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11-11 09:55:19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4頁例3,練習四第1-3題,三步計算應用題(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熟練掌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單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掌握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根據(jù)條件補充問題,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

           。2)根據(jù)問題找條件,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第1題,說說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問題不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樣表示?(學生可能想到,四年級人數(shù)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示例3。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后,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每班40人

            三年級: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級:

            (2)分析數(shù)量關系。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并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交流,說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分析:從最后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訴,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shù)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shù)。

            教師板書:

           、偃昙売卸嗌偃耍 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廴昙壓退哪昙壱还灿卸嗌偃? 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才的思考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后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么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數(shù)量?

           。ㄈ昙売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后把兩個年級人數(shù)合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饋練習。

            如果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該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在認真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據(jù)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shù)量,也可以根據(jù)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經(jīng)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

            體育老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并訂正。

            2.比較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余條件和問題不變,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會出現(xiàn)的兩種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哪種解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于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shù)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較簡便。

            同學們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么?(從而明確由于兩種蔬菜的筐數(shù)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相同的因數(shù),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題電,在此基礎上分析數(shù)量關系是關鍵,無論采用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計算時要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yè)。

            練習四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一)

            例3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 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

            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黃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三年級: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運來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級: 20×8=160(千克)

           。1)三年級有多少人? (3)共運來黃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級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2)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級共有274人。 答: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一個生活中的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于教學。交換律的內(nèi)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于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guī)律。學好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以后學生學好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nèi)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通過100以內(nèi)加法中出現(xiàn)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已經(jīng)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進行舉例、觀察、發(fā)現(xiàn)、驗證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3、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教師講述故事《朝三暮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故事中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

            二、學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四、學習加法結合律

            五、練習鞏固

            六、課堂小結

            利用充滿童趣的數(shù)學故事激發(fā)學生感知到加法交換律,并產(chǎn)生探究規(guī)律的興趣。結合對加法交換律的初步感知,利用例題再次驗證對交換律的猜想,并共同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的字母表達方式。學生從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一個數(shù)學現(xiàn)象中大膽猜想可能存在的規(guī)律,讓學生經(jīng)歷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過程。在尊重學生的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機會。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理解,并學會靈活運用加法交換律解決問題。在探究加法交換律后,讓學生根據(jù)探究經(jīng)驗和方法,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加法結合律并總結加法結合律的字母表示法。通過練習,整合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的判斷兩種運算定律并會靈活運用。(課件呈現(xiàn))《朝三暮四》故事主題圖師:同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今天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古時候,有個老人養(yǎng)了一群猴子,這一天,老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多了,要省著點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顆栗子,晚上吃4顆栗子,怎么樣?”猴子一聽,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還要少,不干,抗議!老人眼珠一轉計上心頭,馬上改口說:“那么早上4顆,晚上3顆,好不好?”猴子一聽早上多了一顆,自己占便宜了,這才開心的答應了。師:猴子占到便宜了嗎?為什么?也就是什么沒變,只是什么變了?

            2、引出等式:師:早上吃3顆,板書3,晚上吃4顆,板書4,一共吃了3+4顆,也就是7顆。早上吃4顆,晚上吃3顆,一共吃4+3顆也是7顆,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嗎?

            3、猜想規(guī)律,引出課題師: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不變,符號不變,和不變,位置交換)師:是不是任意兩數(shù)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很多著名的理論、定律、公式最初都是由猜想開始的,猜想怎樣才能變成真理呢,需要驗證。怎樣來驗證呢?下面我們跟著李叔叔一起出去旅行一趟,相信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開闊視野,還能找到其中的奧秘呢。(課件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1、獲得信息。師: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匯報。)2、解決問題。師:能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自己列式并口答。)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56+40=96(千米)3、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兩個加數(shù)相同,只是加數(shù)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和不變,因此兩個算式應該是相等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0+56=56+404、舉例驗證我們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驗證一下。你還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自己在本上寫幾個。(學生在練習本上舉例,教師巡視。指名板演)5、揭示定律。師:像這樣各種類型的例子越多,驗證的猜想也就越可靠。比如,我們還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的驗證方法。給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起個名字,這句話中有“交換”兩個字,我們就把這個定律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定律數(shù)學的魅力在于它的簡潔和有效,數(shù)學簡化了思維過程并使之更可靠!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字母或者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呢?(指名板演)a+b=b+a☆+○=○+☆同學們所寫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換律,我們比較常用的是a+b=b+a。1、運用加法交換律填上合適的數(shù)300+600=__+______+65=____+35b+_=_+_2、計算并驗算325+562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tǒng)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88+104+96=192+96=288(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師:第二道算式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shù)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shù)。)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guī)律。

            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字母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b)+c=a+(b+c)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谶@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shù)?1、連一連83+31587+42+5864+(73+37)315+83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2、觀察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從中選擇一道快速算出得數(shù)并說說你的理由。(1)(56+88)+1256+(88+12)(2)48+(75+25)(48+75)+25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2、3、5倍數(shù)的特征,熟練應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正確判斷2、3、5的倍數(shù)。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么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shù),也就是整十數(shù),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shù),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shù)不對。

            小結:5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5的倍數(shù)。

            那么:2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2的倍數(shù)),3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3的倍數(shù))。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shù)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shù),都只要判斷哪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就可以了?3的倍數(shù)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shù)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shù)一定有一個什么因數(shù)(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shù)?什么叫偶數(shù)?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shù)有( ),偶數(shù)有( ),是3的倍數(shù)有( ),是5的.倍數(shù)有( ),同時是2、5、3的倍數(shù)有( )。

            (2)的三位偶數(shù)是( ),最小的二位奇數(shù)是( )。

            (3)同時是2、3、5的倍數(shù)的三位數(shù)是( ),最小三位數(shù)是( )。

            【課堂作業(yè)】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對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行了練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yè)】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shù)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的張數(shù)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昨天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列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上的信息:

            誰能說一說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誰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找出等量關系?

            分組討論:

            小組匯報:

            先畫線段圖。

            根據(jù)姐姐的張數(shù)+弟弟的張數(shù)=180這個等量關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這樣寫: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想: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

            4x=60是4個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誰能說一說你是根據(jù)哪個等量關系列的方程。

            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由于有兩個未知數(shù),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shù)為x,在根據(jù)兩個未知數(shù)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是4個x”。

            三、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100頁試一試:

            選兩題進行板演

            第101頁試一試:第二題:

            生列方程,說等量關系。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101頁試一試:第三題,第四題

            生說等量關系列方程。

            四、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nèi)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系列方程,經(jīng)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

            【學習難點】

            能根據(jù)圖義,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shù),對嗎?比如說,誰愿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說)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說)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說是已知數(shù),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說是……..(未知數(shù))以此來引出未知數(shù)。

            二、利用等量關系,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zhì)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shù)x來表示櫻桃的質(zhì)量,那么,可以列出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四盒種子的質(zhì)量一共是xx克。

            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4盒種子的質(zhì)量=x克)

            師:能根據(jù)這個相等關系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說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zhì)量,怎樣用數(shù)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板書:4y=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zhàn)嗎?(同學們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里有相等關系嗎?)

            3、課件出示圖3:一壺水剛好倒?jié)M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系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么這個關系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xx)

            (1)同桌交流。說一說: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為關鍵詞是什么?

            (3)鞏固知識。

            師:說一說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shù))

            5、會寫方程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t;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說一說各圖中的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關于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nèi)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tài)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掌握含有兩級數(shù)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nèi)的多位數(shù)。

            2.掌握含有兩級數(shù)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內(nèi)的多位數(shù)。

            3.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大數(shù)的感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含有兩級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

          億以內(nèi)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件出示以下題目:

            1.說說下面各數(shù)是由多少個萬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寫一寫。

            三千零二十四萬 四百萬 六十五萬

            3.讀一讀。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都是整萬的多位數(shù),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含有兩級的多位數(shù)。(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第一幅算盤圖。

           。1)認識含有兩級的數(shù)。

            提問: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shù)是幾位數(shù)?含有哪幾級?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各是多少?

            學生交流后得出:算盤圖上撥出的這個數(shù)是八位數(shù);含有兩級,分別是個級和萬級;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萬位上是9,十萬位上是3,百萬位上是2,千萬位上是5。

            追問:個級的計數(shù)單位是什么?萬級的計數(shù)單位是什么?這個數(shù)由幾個萬和幾個一組成?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組織全班匯報。

            得出結論:個級的計數(shù)單位是“一”,萬級的計數(shù)單位是“萬”,這個數(shù)由5239個萬和5239個一組成。

            再問:萬級上的“5239”和個級上的“5239”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雖然數(shù)字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萬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萬,個級上的“5239”表示5239個一。

           。2)學習含有兩級數(shù)的寫法。

            讓學生根據(jù)算盤中每個數(shù)位上的珠子進行寫數(shù)。

            展示學生寫出的數(shù),并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寫含有兩級數(shù)的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得出:寫含有兩級的數(shù)時,先寫萬級上的.數(shù),再寫各級上的數(shù)。

           。3)學習含有兩級數(shù)的讀法。

            先讓學生分別讀出“52390000”和“5239”這兩個數(shù)。

            討論:萬級上的數(shù)和個級上的數(shù)在讀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交流后,反饋:

            相同點:“5239”不論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點:萬級上的數(shù)表示多少個“萬”,讀數(shù)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shù)表示多少個“一”,讀數(shù)時就不讀這個“一”。

            小結:我們在讀含有兩級的數(shù)時,先讀萬級上的數(shù),再讀個級上的數(shù),萬級上的數(shù)按照個級的數(shù)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添上一個“萬”字。

            2.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例題2下面兩幅算盤圖。

            (1)觀察思考。

            提問:觀察這兩幅算盤圖中撥出的珠子,它們和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兩幅圖中,有些數(shù)位上沒有珠子,也就是一個數(shù)都沒有。

           。2)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說算盤中各數(shù)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3)寫一寫。

            提問:有些數(shù)位上一個數(shù)都沒有,該怎么寫?

           。4)讀一讀。

            提問:6004000和3080007這兩個數(shù)中都有許多0,我們讀數(shù)的時候,這些0都應該怎么讀?

            3.小結含有兩級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寫法:先寫萬級的數(shù),再寫個級的數(shù),哪個數(shù)位上一個數(shù)也沒有,就在那個數(shù)位上寫0。

            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shù),要按照個級數(shù)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shù)位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頁“練一練”。

            指導學生先說出下面各數(shù)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再寫一寫、讀一讀。

            2.課件出示下列題目。

           。1)讀一讀。

            ①20xx年中國科技館接待觀眾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75700米。

           、塾罉反箸娚翔T了230184個漢字,是世界上漢字最多的大鐘。

            學生試讀后,讓學生說說這些數(shù)分別是怎樣讀的。

            (2)寫出下列橫線上的數(shù)。

           、傥覈念I土面積約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

           、谥袊鴩覉D書館累計藏書約二千一百六十萬零九百冊。

            學生獨立寫數(shù),并組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P5:例3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體會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shù)及原因。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jù)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shù)與0相加;一個數(shù)減0;一個數(shù)與0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除以一個數(shù)的結果是多少?

            三、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討論)

            0不能作除數(shù)。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小結:歸納所有0的運算

            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一個數(shù)和0相乘,仍得0。

            四、課堂測評

            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歸納反思

            這節(jié)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

            板書設計:

            0的運算

             一個數(shù)加0或減0得原數(shù);

            一個數(shù)乘0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xx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奧運信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體育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體育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奧運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20xx年第31屆奧運會在里約舉行,同學們知道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項目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尤其是中國女排,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終于獲得冠軍。那么同學們對奧運會有哪些了解呢?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xx頁情景圖。

            引導學生觀查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奧運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

            1.師出示課件教材第xx頁問題一。

           。1)學生觀察表格,交流匯報:可以知道三名運動員各自的成績分別是多少秒。

           。2)出示問題:前三名運動員的成績分別相差多少?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說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xx頁兩幅沖刺情況圖,并提問:根據(jù)剛才的數(shù)據(jù),你能判斷哪幅圖能描述當時決賽的沖刺情況嗎?

            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匯報。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根據(jù)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而他們和劉翔的時間相差很多,所以距離應該相對遠一些。

            因此第二幅圖能更好的描述當時的沖刺情況。

           。4)當時男子110米欄的奧運會記錄是12.95 秒,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匯報。

            2.師出示教材第xx頁問題二。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你能獲取什么數(shù)學信息?

            學生閱讀后,指名匯報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沖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凱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課件出示問題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說是怎么想的。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問題2。

            ①讓學生觀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況表”。

            ②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根據(jù)學生匯報,師歸納:何沖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凱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凱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凱。

            3.師出示教材第xx頁問題三。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并從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課件射擊比賽場景圖。

            同學們先觀察圖片,再獨立通過想象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小組內(nèi)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討論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學們說一說。

            四、課后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

            小數(shù)天地

            [復習內(nèi)容]

            課本第xxx頁的有關內(nèi)容。

            [復習目標]

            1、復習小數(shù)四則運算,以及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反思,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

            [復習重難點]

            1、 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意義。

            2、 提高運算能力。

            [復習準備]

            課件。

            [復習方法] :

            練習法、小組討論法。

            [復習過程]

            一、 整理導入

            本學期我們又學了一些小數(shù)知識,回憶一下你學到哪些知識?

            二、整理知識

            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三、五單元內(nèi)容?纯磳W了哪些知識。

            1、 學生獨立翻閱課本。

            2、 讓學生與同桌的伙伴交流,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

            3、 利用表格或網(wǎng)絡圖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腳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學生的作品。

            三、課堂練習

            1、小數(shù)讀寫。課件呈現(xiàn):

            五點八七四

            二百三十點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點零三 零點零八二 230.9

            一點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傘逐一出現(xiàn),從上而下,降落平臺一次性出現(xiàn);

           。2)學生看“讀數(shù)”找“寫數(shù)”,看“寫數(shù)””找“讀數(shù),判斷降落點;

            (3)完成課本第102頁的第1題。

            2、小數(shù)計算。完成課本第102頁第2、3題。

            教師以口算卡片出示,學生口答,部分題目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

            3、解決問題。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的小數(shù)。

           。2)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如:教室的長是7.8米,寬6.4米。

            ○1教室的周長是多少米?

            面積是多少米?

            長是寬的幾倍?

            ○2課件呈現(xiàn):

            節(jié)日特別供應

            精致漢堡 每塊9.80元

            薯條 每包5.50元

            可樂 每杯3.85元

            根據(jù)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xxx頁的第x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復習課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五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教學設計是以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內(nèi)容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改革要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nèi)容。因為數(shù)學的思想與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學生一旦擁有它,將終身受益。為此,我在這節(jié)課上,首先以學過的五個多邊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為載體,讓學生回憶整理其中所應用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然后,我設計了四道實際應用的題目:(1)實際操作題;(2)觀察發(fā)現(xiàn)題;(3)先估后驗題;(4)解決“買地”題。我不以得出答案為滿足,而以學生能否應用各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評價等過程,提高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情感性目標: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愛。

            2、探索性目標:通過操作、討論、合作等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活動,探索靈活應用各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知識性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回憶整理所用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導入新課: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你們說說學了這個單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實踐活動課?(電腦了出示課題。)

            1、逐個出示各種圖形學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圖形和面積公式。)

            2、逐個梳理推導過程。

            (1)小組活動:他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每一組選一種圖形,利用桌面上的

            學具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2)匯報:在師生共同口述推導時電腦出示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從三個方面來回答:①推導什么圖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積公式是。例:我推導的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它的面積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1) 你們推導這些面積公式最初是從哪一個圖形開始的(長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圖

            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又從哪個圖形繼續(xù)推導。(電腦出示網(wǎng)絡圖如下:)

            (2)引導觀察,體會:現(xiàn)在老師把這幅圖轉過來看就象一棵大樹,而長方形就是這棵大樹的 “根”(電腦出示網(wǎng)絡圖)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這些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都運用了哪些數(shù)學方法?{(割補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拼合法、旋轉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邊形。}(遷移法: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思想:如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課件出示以上所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學生齊讀思想與方法。運用剛才所學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二階段: 應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結合情景,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大家觀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上

            有我們學過的圖形?(黑板、書畫等。)以小組為單位,請你們在教室里找到一種物體它的面上有我們學過的圖形,測量出它的必備條件,求出它的面積。(注意測量時只要取整數(shù))

            匯報:①測量什么圖形?②測量什么條件?③面積多少(讀算式)(學具:卷尺、計算器)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知道了:長、寬、底和高,以及它們的面積。發(fā)現(xiàn)了:①相同點:②不同點)

            小結:剛才這些同學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是因為同學們運用了觀察對比的方法找這些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先估后算:

            (1)、在圖中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小平

            行四邊形的底是大平行四邊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點

            (2)(如圖1)梯形的面積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積是多少?(匯報: 怎樣求的?

            其實這道題我們用觀察法也可以算出來的。電腦演示:)

            三、發(fā)散思維:(開放性作業(yè)設計)

            某村有一塊荒地,(如上圖2)準備以每平方米200元的價格出售,如果買方有1.2萬元你認為夠不夠買?

            問:(1)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求什么?

            (2) 你能想出多少種求這個圖形面積的解決方法?(注意只要求計算其中最簡單的一

            種圖形的面積,其它方法只要畫出來。)(所用的方法附后)

            讓學生根據(jù)分割的塊數(shù)進行匯報。

           、傧葏R報分割中分割成兩塊的有哪幾種?

           、谟袥]有分成三塊的?分成兩塊就能解決問題,你分成三塊必須有特殊的作用。老師出示分割成三塊的圖形,你們觀察一下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兩個半的長方形,這樣就能使計算簡便,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這題除了按長方形去找等量外,你們不可以按什么圖形去找等量?

           、塾袥]有用補足法的?補成什么圖形?

           、軇偛拍銈兯玫姆椒ㄖ辽俣汲霈F(xiàn)了兩塊,能不能運用你們所學的辦法把它轉化成一種圖形,如果能的話不是更簡便了嗎?想想看,有沒有辦法。

            小結:你們做的方法肯定不止這些,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補足法、移位法。)

            你們剛才已經(jīng)選出最簡便的一種,算出它的面積了嗎?假如用這種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滲透優(yōu)化思想)

            2、現(xiàn)在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買方有1.2萬元夠不夠呢?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有意義嗎?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主要圍繞以下三方面回答)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學生復習條形統(tǒng)計圖。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栽了蒜苗,還記錄了它在15天內(nèi)生長情況的數(shù)據(jù),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種蒜苗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整理,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舉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學生的條形統(tǒng)計圖。

            生匯報圖中數(shù)據(jù)。

            2.提出問題,學生探究作圖。

            師:如果我們還想了解它從第3天到第15天整個的生長變化的情況,該怎么畫呢?老師這有幾種統(tǒng)計圖,請你仔細觀察,看哪一種更合適。(師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生任選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上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把它變成這種統(tǒng)計圖呢?

            學生在小組內(nèi)先討論,再在圖上試一試。

            學生作圖后展示,匯報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課題。

            師抓住學生將條形上的點連線,對比評價,選擇優(yōu)秀的作品,用多媒體演示由條形統(tǒng)計圖演變?yōu)檎劬統(tǒng)計圖(描點,連線)的過程。

            提醒同學們:變成真正的折線統(tǒng)計圖還要把原有的條形統(tǒng)計圖擦掉。

            揭示課題:折線統(tǒng)計圖。

            二、讀折線統(tǒng)計圖,體會特點

            1.讀點。

            師:圖中的點表示什么呢?

            生說點的意義,(課件顯示并標數(shù)量)

            2.讀趨勢。

            師:同學們都讀出了點所表示的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由點連成的線呢?

            生說表示蒜苗從矮長到高的生長趨勢。

            讀局部趨勢,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快,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慢(板書趨勢)

            3.估計。

            根據(jù)這一趨勢請你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4.預測。

            預測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三、獨立制圖。

            師:我們會讀折線統(tǒng)計圖了,那你會畫折線統(tǒng)計圖嗎?怎么畫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表,你能將它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么?

            學生獨立繪制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折線圖

            匯報評價

            說說圖中的信息

            對比自己與笑笑的蒜苗生長趨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運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區(qū)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統(tǒng)計圖

           。1)從上圖中你能說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嗎?

           。2)你能與同學說說產(chǎn)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嗎?

            2.出示小玲家室內(nèi)氣溫的變化統(tǒng)計圖

           。1)小玲每隔()時測量一次氣溫

           。2)這一天從8:00到16:00的氣溫從總體上說是如何變化的?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3、出示百貨大樓一年銷售冰箱的總數(shù)量統(tǒng)計圖

            根據(jù)趨勢,作出決策

            師:如果你是銷售經(jīng)理,根據(jù)今年銷售趨勢,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約進多少?為什么?

            五、課外拓展

            下課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tǒng)計圖,下節(jié)課交流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學生在之前學過求整數(shù)的近似數(shù),已形成基本的學習經(jīng)驗。

            學情分析:

            在學習前喚起學生的經(jīng)驗回憶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增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正確的求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難點:

            怎樣準確的求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較大數(shù)的近似數(shù)

           。ǘ⒄J定目標,導入新課

           。ㄈ、互動交流

           。ㄋ模、全課總結

            師:豆豆的身高0.984米。0.984是一個精確值,那我們可以說豆豆身高大約多少米呢?

            師:如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就要第三位數(shù)省略。 0.984的第三位小數(shù)是“3”,小于5,舍去,所以0.984≈0.98。

            師:保留兩位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是精確到哪一位的?

            師:你們還可以求出這個小數(shù)在別的不同情況下的'近似數(shù)嗎?

            師:如果保留整數(shù),就要把小數(shù)部分省略。小數(shù)第一位,也就是十分位是9,大于5,向前一位進一,所以0.984≈1。

            師:保留整數(shù)的近似數(shù)是精確到哪一位的?

            師:盡管兩個數(shù)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確程度不同。求近似數(shù)時,小數(shù)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師:求近似數(shù)時,保留整數(shù),表示精確到個位。保留一位小數(shù),表示精確到十分位。保留兩位小數(shù),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生:精確到小數(shù)第二位,也就是百分位

            生:精確到個位生:①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數(shù),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shù),就看百分位是幾!缓蟀础八纳嵛迦敕ā睕Q定是舍還是入。②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shù)位里,小數(shù)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丟掉,為了實現(xiàn)學生已有知識的正遷移,通過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復習四舍五入法取較大數(shù)的近似數(shù),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作業(yè)填空:

           。1)求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要根據(jù)()法來保留小數(shù)的數(shù)位,保留整數(shù)時,表示精確到()位,保留一位小數(shù)時,精確到()位,保留兩位小數(shù)時,精確到()位......

           。2)近似數(shù)的結果一般的說6.0比6精確,因為6.0精確到了(),6精確到了()位,所以6.0的末尾中的”0”不能去掉。

            2、按要求寫出表中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保留整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4.808

            20.256

            1.995

            板書設計:

            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0.984≈0.98

            0.984≈1.0

            想一想:0.984≈1

            在表示近似數(shù)的時候,小數(shù)末尾的0不能去掉。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體會數(shù)的意義,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shù)數(shù)、讀數(shù)、寫數(shù),初步體會數(shù)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shù)出物體的個數(shù).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shù)字.

            教具、學具

            數(shù)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ㄒ唬┮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板書: 1 2 3 4 5 (根據(jù)學生所說的板書)

           。c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shù)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介紹新朋友”的情節(jié)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里做客.

           。ǘ┏鍪局黝}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2.他們在玩些什么玩具?請你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shù)量.

           。▽W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c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數(shù)數(shù),從而感受到數(shù)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

            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數(shù)數(shù)、用數(shù)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ㄒ唬┙處熖釂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shù)量的?(數(shù)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shù)的?(一個一個的數(shù)、兩個兩個的數(shù))

           。ǘ┲该麛(shù)一數(shù).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shù)數(shù)比較好?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shù)數(shù)呢?

            (三個三個的數(shù)、五個五個的數(shù)、十個十個的數(shù)……)

            2.小組合作:數(shù)出鉛筆盒里文具的個數(shù).(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 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學生3: 我準備拿5把玩具請好朋友玩.

            (點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感悟出數(shù)物體的數(shù)量時要一一對應,為數(shù)更多物體數(shù)量進行滲透.同時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對數(shù)學逐漸產(chǎn)生親切感.)

           。ㄈ┙沂菊n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么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shù)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nèi)容.

            教師板書:玩具 (1、2、3、4、5)

           。ㄋ模┲笇鴮懀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shù)出數(shù)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shù)該怎么寫呢?誰會寫 1 ? 2怎么寫?

           。ㄖ该鍟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么樣?那么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guī)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么寫的.(生描示范字,師巡視指導.)

            比較:你認為哪兒寫的比較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c評:先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的寫法,有了認識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寫,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在不知不覺的演示過程當中學會了書寫.)

           。ㄎ澹┍容^數(shù)序.

            1.看圖數(shù)數(shù).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shù),2、4叫雙數(shù).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些數(shù)字?它們有什么用?

            (點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字之間的大小關系,同時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進一步增加學習的興趣,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數(shù)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jié),“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jié),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jié)?大象呢?

            三、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點評:

            1.本節(jié)課,讓學生在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shù)數(shù)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

            2.數(shù)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局限于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shù)數(shù)的方法,以及單數(shù)與雙數(shù)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后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90頁例1、第92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知道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shù)相關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3、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1、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shù)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今天帶來了一些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信息,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選手平均每人1分鐘踢50個。

            (2)一年級第一小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級平均每個班開展了3項課間活動。

            (依次出示信息,分別請3名同學讀題,其他同學認真的看屏幕并傾聽)

            師:同學們,在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個詞,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生:都有“平均”這個詞。(課件再次用紅色顯示信息中的“平均”)

            師:對,(指著50個,120厘米,3項,課件同時用粉色顯示這些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平均數(shù)”。(板書課題:平均數(shù))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那些知識?

            生:平均數(shù)是一個什么數(shù)?

            生:平均數(shù)與平均分有什么關系?

            生:怎樣計算平均數(shù)?

            生:平時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數(shù)?

            ……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今天的知識。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感知平均數(shù),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新課講授:

            (一)平均數(shù)的意義

            通過課前的導入,大家說一說什么叫平均數(shù)?學生討論后交流。師歸納:平均數(shù)是指在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

            (二)平均數(shù)的求法

            教學例:出示例1情景圖。

            1、分析問題

            師:這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huán)境,爭優(yōu)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活動,大家看看這是我班一個小隊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課件出示相關情景和統(tǒng)計表,學生讀題。

            師: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個小隊有四位同學。

            生:我知道了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12個、小亮11個、小明15個。

            生: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個人一樣多。

            師:那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求這個小隊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生: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shù)量。

            2、方法總結

            師: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主題圖),這是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簡單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信息嗎?

            生:他們不一樣多。

            師: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通過移動瓶子來解決。

            師:怎樣移動?

            生: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同時利用書本等器材進行簡單操作,并交流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

            生:小紅的多,小蘭的少。

            師:他是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shù)量就怎么樣了?

            生:同樣多。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shù)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法”)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請說一說。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

            師: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們的總數(shù)再除以4。

            師: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并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嗎?

            生:(14+12+11+15)÷4=52÷4=13(個)

            師:指著算式(14+12+11+15)÷4,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們4個人收集的瓶子總數(shù)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再算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師:聽懂了嗎?誰和他的方法一樣?再給大家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會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52表示什么?

            生:4個人收集瓶子的總數(shù)。

            師:是呀,是把小紅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總數(shù)量先求出來,是52個。(教師板書“總數(shù)量”)

            師: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總數(shù)平均分給4個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總份數(shù)。

            師:4就是總份數(shù),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這13個就是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shù)量的平均數(shù)。(板書“平均數(shù)”)

            師: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數(shù)=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

            師:真不錯,大家鼓勵一下,向他學習。師小結: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數(shù)是13個。板書:平均數(shù)的求法:(1)移多補少。(2)平均數(shù)=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校生活實際,利用活動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在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算一算,發(fā)現(xiàn)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經(jīng)歷數(shù)學概念、方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數(shù)的兩種不同方法。]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理解怎樣使每個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小結:平均數(shù)是一組數(shù)據(jù)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shù)是多少。

            課后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第2-3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fā)現(xiàn)的等式性質(zhì),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fā)現(xiàn)的等式性質(zhì),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先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xiàn)在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tài)?_______,說明兩盤的質(zhì)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么變化?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現(xiàn)在你能把天平的規(guī)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xiàn)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么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guī)律,你能說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么規(guī)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guī)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guī) 律進行舉例說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里,未知數(shù)x屬于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jù)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 了什么內(nèi)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shù)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shù),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并解出來。

            六、作業(yè)布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6-14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8-16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18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5-18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3-28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29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8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15

          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