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jù)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ㄔO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jù)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ㄔO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俳M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nèi)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jié):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shù)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nèi)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nèi)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06頁體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二十第5一14題,練習二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教具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如文具盒、橡皮、粉筆盒等;練習二十第13題的長方體(用橡皮泥做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第5題。
2.引入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更加清楚這樣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根據(jù)公式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體積的意義。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這三個物體的大小相同嗎?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個物體體積最小,
2.復習體積的計算。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形體的體積?(分行板書畫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的圖形)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06頁用字母表示出這樣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邊寫一邊看每個圖形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關系,再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指名學生口答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接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提問:這些體積計算公式里,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誰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由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其他體積計算公式的?老師進一步說明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聯(lián)系,并在圖形之間用箭頭表示出來.
(2) 歸納柱體體積公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明: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它們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像這樣從上到下一樣大小的直直的形體,一般都叫做柱體。從上面統(tǒng)一的公式可以看出,這樣形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3.學生練習.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體積一般按體積計算公式進行。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結(jié)果,老師板書。追問:求容積是按什么來計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計算容積按計算體積的方法進行,要注意應從容器里面測量長度,結(jié)果一般用容積單位。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第6題。
讓學生先在課本上判斷。指名學生口答,錯誤的說法要求說明理由。
2.討論練習二十第7、8題.
提問:第7題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狀?第8題圓柱側(cè)面展開是正方形,說明了什么?
3.做練習二十第11、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先提問每個問題求的是什么,再檢查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追問:一般說來,求制作時所用的材料是要計算什么?求能容納物體的重量要求出什么來計算?
4.做練習二十第13題。
出示橡皮泥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怎樣把它截成兩個正方體?用刀把長方體切成兩個正方體。誰來說說,增加的表面積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5.口答練習二十第15題。
讓學生在小組里先估計,解釋估計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交流,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按題意畫出示意圖。提問:求這個梯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與正方形哪個條件有關?梯形的一條底比另一條底長多少厘米?你有辦法根據(jù)題里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求出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嗎?請大家課后想一想,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復習,你更加明確了哪些內(nèi)容?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79題,第11和12題里自己未做的一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shù)乘以小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一)說出下面各小數(shù)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ǘ┭菔緞赢嫞簭土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規(guī)律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ㄒ唬├斫庖饬x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2.演示動畫:1
3.引導學生理解的意義.
教師提問:怎樣求出 米花多少錢?
13.50.5
你是根據(jù)哪個數(shù)量關系列式的?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這個算式和上節(jié)課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練習: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4.小結(jié)
的意義是求這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5.練習
(1)說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標題#e#
。ǘ⿲W習法則
引導討論:理解了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小
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復習過的因、積變化規(guī)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1)你能把兩個因數(shù)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進行計算嗎?
。2)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乘法后,兩個因數(sh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2.演示動畫:2
3.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670.3 2.146.2
5.歸納法則
以上幾題因數(shù)和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
計算法則:計算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
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三、反饋練習
。ㄒ唬└鶕(jù)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說出下面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shù).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質(zhì)疑調(diào)節(jié)
。ㄒ唬┻@一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ㄓ蓪W生總結(jié)概括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提出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看法.(包括自己的問題、提醒別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組織學生答疑、解疑.
五、鞏固發(fā)展
。ㄒ唬┎灰嬎,說出下表各欄的積有幾位小數(shù).
副標題#e#
。ǘ└鶕(jù)第一欄的積,很快地寫出后面每欄中兩個數(shù)的積.
(三)列豎式計算.
1.823 0.370.4 1.05625
。ㄋ模┮粋長方形長是1.35米,寬是0.48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課后作業(yè)
(一)判斷下面各個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沒有錯誤.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ǘ┟晒排R话泱w重是0.326噸,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紅牛體重約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約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紅牛的體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書設計
計算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教案點評:
是小數(shù)乘整數(shù)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教學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復習中通過動畫演示,從觀察整數(shù)乘法算式得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
為理解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就是兩個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和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運用轉(zhuǎn)化的思想和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逐步總結(jié)出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會面積單位的大小,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2、能正確地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面積的含義,鞏固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選適當?shù)膯挝惶羁铡?/p>
(1)一根跳繩長約2()。
(2)一間臥室的面積約為22()。
(3)一張報紙的面積約為44()。
(4)教室的門高約為2()。
2、填空:
7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公頃=()平方千米
3公頃=()平方米4米=()厘米1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邊長為12厘米的正方形紙,可以剪成面積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個?
4、一根鐵絲正好能圍成邊廠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長方形,它的面積有多大?
5、調(diào)查我國的`陸地土地面積約多少平方千米。你能從地圖上知道我國哪個省或自治區(qū)的面積最大嗎?
6、右圖是鋪了正方形地磚的客廳地面。
(1)這個客廳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2)如果每塊地磚的邊長5分米,這個客廳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7、(1)綠化面積是多少?
(2)每塊水泥磚是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鋪路共需多少塊水泥磚?
8、某足球場的長約是100米,寬約是50米,足球場的面積約是多少?
9、小調(diào)查
調(diào)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qū)W校操場的面積,并在全班交流。
長㎝
寬㎝
面積㎝
10、數(shù)學游戲
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cm的圖形,你能畫出幾
種?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ㄔ谶@個活動中,學生復習了面積與周長的含義;能夠畫出多種形狀不同的圖形,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的周長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數(shù)學事實。)
三、小結(jié)
教學后記:學生基本能正確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正)方形的面積,但對一些稍微有變化的題目,就感覺措手不及,說明空間觀念比較差。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并初步學會筆算被減數(shù)末尾有0的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和驗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指名板演,集體練習。202-53=,做后提問是怎樣減的,十位上為什么9減5?
2、準備練習。如果把202-53改成-53,你會算嗎?請學生試一試。
學生練習后,老師板書豎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豎式。
二、教學例8
1、出示例8,列出豎式提問:這道題被減數(shù)有什么特點?個位上是0不夠減,要怎么辦?十位上、百位上又都是0,要怎么辦?
2、被減數(shù)千位退1到百位是幾,千位上剩下幾?再從百位退1到十位是幾?百位上剩下幾?十位再退1到個位是幾,十位上剩幾?想一想,現(xiàn)在個位是幾?十位、百位上還有幾?千位上呢?
3、讓學生計算這一題。并驗算。
4、教學“想一想”。
(1)如果把0-538改成0-538,你會算嗎?
。2)指名板演,其余在下面練習。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完后提問:前兩題十位、百位上都用幾去減的?為什么第三題十位上不是用9去減,百位上要用9去減?
3、做“想想算算”第2題
讓學生看著第2題,驗算每一個豎式,把做錯的.地方改正。并說出錯在哪?
4、做練習十四第6題。做完后提問:哪些數(shù)位上是用9減幾的?為什么?
5、說出下面各題,哪些數(shù)位上要用9減5?為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用遷移的學習方法,主動探索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2.會用多種方法來口算,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優(yōu)化大數(shù)加小數(shù)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數(shù)學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思路: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復習鋪墊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師想帶大家去兒童樂園,想去嗎?這里有幾張入場券,成功闖過下面三關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費的入場券。
。1)第一關(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關(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說一說9+4的計算過程。
(3)第三關(說一說)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恭喜大家!這么多人都拿到了兒童樂園的入場券,沒拿到的,也別泄氣,后面還有機會。你們知道兒童樂園都有什么好玩的嗎?
碰碰車8元激流勇進7元水上滾球5元
旋轉(zhuǎn)木馬6元觀覽車4元過山車9元
請在上述項目中選擇不同的兩項,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
(1)要求玩碰碰車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怎樣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難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學情預設:
①從8開始,接著數(shù)9、10、11、12、13;
、趶1開始數(shù),1、2、3、4、5……、13;
、塾眯“魪淖筮吥贸2根放在右邊湊成10,10與3合起來是13;
、苡眯“魪挠疫吥贸5根與左邊湊成10,10與3合起來是13.
。4)擺一擺
請用小棒操作的同學到臺前擺給大家看一看。
追問:為什么要從左邊拿2根放在右邊?為什么要從右邊拿5根放在左邊。
(5)體驗算法:出示兒童樂園的游戲項目:
碰碰車8元激游勇進7元水上滾球5元
旋轉(zhuǎn)木馬6元觀覽車4元過山車9元
請選擇不同的兩項,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并說一說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學情預設:
①玩碰碰車和激游涌進一共多少元?8+7=□
、谕媾雠鲕嚭托D(zhuǎn)木馬一共多少元?8+6=□
、弁媾雠鲕嚭退蠞L球一共多少元?8+5=□
、芡媾雠鲕嚭陀^覽車一共多少元?8+4=□
、萃婕び斡窟M和觀覽車一共多少元?7+4=□
、尥婕び斡窟M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進和旋轉(zhuǎn)木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轉(zhuǎn)木馬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6+5=□……
。6)優(yōu)化算法
、7+6=□,請你想一想,怎樣算比較快?
為什么把6拆成3和3.
、诨仡櫛容^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可以用湊十法。
不同點:9加幾是把9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shù)分成1和幾;
8加幾是把8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shù)分成2和幾;
7加幾是把7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shù)分成3和幾;
6加幾是把6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shù)分成4和幾;
、蹆(yōu)化算法:
在做8、7、6加幾時,可用“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或“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的.方法,大家認為哪一種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種方法計算。
。7)你覺得玩碰碰車和過山車一共多少元?
8+9=□(說一說你的算法)
學情預設:
、侔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和7合起來就是17
、谝驗9和8=17,所以8+9=17
小結(jié):在做計算時,可用“湊十法”來計算比較快,也可用“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來計算。
三、鞏固內(nèi)化,發(fā)散思維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劃線的要求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生獨立在書上算
(3)校對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歸納小結(jié),完善認知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8、7、6加幾的題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