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蘇教版音樂教案(精華2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蘇教版音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蘇教版音樂教案1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金孔雀輕輕跳》,本單元將引領孩子們廣交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朋友”,領略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風土人情、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我將對本單元第一課時《鈴鐺舞》進行說課。《鈴鐺舞》是一首富有苗族音調(diào)特色的兒童抒情歌曲,歌詞生動,旋律流暢,朗朗上口。依據(jù)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愉快的情緒,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準確掌握三拍的強弱規(guī)律及三拍子的舞蹈韻味。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產(chǎn)生興趣,教育學生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能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演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自信地表現(xiàn)歌曲。教學的難點是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音準。
為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興趣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將運用多媒體出示有關苗族風情的圖片、相關視頻短片,運用鋼琴、打擊樂器等教學工具。
二、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力求體現(xiàn)學科的整合,通過“走近苗寨”這一巧妙構(gòu)思,貫穿整節(jié)課。本節(jié)課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范法、比較法、討論法、聽唱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學法: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在欣賞和歌曲教學中,我都是從聆聽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感受、體驗、討論,及最后的表現(xiàn)、合作、評價等學習方式學習音樂,感悟音樂帶來的審美體驗。
三、說教學程序
結(jié)合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為6個環(huán)節(jié):
1、課前欣賞
2、情景導
3、律動
4、學唱歌
5、表現(xiàn)歌曲
6、拓展延伸
1、課前欣賞
學生進入教室后,在課前欣賞視頻《苗嶺連北京》,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濃厚的民族音樂氛圍。欣賞完請學生說一說我們欣賞的是哪個民族的歌舞。
2、情景導入
“這個民族居住在我國的西南地區(qū);那兒的人民大多都住吊腳樓;他們愛唱歌跳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蘆笙舞;那里的姑娘們最喜歡戴銀飾,手上腳上系鈴鐺,走起路來響叮當。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到苗族去走一走看一看!”背景音樂是《鈴鐺舞》的伴奏音樂,在音樂中學生欣賞苗族的風景、服飾、樂器等等。使學生對苗族有一定的了解,欣賞完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些什么,由學生口中說出,老師再加以補充,使學生加深印象。
3、律動
“通過剛才的短片,我們知道了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那么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學跳苗族的舞蹈。俊庇蛇@句話帶領學生進入律動環(huán)節(jié),每位學生手上戴著串鈴合著《鈴鐺舞》的伴奏音樂學幾個簡單的苗族舞蹈動作。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帶他們學習舞蹈學生很喜歡,會參與表現(xiàn)。歌曲的旋律很自然一遍遍聆聽,初步形成了歌曲的旋律感,為下面歌曲的學唱做好鋪墊。
4、學唱歌曲
“剛才我們在跳苗族舞時的伴奏音樂其實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做《鈴鐺舞》”。在這個時候出示歌譜,老師進行歌曲的范唱。
學生通過聆聽錄音與教師范唱,用手輕輕劃拍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接著老師用琴聲帶領學生模唱旋律,學生從哼唱到帶詞唱,然后分析難點曲譜,通過分句教唱練習來解決困難,最后師生對唱,完整演唱等環(huán)節(jié)來學唱歌曲。
5、表現(xiàn)歌曲
在唱好歌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嘗試,分組討論用什么形式更好表現(xiàn)歌曲。激發(fā)學生用一些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鈴鼓、碰鈴為歌曲伴奏。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美的旋律、美的歌詞更需要美的舞姿。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
當音樂再次響起,全體同學合作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所獲。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fā)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互相幫肋、互相啟迪、互相促進,發(fā)揮其群體力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6、拓展延伸
拓展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欣賞了宋祖英的歌曲《今日苗山歌最多》,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介紹宋祖英把苗族的音樂從苗寨唱到了國際舞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情感。
最后在《苗嶺的早晨》音樂聲中結(jié)束了本課!巴瑢W們,今天胡老師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苗族的歌、苗族的舞,相信大家一定已經(jīng)喜歡上這個民族了,最后讓我們在《苗嶺的早晨》的音樂聲中和苗族暫時說聲再見,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云南感受真正的苗族風情。”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理解,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三年級蘇教版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北京民歌《對鮮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韻味。
2、通過欣賞黃梅戲《對花》,初步感知戲曲的風格特點,感受民族音樂與民俗風情的豐富多彩,增添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
3、能認識并唱出附點四分音符,了解并會運用“對唱”這一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
能夠用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活潑、詼諧的情趣。
教學難點:
指導唱準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以及第三、第四樂句的音高。
教具準備:
花卉圖片、玫瑰花一支、裝飾教室的鮮花、卡片、磁帶、錄音機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的變化,揭示“花”的主題。
師: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許多繽紛的鮮花,沒錯,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正是與“花”有關。
師:春天到了,百花爭奇斗艷,你們知道哪些花兒呢?請說出花名。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每種花都有獨特的外形和生長特征,老師還想考考大家——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聽聽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B、聽完老師用有節(jié)奏的語言提問,同時指導學生按歌詞中的句子有節(jié)奏地回答
C、出示花卉圖片(鳳仙、山茶),通過視覺讓學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紹屬于薔薇科,讓學生親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師:剛才這首歌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北京民歌《對鮮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吧。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說出名稱,再介紹“附點”,認識附點四分音符。
B、老師唱譜,學生跟著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譜中的附點四分音符。
C、著重練習帶有附點音符的樂句。
D、分句教唱歌詞,注意反復練習難點句子,比如第三樂句。
師:這首歌跟我們以往學的歌曲不一樣,它的歌詞中多了雙引號,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有幾個呢?(兩個)它表示什么意思?(兩個人唱)
師:對了,歌曲中一人問一人答,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對唱,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對歌。下面我們來用對唱的形式把歌詞的第2.3.4段練習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礎上,演唱歌詞的其他三段。教師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唱歌姿勢和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
師:我們還可以繼續(xù)編歌詞,比如(唱)“什么呢開花兒白有香?”(生唱著答出來:茉莉、梔子)
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并用對唱的形式唱出來。
師:其實這種對花的形式不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僅民歌里有,戲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段黃梅戲里的《對花》,聽聽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揭示欣賞題目,播放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