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科學活動教案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平時,我們常常提到空氣。那空氣到底在哪兒呢?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科學活動。讓幼兒動手反復地實踐,通過捕捉空氣、手帕不會濕、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戲,把抽象的空氣概念具體化,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它。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現(xiàn)到處 都有空氣,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2、初步了解空氣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人和動植物都需要空 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準備:
1、教師操作用品:
(1)方形金魚缸一個,透明水杯一個,手帕兩條。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兩個,蠟燭兩支。
2、幼兒實驗用品:每個幼兒一個塑料袋,一個裝有水的杯子, 一只吸管。
步驟:
一、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無處不在。
1、捕捉空氣游戲。
。1)給每個幼兒一個塑料袋,讓幼兒想辦法讓塑料袋鼓起來。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氣。
劉老師想請小朋友把這個塑料袋變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嗎?(幼兒動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氣。)
提問:剛才小朋友是怎樣讓袋子變胖的呢?(袋子里面裝滿了空氣)反復實驗,讓幼兒感知教是室里到處是空氣。
(2)老師和幼兒再到室外找空氣。讓幼兒感知到處都有空氣。
教室里面有空氣,那走廊上有沒有空氣呢?(幼兒回答)請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氣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沒有空氣。以此類推,帶幼兒到操場上、大型玩具里、樹下找空氣。
提問:剛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氣的?(幼兒回答)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的無處不在。
提問:看一看,空氣看得見嗎?摸一摸,空氣摸得著嗎?嘗一嘗,空氣有味道嗎?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顏色沒味道,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躲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做游戲。
2、教師演示小魔術——手帕為什么不會濕?進一步讓幼兒感知空氣的無處不在。
。1)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壓入玻璃缸的水中,讓幼兒猜一猜手帕濕了嗎?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濕了沒有?
。2)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再將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壓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請幼兒猜一猜手帕濕了嗎?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濕了沒有?
。3)提問:為什么第一次手帕沒有濕,第二次手帕又濕了?讓幼兒帶著疑問再看教師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手帕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濕了。
3、幼兒操作實踐,感知人體內也有空氣。
空氣到處都是,那我們的身體里有沒有空氣呢?給每個幼兒一杯水,一只吸管,讓幼兒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氣,觀察氣泡冒出的現(xiàn)象,感知人體中有空氣。
二、了解空氣的作用。
1、人、動物、植物都需要空氣。
捏鼻子游戲。 讓幼兒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覺,想一想如果沒有空氣會怎么樣?了解空氣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空氣,人類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還有誰離開空氣也不能生存的呢?讓幼兒知道動物、植物的生存也離不開空氣。
2、教師演示實驗——燃燒也需要空氣。
。1)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內裝蠟燭,先讓幼兒觀察杯子,引導幼兒說出杯子里除了蠟燭以外,還有空氣。
(2)點燃蠟燭,幼兒觀察哪個杯子的蠟燭先熄滅。
(3)提問:剛才是哪個杯子的蠟燭先熄滅的?為什么?讓幼兒感知燃燒也需要空氣。
三、活動延伸——游戲:火箭飛上天。
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礦泉水瓶最佳)、紙。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紙筒,做成火箭狀,套在瓶口上。
玩法:猛地拍壓塑料瓶,火箭被推上天。讓幼兒想一想,為什么火箭能飛上天?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觀察生與熟食物,發(fā)現(xiàn)生與熟的不同。
增進幼兒對食物的煮熟過程的了解,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1、 生的河蝦、雞蛋、速凍湯圓、餃子、發(fā)面團若干,熟的河蝦一盤。
2、 小電飯煲2~3只。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小朋友,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在家吃到過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過媽媽燒菜嗎?說說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請幼兒舉一種菜的例子給予說明)
二、觀察并燒制食物
1、出示一盤生河蝦和熟河蝦,讓幼兒區(qū)分生和熟。
說說哪一盤是生河蝦,哪一盤是熟河蝦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斷)生和熟的?生河蝦和熟河蝦有什么不一樣?(熟的蝦顏色是紅的,有香味道又鮮)果真嗎?老師來煮一煮試試。(教師把生河蝦放在電飯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殼有什么變化)
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生河蝦、熟河蝦的不同。
2、讓幼兒觀察湯圓和餃子生熟的變化。
將電飯煲中的`水燒開,分別放下湯圓和餃子,觀察這時候的湯圓和餃子是怎樣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燒著燒著湯圓和餃子怎么樣了?(浮起來了,熟了)
聞一聞、嘗一嘗、比一比生湯圓、熟湯圓、生餃子和熟餃子的不同。
三、幼兒操作
請一部分幼兒揉發(fā)面、做成小面包樣,一部分幼兒打蛋漿。(教師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讓幼兒舀到小碗里,把蛋黃打散)活動中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教師把幼兒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漿放進電飯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漿
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漿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經(jīng)驗交流
為什么有些東西要燒熟了才能吃?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雞蛋的沉浮與鹽水的濃度有關。
2.技能目標:能隨著加入鹽的量觀察雞蛋的懸浮程度,會記錄和表達試驗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體驗在雞蛋沉浮實驗中兩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實驗經(jīng)驗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里才能浮起來,并且懸浮的程度與鹽水的濃度有直接關系。
2.活動難點:做鹽水濃度與雞蛋懸浮程度關系實驗時能詳細記錄實驗過程,能清楚表達試驗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杯、勺子、筷子、雞蛋若干;清水、鹽,記錄紙和筆若干。
2.經(jīng)驗準備:大班幼兒已經(jīng)在生活中獲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識,如人會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會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會立馬沉入水底等。
四、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設疑導入
1.教師出示圖片:一個人躺在死海上舒適地看書。
2.教師: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沒有沉下去?你覺得這種情況可能出現(xiàn)嗎?
。ǘ┗静糠
1.介紹試驗教具,設疑引發(fā)幼兒思考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實驗材料并介紹:兩個透明的玻璃杯裝著一樣多的水(先不說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達到一定濃度的鹽水),一枚雞蛋;突出兩個玻璃杯是一樣的,里面的水也一樣多。
。2)教師提出問題:把蛋寶寶放到第一個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個水杯里(鹽水)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現(xiàn)象
。1)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雞蛋在兩個杯子中沉浮的情況。
。2)教師提問: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個杯子里會浮上來呢?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兒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qū)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原因: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鹽水里是浮上來的。
3.引導幼兒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與鹽量的關系
。1)教師進一步引導:蛋寶寶放在鹽水里都會浮起來嗎?要放多少鹽才會浮起來呢?我們來做一做這個實驗,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2)教師將幼兒分成兩兩一組,合作探究。
(3)教師提供操作材料:每組一個玻璃杯,一份食鹽,一根小勺,一根攪拌棍,記錄紙和筆。
。4)教師提出實驗要求:明確加鹽、攪拌和記錄方式等。
。5)幼兒合作操作實驗并進行記錄,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指導。
4.說一說沉浮規(guī)律,分享和總結經(jīng)驗
(1)請小組幼兒展示記錄紙,并談談實驗過程和結果。
(2)教師繼續(xù)提問引導:為什么蛋寶寶在剛開始加鹽的時候沒有浮起來,后來再接著加鹽才浮起來呢?
(3)幼兒集體討論,教師小結:雞蛋浮起來有一個過程,鹽放得少,鹽水濃度低,蛋不能浮起來;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后,鹽水濃度變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
。ㄈ┙Y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關死海的三張圖片:躺在死海上看書;躺在死海上睡覺;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師解除疑惑:人們要在水里浮起來需要游動或者借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的海水不需要這樣做人們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閑地看書,睡覺甚至打乒乓球。秘密就在于這個地方海水鹽分的濃度非常高。
五、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探究的是生雞蛋寶寶在鹽水里的變化,那熟雞蛋和生雞蛋在鹽水里的變化會是一樣嗎?老師在科學探索區(qū)提供了這些材料,小朋友們可以繼續(xù)進行探究。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保w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玻苓\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常馨炎约旱陌l(fā)現(xiàn)大膽地表述出來。
。矗ぐl(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担褂變簩μ剿髯匀滑F(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保谌粘;顒又幸迅兄^清水的特性。
。玻拷M四只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常噬A∏蚧虿噬鹌つ嗳舾。
活動過程
。保鎰e哪杯是清水。
請幼兒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玻涣鞣窒。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
活動反思
每一個科學活動的設計、開展、總結反思都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也需要孩子們的切實配合。而一個活動開展的是否順利,更是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如材料的準備和擺放、恰當?shù)囊龑дZ、合理的實驗記錄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結等。當每一個細節(jié)都考慮得比較充分之后,具體實施的時候也就會得心應手!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這是一個來源于幼兒生活的活動。在活動區(qū)角內,幼兒們收集了娃哈哈瓶、電池、汽車等廢舊材料;顒又,發(fā)現(xiàn)有許多幼兒很喜歡玩電池,很認真地滾電池。電池又是他們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讓舊電池變廢為寶,真正挖掘電池的教育價值,一物多玩,是我們教師所要想的,因此,制作了這個活動。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電池具有趣味性、奇妙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點。既有趣又能讓幼兒做做玩玩的,孩子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這樣,真正發(fā)揮電池的教育功能,使幼兒玩中發(fā)展。
活動目標:
1、探索電池在斜坡道上滾的現(xiàn)象觀察其變化,比較快慢,學習用數(shù)字記錄快慢。
2、發(fā)展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虛心請教別人,增強合作意識。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型號的電池、相同型號的電池、不同材料的斜坡道、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介紹玩法與提示:取出不同型號的電池放在斜坡道上滾,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其特點。
2、幼兒自主探索,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隨意取電池在坡道上滾。
第二層次:嘗試把不同型號的電池放在相同材料的坡道上滾,觀察比較快慢。
第三層次:嘗試把相同型號的電池放在不同材料的坡道上滾,觀察比較快慢。
第四層次:同伴間合作競賽,一起玩電池,并學習記錄。
3、 小結歸納,得出結論。
活動反思:
新綱要告訴我們: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內容拓展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什么樣的教育,他主張用生活來教育。年齡愈小,愈需要這種生活教育。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必備)07-23
科學活動教案(優(yōu)秀)07-2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15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