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大班語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萌發(fā)尊敬、關愛老人的情感。
。2)仔細觀察畫面,聯(lián)系故事內容進行思考,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帶音頻)、《幸福的大桌子》的PPT
活動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觀察畫面中奶奶的家里有些什么——談論奶奶有個舒適的家,現(xiàn)在
只有她一個人生活在這幢房子里。
第二環(huán)節(jié):結合畫面了解兔奶奶的家人——原來奶奶家有誰,現(xiàn)在他們一個個
離開了家。
第三環(huán)節(jié):從奶奶的回憶中,發(fā)現(xiàn)兔奶奶一家在一起的快樂——體會兔奶奶最
希望的就是孩子們能回家來。
第四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回來了——觀察全家團聚的.熱鬧場面,并運用畫面的對比,
進一步體驗全家團聚的幸福感。
今天的活動《幸福的大桌子》說的是如何關愛老人的一個話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孩子們理所當然的接受著成人的愛,其中祖輩濃濃的愛,他們接受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所以這些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多,可是對自己的祖輩和家里的老人真的是缺乏關注的。針對這樣的活動我們老師如何去幫助幼兒詮釋:“幸福的大桌子”的涵義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哇”的前后不同心情變化。
2、積極參與講述活動,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懂得只要有自信和愛心,愿意去幫助他人就會得到所有人尊重的道理。
活動準備:
四葉草一棵,多媒體課件,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四葉草,引出故事內容。
二、看、聽、說,多通道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哇的心情變化。
。ㄒ唬┙處熗暾v述故事。
。ǘ┓侄卫斫夤适聝热。
1、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討論:哇為什么不喜歡自己?
過渡:哇巨大的`身體難道真的沒有用嗎?
2、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討論:哇想了什么辦法救羊兒,羊兒又是怎么做的?
體驗:在音樂聲中,感受羊兒對哇的愛。
猜想:哇會醒來嗎?
三、完整欣賞,知道幫助他人就會得到尊重的道理。
。ㄒ唬┩暾蕾p故事。
。ǘ┯懻摚耗阆矚g哇的原因。
。ㄈ┬〗Y。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fā)(了芽)。(重點)
2.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shù)膭幼。(難點)
3.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里。
2.課件、音樂、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錄音,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
提問:小雨點落下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小雨點都會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fā)(了芽)。
提問:1.小雨點落在了哪里?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誰?
2.花朵、魚兒、種子喝到雨水會怎樣?它們的心情怎樣?學習動詞并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動詞。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并以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三、利用操作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的心情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利用圖片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師幼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四、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說話,并注意正確使用量詞。
2、初步掌握打電話的常識。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內設置一個小兔的"家" 。
2、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小兔頭飾;玩具電話機一架;兔媽媽的電話錄音。
活動過程:
一、"奶奶,我們回來了。"
1、教師自戴頭飾扮演兔姐姐,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兔,一起來到室外草地上邊念兒歌(小白兔,蹦蹦跳, 跳到草地吃青草),邊自由做小兔動作。
2、下雨了,小兔們跑回家。走到家門口,兔姐姐帶領小兔們大聲喊:"奶奶,我們回來了。"
二、"奶奶哪去了?"
1、小兔們走進家門,自由地圍著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沙發(fā)或地上。
2、"咦,奶奶呢?奶奶不在家,她會去什么地方呢?"(啟走幼兒猜猜奶奶有可能去的地方)
3、"這么長時間了,奶奶怎么還不回來?真著急,怎么辦呢?"(請幼兒想想)
三、打電話了解奶奶的去向。
1、"怎么打電話呢?"(先拿起話筒,再撥媽媽單位的電話號碼)
2、兔姐姐撥打電話后,對小兔們說:"媽媽不在單位里,這可怎么辦?"(引導幼兒提出給爸爸打電話的 辦法)
3、"我們怎么問爸爸呢?請大家想一句問爸爸的話。"
4、兔姐姐撥通電話,與爸爸通話。 "喂,爸爸,我是小兔。您知道奶奶上哪兒去了嗎?媽媽也不在單位里,我們很著急……?!奶奶病了 ,媽媽送奶奶上醫(yī)院了。"兔姐姐無奈地擱下電話。
四、接到媽媽的電話。
1、正在此時電話鈴響了,兔姐姐拿起電話,原來是媽媽打來的電話。
2、(放電話錄音,傳來媽媽清晰的聲音)"小兔,我是媽媽。奶奶病了,現(xiàn)在住在醫(yī)院里。請你們趕快為 奶奶準備一只臉盆、一塊肥皂、一條毛巾、一件衣服、一條褲子和一雙襪子,聽清楚了嗎?媽媽再說一遍…… 好了,等一會兒媽媽來拿。"
3、"你們聽到媽媽剛才在電話里說什么?"(請幼兒復述電話內容)
4、請小兔們分散在柜子、櫥、抽屜等處尋找奶奶需要的物品,并請找到的'幼兒說說自己找到了什么。(引 導幼兒正確使用量詞)。
五、準備去看望奶奶。
1、"過一會兒,我們和媽媽一起去醫(yī)院看望奶奶。見了奶奶,應該說些什么話呢?"(啟發(fā)幼兒想一句讓 奶奶聽了高興的話)
2、"奶奶生病了,我們帶點禮物給奶奶好嗎?帶什么禮物好呢?"
3、請各小兔自己挑選一件"禮物",并說說自己送給奶奶的是什么禮物。(引導幼兒用上正確的量詞)
4、"現(xiàn)在我們一起帶上禮物到外面去等媽媽,然后乘車去醫(yī)院看望奶奶。"
六、去醫(yī)院看望奶奶。
1、教師扮演兔媽媽,帶小兔來到"醫(yī)院"。(撤去屏風,"奶奶"躺在病床上)
2、" 請你們把想說的話說給奶奶聽,并告訴奶奶,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不過奶奶需要安靜,請大家說話時小聲一點。"(小兔們圍在奶奶的病床前,與奶奶愉快交談)
3、"奶奶現(xiàn)在要休息了,我們跟奶奶說再見吧!我們一起祝奶奶早日恢復健康!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動畫,了解漢字的起源。
2、學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并能與之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進行匹配,樂于參與活動。
3、知道漢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從而萌發(fā)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掛圖54號、《倉頡造字》故事改編、動畫短片(網上下載)、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問:這個圖案像什么?
2、小結:這是古代的一種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問:它們是怎么來的呢?
二、欣賞故事及動畫,了解中國文字的起源。
1、教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古代的人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事情的?這些方法好嗎?
倉頡又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來表示事物的呢?
3、小結:象形文字是倉頡這個人造出來的,是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三、學識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
1、欣賞動畫。
2、猜測、驗證。
根據動畫中出現(xiàn)的三十六個活動的象形文字,以鼠標點擊、停頓等方法讓幼兒進行猜測。
如當出現(xiàn)“ ”時,動畫表示為暫停,讓幼兒通過剛才的動態(tài)畫面,感知這是水在流動,象形文中如何表現(xiàn)?它又與我們現(xiàn)代文字中的哪個字相匹配?之后動畫中出現(xiàn)現(xiàn)代文字。
3、提問式小結:從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現(xiàn)代文字,都是誰造出來的?(是我們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補充:現(xiàn)在,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字還會成為世界上的通行語呢!
四、延伸活動:
區(qū)角活動:找朋友(意在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在區(qū)域角中擺放上象形文字卡及相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字卡,讓幼兒開展“給文字找朋友”活動。還可滲透一些不曾認識過的.象形文字字卡,讓幼兒根據圖形(象形文字特點)來找出與其相匹配的現(xiàn)代文字。
活動反思:
1、我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時間有點晚,是因為剛好那天去了烈士陵園,不過晚有晚的好處,我可以基于其他教師課堂上的經驗與反思,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
2、當然,活動前我對象形文字的相關知識也進行了考究。知道了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體(據我了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我國還早)。是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
3、晨間活動時,我就帶了孩子去幼兒園的“文字墻”接觸了象形文字(如:這個字像什么?)。因此當活動中出現(xiàn)“⊙”的象形文字時,小朋友很容易就說出來,這像太陽,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故事《倉頡造字》,由于故事本身編寫得比較枯燥、口語化不強,不為幼兒所理解,于是我根據三張掛圖對故事進行了改編,使之簡單、易懂;顒又型ㄟ^提問,幼兒基本能理解故事內容。但是,如果單憑故事中(包括結合圖片)的闡述想讓幼兒了解象形文的由來,以及找與之相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比較難。即使一時間幼兒能理解,但他們的理解也是膚淺的、表面的。于是我又從網上找來了動畫短片(老師所說的倉頡造字短片我找不到)——父親教兒子識字。生動、形象的講解,不但讓幼兒更進一步地了解了中國文字的起源,還通過動畫中活動的象形文字,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了象形文字和與之對應的現(xiàn)代文字的關系,猜測環(huán)節(jié)就得到了這一驗證。在幼兒對中國文字興趣盎然的時候,我順勢而下,運用提問式小結,把活動帶向更高一個境界——讓幼兒自然地萌發(fā)“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為另一個目標的達成做了服務。
應該說整個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只是本人略有困惑:在這個活動中,有兩個概念如何詮釋?一是現(xiàn)代文字;一是漢字。在活動中如何轉變?
小百科: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chuàng)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chuàng)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zhèn)}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