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教案【大全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小班開學初,有些孩子因為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常常會哭。這時,老師通常會把他們攬在懷里。但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會樂意讓老師抱抱,有的孩子則會拒絕。為了拉近老師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幫助孩子盡快融入集體。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我將他們熟悉的“花園寶寶”形象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并對其中一段花園寶寶的故事進行了改編,旨在引導幼兒了解人們在傷心、喜悅時通常需要抱抱。考慮到小班幼兒無意注意為主的特點。我在設計活動時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fā)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本活動以動畫短片導入,再配以教師的講解,以期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更準確細致地理解故事。
2、動靜結合,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抱抱和被抱抱的感覺。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難以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為此,本活動有意識地運用行為表達方式加以彌補,以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表達情感、體驗感受。
3、豐富情感,幫助幼兒了解人們對抱抱的需要。從小班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來看,他們通常能理解人們在高興和傷心時需要抱抱,而對在分別、分享喜悅時也需要抱抱的感受極少,此環(huán)節(jié)旨在豐富幼兒這方面的情感體驗。
4、大膽表達,讓幼兒體驗到在生活中多抱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對于那些內向、靦腆、不善表達的幼兒來說,從情感到行為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通常不是一次活動就能達成的。因此我們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表達情感,逐漸使情感表達成為一種自然、自發(fā)的行為。
目標:
1、初步懂得抱一抱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
2、樂意與認識的人抱一抱,體驗抱一抱帶來的'愉悅感受。
3、能用簡短而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并在集體中學會傾聽。
準備:
1、幼兒熟悉動畫片《夢的花園》及其中的動畫形象。
2、改編故事《我喜歡抱抱》并自制動畫短片。
3、音樂《抱一抱》,“愛心”貼花若干。
過程:
一、進入故事情境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去“夢的花園”,看看那兒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欣賞動畫短片《夢的花園》
1、邊播放動畫短片邊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從前,在“夢的花園”里住著可愛的碼卡巴卡。碼卡巴卡特別喜歡和別人抱抱,他和小樹抱抱,和小花抱抱,又跟蘑菇抱抱……他發(fā)現(xiàn)要抱的實在是太多了,于是就坐著叮叮車去跟別人擁抱?墒嵌6\噮s不高興了。
2、借助提問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師:碼卡巴卡和誰抱抱了?他為什么要抱它們?
師:叮叮車為什么不高興?
3、小結。
師:原來叮叮車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擁抱,可是碼卡巴卡開始卻沒有想到抱抱叮叮車。
三、游戲——抱一抱
1、教師和小朋友抱抱。
師:老師也喜歡抱抱別人,特別喜歡抱抱你們這些可愛的小朋友。老師來抱抱你們好嗎?
2、帶領幼兒聽音樂《抱一抱》,找個喜歡的朋友抱抱。
師:你想和哪個小朋友抱抱呢?讓我們聽著音樂找個朋友抱抱吧。
3、引導幼兒討論。
師:你喜歡老師抱你嗎?為什么?
師:你喜歡小朋友抱你嗎?為什么?
師:你抱過誰嗎?為什么要抱他?
4、小結。
師:我們開心的時候都喜歡與人抱抱,抱抱的感覺真好。
四、繼續(xù)欣賞動畫片,感受什么時候需要抱抱
師:抱抱是這么開心的事情,那么碼卡巴卡后來有沒有抱抱叮叮車?叮叮車有沒有開心起來呢?我們繼續(xù)來聽故事。
1、結合動畫短片講故事后半部分:碼卡巴卡又抱了抱叮叮車,叮叮車高興地笑了。“嗚嗚”,是誰在哭?原來小點點不小心摔了一跤,碼卡巴卡連忙把它扶起來,抱了抱它。小點點很快就不哭了,露出了甜甜的微笑!霸僖!再見!”飛飛魚要離開他的好朋友哈呼呼到很遠的地方去,可他們怎么也舍不得分開,緊緊地抱在一起。碼卡巴卡看到了說:“哦,原來不光我喜歡抱抱,大家都喜歡抱抱呀!”
2、借助提問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故事后半部分。
師:碼卡巴卡抱了叮叮車沒有?叮叮車怎么樣了?
師:碼卡巴卡為什么要抱小點點?
師:你哭的時候誰抱過你?心里覺得怎樣?
師:飛飛魚和哈呼呼為什么要抱抱?
3、小結。
師:原來,我們在開心、高興的時候需要抱一抱,在傷心、難過的時候也需要抱一抱。抱一抱可以讓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喜歡抱抱的孩子都是愛心小天使!
4、在《抱一抱》的歌表演中,教師給幼兒貼“愛心”貼紙。
五、拓展活動
帶領幼兒走出活動室,鼓勵他們主動與別班的伙伴抱抱,以認識更多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理解圖片,發(fā)現(xiàn)圖片中的內在線索,初步嘗試排圖講述故事內容。
2.嘗試運用對話框引出角色間的對話,豐富講述故事內容。
3.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
二、活動過程:
。ㄒ唬┎轮i語引出主題, 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有一只小動物身上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
。ǘ┮龑в變河^察、分析、理解圖片,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有條理的想象、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
2.(出示圖二、三、四、五)發(fā)生了什么事?
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根據(jù)圖片線索嘗試排圖講述故事內容。
。ㄈ┮M新經驗,出示對話框,引出角色間的對話。
1.現(xiàn)在我們玩?zhèn)游戲,我這里有一朵“神奇的'云”,它飄到誰的面前,誰就會把自己想對別人說的話說出來,一起試試?
2.幼兒分組表演,利用小云朵讓孩子進行對話
(四)鞏固和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1.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平時你是怎么關心身邊的人呢?
小班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 理解故事內容。
。 樂于參與討論。
。 知道自己的名字。
活動準備
. 老師手偶。
。 親子故事《我的名字》(《長大真好》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5頁)。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小組
1. .出示“大家庭”老師手偶,說:“嗨,小朋友,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請幼兒輪流回答。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講述親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媽 媽會叫我“欣欣”。爺爺、奶奶叫我“寶寶”。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會叫我“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叫我“王家欣”,有時也叫我“小朋友”。不過,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問:“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里?”結果全班小朋友都舉手回答。所以,我還是喜歡老師叫我“王家欣”。
3. 與幼兒討論:
爺爺奶奶怎么叫她?(寶寶。)誰會叫你“寶寶”?(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樣叫她?(小朋友。)
老師怎么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4.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5頁,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書包。)
5. 請幼兒細心聆聽老師說出的`名字,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便要站起來轉一圈,或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有禮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6. 請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后,老師可請幼兒設計其他動作代替轉圈,或可改由幼兒說出小朋友的名字,繼續(xù)進行游戲。
活動評價
能專心聆聽故事。
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聽到自己的名字時,能作出反應。
活動建議:
在表演區(qū),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將小朋友的多種姓名編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區(qū)中表演。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人們都說童年是豐富多彩的,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快樂的,快樂在哪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使健康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為此設計了《快樂寶貝》活動。適當?shù)幕顒硬粌H幫助避免糾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幼兒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出現(xiàn),增強社會適應性,促使了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
活動目標
1、能夠結合“心情卡”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學習調節(jié)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
活動準備
1、剪好的`圓形心情卡片,彩筆。
2、小鏡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請你把你現(xiàn)在的心情告訴我?
基本部分:
1、觀察心情卡,了解高興、傷心等不同的情緒,講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興的表情),
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娃娃怎么了?他為什么這么高興?他有可能怎么了?(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媽媽給他買新衣服了;媽媽帶她去動物園了;媽媽讓她玩電腦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過高興的事情?請你說給大家聽。
。3)出示心情卡(傷心的表情),
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娃娃怎么了?他為什么這么傷心?(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沒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媽媽了等等)
。4)你有沒有過傷心的事情?請你說給大家聽。
2、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生氣或傷心的事情會怎樣,學習幾種調節(jié)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體健康。
。1)你覺得高興好還是傷心好?(高興)
(2)如果遇到傷心或是生氣的會怎樣做?(唱歌、跳舞等)
教師小結:如果人經常的傷心、生氣會對身體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學會讓自己快樂起來,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讓自己變快樂的好方法。
3、師幼共同做表情游戲:
幼兒照鏡子。聽教師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變變變、我變得很快樂。
4、制作心情卡:
你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的?請你動手制作一個心情卡。
為幼兒發(fā)心情卡,指導幼兒用彩筆畫上眼睛、鼻子、嘴巴,想想現(xiàn)在的心情是高興?還是傷心?仔細觀察高興時眼睛、嘴巴怎樣?生氣時什么樣子?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fā)幼兒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蘿卜
2.把各種蘿卜切成小塊。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嘗蘿卜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東西,你們想嘗嘗嗎?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分別用小勺把小塊蘿卜放到幼兒的口中。
2.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么蘿卜。
3.課件:蘿卜(樂幼教)
讓幼兒通過觀看幻燈片,了解各種好吃的蘿卜。
二、故事快樂多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吃了蘿卜,還有一個很好聽的'蘿卜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2.教師講故事:蘿卜的故事
3.提問:
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三、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1.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2.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四、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會遭遇像蘿卜兄弟這樣的遭遇,你發(fā)現(xiàn)后會怎么樣?
活動延伸
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蘿卜的故事
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鞍,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jié)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罢婵蓯!”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么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許多蘿卜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卜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蘿卜兄弟掉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小班教案 篇6
通過本次音樂活動培訓,在嚴蕾老師執(zhí)教的活動中使我學到很多:
一、律動游戲的設計應該適合小班孩子動作表現(xiàn)和游戲水平。
在本次嚴老師執(zhí)教的小班律動活動中先是利用已學過的歌曲進行導入,讓孩子提前熟悉自己的身體部位,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游戲進行歌曲教學和手指律動;顒又泻⒆觽兺娴梅浅i_心,我們覺得嚴老師對于本節(jié)課的設計適合小班孩子動作表現(xiàn)和游戲的水平很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動中借鑒和學習。
二、在活動過程中能利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小班幼兒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
如在《小跳蚤》中嚴教師在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基礎上,以生動的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再以夸張的語氣表情和動作不自覺地影響幼兒的情緒,老師用手勢代替語言,它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小跳蚤》一曲內容中輔以手指動作游戲,體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邀請幼兒一起來邊唱邊跳,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讓孩子在做做玩玩中掌握音樂內容。
總之,在本次活動中嚴教師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在層層遞進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重復的進行游戲活動而不感到枯燥。如《小跳蚤》中嚴教師先讓個別幼兒和老師一起玩一遍游戲,起到示范作用,接著讓幼兒兩兩結伴游戲,最后再讓幼兒交換角色進行游戲。從而充分調動小班幼兒對音樂游戲表達表現(xiàn)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