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yōu)選]大班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知大氣壓力的存在。
2、學習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學奧秘的樂趣。
4、了解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吸管、氣球、乒乓球、小碗、打氣筒、大水盆、飲料瓶、酸奶盒、吹風機、空氣炮、紙制小豬小傘、小禮花。
2、錄像帶、磁帶。
【活動與指導】
活動一:到“淘氣堡”去作客。
律動入場。(在淘氣堡里有許多好玩、淘氣、有趣的事情發(fā)生,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將氣球松開氣口,觀察氣球漏氣時在空中的狀態(tài)。設問:氣球是如何變大的,又為什么會在空中跳舞,我們一起到淘氣堡里揭開這個秘密吧。
活動二:懸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術)
將一只乒乓球放在打開的.吹風機上,它就會懸浮在空中。請幼兒說說這是怎么回事。
教師揭密:因為乒乓球被氣流頂起來以后,下面連續(xù)不斷的氣流使球掉不下來。外側的氣流又會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關注點:幼兒是否對實驗感興趣,是否好奇。
活動三:運乒乓球游戲
每人一個吸管、一個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從一個碗里運到另一個碗里,看哪組想的辦法多,運的快。
關注點:幼兒是否能開心游戲,努力創(chuàng)新,與同伴合作。
活動四:探索游戲“淘氣堡”的秘密。
幼兒自由選擇,參與四個科學小實驗。
1、小傘飛起來。將小傘放在瓶口,雙手用力拍瓶兩側,小傘就會飛起來。
2、自制小噴泉:將兩個扎有多個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擠壓疊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壓力會使水流從小孔中噴射出來。
3、趕小豬:把紙制小豬放在桌上,將瓶口對準小豬,兩手用力擠壓瓶子,氣流會使小豬動起來。
4、充氣氣球跳跳舞。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然后松開氣口,感知充氣過程中大氣壓力的存在。
關注點:幼兒是否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并能主動探索,動腦筋想辦法。
小結:我們今天做的這些小實驗、小游戲、小魔術都是大氣壓力的作用。它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的身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不見的好幫手。
活動五:觀看錄像片《幼兒園里故事多》
錄像內容(小朋友玩的空氣炮、水槍、車胎打氣、測量血壓、吸飲料、噴霧器)
說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大氣壓力幫助下做的事情。噴灑農藥、投放吸盤、灌墨水、打針、壓力曖瓶、噴香水等、抽水機、大慶的采油井。
關注點:是否能理解和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六:噴禮花,感受成功的喜悅。小朋友們一起跳舞離開淘氣堡。
小百科:大氣是指包圍地球的氣體,也泛指包圍其他星球的氣體。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智慧樹”里有一檔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節(jié)目《科學泡泡》,當孩子們看了節(jié)目以后,常常會交流討論。有時還會學電視里的樣子用一些簡單的材料進行科學小實驗。我受此啟發(fā),選擇了以“淀粉躲貓貓”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主要內容
活動目標
1、感知淀粉遇碘變色的現象,激發(fā)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操作探索的興趣。
2、學習簡單的記錄,樂意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畫棒畫的圖畫、裝有碘酒的噴壺2個,大記錄表一張,分類圖兩張、教師演示材料一份。
2、幼兒操作食物:米飯、面條、小饅頭、藕片、芋艿、黃瓜、小蘑菇、青菜、雞蛋;記錄表人手一張,水彩筆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塊。
3、食物照片。
4、幻燈。
活動過程實錄
一、引入活動。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幅畫,一號圖是小朋友用什么畫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畫的),二號圖呢?(用白色油畫棒畫的)大家能看清楚這兩幅畫嗎?聽說,有一種水很神奇,一噴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畫看得更清楚。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2、了解碘酒
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噴畫
請兩位幼兒用噴壺里的碘酒進行實驗。
提問:幾號圖畫看得更清楚了?變成了什么顏色?一號圖畫原來是用什么畫的?
小結:當我們把碘酒噴到面粉水畫的圖畫上,圖畫就變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尋找碰到碘酒會變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東西也會變紫黑色呢?我今天帶來了一個大饅頭,大家先來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饅頭會變怎么樣? (幼兒猜想)我們先把它記下來。
1、學習記錄的方法。
。ǔ鍪居涗洷恚﹦偛盼覀円芯康氖丘z頭(教師在嘴巴下畫上“饅頭”)“?”代表什么?這里畫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請碘酒來幫忙。我用滴管擠一滴碘酒,滴在饅頭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饅頭。仔細觀察,發(fā)現了什么?我們在“滴管”下畫一個√)
2、幼兒動手操作并記錄。
現在輪到小朋友來做小小實驗家了。要當好實驗家可沒那么簡單。別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畫下來,還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試一試。
3、幼兒實驗并記錄
4、幼兒交流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1)幼兒自由交流
。2)請個別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實驗結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東西會變紫黑色呢?請你們看著自己的記錄表找一找。
三、游戲: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幫個忙。碘酒碰到它們會怎么樣呢?請你們把按照“會變成紫黑色”、“不會變成紫黑色”分成兩類。(請個別幼兒分類,大家一起檢查。)
四、結束
有的食物會變顏色,有的食物不會變顏色。這里還有一個小秘密呢!會變色的食物里都藏著一樣東西,叫“淀粉”!暗矸邸焙汀暗饩啤笔且粚苡腥さ呐笥选K鼈冊谝黄饡l(fā)生奇妙的變化。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小奧秘,以后我們繼續(xù)來發(fā)現。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陽的關系,以及它們的運行情況。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環(huán)境與材料】
1、幼兒搜集相關的信息。
2、手電筒、乒乓球每組1份。
3、《科學》下P.28。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地球啟發(fā)幼兒自由討論: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怎樣轉動的?
活動目標:
1、運用以有經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衛(wèi)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里的水運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回指導。
二、認識太陽以"太陽的本領"為話題進行交流。
三、認識月亮
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月亮會發(fā)光嗎?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2、教師給幼兒介紹一些有關月亮的傳說。
四、看畫冊《地球和它的伙伴》,進一步感受地球與伙伴們的關系。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變化。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有目的的引導幼兒觀察天上的云,啟發(fā)幼兒根據云的'形狀去想想他們像什么;
2.酒精燈1盞、燒杯1個,玻璃瓶每人一個,玻璃片每人1塊,毛筆,火柴。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花,有時像魚鱗。幼兒猜出后,讓他們去討論:云是怎么來的?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師動手實驗
。1)將毛筆浸濕,在黑板上畫畫,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畫漸漸看不見了。
。2)將放有冷水的燒杯放在燃燒的酒精等上,引導幼兒觀察蒸發(fā)現象,讓幼兒知道水燒開就形成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fā)。
2.啟發(fā)幼兒見過的蒸發(fā)現象。洗過的衣服在太陽下被太陽一曬,就變成了水蒸氣;江河里的水被太陽一曬也變成了水蒸氣。
3.討論:那么多的水蒸氣都飛到哪兒去了?(飛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來的呢?
4.讓幼兒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給幼兒桌前的玻璃瓶倒入開水,幼兒先觀察水蒸氣蒸發(fā)的現象,然后提醒幼兒摸一摸玻璃片,感覺其冷熱,將玻璃片蓋在瓶口上,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5.啟發(fā)幼兒聯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氣正發(fā)到很冷的天空后會怎樣?(變成許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為什么沒有立即掉下來?(引導幼兒觀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們已相互連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來的?(幼兒討論)
三、云的形成
水遇熱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蒸發(fā)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氣,變成了許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對數數的興趣,體驗幫助小豬的快樂。
2、感受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到5。
3、能夠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5以內的事物并能說出總數。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
感受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到5。
活動難點
能夠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5以內的事物并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自制教具小拖車一個(4節(jié)車廂);
2、操作卡片:西瓜、菠蘿、桃子、蘋果若干;
3、小貨車操作紙人手一份;
4、小紅花每人一個;
5、環(huán)境創(chuàng)設:5個氣球、紅綠燈、4個小汽車、2位老師、一架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生、家長互相問好。
師:“小朋友,今天爸爸媽媽也來到幼兒園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大家高興嗎?”
幼:“高興!”
師:“那我們先跟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打聲招呼吧!”
2、出示小拖車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帶來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我們一起數數小拖車有幾節(jié)車廂?”(復習4以內的點數,點數過程中要引導準確點數,右手食指從左向右點一個數一個。)
師:“小朋友知道這輛小車是誰的嗎?”(出示三只小豬圖片)
師:“有幾只小豬,我們一起數一數”(復習3以內點數)
師:“有誰知道小拖車來干什么了么?
(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言)
師:現在小朋友認真聽故事,就知道小拖車能干什么了。
二、聽故事,操作探索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數量
1、老師講述故事。
(講到“走近一看,原來是綠綠的西瓜”)
師:“豬老大發(fā)現西瓜,小朋友,豬老大一共發(fā)現了幾個西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一個一個的數,然后說出總數5。)
師:“可是西瓜太重了,不知該怎么辦了?你們有辦法嗎?”(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言)
師:“那我們就幫小豬把西瓜放進車廂里。小朋友看看我們的小貨車有沒有跟西瓜顏色是否一樣的車廂?一節(jié)車廂放一種水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個一個數出2個西瓜,放在自己的小車廂里吧”(引導幼兒一個一個的數,然后說出總數5)
2、故事講到“他爬上樹一看,啊!有3個菠蘿”,師:“怎么辦?”
(引導幼兒發(fā)言)
師:“我們一起幫豬老二數一數有幾個菠蘿,再裝菠蘿!(重點引導一個一個手口一致點數。)
(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看看有沒有跟菠蘿顏色一樣的車廂?”
3、師:“他們又繼續(xù)往前走,豬小弟發(fā)現了什么呢?”
師:“小朋友都很聰明,再幫豬小弟數一數桃子,好嗎?看看有沒有跟桃子顏色一樣的車廂?現在我們一個一個數著裝進車廂里!
(引導孩子動手點數桃子, 再裝進小拖車里。)
4、師:“這時候,三只小豬都走累了,它們坐下來休息一下,突然豬小弟哎呀叫了一聲,低頭一看原來看到幾個蘋果。小朋友我們再幫三只小豬一起數一數蘋果吧!
(幼兒動手操作)
5、師:“小朋友們都太能干了,三只小豬在你們的幫助下,撿了滿滿一車水果,他們非常高興,要送給每一位小朋友一個小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
6、師:“在送禮物之前,老師有一個想法,我們再幫小豬把撿來的水果從車上幫他們卸下來好不好?”(復習5以內的點數)
7、師:“我們先把西瓜卸下來”(引導幼兒一個一個數著放回原處,看看水果和盒子的顏色不要放錯了)其他水果同上。
8、師:“現在看看小豬為我們準備了什么?”
9、師:“小花的花瓣有幾瓣?我們一起數一數,一會跟爸爸媽媽一起數一數你的小花有幾片花瓣?”
10、師:“我們也跟小豬說一聲‘謝謝’。”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跟數字有關的事物,看一看我們活動室里有沒有數字是1、2、3、4、5的事物?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好嗎?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手電筒的光》,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產生對光的興趣,通過游戲來發(fā)現問題,在實踐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現象,嘗試邊操作邊記錄實驗結果。頭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電筒,告訴了孩子們我們可以和手電筒做好多的游戲,引起了孩子的興趣。第二天已經有一部分孩子帶來了手電筒,在收集手電筒階段就印證了我的猜想,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催著我,問我:“老師什么時候和手電筒交朋友呀?”,由于手電筒收集了幾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動開始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游戲:踩光、追光,老師變魔術
一會兒老師用書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問:(“光怎么不見了啊?”“老師你把光關掉了嗎?”)
師:“沒有啊,你們看光不是還亮著嗎?”
。俏覀冊趺纯床灰姽饬四?,書把光遮住了,光照不過來了。)書能把光遮住,那這個塑封紙也能把光遮住嗎?
(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興奮、很高興,注意點都集中在老師的手電筒上,所以我創(chuàng)設出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通過游戲,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穿不過去,而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卻能穿過去。浚
第二遍游戲:幼兒互換胸飾,增設難以歸類的動物,增加游戲難度,讓幼兒來進行猜測與比賽。
7、知識擴展觀看《動物世界》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有關動物的知識,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秘的欲望。
8、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活動反思:
在科學活動中,影響活動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材料的提供、教師的指導語、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等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在課前考慮周到。反思自己組織《變變變俱樂部》活動中,看似環(huán)節(jié)清楚,其實在實際問題中卻出現許多問題。
一、材料的提供和擺放。科學活動活動,材料的提供直接影響幼兒在活動中的發(fā)展,材料的提供要多樣、豐富,能滿足幼兒的'選擇需求。比如本次活動中,我們選擇的材料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如回形針、毛茛、毛線、紙、吸管等等,比較適合幼兒操作,幼兒對材料充滿探究的興趣,特別是毛茛、吸管選擇的人比較多,但是由于我提供材料時,每種材料的數量不是很多,有的幼兒沒有拿到喜歡的材料,探索的興趣不是很濃。因此,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一定有保證每位幼兒都能選擇,在活動前要預設幼兒對什么材料比較感興趣,而有針對性的多投放一些,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當然,在材料的擺放上也是有講究的,材料的擺放要便于幼兒拿取,同時要考慮到避免等待,在本次活動中,我將提供的材料擺放在前面,幼兒分組來取材料,中間就有些幼兒出現等待的現象,浪費時間,其實可以把材料分組放在桌子上,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游戲,不僅避免等待,同時也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二、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起到的作用應該是激發(fā)興趣,啟發(fā)幼兒的思維方式,幫助幼兒明確操作的要求,因此教師的示范方式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切不可隨意。在本次活動中,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我采用了將紙團在一起變成球的方式示范變的方法,而這種方式不需要過多的技巧,對于大班幼兒顯得過于單調、簡單,對幼兒沒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意義不大,反而會框死幼兒的想法。比如在幼兒操作時,大多數的幼兒都選擇了一種材料,變的時候種類不多,還有很多幼兒重復老師的方法,將報紙團成球或者用折的方法變。其實在示范的時候,除了可以示范一種材料的變化過程,還可以啟發(fā)幼兒通過多種材料組合的方式來變,或者同種材料數量很多的組合變化(如把多個回形針穿在一起),開啟幼兒的思維,在操作中感受變化的樂趣。
三、活動的評價?茖W活動中的評價要給予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當然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教師要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在講評時,我緊扣了兩個問題進行提問:你變的是什么東西?用什么方法變的?幼兒參與比較積極,說的也比較多,但是總是老師提問一句,幼兒說一句,對于大班來說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老師先示范用完整的句式來表達,然后幼兒會很自然地也用完整的話來說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fā)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2、在兩兩合作的實驗中,能通過相互協商來解決碰到的問題,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重點: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難點:發(fā)現磁力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的圖片8張、書寫演示板、魔術箱、磁鐵兩個
2、幼兒操作材料:
1)磁鐵、回形針、鐵夾、鐵勺、1元硬幣各5份
2)正方形的小毛巾、卡紙、塑料板、木板各5塊
3) 幼兒記錄表(每人一張)
4)沙箱5個、內藏鐵制品
3、經驗準備:
1)幼兒有過科學活動的記錄經驗。
2)有用磁鐵把物品分類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磁鐵) 提問:這是什么?
2、介紹請來的朋友。
今天我請來了8個朋友,看看是哪些朋友呢?(一一出示圖片)它們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嗎?我們把能夠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把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放在“╳”的.下面。
3、幼兒操作并進行分類。
4、集體檢驗。
推進提問:找的朋友到底對不對?我們可以請誰來幫忙呢?怎么做?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物品。而紙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紡織制品都是不能被磁鐵吸住的。
5、介紹磁力。
推進提問:你們知道磁鐵為什么能吸住鐵做的東西嗎?
小結:因為磁鐵具有磁力,遇到它的朋友鐵制品就能吸引在一起。
二、實驗:隔著東西,還能吸住嗎?
過渡語:如果把這些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磁鐵和鐵制品的中間,磁鐵還能吸住鐵制的物品嗎?
1、猜測記錄
2、交流猜想,說說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
1) 小組操作實驗
2) 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在演示版上進行記錄
推進提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把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擋住磁鐵,磁力能穿透這些材料吸住鐵制的物品。
三、經驗提升
推進提問:磁力除了能穿透卡紙、小毛巾、塑料板、木板還能穿透什么呢?
1) 游戲一:沙中尋寶
操作要求:磁鐵在沙面上慢慢走,我們來試一試!
小結:通過剛剛的游戲,我們知道了,磁力還能穿透沙子。
2) 游戲二:魔術:有磁力的手
教師表演魔術,讓幼兒猜一猜其中的奧秘,了解原來磁力還可以穿透人體。
小結:磁力還能穿透我們的身體,能夠穿透各種材料。
四、問題延伸:
問題:如果磁鐵被水浸濕了,它的磁力還存在嗎?還能吸住東西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報紙用途和可回收性。
2、 探索多種玩報紙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3、 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及創(chuàng)造能力,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收集廢舊報紙、剪刀、單筒望遠鏡圖片。
三、活動過程
。ㄒ唬⒊鍪九f報紙,展開討論
1、誰喜歡看報紙?
2、為什么周圍有那么多人喜歡看報紙?
師總結。
。ǘ⑦^期的.報紙有什么用
1、幼兒:折紙,剪紙——小朋友會這樣用,大人有什么用?
。ㄈ┯變禾剿鳌⒉僮髋f報紙的玩法
1、出示一張畫著一架最簡單的單筒望遠鏡的長方形紙,引導孩子:你們看到了什么?
用過期的報紙做成一個這樣的單筒望遠鏡-最簡單的玩
2、能不能在這張報紙上剪一根紙條,越長越好。
3、你們有沒有可能讓這條長邊和這條短邊連起來?
。ㄋ模┯涗洝⒖偨Y
整理紙屑,讓孩子們整理桌上的紙屑,玩小游戲:把紙屑團成紙團,練習投準(將紙球投入小筐內)。
四、延伸活動
把一張報紙貼在胸前,不借助任何東西讓它不掉下來,孩子們報紙的探索又開始了更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