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制品及紙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經過特殊加工的紙制品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2、探索紙的秘密,了解紙易折,易撕碎,易揉皺,易吸水,易燃燒等特點。
3、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生活中有接觸紙制品的經驗。
2、物質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制品--報紙、信紙、手工紙、皺紋紙、包裝紙、紙作品(紙球、紙飛機) 、打火機、紙盒、紙箱、紙杯、掛歷、明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講述紙制品的種類及用途。
師:小朋友,我們的生活中有好多紙制品,你見過什么樣子的紙制品?它有什么用處?(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教師注意總結。)
2、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紙制品的質地。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紙制品,請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認識的,這些紙制品有哪些不一樣?請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覺一下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請你介紹給旁邊的小伙伴聽。
。1)幼兒自由觀察討論。
。2)獨立發(fā)言。你認識哪種紙制品,曾經在什么地方看見過的,它有什么用處?誰愿意大聲地來說一說?
。3)集中交流。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4)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紙制品是各種各樣的,有不同的顏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澤,有的暗淡一些。
3、探索紙的屬性。
師:剛剛我們玩過的這些紙制品都是紙做的,那么它們有哪些特性呢?
(1)出示紙作品,了解紙易折、易揉的特點。
師: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你看,老師帶來了紙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們是怎么做出來的.?(出示紙球、紙飛機)幼兒分組自由探索。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說說看,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
幼兒自由發(fā)言。
師:原來紙可以撕出來做紙球、紙飛機,紙的用處真不少。
(2)了解紙易吸水的特點師:現在請小朋友猜想一下,如果紙掉進你了水里,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
幼兒發(fā)言。
師:小朋友們都說紙會濕的,那我們做個試驗驗證一下好不好?(實驗)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小朋友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我們知道了紙遇見水會濕掉的,這說明了紙是有吸水性的。
(3)通過實驗了解紙易燃的特點師:紙碰到火又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燃燒實驗)小結:引導孩子自己總結:紙遇到火會燃燒。
4、了解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紙,如果沒有了紙,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合理想象、大膽發(fā)言)教師小結:紙是我們離不開好朋友,離開了紙,我們的生活會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張紙,不浪費紙張,做個勤儉節(jié)約的好孩子。
5、升華情感。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紙最早是誰發(fā)明的嗎?紙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fā)明的,我們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征,了解飛機的種類及其作用。
2、知道飛機是一種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飛機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點:
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征,了解飛機的種類及其作用。
活動難點:
理解飛機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各種飛機的資料,布置飛機圖片展。
2、《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航空展視頻)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天上飛,不是鳥,前邊翅膀大,后邊翅膀小,喝飽汽油飛得高。——引出飛機。
1、請幼兒說一說:你見過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
2、自由參觀飛機圖片展,選擇自己喜歡的飛機仔細觀察,飛機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3、觀看教師資源《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第一部分,了解飛機的外部特征。
教師小結:飛機由機身、機翼、螺旋槳和起落架等部分組成。
二、請幼兒坐到“機艙內”(小椅子上),播放教師教學資源《飛機本領大》(飛機結構圖)第二部分,簡單了解飛機的`內部結構。
三、了解飛機的種類、用途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說一說,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飛機?他們可以幫助人們干什么?
2、結合教師資源,教師小結。
運輸飛機可以幫助我們將貨物運到比較遠的地方,直升飛機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們。這些都屬于民用飛機,還有許多飛機他們有著特殊的任務,例如民用飛機,可以保衛(wèi)我們國家的航空領域,攻擊敵人,防止敵人對我們國家的破壞。
四、幼兒觀看航空展視頻,感受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
五、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可以繼續(xù)搜集有關飛機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不同種類的飛機,激發(fā)幼兒對飛機的探索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萌生對樹的探索興趣,增加對樹的親近感。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組成。
3.能較完整、連貫的.講述自己對樹的認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認識大樹”組圖;“我和大樹做游戲”組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一說樹是由哪些部分組成
——你在哪里看過樹?
——樹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二出示組圖引導幼兒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
1.出示組圖“認識大樹-1”,認識樹干。
2.出示組圖“認識大樹-2”,認識樹葉、樹枝。
3.出示組圖“認識大樹-3”,認識樹上的花。
4.出示組圖“認識大樹-4”,認識樹上的果實。
5.出示組圖“認識大樹-5”,認識樹根和樹樁。
三出示組圖鼓勵幼兒和樹進行游戲
1.出示組圖“我和大樹做游戲”,鼓勵幼兒說一說和大樹可以玩哪些游戲。
2.組織幼兒到幼兒園里或幼兒園周邊走一走,親近大樹,看看樹干、樹枝、花兒、果實、樹根等,自由地和樹一起玩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放大鏡、P PT、圖片等。
活動目標
感受放大鏡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了解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影像的功能,并會正確使用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找小瓢蟲
。ㄒ唬、出示圖片,請幼兒從中找出小瓢蟲,并用筆圈出來。
設計意圖:幼兒人手一張小圖片,邊找小瓢蟲,邊用筆圈出來。教師在設計圖片時,有意識地將小瓢蟲畫得非常小。不僅如此,還“混”入了一些顏色、形狀與小瓢蟲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讓幼兒意識到“看起來有點困難”,為后面的活動埋下伏筆。
。ǘ、討論與驗證(結合PPT畫面):
1.你找到小瓢蟲了嗎?它們分別躲在哪里?
設計意圖:由于畫面大、小瓢蟲分布分散且沒有規(guī)律,這給幼兒的觀察以及表述都設置了難度。因此,當幼兒表述不清楚的時候,教師在PPT畫面上添加了網格。網格的出現無疑給幼兒搭建了“腳手架”,既可引導幼兒結合網格,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初步了解有序觀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找對了嗎?有什么辦法能夠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設計意圖:由于圖片上的小瓢蟲太小,因此,幼兒產生了爭論:有的覺得圖片中有許多小瓢蟲;有的覺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蟲,好像是草莓;有的`則模棱兩可,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容易聯想到“放大鏡”。工具的出現顯得順理成章。
3.使用放大鏡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此時幼兒對于放大鏡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經驗。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在圖片上;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著自己的眼睛;當然也有的幼兒會不斷地調節(jié)放大鏡與圖片之間的距離,以求看得最清楚。無論幼兒如何使用放大鏡,教師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因為幼兒在使用的過程中,確實感受到了放大鏡具有放大圖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鏡,才能讓我們看清楚圖片上的小瓢蟲。
。ㄈ、小結:放大鏡真神奇!原本小小的圖案在放大鏡下會變大,讓我們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幾只小瓢蟲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設計意圖:結合PPT,再一次引導幼兒能夠運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網格的幫助下,按照一定的順序數數,以鞏固有序觀察的方法。
二、這些瓢蟲一樣嗎
(一)、你們找到的7只小瓢蟲都一樣嗎?用剛才數數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鏡仔細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蟲找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幫助幼兒梳理兩個問題,一個是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另一個是鼓勵幼兒能夠在放大鏡的幫助下,運用先前有序觀察的方法,觀察、比較小瓢蟲。因此,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個別幼兒使用放大鏡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給予其他幼兒提示,如:××小朋友還會上下移動放大鏡,估計在調整距離,使自己能夠把小瓢蟲的樣子看得更清楚……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恰當地把握好語氣、語調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響幼兒的觀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ǘ⑵渌麕字恍∑跋x長得什么樣呢?你們看清楚了嗎?
。ㄈ、相互驗證、交流。
設計意圖:在驗證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再次幫助幼兒梳理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還可以通過過程性的小問題:用剛才的好方法,從小瓢蟲頭部開始看起,一點一點往下看,比比兩只小瓢蟲是不是長得一模一樣?幫助幼兒再次鞏固有序觀察的方法。
小結:原來拿著放大鏡看東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鏡
(一)、平時誰會使用放大鏡?為什么要使用放大鏡?
(二)、結合幼兒的討論,介紹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設計意圖:放大鏡作為一種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放大鏡的功用,加深幼兒對放大鏡的了解。
小結:聰明的人們發(fā)明了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鏡,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繼續(xù)使用放大鏡觀察各種小昆蟲。
尋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昆蟲世界充滿了奧秘,各種昆蟲長相各異、奇特,昆蟲的卵生性使它的生長過程充滿神秘。美美和丑丑就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形象,毛毛蟲怎么變蝴蝶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孩子探索昆蟲的欲望。因此,我便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活動帶領幼兒進入廣闊的學習天地,去結識蝴蝶朋友,了解它的有趣之處,讓幼兒用一顆真摯的童心,去關注、體驗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長的奧秘,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認識蝴蝶并初步了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
2、借助故事比較美美和丑丑不同外形特征,激發(fā)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活動重難點:
了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fā)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毛毛蟲變蝴蝶的轉變圖示。
經驗準備:學會兒歌《我想變成一直蝴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征
1、謎語:頭上兩根須,身穿彩色衣;飛在花叢中,快樂又逍遙。
2、那你們見過哪些蝴蝶呀?
3、我們小朋友見過那么多蝴蝶,我們在仔細的看一看蝴蝶到底長的怎么樣?
4、這只蝴蝶長的漂亮嗎?所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美美”
5、美美長的那么漂亮,它除了有美麗的翅膀,還有什么
6、小結:蝴蝶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有兩對翅膀,六只腳。只要有這些特征的我們都說它是昆蟲。
二、認識美美和丑丑,觀察比較不同的外形特征。
有一天,蝴蝶美美飛呀飛呀來到了花園里。遇到了毛毛蟲。
1、蝴蝶美美在公園里遇到了誰呀?(毛毛蟲)
2、毛毛蟲和蝴蝶長的一樣嗎?長的哪里不一樣?
3、所以毛毛蟲也有一個名字叫丑丑。
4、運用故事,引出蜜蜂的話
5、幼兒討論:美美是不是丑丑變的呢?讓幼兒猜測!
三、觀看錄像,了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1、凌老師今天準備了一段錄像,請你們仔細的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毛毛蟲變的?
2、請幼兒說說丑丑是不是美美小時候的樣子。
3、丑丑是怎樣變成美美的?
4、梳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卵——毛毛蟲——蛹——蝴蝶
5、我想變成一只蝴蝶。小朋友,咱們一起來玩一個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吧;幼兒扮演毛毛蟲,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四、拓展教育
1、昆蟲世界里還有哪些動物也和毛毛蟲和蝴蝶一樣,小時候的樣子和長大了的不一樣?
2、幼兒繼續(xù)探索,各種途徑尋找答案。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蝴蝶的基本特征,同時,讓幼兒欣賞蝴蝶的美麗來與后面環(huán)節(jié)毛毛蟲的丑形成對比埋下伏筆。鼓勵幼兒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觀看PPT蝴蝶的生長讓幼兒了解先是小小的蟲卵,然后變成毛毛蟲,再后來變成蛹,最后變成蝴蝶通過我想變成蝴蝶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鞏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教學反思:
因為在設計這節(jié)課之前,我發(fā)現幼兒非常喜歡蝴蝶,但對于蝴蝶是怎么來的,卻不知道,所以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針對幼兒的好奇心理設計了這個教育活動。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動感的畫面,很受孩子們地喜歡,孩子們觀看時都很專注,對小蝴蝶的生長過程有了初步的感知,我有利用清晰的圖片和孩子們一起看一起說,就這樣,孩子們輕松愉快的獲取了蝴蝶的成長的知識,最后設計了對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演示,幼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表現很積極,在接下來的肢體表演中興趣很高,唯一不足的是,活動場地不夠寬敞,使幼兒不能盡興的表演。在活動中,還應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系,發(fā)現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 嘗試用多種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體驗與同伴合作探索的樂趣。
3、 引導幼兒對探索影子產生興趣,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 空間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動場地;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2、 錄音機、音樂磁帶;布娃娃、粉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系,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戲
。1) 引導幼兒說一說在哪里見過影子?為什么會有影子?
(2) 引導幼兒在暗房找影子:先不開燈--沒有影子
開燈 ---有影子
教師開燈、關燈,幼兒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戲,知道有燈光的地方會有影子。
(3)聽《我愛我的小動物》音樂做手影游戲。
2、 在陽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戲,引導幼兒尋找陽光下什么東西有影子,幼兒結伴探索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1、 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引出探究問題。
(1) 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樣的?
、儆變涸陉柟庀抡玖⒉粍樱^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谟變涸陉柟庀虏粩嘧儞Q動作,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狀會變;影子是跟著我們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頭發(fā)、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沒有花裙子。。。。。
3、觀察比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邊觀察邊講,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沒有;我頭上有汗,影子上沒有。。。。。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過幼兒之間合作畫影子,進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1、 幼兒互相合作,擺自己喜歡的造型畫影子。
2、 找一找,陽光下還有哪些東西有影子,幫他們畫影子,如:書、玩具、樓房等。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個物體的輪廓,但影子很有趣,會變、會動。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游戲"踩影子"
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戲,進一步豐富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活動在有趣的游戲、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活動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什么東西有影子。
2、 教師或家長給幼兒提供繩子、布、透明膠、椅子、紙等物品,引導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開?
3、 畫影子:請幼兒分別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畫下來,比一比,影子的形狀、位置有什么變化?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愿意參加數學活動,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動難點: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三、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
四、活動過程:
。ㄒ唬┮孕〈题拥那榫硨,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許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園摘果子了,我們看看它都收獲了哪些果子?(教師說完出示第2張ppt)
。ǘ┮龑в變簩W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果子數量的多少。
1、引導幼兒比較蘋果和梨的數量,引出“一一對應”的概念。
教師: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們怎么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來之后,對他們的數量進行了比較。它首先比較的是蘋果和梨。
重點提問:
。1)蘋果的數量多還是梨的數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還有別的'方法嗎?
教師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小刺猬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粋非常簡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對應”,用這個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蘋果從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個梨都排在每個蘋果的下面,這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一個蘋果、一個梨的對應來看,最后沒有和梨對應的蘋果了,那就說明梨比蘋果多。明白了嗎?
2、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橘子和香蕉的數量。
教師:接下來,小刺猬想請小朋友們用這個“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種果子的數量多。你們愿意嗎?
重點提問:
。1)橘子的數量多還是香蕉的數量多?
。2)你是怎樣比較的?
。ㄈ┮龑в變簢L試用增加果子或者減少果子的方式使兩組果子的數量一樣多。
1、提出重點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
教師:現在小刺猬說了,我想讓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該怎么辦呢?
重點提問:
。1)如果增加蘋果,那增加幾個蘋果就能使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呢?
。2)除了增加蘋果,還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導幼兒說出減少一個梨,也能使兩組果子數量一樣多。)
2.引導幼兒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
教師:剛才我們想的方法都不錯,現在再來幫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如果幼兒不能自己說出來,那提問同上;如果幼兒能自己說出來,那么請教師注意幫助幼兒將意思表達完整。)
。ㄋ模﹦(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練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果子的多少。
1、現在,小刺猬們要把摘下來的果子運回家,每個刺猬只能運一個果子,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呢?
重點提問:現在小刺猬要運蘋果,它們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蘋果和小刺猬的數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蘋果運走。)
小結:原來,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的時候,小刺猬們才能一次性把果子運走。
2、并講述:這次小刺猬要來運橘子了。那么小刺猬們能一次性就把橘子運走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呢?(增加兩個橘子或者去掉兩只刺猬)
3、并提問:那怎樣使小刺猬們一次性把梨運回家呢?(增加一個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ㄎ澹┯谩耙灰粚钡姆椒ǚ帜唐柟绦轮R。
教師: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幫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為了報答你們,我給你們準備了健康營養(yǎng)的奶片,每人一片?墒俏也恍⌒陌衙拷M數量分錯了,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使每個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動:
教師可以帶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一一對應”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提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的參與!斌w育活動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網站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讓孩子們親眼見到西瓜蟲真正的樣子,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操場上的角落里,用自己帶來的鏟子在泥土里尋找西瓜蟲。角落里到處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爛的樹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爭著去挖泥土。老師激勵孩子們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最先找到西瓜蟲”。孩子們高興極了,開始了“尋找西瓜蟲”之旅。幼兒親自參加活動感到非常興奮,現在社會的孩子,他們平時遠離自然,西瓜蟲,讓他們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在玩中學,玩中樂;氐浇淌液螅⒆觽冞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初步感知了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對小蟲子產生了探索的興趣,還學會了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
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了什么?”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么?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只腳?它的.腳長在那里?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后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墻角里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fā)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認識能力,讓幼兒學會對進行分類,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鼓勵幼兒試著給蔬菜分類。
3、學說:“我喜歡吃……”。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蔬菜卡片、蔬菜、小籃子若干;
2、將洗凈的蔬菜胡蘿卜、白蘿卜、西紅柿、黃瓜、等色彩鮮艷的蔬菜藝術的裝在一個籃子里。
活動過程
一、廚師神秘禮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用白布遮著竹籃子,讓幼兒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開白布后,讓幼兒整體看一看:這籃蔬菜好看嗎?什么地方好看?(請幼兒自由發(fā)言)
二、利用課件教幼兒認識蔬菜并試著分類:
1、教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給蔬菜分類:根莖類、蔬果類、青菜類。
三、分一分:
請幼兒每人拿一張蔬菜卡片,說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給它們分類。
四、送蔬菜寶寶回家:
1、教幼兒學說:“我喜歡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放在籃子送它回家。
生活教育
告訴幼兒蔬菜有營養(yǎng),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動延伸
學唱《小小姑娘》鞏固所學知識。
活動反思
現在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fā)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7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8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