發(fā)出亮光的時候,有的小朋友說因為有電、因為有電池,那我們就先來探索一下電池的秘密好不好?
1、請幼兒仔細觀察電池,電池長什么樣?兩端一樣嗎?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用“+”號表示的那一頭,鼓起來的那一部分叫正極,用“—”號表示的.那頭,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負極。
2、看電池圖片,能快速區(qū)分電池的正負極。
指導語:不管電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們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老師這里有一些電池的圖片,小朋友們能不能快速的區(qū)分出他們的正負極?
。ㄋ模┬嶒灒喝绾巫専襞萘疗饋。
指導語:我們認識了電池的正負極,那電池的正負極和手電亮起來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好不好?
老師這里有一段電線、一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兩個小朋友一組,進行操作,怎樣將電池、電線和燈泡連起來,使燈泡發(fā)亮。因為燈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如果燈泡亮了,不要老讓它亮起來,小心燙著。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讓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連接的?誰連接正極?誰連接負極?
小結:電線和燈泡各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讓它成為一個封閉的圓,也就是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相連,就能使燈泡發(fā)亮。
3、再加一節(jié)電池,使燈泡亮起來,兩節(jié)電池中間是怎樣連接的?
小結:電池和電池中間也是正極和負極相連的。
(五)組裝手電筒
指導語:手電筒就是按照這個原理使燈泡發(fā)亮的。小燈泡代表手電筒里的燈泡,手電筒里有電池,電線就是一個導電體,而我們小朋友見到的鐵殼也是一個導電體,塑料不是導電體,但塑料里面有電線或鐵片來充當導電體。(解釋導電體)
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拆開后的手電筒,小朋友就用我們學的這個原理,試著將手電筒組裝起來。
問題:探索為什么你的沒有亮?哪里出錯了?引導幼兒使手電筒都能亮起來。
(六)手影游戲
游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墻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游戲,然后更換打燈人輪流游戲。
。ㄆ撸┙Y束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真棒,不僅探索出了手電筒發(fā)亮的原理,還能組裝手電筒,真了不起,還用組裝好的手電筒玩了手影游戲。回家后可以將我們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不好?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yǎng)成樂于探索,樂于猜想的習慣。
3.對實驗結果用語言進行表述,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空氣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空氣無處不在,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材料準備:裝有水的水盆,空礦泉水瓶,錐子,吸管,紙片,平口的玻璃杯,氫氣球,畫有表格的記錄單,報紙,真空吸盤。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裝滿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zhèn)游戲,如果把它的瓶蓋打開,放到裝滿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會怎樣?小朋友們記得要在記錄單上寫上結果哦。
二、探索活動
1.幼兒分組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水不會流出來,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水流出來的方法,師引導幼兒,空氣寶寶可以幫助你們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錐子,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讓水流出來的方法。
師引導幼兒小結:當空氣寶寶進到瓶子里,水就會被空氣寶寶擠出來,空氣寶寶,力量很大。
3.師:看,老師這還有一杯滿滿的水,把瓶子倒過來用一張紙蓋住杯口,水會流出來嗎?請幼兒猜猜,并做記錄。
4.幼兒分組試試,進一步感知空氣的力量。
師引導幼兒小結:是空氣寶寶的力量把紙片托住了,水流不出來了。
5.師:老師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游戲,把報紙放到杯子里 ,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辦法不讓報紙濕了。
6.幼兒分組探索,討論嘗試,交流結果。
7.師小結:當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時,由于空氣寶寶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進去了,報紙就不會濕。
三、分享交流
空氣寶寶的力量真大,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第一個實驗水流出來是空氣寶寶的力量把水擠出來的,第二個實驗水沒流出來是因為空氣寶寶的力量把紙片托住了。第三個探索,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由于空氣寶寶占滿了杯子,水流不進去了,報紙就不會濕。
四、活動延伸
出示真空吸盤,讓幼兒討論它為什么會吸到光滑的墻面上。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zhuǎn)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會動的玩具(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探索啟動玩具的不同方式。
2、幼兒樂意和同伴交往,體驗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各類玩具。
活動重點:
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探索啟動玩具的不同方式。
活動難點:
幼兒樂意和同伴交往,體驗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欣賞豐富多彩的玩具。
幼兒自由參觀玩具,幼兒可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
(1)鼓勵幼兒自選玩具,自由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與方法。
(2)請幼兒說說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
3、發(fā)現(xiàn)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啟動方式。
(1)幼兒自由結伴,嘗試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較它們的不同啟動方式。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游戲“玩具找朋友”。
引導幼兒根據(jù)玩具的啟動方式重新分類擺放,比如:慣性玩具、拖拉玩具、發(fā)條玩具、電動玩具、充氣玩具和機械玩具等。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xiàn)玩具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
活動準備:
1、氣球、塑料袋、游圈、打氣筒等。
2、輕松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幼兒和球?qū)殞氁患译S《去郊游》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后才能繼續(xù)前進。
二、基本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小結: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游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后的`變化
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xiàn)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后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只氣球——幼兒合作表現(xiàn)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變成大氣球離場。
科學教案 篇6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初步了解鹽,提供了鹽的科學活動教案給老師們借鑒!
活動目標:
1、樂于實驗,樂于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說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只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里,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fā)生呢?
自來水杯里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里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會發(fā)生呢?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即使糾正。
3、匯總
師:剛才你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幼兒抒發(fā)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jīng)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海”的介紹。
師: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fā)看法。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用更多的東西來做實驗,看看每種沉下去的東西需要多少鹽才能浮到水面上來。
科學教案 篇7
托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發(fā)現(xiàn)冰塊的特征。
2.發(fā)現(xiàn)冰塊預熱會融化。
活動準備
1.課件:觀察冰塊
2.小冰塊每人一塊,水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將小冰塊分發(fā)給寶寶,讓寶寶感知在手中冰涼的感覺。
1.請寶寶觀察冰塊的`顏色、味道,感知透明的特征。
2.引導寶寶感知冰塊涼涼的,握一會手就濕濕的。
二、觀察冰塊消失的過程,發(fā)現(xiàn)冰塊會融化的特征。
1.把冰塊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觀察小冰塊的變化。
2.將活動前放在冰箱里的水,拿出來讓幼兒觀看,已經(jīng)凍成冰塊。
三、趣味練習:觀察冰塊
引導寶寶知道,冰塊的形成和融化的條件。
科學教案 篇8
一、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
識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知識文化修養(yǎng)的含義
理解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知識文化修養(yǎng)的關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要求。
分析誠實守信的時代意義,結合先進人物的典型事例,說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要求。
。2)能力目標
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比較鑒別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以情景導析,并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fā)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多種價值觀的正確選擇,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重大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1.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2.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三、教學難點
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四、教學建議
新課標的實行最大的特點是增加了許多舊教材所沒有的綜合探究活動,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實踐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一個成功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在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藍圖。
核心解讀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
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既推動我國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又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課題。任何一種社會道德都源于個人利益及其利益實現(xiàn)的需要,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社會分工、經(jīng)濟成分細致化,個人具體利益及生活方式多樣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化,這勢必導致道德關系的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與封建主義落后文化斗爭,同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抗爭,人們?nèi)菀桩a(chǎn)生道德困惑、道德沖突甚至是道德失落。
第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不能求全責備,對產(chǎn)生道德困惑、道德沖突和道德失落原因的分析不可簡單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實上,有一部分道德問題是來自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如市場經(jīng)濟追求利潤最大化,誘發(fā)和助長了拜金主義傾向。但是,相當一部分的道德敗壞本身就來自封建主義落后的、資本主義腐朽的文化與思想。迷信、愚昧、頹廢、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義文化殘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思想糟粕,它們并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才有的現(xiàn)象,更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
第三,我們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就是為了堅決抵制一切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沒落、腐朽思想與文化。
2.知識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
。1)知識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含義。
(2)知識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之間的關系。
(3)知識文化修養(yǎng)的根本意義。
特別提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之間是什么關系?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互相滲透和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它決定文化建設的性質(zhì)和為誰服務的方向。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文化建設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馬克思主義還為文化建設提供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促進教育科學文化的發(fā)展。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1)知識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
。2)在遵守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3)在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聯(lián)系點提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離不開對傳統(tǒng)道德和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那么應怎樣正確理解傳統(tǒng)道德與傳統(tǒng)美德的關系?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道德通過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美德,是指美好的品德。美德是內(nèi)在的,是具有共性的`東西。道德是通過輿論或社會要求人們遵守的一種規(guī)則,道德具有階級性,不同階級社會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是外在的要求。道德的要求對美德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美德的存在反過來又能促進道德的遵守,傳統(tǒng)美德是傳統(tǒng)道德中的精華。
【新課導入設計】
導入一:探究導入
怎樣才能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休養(yǎng)和思想道德休養(yǎng)?
答案提示:
、偌訌娮陨淼闹R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為了能夠?qū)崿F(xiàn)人生更大的價值,不僅要有知識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而且要不斷提高知識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為此,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③在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既是一個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更是一個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即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這要求我們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在踐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過程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像無數(shù)先輩那樣,加入到為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行列中。
導入二:問題導入
教師設問:
1.什么是文化休養(yǎng)和思想道德休養(yǎng)?兩者的關系怎樣?
2.加強知識文化休養(yǎng)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
討論交流、分享成果。
教師歸納:
1.(1)①知識文化修養(yǎng)是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知識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②人們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
。2)①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yǎng),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掌握科學知識和文史知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于自覺地倒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缺乏知識文化休養(yǎng),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惡難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邪路。②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yǎng)。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重視思想道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知識文化修養(yǎng)水平。
2.知識文化修養(yǎng)的根本意義,在于通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升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科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xiàn)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xiàn)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并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這是利于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fā)展的因果聯(lián)系,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這本節(jié)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愿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xiàn)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磚后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儆矌派
準備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根據(jù)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fā)出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了哪些物質(zhì)?
②魚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么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jù)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哪些物質(zhì)?
、鄞髽湔哿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jù)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么進入你的眼里,經(jīng)過幾種物質(zhì)?
、芰信e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光線折射的規(guī)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F(xiàn)象。分析幾種現(xiàn)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它在傳播時經(jīng)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zhì)?
3、學習小組討論、匯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zhì)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zhì)時,傳播的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xiàn)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wǎng)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jié)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手的科學教案11-03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昆蟲科學教案12-15
關于科學教案02-28
科學教案范文02-14
科學教案:蝸牛03-23
【精選】科學教案三篇12-26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小學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三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