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尋隱者不遇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尋隱者不遇教案優(yōu)秀,歡迎大家分享。
尋隱者不遇教案優(yōu)秀1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結(jié)合圖片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感受詩歌的內(nèi)蘊美。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古詩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古詩詩句相關(guān)圖片、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出題目。
1、教師講述賈島《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引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叫做《尋隱者不遇》。
3、初步了解題目大意
二、初讀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3、幼兒嘗試跟著教師一起誦讀古詩
4、教師解釋古詩大意
我們已經(jīng)一起朗誦過這首古詩,下面來聽聽這首古詩說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詩人在松樹下問一童子,你師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認真的回答說,師傅采藥去了。但我只知道,師傅在這座山里,具體在哪個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讀古詩,分段理解
1、(出示插圖)。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里碰到這個童子的?從古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
教師小結(jié):在一棵松樹下面,詩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問童子一些事情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一句。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么關(guān)系?他是怎么回答詩人的?
教師小結(jié):童子說他的師傅上山采藥去了。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二句。
4、童子的師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詩里的那一句說到了?
教師小結(jié):童子的師傅就在這座山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三句。
5、最后詩人有沒有找到童子的師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師解釋第四句古詩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濃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四句。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表演古詩
1、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誦讀古詩數(shù)遍
2、請幼兒扮演詩人和童子表演古詩,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尋隱者不遇教案優(yōu)秀2
一、釋題質(zhì)疑。
1、直接揭題。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渙。今天,我們隨著第五首古詩的學習,再認識一位唐代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2、釋題。
尋:尋找、尋訪。
隱者:隱居山林的人。
不遇:沒有遇到。
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尋訪一位隱居山林中的'人卻沒有遇到。
3、質(zhì)疑。
怎么找的?為什么沒有找到?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
2、指名讀,教師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指導生字讀音。
三、借助畫面,理解詩意。
1、仔細看圖。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ㄎ抑懒俗髡咴谙螂[者的弟子詢問隱者的去向;童子在擺手說不知道在哪里;隱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結(jié)合圖談一談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師:老師。此山:這群山。
3、師重點指導。
言:說。
云深:山高林密,山頂之云霧繚繞。
只:就
4、根據(jù)詩句想象詩中省略的詢問。
(l)你師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兒采藥?
。3)你能找到他嗎?
5、體會人物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第二句:言師采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語氣,體會語感,讀出語氣。
6、扮演詩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對話。
四、想象詩意,熟讀成誦。
1、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節(jié)奏。指讀、同桌互讀。
2、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4、指導書寫。
“童”上邊的“立”寫得要扁平,與下邊“里”寫得緊湊。
【尋隱者不遇教案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尋隱者不遇教案03-05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10-29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shè)計03-20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shè)計03-24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15篇11-02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精選3篇)04-06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03-19
踏雪尋梅教案03-31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