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教案8篇【集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xù)學習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shù)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shù)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操作紙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jù)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2、看圖形記錄圖形特征?此闶竭M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看算式寫得數(shù)。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shù)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shù)。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
大班數(shù)學教案:魚兒游游游
活動目標:
1、探索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順序進行操作,初步感知數(shù)的互補關系。
3、專心自己的操作活動,初步學習檢查自己的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5以內個數(shù)的組成
2、物質準備:教具:小魚六條,記錄紙,筆
學具:(1)小簍子若干,內放數(shù)量為6的小魚片片,記錄紙,筆。
(2)6個玩具串在一根繩子上,記錄單,筆。
(3)《幼兒用書》38-39頁,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小魚游走了
1、教師出示一群小魚:河里游來了一群小魚,你知道一共有幾條小魚嗎?引導幼兒將小于排成一排,并數(shù)出和記錄總數(shù)
2、教師將一條小魚拿開放在面前:幾條小魚游走了?現(xiàn)在小魚分成了兩份,每一份是幾條?引導幼兒根據(jù)小魚的位置說一說小魚分成了1和5,并記錄。
3、請個別幼兒移動小魚,引導幼兒繼續(xù)按小魚的位置進行分合并記錄
二. 小組操作活動
1、小魚游游游。幼兒先將小魚排成一排,記錄總數(shù),然后演示小魚游來了或游走了,說一說每次分合的結果并記錄
2、分玩具。將6歌玩具穿在一根繩子上,引導幼兒現(xiàn)數(shù)總數(shù)并記錄,然后再將玩具分成兩份,波導繩子的兩頭,并記錄下分的結果
3、看房子圖寫分合式,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P38頁),看房子分類圖,請你先將6個圓點分成兩份,再用數(shù)字記錄,最后寫分合式
4、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5、給鉛筆排序,觀察鉛筆的長短,在圈中寫上相應的序號
三.活動評價
1.請幼兒介紹“小魚游游游“活動,教師記錄幼兒分合的結果,師生共同檢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復或遺漏,得出6分成兩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發(fā)現(xiàn)數(shù)的互補關系:總數(shù)不變,兩個部分數(shù),一邊數(shù)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shù)就越來越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根據(jù)幼兒生活中出現(xiàn)的等分的問題,如:吃午點,還剩了10個小西紅柿,有兩個孩子們吃,讓他們兩個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區(qū)活動時孩子們分紙等問題,展開了此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
3、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發(fā)散點:
運用不同的等分線對圖形進行等分。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活動過程:
(一)等分圖形
1、以情景引入。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這個問題情境,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同時,也能夠更加生活化地展現(xiàn)生活的數(shù)學,更加易于幼兒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師問:“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興了,有什么煩惱嗎?”平平(教師扮):“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fā)現(xiàn)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來分享,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么辦呢?”
(3)師:“誰想到好辦法了?”幼兒:“把面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平平(教師扮):“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么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提問:“面包片是什么形狀的?”幼兒:“正方形的!苯處煟骸澳俏覀兙陀谜叫蔚募垇泶婷姘瑤推狡浇憬銇矸殖蓛蓧K一樣大的!”
2、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于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3、小結:
(1)師:“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么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師:“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師:“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師:“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于幼兒共同總結: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二)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只用紙來等分,以現(xiàn)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所致,比較精確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對角和對邊折兩種,運用學具,抓住學具有洞洞點的特點,可以讓幼兒進一步嘗試以各種折線為中心線進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夠保證精確性。促進幼兒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是幼兒在明確等分要求的基礎上自由地嘗試二等分的多種方法。此環(huán)節(jié)更加注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特性,同時滲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的道理。
1、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并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檢驗能夠證明所分的兩部分是一樣大的,檢驗的方法并不是單一的,為幼兒投放了與一塊學具板相同的作業(yè)單的目的就是能夠在記錄等分方法的同時,還可以剪開記錄后的作業(yè)單進行比較證明。除此方法還可以比較等分線兩側的'洞洞子每排數(shù)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針對尋找不同的中心線以及檢查的辦法進行指導,并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小結:展示幼兒作業(yè)單,誰來說一說你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了等分,你是怎樣指導它們是一樣大的。請幼兒將有創(chuàng)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并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讓幼兒能夠有交流展示的機會,并且結合大班幼兒集體學習的特點,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
活動反思:
二等分是大班關于“等分”的重要內容,把一份整體分成相同的兩份就叫做二等分。
二等分的運用很多,可以涉及到面積、長短、數(shù)量、體積等方面的二等分。平時孩子們也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等,但有時會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師?梢姡瑢τ诙确钟幸欢ǖ纳罱涷,但不能準確地、科學地認識此概念。本節(jié)活動重點探索圖形面積的二等分,通過游戲“疊疊樂”幫助幼兒獲得二等分的初步概念,同時通過實踐操作、交流分享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對正方形、長方形二等分進行多種分法,鞏固建立二等分概念的同時,發(fā)展其觀察、比較、判斷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在活動導入環(huán)節(jié),選取生活材料疊一疊,也是為了孩子能遷移生活經驗,并初步了解二等分。但由于材料的層次性,所以我們又在材料中添加了圖形——圓,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從生活經驗逐步轉入到教學內容中來,讓孩子明白二等分的含義,從而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探索正方形、長方形的多種分法。
在磨課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選取差異資源對本次活動的重要性。比如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當我初次投入生活材料時,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疊一疊的經驗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很大,會疊成多份。這時,在交流樣本的過程中,除了交流正確的資源,象這樣的錯誤樣本就是對孩子經驗的一個延伸和鞏固,讓他進一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并在同伴樣本中學習經驗,在自己樣本中學會糾錯。
在第二探索環(huán)節(jié)中,我認為讓孩子嘗試多種分法,首先得激發(fā)孩子探索的欲望。在插板的設計上,我們盡量將所有分法想到,并加長了插板長度,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首先不受到學具的影響,能大膽嘗試。在孩子探索結束后,交流又是關鍵,因為孩子全部從生活經驗遷移到圖形上來了,他遷移得怎么樣,就只能看他的操作結果。在交流中,我第一個找的是半錯誤樣本,孩子能給正方形找出兩種方法,可是他又繼續(xù)以同樣的方法二等分,只是調整了擺放的位置。這說明孩子理解了二等分,但是不知道二等分含義,為什么這么做,所以活動的主要核心就被我破壞了。我認為我應當先找正確資源,讓孩子知道有這樣的分法,再在接下來的樣本中,追尋,這樣兩份一樣了嗎?讓孩子在正確中尋找經驗,在錯誤中吸取經驗。從而才能進一步延伸到生活經驗中來,并進行運用。
二等分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常用到二等分,如分蛋糕,分飲料等,可是絕對的等分在生活中又是比較少見,所以如果能讓孩子在游戲情境中理解二等分,并學會運用,那便是活動的價值所體現(xiàn)了。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嘗試借助硬幣進行6的分合,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
學會用數(shù)字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并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
活動準備:
記錄紙、筆。
每人準備6個硬幣、每人一份練習題。
活動過程:
出示硬幣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猜一猜老師手上有什么呀?你們知道硬幣是什么樣子的嗎?兩面一樣嗎?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
好不好?
幼兒嘗試自己分硬幣。
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
師:那么該怎么玩呢?小朋友聽仔細嘍,待會我們小朋友每人拿6個硬幣,放在兩個手心里搖一搖,發(fā)出好聽的聲音,然后輕輕地把他們放到桌子上,仔細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但是這里可要當心不能把硬幣撒到地上哦!
[幼兒游戲。]
師:小朋友,拋硬幣的游戲,好玩嗎?那請你們來說一說,剛剛你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呀?
師:下面我們再來玩一次,拋硬幣的游戲,但是這一次,要請我們小朋友把你拋的結果記錄在框子里的記錄卡上,但是如果拋的一樣的結果就不要再記錄了,聽清楚了嗎?
[幼兒操作。]
教師統(tǒng)計操作結果。
師:小朋友,你們都記錄好了嗎?那你們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請幼兒講一講,并到黑板上演示。]
師:我們發(fā)現(xiàn)6一共有幾種分法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幼兒做練習。
師:老師這兒還有許多沒有完成的空表格,要小朋友來幫我分一分,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在空的表格里,你們愿意幫助我嗎?[幼兒操作]
3、游戲:逛書店。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都有6個硬幣,那你們想去書店里逛一逛買一些你喜歡的書嗎?(想)
游戲要求:我們書店里有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的.書,你可以買兩本或者三本或者更多的書,但是要剛好花掉六元,你買好了請到門口收銀臺付款,聽清楚要求了嗎?
2)幼兒游戲。
3)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要六元錢買了幾樣東西。
一.游戲導入:
。.今天小超市開業(yè)了,你們想去逛逛嗎?
。.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請 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取款機里有很多的硬幣,請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個硬幣。
。.跟好朋友檢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對了。
二.游戲"拋硬幣"
。.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現(xiàn)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zhèn)拋硬幣的游戲吧!
5.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個硬幣輕輕撒到盤子里,6.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展示記錄情況。你玩出了幾種情況?你是怎樣記錄的?
游戲"猜硬幣"
。.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
。保.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
三.購物
。.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
。.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yè)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把物體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
2、樂意探索多種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喜悅。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圖形(心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本袋(每袋8個本)。
教學過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課件。
提問:故事中大黑和小黑為什么會讓狐貍大嬸幫忙分面包?(他們要平分面包)結果怎么樣?(面包讓狐貍大嬸騙著吃了,哥倆只剩下一點點面包)他們是不是兩只笨狗熊?假如請你幫忙,你怎樣分呢?
2、 教師操作,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任意對邊折。怎樣驗證圓形二等分?折好后完全重疊。說明兩份一樣大。(課件講解,實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就叫圖形的二等分。
。涸敿氄f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分出來的一份和原來的相比哪個大?哪個。坑變褐v述,然后老師演證。出示兩個一樣大的半圓形和一個完整的圓形,重疊比較得出結論: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3、 教師操作,四等分圓形,引出概念四等分。
兩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干面包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在留一份,怎么分呢?教師用圓形紙操作,說明兩次對齊折疊的操作方法。(課件講解,實物展示。)
。河^察分開的和整體的關系。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思考并操作把正方形進行二等分、四等分。
圓形的面包我們會二等分、四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餅干,你能幫他們二等分、四等分么?給發(fā)圖形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提問“你是怎么分的?”。幼兒操作后,課件展示各種分法。
: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來的小。
5、指導幼兒分組用折疊的方法進行三角形、心形二等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四等分,并觀察講述。
圓形和正方形可以二等分四等分,那么如果我們用長方形、菱形、心形、三角形能不能二等分四等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材料,小朋友自己動手分分看,要怎樣才能把它們進行二等分和四等分,有幾種分法?然后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是怎樣分的?(兩組二等分,兩組四等分)
談話后:生活中很多東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面包、蘋果等,有很多東西可以按數(shù)量如糖塊、書本、衣服、椅子等,很多東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 還有很多東西按容積分如水、油、牛奶等 。
6、 啟發(fā)指導幼兒用剛剛學習的二等分四等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直尽
生活中很多用品是不能切開、截斷分的',椅子截斷就不能用了,毛巾剪開就壞了,那這樣的物品我們怎么等分呢?可以按物品的數(shù)量、物品的重量來進行等分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袋本,(出示準備好的本)想一想按數(shù)量怎么等分呢?啟發(fā):你手中的本分給兩個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幾個本?你手中的本分給四哥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多少個本? 7、拋出問題,結束活動。
如果老師再多給你一個本,請你把都分給三個小朋友,怎么分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下節(jié)課我們學習三等分,F(xiàn)在跟園長老師們說“再見”。
活動延伸:
如果老師給你一杯水,請你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或四份,怎樣分?如果給你一大碗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或四份,怎樣分?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shù)概念,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shù)。
2、了解單雙數(shù)之間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0以內單雙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2、手套5雙,1-10數(shù)字卡和實物圖片若干,超10的數(shù)字卡若干。
3、單雙漢字卡各5張,單、雙漢字頭飾各一個。
4、宇宙飛船模型一個。
5、幼兒自備學具盒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課。利用幼兒非常熟悉的身體器官來引出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概念 。我們每人都有好聽的名字,你們想知道這些數(shù)字的名字嗎?
(1)出示1-10數(shù)字卡讓幼兒認讀
。2)引出單雙數(shù)概念:
a、出示數(shù)字1,誰能說出表示是1的物體?(一個娃娃,一個鼻子,一張嘴……)像這樣成單的數(shù) ,給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單數(shù)”。
b、出示一雙手,說這是兩只手,讓幼兒用數(shù)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雙眼睛,一雙腳等,讓幼兒說出表示的數(shù),教師引導像這樣成雙的數(shù)叫雙數(shù)。
單數(shù)媽媽和雙數(shù)媽媽都有許多寶寶,我們看看都有誰?
2.運用直觀教具操作活動來引導幼兒認識區(qū)別單雙數(shù)的'技能。
(1)依次出示1-10只手套,具體操作,讓幼兒認識10以內單雙數(shù)。
a、拿一只手套引導孩子說出那么數(shù)字1就是單數(shù)媽媽的寶寶。
b、拿出一雙手套,引導孩子說出那么數(shù)字2就是雙數(shù)媽媽的寶寶。依次類推出2、4。6、8、10是雙數(shù),1、3、5、7、9、是單數(shù)。
(2)讓幼兒拿出學具盒里的學具1-10個擺一擺、分一分,區(qū)別單雙數(shù)。
(3)通過尋找活動加深單雙數(shù)的概念。
a、尋找身上是單雙數(shù)的東西
b、在教室里尋找單雙數(shù)的物品。
3、通過討論理解如何確定某數(shù)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小組探討學習)
。1)出示1-10的數(shù)字卡讓幼兒將數(shù)字分為單數(shù)和雙數(shù)。并把單雙字卡貼在各自下面。
(2)出示圖片,讓幼兒判定圖上的物體是雙數(shù)還是單數(shù)。
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辨別單雙數(shù)(把一組物體,兩個兩個的數(shù),數(shù)到最后剛好數(shù)玩就是雙數(shù),如果還剩一個,這個數(shù)就是單數(shù)。)
4、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單雙數(shù)之間的關系。
單雙數(shù)是怎樣排列的? 在什么情況下單雙數(shù)可以互變?如‘2’怎樣才能變成單數(shù),‘5’是怎么變成雙數(shù)?(單雙數(shù)是反復交替排列,給一個數(shù)加1或減1,雙數(shù)可變單,單數(shù)可變雙)
5、游戲:數(shù)字寶寶找媽媽。(鞏固單雙數(shù)練習)
一天,數(shù)字寶寶出來玩,找不著媽媽了,誰愿意幫助他們?(請兩位老師分別戴單、雙字樣頭飾扮媽媽)
給每位幼兒發(fā)一張1-10的數(shù)字卡片或實物圖片,先判斷拿的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然后找到各自媽媽,并站在媽媽身后。
6、拓展延伸:智力寶寶大闖關。提供超10的物體或數(shù)字,讓幼兒區(qū)別單雙。
老頑童爺爺說我們的寶寶真聰明,準備邀請你們去快樂星球做客。不過,要能回答出他的問題。準備好了嗎?
教學反思: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10以內單雙數(shù),還能區(qū)別比10大的數(shù)的單雙。一個整數(shù),看它末尾的那位數(shù)字是0、2、4、6、8的就是雙數(shù),末尾是1、3、5、7、9的就是單數(shù)。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都很棒!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乘坐飛船去快樂星球玩一玩兒。(拿著飛船帶幼兒到戶外游戲結束課堂活動)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有規(guī)律的排序,知道2組或以上一樣的才算有規(guī)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樣性。
3.體驗操作探索的樂趣,感受生活中有規(guī)律排序的美。
活動準備
1.課件準備:課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圖5張。
2.紙面教具:打印《小動物排排隊》、《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給幼兒按規(guī)律排座位,引導孩子感知有規(guī)律的排序,并鼓勵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按“男-女-男-女”的順序排座位,引導孩子觀察出規(guī)律。
——請你們認真觀察身邊的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別呢?
——有的小朋友已經發(fā)現(xiàn)了,我們今天是按照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再一個男生一個女生這樣有規(guī)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勵幼兒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 我們現(xiàn)在把第二個女生和第三個男生換一下座位,現(xiàn)在是什么規(guī)律呢?(2個男生-2個女生)
—— 我們再想想看,小朋友還可以怎么坐呢?
二、觀察畫面,引導幼兒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樣性。
——有一些小動物也像我們一樣有規(guī)律地排隊,我們來看一看吧。
——誰來舉手告訴老師,它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隊的?
小結:只有一組的排序我們并不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只有2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們把它稱為有規(guī)律的.排序。
三、出示圖片,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規(guī)律排序的認知。
1.出示水果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一排是有規(guī)律地排序。
——這兩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規(guī)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斷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引導幼兒做出正確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們也想有規(guī)律地排隊,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該排在哪里,你能幫助它們嗎?
四、給幼兒發(fā)放教學材料“小動物排排隊”和“小動物”,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式給小動物有規(guī)律地排隊。
——你可以用2種、3種或4種小動物,來進行有規(guī)律地排隊。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種方式呢?
活動延伸
日;顒樱河^察生活中其他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如外墻瓷磚、床單的花紋等等,然后和老師同學們分享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對大班的孩子而言,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碰到過簡單的統(tǒng)計,如:舉手表決評選"文明小標兵",決定誰當小組長等等,但對運用標記符號等統(tǒng)計的規(guī)范要素接觸不多,尤其是對流動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對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所以,本次活動擬將對流動數(shù)據(jù)的整理作為主要的內容主體,從中幫助幼兒習得關于統(tǒng)計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方法設計上,本活動考慮了盡可能多的尊重幼兒原有經驗和各自的學習方法,從自主學習入手,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在同伴互助,教師提升過程中,形成新經驗,在小步遞進,不斷嘗試中掌握新經驗。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流動的數(shù)據(j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 能通過比較、判斷,選擇又快又準確的方法進行記錄。
3. 體驗學會統(tǒng)計的成功感。
4.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5. 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有基礎的統(tǒng)計經驗物質準備:ppt; 記錄表; 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活動導入
1.播放ppt,激發(fā)幼兒猜測的興趣播放禮物ppt,請幼兒猜測是什么禮物,激發(fā)幼兒想得到禮物的興趣。
師:大家都想要禮物,怎么辦?引出游戲《石頭剪刀布》
2.兩人一組隨音樂進行游戲《石頭剪刀布》。
師:游戲次數(shù)多,記不清贏了多少次,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3.幼兒再次進行游戲并嘗試為猜拳比賽記錄輸贏。
要求:兩人記錄在一張紙上。
4.交流記錄的方法,提升做標記,用記號記錄等統(tǒng)計經驗。
師:介紹自己是怎么記錄的,"怎樣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的",引出畫符號或寫名字做標記的方法。
二、統(tǒng)計獎品數(shù)量
1.播放獎品ppt,出示統(tǒng)計表,學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獎品。
(1)快速播放ppt,引導幼兒繼續(xù)用記錄的方法來記錄。
(2)出示統(tǒng)計表,學習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師:剛才ppt里的三種獎品,我們可以為做個什么樣的標記呢?
(3)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在記錄獎品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集體討論:怎樣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
3.再次統(tǒng)計獎品數(shù)量,在記錄中提升"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的新經驗。
(1)引導幼兒先在白紙上畫上表格和做標記。
師:這次白紙上什么都沒有,那我們應該首先做什么?
(2)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4.集體驗證交流統(tǒng)計結果。
5.發(fā)放獎品
活動反思:
在盒子教學中一開始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一看到這個盒子就浮想聯(lián)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身邊取材,一方面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學一開始通過導入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拿出準備好的盒子,放在講桌上,讓學生猜猜里面有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學生們在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這樣一來很快就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接著我又提出了要求讓學生在猜盒子的時候,注意觀察老師和同學的動作,表情,語言。讓學生一邊在做游戲,一邊讓學生觀察,這樣把游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樂于觀察,樂于說話,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要求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進行,接著我又要求學生把進行的游戲分為三部分,并圍繞這三部分來寫一寫。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觀察,能清楚的把自己觀察的,和別人的動作,語言,表情清楚的寫下來,要求寫真實,寫具體,生動。這樣整節(jié)課都在學生的互動中,在學生的游戲中,在學生的觀察中完成了本節(jié)課。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是因為有些話題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不夠緊密,而本次習作,教師讓學生談自己、談同學。學生因為對自己的一切都很了解,有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有話可說;而與之朝夕相處的同學,孩子們對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因此也可以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葉圣陶先生曾說:“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碑斎辉诒敬谓虒W中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下課了還沒有總結。其次在游戲的過程中,玩和觀察沒有分開,導致有的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只會玩,而沒有觀察,因此在寫話的時候沒有可以寫的內容。第三在教學中應該用精練的語言,這樣才能讓教學更有效。總之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品。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體驗超市購物的樂趣以及加減法在生活中的運用,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動過程和經驗。
2.能運用算式記錄購買物品的過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購物的過程及算式的含義,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3.運用己有的數(shù)學經驗解決購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還剩下多少錢”的問題,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10的減法。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超市購物的經驗。
2.物質準備:畫有貨架和貼有1——9元價格標簽的商品圖片布置成“超市”場景圖,算式記錄卡每人一張,筆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購物》。
(三)活動過程
1.玩“一共需要多少錢”的購物游戲,學習加法。
(1)教師出示“超市”場景圖,幼兒觀察貨架。
教師: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稱?(學習用具、玩具、食品)
。2)教師提出購物要求:到超市買兩種商品,總價不超過10元,說一說所買的兩種商品的價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
幼兒邊看場景圖邊進行“一共需要多少錢”的購物游戲。
個別幼兒用一句話介紹自己買的兩種商品,以及總價。講述自己購買商品的事情。如買了2元錢的口香糖和3元錢的卷筆刀,一共需要5元錢。
小結:買兩種商品,總價不超過10元。有多種組合方法。
。3)幼兒學習用算式記錄購買商品的事情。
教師提問: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買了2元錢的口香糖和3元錢的卷筆刀,一共需要5元錢”的事情記錄下來?教師記錄幼兒所講述的算式。
學習講述算式中數(shù)字與符號表示的'意義:2+3=5,買了2元錢的口香糖和3元錢的卷筆刀一共需要5元錢。
。4)從2+3=5的算式進行猜測,說一說除了買口香糖和卷筆刀外,5元錢還可以買兩樣什么商品?
猜一猜老師用5元錢買了哪兩種商品。如用5元錢買了一個玩具和一種食物,猜一猜老師買了什么?當幼兒說出多種結果后,告訴幼兒買的食物是冰棍,讓幼兒猜另一樣玩具是什么?
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師用10元錢買了哪兩種商品。
。5)幼兒再次進行買商品的活動并學習用加法算式進行記錄。
幼兒兩兩結伴,每人任意買兩種商品,先將算式寫在算式記錄卡上,再互相講述自己買商品的情況,最后相互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2.玩“還剩多少錢”的購物游戲,學習10的減法。
(1)教師提出購物要求:用10元錢到超市買一種商品,說一說所買的這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算一算買了這種商品后還剩下多少錢。
邊看場景圖邊進行“還剩多少錢”的購物游戲。
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用10元錢購買一種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錢買了3元錢的餅干,還剩下7元錢。
。2)學習用算式記錄購買商品的事情。
提問: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錢買了3元錢的餅干,還剩下7元錢”的事情記錄下來?教師記錄幼兒所講述的算式。
學習講述算式中數(shù)字與符號表示的意義:10-3=7,,10元錢買了3元錢的餅干還剩下7元錢。
(3)幼兒再次進行買商品的活動并學習用減法列算式進行記錄。
幼兒兩兩結伴,每人用10元錢任意買一種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錢,先將算式寫在算式記錄卡上,再互相講述自己買商品和找零的情況,最后相互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3.進行操作練習,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1)幼兒根據(jù)《超市購物》的指導語做練習:幫明明算一算買兩樣商品需要花多少錢?拿10元錢買一件商品,還應找多少錢?
。2)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檢查。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7-28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1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4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5
大班數(shù)學教案[經典]07-26
大班數(shù)學教案(經典)07-28
【熱】大班數(shù)學教案03-11
【熱門】大班數(shù)學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