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第23課 三個兒子
教學目標:⒈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卜纸巧首x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承蕾p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勾出生字,生詞。標出自然段。讀熟課文。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有關(guān)三個兒子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睓z查預習情況。
、 分小組讀課文,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通順。一小組讀1—2自然段。
② 抽生說說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詞?
、舱J記生字。
、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齊讀。
② 自由讀生字記住讀音,自己覺得難記的多讀幾遍。
、 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 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抽生說,師將詞板書。生再齊讀。
、 記一記。同桌互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 用考一考,讀一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⒊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 生字朋友能幫你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咱們一起試試吧!齊讀課文。
、 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③ 自由讀課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橫線勾出三個媽媽說的'話。
、 抽生讀,其他人評價,讀得好不好,為什么?(前兩位媽媽自豪的語氣,第三位媽媽平穩(wěn)的語氣)
、 師引讀,自由讀。
⑥ 聽課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讀,說一說,三個兒子在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樣做的?讀時語氣應有什么區(qū)別?
⑦ 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讀表現(xiàn)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讀,齊讀。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爺爺,你會怎樣說?(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有意味深長的話)
⑩ 四人小組里兩人一組,互相評價,哪些句子讀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進。
、待R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堤岢鲆螅怀h同學們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
1 抽生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2 快速搶讀生字。
3 齊讀。
二 學寫生字。
1 齊讀生字。
2 范寫容易寫錯的生字,生認真觀察,認真聽。
、僬埓蠹易⒁庖韵聨c:
“拎”字最后一點!巴啊庇疑系囊稽c,“膊”字右上的一點。
“蕩”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
、谏貞洉找陨蠋讉字。
3 寫美觀。請生自己觀察,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得更漂亮?抽生說師范寫。
4 生練習寫字。
三 課后練習。
1 齊讀。
2 說說這段話的意思。三個孩子同時做一件事用“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來說。
3 自己再讀讀,想一想你能用這個句式再說一句話嗎?
四 四人小組排練表演課本劇。老師巡視,隨機點撥。重點指導:
1 人物的語氣。
2 人物的動作。
3 人物的表情。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了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前因后果、艱苦歷程,表現(xiàn)了玄奘和尚嚴謹治學,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他對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好東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設(shè)計理念】
減少繁瑣的分析講解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充分探索、發(fā)現(xiàn)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1.通過默讀課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艱苦過程好傳奇經(jīng)歷,體會玄奘嚴謹治學、百折不撓的精神。
2.認識生字“奘、緝、僧”;積累“緝拿、束手無策、百折不撓、傳奇、家喻戶曉”等詞語。
【重點難點】
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艱苦過程及西行取經(jīng)的巨大影響。
【教學準備】
《西游記》中有關(guān)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視頻及取經(jīng)線路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設(shè)計流程】
一、激趣引入,理解題目。
1.播放《西游記》中的片段,簡介玄奘:該片以神話的形式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艱辛,終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其實,《西游記》中的唐僧在我國的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叫玄奘,唐代的高僧。他在國內(nèi)遍訪名師,感到所學分歧,難得定論,便決心到天竺學習,求得解決。于是,他在唐太宗年代,就從涼州玉門關(guān)西行赴天竺,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大師受學,后又游學天竺各地,于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他譯出經(jīng)、論75部,共1335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成為研究印度等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和從事考古的重要資料。
2.讀題,說說自己對題目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1.說說唐玄奘是個怎樣的人?
2.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原因是什么?
3.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時間、路線是怎樣的?
4.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5.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四、細讀課文,重點解決以上問題。
1.帶著以上的問題自學課文。
2.小組交流自學的情況:分享各自的收獲,提出在自學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及未能解決的問題,集多人的力量解決疑難。
3.匯報點撥,深入理解課文。
理解唐玄奘西行的路線、時間時,結(jié)合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玄奘西游去回的路線及在什么地方遇到的困難及對待困難的方法。
說說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事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場景或細節(jié)是什么。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
五、鞏固練習,拓展交流。
1.選擇文章中自己最深刻的內(nèi)容復述。
2.你知道哪些中國古人或現(xiàn)代人不畏艱險,為促進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思考:
你是怎樣理解“只有一個 地球”這個課題的?
課文為什么要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檢查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1)組詞
渺( ) 礦( ) 賜( ) 慷( )
秒( ) 曠( ) 場( ) 康( )
慨( ) 濫( ) 睹( ) 堵( )
概( ) 監(jiān)( ) 賭( )
(2)理解詞語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節(jié)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何⑿。
遨游:任意游歷。
璀璨:形容光彩鮮明耀眼。
和藹可親:態(tài)度溫和,可以親近。
枯竭:用盡,斷絕。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說一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guān)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4、再讀課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筆標畫在書中。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1、課文每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據(jù)。
。ㄕn文共分為四個段落。分段的依據(jù):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紹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紹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紹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3、指名分段讀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jié)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只有一個地球》,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為什么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逐段學習,落實訓練。
(一)講讀第一段
1、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跟隨宇航員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請你在書中劃出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討論。
板書:美麗而渺小
2、關(guān)于“美”,思考: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地球的美?
配合掛圖指導學生。從中找出:“藍色”“白色的紋痕”“水藍色的紗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钡暮x。(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都是說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類和一切生命。)
3、學習關(guān)于“小”。
用學習“美”的方法學習關(guān)于“小”。
要求:看圖、讀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討論后進行歸納總結(jié):
(1)列數(shù)字:半徑6300公里。
。2)打比方:一葉扁舟。
(3)作比較:地球——宇宙
4、理解“人類活動范圍小”,方法同上。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6、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nèi)祟愃畹姆秶呛苄『苄 N覀儜撜湎、愛護它。但是有些人卻根本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快速閱讀,找出中心句。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2、討論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舉了哪些自然資源?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類是不能夠再生的,一類是能夠再生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一類是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資源,二是隨意毀壞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濫用化學品,使它們不能再生。)
(3)這些破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檢查小組的討論記錄。)
3、填空(進行拓展訓練。)
地球上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水資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不但使清潔的水資源不能夠再生,還會使人害病,魚類滅絕。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我們要保護資源。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請你在書中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學效果。(教師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要點。)
3、指名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板書:精心保護地球
2、我們?nèi)祟愘囈陨娴闹挥幸粋地球。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出你對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與第三、四句是什么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他們被毀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三、對照板書,總結(jié)全文。
1、對照著板書,你能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膯?(課文一層一層地說下來,最后發(fā)出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呼吁。)
2、課文為什么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四、品味課文的內(nèi)容,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做才是保護環(huán)境呢?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總結(jié)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及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分別是什么?
。ㄕn文介紹了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提醒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二、總結(jié)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作為一篇科普讀物,作者運用的是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
。1)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樣的渺小,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有限的。
。2)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地球的美麗,是人類和地球生命能夠生存的環(huán)境。
。3)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的方法。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資源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二是能夠再生的資源遭到破壞。
2、教師小結(jié):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不但向讀者介紹了科普知識,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
附: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采取以下做法:
1、通過自學引導學生逐段進行討論學習。
2、利用多媒體素材輔助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形象、直觀的印象,感觸更深。
3、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說體會,完成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使課程面向社會實踐,讓學生認識環(huán)保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擔負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用實際行動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點。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點說明的方法。
3、積累優(yōu)美準確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內(nèi)容,分析優(yōu)美語句,體會作者感情,學習的寫作手法。
2、通過誦讀領(lǐng)會語言的準確生動性,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技巧,自己體會、欣賞,邊讀邊點評,作較為深入的賞析。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后的點評,搜集你認為寫得好的寫景狀物。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開場白:能談談給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嗎?
2、檢查預習
。1)學生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段文字的內(nèi)容。
3、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下面問題。
。1)《天壇》一文說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用途?
(2)《古羅馬斗技場》一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別介紹了斗技場的哪幾部分?斗技場的`用途是什么?
(3)比較《天壇》和《古羅馬斗技場》兩文,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4)《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點?你還可以用哪些詩句來形容花街?
。5)《蘇州小巷》有什么特點?和我們家鄉(xiāng)的小巷有什么不同?
4、 精讀品析
剛才我們通讀了這四篇,初步理解了的內(nèi)容,下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完成下面教學任務。
。1)四人一組,每人負責精讀一篇,找出中好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組內(nèi)交流,推薦分析好的同學全班交流)
。2)分析比較這些成功的成功之處。
。ㄋ娜艘唤M討論交流,每人至少講一點)
5、拓展延伸
通過剛才的賞析,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課本中的成功之處,同學們課前也搜集了許多好的寫景狀物的,現(xiàn)在請你們再讀一下這些?纯催@些是否有我們剛才分析的成功之處?(四人一組,交流評價)
那么你認為寫好一篇寫景狀物的應注意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言)
6、課堂小結(jié)
教師歸納: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了解了古今中外許多建筑的奇特之處,還知道了寫好一篇寫景狀物的應注意的方面。
7、課后學習
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合理的說明順序、生動的語言,描寫校園、公園或者街角一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稱、曹、議、論、秤、砍、塊、沉、線、止、然、量”12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學習曹沖遇事開動腦筋。
3.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4.培養(yǎng)學生遇事要開動腦筋,平時多觀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象的辦法之間的聯(lián)系。
解決辦法:教師啟發(fā)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象辦法與曹沖提出的稱象辦法進行對比。
難點:曹沖想出稱象辦法的原因。
解決辦法: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化整為零,找到了稱大象的巧辦法,實驗過程就是突破難點的過程。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視頻《稱象》,動畫課件《稱象:生字學習》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稱象》(板書課題),“象”就是我們在公園、電視中看到的大象!胺Q象”就是稱大象的重量,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呢?(誰稱象,為什么要稱象,怎樣稱的,稱出來了嗎等)這些問題,同學們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動筆勾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3.分組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義。
4.分段朗讀,糾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聽范讀,再細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思考:
本文主要寫的是誰稱象的事?(曹沖)
曹沖是曹操的兒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時候的大官)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段主要講的是誰?講了他什么事?引導學生感知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
(2)讀第1句話,回答曹操是什么時候的人?理解“古時候”指三國時期,離現(xiàn)在大約有一千七百多年。
。3)讀第2、3句,回答:人家送給他一頭大象,他心情怎樣?是怎樣做的?(他很高興,所以就帶著官員和兒子去看象)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樣子?官員們怎么做的?(使學生了解本段主要寫了象又高又大,官員們邊看邊議論象的重量)。
(2)讀第1句,看圖回答:從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體認識象的高大。
。3)再讀課文,從中體會象很大。
(4)讀第2句話,舉例說說“議論”的意思,再回答:從官員們議論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員們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讀這句話,讀出官員們疑問語氣。
(5)朗讀第2段。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
二、回顧第1、2自然段。
三、學習第3段。
1.朗讀第3段,思考官員們想出哪些稱象的辦法。引導學生抓住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
2.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的重量稱一稱?官員們是怎樣說的?這個辦法行嗎?
(先引導學生把第一種辦法概括為“造大秤”,再讓學生理解第3句話,了解這個辦法不行的原因是因為誰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提起這桿大秤。)
3.讀第4句,說說第二種辦法是什么?為什么也不成。
。(lián)系曹操得到象時高興的心情,認識把象割成幾塊稱的辦法更不成。)
4.讀最后一句,說一說“搖頭”和“直搖頭”有什么不同。(“直搖頭”的意思是不住地搖頭,表明曹操對官員們提出的稱象辦法持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
再讀一讀課文體會曹操的態(tài)度。
四、學習第4段。
1.朗讀第4段,思考曹沖想出了什么樣的稱象辦法。
。1)從“才七歲”體會出曹沖的年齡怎樣。(年齡太小了)
。2)這么小的年齡就能想出稱象的好辦法。誰能分步說說曹沖稱象的辦法呢?
。3)教師根據(jù)學生說的內(nèi)容演示稱象過程的前兩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裝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進“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裝演示用的小石子,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
。ㄍㄟ^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及“下沉”“沿著水面”“船舷”“為止”等詞語的意思。)
第三步:稱一稱船上石頭。著重理解石頭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稱。第四步:知道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著重理解知道石頭的總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為石頭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樣的。
2.朗讀第5段,思考:用曹沖想出的辦法稱象,結(jié)果怎樣?
。1)“曹操微笑著點點頭”,說明什么?(對這個辦法很滿意)。
(2)“果然”說明結(jié)果和預想的一樣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沖是怎樣想出稱象的辦法的?
討論:(分成小組或同桌)
。1)曹沖聽了官員們議論造大秤的辦法,想到了什么?
。ú軟_想:大秤沒有人能提得起來,船卻能裝得很重很重的東西,可以用船做秤。)
21稱象教案設(shè)計,
。2)曹沖聽了官員們議論宰象、稱象塊的辦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頭代替象塊。稱出石頭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沖學習什么?(啟發(fā)學生從兩方面學習)。
。1)曹沖用心聽別人的議論,積極動腦筋想辦法。
(2)曹沖善于觀察和學習,知識豐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與重量有關(guān)系。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肯動腦筋思考問題,就會變得聰明起來。
五、分析識記字形,完成本課作業(yè)。
1.讀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組詞語。
(1)比較“稱”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義不同。
。2)“曹”和“線”的筆畫筆順。
曹:上半部分的筆順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畫。
線:左邊是絞纟旁,右邊的筆順為:共8畫。
此教學過程利用動畫課件《稱象: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3)“塊、議、論、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識記。
2.完成課后第2題,會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課后第3題,讀這段話,再抄寫。
4.把這篇課文內(nèi)容講給別人聽。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和對學生狀況的分析
《長城》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學小學五年制第八冊第一課。本節(jié)課是它的第二課時。
《長城》是四年級下學期的開篇課文,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它由兩幅長城的圖片和一篇短文組成,圖文結(jié)合,表現(xiàn)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學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認識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jié)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jié)課就在于使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深化并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能力,也會有自己的獨立的看法,同時對計算機的學習與基本的實際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以此為根據(jù)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知識目標:
。薄⒏兄n文,理清課文思路。
。病⒘私忾L城史今,理解長城構(gòu)造,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民族自豪感。
3、學會搜集、整理網(wǎng)上資料,制作簡單的幻燈片演示文稿。
。、學會注冊并使用BBS,學會發(fā)表網(wǎng)址時進行的相關(guān)鏈接。
能力目標:
1、通過文字的描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通過對圖片的觀察,指導學生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通過網(wǎng)上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提高計算機及網(wǎng)絡(luò)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網(wǎng)上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了解長城史今,理解長城構(gòu)造,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
教學難點:
通過網(wǎng)上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民族自豪感。能展開聯(lián)想,在BBS中發(fā)表自己獨道的見地。
自主的學習方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網(wǎng)上豐富的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基礎(chǔ),本身網(wǎng)絡(luò)學習語文的'這種形式就吸引著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這本身就為突破重點、難點做好的鋪襯。
在BBS中了表自己的合理化見解,這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講稍有難度,但我相信教師大膽的引導與勇敢的鼓勵,這一難點會得以很好的解決。
三、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及各要素和諧發(fā)展的基本構(gòu)思
本節(jié)課我大膽的將計算機網(wǎng)絡(luò)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結(jié)合起來,根據(jù)本節(jié)課《長城》適合全面搜集資料的特點,而計算機的網(wǎng)絡(luò)教學恰好可以滿足這一條件,二者的結(jié)合,在形式上首先就給學生以學習的好奇心,有了強烈的渴知欲;而在實效上更是相輔相承。計算機網(wǎng)絡(luò)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完全的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改革理念,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公平;學生如果想更好的學習到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首先他得有一定的計算機網(wǎng)絡(luò)實際操作基礎(chǔ),會瀏覽網(wǎng)頁,能進行簡單的圖文復制與粘貼,會制作簡單的演示文稿,學會注冊BBS會員,并學會發(fā)表與回復貼子,發(fā)表貼子如果發(fā)表的是網(wǎng)址還要會學會如果進行鏈接,等等這一切又充分要學生去動腦、去動手,去實際的操作與應用來展現(xiàn)他的計算機水平。學生在BBS中的發(fā)表見解所面向的區(qū)域更為寬廣,不再是只對老師,或只對學生,他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人及所有人的全部,給了學生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教師在本節(jié)課是一個調(diào)控者與指導者。指導學生如何在網(wǎng)絡(luò)中更好的進行語文課的學習,諧調(diào)各小組或每個同學生之間知識的共享。在學習中,又是同學生一起學習的學員,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
本節(jié)課,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體!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02-05
語文教案02-05
語文教案02-05
語文教案02-05
語文教案02-06
語文教案03-07
語文教案03-08
語文教案03-08
語文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