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進一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會生字新詞。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學準備]:
貝多芬的《月光曲》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介紹貝多芬。
一、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提出問題。(要求教師給學生實在而充足的時間去預習,一般花整節(jié)課時間讓學生去預習。)
自學要求
一、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要求識記生字,理解部分新詞。(可參考運用工具書,如字典、辭典等)
二、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概括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四、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問題① ② ③ ④ ⑤
。▽W生在自學卡提出的問題,本人給予了歸納統(tǒng)計,在附頁。)
二、課堂檢測,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ㄒ唬╊A習檢測
1、生字新詞的檢測
A、詞語
幽靜清秀陌生純熟清幽琴鍵
霎時恬靜波濤洶涌陶醉
●抽生讀
●說說你最理解哪個詞語
B、生字、多音字
chuán()tán()
券:()傳彈
zhuàn()dàn()
●請學生組詞識記
2、課文朗讀檢測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防止讀破句。
3、對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檢測
課文講了一個關于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美麗動人的傳說。請大家打開書本,再讀讀課文,讀過之后,看誰能把這個傳說說給大家聽聽。
A、學生自由讀全文。
B、課文讀好了,你們把這個傳說記住了嗎?在講這個傳說之前,我有個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這個傳說的大概意思講出來就可以,這就叫概括地講,這可比具體講要難。請你們先同桌準備一下,思考該怎么講,想過了,自己可以小聲練習練習。(學生思考,各自練習。)
C、抽生說(多說幾個),教師隨時請學生點評,要求說出優(yōu)點和問題。
(二)小組討論,初解問題。
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但是,課文里邊還有值得我們?nèi)ヌ剿骱脱芯康牡胤健4蠹覍φn文也提出了不少的'問題,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在四人小組內(nèi)來討論你們不懂的問題,看看憑四人的智慧是否能解決掉一部分難題。
●小組進行熱烈地討論。
●教師隨時巡回點撥,參加討論。
●小組內(nèi)整理出剩余的問題(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那些粗淺的表面的問題就解決掉了。)
三、集體反饋,自讀課文,疏理問題。
請每一小組的組長把小組內(nèi)剩下的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板書,并同時進行問題的歸納與疏理。
疏理后可能還留有的問題:
●為什么叫它為《月光曲》?
● 《月光曲》真的那么迷人嗎?
●貝多芬為什么要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盲姑娘為什么會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以上部分是關于《月光曲》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貝多芬為什么要為那位盲姑娘彈鋼琴曲?
●為什么他彈完一首后,又彈了一首?
●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他為什么不回答?
△這一部分的問題是關于貝多芬內(nèi)心情感變化而引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疏理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這一小組不能回答,其他小組能回答的就隨機解決掉,教師抓住一些重點問題設疑。)
四、再讀課文,獨立思考,探究問題。
對于黑板上疏理后的問題,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先獨立思考,你認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深入研究。
。ㄟ@一回答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認為第一部分內(nèi)容,有些人則會認為第二部分內(nèi)容。)
五、合作探索,以讀為本,解決問題。
1、第一部分內(nèi)容的探索
A、請學生細讀第9小節(jié),思考這小節(jié)講了什么?(《月光曲》的內(nèi)容)
B、請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月光曲》,聽完讓其談感受: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學生對這里的回答可能不是文中兄妹倆聽時的感受,教師也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感受,這就解決了《月光曲》真那么迷人?的問題。)
C、盲姑娘和她的哥哥聽了貝多芬的彈奏,他們似乎看到了哪些景象?
。▽W生對這里的回答都是文中第9小節(jié)的內(nèi)容,即月亮從海邊升起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這就解決了為什么叫《月光曲》的問題。)
小結:這么美的景象把盲姑娘兄妹倆陶醉了,連貝多芬也是激動萬分,所以沒等他們醒來,就飛奔回客店記錄剛才的曲子。
D、課文把《月光曲》寫得這么美,我們想辦法把第9小節(jié)也背出來。
2、第二部分內(nèi)容的探索
A、請學生瀏覽課文2~7小節(jié),體會貝多芬的心情。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時心情
●貝多芬彈完第一首后聽了盲姑娘的話,心情
B、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學生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第二部分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小結:貝多芬從感動到激動,正是懷著這種激動萬分的心情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么優(yōu)美的《月光曲》。
六、檢測目標,拓展延伸,開放問題。
1、抽生背第9小節(jié)。
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2、出示句子:
A、同學們,屋子里真的披上了銀紗嗎?(不是,是比喻)
B、小結:這是由月光引起的聯(lián)想。寫實實在在的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2
一、設計意圖
本設計將"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學科間融合,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yōu)樯畹恼n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激發(fā)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課內(nèi)插入課外閱讀材料,通過對比閱讀擴充閱讀信息,進一步認識音樂家的偉大之處。
4、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閱讀材料,通過"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淀情感,進行再創(chuàng)作。
二、教學流程
1、話激趣
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一傳說故事的內(nèi)容,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說說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都給予肯定)
2、選讀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倆聽著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么?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有關語句。)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涌。)
(3)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讀。(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課件呈現(xiàn)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誦讀,教師隨機示范并及時表揚)
3、回讀全文,探究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情感。
(1)擬定目標。貝多芬先生為什么回彈出這么美妙的琴聲?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彈出如此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回讀課文,從文中的重點語句中找尋原因。關系
(2)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自讀感悟討論合作)
。3)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隨即調(diào)整,隨即點撥。)
A、出于對窮兄妹倆的同情。語段:兄妹倆的對話。(1、研讀"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說說"等。2、引導體悟: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語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引導感悟:1、"多純熟","感情多深"等。2、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是當時的環(huán)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語段:第八自然段。(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
。4)情景朗讀。(師生合作,再現(xiàn)課文情景)
4、擴展閱讀,進一步貝多芬。
。1)屏幕閱讀《不為侵略者演奏》,提示學生注意語速,抓住要點。
。2)讀了這個小故事之后,請你再聯(lián)系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請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贊揚的話。
。3)有感情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這樣寫到:
1、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人
2、貝多芬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是一個不向侵略者屈服的人。
3、貝多芬先生,您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我要采一束最美的鮮花送給您。
(4)延伸教育專題
A、提供相關閱讀材料,學生自選閱讀。
B、提示課外選材途徑(書籍,網(wǎng)絡)探究閱讀。
C、書面?偨Y反饋。(定期兩周完成研究專題—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題目自擬,如:我對貝多芬的認識,《月光曲》的誕生,貝多芬的成長之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等。)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涌、記錄,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案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內(nèi)容。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學習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習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從課文結尾入手)。
1、(《月光曲》音樂起)齊讀課題:“曲”是什么意思?
2、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機教學§1)
3、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chuàng)作《月光曲》沒有關系?(相機教學最后一小節(jié))
4、過渡:一個曲子為什么這么著急,貝多芬為什么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才也說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jié)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出示§9:(指名讀課文)
。1)這段寫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變化)那怎么說是《月光曲》呢?
。2)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nèi)容,通過朗讀來體會,并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ㄏ鄼C出示課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3)分清事物與聯(lián)想: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fā)生了嗎?(是聯(lián)想)是誰的聯(lián)想?(讀課文§9末)他們這種聯(lián)想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4)教師小結: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lián)想。那么什么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在前面寫上: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蕩)
(5)系統(tǒng)練說:師開頭——貝多芬面對著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chǎn)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lián)想,生接著說——
。6)是這樣的音樂(指板書)引起了這樣的聯(lián)想(指板書)。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不過我想: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不一定象我們研究的那樣簡單,可能在一片平靜的大海中,也會偶爾跳起幾個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洶涌的浪峰之間有低沉波谷,是不是?這樣,就使樂曲的'旋律更豐富了。(音樂欣賞)
(7)想象練習:你聽著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么新的疑問產(chǎn)生?(學生質(zhì)疑)那么,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靈感從何而來?帶著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2——§8
3、引導學生理解創(chuàng)作的源泉:
。1)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板書:一分觸動
十分感動
萬分激動
(2)寄情于月光:他把這份感情寄托給了誰?(出示朗讀第8小節(jié))
4、現(xiàn)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練說:
五、課外延伸:
1、教師: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獲,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我們借助網(wǎng)絡去感受貝多芬的音樂魅力。
2、(點擊網(wǎng)絡)介紹:他的樂曲熱情激昂,像一團熊熊的烈火,迸發(fā)著熾熱的激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學習,你結識了誰?對他有哪些了解?
2、背誦《月光曲》的內(nèi)容(伴《月光曲》)
二、寫作遷移:
1、分清課文中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聯(lián)想到的事物?
2、寫作練習:給《荷花》這一段加上適當?shù)穆?lián)想:
多美的荷花。”叹G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白荷花、紅荷花競相開放,全開的、半開的,姿態(tài)各式各樣異,爭奇斗艷。一朵剛剛綻開的花骨朵躲在荷葉后面,一只蜻蜓在上邊飛來飛去。
3、組織交流。
三、鞏固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指讀
2、引導學生從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對字詞進行分析比較。
3、理解詞語的意思。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月光曲》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感情的變化。
2、在理解內(nèi)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言行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啟發(fā)法
教具:電腦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揭示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師糾正讀音
3、 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4、 學生質(zhì)疑
三、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第 二 課 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1、 板書課題:月光曲
2、 請生簡述《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
3、 質(zhì)疑: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引導生從內(nèi)容及人物質(zhì)疑)
二、 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1、 生快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來?
2、 品讀句子,再聯(lián)系上下文,小組討論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這樣說?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怎樣?
3、 交流討論情況,重點體會以下幾方面:
(1) 貝多芬進屋是被兄妹的談話所感動;
(2) 貝多芬彈一曲是看到兄妹窮,但又愛音樂,產(chǎn)生了同情心;
(3) 貝多芬又彈一曲是因為發(fā)現(xiàn)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動;
(4) 貝多芬飛奔回店是因為創(chuàng)作了一首新曲子很興奮。
根據(jù)生回答板書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關鍵詞
4、 小結
(1)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述:這些感情的變化其實就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這些結論我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的?根據(jù)生述板書學法。
找
分析言行 問
議
說
體會心情
理解內(nèi)容
三、 學習體會第三節(jié)
1、 文中哪里最讓貝多芬感動?(課件出示兄妹對話)
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那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 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討論,體會兄妹說話時的心情變化。
3、 交流討論情況
(1)妹妹說第一句話時是(渴望)的心情,因為她知道貝多芬來到小鎮(zhèn),很想
聽貝多芬彈琴;
(2)哥哥說話時是帶著(難過的、遺憾的)心情,因為家里窮他不能滿足妹妹的心愿;
(3)妹妹說第二次話時是帶著(安慰)哥哥的心情,因為他不想讓哥哥為了她而難過。
4、 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1) 同桌分角色練讀。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讀。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5、 聽了兄妹談話,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結:貝多芬正是被這對窮兄妹間的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了,才進了屋,才有了后來獻給兄妹倆的《月光曲》。大家想聽這首曲子嗎?
四、初步辨別聯(lián)想與實在事物
1、 請生劃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調(diào)的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 小組討論:讀句子,根據(jù)內(nèi)容畫一畫。
3、 請生展示作品,并讓大家評議。
4、 課件出示選擇題,讓生選擇《月光曲》曲調(diào),并說理由。
選一選: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5、 欣賞《月光曲》
6、 請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曲調(diào)的變化。
7、 大家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diào)的?
8、 哥哥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9、 師述: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聯(lián)想可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豐富,但聯(lián)想要以實在
事物為依據(jù)。而同樣的音樂,讓不同的人聽,由于各人的經(jīng)歷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
五、擴展,體會文章中心
1、聽音樂,想一想:
盲姑娘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我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2、你們認為貝多芬想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些什么?
3、窮兄妹倆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后他們會怎樣面對生活呢?
板書設計:
月 光 曲
聽:談話 (感動)
貝多芬 看:貧窮 (同情)
彈:一曲 又一曲 (激動)
記:曲子 (興奮)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07-13
月光曲的教案04-01
月光曲教案10-09
《月光曲》教案02-26
月光曲優(yōu)秀教案03-02
六年級語文教案月光曲07-15
六年級上冊教案01-06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1-07
《月光曲》教學反思月光曲教學反思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