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絕句》教案

          《絕句》教案

          時間:2024-06-19 17:32:56 教案 我要投稿

          《絕句》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絕句》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絕句》教案

          《絕句》教案1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zhuǎn),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qū)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皟蓚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按淞北砻髁~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zhuǎn)的發(fā)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qū)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cè)サ,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qū)的襄陽,轉(zhuǎn)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chǎn)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jié)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一、色彩美。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diào)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chǎn)生了誘人的魅力。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二、結(jié)構(gòu)美。

            這首詩巧妙地將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lǐng)域,既使詩在結(jié)構(gòu)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xiàn)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gòu)成了這首詩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美,耐人尋味。

            三、意境美。

            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jié)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杜甫的《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以下簡稱《絕句》)是婦孺皆知的名篇,幾乎人人成誦,而如何解讀其中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句,筆者認為有重新探討的必要。

            這首小詩在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因此也在各種版本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得到解釋。權(quán)威的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和《教案》的解釋是這樣的:透過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著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綜合起來,編者還進行了如下的延伸:“萬里船”從空間上講,“千秋雪”從時間上說,詩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前兩句,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后兩句,雪遠景,船近景。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詩中的畫境是前后銜接的,即便是跳動的鏡頭也總有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不可能近、遠、遠、近的跳來跳去。

            讓我們把第三、四句聯(lián)系起來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說從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積雪,一個“含”字,顯示了透視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連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嶺的雪峰。也就是說,作者是把西嶺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這“窗”如同油畫的框,而“西嶺千秋雪”則是框中的畫,“千秋雪”無非是說山很高,高得積雪終年不化。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畫一樣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見“西嶺”之遠。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詩人欣賞過以窗為框的西嶺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門外,又看到了奇觀:透過院門口,看到遼遠的水面上漂著東去的航船,那船因為太遠了,以致讓你感覺不出它在動,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樣。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門的門框中間。這也是一種透視的眼光,即,作者把“萬里船”和院門口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以門口為畫框,則“萬里船”停泊其中,成為框中的畫。

            這樣看來,杜甫這首詩所寫的景并不是“近、遠、遠、近”,而是“近、遠、更遠、極遠”。那為什么說“東吳萬里船”比“西嶺千秋雪”更遠呢?因為山高、水平,大凡觀山覺得近,觀水覺得遠。我們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覺得很近,其實遠在幾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長江大橋上望江面,覺得遠無盡頭,其實并沒有那么遙遠。

            因此,我們可以說,作者只不過是在那里寫景,就像畫家隨便畫一張練筆的小幅水彩一樣,實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義。詩的精彩之處在于,詩人通過透視的原理來處理景物的遠近,從而顯出逼真的畫境。當然,給小學生講課,沒必要講什么透視,但也沒必要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對和平的向往之類的微言大義,只要把整幅畫面的意境給學生講準確、講清楚就是了。

          《絕句》教案2

            教學目的:

            1、會認“絕、遲、融、燕、江”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

            教學重點:

            1、會認“絕、遲、融、燕、江”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小學教學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聽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絕句》。

            2、板書課題

            這首短小的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春天的景色?熳屛覀儊砺犅犜娙耸窃鯓痈桧炠澝来禾斓摹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教師范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自己試讀課文。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讀懂詩句。

            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詩句)

            指名學生讀詩句。

           。ㄕ堊x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

            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ㄟ@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由春日、春風、江山、花草構(gòu)成的闊遠而明麗的春景。詩的.后兩句具體描繪銜泥的飛燕、安睡的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相應成趣,充滿了生機勃勃而又安寧恬適的春天氣息。)

            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集體背誦古詩。

            五、課外延伸,注重積累。

            你還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關(guān)的故事?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當當小詩人或是小作家,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詩句吧。

            板書設計: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絕句》教案3

            學習目標

            1、利用注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边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臺賽”。

            教學內(nèi)容:

            一、揭示課題。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課前,劉老師布置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guān)的資料,或有關(guān)杜甫大詩人的資料,誰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jié):他一生在窮困和戰(zhàn)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zhàn)亂剛過,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huán)境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點明學法。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說五步驟。)

            [第一步、讀準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詩。第四步、讀出感情。第五步、背誦默寫。]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詩,交流匯報。

            四、感受意境。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jié)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說)

            五、讀出感情。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xiàn)出來嗎?

           。ㄏ茸约鹤x一讀--讀給小伙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范讀

            3、感情朗讀

            師:是。〈瑥娜f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六、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ㄖ该、齊背)

            2、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3、默寫古詩

            七、總結(jié)

          《絕句》教案4

            【教學目標】

           。、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和勃勃生機。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本課的、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0分鐘。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úシ鸥枨洞禾煸谀睦铩罚

            春天來了,你們高興嗎?恩!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心情和你們一樣,也很高興。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過門窗,看見兩只黃鸝鳥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放眼望去,遠處的高山上,竟還有千年沒化的積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興地寫下了這首《絕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敖^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請同學們齊讀題目。

            二、初讀古詩

           。薄⒔酉聛,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流利;邊讀邊用筆劃出古詩中的生字。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現(xiàn)在,誰來試著把古詩讀一讀?小朋友聽聽他把字音讀準了嗎?(教師隨機評價)

            三、學習生字

            小朋友們,古詩你們都會讀了,詩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現(xiàn)在,趕快睜大你們明亮的眼睛,因為有幾個調(diào)皮的生字寶寶從古詩里跑出來了,它們想和你們交朋友呢!第一個跑出來的是誰呢?(出示生字“鷺”“柳”“窗”“鳴”)

            四、再讀古詩

            生字都認識了,古詩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F(xiàn)在,誰再來讀讀古詩。

           。、指名讀。

           。、齊讀。

           。、老師讀。

           。、齊讀。

            五、感悟古詩

            小朋友,剛才我們反復地讀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

           。、兩個黃鸝鳴翠柳:

            大家仔細聽,仿佛聽到了什么?再仔細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歡快地歌唱、嬉戲,多開心呀!它們可是春天的小使者,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著這句詩,老師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藍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正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

            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來了,樹兒、鳥兒都煥發(fā)了勃勃生機。人們也開始繁忙起來,你能從詩中哪一句看出人們忙起來了?這船只停在江邊,他們在等待什么呢?雖然,遠處的`山上還有終年沒融化的積雪,可山下,已經(jīng)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础⑿〗Y(jié):

            同學們,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綠的柳、藍的天、白的雪,還有那歡樂的黃鸝,自在的白鷺,江邊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樣生機勃勃!讓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讀讀這首詩吧!還可以配上你的動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他還有一首寫春天的詩呢!(出示《絕句》)。

            他還有一首詩寫的也是春天。(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歡春天呀!你們呢?課后,(出示“作業(yè)選選選”)大家也可以用你們的筆,象杜甫這樣,寫寫身邊的春天,畫一畫春天,還可以翻翻課外書籍,找一找還有哪些詩人寫了春天。

          《絕句》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內(nèi)容,了解祖國山河的壯 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識9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境,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我們以前曾學過杜甫的詩,你們給大家背一首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他的詩。板書課題。

            二.品讀感悟

            1.師范讀古詩,聽字音,聽語調(diào)和停頓。

            2.自由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3.指名讀詩,聽聽誰讀得好。

            4.再讀。

            5.指名讀,分行讀,齊讀。

            6.看圖上的.景物,結(jié)合詩句,想想古詩的意境。

            7.說說每一行詩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教師點撥指導。

            8.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讀,體會意境美。

            9.認讀生字,介紹“舟”字旁,指讀生字,開火車讀,擴詞。

            三.總結(jié)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希望有一天同學們能走出去,領(lǐng)略一下詩人筆下的大好河山壯美。

          《絕句》教案6

            教學目標:

            1、會認“絕、鳴、柳、嶺、泊、吳、含、窗、鷺”九個生字,會寫“絕、鳴、柳、嶺、泊、吳、含、窗”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會認、會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兩句詩。

            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春景圖動畫,學生欣賞后,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題目,學生書空“絕”,在生字本上書寫一遍。

            2、出示課件,了解“絕句”含義。《絕句》屬于七絕。

            3、出示課件,了解杜甫。

            二、朗讀并感悟古詩:

            1、認讀生字:鳴、柳、嶺、泊、吳、含、窗、鷺

            學生認讀,老師指導;說說你記住哪些字,如何記住的;給生字組詞。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指導讀詩出詩的節(jié)奏:

            出示課件中劃出節(jié)奏的古詩,老師打著節(jié)拍范讀;學生試著打節(jié)拍讀詩;個別學生打節(jié)拍讀詩;齊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4、理解詩意后熟讀:

            出示課件第一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齊讀這兩句詩。

            出示課件第二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窗含西嶺千秋雪”,釋義“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齊讀這句詩。

            出示課件第三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門泊東吳萬里船”,釋義“泊”(停泊)。齊讀這句詩。

            5、感悟詩境,背誦古詩:

            (1)老師從第一句詩中找出兩種事物“黃鸝,翠柳”,學生在二、三、四句詩中劃出“白鷺、青天、西嶺、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體會顏色美。

           。3)出示課件“配樂詩朗誦”,個別學生讀詩,其他學生閉眼想象,交流腦海中的畫面。

            (4)小結(jié):你們腦海中呈現(xiàn)出一幅幅美妙的畫面,這是哪個季節(jié)?(春季,因為出現(xiàn)了翠柳)。當作者看到這么美的春景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當我們被這首詩所吸引時我們禁不住要背下來這首詩。

            6、拓展環(huán)節(jié):

            欣賞《絕句·遲日江山麗》,背誦這首詩。

            7、總結(jié):

            今天學習了杜甫的《絕句》,欣賞了《絕句·遲日江山麗》,感受到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nèi)シe累更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吧!

            三家庭作業(yè):

            1、給家長背一背《絕句》、《絕句·遲日江山麗》。

            2、喜歡畫畫的同學,給《絕句》畫一幅畫。

            教學板書:

            絕句

            杜甫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西嶺

            千秋雪

            萬里船

            美

            教學反思:

            本課的優(yōu)點:課堂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學生認識了九個生字,并且能夠正確地朗讀、背誦古詩;通過觀察圖片來理解詩句的含義,非常直觀、形象,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明白詩句意思;教學過程中,讀的較為充分(學生的自讀,糾正發(fā)音;老師范讀;學生打節(jié)拍地讀;理解詩句后的熟讀;感悟詩境后的美讀。

            本課的不足:沒有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致不高,一堂課下來,回答問題的學生局限于幾位;對于學生的評價太過單調(diào),沒有針對性;指導學生朗讀時,指導的`不到位,學生只是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而沒有做到有感情地讀古詩;感悟詩境時,引導的過于簡單,原本設計的讓學生找出詩句中的幾種“事物”,進一步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來體會“詩句中蘊含的豐富色彩,進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處”,由于緊張的緣故,也疏忽了對學生的引導,導致學生感悟不深刻,沒有感受到如此美麗的春景給人們帶來的那種勃勃生機。

            雖然課堂留下了遺憾,但是“我參與,我幸!。經(jīng)歷了,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感謝評委老師給了我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許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繼續(xù)努力,完善自我,讓我的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進步,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做一個更為合格的引導者!

          《絕句》教案7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jù)拼音讀準“絕、遲、泥、睡”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詩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

            2、 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正確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 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學習古詩中4個生字,正確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2、 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教具學具 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2、交流,教師小結(jié):是啊,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絢麗多姿,怪不得千百年來,無數(shù)的文人寫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絕句》。

            板書:絕句

            3、 學習生字:絕

            指名讀生字,再給“絕”組詞

            4、 簡單介紹“絕句”:“絕句”是古時候一種詩的體裁,一般一首是四句。

            5、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正讀順,學習生字。

            1、聽教師配樂感情朗讀古詩。

            2、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學生先圈出自己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根據(jù)拼音試著拼讀。

            3、指名學生朗讀古詩。提醒:“融”的讀音

            4、學習生字:遲、泥、睡。

            提醒:“遲”的第四筆是點,不是捺;“睡”的右邊部分“垂”的筆順,并注意“橫”的長短,可以用聲音的.高低來表示,如:長的橫聲音響一點,跟老師書空。

            5 把生字放回到古詩中,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6、 男女生對讀、齊讀。

            三、了解詩意,激發(fā)情感,感情朗讀。

            1、師再次配樂朗讀古詩,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或聽見了什么?又或聞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對照古詩,逐句描述詩中美景:春天來了,陽光普照大地,清風拂面,送來了白花的芬芳,帶來了青草的清香。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化了,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正在銜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隨之溫暖起來,美麗的鴛鴦相依相偎,靜靜地睡著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

            4、感情朗讀古詩。

           。1)這么美的景色,誰能通過朗讀展現(xiàn)出來?

            學生比賽讀古詩,師生一起評一評。

            (2)表演讀古詩。

            5、合作繪畫,進入詩境。

            小組分工合作簡筆畫“春景圖”。學生可以根據(jù)詩意展開,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邊加上一個詞或一句詩作為主題。

            四、鞏固生字,嘗試背誦。

            1、游戲鞏固所學生字。

            游戲一:聽音取卡片。教師選讀生字,學生取出相應卡片高高舉起,齊讀。

            游戲二:叫號認讀。

            游戲三:字寶寶回家。出示古詩填空,請學生從黑板上取下適當?shù)淖郑N入古詩的空白處。

            唐 杜甫

            ( )日江山( ),春風花草( )。

           。 )融飛燕子,沙暖( )鴛鴦。

            2、兩人合作,表演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

            五、小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jié):和煦的春風,綻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濃郁的花香,詩人杜甫用簡簡單單的幾筆勾勒出了春景的絢麗,加上銜泥筑巢的燕子,悠閑自得的鴛鴦,更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我們反復朗讀著古詩,仿佛也沉醉在這迷人的春天中。

            2、描寫春天的詩歌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大家一起來欣賞。

          《絕句》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

            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

            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nèi)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

            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聯(lián)系內(nèi)容

            川聯(lián)詩句內(nèi)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圖文結(jié)合

            圖文結(jié)合結(jié)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7、理解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了解詩人

            “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理解詩題

            “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lǐng)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絕句》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心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流程:

            一、導語激趣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們的書香校園經(jīng)典誦讀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作《絕句》。提起《絕句》,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

            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今天我們學的是另一首《絕句》,師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二、初讀古詩

            1、師范讀古詩

            2、師領(lǐng)讀古詩

            3、生齊讀古詩

            4、解詞: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

            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過渡:同學們知道了這些詞的意思后,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嗎?

            1、小組內(nèi)互說詩意

            2、交流總結(jié)詩意:

            春天的陽光和煦溫暖,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春風吹來,帶著花草的清香,河灘上冰雪融化,泥土變得潮濕而松軟,引得燕子飛來含泥筑巢,溫暖的沙子上還偎依著一雙雙的鴛鴦。

            四、賞讀古詩,品悟詩情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古詩,體會這首詩的特色。

            1、生自由讀古詩

            2、交流: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的春意之中。

            五、背誦古詩,積累內(nèi)化

            1、師:同學們能背誦下來了嗎?自己先練練吧。

            生自由背誦。

            2、師:同學們,現(xiàn)在還有人給這首詩編了曲。讓我們在歌聲中記住這首詩吧。

           。úシ殴旁姼枨┥诟杪曋屑訌娪洃洝

            六、結(jié)束語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古詩誦讀就要與大家說再見了,希望大家課后能認真練習,把這首詩寫在積累本上,并能熟背,讓我們明天再見!

          《絕句》教案10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

            2、反復吟誦詩句結(jié)合插圖,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fā)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再學習二首杜甫的絕句。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

            唐代有兩位大詩人,一位是“詩仙”李白,另一位是“詩圣”杜甫。杜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有人說他的詩作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齊讀。

            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特點:四句,每句字數(shù)相等,分五言、七言。

            這首詩是杜甫居住他在他的成都草堂時所作,那時震撼唐王朝的“安史之亂”終于被平息,憂國憂民的杜甫心境已由沉悶變得開朗,當他重返成都草堂,看到百姓又過上了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附近生機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快。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事先沒有擬好題目,故就用絕句這種詩歌的體裁名稱作題。

            二、自學古詩

            1、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首詩朗讀兩遍,注意把詩讀通順。

            2、大家讀得很投入,誰愿意站起來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 聽聽他們讀得好不好?

            評價:好在哪里?還有哪兒讀得不夠好?

            注意七言絕句的2、2、3節(jié)奏。

            齊讀

            3、讀詩一定要讀出詩的韻味來,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誦讀,我們一起來聽聽。

            邊聽邊想象,這首詩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聽著這充滿感情的誦讀,我們仿佛也來到了杜甫的'草堂,草堂周圍的景色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貼圖)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看到了什么?

            5、這美麗的春景,杜甫只用了短短的28個字就描繪出來了,我們真該好好地品味品味,再讀邊想象詩中的美景。

            三、理解詩意

            1、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已經(jīng)讀了好幾遍了,不知同學們能否結(jié)合插圖初步理解它的意思,如果你已經(jīng)讀懂了,不妨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個小問題,考考你的同伴,如果你還沒讀懂,那請你結(jié)合這幅圖試著讀懂它,實在弄不懂可以提出來請教別人。

            2、交流:都讀懂了嗎?還有問題要提出來的?

           。1)(理解1、2句)

            指導用歡快的語調(diào)來讀

           。2)詩人用詞精練,僅僅兩句詩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你能找到詩中描寫色彩的詞嗎?

           。S、翠、白、青)

            同學們,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這色彩鮮明的文字寫出春天景物獨特鮮明的色彩特征,使我們讀詩時,仿佛看到這樣一幅美麗的春景圖,你能不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來描述眼前的美景。老師給你提供這樣一個句式,當然你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說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天空;

            柳樹 ;黃鸝 ;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理解3、4句

            “千秋”指時間長久,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理解“含”,詩人是從哪兒看到西嶺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可以理解為鑲嵌 。

            西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這樣的景色仿佛在鑲嵌在窗柜里的一幅畫,多美啊,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泊:停靠。

            “萬里”指路途遙遠,萬里船:從遙遠的地方航行來的船只。

            商船能從遙遠的東吳沿著長江穿過三峽到達杜甫草堂前的岷江,一路暢通說明了什么?

            杜甫看到這樣的景象心情怎樣?

            讓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讀好這一句。

            現(xiàn)在能不能把這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詩人推開窗戶,向遠處看,只見 ,低頭看近處,又見 。此時詩人的心情 。

            剛才我們通過想象畫面,理解了詩的大意,體會了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讀讀這首詩。

            誦讀著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想象著美麗的春景,你們的心情怎樣?

            四、背誦古詩(配樂)

            杜甫不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還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這也許就是杜甫的魅力吧,讓我們閉上眼睛,張開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的隧道,飛回唐朝,飛到杜甫的草堂去看一看。只見大詩人杜甫正坐在草堂的窗前,欣賞著迷人的春色,屋外楊柳依依,呈現(xiàn)出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微風習來,柳枝隨風飄舞。顯得格外婀娜多姿,兩只黃鶯在柳枝間相互追逐,唱出了悅耳的歌聲。一群白鷺排成一行在湛藍的天空中飛翔,好象要與青天相接。看著看著,詩人又把眼光轉(zhuǎn)向窗外巍峨的西嶺,皚皚白雪終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橫亙西部。忽然他把目光投向門前的岷江,沿河停泊著許多商船,這些船只是來自遙遠的東吳,啊,天下總算太平了,想到這兒,杜甫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讓我們跟著他一起誦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背誦)

            五、拓展學習

            杜甫的絕句是一組詩,這只是其中的第三首,老師還收集了另外兩首

            《絕句》(其一)《絕句》(其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自選一首學習、交流、匯報。

            六、推薦閱讀

            今天我們學習了杜甫的三首絕句,都是描寫春天美景的。其實杜甫的詩歌內(nèi)容相當廣泛,現(xiàn)存的1400多首詩中,大多是描寫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風貌和他個人的生活遭遇,深刻地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戰(zhàn)亂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shù)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后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

            建議同學們課后再去找?guī)资锥鸥Φ脑妬碜x讀,如《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更深入地了解杜甫這個偉大的詩人,更深刻地理解杜甫詩歌的內(nèi)涵。

          《絕句》教案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古詩中項羽這個人物,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解讀,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肯定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 價值觀。

            教學重點:

            1、了解宋代的詞派(婉約與豪放),把握此詩的婉約風格。

            2、能夠理解全詩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誦

            3、對項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時代背景,把握詩人復雜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guān)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

            2、準備《月光》這首歌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音像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有聽過《月光》這首歌嗎?(課堂假設,沒有聽過嗎,那讓我們來細細傾聽,聽過了是嗎?那讓我們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師:正如這首歌詞中所唱得‘這紅塵的戰(zhàn)場,千軍萬馬,有誰能稱王’,秦末漢初這是一個諸侯爭霸,戰(zhàn)火彌漫的年代,這是一個爾虞我詐,兒女情長被無情割裂的年代。

            同學們,喜不喜歡看《秦時明月》?《月光》正是《秦時明月》的片頭曲,這個動漫正是以秦末漢初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為背景的,那么可以說說你們最喜歡的人物嗎?為什么喜歡他呢?

            學生回答

            2、人物介紹,深入感悟

            師:老師喜歡的是其中的項羽,就是歷有名的“西楚霸王”項羽。他是一位具有創(chuàng)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學了解項羽的傳奇故事。

            學:回答

            師:項羽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復雜矛盾性,他具備亂世梟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同時又帶著末世后主的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既有著武林俠客的豪氣干云的偉男子性格,同時也有著細膩溫柔,為情所困的情種性格,正是多種的復雜性,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項羽形象,為后人所詩頌。

            項羽在年少時便能力能扛鼎,擁有超人般的壯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儀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我可以取代他!“確實,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語拓展,導入深入

            師:同學們知道“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嗎?有哪位同學可以可以講一下 學生回答

            師:就是項羽率領(lǐng)所有的軍隊度過黃河,去營救趙國以解救巨鹿之圍,楚軍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所有士兵飽飽地吃一頓飯,每個人吃一頓飯,咳嗽俅三天干糧,然后傳令,破釜沉舟,就是說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底,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此來表明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取得勝利的決心,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展示以一當十,最終打敗了秦國的軍隊?/p>

            從這里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項羽作為一名亂世梟雄的殺伐決斷的英勇。然而從鴻門宴,我們又能看到他的剛愎自用,婦人之仁。正是因為他沒有聽謀士范增的話,從而錯失了借鴻門宴殺劉邦的機會,最終導致了項羽的悲劇命運。

            項羽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備用,俠骨柔情) 總的一句話,項羽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傳奇性英雄,就連他的死都是那樣的悲劇,在被敵軍追趕到烏江邊時,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茍且偷生,無臉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有對英雄不同的解讀方法,有不一樣的看法。幾百年前,有一位女詩人,寫了一首詩,對項羽的評價也很高,F(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女詩人是怎樣評價項羽的,是否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呢?

            1、朗誦全詩,把握古詩的節(jié)奏 先由老師朗誦,再請同學來朗誦,隨后老師在黑板上 劃分全詩朗誦的節(jié)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誦。讀出豪放之氣。

            2、疏通字詞,解釋全詩 先有老師解釋重點詞語,再由學生自由討論詩的意思,最后抽學生來嘗試解釋每一句的意思,老師最后說出正確的意思。 生當作人杰。句意:人活著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項羽,

            句意:到現(xiàn)在仍然思念項羽

            思:思念 不肯過江東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東:江南的東部(項羽的老家)

            3、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豪邁悲壯

            4、詩人簡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詩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經(jīng)歷了北宋末年的戰(zhàn)亂,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頗有感觸,有《易安詞》留世。

            5、知識點拓展 了解“婉約”與“豪放”的區(qū)別

            方案一、通過老師的表演來完成,用扇子作為輔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約姿態(tài),與東北漢子的豪放

            方案二、語言闡述。婉約就是話語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當你認為一個人的說法不對時,直接的說:“你的觀點是不對的!蹦敲次窈畹鼐驼f:“我認為你的觀點,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

            方案三、現(xiàn)在我們再欣賞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詩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說說這首詩與本首詩在風格上的不同,本首詩(婉約),這首詩(豪放),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詩人,卻寫出了如此豪放的詩,這首詩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異類。 選用哪種方案,視實際情況而定

            6、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李清照為什么會寫這首詩呢,聯(lián)系李清照當時正處在北宋戰(zhàn)亂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發(fā)生戰(zhàn)亂。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tǒng)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烏江時,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7、理解全詩的主旨。從全詩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對項羽有怎樣的評價,結(jié)合時代背景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既是對項羽的歌頌,又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諷刺,更表達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鏗鏘的表白。

            8、總結(jié):老師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都懷有遠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項羽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樣做一位富有才氣、正直的才女。

            板書設計: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氣

            死 鬼雄 有氣節(jié)

          《絕句》教案12

            《絕句》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nèi)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jié)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yōu)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jīng)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

            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

            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 bo ”不要發(fā)成“ be ”的音等。

            挖掘?qū)W生識字經(jīng)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jīng)驗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jié)構(gòu)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diào)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昂焙汀皫X”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nèi)容。

            2、啟發(fā)思考:

            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nèi)交流:

            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zhuǎn)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qū)W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絕句》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jié)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nèi)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泊是船在岸邊?康囊馑。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插圖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插圖的作用。

          《絕句》教案14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放錄音:

            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說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請學生根據(jù)畫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張掛本課放大插圖:

            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學生齊讀古詩:

            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自由讀課文:

            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并采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通過查找,結(jié)合課文注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

            4、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1、細讀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

            ⑴ 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 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問:牧童在干什么?他當時的神態(tài)如何?怎么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② 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 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 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jié):

           、 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tài),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 后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 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

            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⑵ 指導朗讀:

            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

           。ㄗ约壕毩暕ぉぶ该x──評讀指導──練讀)

            3、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四、欣賞古詩

            1、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2、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談談剛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試試編故事。

            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絕句》教案15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fā)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jié)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jié)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gòu)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熏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了解全詩內(nèi)容,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搜集閱讀有關(guān)延安的資料,對抗戰(zhàn)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么?為什么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后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首詩聽起來這么悅耳,讀起來瑯瑯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并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jié):光、陽,第二節(jié):香、場,第三節(jié):瑯、炕,第四節(jié):響、梁,第五節(jié):煌、翔,第六節(jié):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jié)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了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里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楊家?guī)X”,那里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并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后,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guān)系,干群關(guān)系,軍民關(guān)系。

            (3)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丟掉了老牛破車”,就是丟掉落后,“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發(fā)揚光大。

            (講失去延安精神的嚴重性。)

            (5)第六節(jié)的三個“追尋”。

            (“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追尋溫暖,追尋光明。詩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參考資料

            難忘延河

            祈念曾(新聞工作者,現(xiàn)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貞涍@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分配到陜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采訪。當時,正是xxx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訪,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里難過極了。歸來后,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chuàng)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訪,參觀了棗園、楊家?guī)X、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lián)翩,遐思漫伸……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镢頭,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開墾出陜北的錦繡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shù)中華民族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guī)X“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回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fā)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品質(zhì)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fā)揚光大,在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zhì)量。

            基于這種認識,我開始構(gòu)思,創(chuàng)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陜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diào)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边@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后又選入6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凈化我的靈魂。

          【《絕句》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絕句的教案02-13

          《絕句》教案03-15

          絕句的優(yōu)秀教案09-11

          關(guān)于絕句教案02-15

          絕句三教案12-10

          夏日絕句教案實用01-28

          古詩兩首《絕句》《春日》教案02-19

          關(guān)于絕句教案范文匯總9篇10-18

          關(guān)于絕句教案范文錦集6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