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感知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知道樹木與自然及人類的關系。
2、用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構建“森林公園”,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了解各種各樣的樹及樹木給動物、人類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活動準備
樹葉的標本、各種樹木的照片、相關樹木的視頻、彩紙、彩筆、蠟筆、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原始森林里,恐龍等多種野生動物在樹林里在自由地玩耍,目的是將
幼兒注意力吸引到這一活動中來。
2、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樹各種各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fā)現(xiàn)。
在教學中,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xié)商、對話等環(huán)境要素,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讓幼兒在樹林里,通過親自看、摸,充分感知樹的各種各樣,獲取樹的.相關經驗,“你還見過哪些樹,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3、觀看視頻,由于原始森林的破壞,大量樹木被毀壞,恐龍及很多動物被滅絕了,F(xiàn)在很大城市出現(xiàn)沙塵暴。
4、:幼兒討論:為什么說樹是人類的好朋友,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你喜歡樹嗎?為什么?
這里,一方面充分調動幼兒原有經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同時借助現(xiàn)代教學媒介,解決難點,采用碟片彌補幼兒直接經驗的不足,通過真實、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樹木與自然及人類的關系,從而讓幼兒感受到愛護樹木,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5、:結合植樹節(jié),幼兒自選材料,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構建“森林”,在這里,我們讓孩子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做自己喜歡的事來表達自己對樹木的認識和愛護。教師始終參與幼兒的活動,及時地給予支持、引導、幫助。
結束部分:幼兒在“小樹苗快長大”的音樂聲中,載歌載舞,把自己想像成小樹苗,讓幼兒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進一步提高。
教學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fā)現(xiàn)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了各種樹木的名稱,而且對其特點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說多教多引導。
小百科:世界上樹木年齡最長者,當數(shù)原產于中國的銀杏樹。山東省莒縣定林寺中的銀杏樹,據稱已生長達3700多年。貴州省福泉市有棵古銀杏樹,經專家考證,樹齡達4440年,樹齡之長,堪稱世界之最。樹齡達千年以上的樹木還有圓柏樹、側柏樹、紅豆杉樹、香樟樹、桑樹、龍血樹、紅杉樹、黎巴嫩雪松樹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感知和探究的能力及欲望。
2.發(fā)現(xiàn)影子的秘密與太陽光線的關系。
3.探索發(fā)現(xiàn)影子的變化和物體的位置變化有關,獲得相關經驗。
4.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紙(各種圖形或剪紙),剪刀,粉筆,一些建筑物和影子的圖片,手電筒,各種形體的模型或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早晨來園,將幼兒帶到操場,請幼兒站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并拿出粉筆將自己站立的位置和自己的影子做出標記(幼兒可以互相幫忙)。
2.觀察幼兒園里每樣東西他們的影子的位置。
二、圖片導入,談話。
1.展示各種事物及它們的.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共同點,那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請幼兒大膽的猜測思索)
三、仔細觀察,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影子的秘密。
1.拿出模型或玩具,放在陰影處,請幼兒觀察它有沒有影子?為什么?
2.放在光線亮的地方,再次觀察。
3.在暗處用手電照射,觀察。
。ò淹瑯拥臇|西,放在不同的地方,它們有什么變化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四、猜猜看,進一步發(fā)現(xiàn)影子的秘密。
1.出示各種圖形的紙片,用手電筒照射,請幼兒觀察投射到墻上的影子,請幼兒猜一猜它們是誰的影子?
。ㄋ伎迹簽槭裁此麄兊挠白硬灰粯?我們小朋友的影子一樣嗎?)
2.將手電筒拉近或者遠離,影子有什么變化?(思考:為什么?)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影子與光和物體的遠近有關系。)
五、游戲。
1.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手影游戲,請幼兒體驗參與的樂趣和探索發(fā)現(xiàn)的興趣。
2.與幼兒一起剪紙,并將剪下的形狀拿到光線中,觀察自己剪紙的影子形狀。體驗成功及成就感。
六、課堂延伸:檢驗成果。
1.午間,帶領幼兒到操場,找到自己標記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并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重新標記。
2.下午離園,再次觀察,標記。
七、總結
請幼兒總結影子的秘密,第二天來園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發(fā)現(xiàn)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氣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每組1份。
3、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
三、活動過程
。ㄒ唬┯變悍纸M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彈性。(提供每組幼兒皮球3個,拉力器3個)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里有許多的東西,現(xiàn)在請你們來玩一玩,邊玩邊仔細觀察這些東西在你們用力的情況下會有什么變化?(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請個別幼兒回答)那為什么會這樣呢?(幼兒回答,然后教師總結)因為皮球和拉力器這兩樣東西都是有彈性的。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彈性物品呢?(幼兒自由回答,然后教師總結)所謂彈性物品就是當它受力時,它的形狀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ǘ┍容^嘗試,鞏固對彈性物品的認識。
1、教師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進行記錄。
師: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后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然后把它記錄在“你想會怎么樣”這個格子下面,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然后教師邊出示物品,邊問幼兒這是什么,然后把它記錄下來,要注意引導幼兒不要大聲說,自己在腦子里想,然后做記錄)
2、實驗驗證,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并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師:好,剛剛每位小朋友都猜過了,也做了記錄,那現(xiàn)在我們就來實際動手操作,看看與你們開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樣,F(xiàn)在老師發(fā)給你們一組東西,這些東西與老師這里的'東西是
一樣的,每個小朋友都要動手玩玩每件東西,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寫在“實際怎么樣”這個格子下面。如果你們玩后發(fā)現(xiàn)它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發(fā)現(xiàn)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然后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先請幼兒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然后請個別幼兒在全體幼兒面前進行講述(這時可要求幼兒邊演示邊講述)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師:XXX小朋友講得真好。通過我們剛剛地學習,我們知道了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呀?(皮球、拉力器、皮筋、彈力球)。那哪些東西是沒有彈性的呢?(棉花、橡皮泥、玻璃彈子、紙)。從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呀?(知道了有彈性的物品當它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那老師現(xiàn)在要問問你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彈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fā)、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幼兒園里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輪胎、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松緊褲帶、襪子、皮筋……)
。ㄋ模┙處熆偨Y.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溫度計,知道溫度計的用途
2.使幼兒獲得溫度計如何指示溫度的粗淺經驗,學習觀察、測量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準備:
每組一只溫度計、其他溫度計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認識溫度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溫度計,看看這些溫度計有什么不一樣?
2.教幼兒怎樣測量氣溫
(1)幼兒小組測量,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讀數(shù)。
。2)引導幼兒將溫度計拿到戶外,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3.小組進行,將溫度計分別放入冷水、熱水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4.教師指導并參與記錄;顒咏Y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們對溫度計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班級內有,孩子們已早就觀察過)所以接受起來較容易些,孩子們的興趣較濃厚,觀察到了溫度計在不同水溫中的變化,但數(shù)字記錄不是很理想,因溫度計上的數(shù)字過小,分格過小,有些幼兒看不清楚。建議進行此次活動時,教師可將溫度計的小格放大,畫在紙上使用,效果會更好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預設目標:
1、發(fā)現(xiàn)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我數(shù)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了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后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動物,它躲在了哪里?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鉆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鉆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
4、啟發(fā)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ㄖv出一種,點擊出現(xiàn)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貍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著音樂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來了,怎么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shù)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shù)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shù)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shù)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1、教學目標
(1)幼兒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2)培養(yǎng)幼兒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表述的習慣。
2、教學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大容器5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匯:沉、浮。
。3)教學的難點:用不同的方法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4)學生的.課前準備:收集各種實驗所需的廢舊物品。
。5)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6)時間安排:40分鐘左右。
3、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請幼兒每人選擇一樣東西,看看、說說是什么?
。2)猜想:假如把這些東西放進水里,會怎樣?
。3)第一次實驗:幼兒把選擇的東西放進水里,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4)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5)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實驗結果。
。5)提問討論:你有什么辦法,使這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幼兒相互討論。
。6)第二次實驗:選擇不同的材料,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7)第二次記錄:記錄實驗方法,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實驗成功與否?
。8)交流:你用什么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9)生活經驗遷移:假如有人落水了,怎么辦呢?
。10)延伸:把實驗材料放進“做中學”活動區(qū),讓幼兒課后能繼續(xù)探索。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大班科學教案:眼鏡11-27
大班科學教案:氣球07-02
[實用]大班科學教案07-22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07-22
【集合】大班科學教案07-22
[集合]大班科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