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與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紙,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 利用再生紙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 再生紙、用再生紙制成的物品。
2. 舊報紙、盆子、攪拌器、網(wǎng)架、毛巾。
3. 干花、廣告色。
活動過程
形式 :小組
1. 請幼兒欣賞再生紙及利用再生紙制成的物品,強調再生紙是用廢紙制作成的。
2. 提議大家來制作再生紙,向幼兒介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兒分組制作再生紙,步驟如下:
3. 把舊報紙撕成碎片,浸在水中;
4. 把碎紙放進攪拌器打成紙漿,在這個過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廣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顏色;
5. 把紙漿倒在網(wǎng)架上,晾干;
6. 紙漿干透后,從網(wǎng)架上小心取下。
7. 制作完成后,請幼兒摸一摸再生紙,說說有什么感覺,請各組介紹自己制作的.再生紙,如什么顏色、有沒有香味等。
8. 鼓勵幼兒在再生紙上繪畫或拼貼,進行不同的創(chuàng)作。
活動評價
1. 能與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紙。
2. 能利用再生紙進行創(chuàng)作。
3. 懂得珍惜用紙。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各種蔬菜的名稱和基本特征,中班科學:蔬菜品嘗會。
2、品嘗用蔬菜做成炒菜或涼拌菜后的味道。
活動準備:
蔬菜課件,炒菜、涼拌菜若干盤,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設計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山羊公公的菜園(出示課件一)豐收了,想邀請小朋友幫他收菜,你們愿意幫忙嗎?(愿意)
2、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采摘蔬菜的律動。
二、認識蔬菜,說出名稱和基本特征。
1、教師:山羊公公非常感謝小朋友,剛才你們在菜園里都幫他摘了哪些菜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特點嗎?(出示課件二)
2、認識蔬菜,請幼兒說出名稱、顏色、形狀,幼兒教案《中班科學:蔬菜品嘗會》。
、 白菜:葉子綠色,梗白色。
、 豆角:綠色的,長長的。
、 辣椒:紅色、綠色、黃色、圓的、尖的。
、 茄子:紫色的、長圓形。
、 蘿卜:白色、紅色、長圓形、圓形。
、 西紅柿:紅色、圓形。
⑦ 芹菜:綠色、長長的。
3、品嘗蔬菜,說出味道。
教師:你們可真聰明,山羊公公還做了幾道菜想請你們品嘗,嘗的.時候要說說是什么味道,嚼起來怎樣?
① 涼拌西紅柿:酸酸的,甜甜的。綿綿的,軟軟的。
、 涼拌芹菜和涼拌蘿卜:里面有辣辣的,酸酸的,甜甜的,咬起來脆脆的。
、 炒豆角、炒白菜、炒茄子:香香的,咸咸的,軟軟的。
4、蔬菜有營養(yǎng),告訴幼兒要多吃蔬菜。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幫助嗎?(自由討論)
三、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猜測--驗證”的科學研究流程。發(fā)現(xiàn)事物的規(guī)律。
2、樂意參與問題的爭議和討論。
活動重點:知道橘子的瓣數(shù)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間。
活動準備:橘子、碟子、籃子、記錄表、陳皮
過程:
1、摸寶
。處煶鍪竞凶樱瑔枺耗銈儾吕蠋煹暮凶永镅b的是什么?
--請幼兒摸一摸,問:你感覺是什么東西呀?
--驗證盒子里到底是不是橘子
2、猜一猜,數(shù)一數(shù)(教師手上的橘子)
--教師手中拿著橘子,問:你知道我手上的橘子把皮剝了里面的橘瓤有多少瓣呢?我要請你來猜一猜!
。鍪居涗洷韺⒂變翰碌臄(shù)字記錄下來
--教師將橘子剝開和幼兒一起數(shù)一數(shù)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幾瓣
。阉鶖(shù)的`數(shù)字記錄在表上
。瓗焼枺菏遣皇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剛才我們數(shù)的這幾瓣?
--教師在出示一個大一點的橘子,問:這個橘子這么大,那它里面的橘瓤是不是會多一點呢?我要請小朋友來猜一猜!
。瓕⒂變翰碌臄(shù)記錄在表上
。處煂㈤僮觿冮_和幼兒一起數(shù)一數(shù)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幾瓣
。阉鶖(shù)的數(shù)字記錄在表上
--師問: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剛才我們數(shù)的這幾瓣?還有瓣數(shù)不同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別的橘子看還有瓣數(shù)不同的嗎!
3、數(shù)一數(shù)(幼兒手上的橘子)
。堄變簞冮_橘子數(shù)一數(shù)自己的橘瓤有幾瓣
--把幼兒所數(shù)的數(shù)字記錄在表上
4、說一說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橘子分別有幾瓣,知道橘子的瓣數(shù)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間。
5、出示陳皮
。處煶鍪娟惼枺耗銈儾虏逻@個是用什么東西做的?
--請幼兒觀察陳皮,在說說猜測的理由。
--請幼兒先聞一聞再嘗一嘗,再次說說猜測的理由。
。處煷_認陳皮是橘皮做的。
--教師通過講述法告訴幼兒橘子有那些作用
結束部分:嘗一嘗
。堄變簩㈤僮雍完惼ざ说阶雷由先テ穱L。
活動延伸:
。堄變夯丶乙瞾韯儎冮僮,數(shù)數(shù)橘子有幾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空氣有壓力。
2.在自由操作的過程中,產生積極探索的愿望。
3.知道實驗的成敗與操作方法的正確與否有關。
經驗準備:知道空氣無處不在。
物質準備:1.水盆、玻璃杯、乒乓球、泡沫小船人手一份。2.報紙人手多份。3.擦手布每組兩條。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不怕濕的報紙。
1.幼兒認識材料:水盆、玻璃杯、報紙。
2.引題。教師問:“玻璃杯里有什么?”
教師將報紙塞入杯底,倒扣入水盆里,問:“報紙會怎么樣?”
3.教師提出實驗任務:“報紙到底有沒有濕?請你們自己試試看”(提醒幼兒回憶剛才教師的操作方法,杯底朝上,杯口向下)。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
5.集中討論:
(1)“在玩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最后得出結論:杯子歪了,水中出現(xiàn)泡泡,報紙濕了;杯子筆直的,沒有出現(xiàn)泡泡,報紙是干的。
。2)“為什么杯子筆直放入水中,沒有出現(xiàn)泡泡,報紙是干的.?杯子有點歪了,冒了泡泡,報紙就濕了?”
(3)教師小結:當杯子斜著放下去或斜著拿上來時,杯子里的空氣就跑到外面去了,水面上出現(xiàn)了泡泡,空氣的力氣變小了,當不住水的力氣,水就到杯子里了,報紙就濕了。
6.幼兒再次操作,加深幼兒的理解
二、實驗二:會升降的乒乓球。
1.認識材料:乒乓球。
2.將乒乓球放在水中,讓幼兒看看乒乓球在水的什么位置上。
3.教師提出實驗任務:如果你們象剛才那樣將玻璃杯口對準乒乓球筆直的倒扣進水里,乒乓球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呢?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
5.集中討論:你剛才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乒乓球會沉到水底?
6.教師操作。
7.總結:空氣有壓力。
延伸活動:
建造“海底船舶基地”。(解決實際問題)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聽覺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過聽覺去感知周圍世界、感受周圍世界、認識周圍世界。小班年齡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他們來說,聲音是美妙的,對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更是好奇無比的。而且喜歡擺弄又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玩玩、試試、摸摸、看看,對能發(fā)出聲響的東西就尤為感興趣。因此小班幼兒通過聽覺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然而小班幼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充滿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過操作探索中去發(fā)現(xiàn)知識、獲得知識。所以我選擇了《奇妙的聲音》這一主題活動,讓幼兒充分自主發(fā)現(xiàn)聲音、探究聲音。
本次活動的設計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讓幼兒在擺弄瓶瓶罐罐中發(fā)現(xiàn)存在著聲音,并自主發(fā)現(xiàn)空瓶沒有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感知。我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操作,從而在幼兒自主嘗試探索中得出,有些東西放在瓶子里沒有聲音這一結論。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第三部分為部分,此環(huán)節(jié)以形式把活動推向高潮,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聲音異同的興趣。在中幼兒將三種不同的聲音猜出,從而體驗到的樂趣;顒幼詈,我為幼兒留有余地。讓幼兒持續(xù)探索興趣,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再探索的欲望。
活動名稱:
探索活動奇妙的聲音(小班)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發(fā)現(xiàn)聲音,初步聽辨聲音的不同。
2、激發(fā)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案準備:
各種瓶罐、各種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蠶豆、赤豆、回形針、硬幣、鈕扣、紙、保鮮袋、棉花)。
活動流程:
初步感知→探索感知→感知→延伸引趣
一、發(fā)現(xiàn)聲音
今天張老師帶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盒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全體幼兒自由操作,教室從旁觀察。
(幼兒自由的選擇喜歡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師觀察幼兒如何去操作,適時地指導幼兒)
1、你們聽見了什么?
幼兒1:有聲音的。
幼兒2:咚咚咚的。
(問題非常明確的提出,幼兒能非常有針對性的回答。)
2、聲音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1:這里有聲音的。
幼兒2:瓶子有聲音的。
幼兒3:盒子里有聲音的。
3、怎么會有聲音的呢?
幼兒1:里面有東西的。(里面有些什么呢?)
幼兒2:瓶子里面有玩具,有聲音的。
小結:盒子里有東西就能發(fā)出聲音,沒有東西就沒有聲音。
。ǖ2、第3個問題清晰的點撥幼兒去發(fā)現(xiàn)聲音的來源,以及如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二、聽聽聲音
1、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在瓶子里都能發(fā)出聲音呢?(是、不是)幼兒嘗試放置物品。
幼兒1:是。
幼兒2:不是。
(幼兒通過嘗試,大部分幼兒都能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去放進瓶子里嘗試,而對不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不感興趣。幼兒不能一下子就得出有些東西不能發(fā)出聲音的結論,因此,在幼兒操作之前提出此問題,能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嘗試,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資源去發(fā)現(xiàn)。)
2、你的瓶子里發(fā)出什么聲音?
幼兒1:我的瓶子發(fā)出咚咚咚的聲音。
幼兒2、我的盒子里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
3、你的瓶子里為什么沒有聲音?(放置紙、棉花、保鮮袋)
幼兒1:紙很輕的,沒有聲音的。
幼兒2:棉花也很輕的。
小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發(fā)出聲音。
。ò巡荒馨l(fā)出聲音的棉花、紙重點提出,讓幼兒解決為什么沒有聲音的原因,找出沒有聲音的緣由,由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這樣能更輕易地被幼兒所接受)
三、聽辨聲音《猜聲音》
1、教師提供三只同樣的瓶子(內容物不同),分別搖一搖,聲音一樣嗎?(赤豆、硬幣、回形針)
2、分別是什么聲音?
。ㄟx擇的`聲音有明顯的不同,明確三種不同的聲音,讓幼兒能初步分辨不同點。)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
小結:原來一樣的瓶子裝不一樣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激發(fā)幼兒再次的興趣,進一步訓練了幼兒聽覺,及分辨的能力。)
四、延伸活動
有這么多東西都能發(fā)出聲音,那請小朋友到家里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發(fā)出聲音的?明天來告訴我們,好嗎?
。ɑ顒友由爝M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使活動有延續(xù)性,幼兒有再探索的欲望。)
評析:
1、活動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興趣極高。
2、選材較好,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操作探索興趣和表達的欲望。
3、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層次清晰,流程遞進,安排較恰當。
建議:提供的材料進一步豐富些,能充分讓幼兒嘗試,進一步起到聽覺的訓練。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過多種感官溝通參與活動,讓幼兒了解水的特性:水是無聲、無味、透明、流動的液體。
2.幼兒懂得人和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應該節(jié)約用水。
3.使幼兒對探索水感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點難點
1.讓了解水的特性。
2.指導幼兒了解水的作用、顏色。
3.了解水的用途非常廣泛,知道節(jié)約用水。
活動準備
1.自來水、一壺涼開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幾個透明玻璃杯、紙巾、抹布。
2.小盆子、小桶、塑料袋、積木、塑料玩具、小石子、鐵勺子等玩水用具。
活動過程
一、讓小朋友通過玩水,了解水的性質。
老師: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了水寶寶來和你們玩游戲,喜歡嗎?
小朋友:喜歡我們喜歡玩水。
老師:好,那我們和水寶寶玩游戲之前要聽老師的話,小桌子上有水和好玩的玩具現(xiàn)在我們來分組。
1.將幼兒分組,每組分半盆水。請幼兒圍在周圍玩水,老師指導。
老師:現(xiàn)在小朋友請伸出小手捧水,看看誰能用手抓住水?你們能用手抓住水嗎?小朋友你們抓水的時候水會怎么樣呀?
2.請小朋友拿起塑料袋裝水,在袋子下扎小孔,觀察水流。
二、小朋友在玩水的過程中觀察物品的浮沉現(xiàn)象。
老師:現(xiàn)在小朋友可以把玩具放到水里玩,看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怎么會這樣?
小朋友:老師宇宇把湯勺放到水里了,我的雪花片在水的上面。
老師:湯勺是鐵的實心的所以會沉下去,玩具是塑料的`比較輕所以它會浮起來。
三、讓小朋友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水的特性。
1.老師拿出一杯水、一杯牛奶、請小朋友觀察,牛奶和水的顏色是一樣的嗎?它們是什么顏色的?水和醋的氣味又有什么區(qū)別?
2.請小朋友品嘗涼開水和醋,水喝醋是什么味道的呢?
3.水是什么顏色的,它會怎么樣?
四、水的用途。
1.老師問:請小朋友講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能和能洗澡還能干嘛呀?
2.人和動物每天都離不開水,植物也需要水來供養(yǎng)。
3請小朋友自由玩水。
4跟老師念《節(jié)約用水》歌。
讓小朋友把剛剛玩剩下的水跟老師拿去澆花。知道節(jié)約用水。
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寶寶玩游戲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們感興趣想玩這個游戲。喜歡玩游戲的小朋友感興趣了會認真專心地跟著玩,達到了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在這個活動中他們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動物每天都離不開水。水是無色、無味,水是抓不住會流動的。
需要改進的是;1.活動的人數(shù)不能太多,游戲小朋友不小心弄濕衣服。2.請幼兒觀察塑料袋裝水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老師示范,讓小朋友觀察水的流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用保護色、斷尾、噴“墨汁”等保護自己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了解周圍事物的動態(tài)。
【活動準備】
1、掛圖二幅,圖一:蝴蝶、蟋蟀、瓢蟲、蜻蜓、枯葉蝶、花螳螂,竹節(jié)蟲變色龍、樹蛙、斑馬等;圖二: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
2、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碟片、圖書等資料。
3、沒尾巴的動物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活動,講述故事《誰丟了尾巴》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提問:故事里都有誰??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誰丟了尾巴?(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去交流,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上述內容讓幼兒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掛圖1(枯葉蝶、蟋蟀、瓢蟲、竹節(jié)蟲等)講解它們?yōu)槭裁床蝗菀妆粩橙顺缘,引導幼兒說出它們自己有特殊的“保護色”。讓幼兒了解這些小動物正是利用隨著周圍顏色變化面變化,從而把自己隱藏起來,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出示掛圖2(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讓幼兒先自己說一說這些動物有哪些自我保護的本領。例如:壁虎斷尾保護自己,蚯蚓斷掉身體、海星的再生等這些動物的再生本領,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讓孩子自主表述烏龜、烏賊魚這些動物的自我保護方式。
3、出示家長幼兒收集的圖書、碟片等資料,讓幼兒觀察。
放碟片,自我保護的動物,讓幼兒觀賞更多的.動物自我保護的方式。
4、連線涂色游戲<找尾巴>,每人一張沒尾巴的動物圖片,每人一盒彩筆。
5、分組欣賞,共同評價。
【延伸活動】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蟲動物有自己的自衛(wèi)能力。
2、到圖書區(qū)讓幼兒觀看關于動物的圖書。
【活動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對孩子們來說有著致使的吸引力,吸引著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通過讓幼兒了解動物通過保護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領來保護自己,幼兒非常感興趣,幼兒通過觀察、表述、連線游戲、觀看圖書等方式,使幼兒更直觀、生動地認識了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生存方式,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