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yōu)秀]大班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四五月的鄉(xiāng)間田野,春光明媚,楊柳青青,是孩子們踏青的天然公園,一段柳條,幾根野草,甚至是隨處可見的小蔥苗,都可以成為孩子們手中的寶貝!读鴹l哨兒 蔥葉哨兒》就是利用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設計的教育活動;顒右砸l(fā)孩子對聲音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兒童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為目的,以操作和具體的感知比較活動為手段,讓幼兒在積極主動地做哨子、吹哨子、比較哨音的操作及探索活動中,輕松愉快地感知到哨音的高低不僅與材料有關,而且與材料的長短、粗細有關系。
活動目標
1.情緒飽滿地做柳條哨兒、蔥葉哨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通過操作、探索、比較活動,能發(fā)現(xiàn)哨音的高低與材料及材料長短、粗細的關系;顒訙蕚
1.選在春季進行。
2.枝條平整、粗細不同的柳條若干,小蔥苗若干。
3.蔥葉哨兒、柳條哨兒數(shù)支,小刀若干。活動過程
一、用哨音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請一幼兒吹蔥葉哨兒和柳條哨兒(聲音或長或短、或急或慢),其他幼兒猜一猜:
1.是什么聲音?什么東西發(fā)出來的?
2.用什么做的?怎樣做的?(評:變化的哨音,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的思維,激發(fā)了對活動的.興趣)
二、學做柳條哨兒
1.請有經驗的幼兒示范、講述柳條哨兒的做法。(評:同伴的示范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突破了柳條哨兒的制作方法這一難點,此時,孩子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這么簡單,我也會!”)
2.討論:做哨子時應該注意什么?讓幼兒知道應該用小刀輕輕刮柳條皮,不弄傷手指。(評:此環(huán)節(jié)消除了活動中的隱患)
三、幼兒自選材料做哨子、玩哨子
教師指導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觀察幼兒表現(xiàn),給需要幫助的幼兒以適當?shù)膸椭?/p>
2.鼓勵先做出柳條哨兒或有制作經驗的幼兒當小老師。
3.對于每個做出哨子的幼兒,教師都要指導他吹響,讓每一個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評:此時,幼兒已充滿信心地參與活動。對第一個做出并吹響哨子的幼兒,他們會羨慕不已,同時,會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需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適時的點撥即可,讓幼兒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哨音與材料及材料長短、粗細的關系
1.選一對伙伴,兩人吹各自的哨子,聽一聽哨音一樣嗎?為什么? 2.找三個吹柳條哨兒(或蔥葉哨兒)的伙伴,比一比聲音怎樣?為什么?
3.找三支材料和粗細相同,但長短不同的哨子,吹一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哨子的制作材料不同,聲音也不同;相同材料的哨子,如果長短、粗細不同,吹出的聲音也不同。短些、細些的哨子聲音響些,粗些、長些的哨子聲音低些。(評:幼兒在充分地探索、感知以后,很容易發(fā)現(xiàn)柳條哨兒和蔥葉哨兒的聲音是不同的。帶有比賽性質的問題2, 可使幼兒進一步感知相同材料、不同粗細不同長短的哨子聲音是不同的;問題3, 能使幼兒感知聲音逐漸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五、幼兒自由吹哨子玩,結束活動
六、活動延伸:做實驗“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尋找方向,加深對指南針的認識。
2、知道中國人很聰明,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針若干、教學ppt、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兒探索。
提問: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辦?
2、幼兒討論交流。
小結: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針。
二、指南針的奧秘。
玩磁針,并提問:磁針為什么紅色總是指在南面?
三、做指南針。
1、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針成功了嗎?
四、游戲:我在哪?
引導幼兒用指南針尋找自己的方位并記錄下來。
活動生成與建議:
1、在區(qū)域中學用指南針,讓幼兒在活動室中找“南”,進一步探索指南針指南的現(xiàn)象。
2、在區(qū)域活動時,探索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吸引和排斥的現(xiàn)象。
3、尋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鐵,了解磁鐵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風是因為空氣的流動形成的。
2、能根據(jù)已有經驗,嘗試用各種方法來造風。
二、活動準備:
1、風扇一臺、扇子、不同材質的紙(如掛歷、報紙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風車每人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探索風的形成。
——聽風聲,問幼兒這是什么聲音?
——可是,為什么會有風呢?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風形成的原因。
——介紹原因。
——請幼兒用手在臉邊扇動。你覺得有風嗎?為什么?
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用手扇一扇,空氣就流動起來了,這樣就感覺有風了。
3、想辦法造風。
——出示電風扇,通過電風扇的轉動帶來風,啟發(fā)幼兒:自己可以制造風。
——一起討論:用哪些辦法可以造出風?
——幼兒利用提供的各種物品進行實驗。
——幼兒介紹自己是用哪些方法造風的,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并說說為什么有時風大、有時風小。
4、活動延伸:風車轉起來。
——出示風車,請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
——到戶外,嘗試怎樣才能讓風車轉得快。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4、幼兒根據(jù)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濕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濕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濕!痹瓉硭龓Я艘桓本壑媪系淖o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xiàn)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jié)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fā)現(xiàn)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xiàn)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指出臉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確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樣子很可愛,大家都喜歡。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若干鏡子或一面大鏡子。
活動內容:
1.教師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誰嘛?小朋友請看,原來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個招呼吧!
幼:你好。
師:小朋友真有禮貌,你們看一看她長得漂亮嗎?
幼:漂亮。
師:因為這個布娃娃很喜歡笑,所以它長得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個我看你們長得漂亮嗎?還真漂亮,以后我們小朋友要經常笑。
你們來觀察一下布娃娃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
2.請幼兒照鏡子并提問
師: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鏡子,請你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小朋友站在鏡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臉“我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扮個小鬼臉看看……”
幼:長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師:小朋友咱們對著鏡子笑一笑,笑起來這漂亮。
3.教師帶寶寶做五官游戲
師:小朋友請看老師變出什么來了毛毛蟲,你們伸出小指頭也來變一個吧!當老師說:“毛毛蟲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時,小朋友馬上指導相應的位置,教師以此讓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師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準確。”“其他寶寶要加油奧!”游戲反復進行。
4.引著寶寶笑一笑
教師和寶寶對著鏡子笑一笑讓寶寶知道笑起來很可愛,大家很喜歡。
師:“XXX小朋友笑得真可愛!”過來笑一笑讓小朋友看一看,跟老師一起拍個照吧!小朋友你們想和老師一起拍照嗎?
幼:想。
師:“來,咱們大家拍個照,笑一笑!”。
活動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意圖:
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把吃剩的蟹殼帶來,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螃蟹》。為幼兒提供進距離接觸螃蟹的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探索。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目標:
1、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積累生活經驗。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使幼兒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識。
教學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教學過程:
1、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今天我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師:玩得快樂嗎?(快樂)
師: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師: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shù)一數(shù)。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shù)。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shù)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7、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中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以蟹螯為切入點,以蟹螯的功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顒又凶層變号c同伴盡情的觀察與交流,讓他們與材料進行充分的互動,讓幼兒真正的成為活動的主人。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們的.興趣點,適時的點撥引導,這樣才能激起孩子持續(xù)的探究欲望,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探究點。
教學點評:
整個活動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xiàn)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小百科:絕大多數(shù)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qū),也有一些棲于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shù)量可達數(shù)百萬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場來判斷方向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激發(fā)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及表現(xiàn)出求知欲。
2、讓幼兒知道水與人類、水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兒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磁帶
2、實驗用品: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玻璃容器5個
3、"護水小標兵"胸飾、藍色彩筆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三個和尚》都打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想問題說問題引發(fā)他們思考參與的興趣。
1、教師放故事《三個和尚》,幼兒聽故事
2、聽故事后,教師根據(jù)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1)三個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們用水來做什么?
。2)他們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們三個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們能離開水嗎?
3、教師提出一個話題: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水?為什么?
。1)幼兒自由的討論交流。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們不能沒有水,讓我們來看一看水是怎樣幫助我們的。(請幼兒觀看課件關于水的各種圖片)
1、結合看圖,讓幼兒了解生活處處需要水。
。1)圖片一、幼兒看到各種工作是直接需要水來完成的。(消防隊員,環(huán)衛(wèi)工人用水澆花、輪船在行駛)
。2)圖片二、幼兒可以看到農民用水澆地、發(fā)電站用水發(fā)電送給千家萬戶。
2、這"水"和我們的生活真是關系太大了,你們知道嗎?就連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需要水。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1)幼兒分成5組,這5組桌子上分別放著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開始實驗時,幼兒將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并作成總結。
。2)教師講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張圖片:幼兒可以看到河水已經變黑了。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來聽一首歌。小朋友們聽一聽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前兩段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小河小河真難過黑黑河水在流淚,小河小河真難過小魚小蝦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1、幼兒邊欣賞歌曲邊創(chuàng)編動作。
2、教師提問:小魚、小蝦為什么生病了?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們呀?(幼兒了解關于污染的問題)
3、拿出"護水小標兵"胸飾、發(fā)給每個幼兒,老師有個好辦法:請你們畫一條干凈的.小河送給小魚小蝦(讓幼兒把小河畫在胸飾卡片的背面)幼兒帶好"護水小標兵"胸飾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兒做自由表現(xiàn)活動。
活動延伸:讓幼兒總結我們該怎樣做才是"護水小標兵"。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身邊的人宣傳愛護水資源是"人人有責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操作性很強,是本次主題的一個綜合性的延伸,孩子們對水的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平時操作的比較少,所以興致相當高漲;顒又泻⒆觽兏幽荏w會到水的作用之大,由于我們在活動之前有過一次斷水經歷,所以這次活動對孩子們意義是深刻的。
小百科:水(化學式: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各種電動玩具,能探索發(fā)現(xiàn)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如有條件,請幼兒從家里帶一個電動玩具到幼兒園。
2、 電池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的玩具。
教師:今天小朋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請你說說你帶的是什么玩具?
請幾位幼兒演示自己的玩具給大家看,激發(fā)大家的興趣。
2、 確立小組名稱。
教師:請你們自己都來玩一玩自己的電動玩具,看一看他們會不會動?
教師:你打開開關的時候,你的`玩具會怎樣?(玩具汽車向前跑、玩具母雞生蛋了。)
教師:電動玩具為什么會動?(玩具里有電池)
3、教師幫助幼兒了解電池的作用。
教師:老師請大家把電池拿掉,看看玩具還會不會動?(不會動、不會轉、不會亮。)
教師:我這還有兩個玩具,他們?yōu)槭裁窗采狭穗姵剡不能動呢?(將電池裝反了)
教師:請你們也來試一試,在你的玩具中裝上電池,看他會不會動?個別指導幼兒裝電池,教師示范裝電池。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2、讓幼兒掌握對事物的探討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沉與浮的關系,水的三態(tài)變化。
【活動準備】
1、塑料盆、水、冰塊、酒精燈、燒杯、小木塊、塑料制品、鐵塊、小石頭等等。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水嗎?看,老師今天準備了什么?(五盆清水)
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手感知一下水的溫度是涼是熱?(讓幼兒通過感知,說出水的涼與熱,說出自己的感覺。)
2、啟發(fā)幼兒的想象活動。
師:孩子們,你知道水有什么用處?(讓幼兒展開想象回答,老師進行個體和集體提問,并隨時小結:用水可以洗衣服、做飯、洗菜、澆花、洗手、洗臉、發(fā)電、救火等,還可以制做許多食品、飲料等也都需要水)。
師:聽小朋友剛才的談話,水原來有這么多神奇的用處,可是水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你們知道嗎?
3、引發(fā)幼兒討論水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師:孩子們,水與我們生活有什么關系?讓幼兒展開討論,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ㄖ参锊荒軟]有水,動物也不能沒有水,如果沒有水,人類、植物、動物就不能存在)。
4、研究水的`由來,分別讓孩子表達,利用討論、交流、提問等引導。
。ㄋ菑奶焐蟻淼,水是從地底下抽上來的,從井里來的,從山上流下來的,有河水、海水、湖水、雨水、洪水、井水、污水、雪水等。)。
5、小實驗:教師利用酒精燈、冰塊等演示水的三態(tài)變化。
師:這里有一塊冰,是老師把盛上水的容器放到冰箱里做的,今天我們做個實驗,給冰塊加熱,看看有什么變化?
教師實驗,讓幼兒觀察并討論水的變化。
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水遇冷結成冰,冰遇熱變成水,水遇熱變成蒸汽。
6、實驗:沉與浮
師: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請小朋友將你們準備的物品,一樣一樣輕輕地放在水里,帶著幾個問題仔細觀察: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在水面?你們還能用什么方法讓沉下去的物品浮上來,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幼兒通過實踐得出結論,教師小結。)
7、課件演示:
(1)人們都在干什么?
游泳、滑冰、洗澡、洗菜、澆花、養(yǎng)魚、養(yǎng)蝦、海洋運輸、河水發(fā)電等。(讓幼兒互相討論水對人類的好處)
(2)發(fā)生了什么?
洪水沖跨了高樓、工廠、學校、住房、莊稼、許多動物也都受到傷害等。(幼兒說說水給人類帶來的害處)
。3)污水對人類和動物的損害。(讓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4)展開討論:
師:通過觀察短片,知道了水與人類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水給人類社會帶來很大好處,但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災害,要做到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利資源,你們想讓水為人類創(chuàng)造什么好處?
【延伸活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節(jié)約用水,請媽媽幫助你找出節(jié)約用水的方式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開心種植園課程為我園的特色課程,課程中,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繼而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和規(guī)律,學會護理植物,掌握簡單的植物播種和收獲的方法。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深入研究和發(fā)展,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自主性學習越來越受到業(yè)內人士的關注!毒V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自主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經濟互動中得到發(fā)展。
綜上,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出發(fā)點,結合我園開心種植園特色課程,我設計了本次系列活動《收獲紅薯》,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利用各種工具、材料,自主學習、探索,促進幼兒自主性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收獲紅薯的方法。
2、能大膽動手、動腦,嘗試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任務。
3、體驗集體勞作的快樂、感受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大膽動手動腦,積極探索挖紅薯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鏟子20把、小鋤頭10把、筷子10雙、石頭10塊、剪刀20把、大籃子5個(分別貼上紅薯藤、紅薯標記),紅旗一面、紅綠兩色貼紙,活動匹配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大膽猜測(紅薯寶寶在哪兒呢?)
師:孩子們,這片種植地種的什么?
幼兒:紅薯
師:這些長長的東西是什么呀?
幼兒:紅薯藤
師:那紅薯寶寶在哪兒?怎么看不見呢?(教師故作驚訝狀,引發(fā)幼兒大膽猜測)
幼兒:紅薯寶寶在土里面
幼兒:紅薯寶寶應該被小鳥吃掉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
幼兒:紅薯寶寶應該在紅薯藤的下面。
師:紅薯寶寶呀和別的植物寶寶不一樣,他是個害羞的孩子,他呀,藏在泥土底下呢?你們能找到他藏的位置嗎?猜一猜,然后想辦法把它們請出來吧!
。ń處熕伎迹汉⒆映錆M無盡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過對紅薯藤的認識,我并沒有告訴他們紅薯在紅薯藤下面,而是讓孩子們大膽猜測紅薯藏身的位置,目的是為了調動孩子們自主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為后面收獲紅薯的活動做鋪墊。)
二、實際操作(探索紅薯藏身的正確位置,挖出紅薯。)
教師提前布置場地,為幼兒準備類型豐富,數(shù)量適宜的種植工具。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種植工具嘗試挖紅薯。
師:孩子們,你們看,種植園里有很多的工具,你們自己選擇合適的工具,把紅薯寶寶請出來吧!
師:你要選擇什么工具?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工具?
幼兒:我選擇小鏟子,因為可以幫我挖土。
幼兒:我用的小剪刀,我要剪掉多余的紅薯藤。
幼兒:我用的筷子,他可以插很深,幫助我找到紅薯寶寶。
師:你在尋找紅薯寶寶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
幼兒:開始我用的筷子,很快就斷了,于是我換成了小鏟子。
幼兒:開始我挖了很久,找不到紅薯寶寶,后來我沿著紅薯藤挖,就找到了
幼兒:紅薯太大了,我一個人挖不出來,我請了好朋友一起挖,就挖出來了。
幼兒:挖紅薯把我的衣服弄得很臟,但是沒關系,可以回家洗干凈。
師:你在哪里找到紅薯寶寶的?
幼兒:紅薯藤下面
。ā毒V要》中指出:”幼兒的要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來進行學習”,因此,我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在活動中,我觀察幼兒的情況,適時予以指導,引導他們獲得經驗。最開始,孩子沒有找準紅薯的位置,挖紅薯全憑自己的感覺,想在哪兒挖就在哪兒挖,結果挖了很久都沒有挖到。這時,我適時介入,讓他們嘗試在有紅薯藤的地方挖。還有的幼兒工具沒有選擇好,導致挖紅薯失敗,我鼓勵、引導他們不要氣餒,另外選擇合適的工具。孩子們在不斷的動手動腦的自主探索中,挖到了紅薯,掌握了收獲紅薯的方法,體驗了勞作的快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的,同伴間還出現(xiàn)了合作,幼兒的社會性方面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三、觀察記錄
幼兒:老師,我挖到了一個紅薯
老師:真的嗎?太能干了,你用的什么工具?你在哪個位置挖到紅薯寶寶的?你的紅薯是什么樣子的?你是一個人挖的.,還是和別個合作挖的?趕快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的紅薯兩頭尖尖的,上面有斑點呢!真有趣!
老師:觀察得真你仔細,那你要用什么方法來記錄長斑點的紅薯寶寶呢?
幼兒:我先畫了一個橢圓形的紅薯寶寶,再在上面加了一些黑點點。
幼兒:老師,我在紅薯藤下面找了一個紅薯
老師:那你要怎么記錄紅薯藤的位置呢?
幼兒:我畫了一條長長的紅薯藤,下面畫一個紅薯代表紅薯寶寶藏在紅薯藤下面。
(孩子們對自己挖出來的紅薯激動萬分,由于是自己親身參與,孩子們想了很多方法,很認真的做記錄。)
四、交流驗證(得出挖紅薯的正確方法)
老師:你是怎樣收獲到紅薯的?挖紅薯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
幼兒:我先找到紅薯藤,再挖紅薯。
老師:你為什么要找紅薯藤呢?
幼兒:一開始,我到處挖,沒有挖到,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紅薯藤下面挖到了,于是我也找到了一根紅薯藤,試了試,就挖到了。
師幼共同總結:原來呀,紅薯寶寶藏在紅薯藤下面。要先找到紅薯藤,再順著紅薯藤往下挖,才能找到紅薯寶寶。紅薯寶寶藏得很隱秘,我們要克服困難,一起合作,堅持往下挖,才能找到紅薯寶寶。
五、得出結論(回顧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老師:今天收獲紅薯,你們快樂嗎?為什么快樂?
幼兒:我很快樂,我知道了怎么挖紅薯。
幼兒:我覺得很快樂,因為挖紅薯很有意義。
幼兒:我覺得很快樂,因為和別人合作挖紅薯很開心。
幼兒:我很快樂,因為今天的活動讓我堅持做完了一件事情。
老師:為什么今年的紅薯這么小?
幼兒:營養(yǎng)不夠。
老師:那我們明年中紅薯的時候需要怎么做呢?
幼兒:更加細心的照顧紅薯寶寶,給它多喝水、多施肥、幫它出去多余的雜菜,讓它多曬太陽。
。ぐl(fā)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他們堅持長期照顧植物寶寶的意識,學會護理植物的方法。)
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活動主題展板:收獲紅薯
【活動反思】
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整個活動,教師圍繞活動目標有針對性的提問,注重提問是否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如:紅薯在哪兒?你是怎樣找到的?哪些小朋友挖到了紅薯,你是怎樣挖到紅薯的?哪些下朋友沒挖到紅薯,為什么呢?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是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習得經驗,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相關經驗,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支持。教師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如:給幼兒提供各種挖紅薯的工具,讓幼兒自主選擇使用工具,為幼兒的主動探索提供物質保障。。
交流、總結,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追蹤幼兒成功的事件、讓幼兒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在交流、總結中,讓幼兒掌握相關經驗的同時,滿足了幼兒追求成功的心理特征,幫助幼兒樹立自尊自信,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