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重點難點]:
1.《詩經(jīng)》六義及重章疊唱的手法是學習要點,賦、比、興手法的理解鑒別又是學習的難點。
2.詩歌所反映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用及《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是學習的要點。
3.有些詞句理解起來也可能有困難。
《詩經(jīng)》因距今時代久遠(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詞句的理解歷來有分歧,今天閱讀理解起來在語言方面困難較大。我們在學習中首先要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預習課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反復熟讀課文直至背誦,透徹理解。學習的重點不必放在字詞句的逐一解釋上(但某些古漢語常用的實詞、虛詞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詞語、成語一定要掌握);重點應(yīng)是學習掌握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所刻劃的人物形象,所運用的賦、比、興手法用及章法結(jié)構(gòu)和停頓節(jié)奏等的藝術(shù)意味和藝術(shù)效果,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與步驟]
一、了解《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②孔子刪詩說。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jù)《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詩經(jīng)》所錄,均為曾經(jīng)入樂的歌詞。《詩經(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zhì)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亠L,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讹L》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谘,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
《詩經(jīng)》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fā)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有些詩,用冷嘲熱諷的筆調(diào)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還有不少詩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所謂《詩經(jīng)》“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關(guān)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用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用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jīng)》用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用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 ,《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用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譯文:
野豌豆苗采幾把,一些豆苗已長大。說回家啊難回家,歲末又將來臨了。沒有屋來沒有家,只因匈奴太兇煞。沒有空閑坐下來,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柔嫩剛發(fā)芽。說回家啊難回家,心總憂愁總牽掛。憂心如焚烤艷陽,又餓又渴實難當。戰(zhàn)事難將帳安定,無人歸家問音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莖葉老又硬。說回家啊難回家,轉(zhuǎn)眼又去半年了。朝廷差事不停遣,沒有一處可休閑。憂心積郁成久痛,只恐死訊往家送。
路邊何花爭嬌艷?白棣花開一片片。路邊何車真威武?將軍出征將路堵。戰(zhàn)車前方套上馬,四匹馬兒真高大。如此怎敢圖安樂?一月捷報一籮籮。
趨車策馬征四方,馬兒強健勢浩蕩。將軍樹威車旁立,兵士也靠車隱蔽。四馬雄威多整齊,雕弓箭袋不曾離。哪敢一日不戒備?匈奴戰(zhàn)事催人急。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內(nèi)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xiāng),久久不得歸家,而產(chǎn)生的悲傷、厭戰(zhàn)和對外族的仇恨。首四句,用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于外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與盼歸的心情!懊沂颐壹摇焙汀安诲貑⒕印笔沁@一心情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保ā对娂瘋鳌罚┻@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zhàn)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xiāng)更強烈的思念。用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diào)敘寫的。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痹娙杂棉辈酥饾u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zhuǎn)戰(zhàn)不止,饑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guān)和故鄉(xiāng)相隔萬里,關(guān)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fā)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zhàn)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chǔ)上的對戰(zhàn)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diào)了正是因為戰(zhàn)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xiāng)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jīng)過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之后,戰(zhàn)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jīng)磨難之后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xiāng)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明確特點,熟讀成誦。
從藝術(shù)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
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來展現(xiàn)生活圖景,比如,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zhàn)車、戰(zhàn)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zhàn)嚳孰y當,但我們通過這些描寫可用想見戰(zhàn)爭的殘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用樂景寫哀,用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再次,是它的旋律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和諧,一唱三嘆,詩的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一方面用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三、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guān)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為收獲節(jié)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2)質(zhì)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開發(fā)”出一塊空地?
、凇熬尤弧币辉~怎么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對落花生為什么有著特殊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wù)勀愕睦斫,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怎么到論人生。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偻队俺鍪靖赣H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鄯治龈赣H的話,學生議答。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產(chǎn)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么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么是“最可貴”?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芙處煟罕菊n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⑤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zhì)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愛慕”一詞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
、偻队俺鍪靖赣H的話。
、趯W生齊讀,談理解。
。ǜ赣H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yīng)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yōu)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③教師: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芾斫狻拔摇闭f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
“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聯(lián)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清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
種花生→( )→( )→( )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閱讀讀寫例話《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總結(jié)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jié):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收獲節(jié)上對花生好處的談?wù),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nèi)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nèi)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qū)懳恼碌臅r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六、鞏固識字,記憶生字,讀寫詞語
七、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從課題引入,通過啟發(fā)談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重點探究寫吃花生時的議論這一部分,通過談體會、做練習、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理解和感悟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教育學生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在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清課文的主次并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了解有關(guān)花生的知識。通過自談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深入探究課文。
探究活動
辯論會:
1.在現(xiàn)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教師不要流露傾向性。
2.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辯論,教師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辯議的基礎(chǔ)上完成練習。以“我要做哪樣的人”為題寫一兩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小學四年級語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交際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秋天的喜愛,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yǎng)孩子們積極樂觀地生活。
訓練重點:
將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培養(yǎng)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訓練難點:
講的時候,能把自己的快樂表達清楚,能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教學準備:
、俣嗝襟w課件
、跁灙勂
、壅n前布置學生走進自然,回憶過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為課上的交際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引入話題
1.教師邊敘述邊播放美麗的秋景圖:有人說秋天是一首美麗的詩,有人說秋天是一幅五彩的畫,有人說秋天是一曲動人的歌,孩子們,秋天在你的印象中又是怎樣的呢?
2.生自由說。
3.師:你們說得真好!是的,秋天是個五彩斑斕的季節(jié),它帶給人美的享受,豐收的喜悅和無盡的快樂。在這美好的金秋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來講述秋天的快樂吧(板書交際話題:秋天的快樂)
設(shè)計意圖:教學伊始,憑借美麗的秋景圖,勾起學生的美好回憶,交流印象中的秋天,把學生帶入具體的交際情境。
二、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師: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看著你們這高興勁兒,我知道大家一定有許多快樂要一起來分享。此時,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快樂?
2.指名說。
3.師:秋姑娘也被大家感染了,她非常想與你們交朋友,與你們一起分享秋天的快樂,她決心從你們之中挑選四個“快樂天使”,并且會送上一份神秘的禮物,你們想成為快樂天使嗎?秋姑娘說別急,別急,評選“快樂小天使”還有一個標準,看誰能與秋姑娘心有靈犀一點通,說說我們在講述時應(yīng)注意什么?(引出口語交際的要求)
4.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口語交際的要求。
設(shè)計意圖:以 “秋姑娘”想要挑選“快樂天使”的形式,使學生進入情景,交流自己的.快樂,教師再以“秋姑娘”挑選“快樂天使”的標準來引導學生明白講述交流的要求,使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并就不明白的問題有禮貌的發(fā)問,為學生下一步互動交流作了鋪墊。
三、多向互動,分享快樂
1.組內(nèi)互動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班內(nèi)交流:爭當“快樂小天使”。小組推薦代表上臺講述。引導學生評議。
3.評選“快樂小天使”和“最佳傾聽”獎。
設(shè)計意圖:學生組內(nèi)充分互動交流,表述自己的快樂,互動中學會將事情講述清楚,學會認真傾聽;班內(nèi)交流,將交流推向了高潮,使學生互動交流,樂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并感受到別人的快樂。
四、談話,拓展延伸
同學們,今天你們分享了自己秋天的快樂,謝謝你們把快樂帶給秋姑娘和我。最后也讓我們把快樂帶回家吧,與家人一起分享快樂,并寫在中,讓我們做快樂的發(fā)現(xiàn)者,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將交流延伸到課外,運用課堂上學到的交際方法于實際生活中,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生活積淀,使訓練得以拓展延伸。
板書設(shè)計:
表達清楚
認真傾聽
相互補充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qū)別形近字豪、毫和紀、記,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理解16個新詞語的意思,辨別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2.會用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寫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題。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說出紙的發(fā)明經(jīng)過。
4.知道紙是我們的祖先發(fā)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fā)明過程。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2.讀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3.完成《作業(yè)本》1、2、3。
(二)教學過程
1.揭題談話。
同學們,我們每天用的課本、作業(yè)本,看的報紙、雜志是用什么做的?
這一張張又白又光滑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紙的故事》會告訴我們這一切。(出示課題)請大家把題目讀一遍。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邊聽錄音,邊看課文,注意讀音。
。2)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倏雌匆糇x準字音;
、谙朕k法記住字形;
、勐(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劃線字的意思:異口同聲自豪
。3)檢查指導
。4)讀通課文。
、僦该首x課文,注意糾錯。
、诜怕曌杂衫首x。
、塾米约旱脑捳f說紙的發(fā)明過程,并完成課后練習2(用圖形投影顯示)。
3.學習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①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2)檢查討論,并板書。
竹片(笨重)絲綢(價錢貴買不起)
。3)看板書同桌互說。
4、作業(yè)練習。
。1):作業(yè)本1、2、3。
。2)課外作業(yè):抄寫生字3遍。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引人。
紙發(fā)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
2.學習課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思考:①我國最早的紙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紙是指什么樣的紙?③紙是誰發(fā)明的?
(2)檢查討論。
、偕鲜鰡栴}②要注意討論得出紙是咱們中國發(fā)明的的'結(jié)論。
、谠诟鱾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的鞏固及異口同聲、自豪等詞的詞意掌握。
。3)指導用自豪的語氣朗讀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讀6、7自然段。
(5)指導誰怎樣他說什么句式練習。先結(jié)合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然后進行擴散性訓練。
。6)完成作業(yè)本練習5、6。
3.學習第8自然段。
。1)指導有感情朗讀。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體會到咱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讀。
。3)啟發(fā)學生說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進一步體會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5.由文中人物及插圖,啟發(fā)學生對文章第一句話中幾個同學進行修改,使語句表達更確切。
6.完成《作業(yè)本》練習4、7。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復習目標:熟練掌握第七單元的字詞,能找準反義詞,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知道從文中得到的啟發(fā)。
復習過程:
一、 復習認讀的字
1、 學生自由朗讀生字表(一)中第七單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讀錯的'讀音。
2、 交流重點的讀音:注意翹舌音:持( ) 恥( )逝( )
平舌音:素( ) 前鼻音:憤( ) 樸( )
3、 交流多音字,并組詞
量( )( ) 盛( )( ) 稱( )( ) 撒( )( )
二、 復習要求寫字詞
1、 讀讀詞語表,記憶字形,注意難寫的字
2、 提出容易寫錯的字:注意:“矛盾” “謙虛” “鞋” “懂”
重點區(qū)分:搶 坦 般 階 惱 樸 陶
掄 擔 船 價 腦 仆 淘
3、相信詞語的意思,找找反義詞
進攻 傲慢 丑陋 懦弱 愚蠢 大方 冷漠 認真
三、 復習課文
(一) 復習《矛和盾的集合》
1、 說說矛和盾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
2、 利用矛和盾的優(yōu)點發(fā)明了什么?
3、 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4、 例舉課外的例子說明最后一句話
。ǘ 復習《科里亞的木匣》
1、 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動作的詞,從中覺得科利亞怎么樣?
2、 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兩次挖有什么不同?
2從文中你又覺得科利亞有什么特點?
3、 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告訴我們什么?
。ㄈ 復習《陶罐和鐵罐》
1朗讀復習1-9小節(jié)
2找出描寫鐵罐與陶罐神態(tài)的詞
3從中覺得它們有怎樣不同的性格特點?
2、《陶罐與鐵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圍繞質(zhì)樸純真編排,展現(xiàn)了古今中外對這一美好品質(zhì)的共同追崇的價值觀,學后如沐春風,令人清新抒懷。從故事情節(jié)中把握,從人物形象中感受,從關(guān)鍵詞中體會,是本單元閱讀的關(guān)鍵!澳苷f會寫”欄目圍繞本單元主題,指導學生樹立“吐真言,表真情”的寫作態(tài)度,從課文中汲取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語文七色光”安排了基礎(chǔ)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積累、擴展、閱讀、綜合性學習等內(nèi)容。教學中應(yīng)注意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jié)合、導練、導學相結(jié)合。
1、 紅櫻桃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借物喻人、以物傳情的記敘文。主要寫“五一”長假期間,我們?nèi)ド絽^(qū)旅游,受到了特殊的禮遇,感受到山區(qū)淳樸的民風和人們美好的心靈。
學情分析:學生淳樸的民風已初步了解,本文故事情節(jié)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可以深挖其主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5個
2、能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山區(qū)人民純樸的民風。
重 點: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幾件事的'作用。
難 點:學習品讀、鑒賞文章優(yōu)美的詞句。
教 具:櫻桃課件
教 法:情境法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課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積累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櫻桃,猜想課文可能寫什么。
二、 自學課文
1、提出小組自學要求
讀準字,讀通句子
用各種方法理解難以理解的詞語
說說知道了什么 還有那些句子不理解
2、小組交流
三、交流自學情況
重點交流(1)課文為什么以“紅櫻桃”為題?
(2)課文中的感嘆號很多,分別有什么作用?
師生討論誦讀。
四、鞏固練習
(1) 分節(jié)開火車讀課文
(2) 指導書寫8個生字
五、小結(jié):初瀆本課有何收獲?
板書設(shè)計: 紅櫻桃
櫻桃 堡壘 妻子 瑪瑙
大概 鞠躬 篝火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拼音教案03-14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7-22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學語文教案11-07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11-17
小學語文《柳樹》教案11-19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7-27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8
[實用]小學語文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