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圖片 青蛙頭飾 錄音機 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謎語: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有尾。
幼兒猜出謎底后,教師出示青蛙圖片,問幼兒青蛙長什么樣子,并叫幼兒學青蛙叫、學青蛙跳。
二、學習青蛙的生長過程
1、引題性提問: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跟它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呢?
2、放幻燈片青蛙的生長過程,聽完解說后跟老師復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長過程圖片,讓幼兒根據(jù)它的生長順序給圖片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或是給所有的圖片排列順序,做得好的幼兒將給一張貼圖。
4、用頭飾玩游戲:青蛙媽媽找寶寶。
三、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1、告訴幼兒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簡單講解青蛙捕蟲的知識。
3、觀看青蛙捕蟲的幻燈片。
4、討論:說說自己怎樣保護青蛙。
四、結束活動
1、做律動《我是小青蛙》。
2、老師戴頭飾扮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們在樂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蟲子”的游戲。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小青蛙》結束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選材、設計、準備到教學,雖然我能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季節(jié)和興趣需要出發(fā),詳細地考慮了各個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但在課后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的'。
如:科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給幼兒觀察的玩具青蛙科學性不夠,幼兒的探索、嘗試機會不夠,就此問題,本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可作以下的調整和改進。
一、注重幼兒已有的基本經(jīng)驗。新《綱要》明確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但是我在教學前的幼兒探究做得還不夠,幼兒只是對小蝌蚪感興趣,但課前教師沒有細致地引導幼兒觀察過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故幼兒缺乏已有的基本經(jīng)驗。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說不出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這時教師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去觀察,講述和用身體的動作來體驗、表現(xiàn),故科學活動的目標體現(xiàn)還不夠。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讓幼兒觀察過青蛙的生長過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問題的出現(xiàn)了。
二、提供的科學活動材料要真實。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給幼兒觀察的材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教師給幼兒提供的觀察物與真實物有所不同的話,那么會給幼兒的觀察造成一定的錯誤,影響科學活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在本次科學活動中,教師雖然為幼兒提供的玩具青蛙與真實的相差不遠,但畢竟還是有所出入的。因此,這里教師可將觀察物玩具青蛙換成圖片或多媒體,就可避免這一問題了,達到教學的目標。
三、采用的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與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f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第二、三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圖片,讓幼兒枯燥地觀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這里可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進行教學,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說明,在我們預設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兒的基本經(jīng)驗、需要、能力、興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使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教學活動中,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目標。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到物體移動與力的關系,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jīng)驗。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3、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輕重不同的羽毛、紙團、皮球、積木、汽車、沙包、鐵塊若干。
2、室外準備器械:滑板車、大型積木、塑料圈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出問題。
指導語: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想玩嗎?在玩之前老師要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怎樣讓這些不動的東西動起來呢?有什么好辦法呢?讓我們先來試一試好嗎?
二、幼兒操作、探索
1、幼兒嘗試操作、觀察,教師指導,重點啟發(fā)幼兒想辦法讓桌子上的物體動起來。
2、提問:請你們說一說用什么好辦法讓這些動起來?(幼兒用動作講述表演)
3、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這些物體動起來,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腳踢,還可以用嘴吹。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教師提出新問題,讓幼兒試著用不同的力移動物體。
2、教師小結:用力大,這些東西移動得就快,而且遠;反過來,用力小,這些東西移動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問,操作嘗試,鞏固教學內容
1、指導語:剛剛我們是讓桌子上的東西動了起來,現(xiàn)在請你們想辦法讓周圍的東西動起來,看看輕的東西用力怎么樣?重的東西用力怎么樣?
2、今天,我們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東西移動起來,我們知道輕的東西用力小,重的東西用力大;反過來,用力大,東西動得又快又遠,用力小,東西動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動:幼兒到室外操作鞏固和感受物體移動的秘密。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征,了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重點)
2.觀察并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根據(jù)藥方簡單配藥、泡藥、嘗藥。(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了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物質準備:視頻"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藥""走進大藥房";課件"常見的中草藥""老中醫(yī)互動"等;幼兒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產(chǎn)生對中藥的興趣
1.教師引出故事視頻,幼兒觀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提問: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親的?
小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藥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運用多種感官探究操作,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征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看、捏、聞、嘗等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及外形、味道等特征。
2.結合課件"常見的中草藥"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藥的簡單特征。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中草藥?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
小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3.出示課件"這些藥材哪里來",感受普通的植物經(jīng)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提問:你發(fā)現(xiàn)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小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實等,經(jīng)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三、和"老中醫(yī)"互動,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據(jù)藥方嘗試配藥、泡藥、嘗藥,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1.請幼兒猜想并咨詢"老中醫(yī)",結合課件介紹枸杞、胖大海等常見中草藥的作用。
2.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治病的經(jīng)歷,并猜想中草藥搭配治病的作用,觀看"藥材搭配圖",知道藥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配幾副中藥,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藥真神奇。
3.出示"老中醫(yī)的藥方",引導幼兒看懂藥方,嘗試配藥、泡藥。
要求:根據(jù)藥方準確配藥;泡藥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里的變化。
4.幼兒觀察、品嘗,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了解中草藥的保健作用。
小結:有的中草藥可以泡,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的,更不能亂吃。
四、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奇特的中草藥,感受中草藥的神奇,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神奇的中草藥",了解幾種中草藥的奇特之處。
2.引導幼兒說出人參、蜈蚣、蟬衣等幾種中草藥在外形、毒性、蛻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結:中草藥不僅有植物藥、動物藥,還有一些石頭礦物也是珍貴的中草藥,因為植物藥最多,所以中藥也叫中草藥。
五、視頻演示"走進大藥房",進一步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1.觀看視頻"走進大藥房",了解存藥、抓藥、配藥、包藥、熬藥等情節(jié),萌發(fā)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興趣。
2.簡單了解中醫(yī)藥文化的悠久歷史,進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系。
活動評析:
中草藥是我國醫(yī)學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也是幼兒從小感受中華醫(y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中草藥,如喝過枸杞熬的粥、菊花茶、嗓子疼時喝過胖大海等;生病時,家長也經(jīng)常帶幼兒看中醫(yī),吃過中藥,幼兒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綱要》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本活動能根據(jù)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運用視頻,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引導幼兒感知觀察、探索體驗,從感興趣的中草藥入手,了解中草藥的神奇,并通過視頻拓展幼兒不常見的中草藥,萌發(fā)對中草藥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動物不同于人類的的過冬方式。
2、通過游戲模仿動物的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動物頭飾、動物過冬幻燈片、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冬天)冬天的天氣怎么樣?(很冷)對,現(xiàn)在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嗎?
二、探討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小朋友的辦法都很好,那你們知道動物們是怎樣過冬嗎?
(請個別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小動物們是這樣過冬的嗎?我們來聽聽故事《動物過冬》。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提問:故事里說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背景圖上放出相應的動物過冬幻燈片。)
(1)故事里說到了小螞蟻,小螞蟻是怎樣過冬的?(小螞蟻在天氣還沒變冷的時候就找了許多準備過冬的食物在窩里儲藏起來過冬。)小螞蟻為什么要在天氣還沒變冷的時候就找到 許多準備過冬的食物在窩里儲藏起來過冬?(因為冬天天氣冷,不容易找到食物。)象小螞蟻這樣在天氣還沒變冷的時候就找到許多食物過冬的就是儲食過冬。還有誰也是像小螞蟻一樣儲食過冬的?
故事里還說到了誰?是怎樣過冬的?
(2)燕子是怎樣過冬的?(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它為什么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呢?象燕子這樣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去過冬的就是就是遷徒過冬。還有誰是遷徙過冬的?
(3)青蛙是怎樣過冬的?(青蛙是冬眠過冬的。)象青蛙這樣整個冬天都躲在洞里睡覺,不吃也不動的就是冬眠。還有誰也是冬眠過冬的?
(4)獅子是怎樣過冬的?(換上厚厚的毛過冬。)獅子換上了濃密的毛,它就不怕冷了,就像小朋友們穿上厚厚的棉襖一樣,可暖和了,還有什么動物也是像獅子一樣換上濃密的毛過冬的?
3、知識拓展。
教師:小動物們除了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遷徙過冬、換毛過冬,你還有怎樣過冬的呢?
(還有產(chǎn)卵過冬的,像螳螂、蝗蟲就是秋季時產(chǎn)卵,讓孵在樹枝上、草叢中、泥土里過冬,等春天來臨時,它們的幼蟲就會爬出來。)
只要小朋友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過冬方式。
三、游戲“動物過冬”
教師:小動物過冬的辦法真多真有趣!現(xiàn)在我們就來做“動物過冬”的游戲吧!
1、交待游戲規(guī)則。
教師:這里有很多小動物,有燕子、獅子…你喜歡誰,你就戴上誰?再?想想它是怎樣過冬的,如果你是冬眠過冬的,你就鉆到這個洞里睡好,不能動。如果你是儲食過冬的.,你就把糧食搬進這個洞里儲存起來,這里有很多糧食,一袋一袋的,搬的時候要一個一個鉆進去,不能擠,搬好了就躲在洞里不出來了。如果是換毛過冬的,你就把身上的外套脫下來,換上這個厚厚的毛茸茸的的衣服。如果是遷徙過冬的,你就要飛到南方去。
2、幼兒進行游戲。
教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走到這里來,拿上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看清楚你扮演的是什么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3、檢查游戲結果,活動結束。
教師逐個問:里面住著誰呀?你們是怎樣過冬的?
四、小結。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表演得很好,請小朋友們出來,把頭飾摘下來,放到老師這里來,跟陳老師回教室里去。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2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1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1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