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20 13:19:2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優(yōu)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教材已經(jīng)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dǎo)學生從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dǎo)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應(yīng)用課,前面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dǎo)

            引導(dǎo)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yù)設(shè)流程

            具 體 內(nèi) 容

            激趣導(dǎo)入

           。s3分鐘)

            一頓營養(yǎng)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yǎng)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jīng)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shù)量除以每次烤的數(shù)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shù)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jié)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約5分鐘)

            小結(jié):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guān)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jié)(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 你知道了什么?

           、谙肭蟆捌骄總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壅f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転槭裁匆惹蟆耙还灿卸嗌僦煌米印保

           、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倌阒懒耸裁?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劢獯鹫_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転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菔O碌囊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谀銜獯饐?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蹫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苓@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萁獯鹫_嗎?

            2.課堂總結(jié)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guān)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shè)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體會代數(shù)方法的一般性。

            2、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猜測、列表、假設(shè)或方程解等方法。

            3、體會到數(shù)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探討了。

            閱讀書本P112雞兔同籠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一下題目的意思嗎?

            二、探索新知

            1、閱讀P113例1,根據(jù)書本提示,會用列表法求出雞、兔各幾只嗎?

            (完成課本表格。)

            2、假設(shè)籠子里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shù)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能列式解決嗎?

            (會用假設(sh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自己動筆,嘗試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只數(shù)的問題?

            (有困難的可參考書本P114)

            4、用假設(shè)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決P112“雞兔同籠”問題

            (1)方程解:(2)算術(shù)解:

            解:設(shè)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設(shè)都是雞。

            根據(jù)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采用假設(shè)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閱讀P114閱讀資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三、知識應(yīng)用:獨立完成P115“做一做”,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zhì)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16練習二十六第1--5題。

            2.拓展提高:練習二十六第6、7題。及P117“思考題”

            五、總結(jié)梳理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獲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臺:(把你個性化的解答或創(chuàng)新思路寫出來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cè)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cè)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cè)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c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cè)面積的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ǘ╅L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ㄈ┗貞泩A柱體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ㄒ唬﹫A柱的側(cè)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guān)系.

            2.小結(jié):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cè)面積,所以圓柱的側(cè)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

            (二)教學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cè)面積.(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cè)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側(cè)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cè)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cè)面積的區(qū)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cè)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cè)面積是指圓柱側(cè)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cè)面積.

           。ㄋ模┙虒W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徑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cè)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ㄎ澹┙虒W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shù)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yīng)注意什么?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cè)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cè)面積: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jié)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shù)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shù)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shù)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shù)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guān)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yīng)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yīng)用時,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cè)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cè)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cè)面積.另外,在生產(chǎn)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設(shè)計說明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zhì)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zhì)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谏鲜銮闆r,本設(shè)計關(guān)注了下面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guān)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2.注重對實踐過程的指導(dǎo)和實踐結(jié)果的總結(jié)。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diào)控和指導(dǎo),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后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yīng)的結(jié)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盤秤

            學生準備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找出有關(guān)信息。

            提問:(1)圖中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么?

            (2)淘氣和小鳥分別有多重?

            (3)誰的體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jié):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

            ⊙探究新知

            1.認識秤,學會讀數(shù)的方法。

            (1)了解學生知道的秤。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凈重知道物品的質(zhì)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zhì)量該怎么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2)了解讀數(shù)的方法。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shù)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嗎?如果指針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學生觀察盤秤上的圓盤,知道一個大格表示1千克。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

            2.動手實踐,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1)稱一稱。

            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zhì)量,知道兩袋鹽的質(zhì)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zhì)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

            預(yù)設(shè)

            生1:2瓶礦泉水大約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約是1千克。

            生3:10本數(shù)學書大約是1千克。

            (5)體會幾千克有多重。

            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6)抱一抱。

            匯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zhì)量。

            設(shè)計意圖: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zhì)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大有益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內(nèi)容分析:

            本堂課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程。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實質(zhì)是求相差多少的問題。通過操場上這一場景,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借助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是加減法的強化訓練。這里的比較多少,不但比較誰多,誰少。而且比出多幾或少幾?是第二單元比較的`深入。同時用文字代替了圖形。

            學習目標:

            1、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小圓片。

            課時安排:1~2課時

            設(shè)計意圖:

            通過實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和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初步掌握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用語言表達,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投影出示操場上圖片。問:同學們看到了這幅圖,會想到什么數(shù)學問題?

            老師有()人?學生有()人?男同學有()人?女同學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老師比學生少幾人?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人?男同學比女同學少()人?

            二、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圓片,根據(jù)剛才提出的問題在桌子上擺一

            擺,并列出算式。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3、指名匯報交流,并說說

            8-2=65-3=2

            4、評價。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哪位同學說得比較好?好在哪里?

            三、練習鞏固、及時反饋。

            1、擺一擺、填一填,要求獨立完成。

            2、看圖,列式計算。

            3、小游戲,10把椅子8位同學坐,還剩幾把椅子,列式計算。

            4、聯(lián)系生活,拓展練習。

            四、課外延伸。

            調(diào)查本班的男女學生數(shù),并試著提一些數(shù)學問題。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材說明

            密鋪,也稱為鑲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它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就安排了密鋪的內(nèi)容,通過讓學生觀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了解什么是密鋪。本冊教材中,通過實踐活動繼續(xù)讓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密鋪,從而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整個實踐活動分為兩個層次: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哪些不能密鋪,使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

            由于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密鋪概念,教材不再給出密鋪的概念及圖案,而是直接呈現(xiàn)了學生熟悉的6種平面圖形(即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并提出問題哪些圖形可以密鋪。接著,讓學生利用附頁中的圖形,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任選一種圖形拼一拼、鋪一鋪,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鋪、不能密鋪(圓形、正五邊形)的平面圖形,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找出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后,再讓學生實際鋪一鋪,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密鋪,并感受這些圖形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每次密鋪的基礎(chǔ)圖形都是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一種平面圖形,兩種或兩種以上平面圖形拼接在一起,也能進行密鋪,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方格紙上根據(jù)給定的兩組圖形設(shè)計密鋪圖案,計算出每次密鋪中不同平面圖形所占的面積,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用數(shù)學的眼光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

            這部分內(nèi)容包括三部分:

           。1)從實際出發(fā)引出問題,讓學生從兩組瓷磚中任選一組在方格紙上設(shè)計密鋪圖案,體驗用數(shù)學的樂趣。這里的兩組瓷磚,一組由兩個形狀和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組成,另一組由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的長度等于平行四邊形長邊所在的高)組成,前一組密鋪可以是用同一種基礎(chǔ)圖形將平面密鋪,后一組密鋪則是用兩種基礎(chǔ)圖形密鋪平面。

            完成設(shè)計的方式,可以由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也可以由教師準備好相應(yīng)的`圖形卡片,讓學生拼出。建議學生在畫或拼擺密鋪圖案時,要有序地進行。

           。2)綜合運用有關(guān)密鋪、面積等方面的知識,統(tǒng)計自己在方格紙上設(shè)計的圖案中,每種基礎(chǔ)圖形一共用了多少塊,以及所占的面積,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利用附頁中提供的圖形,自由地設(shè)計密鋪圖案,這種圖案可以由一種或兩種基礎(chǔ)圖形組成(也可以由多種基礎(chǔ)圖形組成,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不要求),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作及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用幾何圖形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的想像力,讓學生體驗自己創(chuàng)作的數(shù)學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及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主要是在數(shù)學活動中,借助觀察、猜測、驗證等方式解決問題。

           。2)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密鋪的圖案,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密鋪圖案,課上展示給大家,以此幫助學生復(fù)習已了解的密鋪知識,從直觀上為學習新內(nèi)容做好準備。搜集的圖案可有多種,如由形狀和大小相同的一種基礎(chǔ)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兩種或兩種以上基礎(chǔ)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不規(guī)則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等。呈現(xiàn)圖案后,可以引導(dǎo)學生觀察,這些密鋪圖案是由什么基礎(chǔ)圖形組成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密鋪平面時只用一種圖形,比如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同時出示該圖形的彩色卡片并貼在黑板上),請你們猜猜看,哪種圖形能用來密鋪?引導(dǎo)學生進行猜測和想像,然后再通過鋪一鋪等操作活動進行驗證并獲得結(jié)論。或者先讓學生想一想他們見過的哪些圖形能夠用來密鋪平面,教師根據(jù)學生說出的圖形呈現(xiàn)相應(yīng)的圖形卡片,然后圍繞學生說出的圖形,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拼擺,找出哪些圖形可以密鋪,哪些圖形不可以密鋪,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學生匯報驗證的結(jié)果,并讓學生任選一種可以密鋪的圖形鋪一鋪,上臺展示并與大家交流拼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密鋪的理解以及對圖形性質(zhì)的認識。

           。5)在學生了解可以密鋪的圖形后,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密鋪的知識設(shè)計地磚圖案;也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鋪。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磚、籬笆和圍墻)、玩具、藝術(shù)(圖畫)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廣泛應(yīng)用。然后再讓學生任選一組瓷磚,在方格紙上設(shè)計新穎、美觀的密鋪圖案。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讓先設(shè)計完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自己設(shè)計的圖案中,不同的基礎(chǔ)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塊,所占面積是多少。

           。6)展示作品過程中,引導(dǎo)學生比一比,看看誰的設(shè)計更美觀、更有新意,激發(fā)學生之間互評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7)匯報交流之后,讓學生進行更開放的設(shè)計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藝術(shù)的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歷創(chuàng)造數(shù)學美的過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會繼續(xù)安排有關(guān)密鋪的內(nèi)容,例如較復(fù)雜些的密鋪、密鋪的方法等等,因此在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圖形能夠密鋪的條件(同一頂點的各個拼接圖形角的和為360)會在中學的教材中介紹,這里就不需要讓學生研究。

            參考資料:

            密鋪的歷史背景

            1619年數(shù)學家奇柏(J.Kepler)第一個利用正多邊形鋪嵌平面。

            1891年蘇聯(lián)物理學家弗德洛夫(E.S.Fedorov)發(fā)現(xiàn)了十七種不同的鋪砌平面的對稱圖案。

            1924年數(shù)學家波利亞(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

            最富趣味的是荷蘭藝術(shù)家埃舍爾(M.C. Escher)與密鋪。M.C. 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蘭。他到西班牙旅行參觀時,對一種名為阿罕伯拉宮(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十三世紀皇宮建筑物,其墻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爾人建造,而且鋪上了種類繁多、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圖案。Escher 用數(shù)日復(fù)制了這些圖案,并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各種并不局限于幾何圖形的密鋪圖案,這些圖案包括魚、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憑空想像的物體。他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作品,結(jié)合了數(shù)學與藝術(sh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對數(shù)學產(chǎn)生另一種看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科書第10至第1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能力。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用具:

            課件、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shè)計:

            一、復(fù)習

            1、口算表內(nèi)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30÷3,600÷2,560÷7,360÷9

            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3、師出題:84÷4

            觀察這道算式,比較與第1、第2題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據(jù)這道算式你能編一道應(yīng)用題嗎?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學生匯報所編應(yīng)用題,嘗試計算解答。

            2、探索計算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同桌互相交流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3、全班匯報,交流思考方法。通過交流、討論、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啟發(fā)學生總結(jié)歸納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4、優(yōu)化算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為什么?

            師小結(jié):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5、運用知識,解決例題。

            (1)讓生根據(jù)課件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生:陽春三月,鳥語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樹節(jié)到了,老師帶領(lǐng)同學們在山坡下植樹,他們又說又笑,干勁可大啦。

            (2)在畫面中加入條件“有36人,每組3人”。你能提出問題嗎?

            讓生獨立思考,提出解決的問題“可以分成多少組?”。

            (3)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嗎?

            (4)讓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5)全班交流,指名說是怎樣算的,允許學生多種方法并存。

            三、靈活運用、拓展延伸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啤⒁浑p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倍?

           、恰⒛氵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引導(dǎo)學生理解“幾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lǐng),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全課小結(jié)、自我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請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