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實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燈,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2.對各種燈產(chǎn)生興趣,能拓展經(jīng)驗將在生活中見到的燈的名稱及用途用通順清楚的語言介紹出來。
3.發(fā)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燈實物或圖片、幻燈片等(日光燈、節(jié)能燈、白熾燈、防爆燈、感應燈、探照燈、無影燈、聚光燈、霓虹燈和一般臺燈)。
2.錄像片
3.畫紙和油畫棒
活動過程:
1.談話:了解光明對人的作用。
師:假如太陽下山了,天黑了,沒有亮光了,我想在屋里看書,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個別說出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提問:你見過什么樣的燈呢?它叫什么名字?在哪里見過它?它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個別講述,教師及時點撥評價)
3.看實物、圖片,了解各種各樣的燈。
提問:你認識這些燈嗎?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這些燈有什么作用呢?
幼兒分小組觀看實物或圖片,邊看邊說說(自由討論、交流、講述),然后個別幼兒對照實物或圖片向全班幼兒介紹一下自己認識和知道的燈。
4.想象:
師: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可是在很久以前是沒有電燈的,在沒有電燈之前,人們是用什么照明的呢?如果停電了,可以有哪些辦法代替電燈呢?
5. 知識拓展:
師:電燈是科學進步以后有一個美國的科學家發(fā)明的,他叫愛迪生。幼兒看錄像《知識窗》節(jié)目,了解不同的時期人們所使用的照明用具,讓幼兒對燈的發(fā)展史有直觀的認識。
6.激趣:出示一些特殊的燈圖片或幻燈錄像片等,了解各種燈的功能。如:汽車轉向燈、飛機指航燈、火車信號燈、探照燈、觀賞花燈、霓虹燈、聚光燈、無影燈、礦燈等。讓幼兒看看說說,做個大概了解。
7.分類:請幼兒根據(jù)燈的不同用途和功能進行分類
照明燈: 裝飾燈: 觀賞燈: 信號燈:
8.延伸:
師:科學家真聰明,不但發(fā)明了電燈,還發(fā)明出這么多不同用途不同形狀的燈,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小小發(fā)明家,發(fā)明自己喜歡的有用的燈。請小朋友用畫紙和油畫棒畫出你想發(fā)明的燈或者自己喜歡的燈吧,畫完后向同伴介紹一下自己“發(fā)明”的燈。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隱身妙招。
1、師講述故事《隱身妙招》。
2、故事中有些什么動物?
3、老虎來了以后,小動物們躲在哪里?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們?
4、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防護本領?
。[身:讓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與周圍環(huán)境接近,把自己隱蔽起來,讓老虎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
二、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出示PPT: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
師: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
(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師: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
(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3、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自己的方法?
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變色龍——變色,狐貍——裝死,壁虎——斷尾,黃鼠狼——臭氣,龜——硬殼,
刺猬——硬刺,鹿——快跑,!,蜜蜂——刺
4、小結:
小動物們很聰明,想出了許多方法保護自己的,有的會變色,有的會裝死、有的.會快跑等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動物。
三、遷移聯(lián)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還有哪些動物時怎樣保護自己的?人類在生活中運用了哪些仿生技術?
故事:隱身妙招
森林里的動物正在熱熱鬧鬧地開舞會。突然,遠處傳來老虎的吼叫聲!鞍!老虎來了。快躲起來!”正在跳舞的枯葉蝶飛到了樹枝上,停在枯樹葉的旁邊?萑~蝶就同枯樹葉一模一樣,誰也認不出它來。蜥蜴趴在土推上,它的皮膚和泥土的顏色一樣,分不出哪是泥土,哪是蜥蜴。青蛙鉆到草叢中,綠綠的青蛙閉上眼睛,誰也找不到它。
老虎跑過來一看,咦,剛才還有很多動物在唱歌、跳舞,怎么一下子都不見了?老虎瞪大眼睛,仔細地找來找去,只看到綠綠草叢、泥土堆和樹上的枯樹葉。
老虎走遠了。小動物們都跑出來:“哈哈,我們都有躲起來的好辦法。老虎瞪大眼睛也找不著我們。”
青蛙唱起歌,蜥蜴敲起鼓,枯葉蝶跳起舞。小動物們又熱熱鬧鬧地開起來了舞會。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光、物體、影子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2、在不斷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動態(tài)變化。
3、在影子實驗中勇于嘗試,積極動腦。
活動準備:
1、在墻上貼數(shù)根紙條當做竹竿。
2、在距離墻40厘米處拉一根繩子,在繩上掛上幾個小猴子圖片。
3、手電、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猴子爬樹》,師幼按節(jié)奏做爬竹竿的動作。
二、探索光、與影子的奧秘。
1、出示小猴子圖片、手電等。
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戲,這里也有許多小猴子,它們也會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讓它的影子學會爬竹竿,你們愿意嗎?怎么樣才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教師:你能用手電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嗎?
3、幼兒嘗試,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調(diào)試手電光源的辦法將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兒集中交流。
教師:你是怎么讓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電筒從哪里照過去?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電筒,“竹竿”上卻沒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兒再次嘗試用手電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讓幼兒嘗試改變猴子影子的位置,進一步感知光、物體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1、教師: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嗎?
2、教師:你能讓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頂上嗎?
3、幼兒再次嘗試。
4、教師:你是怎么做到的?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5、教師:小猴子這次想讓影子和我們一起玩音樂游戲,請你跟著音樂讓猴子的影子來爬“竹竿”。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目標一: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目標二: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目標三: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目標四: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目標五: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沉浮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把下沉的浮起來,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動準備
大水盆6個,籃子12個,紙、干木塊、石子、釘子、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實心球、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設置懸念,引發(fā)幼兒好奇心)
二:操作,請小朋友們把桌上的東西放在水盆里,看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三:請小朋友們把沉與浮的物體分別放在兩個籃子里,然后告訴別組的小朋友和老師,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著的。(紙、干木塊、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是浮著的,石子、釘子、實心球、硬幣是沉下去的)
四:為什么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卻浮起來了呢?
五:請小朋友們利用籃子里的東西互相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把紙用石子壓住,把硬幣放在塑料杯里……….)
六: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會浮上水面.
教學反思
“沉與浮”這個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的一個突然發(fā)現(xiàn);顒泳o密圍繞“沉浮”這個有趣現(xiàn)象而展開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發(fā)探索欲望。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對物體的沉浮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讓幼兒玩一玩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究物體沉與浮的原因,獲取與物體沉浮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并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發(fā)展開渠;顒觾(nèi)容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的發(fā)展引路。
小百科: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目標:
能注意水的顏色變化,并對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好奇。
二、準備:
1、毛筆若干,各種顏色的水粉顏料。
2、一杯已變色的`水;六只洗凈的透明玻璃杯,內(nèi)裝干凈的水。
三、過程:
一)、出示一杯已變色的水,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猜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自由交流)
二)、再出示一杯干凈的水,進行變魔術。
1)同時出示兩杯水,清幼兒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我給你們變個魔術,可以將這杯水也變成有顏色的,你們想不想看看?
3)教師變魔術,分別將紅色、黃色、藍色三種顏色溶入三杯清水中,讓幼兒邊看邊說水的變化。
三)、出示一杯清水,繼續(xù)混色
1)“我剛才把每杯清水中分別放進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結果杯子中的清水也變成了紅、黃、藍色的水,那么我要是把三種顏色都放進一杯清水中會怎樣呢?”(幼兒猜想)
2)教師試驗
四)、幼兒進行試驗,自由嘗試三原色在清水中的變色
五)、延伸:
引導幼兒在以后的活動區(qū)活動中,可以嘗試用自配的顏色進行繪畫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主題來源:
幼兒天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們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們對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對物體變化的好奇,因此,我們預設了《科學放大鏡》主題活動,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和他們一起探索光、影、旋轉、變化的奧秘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幼兒在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探索等活動中了解科學現(xiàn)象,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
二、主題目標的預設:
(一)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探索等活動中了解科學現(xiàn)象,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讓幼兒認識到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感知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體在水中成像的現(xiàn)象。
3、知道有些物體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學的原理。
5、了解視覺暫留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復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標:
1、學習用彎折的技能,大膽表現(xiàn)富有創(chuàng)意的電線立體造型。
2、學習立定跳遠及變化花樣玩繩。
3、掌握用剪刀剪硬質(zhì)物品的技巧。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由于溫度的高低,會發(fā)生變化的物理現(xiàn)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tài)變化,發(fā)展探究能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實驗。
。、準備一只煤爐、鍋、燒杯。
。、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朗誦散文詩《會變的水》,引導幼兒思考水是否真的會變,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引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回憶生活經(jīng)驗和在家做的“水變冰”的小實驗,講述“水是怎樣變成冰的”。
三、幼兒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你們發(fā)現(xiàn)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
。病⒛銈兛吹奖诿俺隽耸裁?
。、水氣是從哪里來的?
。、水變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沒有少?
。丁⑺谑裁磿r候變成水蒸氣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提問: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汽變成水?
。、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利用實驗材料進行操作驗證。
五、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水的三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經(jīng)驗:當水的溫度在“0”度
以下時,水就變成冰。冰融化了變成水。水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
六、跟讀散文詩《會變的水》,啟發(f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發(fā)展。
這次活動是以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所以我選擇在室外進行活動,讓一部分幼兒坐在兩排臺階上,一部分幼兒圍坐成圓圈,以便能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實驗的全過程,引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情緒愉快輕松,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隨孩子的興趣,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出示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冰塊問“水是怎么變成冰”時,由于從冰箱中拿出來有段時間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開始爭論:“冰怎樣變成水了?”“這個冰塊怎么這么小了?那塊還很大呢?”……這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到的,顯然大家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討論,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小手捂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當提問不利于幼兒活動時,及時引導,加以調(diào)整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水可以變成水蒸氣,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氣變成水?” 幼兒一時難以回答上來。我就請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提示在歌曲《云》中這樣唱:“白云白,藍天藍,……不裝魚,不裝蝦,裝的卻是小雨點”。對幼兒講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會變成白云,遇冷后會變成雨水落下來。提問:小朋友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有水蒸氣嗎?墻上為什么會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兒思考,我們現(xiàn)在有什么辦法讓水蒸氣變成水。這樣一下子就啟發(fā)幼兒想出了好多方法!罢襾肀淅锢涞目諝!薄安A抢涞模巡Aw在上面”!拔业氖忠埠芾,也可以放在上面讓它變成水”……
反思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在把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當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水蒸氣也會變成水時,小朋友都圍過來試一試。這時我很猶豫,是阻止還是支持呢?結果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在一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等他們都一一親自實驗過,然后與他們一起討論這是為什么。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將引導幼兒回到主題。
小百科: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nèi)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狹義不可再生,廣義可再生資源。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zhì)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xiàn)象。
2、敢于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了解。
師:(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了解泥鰍嗎?你知道關于它的秘密嗎?
小結: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fā)現(xiàn)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系。
。ㄒ唬┑谝淮慰帐肿侥圉q。
師: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卷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么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ǘ┑诙未魇痔鬃侥圉q:
師: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么?(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ㄈ┑谌巫侥圉q比賽。
師: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1、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shù)?茨年牶献鞯煤!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睍r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shù)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么捉得多?
小結: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師: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濕滑,怎么辦?
結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T出現(xiàn)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2、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激發(fā)幼兒對自然之謎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具備沉浮的.概念。
2、物質(zhì)準備:雞蛋、小盆每人一個、鹽每人一份。
3、錄音、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不會游泳的人掉進水里會怎樣?
2、會游泳的人躺在水面上不游泳會怎么樣?
二、出示圖片。
1、老師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想看看嗎?
2、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三、教師實驗:魔術"雞蛋浮起來"。
1、教師放下魔術粉。
2、雞蛋有了什么變化。
四、幼兒實驗。
1、出示三種魔術粉
2、幼兒分組操作
五、交流小結。
1、浮起來了嗎?用的什么魔術粉?
2、知道死海里原來是鹽讓人們浮在水面的。
六、幼兒操作:了解死海海水與其他大海的水的不同。
1、品嘗死海與其他海水的不同。
2、幼兒操作實驗
七、活動小結。
死海為什么會有這些奇跡之處呢,死海之所以能讓人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八、自然結束活動。
死海讓人漂浮的原因還不止這一個,感興趣的小朋友還可以去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秘密。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科學活動中,要培養(yǎng)孩子有好奇心,能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有趣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教學活動設計中,通過幼兒已有的對人類的聯(lián)絡方式模糊的經(jīng)驗,引出小動物之間的聯(lián)絡方式,通過形象生動的錄像,和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受動物之間的聯(lián)絡,在活動中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的素質(zhì)。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通過聲音、行動、氣味等傳遞信息的方式。
2、萌發(fā)對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準備鳥類、蝙蝠、海豚、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狗、等動物的圖片和展板。
2.《小動物之間的聯(lián)絡》課件。
3.《小動物之間的聯(lián)絡》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初步感知。
播放小鳥的叫聲的音樂,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小鳥雖然不會像我們這樣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lián)絡伙伴,
二、觀看四種代表動物的聯(lián)絡方式,引出主題。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信息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信息的。
師:看這是誰呀?孔雀會干什么呢?孔雀開屏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一下:
孔雀開屏是為了什么?
五顏六色:示愛、恐嚇敵人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欲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總結:螞蟻是靠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信息的。
總結:原來動物們都有自己傳遞信息的方法。
。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聲音傳遞: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出示寫有“我真棒”的紙條。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悄悄地告訴幼兒“我真棒”,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公布傳遞的話。
。2)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行動傳遞:
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演示動作“睡覺”,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演示動作。
師小結:從小朋友們的掌聲中我知道我們動作傳遞的游戲做的非常成功。看來,不僅通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用動作也可以。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動物傳遞信息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在神奇的動物世界里,還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傳遞方法,像孔雀通過開屏用鮮艷的色彩來傳遞,蝗蟲通過振動翅膀來傳遞等。希望我們的小朋友能做個喜歡探索、熱愛科學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多去觀察,多去發(fā)現(xiàn),總結出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更多方法。
三、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師:通過學習,小朋友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很多動物傳遞的`方法,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看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究竟學沒有學懂今天的知識。
教師出示例舉了三種傳遞方法的圖示,然后將畫有動物頭像的圖片分發(fā)給幼兒,請幼兒分組討論后派代表上前將圖片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師:老師這里有塊板子,上面分別例舉了三種動物聯(lián)絡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下面就請小朋友先分組討論這些小動物屬于哪種傳遞方式,然后派代表上來把動物頭像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四、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系。
師:動物朋友們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聯(lián)絡,我們?nèi)祟愅ㄟ^觀察學習動物的聯(lián)絡方式,還發(fā)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呢,現(xiàn)在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lián)絡方式還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lián)絡方式)——發(fā)明了雷達
海豚(超聲波聯(lián)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lián)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lián)絡方式)——搜救犬。
五、結束
表演動物的聯(lián)絡方式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的探索中提高自我,同時鍛煉了幼兒口語表達,善于觀察,身體素質(zhì)得到提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幼兒還是不能積極參與共同活動,使得教學秩序不好掌控。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大班科學教案:眼鏡11-27
大班科學教案:氣球07-02
[實用]大班科學教案07-22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07-22
【集合】大班科學教案07-22
[集合]大班科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