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華[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并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紙青蛙。
2.通過動手操作感受科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統(tǒng)計表。
物質準備:紙青蛙、毛巾、塑料吸管、自制池塘、荷葉、大統(tǒng)計表、小笑臉。
活動重點
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紙青蛙的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1.以游戲口吻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出示一只手偶青蛙,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2)幼兒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紙青蛙。
關鍵提問:
吸管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嗎?
目的:引導幼兒第一次嘗試用吸管吸紙青蛙。
2.幼兒進行猜想,并將自己的猜想貼到大統(tǒng)計表上。
(1)請幼兒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
(2)幼兒進行猜想,并將自己的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tǒng)計表上。
關鍵語:
覺得吸管和毛巾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對勾下面的方格里。
覺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目的:引導幼兒進行猜想,并將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tǒng)計表上。
3.幼兒操作實驗,嘗試用吸管和毛巾摩擦吸起紙青蛙。
(1)幼兒自己嘗試用吸管和毛巾吸紙青蛙。
關鍵語:請小朋友試一試,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吸管和毛巾摩擦來吸紙青蛙。
關鍵提問:
小毛巾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戲,吸管能不能幫小青蛙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
你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你用什么方法讓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你是怎么做的?
(3)請幼兒把小笑臉貼到統(tǒng)計表上。
目的:在操作活動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能吸起紙青蛙。
4.梳理實驗小結。
關鍵提問:
小朋友們,剛才你們的'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你是用什么方法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梳理: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紙青蛙,幫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目的:通過操作,讓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與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紙青蛙。
實踐活動案例
1.開始部分
(1)出示一只玩偶青蛙,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動物朋友,是誰呀?
幼兒:小青蛙。
教師:小青蛙平時生活在哪里呀?
幼兒:池塘里。
教師: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喜歡在荷葉上跳來跳去。
教師:現(xiàn)在,小青蛙想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去做游戲,可是小青蛙太小了,跳不上來,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幼兒:好。
教師:小朋友那都有一根吸管,請小朋友想想能不能用吸管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試一試吧。
(以游戲口吻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第一次嘗試用吸管吸青蛙。這是第一層次,教師用激趣的語言激發(fā)幼兒,引導幼兒只用吸管一個材料嘗試吸青蛙。)
(2)幼兒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紙制小青蛙。
教師:吸管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嗎?
幼兒:不能。
(教師運用提問,幫助幼兒明確第一次試驗的結果。)
2.幼兒進行猜想,并將自己的猜想貼到大統(tǒng)計表上
(1)回顧剛才實驗的結果。
教師:請小朋友讓吸管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剛才用吸管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幼兒:沒有。
教師:現(xiàn)在又有一塊小毛巾也來幫它了。請小朋友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
(教師梳理第一次結果的同時,引出第二個材料:小毛巾。)
(2)幼兒進行猜想,并將自己的猜想用笑臉貼到大統(tǒng)計表上。
教師:覺得吸管和毛巾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對勾下面的方格里。
教師:覺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請你把小笑臉貼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3.幼兒操作
(1)幼兒自己嘗試用吸管和毛巾吸紙質小青蛙。
教師:請小朋友試一試,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這是第二個層次,在不提示毛巾與吸管關系的情況下,請幼兒自己嘗試毛巾和吸管怎樣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吸管和毛巾摩擦來吸小青蛙。
教師:小毛巾特別想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戲。咱們小朋友不是玩過蹭一蹭的游戲嗎,讓它們也來蹭一蹭吧?纯赐嫱瓴湟徊涞挠螒颍∥苣懿荒軒托∏嗤軓某靥晾锾胶扇~上。
(這是第三層次,教師提示幼兒用毛巾和吸管蹭一蹭來吸紙青蛙。)
教師:小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可不能用力杵它,要讓吸管挨著小青蛙躺下,幫助小青蛙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
教師:小毛巾和吸管玩完蹭一蹭的游戲,吸管能不能幫小青蛙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
(在操作活動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紙片。)
教師:你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幼兒:跳到荷葉上了。
教師:你用什么方法讓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啊,你是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把小青蛙吸上來,幫它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現(xiàn)在,我應該把小笑臉貼在哪呢?
幼兒:貼在對勾的下面。
教師:請小朋友來貼上小笑臉吧。
(教師通過幾個關鍵提問幫助幼兒思考、回顧實驗的過程。)
4.梳理小結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也有一個池塘,可是小青蛙還沒跳到荷葉上呢,我想請小朋友來幫幫衛(wèi)老師。
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的小青蛙跳到荷葉上了嗎?
教師:你是用什么方法幫助小青蛙跳到荷葉上的?
教師: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請一個小朋友幫幫我。
教師: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紙青蛙,幫小青蛙跳到荷葉上。
教師:小青蛙今天特別高興,謝謝小朋友們幫助它從池塘里跳到荷葉上。我們跟小青蛙說再見吧,下次再跟小青蛙一起做游戲。
(教師通過提問和請幼兒操作演示,幫助幼兒梳理、提煉經驗,讓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紙片,總結實驗現(xiàn)象。)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和涂色活動,區(qū)分2—3樣同類物體的長短,培養(yǎng)動手能力、比較能力。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能根據(jù)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請幼兒觀察桌上的不同實物,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樣兩類物體進行比較
問:你覺得哪把尺長,哪把尺短?
追問: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長短?
2、師:老師手里的兩條綢帶哪一條綢帶長,哪一條綢帶短?
追問: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長短?
分別比較兩把尺和兩條綢帶的長短,說說哪把尺長,哪把尺短;哪條綢帶長,哪條綢帶短。
3、三樣同類物體進行比較
師:我這里有3支蠟筆,哪一只蠟筆最長,哪一只蠟筆最短?
誰能來給蠟筆排排隊,從最長的排到最短的?
師:我還請來了管子,我們也來給他們比比誰最長,誰最短?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他們誰最長,誰最短了,誰能來幫它們按照順序排排隊?
三、涂一涂
1、師:我的紙上還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來幫助他們比出長短。
師:我們把長的尺和長的綢帶涂上黃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綢帶涂上藍色。
師:把最長的蠟筆和管子涂上黃色,把最短的蠟筆和管子涂上藍色,剩下的就涂上紅色。
2、請幼兒在練習紙上按要求涂顏色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小班的數(shù)學活動,活動的重點在于區(qū)分物體的長短。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興趣都很濃厚,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完成度也還不錯;顒又形彝ㄟ^出示不同的`物體來讓幼兒進行長短的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長短的比較應該放在水平平面上,不應該豎著放,這樣更適合比高矮。在出示綢帶進行比長短的時候,由于操作紙上一條綢帶是彎曲的,我選擇了同樣長短的綢帶進行比較,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應該選用長短不同的綢帶,然后將長的綢帶進行彎曲變長和短的綢帶一樣長,這樣孩子們或許能更好的理解。整個活動,我缺少了讓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戲性,操作也是一個讓孩子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過程,應該加入活動中。在選擇比較的物體時也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這樣孩子們在講述時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動點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沒有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沒有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掌握比較的方法來掌握物體的長和短。本次活動,大多是教師在前面說教,而幼兒不是很主動的學。并且在活動中,教師對于比較的方法講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疊和長短排等)雖然在活動設計時體現(xiàn)出來,但是在活動中沒有。在活動中,幼兒講述的較少,教師講的太多。這些作為新教師需要注意到的。
亮點:
1、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環(huán)節(jié)能層層遞進。
2、材料的準備比較充分。
不足:
1、目標制定時,教師應考慮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什么。這次的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讓幼兒區(qū)分長短,應該讓幼兒看卡,比較物體的長短。
2、對于數(shù)學活動,教師對于語句的概括一定要規(guī)范,正確引導幼兒。
3、材料的準備要考慮周全,如像比較長短,就要選擇不同的顏色,使能力差的幼兒在同伴的啟發(fā)下也能掌握。
建議:
1、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因增加幼兒的操作機會,使幼兒掌握比較的方法。
2、操作紙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有機的進行調整。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xiàn)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大膽撕畫、粘畫的手工技能。
2、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畫好烏龜(沒有涂殼)的圖畫紙若干;
2、各種色彩的蠟光紙,膠棒。
活動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我們看看它是誰呀?請全體幼兒觀看錄像片《小烏龜》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呀?
(二)引導幼兒說出小烏龜?shù)奶卣?/strong>
師:它長得什么樣子呀?
。ń處熞龑в變赫f出有殼、腿、頭、尾巴,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殼上邊的花紋)
師:請小朋友告訴我小烏龜?shù)臍な鞘裁搭伾?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烏龜穿上了花衣裳。
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看一看,咱們班誰穿了花衣裳呀?那她們的花衣裳顏色多不多?那花衣裳是怎樣變成的呢?
師小結:對了,衣服上很多種顏色拼在了一起,就變成了花衣裳。今天呀,有很多沒有花衣服的小烏龜,它們想請咱們小班的小朋友幫助它們裝飾花衣服,你們愿意嗎?
。ㄈ┙處熤v解示范
師:我用各種各樣顏色的蠟光紙,撕成一塊一塊。小朋友們一起來撕一撕。然后均勻的`抹上膠水貼在烏龜?shù)谋成稀?/p>
。ǔ鍪狙b飾好的烏龜圖片作范畫)
(四)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們,小烏龜之間最愛互相幫助了。小朋友們在粘貼的時候,也可以互相幫忙裝飾烏龜?shù)幕ㄒ律选?/p>
師:小朋友們在裝飾花衣服的時候,可要記住小烏龜特別愛講衛(wèi)生,我們小朋友也要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寶寶,把撕下的紙放到紙簍里。
幼兒裝飾小烏龜?shù)臍ぁ?/p>
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用不同顏色的蠟光紙裝飾烏龜殼。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1、幼兒講一講自己的作品。
2、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3、教師講評作品,鼓勵個別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快樂心情。
2、懂得好吃的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活動重點
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1、 草莓甜蜜蜜的掛圖;
2、刺猬頭像;草莓圖片若干。
3、輕音樂、電腦
活動過程
一、出示頭飾,引出故事。
師:它是誰?(刺猬)它長得怎么樣?
提問:故事里有幾只刺猬,它們叫什么名字?
二、出示掛圖,講述故事。
1、出示掛圖1。
小一出去了,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幾顆?這些草莓是什么樣的?
小一吃了一顆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它正想吃第二顆時,想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2、出示掛圖2。
小二也出去了,它發(fā)現(xiàn)了幾顆草莓?它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掛圖3
太陽出來了,四個小刺猬身上都背了什么?有幾顆?
猜一猜,小刺猬們身上的草莓都是給誰吃的?
4、出示掛圖4
想一想,小刺猬們還吃了誰給它們的草莓?
為什么覺得這顆草莓特別甜,特別美呢?
三、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播放輕音樂,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情境表演,角色體驗。
分組進行角色表演,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幼兒記憶。
教學反思
《草莓甜蜜蜜》這個有趣的文學作品,正是講述了朋友之間的友誼。引導幼兒融入到故事的情景中,懂得“什么是好朋友”、“有朋友真好”。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有限,但是他們的語言表現(xiàn)欲往往表現(xiàn)得很強。本活動的內容比較適合小班年齡特點,同時也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因為小班孩子都比較喜歡小動物,以動物形式進行擬人話,懂得好吃的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不吃獨食。當我提問:“為什么他們覺得這顆草莓特別甜、特別美呢?”孩子其實已經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但是由于他們不會用完整的話語描述它、表達它,從而不能很好地講述。有些時候他們理解的東西老師應該以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要“先思而后言、先思而后行”!在以后的活動中要保持比這樣更好的教育成果,需要對每節(jié)活動都要做到課前課后認真分析思考,《綱要》中指出好的要繼續(xù)保留,不好的要及時改正,這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進一步好的反思點,同時也讓我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有更多的了解。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教案08-04
[經典]小班教案07-31
(經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選)08-24
【精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經典)08-21
小班教案12-08
小班教案12-08
小班教案12-08
小班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