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大班科學教案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擋等特點。
2、愿意觀察、發(fā)現玻璃的特征,感受透過玻璃看世界的樂趣。
3、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ppt 2、玻璃、泥工板、布料、紙若干3、特別的玻璃:凸透玻璃,雕花玻璃,厚玻璃,磨砂玻璃,有色玻璃
活動過程:
一、尋找玻璃,感知普通玻璃的特性1。自由探索,尋找透明的玻璃今天我們要透過一樣東西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給你們提供了四種材料,你都放在眼前看一看,找出你認為最合適的拿在手里,回到位置上。
你為什么覺得它最合適?
2、再次探索,感知玻璃的特性你再用手摸一摸、敲一敲、捏一捏,看看還能發(fā)現什么?
小結:原來玻璃不僅是透明的,能看到對面的東西,而且還很光滑,硬硬的……取放玻璃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玻璃還有個缺點呢,就是易碎的,小朋友在取放時要輕拿輕放哦。
那現在請你輕輕的把手里的玻璃放在小椅子下面。
二、觀看PPT,感知玻璃的作用你都在哪里找到過玻璃?
那我也去找找吧!
觀看PPT蛋糕店這是什么地方?玻璃放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小結:透過蛋糕店的玻璃,我們可以看清楚里面擺放的蛋糕,還能遮擋蒼蠅和蚊子。
商場這是什么地方?玻璃放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小結:商店的玻璃櫥窗,讓我們看到漂亮的衣服。
玻璃房這是什么?為什么要建玻璃房?
小結:通過玻璃,暖暖的陽光可以照進來,可以阻擋大風,大雪,還可以讓我們看到外面的美麗景色。
汽車汽車上為什么要有玻璃?
小結:玻璃窗讓我們能看到外面的道路,更加安全的駕駛。
水族館這里是哪里?玻璃放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小結:透過大玻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海里的動物快樂地游來游去。
小結:原來玻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這么多的好處呢,如果沒有玻璃我們就少了許多樂趣呀!
三、特別的玻璃
1、自由探索,感知特別玻璃的特點除了這種玻璃,你還見到過和這個不一樣的玻璃嗎?我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四種,你每一種都去摸一摸,放在眼前看一看,時間到就把玻璃放回去,回到位置上。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你認為這些特別的玻璃有什么用?
4、觀看PPT我也找來了一些特別玻璃制作的東西,一起來看看吧!
小結:玻璃的`用處真大,其實特殊的玻璃還有很多種,針對玻璃易碎的缺點,人們經過改進發(fā)明了鋼化玻璃,還有磨砂玻璃會讓外面的世界變得很朦朧,你們可以回家繼續(xù)去找找看哦!
四、亮眼看世界那請你選一面你最喜歡的玻璃,帶著它,我們一起去看看美麗的世界,和同伴分享你的發(fā)現吧。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了解區(qū)分磁鐵可以吸的物質,感知磁鐵特性。
2、了解磁化現象。
活動過程:
1、課前讓幼兒了解磁鐵可以吸什么,再讓幼兒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體可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2、組織幼兒討論:這些不能被磁鐵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鐵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讓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
4、磁鐵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現象。
磁力可以穿過什么
活動目標:
讓幼兒操作、探索、發(fā)現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現象。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想磁力可以穿過什么,并在活動室里尋找磁力可以穿過的物品。
2、幼兒分類驗證材料:紙、木頭、玻璃、布、瓷、植物葉子、橡膠等。
3、教師小結: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動過程:
1、準備布、被子帶領幼兒觀察實驗:磁鐵能穿過布,但不能穿過被子。
2、引發(fā)
幼兒討論:為什么磁力可以穿過布穿那不過被子?
3、師生再次實驗:用磁鐵透過木盒蓋使別針動起來,引導幼兒認識到,隨木盒蓋的加厚,磁力最終動不了別針。
4、幼兒自己做實驗并記錄:
為幼兒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鐵和別針,讓幼兒記錄大小磁鐵一次分別可吸多少別針。
好玩的電動玩具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電動玩具,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2、讓幼兒了解電池的正負極會影響玩具的啟動或靜止。
活動過程:
1、準備一些電動玩具先讓幼兒玩,并讓幼兒思考:電動玩具為什么會動起來?
2、師幼共同探索。裝反電池的正負極,啟發(fā):“老師這里的玩具也有電池,誰來試試電動玩具能動起來嗎?”
3、教師總結:電池的正負極的不同,會影響玩具的動或靜。
4、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裝的節(jié)數也不一樣。
好玩的摩擦起電
活動目標:
1、探索什么東西能摩擦起電。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用尺在絲綢、皮毛、頭發(fā)上做摩擦起
電的實驗。
2、提出問題:尺在別的`地方能摩擦起電嗎?
3、幼兒自由實驗。
4、小結。
分散和聚集
活動目標:
1、知道顏色聚在一起深,擴散開來淡。
2、培養(yǎng)幼兒愛做實驗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出示滴管,介紹滴管的用法。
2、提出問題: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紅墨水滴到餐巾紙上,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3、幼兒做實驗。
4、小結:當紅墨水聚在一起時顏色很深,當紅墨水慢慢擴大,它的顏色就淡了。
探索各種聲音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
2、通過操作各種材料,體驗聲音的產生。
活動過程:
1、課前做實驗“會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務。
2、幼兒自由操作,體驗物體振動而產生聲音的現象。
3、用多種材料嘗試,體驗它們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4、師小結。
玩鏡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觀察、探索,知道各類鏡子的特點及作用。
2、發(fā)展幼兒觀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有趣的鏡子,提醒大家要愛護這些鏡子。
2、操作一:每個
幼兒自選一種鏡子,探索怎樣玩的有趣。討論:各自玩時,發(fā)現了什么?
操作二:幼兒另選幾種鏡子,觀察照出的物體發(fā)生的變化。討論:各自玩了哪些鏡子?照出來的物體是怎樣的?
操作三:根據不同的鏡子照出物體的不同變化,讓幼兒尋求答案。討論:為什么鏡子不同,照出的物體和原來的不同?
3、老師總結。
玩磁針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針轉動的原理――指南針。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玩磁針,并提出要求。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老師小結。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動目標:
1、探索使物體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性,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提供多種材料,讓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討論探索結果。
3、再次操作。
4、師生共同討論探索方法、結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深秋正是季節(jié)交替進行的時節(jié),幼兒園里原先的一些樹葉都紛紛掉落下來。在平時外出散步的時候,孩子們會在落葉的草地上打著落葉仗,觀察著樹的變化。因此,選擇在這個時機進行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是再恰當不過了。
其次,這個活動內容選自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內容,在整合精神的引導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邊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圍世界的過程中與優(yōu)美的音樂和詩歌渲染成的一個有意思的活動。
活動的難點在于孩子們需要在具體的樹葉間做對比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下位概念——落葉樹和常綠樹兩個特征的概括。我試圖運用實物觀察比較、同伴共同驗證的方法幫助孩子區(qū)分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明顯的普遍性特征,在認識周圍的世界的同時慢慢習得一些邏輯思維的方法。
活動目標:
1、關心樹朋友的變化,學習比較、概括落葉樹與常綠樹的明顯特征。
2、活動中能積極交流并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3、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ppt,各種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說說樹朋友的變化
1、最近我們都在觀察了解你的樹朋友,那就說說你的樹朋友吧!
2、詩歌小結
二、議議兩類樹的不同
1、剛才有的'孩子說樹朋友落葉了,那你們的樹朋友是不是都落葉呢?
2、聽聽落葉樹和常綠樹的話。
3、你能聽出落葉樹和常綠樹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交替是什么意思?
三、找找兩類樹葉的不同特征
1、這些樹葉你們都認識嗎?這三片落葉樹和三片常綠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觀察要素:
關注幼兒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是否指向xxx類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葉樹和常綠樹不同特征。
4、驗證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結:如果看到樹葉比較薄、暗、脆的樹葉可能是落葉樹;比較厚、亮、韌的樹葉可能就是常綠樹。
活動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動,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快樂。引導孩子們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這正是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
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通過關注樹木變化,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知道“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fā)芽了冬天樹葉一下子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苯虒W活動重過程、重情感體驗、重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準備,要充分考慮材料能在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形式。那樣孩子就能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收獲。整個活動圍繞著“葉子”,孩子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感知,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對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如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傾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zhàn)性的學習要求。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象。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能夠根據沉浮現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滲透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老師這里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
敘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著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這些魚在大海里游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有一些游客來游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里。這些垃圾嚴重污染了水里的環(huán)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么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3、師:環(huán)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里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說好嗎?
5、猜測活動。
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講給大家聽聽?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系。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干!發(fā)現了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后,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
你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里,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么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了,現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里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里。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四、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請你們回到家里仔細找一找,看一看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資料記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有用的石頭。
2、課-照片:巖石。
3、幼兒用水彩筆。
4、幼兒搜集的小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欣賞:漂亮的巖石
教師提出疑問:漂亮的巖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展開
1、教師講解巖石的形成
巖石是經過風吹日曬,又經過雨水、空氣等外力的作用,沉積成巖固結而形成的巖石。
教師:你們出去旅游的'時候看見過巖石嗎?想一想在哪里見過巖石?
。ㄌ崾荆汉_,山林等)
2、實驗。
出示: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
你們看這是什么?現在,我們用吹風機吹一吹,看看有什么變化?
小結: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
老師再告訴小朋友呀,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呢。
3、了解巖石的沙化特征
課件演示:巖石和沙子
教師: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們知道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嗎?
小結:巖石被風化成為小塊后,還必須經水流的不斷沖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4、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fā)提問: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ㄒ龑в變赫f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5、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課件演示:《有用的石頭》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
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三、結束
鼓勵幼兒在小石頭上作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后繼續(xù)收集不同的石頭,了解不同石頭的作用,然后講給大家聽。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找到目標物的成功感。
2、能根據多種特征標記找到目標物。
3、學習根據物體特征用排除方法找到目標,并嘗試在生活中運用;顒訙蕚洌喊装逭n件、幼兒操作材料各種糖果、餅干、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學習興趣。師:今天鮑老師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怪物們》,小熊一家喜歡旅游,瞧,他們又出發(fā)了,他們走得又累又餓,這時他們看到了一個城堡,進入城堡看到一桌豐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太餓了,坐下來就吃了起來……
二、講述故事,學習用排除法找目標.
1、繼續(xù)故事情節(jié),提出要求。
。1)師:就在他們吃的正開心的時候,一群怪物進來了,小熊數了數,這群怪物有20個呢!
(2)師:小怪物們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會怎么樣?他們會怎么說呢?誰來學學非常生氣的小怪物會怎么說話?
。3)師:是的,你們學的真像,他們嚷著要把小熊一家關起來,這時一只小怪物跳出來說“等等,我們來玩著找人游戲,我們的大王就在我們中間……只能提5個問題!
2、根據標記圖,提問問題。師:小熊仔細看了看小怪物,提出第一、二個問題,引導幼兒問第三、四、第五個問題。(要求幼兒觀察畫面、語言完整。)
3、根據標記圖,驗證結果。師:大王長什么樣子的呢?幼兒看著標記驗證。
師:你們覺得小熊怎么樣?是的,從此小熊和小怪物成了好朋友,而且小熊也喜歡上玩猜謎的游戲了,你們喜歡玩嗎?
三、幼兒操作,體驗找到目標物的成功感。
師:過了幾天,小熊過生日,請你們一起來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小熊聽說你們也喜歡玩猜謎游戲,想考考你們,可以嗎?
1、根據多種標記圖,找出糖果、餅干、玩具。出示標記,理解標記含義,明確要滿足所有標記的要求,才能找出目標物。
2、幼兒自主合作,操作材料。
幼兒自主結伴操作,教師觀察。
3、幼兒展示操作結果。
教師和幼兒一起驗證操作結果,并請幼兒并說出理由。
四、游戲“找朋友”,嘗試在生活中運用。
師:你們太棒啦,幫助小熊找到最喜歡吃的和玩的,小熊想找好朋友和他一起唱生日歌,找誰呢?請仔細挺好哦!
1、介紹游戲方法。
。1)小熊說好朋友特征,幼兒聽指令并做動作。師:全體起立,如果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就要坐下來了!拔业暮门笥咽桥,我的.好朋友扎著兩個辮子,我的好朋友穿(紅)色上衣。我的好朋友是誰?請你站上來。
。2)請個別幼兒幫助小熊找好朋友:(可以是同伴或是客人老師)
。3)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我喜歡你們,這次我要多選一些,請全體起立,如果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就要坐下來了。我的好朋友是所有女生。我的好朋友是剩下的男生。
2、師生齊唱唱生日歌。師:太棒了!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讓我們一起唱一支生日歌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了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了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3、激發(fā)幼兒樂于動手動腦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征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并可以流利地說出它的.形體和特征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fā)現法.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啟發(fā)式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為什么會滾動?
(2)幼兒了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為什么不可以滾動?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并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布置作業(yè):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膨脹的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條件。
2.能夠記錄物體膨脹前后的變化。
3.萌發(fā)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經驗準備:
喝茶的經驗。
材料準備:
普洱茶葉及裝茶葉的小盤子,開水一壺,透明茶杯
記錄單(每個幼兒一張)
干木耳,菊花,紫菜,粉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去做客,你們的老師為我泡好了茶水。喝茶的時候,我發(fā)現茶葉有神奇的變化,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享茶葉的秘密吧!
2、幼兒通過看看、摸摸、聞聞比較干茶葉、濕茶葉的不同。
干茶葉泡進水中,體積慢慢變大了,我們把這種現象就叫做膨脹。
二、探索茶葉膨脹的原因
1.小實驗:為每個小組泡茶,幼兒觀察茶葉的變化
2.教師小結:因為茶葉在制作過程中通過蒸炒烘焙晾等工藝將葉子中的水分都排掉了為了美觀又做成不同的形狀,熱水沖泡后茶葉吸收水分自然就舒展了。象泡茶這樣,把干的物品放進水里,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叫吸水膨漲。
三、探索其他吸水膨脹的物體,并動手記錄。
1.討論:生活中像茶葉這樣吸水會膨脹的食物還有哪些呢?
2.出示實物(黑木耳、銀耳、紫菜、粉絲、方便面)
3.分組動手操作,并記錄
4.展示分享觀察結果
四、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請幼兒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它恢復。
小結:癟的乒乓球,受熱發(fā)生了膨脹。物體隨著溫度的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
五、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一起發(fā)現了生活中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象,接下來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出現膨脹的現象。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9-25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8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4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