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探索不同物體滾(滑)動的情形。
3.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長條積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圓形、圓柱形、方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
3.《小老鼠,上燈臺》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出示圖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們一起來學小老鼠的樣子上燈臺吧!
幼兒唱歌曲《小老鼠,上燈臺》,邊唱邊做動作。
2.請小朋友學一學小老鼠滾下來的樣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滾動”。
教師:小老鼠怎么樣了?誰來學一學?(骨碌骨碌的)
(二)猜測活動。
教師:小老鼠說,小朋友們別笑它,其實不僅僅只有小老鼠會滾下來,很多東西都會滾下來的。不信大家就來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墊起木板組成的斜坡,出示各種物品,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會從斜坡上滾下來,哪些物品不會滾下來。
2.教師根據(jù)幼兒猜測,將會滾下來及不會滾下來的物品分開放置在兩個小筐里。
(三)第一次實驗。
1.要求將實驗出不同結果的物體分開放置。
2.提問:能滾動的.物體和不能滾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滾動的物體都是圓圓的,不能滾動的物體它們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實驗
1.要求:有沒有辦法讓不能滾下來的物體也滾下來呢?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增加斜坡高度做實驗,讓幼兒觀察方形物品的變化。
3.讓幼兒觀察方形的物體和圓形的物體從斜坡上下來有什么不同,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認識到“滾”和“滑”的不同。(圓圓的物體是“骨碌骨碌”滾下來的,方方的物體是“刺溜”一下滑下來的。)
4.通過增加高度,讓所有的物體都能夠從斜坡上滾下來。
總結:不能滾動的物體,我們想辦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讓它滑了下來。但是,其它形狀的物體不能象圓形物體那樣滾動,它們是“滑”下來的。
(五)總結今天的活動。
1.表揚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積極的參與活動。對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幼兒給予特別的獎勵。
2.提出建議:小朋友回家后尋找家中合適的物品繼續(xù)試驗。
活動延伸:
1.區(qū)域: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正方形的紙滾動起來(如把它揉成團、折成球狀等)。鼓勵幼兒用不同餓線條表示滾動時的樣子。
2.家園:家長可與幼兒在家尋找各種物體玩“滾動”游戲,積累相關經驗。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午飯后,小朋友吵鬧聲非常大,我在組織小朋友說兒歌時,發(fā)現(xiàn)小朋友對本地的民謠兒歌非常感興趣,他們打著節(jié)奏、拍著手,非常高興。其實,我園在開展《利用鄉(xiāng)土民謠兒歌豐富幼兒語言》這一子課題時,我們挖掘了許多適合幼兒頌唱的,如“咱倆好”“大蘋果”等等民謠兒歌,不僅瑯瑯上口,而且教育意義淺顯易懂,都深受幼兒喜愛,為此,我特選擇了“板凳謠”這首民謠兒歌,借助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感受朗誦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民謠兒歌《板凳謠》。
2、幼兒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幼兒初步學會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幼兒輕音樂磁帶;
2、幼兒自制打擊樂35三十五件(玻璃瓶、奶粉罐)3、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一套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參加過運動會嗎?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項目?(師友討論)
2、小動物們也要開運動會了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ǘ┗静糠1
。1)教師配著歡快的音樂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jù)兒歌內容操作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逐一出示)(2)根據(jù)兒歌內容,教師提問,幼兒看圖回答,熟悉兒歌內容。
提問:最先坐在板凳上的是誰?乖乖出來干了什么?乖乖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小猴參加了什么項目?小猴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熊貓出來干來了什么?白鵝參加了拉拉隊,大家要去干什么?
。3)教師請幼兒看圖說兒歌。(教師提示)(4)教師請幼兒拍手打節(jié)奏看圖說兒歌。
。5)教師請幼兒配上歡快的音樂有節(jié)奏的說兒歌。
2、師幼利用自制打擊樂打節(jié)奏說兒歌,熟練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教師示范第一種兒歌節(jié)奏,師幼打節(jié)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jié)奏型:X X | X X | X X | X X ||(2)教師示范第二種兒歌節(jié)奏,師幼打節(jié)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jié)奏型: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3)配音樂打節(jié)奏說兒歌。
(三)結束部分——小動物們的運動會真熱鬧,我們也一樣愛運動,我們到操場上做運動吧!
附:板凳謠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著乖乖,乖乖出來踢球,上面坐著小猴,小猴出來賽跑,上面坐著熊貓,熊貓出來拔河,上面坐著白鵝;白鵝參加拉拉隊,大家來開運動會。
活動分析:
此活動教師能通過美妙的音樂及活動圖片讓幼兒從聽覺和視覺上對朗誦兒歌產生興趣,同時又能運用自制樂器,打擊節(jié)奏,使幼兒從中感受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還體驗了樂器、兒歌融為一體帶來的快樂,順利完成了教育目標。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受秋天的落葉的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2、 學習朗讀兒歌,注意發(fā)好“樹”“飄”“鳥”等字的音。
3、 愿意參加游戲并使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
二、 活動準備:
1、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秋天的情景。
2、 風娃娃一個(自制)、紅、黃、綠的樹葉胸飾幼兒人手一個、自制樹葉若干、三棵顏色不同(紅、黃、綠)的樹媽媽。
3、錄音機、磁帶(《秋天》兒歌、背景音樂、空磁帶)
三、活動過程:
。ㄒ唬┮詤⒂^的形式引入活動:(在參觀中師幼互動,自由交談)
“小朋友來這里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好嗎?”(幼兒歌表演《秋天》)“小朋友剛才唱的這首曲子叫什么呢?”(《秋天》)!皩α,秋天到的時候,小樹葉會怎么樣呢?”
。ǘ、出示樹媽媽、風娃娃,以游戲的口吻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今天,有一位主人非常歡迎我們來這里做客,它呀就是樹媽媽(邊出示樹媽媽),樹媽媽身上有好多的樹葉寶寶?墒堑搅饲锾欤瑯鋴寢屔砩系臉淙~寶寶就會慢慢的落下來,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樹葉會落下來嗎?“(出示風娃娃)“秋天到了,調皮的風娃娃一吹,樹葉寶寶就變黃,調皮的風娃娃一吹,樹葉寶寶就落下來了,于是,小樹葉們就離開了媽媽!保ㄟ呎f邊演示樹葉飄落)引導幼兒說說小樹葉是怎么飄落的、飄下來時象什么?(蝴蝶、蜻蜓、小鳥等等)。“那小樹葉會飄到哪里呢?”(地板上)“那落到地板上干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不同的看法)
。ㄈ、以游戲的口吻引入兒歌《小樹葉》
“今天,樹媽媽還準備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要送給小朋友呢。這首兒歌的名字叫做《小樹葉》!保úシ配浺簟缎淙~》,幼兒記住兒歌名字)。
。ㄋ模┯變簩W習兒歌《小樹葉》
1、幼兒與教師一起朗誦兒歌(重點指導幼兒發(fā)準“樹”、飄”、“鳥”等字的讀音);
2、幼兒朗誦兒歌,錄音機進行錄音。(請幼兒進行比較---樹媽媽讀得好還是小朋友讀的'好,強調“樹”、“飄”、“鳥”等字的讀音。)
。ㄎ澹┮龑в變簞(chuàng)編兒歌
“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小樹葉飄下來時還象什么呢?那我們也一起來編首新的兒歌來送給樹媽媽好嗎?”(如:飄來飄去象蝴蝶……)
。、音樂游戲:小樹葉找媽媽
1、幼兒人手一個小樹葉胸飾,請幼兒看清自己小樹葉的顏色,并提問(出示不同顏色的樹葉,請幼兒說出顏色,看誰說得又快又準)
2、交代游戲規(guī)則----找到自己的樹媽媽并躲在樹媽媽的后面。
3、游戲玩法:
播放《秋天》音樂,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音樂一停,馬上找到自己的媽媽。(根據(jù)胸卡-----葉子的顏色找媽媽)。交換樹葉繼續(xù)游戲。
。ㄆ撸┗顒咏Y束:
小樹葉跟著音樂飛出室。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學會B段木頭人動作的基礎上,學玩游戲《小鼴鼠和木頭人》。
2.根據(jù)動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樂的句尾處快速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上。
3.體驗控制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魔法棒、小鼴鼠的圖片、有木頭人的動作經驗。
活動過程:
一、隨《木偶舞曲》進場。
幼兒跟音樂隨意做木頭人動作。
師:今天小木頭人要來跟大家玩游戲了,看一看,他來了!你們也來學一下。
二、游戲。
1.通過教師手指游戲熟悉A段音樂。
師:這是誰呀?今天小木頭人就帶了小鼴鼠來玩游戲。小鼴鼠可調皮了,他會在地里打洞,還喜歡在路上東跑跑,西跑跑。我們跟著音樂看看小鼴鼠的腳在干嗎!
2.跟隨音樂玩手指游戲,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規(guī)則。
用小手當小鼴鼠的'腳,跟著音樂聽一聽,跑一跑,找到音樂停頓的地方。
3.跟隨音樂玩小腳游戲,加深對規(guī)則的理解。
師:音樂放到什么時候小鼴鼠回來排好隊的?現(xiàn)在我要你們的小腳也來玩一下這個游戲。在每段音樂的后面回來,準備好。
4.隨教師唱A段音樂玩游戲,探索如何才能快速歸隊。
請幾名幼兒嘗試玩游戲。
5.隨A段音樂玩游戲,嘗試隨音樂快速歸隊。
交換幼兒嘗試。
6.隨音樂完整游戲。
師:現(xiàn)在我要帶所有的小鼴鼠到森林邊去玩。
7.再次游戲,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兒嘗試做木偶人。
三、結束活動。
師:森林里可能會遇見誰呀?一起來聽一聽。趕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剛才森林里是誰呀?還可能有誰?這么多可怕的動物都出來了,我嚇了一身的冷汗,你緊張嗎?這次我們要跟著小木頭人到別的地方去玩游戲了,別的地方可能更緊張、更危險,可能有更可怕的東西出來,所以我們要學會躲避,學會保護自己。好,全體起立,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叫什么名字啊?叫小鼴鼠和木頭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這個游戲。今天玩的開心嗎?那我們就用開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師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
《小鼴鼠和小木偶》是由兩支樂曲組合而成。根據(jù)這兩個不同的音樂性質,我設計了小鼴鼠和小木偶這兩個角色,并貫穿于整個音樂活動之中。小木偶的音樂主要是幫助孩子們掌握合拍和節(jié)奏,這一段音樂中孩子們可以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編。而小鼴鼠的音樂則是培養(yǎng)孩子們動作的控制性。教師給與幼兒一定的提示,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與音樂相匹配的形象的動作。最后大家共同設計成完整的游戲,真正體現(xiàn)了雙主體。
今天的活動,采用的是漸強模式:上肢+音樂刺激—疲勞時+創(chuàng)編動作—再疲勞時+身體大幅動作+游戲規(guī)則,孩子們很容易就通過動作掌握了兩段音樂的節(jié)奏,搶著要當木頭人。在活動的最后還升華了主題,讓幼兒明白躲避危險的道理。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想不想送給他們一份禮物呢?今天,老師就來教你們做糖葫蘆,然后把你的 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好嗎?
二、教師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蘆問:
那么看這三串糖葫蘆有什么不一樣呢?(一串最大、一串大一點、一串最小)
教師出示其中的一串糖葫蘆問幼兒,這串糖葫蘆的三個果子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個最大、哪個最。磕撬麄兪窃鯓优抨牭哪兀
三、教師講解示范
教師出示畫有竹簽的`紙,請一名幼兒幫忙串糖葫蘆。請其他幼兒檢查看他串的對不對。教師點評,并講解幼兒操作時的要求。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
五、請幼兒將做好的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讓他們幫忙看看誰做的糖葫蘆最漂亮。
評析:本節(jié)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一聽說做糖葫蘆,他們就以為要做真的糖葫蘆了,所以他們在聽的時候聽的聽認真的,不過就是本節(jié)課我給他們設計的難度大了一點,因為這一節(jié)是第一節(jié)學習三個物體之間比較大小,而且我選擇以不干膠貼的方法進行的,由于幼兒比較小,他們還不會撕不干膠,導致這節(jié)課上下來的整體效果就不是如此的理想。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模仿故事中的對話,與同伴進行交流。
2、根據(jù)故事中人物的出現(xiàn)順序,嘗試連線。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操作材料、玩具電話、音樂、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出示玩具電話,詢問幼兒這是什么,引導幼兒玩“打電話”游戲。
“今天我們玩打電話游戲,誰愿意給我打電話?”
“電話還可以打給誰?有什么事可以打電話?”
2、讓幼兒各找一個好朋友一起打電話。
二、教師講故事。
教師出示掛圖,邊講故事邊有序連線。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太陽公公把電話打給了誰?小松鼠把電話打給了誰?小白兔把電話打給了誰?許多的小動物都接到了朋友的電話,他們去干什么了呢?”
三、幼兒嘗試連線。
1、觀看課件《打電話》
“小松鼠打電話給小白兔的時候是怎么說的?小白兔對小松鼠說了什么?”(依次類推,主要讓幼兒會說故事中的.對話)
2、先伸出食指,嘗試徒手連線,可反復數(shù)次。
教師可講故事提示幼兒:“太陽公公打電話給小松鼠,小松鼠又把電話打給小白兔,樹林里的小動物太多了,我們來幫幫他們的忙,把秋天的好消息告訴每個好朋友!保ㄏ雀嬖V再告訴)
3、嘗試用油畫棒連線,提示幼兒邊說邊連線。
4、根據(jù)連線學說故事中的“對白”。
四、音樂律動退場。(《樹上許多紅蘋果》)
“樹林里的果子真是太多了,我們一起去幫助他們吧!”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排序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體驗數(shù)學排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排序
2、教具:蘋果樹一棵、3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圖片2套、2張有小紅旗標志的操作卡
3、每個幼兒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蘿、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別放入7個盒子中。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蘋果樹,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瞧,果園里蘋果樹上的蘋果成熟了,哪個小朋友想來摘蘋果呢?
2、分別請2位幼兒上來摘蘋果,引導幼兒比較蘋果的大小。
提問:這2個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個小?哪一個大?(小的、大的)
3、教師再摘一個,引導幼兒比較說出的。
教師:老師也來摘一個蘋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這個蘋果和他們比一比是怎么樣的?
(的)
4、師幼共同小結:3個蘋果大小都不一樣,他們一個小的,一個大的,還有一個是的。
二、學習將3個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小的--大的--的。
教師:這些蘋果想學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的游戲呢,他們想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請把最小的蘋果當排頭,站在第一個,其它的蘋果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沿著這個小紅旗所指
的方向排在這個蘋果的后面,應該先排誰呢?
。ㄕ1--2位幼兒上來排)
2、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guī)則:小的--大的--的。
3、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將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邊排邊說:
小的--大的--的。
三、幼兒探索從大到小的順序將蘋果進行排序。
1、繼續(xù)出示3個大小不一的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你們瞧,這里又摘了幾個蘋果呢?他們也有什么不一樣嗎?(大的、小的、最小的.)
2、師介紹排序要求:這一次,這3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想請小朋友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
請小朋友繼續(xù)在操作卡上試一試,排一排呢!
3、幼兒操作活動,探索從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師指導幼兒邊排邊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4、請1--2名幼兒上來邊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四、師幼共同小結:
今天,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啊,學會了給3個蘋果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還會一邊排一邊說:小的--大的--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五、游戲:送水果。
1、介紹送水果的游戲規(guī)則:
教師:送水果前先請小朋友選好自己要送的水果,然后和拿相同水果的兩個好朋友一起
比一比3個水的大小,最后再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排隊,
開著小火車送到我們班,好嗎?
2、幼兒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較并協(xié)商按一定順序排隊送水果,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8
生活:卷衣袖
提示:
1、知道天氣冷了,洗手的時候要把袖子卷起來。
2、學習一些卷袖、拉袖的基本方法。愿意在老師幫助下自己卷衣袖。
3、在盥洗室張貼有關洗手的兒歌或圖片,幫助幼兒更好的熟悉卷袖的方法。
4、觀察幼兒洗手方式,適時進行指導和幫助。
運動:月兒搖
提示:
1、在月兒搖拼成的彎曲“小路”上走,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一個跟著一個走,遵守活動中的規(guī)則。
3、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大膽地活動自己的.四肢。
4、在與鄰班幼兒進行混合游戲時,愿意和同伴一起玩,注意活動中的安全。
學習:好吃的水果
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比較水果的不同。
2、嘗試制作水果寶寶,樂意用簡單的語言與老師、同伴交流。
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水果
2、各類水果切成小塊以供幼兒品嘗用
3、制作水果寶寶的各種輔助材料(糨糊、色紙、牙簽等)
活動過程:
一、比較不同
將水果放于桌上,請幼兒自由的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然后說說這些是什么水果?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從外形、顏色等出發(fā)引導幼兒討論)
二、制作水果寶寶
1、欣賞老師的作品:“瞧,變魔術啦!”師邊說邊逐一給水果貼上五官,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說說貼上去的是什么,分辨位置)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水果寶寶。
三、展示
水果寶寶坐火車啦!(把作好的水果放入積木搭成的火車上)
數(shù)數(shù)坐了幾個水果寶寶?它們都是誰?鼓勵沒完成的孩子繼續(xù)努力。
游戲:區(qū)域活動
提示:
1、和老師一起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域。
2、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域游戲。
3、愿意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玩具的不同玩法。
游戲結束愿意自己整理玩具。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07-10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10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07-10
小班安全教案06-12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07-09
小班魚的教案01-02
小班美術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