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7篇【精選】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一尖一葉、一尖兩葉的茶葉,嘗試采摘,初步了解炒茶的過程。
2.在觀察、動手操作、討論的過程中掌握采茶的方法。
3. 體驗與同伴一起動手采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聯(lián)系好茶場,交通工具。
2.準備遮陽的帽子、裝茶葉的筐、水壺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茶場采茶工人的采摘方法,引發(fā)采茶的興趣
1.來到茶場,自由觀察茶場采茶工人的采摘方法!靶∨笥褌儯炜,阿姨們正在采茶呢?我們?nèi)タ纯窗!?/p>
2.幼兒觀察采茶,自由向阿姨提問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二、認識一尖一葉、一尖兩葉的茶葉,嘗試自己動手采茶
1.請采茶阿姨介紹可以采摘的茶葉:一尖一葉、一尖兩葉的茶葉。
2.幼兒戴好遮陽帽、拿好小筐和朋友一起去嘗試采茶。
3.同伴間相互觀察、學習和討論采茶的方法:我采的茶葉是一尖一葉、一尖兩葉的嗎?采茶時手的動作怎樣?采摘的茶葉在茶樹的什么位置?……
4.大家將采摘的茶葉聚集到老師的.大筐里。欣賞自己勞動的成果。
5.幼兒相互說說采茶的感受和樂趣,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
三、觀看炒茶,初步了解炒茶的過程
1.大家一起將采摘的茶葉搬到炒茶房,請工人伯伯幫忙炒茶。
2. 途中引發(fā)自由討論:剛采下的茶葉就能泡著喝嗎?你們知道怎么炒茶嗎?以前見過嗎?猜猜看……
3.請工人伯伯幫忙炒茶,幼兒觀看,自由發(fā)問,了解大致過程。
4.幼兒休息,自由暢談采茶、炒茶事宜。
四、品茶,體驗自己動手采茶的樂趣
1.感謝炒茶工人伯伯為我們炒制了新鮮的茶葉,老師泡茶。
2.幼兒品茶,自由暢談,體驗自己動手采茶的樂趣。
活動延伸:
1.幼兒將炒制的新鮮茶葉帶上一小包,回家后請爸爸媽媽品嘗。
2.在區(qū)域活動中設置茶社,嘗試品各種茶葉。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輪廓線表現(xiàn)螞蟻的結構,并通過頭和身體的方位變化表現(xiàn)螞蟻的各種動態(tài)。
2、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螞蟻過冬的有趣情景,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探究的興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對螞蟻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螞蟻的家"、紅黑藍三色粗細筆。
2、欣賞作品三張:螞蟻搬花生、螞蟻宴會、蟻后生寶寶。
3、展示板背景:螞蟻過冬。
活動過程:
一、導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動物們開始準備過冬了。每種動物都有自己過冬的好辦法。今天我們來做地下考察隊,一起走到地下去訪問小螞蟻。
二、欣賞討論
1、出示背景"螞蟻過冬"。
小螞蟻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個螞蟻洞有許多洞穴,四通八達,進出非常方便,F(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小螞蟻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嗎?
2、打開一號家。
這是一群工蟻的家,工蟻們在干什么呢?(工蟻們在搬一顆花生)小螞蟻搬的花生怎么這么大?(因為我們?nèi)撕艽,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小,可是小螞蟻很小,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大)這么大一顆花生,工蟻們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頭頂,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還有的用手拉)你認為哪個工蟻用的力氣最大?(用頭頂?shù)墓は?(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螞蟻的身體哪一部分不是用圖形來畫的?(身體部分是用彎彎曲曲的線來畫的)螞蟻有三對足,第一對足是從頭和身體連著的地方長出來的,就像人的手一樣;第二對足是從腰間長出來的;第三對足是從身體下面長出來的。腿是筆直的嗎?(彎彎的,前腿朝后彎,后腿朝前彎。)大家一起用力氣,這群勤勞的工蟻從秋天開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還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蟲子等)現(xiàn)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滿滿的,足夠螞蟻們吃上一個冬天了。
3、打開二號家。
這是一群兵蟻的家,兵蟻們正在舉行宴會,它們是怎樣開宴會的.呢?(它們坐在桌子邊,有的螞蟻舉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著的螞蟻和站著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坐著的螞蟻第二段身體應該彎彎的,站著的是平平的)(演示頭和第一段身體)畫第二段身體老師也覺得有點難,該怎么畫小螞蟻才會坐下呢?(幼兒:該把身體橫過來畫)兵蟻的家里真熱鬧。
4、打開三號洞穴。
蟻后生小寶寶了,螞蟻家族又添了許多新成員,螞蟻剛出生,蟻后正在照顧小寶寶呢!蟻后、螞蟻過冬。
活動反思: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庇變菏止せ顒右部梢哉f是一種游戲活動,幼兒手工活動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開展幼兒手工活動時,也應重視游戲的重要性,在游戲中進行活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游戲的作用。
就如何將游戲與幼兒手工活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相關的嘗試與探索。
在第一次教學預設中,我采用了較為傳統(tǒng)的形式開展,活動效果較差,經(jīng)過課題組老師的交流討論,在第二次的教學預設中,我將游戲滲入其中,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將游戲與中班手工活動《螞蟻過冬》相結合:
1、導入環(huán)節(jié)游戲化,引發(fā)幼兒興趣
幼兒兒手工活動要遵循興趣性原則,以內(nèi)容激起幼兒興趣,以游戲活動滿足其情感需要,激發(fā)起幼兒想象、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感知,在《螞蟻過冬》活動中,我以“螞蟻過冬”的情境游戲導入活動,將幼兒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起來,為后續(xù)的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活動過程游戲化,促進幼兒發(fā)展
《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游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征,也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因此在《螞蟻過冬》的活動過程中,我加入了模仿游戲,請幼兒根據(jù)模仿小螞蟻搬東西,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動態(tài)。還加入了“螞蟻找食物”的游戲,請幼兒當小螞蟻,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搬東西等,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經(jīng)驗。
通過游戲的形式,幼兒在掌握鞏固經(jīng)驗過程的中不會覺得枯燥,反而非常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對螞蟻搬東西的動態(tài)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小百科:蟻科(Formicidae),體長2~20毫米,觸角膝狀,9~10節(jié),腹部基端有1~2個結節(jié),最易識別。營“社會生活”,有明顯的多型現(xiàn)象,每一巢群中有雄蟻、雌蟻及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的雌性工蟻(有些種類工蟻中,有上腭發(fā)達的兵蟻)。大部分種類雌蟻及雄蟻具翅,而工蟻、兵蟻無翅。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能力出發(fā),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地球風光圖片。
2、環(huán)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nèi)祟,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huán)境污染圖片,并小結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同一個標準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學測量和統(tǒng)計方法。
2.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同樣大小的紙做成的圓筒和方筒,裝的米不一樣多。
3.能夠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記錄紙兩張。
2.每張桌子米一筐。
3.幼兒人手一張記錄紙 、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卡紙、一支筆、一根直尺。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并示范用其中一張卡紙變成一個圓筒,交代幼兒往這個圓筒里裝米,要幾杯才能裝滿,請幼兒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兒做圓筒時,要沿著黑線粘貼。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幾杯米才把圓筒裝滿,并集中統(tǒng)計。
3.教師提問: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張做成的圓筒里量米,為什么量出來的杯數(shù)不一樣呢?請幼兒來示范剛才是怎樣量米的。
4.教師小結原因:因為小朋友量米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同樣的杯子,往同樣大的紙做成的圓筒里量米,量出來的杯數(shù)不一樣。
學習同一個標準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裝滿米,然后把直尺豎起來沿著杯沿輕輕刮一下,接著輕輕把米倒入圓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師把另一張紙變成一個方筒,請幼兒猜一猜哪個容器裝的米多,并集中記錄。
2.用老師教的方法量米,看圓筒能裝多少米,進行記錄。然后請幼兒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著黑線粘貼,做好后用同樣的方法量米,將結果進行記錄。
3.集中交流操作結果。(錯誤的幼兒到區(qū)角繼續(xù)嘗試)
4.得出結論:用同樣大的紙,做成圓筒比方筒裝的米多。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哪些裝東西的容器是做成圓筒狀的。(因為做成圓筒狀裝的東西多)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xiàn)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 玩玩小吸盤
1、
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 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 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 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 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 玩玩飲
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nèi)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 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
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 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各種動物主要特征的認識,并形成家畜、家禽、野獸等概念。
2、教育幼兒要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3、發(fā)展幼兒的比較、分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里設置山、沙、森林、草原、農(nóng)舍等場景。
2、每位幼兒一張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各種動物的.主要特征。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嗎?老師這里有許多動物圖片,請小朋友每人選一張,看看它是什么動物,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二、通過分類形成概念。
“在我們活動室周圍,有山、河、森林、草原、農(nóng)舍、小溪、泥土地、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幫助小動物們找到他們生活的地方!
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它們會住在這里,集體討論,形成家禽、家畜、野獸、水生動物、鳥類等概念。
三、教育幼兒要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出示一組幻燈片(或圖片,用實物投影圖片),組織幼兒討論怎么保護動物及其生活環(huán)境。
四、總結。
我們周圍有許多動物,他們不但長得不一樣,居住的場所不一樣,同類的動物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如家禽、家畜、野獸、水生動物、鳥類等,為了讓這些動物能一代一代地生活下去,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讓它們像我們?nèi)祟愐粯涌鞓返纳睢?/p>
五、游戲:找家
“現(xiàn)在請小朋友聽好音樂,隨著音樂每人拿一張動物卡片,做相應動物的動作,為它們找到家。”(幼兒可交換卡片進行幾次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前評析:
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領悟到;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幼兒生活的前提和基礎,要讓幼兒從小懂得珍愛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健康生活每一天.
進入大班的幼兒正處在換牙期間,幼兒對脫落的乳牙既好奇又恐懼,因此,我根據(jù)幼兒生長發(fā)育情況,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換牙期間要怎樣保護牙齒。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牙齒的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2.初步了解換牙的有關知識。
3.讓幼兒知道牙齒的作用,使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意義,保護牙齒的方法。
4.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牙習慣。
活動準備:
1.牙齒模型一副、牙齒掛圖一張。
2.幼兒每人一把小牙刷、一面小鏡子。
3.錄音機一臺、《刷牙歌》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猜謎語,提起幼兒的興趣。
謎語:上下兩排兵,駐守大門口,誰要進門去,打得紛紛碎。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師:老師知道小朋友們最喜歡猜謎語了,是不是。
幼齊答:是!
師:你們知道剛才老師說的謎語是什么嗎?
(幼兒思考片刻)幼1:是大樹,大樹像解放軍叔叔一樣,站在大路兩旁還有大門兩旁,一動不動,可直了。
師:你的想象很豐富,不過不是這個謎語的答案,請你坐下再想想好嗎?
幼2:是警察。他們站在大門兩旁。
。ㄊ菉W特曼,是... ...)師提示:他們穿著白色的衣服,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器官,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重要。哎!有一個廣告你們看見過嗎?廣告的內(nèi)容是:“什么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幼兒搶答: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謎語答案是牙齒。
師:對,小朋友們真聰明,牙齒對我們很重要,你想了解它們嗎?
幼兒齊答:想。
二、看一看,查一查,數(shù)一數(shù)。
1.幼兒之間互相看一看,小伙伴的牙齒是什么樣的,查一查有沒有蛀牙,數(shù)一數(shù)有幾顆牙齒。
2.拿小鏡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牙齒長的怎么樣,查一查有沒有蛀牙,數(shù)一數(shù)有幾顆牙齒。牙齒為什么會有蛀牙,為什么會掉呢?比一比你和你的朋友誰的牙齒保護的好。
三、出示牙齒模型。了解牙齒的結構及功能,講解換牙的`原因。
師:我們的牙齒按功能和形態(tài)可分為三種。(看模型)切牙(門牙)它主要是切斷食物,尖牙(犬牙)它主要是撕碎食物,磨牙(臼牙)它主要是磨碎食物。想一想我們吃不同食物時,用到的是那幾顆牙齒呢?
(幼兒模仿吃蔬菜、水果、肉食... ...的動作)(每個幼兒分發(fā)一塊餅干,讓幼兒體驗不同的牙齒)師:不論牙齒分工如何,它的作用主要是嚼碎食物,便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如果牙齒有損傷(如:蛀牙、牙齦炎),食物就不易嚼爛、嚼碎,影響胃腸道疾病,有害健康和生長發(fā)育,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
師:換牙是每個孩子必定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小朋友們不要害怕,一個人一生會長出兩幅牙齒,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小小的乳牙就不能適應長大的頜骨和日益增強的咀嚼力。乳牙從6歲左右起陸續(xù)脫落,到12歲前后全部為恒牙所代替,再長出來的牙齒叫恒牙,恒牙如果沒有保護好,掉了就不會再長出來了。小朋友們知道了牙齒為什么會掉,以后我們的牙齒齒掉了還害怕嗎?
幼齊答:不害怕了。
師:我們再聽一個故事《換牙的時候》,了解換牙前后的注意事項。
四、聽故事《換牙的時候》了解換牙前后的注意事項。
1.師講故事后,提問幼兒知道了什么?
幼1:牙齒活動了,不要用手指去搖動,這樣掉牙時出血多,還會把細菌帶到嘴里去,容易生病。
幼2:新牙剛長出來的時候,不要用舌頭去添,這樣新牙就長的不整齊了,不僅難看,吃東西也不方便。
幼3:如果乳牙還沒掉,新牙就長出來了,要告訴父母和老師,去請醫(yī)生把乳牙拔掉。
師:新牙長出來以后是恒牙,就不再換牙了。我們要好好保護牙齒,不要咬堅硬的東西,不吃過甜、過酸、過涼、過燙的食物。多吃些蔬菜,含蓋量多的食物(如:豆腐、牛奶等),最主要的是飯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注意牙齒的清潔。
師:我們拿出小牙刷,一起刷刷牙好嗎?
幼齊答:好!
2.聽歌曲《刷牙歌》
老師示范動作,幼兒邊聽邊一起跟著老師做動作。
五、結束。
幼兒做律動,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能夠較好的完成目標,以實踐操作、分析比較,貫穿整個活動,幼兒很感興趣。通過這次活動,幼兒知道了換牙是人生成長的規(guī)律,不再恐懼,懂得了牙齒對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及怎樣保護好牙齒。
這堂課體現(xiàn)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注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是一堂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