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實用[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小一班的孩子正圍繞著“我的朋友在哪里”的主題開展著一系列的活動(包括: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找朋友、猜一猜、摸一摸,送禮物等)。小班孩子由于受年齡和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他們的活動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想不到其他人,在開展了這個主題以來,孩子們開始試著找朋友,和朋友一起游戲,但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和開朗、活潑、善交往的孩子一起玩,而對于那些比較內(nèi)向、膽小、又不善交往的孩子則常常很孤立,要么一個人坐著,要么獨自玩耍,很少有同伴去注意他們,更沒有人去關心他們。所以,我預設了這次主題活動:關心關心他們。
二、主題目標:
1.能夠發(fā)現(xiàn)別人明顯高興與不高興的表情,會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去關心和幫助別人,體驗關心別人的快樂。
2.繼續(xù)體驗與朋友共同游戲的快樂,知道朋友越多越好。
三、活動過程:
。ㄒ唬┮鹋d趣,情感體驗:
1.最近,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一直在講講好朋友,找找好朋友,那你們跟好朋友在一起開心,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開心?為什么?
2.那你們開心的時候會做什么動作呢?(請幼兒來做做)我們一起來做做開心的樣子。
3.你們看,我上一次把你們和好朋友玩的開心的.樣子都拍下來了。
。ǘ┯^察照片,幼兒討論:
1.找找哪一個是你,為什么這么開心?
2.這里還有幾張照片,看看是誰?他們開心嗎?(不開心)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猜猜他們?yōu)槭裁床婚_心?
3.請不開心的小朋友講講為什么不開心。
4.怎么讓不開心的小朋友開心?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話?你會和他做什么?
5.現(xiàn)在你可以去關心他們,讓他們高興?誰想去和ⅹⅹ玩?關心ⅹⅹ的小朋友有嗎?
。ㄈ┯變悍稚⒒顒樱
引導幼兒去關心同伴。
。ㄋ模┲v評延伸:
1.介紹你是怎么關心小朋友的?講了什么話,怎么做的?
2.問不開心的小朋友現(xiàn)在開心嗎?你以后可以自己去找找好朋友,好嗎?
3.引導幼兒要經(jīng)常關心這些小朋友。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在自由活動的情況下,注意保持自己與別人之間的空間距離,不擠在一起,也不相互碰撞。同時,注意觀察和吸收他人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動作。
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并用小鴨子趕路和看花等相應的動作分別表現(xiàn)A段的歡快與B段的悠揚。
欣賞B段音樂,學習劃分B段樂句,并用創(chuàng)編花葉、花莖的各種造型的方式,表現(xiàn)B段各句的起、止和過程。
活動準備
師幼共同制作鴨媽媽和小鴨子的頭飾。
活動過程
1.分配角色,聽A段音樂做動作
幼兒扮小鴨子,老師扮鴨媽媽,媽媽帶孩子出去玩(隨A段音樂做鴨子走)。引導幼兒快些走,跟著音樂的速度走,千萬不能跟不上音樂的速度。
2.劃分B段樂句
鴨媽媽帶小鴨子看花,每一樂句前兩小節(jié),用手指在空中劃一個大Iii,表示看到一朵大花;后兩小節(jié),做出一種葉子的造型。
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出各種花葉的`造型,老師及時將各種造型反饋給全班小朋友,并反復欣賞B段,進行創(chuàng)編動作練習。
(B段樂句中后半句的葉子造型的出現(xiàn)位置可早可遲,不做嚴格規(guī)定)
3.完整欣賞音樂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跟隨音樂表演,教師可提示。
前奏:小鴨起床,伸伸懶腰,擺擺屁股。
A段:小鴨出門了,要到很遠的地方去看花。
B段:小鴨看到許多花。
A段:小鴨看完花回家休息啦!
大班教案 篇3
一直以來,自己對于科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有著很多的困惑,我認為,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之前,首先對于相關內(nèi)容應該事先做好功課,對于一些科學現(xiàn)象能夠自己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語言應該做到精確、簡練、嚴謹,而這些也都是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的。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在組織活動之前,我們應該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從他們的經(jīng)驗出發(fā),來設計活動,如在組織大班科學活動《誰輕誰重》這一科學活動時,我為每組各提供一個天平,接下來在環(huán)節(jié)的推動下引導幼兒在稱重、比較的過程中感受物體的輕重關系,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因為是一組一個天平,導致班級中大部分幼兒不能充分參與到科學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中,他們充當了觀察者的角色,而沒有真正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而且,看天平比較輕重這個環(huán)節(jié)放在大班是否合適?顯而易見,對于大班孩子的能力來說,還是太顯簡單了,所以,活動之后,我對此活動進行了一次反思,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硬紙條(或者KT板條)各一份,上面寫好數(shù)字“12345、54321”,在引導幼兒自己參與到活動操作的過程中,逐步比較兩個物體間的輕重,并引發(fā)幼兒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輕的變重?等問題。
活動目標:
1、欣賞視頻,了解蚯蚓的更多秘密,激發(fā)探索欲望。
2、通過科學實驗進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材料準備:
1、有關蚯蚓生活習性的視頻
2、潮濕、干燥的泥土各六盤,蚯蚓六只
3、記錄紙人手一份、筆
指導要點:
游戲指導重點應該引導幼兒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逐步了解關于蚯蚓的其他生活習性,激發(fā)探索欲望,為接下來的實驗做準備。“實驗并記錄”是游戲的難點,教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一邊靜靜觀察,當幼兒之間遇到問題或者有爭執(zhí)的時候,可適時介入,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總結的時候,教師自身的語言應該做到嚴謹、簡潔、準確。講評也是一個關鍵,畢竟科學區(qū)參與的'只是班級中的個別幼兒,有必要可以請這部分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在集體前實驗,激發(fā)更多孩子探索的欲望。游戲應該有一定的遞進性,所以,教師可根據(jù)班級中孩子的游戲情況適時增減游戲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需求來開展。
實施步驟:
1、播放視頻,激發(fā)探索欲望
師:上次課上,我們已經(jīng)對蚯蚓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師這里為大家準備了一段關于蚯蚓的視頻,請你們先來看一看,讓我們了解到蚯蚓的其他秘密吧!
2、討論自己看到的
幼兒之間相互討論自己從視頻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秘密,相互之間說一說。
3、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蚯蚓
問題一:蚯蚓為什么喜歡生活在土里
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or光亮?
教師為幼兒準備一個手電筒,一盤潮濕的泥土,以及一只蚯蚓,請大家將蚯蚓和泥土分開,并用手電筒照蚯蚓,觀察其反應,并記錄
結論:原來蚯蚓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
問題二:蚯蚓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土里?
實驗二:蚯蚓喜歡干燥的or潮濕的泥土?
教師為幼兒準備一盤干燥的泥土和一盤潮濕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間,觀察蚯蚓的最終去向,并記錄。
結論:原來蚯蚓喜歡潮濕的泥土,不喜歡干燥的泥土
4、總結
師:在今天的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了解了關于蚯蚓方面的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了解的嗎?明天我們游戲可以再試試。
反思分析:
每當下雨過后,我?guī)е⒆觼淼讲賵錾蠒r,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蚯蚓,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些蚯蚓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絲毫害怕,從他們的表現(xiàn)來看,他們對蚯蚓充滿了好奇?“咦?是蚯蚓,大家快看,是蚯蚓”……聽到這樣的呼喚聲,越來越多的小朋友跑過來觀看,大家圍在一起看著、說著、笑著。另外,這個區(qū)域游戲應該建構在“認識蚯蚓”的基礎上,幼兒對于蚯蚓的基本特征應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