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合集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海、鷗等14個生字。會沙、海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數(shù)量詞的用法。
3.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嘗試用數(shù)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看圖、學詞及聯(lián)系實際來識字。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字卡、彩筆、畫紙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一、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1.今天學習識字6。有誰發(fā)現(xiàn)識字6和前面的識字課有什么不一樣?
2.誰能用數(shù)量詞說說教室里的事物?
3.今天要學的是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詞呢?請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二、認讀詞語,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畫景物。
讀一讀:文中寫了哪些地方,描述了哪些景物?用橫線畫出來。
畫一畫:在黑板上分四個方塊,讓會畫的學生畫文中提到的景物。
2.認識事物,識漢字。
(1)在學生畫的圖畫下面出示生字卡片。誰會認生字卡片上的哪些字?能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嗎?
(學生交流自主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容易讀錯的字并正音。
把鼻韻母讀準:灘、軍、艦、帆、竿。(前鼻韻母)
秧、塘、銅、領(后鼻韻母)
(3)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
自編謎語記字:每天都有水(海);干竹子(竿)
偏旁聯(lián)想記字:海、灘、溪;艦;秧、稻;塘;鷗;(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關(guān)系)
熟字加偏旁記字:銅(钅+同);領(令+頁)
3.熟讀詞語,記漢字。
老師領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同桌互相測試讀。
4.練習鞏固,用漢字。
。1)連線搭配詞語。
一只 軍艦 一方 稻田 一群 石橋 一把 歡笑
一艘 海鷗 一畦 秧苗 一道 飛鳥 一面 隊旗
一片 帆船 一塊 魚塘 一竿 小溪 一群 銅號
一條 沙灘 一座 果園 一孔 翠竹 一片 紅領巾
。2)互對詞語。
師生互對:老師說數(shù)量詞,學生配上準確的詞語。
兩兩互對:一人說量詞,一人說表示事物的詞語。
5.引導觀察,寫漢字。
。1)靜態(tài)觀察:讀字。
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里的字,看清字形,找出關(guān)鍵筆畫。
如竹字左邊是豎,右邊是豎鉤。
。2)動態(tài)觀察:看范寫。
觀察老師范寫,注意看清筆順,如海字的右邊最后三筆是、一 、。
(3)體驗觀察:臨字。
學生照樣子書寫,特別注意老師提示的字。注意指導學生寫好三點水,關(guān)鍵是把第二點寫得靠外一些,三點的外沿呈一條弧線,不要把三點寫在一條垂線上。
(4)對比觀察:品字。
寫完后,仔細端詳,與田字格中的字比較,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漢字的筆畫美(如沙、海)、結(jié)構(gòu)美(如橋的木字旁末筆捺變點,竹左右各占一半,其余幾個偏旁占三分之一,軍、苗上窄下寬。)
三、品讀詞語,想象感悟
1.邊讀邊想,感知數(shù)量詞的表達方式。
2.小組分節(jié)朗讀比賽,看哪組讀得最流利、最整齊。
3.自己選喜歡的一節(jié)表演讀,讓大家體驗喜愛之情。
4.全文朗讀。
四、說畫結(jié)合,拓展延伸
1.選擇給課文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四節(jié)中的一節(jié)配上插圖。
2.用數(shù)量詞說事物,看誰說的多。(一只、一片、一艘、一條、一塊、一座、一道、一群、一面、一把)
3.選用所說的數(shù)量詞和事物說一句話。
4.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其它數(shù)量詞。
板書設計
識字6
海鷗 秧 竿 銅號
軍艦
帆 稻
灘 塘 溪 領
。▽W生畫圖略)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海底世界》是小學六年制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圍繞著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這兩個特點來介紹的。通過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但在教學本課時,有一個難點:學生對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學第一課時,就有學生問我:“老師,什么是海參呢?”“老師,烏賊,章魚長什么樣?”雖然課文有圖片,但不是很清晰,學生對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還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們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學片段:
師:上一課,有同學問老師“什么是海參?”“烏賊、章魚長得什么樣?”這節(jié)課老師帶來了這些海底動物的照片,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朋友好嗎?
生:(齊答)好!
師:那好,我們比一比誰能先叫出這些海底朋友的名字。
[課件出示照片:貝類、海馬、海星、海參、烏賊、章魚……]
。▽W生自由說海底動物的名字,針對學生不認識的海參、烏賊、章魚等,教師作特別指導,其他只要認識就行。)
師:(在看到海參時)看,這就是海參,它長得怎樣?
生:海參原來長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還有刺?
生:老師,我看到了,書上那在呆在巖石上不動的就是海參。
師:對,看來,你已經(jīng)認識海參這位朋友了。
師:(在看到章魚時)誰來形容一下它的樣子?
生:噢,我知道了,這個圓腦袋的家伙就是章魚,我以前在書上看到過它。
生:章魚還有很多只手呢!
……
師:老師有幸拍到了這些海底動物的活動錄像,同學們想看嗎?
生:(齊答)想。
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海底動物是怎么活動的。
[放錄像:內(nèi)容是海參爬行,梭子魚游動,烏賊、章魚的活動方式,深水魚在游動,一些貝類借助外物運動。(時間3分鐘)]
。▽W生邊看,邊議論。錄像放完,學生意猶未盡。)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來說。我看到海參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魚游動時,它的很多只手在往前劃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會這么奇怪?[]
生:老師,我看梭子魚游動的時候非常快,像一枝箭飛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貝殼的活動呢?……
師:對海底世界就是這么神奇。那么,課文又是怎么介紹的?我們來讀課文。要求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這里介紹了幾種海底動物,他們的活動特點各是什么?用筆劃出有關(guān)的詞句,然后填寫下表。[出示表格]
動物名稱活動特點
海參肌肉伸縮爬行,慢
梭子魚快
烏賊、章魚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貝類自己不動
深水魚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
師:為了突出海參的爬行特別慢,課文是怎么介紹的?(提示: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課文用了舉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昂⒖咳馍炜s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生:課文還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梭子魚每小時能有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要快。”這是把梭子魚游動的速度和普通火車比。
生:課文還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fā)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边@是把深水魚比作閃爍的星星。
。ㄖ笇ёx好課文中的句子,體會課文的表達方式。)
師:蘇州在20xx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們的海底世界來了許多新朋友,有海馬、海膽、海星、?取,F(xiàn)在,我們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說員。我們也來介紹一下它們的活動特點,行嗎?
[觀看有關(guān)海底動物的動畫,學生做準備。教師巡視。]
生:各位游客,請看這渾身長刺的家伙,他叫海膽。海膽靠調(diào)整刺來慢慢移動。……
生:老師,我也來介紹海膽。我覺得海膽行動起來真比蝸牛爬得還要慢。
師:不錯,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
生:大家看,這長得特別漂亮的是?,它靠底部強有力的吸盤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巖石、淤泥上,不仔細看,你會以為它只是一棵漂亮的海底之花的。
。ɡ^續(xù)介紹,師鼓勵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語句和一些說明方法。學生表現(xiàn)踴躍。)
總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面對自己比較陌生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又如何真正的探索學習呢?因此,學生的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這才是我們“教”與“學”的完美組合。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努力。
一、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不但引發(fā)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且引發(fā)了教學手段的更新,F(xiàn)代信息技術(shù)運用得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有助于發(fā)揮語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在教學中,學生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海參”,不知道“章魚、烏賊長什么樣”。學生的質(zhì)疑就是我們教學中要突破的難點。為了讓學生認識海底動物“海參”、“章魚”、“烏賊”等,教師在課件中,安排了一組海底動物的照片,讓學生比賽說出它們的名字,為學生的學習掃除了障礙。學習、了解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由于受時間、范圍等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參觀“海底世界”,但是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shù)能幫助我們看到海底動物活動的錄像資料。在教學中,當教師播放了海底動物的活動錄像后,生動的畫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他們想弄清“章魚怎么會向后游動的”,“貝類是怎么活動的.”,由此,很自然的,學生又進入了課文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中。錄像和課文結(jié)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海參爬得慢”,“梭子魚游動速度特快”,“深水魚在海底游動時,海底的景色特別美”。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nèi)在興趣。從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教師首先通過看照片,比賽說出動物的名字這個游戲,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氛圍。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很強的,因此教師說要比賽說出動物的名字時,他們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他們認真地看照片,在老師的引導下,一下子就能說出“海參”“章魚”等的外形特征,還能在書上的圖片上找到相應的動物,為下面的學習作了鋪墊。當學生已經(jīng)熟知各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后,教師又提出新的學習任務,要學生學習課文,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說員。這種活動性的學習又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為了能當好解說員,學生一方面認真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語句和寫法;另一方面,認真看有關(guān)的錄像。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認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字。
2、能主動積累有關(guān)秋天的詞語,培養(yǎng)生動積累的良好習慣。
3、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詞。
2、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前準備:放大的教學掛圖,或幻燈、投影片、CAI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秋天來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畫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秋天吧!
二、看圖識字。
1.出示課件,課本插圖。
認真看圖,圖上畫了什么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把秋天來了,這句話說具體。
。ǜ鶕(jù)學生介紹,隨機出示詞語。)
2.交流學生收集的畫面。
。╨)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畫面介紹給大家。
(2)指名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相機出示詞語。
3.看圖讀詞。
三、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宜、層
這些生字你都會認嗎?自由試讀。
2、出示帶拼音的`字,自由試讀。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們還認識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大家。
4、小組合作識字。(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5、組詞練習:我會讀。
6、袖卡片,認讀詞語。
四、朗讀詞語。
1、范讀詞語,讀出詞的韻味。
2、自由練讀詞語,指名讀。
3、想象詞語描繪的景象。
4、生自由選擇詞語想象說話。
(引導學生這樣說:我讀到瓜果飄香時好像看到果園里梨子黃澄澄的,蘋果紅通通的,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掛在葡萄架上。)
5、齊讀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認讀生宇和詞語。
2.改動詞語順序,指名認讀。課件出示:
金秋時節(jié)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nbs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7-30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7-30
小學語文《牧童》教案08-10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8-12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13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7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7-22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9-01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02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