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運球、鍛煉學生合作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3、發(fā)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 協調性和靈活性的培養(yǎng)鍛煉。
難點:懂得與人合作。
活動準備
皮球20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
帶著孩子進入場地,帶著幼兒做準備活動,一起律動。
2、游戲:
。1)、學習螃蟹走路。
教師講解螃蟹是斜著走路的,并示范螃蟹斜著走路。幼兒一字型排好隊,跟著老師學習螃蟹走路。
。2)、螃蟹運輸。
將孩子兩兩分組,背靠背站著,兩個人的背之間放一個球,兩個老師示范表演,音樂響起,孩子就朝指定的方向前進運球。然后返回再繼續(xù)運球。
3、游戲結束
教學反思
1、大班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開始發(fā)展;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學會與人合作;動作發(fā)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這一時期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都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得到了鍛煉,孤僻孩子也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也學會了和他人合作。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因為我已經當了他們將近三年的班主任,對他們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都掌握的很清,因此能把我住內容的核心及其發(fā)展線索,能更大限度的促進幼兒發(fā)展。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整個活動中,個別幼兒不知如何和他人合作、只顧自己走、球總是落到地上。我都到身邊解釋和示范。對極個別孩子還降低要求。大部分孩子能配合老師進行活動,總體來說,活動進行順利。
3、對活動效果的評價。整個活動幼兒參與度較高,但對個別發(fā)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簡單,因此熱情度度不夠長久。今后活動應考慮到孩子發(fā)展差異,多做一些不同層次的活動。
4、如果讓我重新來上,我會把各個環(huán)節(jié)考慮的更細致,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提升。
小百科:螃蟹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明白做事要貴在堅持。
2、發(fā)揮想象大膽的去表演。
活動準備
1、《想看大海的烏龜》故事。
2、一只小烏龜。
活動過程
1、把小烏龜放在地上爬,教師要用驚訝的話語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2、快看地上有一只小烏龜在爬,烏龜這是從哪爬來的啊?你們知道么?那老師來問問小烏龜吧?(趁大家都回椅子上,教師把烏龜藏起來。)
3、小烏龜告訴老師它為什么會爬到著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啊?那現在回椅子上做好,老師講給你們聽,等孩子們做好了以后,教師講故事《想看大海的烏龜》。
4、老師說完了,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小烏龜會爬到這了吧!那海龜爬沒爬到大海啊?那為什么小烏龜就沒有爬到,海龜就爬到大海了呢?
5、小烏龜沒有海龜那么堅持對不啊?想做成什么事情,要學習海龜的堅持,懂得貴在堅持的意思。
6、大家快看小烏龜不見了,小烏龜都迷路了,它這是爬去哪了呢?看來它要尋找大森林好爬回家。那在小烏龜尋找回家的路上還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7、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然后,大膽的來表演出,小烏龜回家途中所發(fā)生的事。
8、幼兒在表演中不管演得好不好,都要用掌聲來鼓勵幼兒的表演。
附故事:想看大海的烏龜
一只烏龜和一只海龜相遇了,烏龜對海龜說:“你要去哪?”
海龜說:“我要去大海。”
烏龜問:“大海漂亮么?”
海龜說:“那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烏龜說:“比森林還美么?”
海龜說:“當然!
烏龜說:“那你能帶上我么?我也想看看美麗的大海。”
海龜答應了烏龜,它們一起奔著大海前進,越走越遠,可是走了很遠很遠的路還是沒有看見大海,烏龜失望了,它不想再走下去了,它離開了海龜往回走了去。
海龜還是依然堅持的往大海走去,最終抵達了大海,而烏龜在途中放棄了,烏龜想看大海的愿望,最終也只能是想而已。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貓和老鼠使幼兒常見的小動物,為了讓幼兒知道它們兩個是大自然中一對天敵,了解在以前的時候,貓主要是以老鼠為食物,更進一步的明白貓是對人類有好處的動物,老鼠則是對人類有破壞性的壞東西。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幼兒的思想認識,有愛憎分明的意識和勇氣。并通過游戲強化身體機能。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主觀意識和能力,鍛煉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
2、增強了幼兒身體素質,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中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沙包若干貓的頭飾若干老鼠卡片若干小寶糧食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地場,指導做簡單的熱身動作。并和幼兒一起布置好場地。
1、游戲導入
小朋友,我們都見過貓和老鼠吧,都非常喜歡可愛的小貓,同時你們也知道知道老鼠是個壞家伙,它吃我們的糧食,咬我們的衣服。但你們知道貓和老鼠的關系嗎?幼兒回答---不知道,那么老師告訴你們,在以前的時候,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是吃喝被吃的關系,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這個游戲,好不好?幼兒一起回答---好!并且我們看看今天誰能捉到老鼠,捉到的最多。
2、教師首先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和過程,
先把幼兒分散到場地上,部分幼兒扮演貓,戴上了貓的`頭飾,部分幼兒扮演老鼠,戴上了老鼠的頭飾,扮演貓的幼兒在場地的中間閉眼下蹲表示睡覺,扮演老鼠的幼兒偷偷地將糧食運往洞里,當聽到貓來了的信號時,扮演老鼠的幼兒們立即跑向老鼠洞,扮演貓的幼兒趕緊的去抓未進洞的老鼠,在游戲中,老鼠只能那一小包糧食。被捉到的老鼠站在場地邊上,游戲進行完一圈后,變換角色在游戲。
教師和一個幼兒示范游戲的過程,其他幼兒認真看。
3、幼兒開始游戲游戲
將全班幼兒安排好,各自有自己的位置后,游戲開始。
4、游戲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被捉老鼠的數目,對優(yōu)異者表揚鼓勵。
師生共同收拾場地,帶回教室休息。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參與這個游戲,知道了很多的知識,也在游戲中感受了樂趣和增進了身體技能,在游戲過程中,理解了老鼠的本性,對貓和老鼠的關系有了本質的認識意識。也在玩中學到了知識,感受了游戲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左邊和右邊。
2.能遵守活動規(guī)則,聽到信號后及時做出反應。
3.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準備:
幼兒數學用書第七頁,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 謎語激趣。
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二、 區(qū)別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的左右。
1. 區(qū)別左右手。
(1) 請小朋友舉起拿筆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 請伸出左手搖一搖。
(3)游戲:聽口令舉手,(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手,你舉右手等。)
2. 區(qū)別左右腳。
(1) 交流身體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腳)
(2) 競賽游戲:點鼻子。(游戲中增加難度,說相反:我說左眼,你點右眼等。
(3) 小結:知道左和右,左手這邊是左邊,右手這邊是右邊。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1)你的左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左邊有什么?
(2)你的右邊是誰?在活動室里你的右邊有什么?
2.改變方位再交流左右邊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1.教師用左手拿一本書,請幼兒說說書在老師的`哪只手。
2.討論:書是在老師的左手,為什么許多小朋友會認為書是在老師的右手呢?(讓幼兒知道:當自己和別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的左邊和別人的左邊不在一個方向)
3.請個別幼兒拿書,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五、幼兒操作。
1.打開幼兒用書,說說圖畫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書的。
2.將用左手拿書的小朋友圈出來。
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對比美”的情趣。
2、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對比美”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游戲教具:中間畫一只恐龍,左右兩邊各畫一只小兔、一座城堡,小兔、城堡用紙遮蓋。
3、水彩顏料、水彩筆、紙、記號筆。
過程:
1、在欣賞過程中,引導幼兒感受大小、形狀、色彩3種對比方法所產生的美。
。1)欣賞第一幅畫“大熊和小兔”。
請幼兒自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老師小結:大熊和小兔在一起,因為大熊很大,使小兔顯得很小,小兔很小,也使顯得更大。像這樣用大熊來突出小兔的小,用小蟲來突出大熊的大,這種方法就是畫畫中常用到的對比方法,對比就是把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比較。
。2)欣賞第二幅畫“蘋果”。
請幼兒欣賞后談談對這幅畫的感覺。這幅畫最突出的是什么?
老師小結:這幅畫用了色彩的對比,紅色與綠色的對比,使蘋果顯得很突出,整個畫面也很鮮明。
。3)欣賞“海星和月亮”的畫。
欣賞后請幼兒談談這幅畫用了什么對比手法?
老師小結:這幅畫運用了形狀的對比,使整個畫面有了變化,顯得更加生動。
總結:剛才我們欣賞了幾種對比?
2、引導幼兒在欣賞作品中找出不同的對比方法。
(1)“蘋果和小蟲”。
提問:運用了什么對比方法?
小結:運用了大小、色彩的對比方法。大蘋果的大與小蟲的小是一種對比,蘋果的紅與蟲的綠是色彩的對比。
。2)“月夜”。
提問:運用了什么對比方法?請幼兒討論后回答。
小結:這幅畫運用了大小、形狀、顏色的對比方法,月亮的大與星星的.小是大小對比,月亮的圓形與星星的帶尖角的星形是一種形狀的對比,月夜的深色與星星的黃色是一種對比。
3、游戲: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這是一只大恐龍還是一只小恐龍,如果孩子們說是大恐龍就把小兔那一面打開,讓孩子們認為是一只小恐龍,再打開城堡的一面,又讓孩子們覺得是一只大恐嚇龍。同樣是一只恐龍為什么一會兒會大一會兒會小呢?把這個問題帶回家和父母一起商量。
4、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對“對比”的理解。幼兒繪畫,老師指導。
要求畫出不同的對比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不畫與老師一樣的畫。
5、講評。
先畫好的幼兒介紹給家長聽,你用了幾種對比方法。最后總結評價。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了解龍的外形特征,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
2、 跟隨音樂大膽想象,嘗試表現出情節(jié)豐富的畫面。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①與父母一起查閱關于龍的資料,了解龍的來歷。
②活動前玩“舞龍”的游戲,并拍下照片。
2、 物質準備:音樂及故事“金蛇狂舞”;龍的分解圖;龍的圖片及舞龍的'圖片若干張;彩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 音樂體驗: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
提問:“聽到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受?,讓你聯想到的誰?”
二、 視覺體驗:
1 、欣賞“龍”的圖片,了解龍的外形特征。
提問:“龍的身體由那幾部分組成?”
2 、出示龍的分解圖。
“它身體的各部位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動物?為什么?”
“龍的身上是什么顏色?你還想畫什么顏色的龍,為什么?”
三、 游戲(想象)體驗:
邊聽“金蛇狂舞“的音樂邊欣賞;龍嬉戲、人們及幼兒舞龍等若干張圖片。并提問:“聽著音樂,你覺得它們在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龍在游戲時,身體會有什么變化嗎?”
四、 故事體驗:邊聽音樂邊講述“金蛇狂舞”的故事。
五、 繪畫活動:
“你想畫什么顏色的龍,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你想和它們一起游戲嗎,在游戲時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請你趕快把它們畫下來吧!”
六、展示與評價:互評粘貼五角星。
我 的 夢
創(chuàng)意:夢——奇幻、神秘又充滿色彩
活動目標:
1、 愿意與同伴分享夢中的精彩故事。
2、 大膽表現奇妙的夢境。
3、 能用漸變的背景表現夢幻的意境。
活動準備:①欣賞各種夢幻圖,感受奇妙的意境,感受畫夢的美術作品獨特構圖。
、趦A聽童話故事《愛麗絲夢游仙境》。
③分享爸爸、媽媽做過的有趣的夢。
活動過程:
圖片體驗:
請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做過有趣的夢嗎?來說一說吧!
看了這些畫,你有什么感覺?
故事體驗:
讓我們閉上眼睛聽一聽他們的奇幻旅程。
欣賞同伴的作品:
你知道畫中表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夢境,來說一說吧!
交代作畫要求: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豐富的畫面。
2、 用漸變的方法給夢境涂上背景色吧!
五、評價
大班教案 篇7
\
目的:
1,在購物游戲中,學著運用加法計算出老師指定的錢款。
2,提高幼兒的心算能力和歸類能力。
準備:
超市環(huán)境設置:貨架三個:內有各種食物,上有數字標簽,分別為1、2、3、4、5、6、7、8、9。幼兒每人一張練習紙、記號筆等,雪花片若干
過程:
一,復習10以內數的組成
1,游戲:碰球
2,游戲:猜拳
二,超市購物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娃娃數學城去做客,我們要準備一些禮物。我們每一位小朋友有10元錢,請小朋友購物時正好把10元錢用完。
2,幼兒購物,老師隨機指導。
3,請個別幼兒說說,你買了幾樣食物,是幾元錢的?怎樣算的?
4,幼兒之間互相檢查是否正確,并加以糾正。
5,把食品按類放回貨架。
6,再次購物,并用列式把購物時的.計算方法寫出。
7,請個別幼兒介紹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游戲:計算打比拼
禮物都買好了,請小朋友把禮物都放在小椅子的下面,我們要到數學城做游戲了。
幼兒按座位分成1—6組
每組按座位號依次搶答老師出的數學計算題,答對的小組得一分,累計多者為勝。
四,結束整理
請幼兒按貨物的種類有序的擺放貨物。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是幼兒百看不厭的文學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畫片中人物服裝、神態(tài)、動作,了解孫悟空的性格特征。
2、關注道具和場景變化,感受動畫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過語言和動作大膽表達自己會動畫片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共同收集關于《西游記》的連環(huán)畫、圖片、VCD等,對《西游記》及孫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皺紋紙、紙殼等。
3、《大鬧天宮》動畫片。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出示"孫悟空"的單幅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喜歡孫悟空嗎?為什么?孫悟空有什么本領?
。ǘ┗静糠郑
1、引導幼兒欣賞動畫片,在關鍵處暫停并根據需要提出一些問題,如:
。1)在播放天宮場景時暫停并提問:這是在什么地方?在哪里看出來的你喜歡這里嗎?為什么?引導幼兒關注場景的變化,說出自己的感受。
。2)全部欣賞完后提問:《大鬧天宮》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喜歡孫悟空嗎?為什么?你喜歡孫悟空的哪個動作和造型?
(3)引導幼兒嘗試分組表演《大鬧天宮》的片斷。
。ㄈ┙Y束部分: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演情況,并請個別組向大家進行展示表演。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活動區(qū)繼續(xù)表演進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表演。
活動反思: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降妖伏魔、歷經艱險去西天取經的過程。故事情節(jié)曲折精彩,想象力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風格生動優(yōu)美,令人嘆為觀止!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锷钍軓V大讀者喜愛。孫悟空聰明機智、敢于冒險,歷來是小朋友們心中的偶像;豬八戒憨厚可愛、滑稽可笑,最令小朋友們捧腹;種種妖魔鬼怪更是令小朋友們目不暇接。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兒的心靈,尤其是神通廣大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對于大班孩子來說,尤為如此。因此《西游記》也是孩子們百聽不厭的故事,其中富有想象力、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都深入到每個孩子的心靈。
本次活動我以《孫悟空大鬧天宮》動畫片為切入點,帶領幼兒走進《西游記》、表演《西游記》、創(chuàng)編《西游記》,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孩子的那種投入那種激動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在設計這節(jié)活動的教具時我也花了很多心思,提供了很多幼兒可以表演的道具,使得語言活動更加生動活潑。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在觀看——理解——再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是幼兒感受到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的獨特魅力,從中獲得無限的樂趣,并發(fā)展其表現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于變化之中的。學習以辨證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周圍事物。
2、大膽表述生活中自己發(fā)現的各種變化。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于變化之中的。大膽表述生活中自己發(fā)現的各種變化。
活動準備
1、一些會變化的東西:記號筆、固體膠、鉛筆、未充氣的氣球、袋裝速溶咖啡、積木、回形針、米、飲料瓶(內有少許水)、石頭、紙張、書本、紙質小盒子、橡皮泥、蠟燭、毛巾、肥皂。
2、有關變化的ppt,包括:人類的進化、貨幣的演變、文字的演變、購物袋的變化、通訊工具的變化、房屋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四季的變化
1、發(fā)現冬季來臨時的變化。
師:當冬季來臨時,哪些方面會發(fā)生變化?
師(小結):大家發(fā)現冬季來臨時有許多變化:樹葉變黃,紛紛飄落;花兒凋謝;氣溫降低……
2、回憶其他季節(jié)的特征,感受四季的變化。
師:大家還能回憶起春暖花開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飄香的秋季是怎樣的嗎?各個季節(jié)有什么特征?是怎么變化的?
二、生活中的變化
1、交流:我發(fā)現的變化。
師(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們會發(fā)生變化嗎?請你分類——選擇你認為會變化的物品,放在“變”這個漢字前;選擇你認為不會變化的物品,放在“不變”的漢字前。
師(逐一出示幼兒放在“變”字前的物品):它會變嗎?會怎么變?
師(逐一出示幼兒放在“不變”兩字前的物品):它到底會不會變?誰有不同意見?
師:有人說它會變。那它會變成什么?怎么變?
。ń處煾鶕變旱幕卮鹱鞒龌貞龑в變悍治鰵w納變化需要一些條件,如時間、外力等:一種物品會有多種變化等)
[例如,教師舉起幼兒放在“不變”兩字前的'袋裝速溶咖啡與幼兒互動。
師:它到底會不會變?誰有不同意見?
幼:用熱水沖泡,會變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師:哦!會從粉末狀變成濃濃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極了!不過需要熱水這個條件,變化是需要條件的。
幼:時間長,這袋東西會變質。
師:是嗎?這上面確實寫著保質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還有些什么東西也會過期變質呢?]
師(小結):我們身邊的大自然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變化。生活中,我們周圍很多物品也在發(fā)生變化,有的顏色變了,有的形狀變了,有的味道、重量變了,這真是一個變化的世界。
師:生活中有從來不會變化的東西嗎?
。ń處煾鶕變旱幕卮鹱鞒龌貞,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會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
[例如:
幼:電視機不會變化。
師:大家的意見呢?
許多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電視機的畫面會變化:時間長了電視機會變舊……]
師(小結):通過辯論,我們明白了很多看似不變的東西其實都會有變化。關鍵是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和思考。才能發(fā)現它們的變化。
2、了解、欣賞其他的變化。
師:大家發(fā)現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變化,現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發(fā)現的變化。
。1)播放反映人類進化、貨幣演變、漢字演變過程的ppt。
師:看了這一組變化的圖片,你有什么感覺?(有些東西的變化過程緩慢而漫長)
。2)播放反映購物袋變化過程的。
師:看了這個變化。你有什么想法?(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想法和做法進步了)
。3)播放反映通訊工具變化過程的。
師:看了這個變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變化過程的。
師:看了這個變化,你有什么想法?(這種變化表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師(總結):自然界和我們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會變化的,季節(jié)會輪換,人會長大……有一些變化是我們馬上就能看到或感覺到的,還有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發(fā)現的,如人類的進化、文字的演變,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們迎來了一個變化,那就是日歷從20xx年變成了20xx年,大家都長大一歲了。祝愿大家有更多令人高興的變化!新年快樂
教學反思
老師適時而恰當的指導語可以讓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使得原本單一的答案變得豐富多彩。如:讓孩子們自主選擇一樣材料,根據會變的和不會變的這一條件分類時,一句:“選擇一種材料,經過思考,放在相應的桌子上!薄敖涍^思考”簡單的幾個字讓孩子們的思維加速運轉,從而提高操作的正確率,有助于活動目標的達成。在討論“裝在瓶子里的水”的變化時,老師的一句:“一杯水可以有許多變化!笔购⒆觽兿氤隽嗽S多“變”的條件,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發(fā)散性思維,而當孩子們探討出多種變化方法后,教師又說:“變化是有條件的。”讓孩子們明白:加上一些前提條件,物體才會發(fā)生變化。
在整個活動中,如果可以讓孩子來操作,證明一下許多東西是有變化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