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精華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 無味 透明的 可流動的。
2.初步了解人類與水的關系。
3.懂得保護水資源,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一)空間準備:為幼兒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二)教學具準備: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純凈水、豆子、水盆、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得請它來.
2.出示圖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組成的。我呀有許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認識我吧!
二.認識水的特征。
1.水是無色的
教師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幼兒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水是無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無色的。
小水珠:哈哈,說對了,你們太厲害了,但我還有許多秘密。一看吧。
2.水是無味的
教師出示水和牛奶讓幼兒通過品嘗來區(qū)分水與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沒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們,真棒!我就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流動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晃動,將水倒到水盆里,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小水珠:你們真聰明,我也是流動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花瓣讓幼兒實驗,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見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沒想到啊!中五班的寶貝們:你們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們找到了。我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可流動的液體。
三.水的用途
1.教師:水有這么多的小秘密,現(xiàn)在小朋友們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觀看圖片
。核芟丛、洗手、能澆花、能喝、能發(fā)電等等。 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四.懂得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1.觀看圖片 (缺水的地方)
2.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水?
如何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目標,由于我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提出的問題禁錮了幼兒的,使之后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有點亂。
活動延伸:
設計“節(jié)約用水”的標志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動物胎生、卵生的兩種生殖方式及其發(fā)育過程。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3、萌發(fā)探究小生命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3、字卡:卵生、胎生;黑板兩塊,上畫兩個“家”,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頭上兩只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張著翅膀空中飛、好像飛機在飛行。
二、觀看課件、了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課件了解卵生動物的知識
蜻蜓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子嗎?
有一天,一只小鳥出來玩,當它從池塘上邊飛過時,看見蜻蜓用尾巴在點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觀看蜻蜓的課件
。1)提問:故事里小鳥碰到了誰?蜻蜓媽媽在干什么?
(2)蜻蜓媽媽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寶寶是怎樣長大的?
小結:原來蜻蜓媽媽生小寶寶有3個步驟:先是把卵子生到水里,讓卵子在水里長成幼蟲,最后變成小蜻蜓飛出水面。
。3)師:還有哪些動物和蜻蜓一樣也是產卵的?(青蛙、蒼蠅、蚊子、魚……)
(4)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鳥謝謝你們告訴了它這么多知識,它繼續(xù)往前飛,又會看見什么呢?
2。觀看母雞的課件
小鳥看到誰?它在干什么?母雞是怎樣生寶寶的?
3。青蛙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請幼兒先說一說,再看動畫。觀看青蛙的課件
小鳥看到青蛙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
4。觀看烏龜?shù)恼n件
。1)小鳥看到誰?它在干什么?烏龜是怎樣生寶寶的?
小結:烏龜媽媽生寶寶也有3個步驟:先挖個沙洞,再把烏龜?shù)胺旁诙蠢锩妫缓笊w上沙,經(jīng)過陽光的.照射,最后小烏龜鉆出蛋殼,從沙洞里爬出來。
。2)師: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鴨、鵝、鴿子、鴕鳥……)
師小結:像這些動物媽媽先產卵(卵有軟有硬),小寶寶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養(yǎng)分慢慢長大,最后破殼而出,動物媽媽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齊讀
。3)現(xiàn)在,你知道哪些動物是卵生的?
師小結:動物界的很多鳥類、昆蟲類、魚類、爬行類都是卵生動物。
。ǘ┝私馓ド挠嘘P知識
1、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卵生動物呢?
2、播放小豬出生錄像,豬媽媽生下的是誰?它長得怎樣?
3、出示小豬圖像,這是豬媽媽生下的小豬,它長得象誰?(引導幼兒觀察豬一生下來就有頭、身體、四肢、尾巴。)
4、小結:像小豬一生下來就和媽媽長得一樣的動物叫胎生動物。豬媽媽生寶寶的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齊讀
5、哪還有誰是胎生的動物呢?
三、幼兒做游戲《寶寶找家》,進一步鞏固對卵生、胎生的知識。
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出示動物和房子)請小朋友每人選一種動物,想一想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然后排好隊在音樂聲中把動物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師幼一起檢查送對了沒有,錯的糾正。
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小朋友是卵生還是胎生的呢?播放課件(滲透情感教育:愛自己的媽媽)
小結:小寶寶要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上10個月,當我們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可是很辛苦的啊,媽媽這樣愛護小寶寶,生出小寶寶后,要照顧寶寶,寶寶才能長得象小朋友這么大,這么聰明,媽媽可辛苦了,我們應該愛自己的媽媽,也要愛動物媽媽和寶寶。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
2、感受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以及手機對人們生活的不利因素。
3、引導幼兒正確合理的使用手機。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PPT課件、手機(翻蓋手機、滑蓋手機、直板手機)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手機的功能。
難點:引導幼兒正確合理的使用手機。
活動過程
一、參觀手機店,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出示PPT教師:你們看圖上是什么?哦,是手機。這是張老師剛開的手機店。你們都看到了那些手機呢?今天,老師把店里的幾款手機都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二、了解手機的功能教師:你們在家里玩過爸爸媽媽的手機嗎?他們的手機有什么本領呢?(指名幼兒回答)
教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帶來的手機都有什么本領?老師讓小朋友自己來發(fā)現(xiàn),好嗎?(幼兒人手一部手機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教師巡回觀察。)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很多圖片,你們認識嗎?(介紹各種圖片代表的意思:信封代表發(fā)信息,鐘表代表時間,話筒代表錄音等。)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機上有這種本領,就在圖下打√,沒有就空著。(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小朋友的好多圖片下都空著,因為我們拿的是以前生產的手機,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現(xiàn)在用的手機本領可大了。
三、學當小記者。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去采訪客人老師的手機有什么本領,完成我們的記錄表。(幼兒兩兩結伴去采訪客人老師。)
四、了解手機對人們的危害。
出示PPT,引導幼兒了解手機對人們正常生活的不利影響。
五、結束教師: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要合理地使用手機。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來說說: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給孩子投放的操作材料太單一,孩子的探索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在讓孩子采訪時,也沒有交代清楚,所以整個過程顯得有點亂。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特征。
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準備:
1、河蚌實物若干,飼養(yǎng)在自然角,供幼兒實際觀察,河蚌的生活掛圖。
2、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或視頻。
過程:
1、導入: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班的自然角里來了幾位新客人,它們就是河蚌寶寶,我們把它們請出來吧!
2、教師出示河蚌,請幼兒觸摸觀察。提問:
。1)河蚌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
(3)看一下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
(4)河蚌在安靜狀態(tài)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教師結合河蚌實物總結介紹: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2片對稱的貝殼保護柔軟的身體,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為中心的同心環(huán)紋,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它的形成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但不代表年齡。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在安靜狀態(tài)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3、結合河蚌的結構圖,讓幼兒邊觀察邊猜測思考問題:
。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2)河蚌有用嗎?它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
幼兒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回答。
4、結合幼兒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圖,介紹河蚌的.作用。
1) 適合燒、烹、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之功效。
2)河蚌渾身是寶: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yǎng)育珍珠。除育珠外,蚌殼可提制珍珠層粉和珍珠核,珍珠層粉有人體所需要的15種氨基酸,與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益陰、鎮(zhèn)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積等功能。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yǎng)動物。
5、觀看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或視頻,加深對河蚌的認識。
教師提問:
1)珍珠是在那種小動物的肚子里長出來的?
2)你喜歡珍珠嗎?為什么?
3)我們如何來保護它?
6、教師小結。
提醒幼兒要愛護環(huán)境,減少環(huán)境污染,讓小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科學
活動內容:《滾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guī)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兒已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shù)個。
4.紙板、搓板數(shù)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ǖ谝淮紊⒒ǎ
1.玩后提問:“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幕卮鹬姓页觯皾L著玩”!靶∑で颉⒁桌薅寄軡L著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匯:“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會干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為什么?”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為什么呢?”
2.集體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xiàn)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fā)現(xiàn)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fā)現(xiàn)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并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占多數(shù);搓板、紙板數(shù)個,支架數(shù)個。玩具筐三個。
。ú僮魍娼叹卟灰诉^多,與幼兒人數(shù)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guī)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學習。(盡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huán)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匯“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的意識
習慣;最后,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后:提問:“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ú⒄埢卮饐栴}的幼兒師范玩法)
發(fā)現(xiàn):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并進行分類(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去集體分散游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的意識
習慣;最后,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后:重復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為什么?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盡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并培養(yǎng)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冰是幼兒 生活中常見并接觸過的物質,幼兒很喜歡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兒不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樂趣,而且能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幼兒對冰的認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不斷深入。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關于“冰”方面的知識,也是必須的。
二、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活動的.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xiàn),因此,整個活動以幼兒操作擺弄為主,同時由于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很難自覺發(fā)現(xiàn)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動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設法使冰的這些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xiàn)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實際發(fā)展水平,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嘗試玩冰,知道冰塊的明顯特征。
2、體驗玩冰的樂趣。
3、 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根據(jù)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讓幼兒在玩冰活動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這方面是注重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構建知識;難點為: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這方面注重幼兒語言表達方面的培養(yǎng)。
三、活動準備:
1、五顏六色的果汁冰塊若干。
2、制作冰塊的各種形狀的物體。
3、熱水一盆,各式顏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學法:
教與學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本次活動中,我除了用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外,還采用了直觀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學法、游戲法等方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體現(xiàn)活動多元化的整合。
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教師要始終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主要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情感體驗法、交流討論法、嘗試操作法等。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活動過程:
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在玩中學,學中玩。我把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下面我為各位老師具體闡述一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你吃過冷飲嗎?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飲嗎”?幼兒根據(jù)自己已有經(jīng)驗自由交流。(用一個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ǘ⒖纯凑f說,交流經(jīng)驗
老師出示一塊彩色的冰塊,“這是什么?冰塊是什么顏色的”?“你在哪里見過冰塊?”請幼兒先自由的交流,然后再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簡單的提問,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鞏固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提升,也能照顧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使他們也有主動發(fā)言的機會。)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yǎng)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準備:
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松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了解彈性的'基本特征。
提問:在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松緊帶。海綿等都發(fā)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綿的特性。
2、樂于參加探索活動,樂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盒子 海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出示一個海綿玩具:好可愛的寶寶,老師這還有好多呢!
1、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綿的特性。現(xiàn)在每人發(fā)一個,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們玩過這個嗎?在家里見過嗎?
2、進一步感知海綿的特性是粗糙的,輕輕地。
你們自己摸摸看,它們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往這邊看,老師可以在前面拿一個玩具捏一捏,讓幼兒觀察,摸一摸是什么樣子的?(老師示范摸一摸)幼兒:軟軟的。(這是如果有幼兒說出這是海綿,老師就要請幼兒說出:你認識這個材料,這是什么?幼兒:海綿。如果沒有幼兒說出,老師就要提問提示幼兒:這個軟軟的東西是什么?幼兒:海綿。)
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小臉,滑不滑?幼兒:滑。師: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綿玩具是滑滑的嗎?幼兒:不是。老師:那是怎樣的?幼兒:粗糙的。老師:海綿是粗糙的。我們再來甩一甩,是重重的,還是輕輕地?幼兒:輕輕地。老師:海綿是輕輕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綿寶寶玩游戲
、挪卦谝路
現(xiàn)在讓海綿寶寶休息一下,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剛才我們的海綿寶寶摸上去怎么樣?幼兒:軟軟的。(如果有幼兒說硬硬的,老師總結:有的說軟軟的,有的說硬硬的。我們摸一摸,他是怎樣的?"軟軟的"師:軟軟的,摸上去沒有我們的皮膚那樣光滑,我們還可以說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海綿寶寶說他想藏起來,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師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說我來找了,藏好了嗎?幼兒: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軟軟的"老師:咦在這軟軟的!這也有,這也是軟軟的。兩個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師問幼兒摸上去怎么樣?"軟軟的"老師: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樣?"軟軟的"
、撇卦诒澈竺
把海綿寶寶拿出來,剛才我們把海綿寶寶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樣的?"軟軟的"現(xiàn)在繼續(xù)捉迷藏,我們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師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覺?幼兒:靠上去也是軟軟的。你呢?"海綿寶寶靠在后面什么感覺?"幼兒:軟軟的。老師:"你覺得還有什么時候靠起來是軟軟的?在家里的時候靠起什么是軟軟的?"(床、沙發(fā)等)他們靠起來感覺軟軟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綿"
、遣卦谄ü上旅
海綿寶寶休息一下,(老師示范把海綿寶寶放在大腿上)海綿寶寶又要藏了,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亂的小朋友,老師可以說,讓海綿寶寶休息我就告訴你。)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師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動一動、掂一掂,感覺怎么樣?幼兒:軟軟的。老師:舒服嗎?幼兒:舒服。老師:給你的感覺有點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兒:坐在沙發(fā)上。老師:軟軟的,感覺很舒服!
2、幼兒兩次嘗試用盒子裝海綿寶寶。
(第一次)幼兒運用自己的感知選用大盒子裝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和我們玩了這么多的游戲有點累了,讓他休息一下。海綿寶寶還想藏一個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這里是什么?(老師吧桌子上面的布掀開)猜一猜,這次海綿寶寶藏在哪里?幼兒:盒子里。老師:想想看,你的海綿寶寶會藏進那個盒子里?能藏進去嗎?誰來試一試?
(請小朋友上來選盒子,小朋友上來后選一個盒子)你覺得你寶寶能放進去嗎?幼兒:能。老師:為什么?幼兒:因為盒子大,寶寶小。我們來比一比(老師兩手分別那盒子和玩具,舉起來讓幼兒觀看說出結果)老師:怎么樣?能放進去嗎?幼兒:能。老師:盒子和海綿寶寶誰小?幼兒:盒子大,海綿寶寶小。老師:所以海綿寶寶能放進去。
老師拿出一個小盒子問幼兒:為什么不選這個盒子呢?幼兒:因為它太小了裝不進去海綿寶寶。老師:一會我們試一試。
現(xiàn)在每個人到前面來選一個盒子,想辦法把海綿寶寶放進去,女孩先來,坐在座位上試試看,把海綿寶寶藏進去。(有的小朋友覺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換盒子,老師就要問幼兒:你覺得寶寶藏不進去是嗎?幼兒:是。老師:那你選一個回去試試吧。
老師巡回觀看問幼兒:都裝進去了嗎?幼兒:都裝進去了。老師:你覺得你的盒子怎么樣?幼兒:我覺的我的盒子正合適。老師:你的呢?幼兒:我的盒子也正合適。
(觀察找一個把玩具寶寶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兒,如果裝不進去,老師發(fā)現(xiàn)了就幫助他一起裝進去,然后問幼兒裝進去了嗎?幼兒:裝進去了。)老師:你剛才裝進去的時候用了一個什么動作?海綿寶寶總是跑出來,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兒回答不出來,就請這個幼兒到前面來)你到前面來給我們做一做,老師兩手分別拿盒子和玩具,舉起來比一比,讓幼兒看出來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請上來的這個幼兒裝寶寶。(幼兒邊做邊用到哪些動作的時候,老師在旁邊也要做出來,并說出動作的名稱,如:按一按。)海綿寶寶裝進去了嗎?幼兒:裝進去了。老師:它用了什么動作把海綿寶寶裝進去了?幼兒:按一按。
老師:剛才我看見一個小朋友拿了一個小盒子就搖頭說裝不進去,你到前面來,用剛才某某小朋友按一按的方法吧寶寶放進去,試一試。老師:我?guī)湍愦蜷_蓋子,你來裝,按一按。(裝進去了)老師:可以裝進去嗎?幼兒:可以。老師:你是怎么裝進去的?幼兒:我是按一按裝進去的。
(第二次)幼兒嘗試用比第一次小一點的盒子裝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都裝進去了嗎?幼兒:裝進去了。現(xiàn)在把海綿寶寶拿出來放在盒子上面,試一試,海綿寶寶能卷起來嗎?幼兒:能。老師:為什么能卷起來?幼兒:因為海綿寶寶是軟的.。老師巡回指導,他的寶寶卷起來了,他的寶寶也卷起來了。(如果遇到不會卷的幼兒,老師幫助指導邊做邊說:卷一卷。)
老師回到座位上說:海綿寶寶說,這次它想躲到最小的盒子里,你們覺得可以嗎?幼兒:可以。為什么?幼兒:可以把它卷一卷放到盒子里。幼兒:不可以。為什么?幼兒:因為盒子太小了。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可以,我們來試一試 。
現(xiàn)在請選一個比你剛才拿的盒子小一點的盒子試一試,這次男孩先來。女孩來,選一個小盒子,把海綿寶寶藏進去試一試,我來看一看,用什么方法藏進去的?幼兒:卷一卷、按一按。
老師:這么小的盒子都能放進去。老師回到前面的座位上總結:這次小小的盒子海綿寶寶也藏進去了,海綿寶寶為什么會藏進這么小的盒子里呢?幼兒:把它卷一卷就塞進去了。老師:海綿寶寶為什么會卷呢?幼兒:因為它是軟的。老師:海綿寶寶軟軟的,卷一卷就藏進去了。老師在問一個幼兒:某某你是怎么讓幼兒躲進去的?幼兒:我是按一按讓它進去的。老師:海綿寶寶能按嗎?幼兒:能。為什么?幼兒:因為海綿是軟的。老師:海綿寶寶軟軟的,按一按他就藏進去了。
3、幼兒認識海綿寶寶"變形了"!
海綿寶寶躲進圓筒形的盒子里他是什么形狀?幼兒:圓筒形。躲到正方形的盒子里他是什么形狀?幼兒:正方形。老師:海綿寶寶躲到什么形狀的盒子里他就變成什么形狀,海綿寶寶變形了!現(xiàn)在我把它拿出來,他又還原成什么了?幼兒:他又變成以前的樣子了!
三、結束部分
老師示范用小盒子裝海綿寶寶,然后做總結。
海綿寶寶和盒子都想休息了,海綿寶寶想回到我的袋子里。(老師拿著袋子巡回走,幼兒主動把海綿寶寶送回袋子)盒子想回到桌子上面。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海綿寶寶,剛剛捉迷藏的時候他也著急了,它說:王老師,王老師,我也想藏起來,這次他想藏在這個小盒子里(老師拿出一個最小的盒子)能躲進去嗎?你來說為什么能?幼兒:卷進去。為什么?幼兒:因為海綿是軟的。認為不能的孩子請舉手,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試試看,我覺得能。老師拿起盒子和海綿寶寶對比,卷一卷,按一按,海綿寶寶就塞進去了,然后變形了,變成了心形(裝進什么形狀的盒子就變成什么形)打開后又變成什么樣子了?我們來看一看,果然又變成原來的樣子了!
海綿寶寶真好玩,王老師還藏了一些在教室里,起立!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繼續(xù)和它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吧 !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7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