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大班社會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里有些什么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nèi)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jié):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
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么會這樣的,你覺得應(yīng)該怎么做?
師小結(jié):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
(3)師小結(jié):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4.討論:
小朋友我們應(yīng)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5.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
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6.創(chuàng)設(shè)“上課,下課”情況。
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錄象、展示媽媽的作品,知道媽媽關(guān)心愛護自己,媽媽本領(lǐng)大。
2、嘗試用語言等多種方法,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3、愛自己的媽媽,并為自己的媽媽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錄像(媽媽在家中為寶寶做的一系列事情)。
2、收集媽媽的作品,如織的毛衣等
3、聯(lián)系媽媽來園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一、布置“媽媽的作品展”,請幼兒一起來參觀,引起興趣。
“你們看,這里放了些什么呀?”“你們知道這些都是誰的作品嗎?”“媽媽的本領(lǐng)大不大呀?”
二、組織幼兒談?wù)摚何业膵寢屨婺芨伞?/p>
“誰來夸夸你的媽媽,告訴大家你的媽媽的本領(lǐng)!
請幼兒用語言介紹自己的媽媽的姓名,讓幼兒夸獎自己的媽媽,說說媽媽的本領(lǐng),引發(fā)自豪感。
三、幼兒看錄像并聽媽媽介紹,初步了解媽媽是怎樣關(guān)心寶寶的。
“我們來看一看媽媽是怎樣來關(guān)心我們小朋友的!
1、看完錄像后提問:
、僭绯繈寢屖窃鯓雨P(guān)心寶寶的?
、趮寢屜掳嗷貋砗,還要做些什么事?
、弁砩蠇寢層质窃鯓雨P(guān)心寶寶的'?
2、請個別幼兒的媽媽說說自己是怎樣照顧孩子的讓孩子感知媽媽的關(guān)愛和辛苦。“那現(xiàn)在我們歡迎媽媽來說說她是怎樣來關(guān)心你們的?她為你們做了些什么事?”
3、小結(jié):媽媽們都很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除了努力工作以外,還要照顧你們,非常辛苦。
四、嘗試用多種方法表達對媽媽的愛。
1、“媽媽這么關(guān)心我們,我們應(yīng)該怎樣來謝謝媽媽呢?”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例如:說說感謝的話;親一親媽媽;為媽媽做一些事;送給媽媽禮物等。
2、實踐活動:請幼兒將大紅化送給自己的媽媽,并說上一句感謝的話。
3、集體給媽媽送上一首歌曲《好媽媽》,表達愛媽媽的感情。
“我們來唱一首歌給媽媽聽吧!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老師在日;顒又杏^察到:大班上學期,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為集體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兒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性。為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豐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老師嘗試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制定做事的計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已有做事經(jīng)驗,萌發(fā)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目的:
1.在說說、畫畫中了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fā)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小紅做事) 2.自己、家里、大三班、小區(qū)的四列小火車樣板。 3.幼兒操作的紙和筆、漿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老師講故事《軍軍請客》 2.幼兒討論:軍軍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觀看ppt(小紅做事) 1.我們看看小紅會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 b.在家里掃地 c.幫助班級整理圖書。 d.在小區(qū)中撿垃圾
三、幼兒制定計劃
想一想:你為自己、家人、班級、小區(qū)做過什么事? 2.幼兒制定計劃 用簡單的繪畫表現(xiàn)為自己、家里、班級、小區(qū)做的事。
四、計劃歸類
1.我們一起把你們做的事來分一分,帖一貼(幼兒將自己計劃書,按自己、家里、班級、小區(qū)進行歸類。) 2.教師總結(jié)歸類。
五、拓展
“我會做……” 引導幼兒嘗試做更多的事。
活動反思
本學期大班的專題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幼兒的計劃能力。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獨立計劃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逐步地嘗試計劃呢?我們覺得要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平時經(jīng)常做的事,這樣促使幼兒去計劃時能大膽、積極主動地進行,而非因困難度過大而退縮、害怕。 班中的幼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會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識還很薄弱,因此這一方面著手,讓幼兒去嘗試計劃一下,我會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兒的興趣很高。讓幼兒進行計劃與成人相比很大的差異,成人可以用文字表達,而幼兒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故在活動中人物做事的簡筆畫是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 在設(shè)計的各活動中,為了引出幼兒計劃,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軍軍與小紅”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激發(fā)了幼兒要學習小紅會做很多事。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老師將四大幅示意圖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兒歸類黏貼時積極地投入,并能仔細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畫正確歸類。 在最后交流與乃至此后幾天中,幼兒常圍繞著四大幅畫在交流。并時常來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又做了××事!”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幼兒的隨機反應(yīng),并及時地鼓勵、提醒、引導。如:汪涵說幫爸爸切菜,我就引導幼兒要小心,避免危險:又如沈子妍說要過節(jié)了,幫教室打扮,我馬上與孩子談到了要來臨的圣誕與元旦,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中,幼兒圍繞老師提出的四大主題“自己、班級、家里、小區(qū)”計劃了做的各種事。但由于老師規(guī)定了范圍,幼兒在計劃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計劃做各種不同的事。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12-24
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2-16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7-26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7-31
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31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30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7-21
大班社會教案(經(jīng)典)07-21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7-21
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