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大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幼小的孩子可以說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生機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兒的興趣也不穩(wěn)定,不能獨自持久地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教師根據(jù)科學教育的目標,選擇恰當?shù)牟僮鞑牧希O(shè)置有遞進層次的操作活動,會使幼兒感到世界的奇妙無窮,教師積極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探究、實驗主動獲得相關(guān)經(jīng)驗。幼兒是勇于實踐的探索者,在他們出現(xiàn)與眾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時,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培植他們樂于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態(tài)度和品質(zhì)。對于幼兒的想法和疑問,教師不要急于給出評價,而是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積極尋找答案,并鼓勵幼兒多方位地展開思維,獲得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方式和答案。
關(guān)鍵詞:雞蛋 蛋殼 殼膜 蛋黃外面的膜
二、活動目標:
1、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多次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究的學習精神。
2、幼兒通過操作與觀察,了解蛋的構(gòu)成部分。
三、活動重難點:
幼兒不畏困難,勇于探究。
四、活動準備:
生雞蛋30只,小碗30只,小勺30只、熟雞蛋8只
五、活動過程:
1、揭示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老師為我們小朋友準備了什么?(教師揭開桌布)
幼:雞蛋
師:我想請你用你靈敏的眼睛,靈巧的雙手,來看一看,摸一摸,這雞蛋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操作,得出結(jié)論:雞蛋一頭大一頭小,是橢圓形的,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上面有些凹凸不平。
2、引導幼兒討論,你認為蛋殼易碎嗎?并說出理由。幼兒有兩種經(jīng)驗:用手捏,捏不碎——不易碎。重重摔下會碎——易碎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在平時生活中,觀察得非常仔細,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原來這蛋殼雖然很薄,但因為它是圓形的,能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對蛋起著保護的作用。
3、用問題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雞蛋里有些什么?你想看一看嗎?讓我們先來想一些打開雞蛋的辦法。
幼:在桌邊敲;兩蛋互擊;在碗邊敲……
師:好,請你用你想的辦法打開一個雞蛋來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如果你實在打不開,可以向你的朋友請求幫助。
提問:
a:你看到了什么?
b:蛋白是怎樣的?你想用手來摸一摸嗎?讓幼兒說出摸到的感覺。
集體:伸出你靈活的手指,感受一下x x小朋友說的感受。
c:教師巡視:讓我看看你的蛋。咦,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蛋黃是圓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黃不圓呢?
請1—2名幼兒回答。
師:好,請你和邊上的小朋友仔細研究一下。
為什么手指一戳蛋黃就變形了呢?
幼兒可以隨時報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用“繼續(xù)尋找”鼓勵幼兒尋找答案。
d:師:小朋友,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老師演示用手指戳破外面的膜,讓幼兒觀察整個過程,并得出結(jié)論:蛋黃的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膜。
4、設(shè)置障礙,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師:小朋友,在這個雞蛋里其實還藏著一樣東西,來,讓我們拿起蛋殼再來找一找。
幼兒隨時報告尋找結(jié)果。
師:請你用自己靈活的頭腦,靈敏的眼睛,靈巧的雙手,把這個小秘密找出來。
對沒找到的幼兒,教師用“x x x 請你繼續(xù)尋找來鼓勵”。
得出結(jié)果,殼上還有一層殼膜。
師總結(jié),每個雞蛋都有蛋殼——蛋白——蛋黃及兩層膜組成,你明白了嗎?
5、幼兒找熟雞蛋的幾個部分,并品嘗。
師:小朋友,請你找出雞蛋的蛋黃、蛋白,并嘗嘗它的味道,找出膜。
吃蛋白、蛋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教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小朋友用靈巧的雙手,靈敏的眼睛,靈活的大腦把雞蛋里藏著的東西都找了出來,許多小朋友是經(jīng)過很多次的尋找才成功的。小朋友,誰最棒?——我最棒。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嘗試制作各種蛋制品。
七、活動總評:
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一切契機,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安全的探究氛圍,引導幼兒關(guān)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在不斷遇到挑戰(zhàn)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尊重科學和尊重客觀事實作為判斷事物的依據(jù),形成可貴的勇于探究、實事求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變化。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教師和幼兒一起回家準備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讓其結(jié)冰)上課前帶來。
2、給每組幼兒提供一杯水
3、電磁爐、平底鍋、透明鍋蓋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ㄒ唬⒊鍪緝蓚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導幼兒觀察:
1、師:這是老師昨天準備的兩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還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這兩杯水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將結(jié)冰的杯子翻轉(zhuǎn),引導幼兒觀察)
得出結(jié)論:放冰箱的水已經(jīng)結(jié)冰,放教室的水沒有變化。
2、它們?yōu)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變化?
小結(jié):因為冰箱的溫度低,很冷,水遇冷就變成了冰。
3、水變成冰后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小結(jié):水是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冰是固體,有固定形狀,不可以流動。
。ǘ、幼兒實驗
1、許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實驗,把水變結(jié)成的冰,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冰再變成水呢?
2、幼兒猜測用各種方法將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熱氣,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兒操作(……)
師:冰遇熱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師繼續(xù)給這些水加熱,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ㄈ⒔處煂嶒
1、教師進行水變氣的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將半杯水(在杯上做個記號)倒入鍋中,幼兒觀察加熱后的現(xiàn)象:
發(fā)現(xiàn)有許多熱氣跑掉了,鍋里的水變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氣
老師將鍋蓋放到鍋的上方,捉水蒸氣(鍋蓋上出現(xiàn)了許多小水滴)
小結(jié):水遇冷結(jié)成冰,水遇熱變成氣,氣遇冷又變成水。
(四)、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談?wù)劊?/p>
1、天為什么會下雨?
2、濕的衣服為什么會干?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xiàn)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fā)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X。
【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
【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fā)店”游戲,發(fā)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fā)店”,“理發(fā)店”正式開業(yè)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fā),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fā)”,引導小朋友發(fā)現(xiàn):頭發(fā)飛起來了。
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發(fā)”,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
4、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啟發(fā)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剛才的現(xiàn)象?教師解釋這一現(xiàn)象:梳子在頭發(fā)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chǎn)生了靜電,所以,頭發(fā)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靜電現(xiàn)象。
摩擦產(chǎn)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5、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fā)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jié):這也是靜電現(xiàn)象。
6、好玩的章魚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jié)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xiàn)象,像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顒釉谳p松愉快的氛圍中結(jié)束。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怎樣站得穩(wěn)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怎樣使紙板站得穩(wěn)的實驗,感知不同物體重心的位置不同,激發(fā)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
圓形紙板、方形紙板、不規(guī)則三角形紙板、多邊形紙板、圖書、粗細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紙板的'形狀。
探究的問題。
(1)用棍子把不同的東西穩(wěn)穩(wěn)頂起來的位置一樣嗎?
、夙斣诜叫魏蛨A形紙板的中間,能頂起來。
、陧斣谌切魏投噙呅挝矬w的不同位置,能頂起來。
(2)用粗細不同的棍子頂相同紙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誰的花片放得多?
、俅值墓髯禹?shù)枚喽曳(wěn)。
、诩毜墓髯禹?shù)蒙龠不穩(wěn)。
記錄實驗結(jié)果。
你能讓紙板小動物站起來嗎?
(1)用鐵夾子夾住紙板小動物,就可以立起來。
(2)用橡皮泥包住紙板小動物的下面,小動物就站起來了。
(3)把紙板小動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1.提供積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實物,讓幼兒比一比,同類物品誰搭得高,說一說為什么。
2.讓幼兒利用積木、易拉罐等材料進行搭高樓比賽。在競賽活動中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有將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幫助小螞蟻點點的過程中,有興趣地探索使物體變長的方法。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jié)果,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有興趣地運用材料探索使物體變長的各種方法。
活動難點:
發(fā)現(xiàn)單種物體之間不能連接時,借用其它材料變長。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第一組:扭扭棒、鞋帶、紙條(包括膠棒)第二組:夾子、吸管、回形針第三組:樹枝、葉子、扭扭棒字:扣、扭、插、夾、粘、扎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樹形背景下為一條小河,小黑螞蟻、點點螞蟻。
活動過程:
一、尋找春天。
故事引子:聽說春天來了,小黑和點點想一起爬到樹上去找找春天。"嘿喲嘿喲"終于爬到了樹上,春天真美呀!
二、尋求幫助。
故事引子:正看得真起勁呢,"啊呀!"點點一不小心腳一滑,跌到了下面的小河里。點點大聲呼喊:"救命呀!救命呀!我不會游泳,誰來幫幫我!小黑快來救我呀!"小黑說:"點點別害怕,我來救你!"(師將小黑轉(zhuǎn)了90度,頭朝"河")
1、小黑趕緊把手伸下去,可它能救到點點嗎?為什么?
幼:手太短了。師追問:夠不著,怎么辦?
預設(shè)一:用繩子。(師拿出短繩)師追問1:這樣的繩子行嗎?(不行,要長長的繩子)師追問2:除了繩子還有什么是長長的可以救點點?
預設(shè)二:叫爸爸媽媽。
師追問:可是點點是小螞蟻啊,爸爸媽媽的身體也是那么小,可以用什么辦法呢?
2、如果你是一只小螞蟻你會用什么辦法救點點呢?找找小河旁邊什么東西是長長的可以救點點?(師帶領(lǐng)幼兒到操作區(qū)介紹各種材料)①這里有什么?②能不能救點點?可以嗎?
預設(shè):如果幼兒沒跟著走。
師:快跟我一起找找看有些什么材料可以幫助點點爬上來。
小結(jié):這些材料都太短了。
三、營救行動。
。ㄓ變河米约旱姆椒ㄟM行連接,教師巡回指導并提出要求,以小黑的口氣回應,粗粗的聲音)故事引子:時間不多了,點點不會游泳,我們要趕快要把這些短短的變成長長的,不僅長而且還要牢固噢,這樣才好去救點點,小螞蟻們趕快行動吧。
指導要點:
1、不僅要長而且要牢固噢。
2、小螞蟻們別忘了和我一樣,安慰一下點點,跟點點說些好聽的話,讓它別害怕。
3、第一種方法用好了的小螞蟻,可以嘗試第二種方法;你想到幾種方法呢?
4、這里的材料寶寶沒有幫到點點,你們快來試試吧。
四、交流方法。
故事引子:快點過來,點點的身體又沉下去了一點,我想我們想了這么多辦法一定可以把點點救上來了。點點需要我們?nèi)w一起來幫忙,我們幫點點加加油吧!"嘿喲嘿喲"點點終于爬上來了。
點點:小黑,謝謝你。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小黑:不用謝我,辦法不是我一個人想的,是我和這些小螞蟻一起想的。
點點:小螞蟻們,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救我的呀?(以點點的口氣回應,細細的聲音)點點:小螞蟻們,你們真會動腦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把我救出來。謝謝你們了。ㄈw幼兒說:不用謝)五、互相幫助: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不要著急,我們可以怎么幫助他呢?(幼兒自由回答,師根據(jù)幼兒回答進行提升)六、一起游戲:今天我又認識了這么多好朋友,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玩嗎?那我們一起去外面做游戲吧?
活動反思:
雖說這是一個科;顒,但用了一根情感的主線--營救點點,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故事化的情節(jié)。因此自始自終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了幼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動腦,克服困難,完成任務(wù)。情境的開展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推動著幼兒想了一個方法又一個方法,而把點點救上來更似一個幼兒看得見的目標,給了幼兒動手動腦和努力的方向,激勵他們圓滿地完成任務(wù)救起點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達到活動目標的過程。
本次活動就是在情境中,激發(fā)了幼兒的關(guān)愛情感和探索欲望。為幼兒提供的豐富操作材料可以幫助幼兒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種結(jié)論不是老師傳授,而是幼兒的直接經(jīng)驗。因此幼兒的學習就顯得十分積極、主動。這種由興趣引發(fā)的`自主探索活動,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探索過程的成功,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體驗。
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豐富的材料、極少的限制,能激起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和欲望;寬大的背景更易于中班孩子敢于和樂于嘗試,這就給我一個啟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
當然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特別需要改進的有3點:
1、內(nèi)化遷移過程中"落水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由短變長"的目標好像聯(lián)系不大,有些牽強,案例中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嘗試與本主題接近的討論。
2、自己融入角色的意識還不夠。時常會忘記情境中的角色,當想起來時就會補充一句,
小黑說,點點說,這樣大可不必,既然有情境,就用情境中的角色去提問回應效果更佳,需繼續(xù)鞏固自己本身對角色的認識。
3、科常活動知識點"連接"的兩面性討論不夠。沒有很好地詮釋"不能連接"的問題,需加強深入探究,激發(fā)幼兒求知欲和擴展幼兒的知識面,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
以上需改進之處為我完善和改進活動提供了幫助,將在下一次分組活動中去實施和組織,去觀察幼兒的具體行為和實施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梧桐樹葉葉脈的結(jié)構(gòu)特征,提高細致觀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葉脈的作用,知道樹葉都有葉脈。
活動準備:
1、拓印樹葉用的油泥、泥工板,圓柱形積木。
2、《梧桐樹葉葉脈什么樣》的記錄單、筆、膠棒、紙片梧桐樹葉若干。
3、葉脈書簽、葉脈圖片、梧桐樹葉、以及其他園內(nèi)幼兒常見的樹葉等
4、幼兒已經(jīng)觀察過落葉的現(xiàn)象,撿拾過落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拓印的內(nèi)容。
教師:葉子落下來了以后,時間久了會怎樣呢?我們把這些美麗的梧桐樹葉留個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樹葉,引出葉脈。
(1)教師介紹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樹葉
。2)幼兒操作,用油泥拓印樹葉
。3)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為什么會有許多細線呢?這些細線是什么?(葉脈)是否每片樹葉都有這樣的細線呢?
3、觀察梧桐樹葉葉脈,探索其結(jié)構(gòu)。
。1)幼兒猜測并繪畫葉脈。
。2)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3)細致觀察實物。
(4)觀察梧桐樹葉脈的圖片(ppt或?qū)嵨铮?/p>
。5)再次繪畫葉脈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討論葉脈的作用。
教師:為什么梧桐樹葉脈長的像一張網(wǎng)?為什么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葉脈有什么用?
(植物通過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然后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為了傳送養(yǎng)料,像動物有血管一樣,植物的身體里也長出了許多很細的管子,從根的末端開始,經(jīng)過莖到葉子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里面,平時是看不見的,但是到了葉子里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們就是葉脈,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另外葉脈還能支撐葉子。)
5、拓展。
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也有葉脈嗎?這里還一些其他的樹葉,我們再看看,他們也有葉脈嗎?觀察一下他們的葉脈是怎樣生長的?和剛才看到的梧桐樹葉一樣嗎?
小結(jié):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會不同,但是他們都會有葉脈,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送養(yǎng)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
活動延伸:
我們下次再來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樹葉葉脈的秘密告訴你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9-29
[精華]大班科學教案07-23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07-23
大班科學教案:氣球07-02
大班科學教案:眼鏡11-27
大班科學教案火箭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