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集合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核桃等堅果堅硬的特點。
2、在游戲中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核桃、開心果若干:若干種堅果圖片
兩把鐵錘:剪刀、鉗子、螺絲刀各一把
八寶粥空瓶子
《米奇妙妙屋》動畫開頭視屏:《小海軍》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米奇妙妙屋的游戲吧!
播放《米奇妙妙屋》的開頭視頻
師:今天米老鼠給我們帶來了一樣好玩的禮物,猜猜是什么?我們一起來喊出我們的咒語(哦土豆,哦土豆)
二、堅硬的核桃
1、出示裝滿核桃的盒子,教師搖動盒子,請幼兒聽聲音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2、我們一起來說1、2、3、 打開
教師打開盒子,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核桃。
3、討論:你們吃過核桃嗎? 吃核桃是吃它的什么地方呢?(核桃肉)、
4、那今天來是就請你們來吃核桃,教師把核桃分給幼兒,請幼兒捏一捏、搖一搖,看一看、敲一敲
5、呀,核桃的'殼好硬啊,那該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打開核桃呢?(教師請幼兒將核桃先交給配班老師,先一起想想辦法,配班教師將核桃一一砸開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三、想辦法打開核桃
1、教師啟發(fā)幼兒想辦法,請幼兒自由討論并發(fā)言 到底該怎么樣打開核桃呢?我們來請米老鼠幫忙吧,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什么妙妙工具呢?我們一起來喊出我們的咒語吧
2、出示PPT,有鉗子、剪刀、螺絲刀,還有一樣神奇的妙妙工具
教師介紹各種工具與幼兒討論這些工具是否可以打開核桃,怎么樣使用這些工具打開核桃呢?
3、點擊錘子,原來今天神奇的妙妙工具是錘子
教師拿出錘子,展示給幼兒看,我們怎么樣用錘子來打開核桃呢
4、哇,核桃終于砸開了,讓幼兒輕輕地把核桃殼剝開,然后把核桃肉放進嘴巴里,嗯,吃起來香香的,脆脆的
5、讓幼兒自己細心地剝核桃、吃核桃,請幼兒說一說核桃的味道
四、堅果游戲
1、除了核桃有堅硬的外殼,還有許多果實都有著堅硬的外殼,我們一起看看
打開PPT2,出示各種堅果圖片,讓幼兒分辨是什么,教師介紹各種堅果,說明各種堅果的食效。
(開心果:抗衰老,增強體質(zhì)
花生:花生吃多了會引起消化不良,煮熟的花生營養(yǎng)比較好
瓜子:種類很多,這里有葵瓜子和西瓜子
核桃:補腦
板栗:防止高血壓,老年人要多吃
杏仁:治療咳嗽
腰果:可以炒起來吃,香噴噴的)
教師在最后點明: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堅果,它們都是硬硬的,別看它們那么硬,經(jīng)常吃堅果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好處的。
2、這些堅果,除了可以吃以外,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準備堅果做的樂器)
教師引導幼兒制作果殼樂器,教師引導幼兒將果殼裝進八寶粥瓶子里,再搖起來會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
3、播放《小海軍》伴奏,教師帶領幼兒用果殼樂器隨節(jié)奏的音樂打節(jié)奏
4、真好聽,那我們下節(jié)課用我們裝進做的果殼樂器再給音樂打節(jié)奏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觀察野草、野花,比較它們的顏色、形狀、氣味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動準備
選擇附近野花盛開的草地作為活動的場所。
活動過程
活動(一) 采野花
帶幼兒到草地上玩。讓幼兒自由地采集野花、野草。教師啟發(fā)幼兒觀察比較:
草地上都有什么花?什么草?
哪些花兒大?哪些花兒小?
草地上的花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聞一聞,你采的'花香不香?
你最喜歡什么花?
活動(二) 做花環(huán)
教幼兒用野草、野花做花環(huán),并把做好的花環(huán)戴在頭上、脖子上,比一比誰最美?
活動(三) 插花展覽
指導幼兒在小瓶子、小杯子里放上一些沙土,插上采來的野花、野草,制做插花,擺放在展覽桌上,比一比誰插的花最美。
活動(四) 制作標本
指導幼兒將采來的野草、野花制成標本(方法見“制作標本”活動)。將標本裝訂成畫冊,或制成裝飾畫,供幼兒欣賞。
建議
此活動也可在郊游時進行;顒又薪處熞⒁庖龑в變盒蕾p大自然的美。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并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討論,根據(jù)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和觀察,并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得出結(jié)論。
3、情感目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tài)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教學準備:
自制過冬、換毛過冬小動物的房子、ppt課件、多種小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帶領小朋友做手指游戲《悄悄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話
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樹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變成小電話
喳喳喳,吱吱吱......
小鳥和田鼠說著悄悄話......
手指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緊接著詢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
鳥田鼠在說什么悄悄話嗎?那你們想知道小鳥和田鼠在說什么悄悄話嗎?"緊接著教師講小鳥和田鼠說的悄悄話故事,作為導入。
二、基本部分
1、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傧卵┝耍覄游飳殞毘鋈ネ鎯,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
"咚咚咚,請問小刺猬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覺的PPT,"噓,別吵,小刺猬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
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诮處煉伋鰡栴},請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③"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yōu)槭裁匆吣?"請孩子說一說。
④出示PPT,解釋什么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爺爺:"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博士爺爺,你們知道嗎?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為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猬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鉆進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菪∏嗤苡性捵尷蠋熮D(zhuǎn)告小朋友們,小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樣有溫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蕹鍪拘⊥米拥腜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么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咛釂枺哼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⑧做游戲。
教師出示多種換毛過冬的小動物與冬眠過冬的小動物的.圖片,并請小朋友們一一認識,接著請兩位小朋友上臺來把動物分別送到冬眠過冬和換毛過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動物過冬方式的延伸。
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么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觀看PPT:簡單了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jié)束部分。
播放音樂課件《小動物怎樣過冬》做為結(jié)束,并總結(jié)小動物們過冬的方式,并且提醒小朋友們,天氣寒冷,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附:《小動物怎樣過冬》的歌詞:
冬季里刮呀刮北風
冰天雪地天呀天氣冷
我們穿上厚棉衣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羊毛兒長得長
小兔毛兒厚絨絨
燕子飛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fā)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游戲中,如果在教室內(nèi)創(chuàng)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后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星期一上午戶外活動回來,劉啟俊小朋友拿著一根斷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對我說:“老師,我知道它是誰的尾巴,我媽媽還說它以后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來,所以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倆的談話引來了許多孩子的關注,特別是劉啟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我意識到此時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興趣肯定在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調(diào)整了活動計劃,把本應安排在周五的科學活動課提前給上了,也就生成了這次活動——《動物的尾巴》。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2.增進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幼兒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是:如何使幼兒記住并能說出一些動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動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收集一些動物圖片、圖書和玩具等,布置成動物知識角。
2.《小動物捉迷藏》圖畫1幅,動物頭飾及相應的布尾巴若干。
3.每個幼兒《我愛學科學》(中班秋季)1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尾巴。
1.出示劉啟俊小朋友撿回的壁虎尾巴,以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教師出示《小動物捉迷藏》的圖畫說:“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們說,我們都藏好了,請小朋友們來看看我們的尾巴,猜猜我們都是誰?”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動物的尾巴,大膽地說出動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師問:“許多動物都有尾巴,你認識什么動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處?”鼓勵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或自己的想象進行交流,再請幼兒翻看《我愛學科學》(中班秋季)第15頁,教師將知識卡和書本上的有關內(nèi)容讀給幼兒聽,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用途。
2. 教師小結(jié):大多數(shù)動物都有尾巴,它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說,魚兒、鳥兒的尾巴就像方向盤,可以保持它們身體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險時,它的`尾巴會自動脫落,用來迷惑敵人,自己卻逃走了。(教師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訴幼兒,不久后,壁虎還會長出一條新的尾巴,小朋友們不用為它擔心;那些馬、牛、羊、驢,它們的尾巴就是用來趕蒼蠅、蚊蟲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樹上躥來躥去,有時還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師依次出示幾個動物頭飾,分別請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請幼兒找出與動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戶外游戲:揪尾巴。
請幼兒戴上動物頭飾,找出與動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師幫助下塞進褲腰里。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對方的尾巴。
活動延伸:
課后組織幼兒參觀動物知識角,讓幼兒選出小小講解員,帶領大家觀看并講解動物尾巴的用途。
教學反思
1.充分認識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動的教育價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動是最受孩子歡迎、最能激發(fā)孩子積極性、求知欲的活動。因為它是一種幼兒自主地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并進行積極探索及思考學習的過程,因此,這種學習能極大地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過程孩子們都是那么的專注,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
2.處處留心、仔細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動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來,按原計劃進行其他的活動也未必不可?墒牵敃r我發(fā)現(xiàn)我和小啟俊的談話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關注,我就意識到孩子們此時對動物的尾巴肯定感興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動計劃做了小小的調(diào)整,把本應安排在周五的這節(jié)科學活動提前給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了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色彩在幼兒美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現(xiàn)出作品的氣氛和幼兒個人對顏色的愛好。同一顏色明暗度之間或不同顏色之間的逐漸過渡作為色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一旦被幼兒理解、掌握、可運用于背景、物體的涂色中,使作品更生動、美觀,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美感,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時幼兒對顏色的審美感,是依賴直覺體驗,大多采用對比明顯的顏色相配。該活動圍繞“彩虹”,用欣賞、討論、選擇等方法展開活動,是為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來感受彩虹的色彩排列,同時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美麗的彩虹。
活動目標:
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讓幼兒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像,創(chuàng)作。學習用七種顏色畫出彩虹。
活動準備:
1、雨后帶幼兒觀察彩虹,“彩虹圖片”
2、幼兒用書,紙。
3、水彩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1、我們都知道夏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夏天的雨和其他季節(jié)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會議討論見過的彩虹。請幼兒說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見過彩虹?彩虹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請幼兒說出彩虹的顏色,它是由哪些顏色組成的?
2、夏天下雨的時候會打雷,閃電,這樣的雨叫什么雨?
3、雷陣雨過后天空會出現(xiàn)什么?是否每次雷陣雨過后都會有彩虹?那么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彩虹?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對嗎?如果太陽不出來,能看到彩虹嗎?
小結(jié):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所以,雨過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4、觀看彩色圖片。引導幼兒從彩虹的外形、顏色等欣賞。知道彩虹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其實,幼兒關于嗅覺的感官經(jīng)驗相對而言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里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探索活動“嗅覺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jīng)驗的機會,讓幼兒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知識點:
1.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2.學習更多形容某種氣味形容詞。如:香的、臭的、刺鼻的……
活動目標:
1.分辨不同氣味的`物品。
2.學習將同種氣味的物品歸類。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有氣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風油精、樟腦等(可請家長協(xié)助搜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蓋面挖洞)。容易找到的氣味較濃的東西即可,不必一定照以上建議準備。
活動過程:
1.說說你聞到過哪些味道?感覺怎樣?(香香的,臭臭的等等)
教師可引導幼兒用運用更多的形容詞形容某種氣味。
2.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氣味,增加幼兒的嗅覺經(jīng)驗,展示搜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紹該物品,并請大家聞一聞。(也可說說聞上去有什么感覺)
3.找同伴
教師示范將同一種氣味的物品分別放入兩個胡椒罐中,一式兩組。將兩組四個罐子弄混,請自愿的幼兒拿起來聞一聞,并把相同氣味的罐子放在一起,說說是什么氣味。增加瓶子的組數(shù),再按照上述方式進行。
活動結(jié)束后,將罐子放入活動區(qū)域,讓有興趣的幼兒繼續(xù)探索。
活動反思:
幼兒的嗅覺感官經(jīng)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歡聞與不喜歡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里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jīng)驗的機會,讓幼兒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感受水果的豐富性。
2、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喜歡吃水果。
3、能大膽地在集體前表述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
有關水果特征的知識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獲得這些知識,所以本活動的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主動運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種特征。活動應立足于授漁,而不是授魚。
活動準備:
布袋一個,蘋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個。
視頻,刀一把,切開的水果塊若干,牙簽。
幼兒每人自帶水果一個。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fā)活動興趣。
二、通過探索活動,提高幼兒運用感官的能力。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聞一聞,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
2、圍繞問題交流發(fā)現(xiàn):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
1、幼兒討論,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2、出示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把你找到的果皮、果肉、果核放到記錄表中。
3、比一比,這些水果寶寶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4、除了今天我們吃到的水果外,近來你在家里還吃到了什么水果?
四、嘗一嘗,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五、通過討論,知道多吃水果身體好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jié)!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墒窃谒氖澜缋镆蔡N藏著許多知識和秘密,在《秋天的水果》學習過程中,通過“說一說,看一看,玩一玩,嘗一嘗”從而獲得許多關于水果的知識。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nèi)地認識各種水果。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凈化水的方法:過濾和用明礬凈化,并將結(jié)果記錄下來。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活動,促使幼兒建立初步的環(huán)抱意識,懂得要保護水源。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自制實驗瓶、漏斗,棉花、布、紙若干,明礬少許,記錄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識準備:
課前帶幼兒參觀運河,感受污水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參觀運河的過程,說說運河的水是怎樣的?你想怎樣幫助運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語調(diào),請幼兒來幫忙,引起幼兒的興趣。并請幼兒說說該怎樣使污水變得干凈。
3、教給幼兒過濾的.方法。出示棉花、紙、布等材料,請幼兒嘗試用這些材料來過濾水,并將結(jié)果記錄下來。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教師演示用明礬凈化水的方法。
6、評價幼兒記錄卡。
7、小結(jié):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里,讓我們以后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運河,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內(nèi)容:
1、幼兒認識了解火的用處與危害。
2、知道著火時幾種自救的方法,并會報火警。
活動準備:錄像片、圖片、各種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課題
2、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認識火點燃火時,眼中看到的`火是紅紅的,有火焰,火在燃燒時會達到很高的溫度。
3、幼兒了解火的益處
火是人類的好幫手,你知道火能幫助我們做什么呢?
(火能燒飯、炒菜、取暖、照明……)
4、看錄像,幼兒充分了解火的危害
師:小朋友,知道嗎,用火不當,火就會造成危害,請看錄像
5、知道哪些物品容易燃燒,易造成火災
煙頭、蚊香、火柴、煤氣等
教師教育幼兒平時要遠離這些火種以免會造成傷害。
6、了解著火時幾種自救方法
a:用溫毛巾捂住口鼻,身體貼地面行走
b:用濕棉被把門縫堵住,靠近窗戶前呼救
c:著火時,不乘坐電梯,要走安全樓梯
請幼兒做模擬練習,報火警
7、幼兒分組動手制作禁火標志,放在幼兒園、班級明顯位置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石子的作用。
2、會用簡易的語言表述自個兒的發(fā)現(xiàn)。
3、探究石子的'作用。
[教學預備]
1、提早讓孩子體會、觀測和察看石子
2、形形色色的石子
3、圖片
4、成品石子例如:石臼、假山、磨輪。[教學過程]
1、展示種種成品石子。
今日,教師給孩子帶來了些許好物品,我們一塊數(shù)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瞅瞅吧!
2、欣賞種種成品石子
(1)幼兒教師各自推薦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幼兒教師提問:這一些物品是用何物品制成的?
3、展示石子
(1)昨日我們玩過的石子均有啥外形的?
(2)昨日我們摸過的石子有何感覺?(請每一個孩子均可體會石子的粗劣毛糙、光滑)
(3)石子均有啥色彩的?
幼兒教師匯總:石子的外形是形形色色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色彩亦有許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子有些是粗劣毛糙,有些是光滑的。
4、探討
幼兒教師:石子均可干啥?5、展示圖片——孩子欣賞圖片清楚石子的作用
6、展示石子小道
(1)幼兒教師請孩子在小道上走、跳、爬,使孩子體會石子小道。
(2)提問:你踩在小道上有何感覺?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孩子用石子搭物品啥都可施展孩子聯(lián)想力。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01-15
中班科學教案【實用】07-23
《影子》中班科學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