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會在無意間說出這個小朋友的衣服是綠色的;那個小朋友的衣服是黃色的。我覺得他們小小的腦袋里充滿了對認識顏色的渴望。為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關于紅色、綠色的活動。
說活動目標:
這次科學活動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在生活中能通過顏色來區(qū)別事物,注重培養(yǎng)幼兒愉快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因而就產(chǎn)生了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1.認識紅、綠兩個顏色。
2.能夠按顏色對物體進行分類。
3.樂意并愉快地參與活動,能在活動中大膽發(fā)言。
其中活動難點是幼兒將紅花、綠花送給對應顏色的兔子。
說活動準備
紅色剪紙兔子和綠色剪紙兔子已經(jīng)紅綠剪紙房子,還有讓幼兒送給紅綠兔子的紅綠花各十個。
說活動過程
一:認識顏色
1.我出示玩偶綠青蛙和小紅魚。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請他們出來呀?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喊1、2、3請出來好不好。和幼兒一起喊1、2、3請出來分別請出了綠青蛙和小紅魚。
2.我向展示紅螃蟹、綠烏龜?shù)膱D片讓幼兒反復認識紅綠色。
我通過提問幼兒螃蟹是咋樣走的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進而跟著我的問題描述螃蟹和烏龜?shù)念伾?/p>
二:學習按顏色分類
1.我通過自己遇到兩個可愛的小動物然后同樣和幼兒一起請出小兔子,用兔子穿了新衣服來讓幼兒自己辨識紅、綠兔子的顏色。
2.我通過幼兒每天離園回家讓幼兒聯(lián)想紅綠兔子也會回家,但是紅兔子、綠兔子今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引導幼兒為紅兔子、綠兔子找房子。
3.最后用紅兔子和綠兔子打電話的`形式讓幼兒得知紅兔子喜歡紅花、綠兔子喜歡綠花。進而將準備好的小花發(fā)給幼兒讓其送給紅兔子和綠兔子。
這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認識紅色和綠色,能夠按紅、綠色進行分類。能在愉快的活動中認識紅綠色,培養(yǎng)幼兒舉手大膽發(fā)言的能力。我班的幼兒相對較小接受能力也相對弱一些。這次活動大多數(shù)幼兒都給紅兔子和綠兔子送了對應顏色的花,雖然他們小不懂分類是什么,但是簡單的認知與行為就能讓我們驚嘆他們的聰明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程度。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的問題比較多。首先,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過渡時有些不自然,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都沒有很好的吸引幼兒注意力。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一日三餐后,難免口中有食物殘渣,漱口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清潔口腔的方法,可保證年齡較小幼兒的牙齒清潔和健康。為此,我們應充分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進行教育,特別是要隨時抓住時機,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幫助幼兒了解清潔口腔的基本方法,并加以督導,形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活動目標
1. 知道漱口可以清潔口腔,保護牙齒。
2.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3.愿意堅持飯后漱口。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鏡子、杯子、水、毛巾等。
過程建議
1、 午餐、午點后,請幼兒說說吃了什么?好吃嗎?
2、送禮物,照鏡子:今天準備了小禮物送給你們,看看是什么?(鏡子)我們來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齒)牙齒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它們爬到牙齒上去了,牙齒變臟了,你有什么辦法把它們從牙齒上趕走呢?
3、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梢运⒀馈⑹诨蛴醚篮。討論哪種方法方便快捷?
4、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模仿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5、嘗試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
6、互相看看誰的牙齒最干凈。
延伸提示
1、利用生活環(huán)節(jié),鞏固漱口的方法。
2、與家長聯(lián)系,要求幼兒在家中也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習慣。
3、開展幼兒齲齒的防治工作。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重要性,了解一些簡單得省水方法。
2、培養(yǎng)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資源:主題小書、記錄單。
2、教師資源:掛圖、水源缺乏的圖片。(自備)
3、經(jīng)驗準備: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過程:
1、欣賞圖片,知道水的重要性。
。1)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2)如果沒有水,魚會渴死;如果沒有水,樹木會枯干;如果沒有水,大地會裂開口子;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將不會有生命。
。3)結(jié)合圖片欣賞,知道水的重要性。
2、閱讀主題小書,師幼討論,了解簡單的省水方法。
(1)教師:關緊水龍頭:水龍頭為什么哭呢?怎么讓水龍頭不哭呢?
。2)教師:你還有什么節(jié)約用水的好方法?
。3)教師小結(jié):洗臉之后的水可以用來洗腳;洗衣、洗菜的水可以收集起來沖廁所;洗澡抹泡沫時,關上水龍頭等。
3、出示已經(jīng)準備好的圖片,討論掛圖上有什么方法可以節(jié)約水資源。
4、出示記錄單,幼兒獨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比較薄弱,當孩子們看到缺水的圖片時,很是驚嘆,原來缺水是那么嚴重,這也激起了孩子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省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多多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省水的方法。并讓幼兒相互監(jiān)督,增強幼兒的節(jié)約水資源的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突破了重點。在出示掛圖前,教師缺乏過渡性語句。出示掛圖時,應先讓幼兒找一找哪些是省水小妙招,幼兒操作后教師缺乏講評與總結(jié)。
小班教案 篇4
通過一個學期的小班教學,對小班主題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小班幼兒有意注意已經(jīng)開始萌發(fā),他們從家庭走進學校,對外界新鮮的刺激能產(chǎn)生興趣,容易進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開展主題活動關鍵在于組織引導和把握主題探究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而這個引導者就是教師。除了教師的作用,家長的作用也很大。因為小班幼兒是剛剛進入幼兒園,他并不知道該怎樣去參與活動,只是有興趣,而家長就是配合教師,去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教師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要吃透主題精神,理解目標、框架,設計預設活動。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要觀察幼兒興趣、積極回應幼兒,師生共同生成主題。教師捕捉本班幼兒的熱點、需要和經(jīng)驗生成各班特有的主題,在實施共同的主題時,各班教師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和經(jīng)驗生成不同的小主題。
每天自由活動時,幼兒總拿出不少玩具車玩,邊玩邊說“這是我吃麥當勞換來的,這是米老鼠車”;有的說“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坦克車”;還有一個小朋友對汽車特別感興趣,每天說“這是寶馬車,那是別克”。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車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加上孩子對車有濃厚的興趣,于是開始建構(gòu)初步小汽車的主題網(wǎng)絡,網(wǎng)絡的建構(gòu)依據(jù)是小班
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比較關注外形特征等表面的問題,如馬路上常見車的名字、幾種特殊車的用途等,后來又根據(jù)實施情況對主題網(wǎng)絡進行修改,增設了坐車要用的“一卡通”,不同顏色的出租車名等。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活動的生活化,加強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注重利用家長資源。在主題活動中的家長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能夠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使主題活動順利的進行,是課程開發(fā)、實施的一部分。
在進行主題探索活動過程中,我及時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對活動的'有效指導和展開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汽車”主題探索活動中,我讓幼兒帶來了各種玩具車,讓幼兒盡情地玩,孩子邊玩我邊提問:你帶來的是什么車,有什么用,逐漸過渡到馬路上的車。我提供了馬路上各種車的圖片,讓幼兒每天回家在馬路上看一下還有什么車,請幼兒說說坐過什么車,坐車去干什么。
在主題探索中,我既有集體收集汽車,又有桌面的馬路展示汽車,墻面上的汽車圖片;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們開心地跟著音樂開車,唱歌;語言活動中會用兒歌來表述不同的汽車。整個探索活動過程中主題網(wǎng)中有的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充分的展開。
總之主題活動的探索過程是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教師在反思中實施教育的過程,家長不斷重視幼兒教育、配合教育的過程。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通過多方面的理解故事。
能按故事大意自己編故事。
活動準備
月光寶盒(飾音樂盒)
《巫婆的魔毯》故事
活動過程
一、月光寶盒
1、大家看月光寶盒又出現(xiàn)了,要給我們講故事啦!
2、猜猜月光寶盒今天會給大家講什么有趣的故事那?
3、老師好像聽說是關于小狐貍和小貓的故事。
4、大家想知道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嗎?我們聽聽吧!
二、《巫婆的魔毯》故事
1、小貓和小狐貍來到山上采果子,小狐貍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往上升,腳下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一條毯子,小狐貍正踩著毯子在半空中,小狐貍叫小貓快上來,小狐貍伸手把小貓拉了上來。
2、魔毯帶著小狐貍和小貓在空中飛,它們飛過好多地方,一直飛到云彩里,跟云寶寶玩了一會,天漸漸的`黑了,小狐貍和小貓也有點玩累了,它們和星星月亮又玩了一會,又摘了兩顆星星握在手里,慢慢著趴在毯子上睡著了。
3、魔毯把一角蓋在小狐貍和小貓的身上,把它倆送回家,魔毯也回家了,巫婆看見魔毯回來說著:“調(diào)皮的家伙,又跑哪里玩了一天才回來。”魔毯變得很柔軟,蓋在巫婆的身上睡著了。小狐貍和小貓醒來以為自己做了個夢,可手里的星星還在亮著。
三、了解故事
1、重復敘述故事了解。
2、以故事里的事提問了解。
3、演繹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解。
4、通過多方面的了解,讓大家能按大意編故事。
5、小朋友這個故事好不好,那中午睡覺的時候我們蓋好毯子,看看進入夢香會做這樣的夢不。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每次帶孩子們到陽臺上曬曬太陽時,他們總是會忍不住的去觀察周圍的小花小樹,有時候看到蜜蜂采蜜時更是激動的不得了。但是一天中午午休時,幾個孩子正興致勃勃的趴在地上研究著什么,原來是一條毛毛蟲,自此,一個中午孩子們都在討論著關于毛毛蟲的話題?吹胶⒆觽儗γx這么感興趣,于是我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fā),開展了關于毛毛蟲的相關活動,如學學毛毛蟲的爬行,說說毛毛蟲的本領等。而本次活動則更傾向于藝術(shù)領域,旨在讓孩子們通過故事了解毛毛蟲的外形特征,并學習用拳頭印畫的特殊方法表現(xiàn)出毛毛蟲的主要特征。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拳頭印畫的方法表現(xiàn)毛毛蟲的.形態(tài)。
2、大膽嘗試拳頭印畫,體驗印畫創(chuàng)作的快樂。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均勻地進行美術(shù)活動。
【活動準備】
水粉顏料、深色蠟筆、有花草地的展板、抹布、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汪老師給我們小5班的小朋友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教師打開PPT)可是它躲在我這個捏的緊緊地拳頭里不敢出來,你們能不能對它說一句好聽的話,把它請出來呢?(引導幼兒其說“好朋友,出來吧!”)
2、出示毛毛蟲,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
師:瞧!好朋友出來啦!是誰?(毛毛蟲)
這條毛毛蟲長得怎么樣?誰來說說它的樣子?
3、教師小結(jié):毛毛蟲的身體是一個一個的圓緊緊得連在一起的,就像一列長長的火車,還有許多小腳爬呀爬,兩個觸角動呀動、尖尖的小刺豎起來。
二、嘗試拳頭印畫。
1、導語:毛毛蟲寶寶一個人好孤單啊,它想在這里找到一個舞伴和它一起去參加舞會,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不好?
你們知道我請來了誰來幫助毛毛蟲找朋友呢?(師故做神秘狀)
2、教師示范手印添畫的方法。
。1)嘗試印畫
師:今天呀,我們要請自己的小拳頭來幫幫忙。來,先把袖子往上拉一拉,把手捏成拳頭緊緊的,小拳頭一出來,看見了一盒好看的顏料,是什么顏色呀?(橙色)它覺得很奇怪,就跳進去、蘸一蘸;走一走、121;拉拉手、排好隊;小身體、連一起。呀,真有趣,毛毛蟲、出來嘍!
(2)嘗試添畫
師:好了,小手擦一擦,再用深色的蠟筆給它添上它的小腳、小觸角、小刺。(師邊說邊相應添畫。)身體的下面是毛毛蟲的小腳,也要跟身體連在一起哦。毛毛蟲還有兩個小觸角,最后給毛毛蟲點上眼睛!
3、引導幼兒嘗試變換拳頭的方向,印出不同動態(tài)的毛毛蟲。
師:草地上只有一條毛毛蟲,怎么開舞會啊,我們幫他再找一個朋友吧。剛才老師請來的毛毛蟲朋友是橫著爬的,我的拳頭是橫著的,那這一次,我請一個會跳舞的朋友,我印出了一節(jié)身體,接下來印的一節(jié)身體小朋友們要看清楚了,第二節(jié)身體要和第一節(jié)身體連在一起,就像我們小朋友們開火車排隊一樣,一個拉著一個,不能分開。瞧,毛毛蟲的身體出來了,小手擦一擦趕緊添上它的小腳吧。
。ń處熓痉稌r可邀請個別幼兒嘗試印畫身體)
三、毛毛蟲開舞會。
1、交代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
師:你們一定也很想為毛毛蟲找舞伴了吧,那就請你們輕輕地起立、袖子拉拉高,找個空地方去幫毛毛蟲找好朋友吧。
指導要點:
。1)提醒幼兒顏料不能蘸得太多,印的時候手不能移動,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凈。
(2)鼓勵幼兒變換拳頭的方向,表現(xiàn)出不同動態(tài)的毛毛蟲。
2、作品展示。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給這個毛毛蟲找到了很多舞伴,趕緊帶它們?nèi)⒓游钑伞?/p>
。ㄒ龑в變簩⒆约旱睦L畫作品放在展板上,并與同伴一起欣賞。)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fā)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