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時間:2024-11-02 10:13:18 教案 我要投稿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發(fā)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閱讀準備】:

            一、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jié)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zhàn)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三、品味賞析

           。ㄒ唬╅喿x上闋,討論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diào)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2、請學生試著用盡可能優(yōu)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xiàn)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jīng)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jīng)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shù)闹T葛亮。

           。ǘ⿲W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diào)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

           。ㄈ⿲W生思考: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四)、總結(jié)全文

            內(nèi)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diào):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jié)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3)教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jié):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jié)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ㄟ@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tǒng)一的結(jié)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shù)膽嵏拧?/p>

            教學設想

            1、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注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1、檢查背誦

            2、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zhàn)場戰(zhàn)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fā)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學課文,完成

           。1)學生查找資料,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3)學生自讀課文

           。4)聽錄音,注意范讀的語氣和感情

           。5)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2、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yè)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fā)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

            四、品味鑒賞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xiàn)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簯涯罟湃,表現(xiàn)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現(xiàn)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皻馔倘f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ù祟}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nèi)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jié)構(gòu)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xiàn)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zhuǎn)折,顯得隱晦。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詩的意境、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的能力。以誦讀為輔助,以詩詞鑒賞為紐帶,帶動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及藝術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詞具備了開闊雄渾、剛健清新的特點。本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把握詞中的意象,品味詞中優(yōu)美的詞句,體會融情入景、虛實相生、映襯烘托的寫作技巧,進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提高文學審美品位。按“聽—讀—品”的步驟進行,力求獲得語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積累與運用兼容。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品味詩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學習深入地品味詞的意境,感受詞人抒發(fā)的豪情壯志,掌握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以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導入新課。

            2.傾聽

            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調(diào)動起每一個感官去體會、去領悟。

           、俾牭谝槐椋w感受,想象詞的畫面美。

           、诼牭诙,感受詞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

           、勐牭谌,領悟詞的意境美,體會詞中的感情。

            3.朗讀

            聽別人的朗誦,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首詞磅礴的氣勢,雄奇的意象。要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感情、韻味還要我們自己來讀。

           、僮x第一遍,整體把握,讀準字音。讀時語音要飽滿圓潤。學生齊讀。

            ②讀第二遍,注意語氣,體味感情。學生自由朗讀。

            詩人培根說“讀詩使人聰慧”,就是說讀詩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對詩的語言進行再表達,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停頓和快慢。大家各自體味一下。

           、圩x第三遍,進入情境,把握好語氣,進行個性化的朗讀。

            朗讀詩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個性化的朗讀。所謂個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對詩歌的體會,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朗讀。

            4.品味

            指導詩詞鑒賞技法。

            “品”即妙點揣摩。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這首詞好在哪里?為什么有這樣的妙處?

            師生共同回憶鑒賞詩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鑒賞:

           、儆梢庀笃肺兑饩场

            找出文中的意象,說說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起什么作用?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什么樣的意境?

           、陬I悟感情。

            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表達的感情。

           、燮肺墩Z言。

            指出文中哪個詞用的好,哪句話寫的好,好在哪里?

           、馨盐諏懽骷记。

            回顧常見的詩詞表達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懷、使事用典、對比襯托、虛實結(jié)合等手法。請找出實例,進行分析。

            各小組就其中一個角度進行鑒賞分析,推舉兩位同學在課堂上交流,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5.教師歸納總結(jié)

            《念奴嬌赤壁懷古》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意境博大,雄渾奔放,是蘇軾豪放風格的代表詞作。宋代俞文豹在《歷代詩余引吹劍錄》說“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是對蘇詞的形象精辟的論述。

            6.布置作業(yè)

            閱讀蘇軾《定風波》一詞探討如下問題:

            ①體會這首詞的意境。

           、谡f說這首詞抒發(fā)了什么感情?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弁ㄟ^這兩首詞,歸納蘇詞的藝術風格。

            7.教后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3.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二、學習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

            學習過程:一、介紹蘇軾導入新課:蘇軾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是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多文化,不僅是文學巨子。他那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那份永遠不滅的詼諧,正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舊黨爭的夾縫中,不停地遭貶、在這過程中,有一次遭貶對他的一生極為重要,這次遭貶形成了他曠達的胸襟、雖經(jīng)歷磨難永遠樂觀向上的精神。這就是“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元豐二年,他寫詩諷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詩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終他以“文字諷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出獄后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閑職,此時蘇軾空有一腔報國之志,無以施展,內(nèi)心極為郁悶。閑暇游赤壁古戰(zhàn)場懷想古英雄抒發(fā)個人感慨。(印發(fā)蘇軾生平、藝術成就,周瑜及赤壁之戰(zhàn))

            二、師配樂范背,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自由朗讀。

            找兩名學生朗讀讀,師點評。

            全體齊讀

            三、大家一起看題目,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到赤壁懷古英雄發(fā)個人感慨。

            師:詞從章法上一般上闋側(cè)重寫景,下闋側(cè)重抒情(也就是所見、所感、板書)

            1、大家看上闕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赤壁見到了什么景物)

            生回答:所見長江

            赤壁

            2、作者在描繪這些景物時創(chuàng)設了怎樣的意境?

            a、描述長江的句子,讓學生齊讀。

            (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b、找兩位同學描繪意境:

            c、師重述:滾滾長江浩蕩東流,掀起的滔天巨浪無休無止,淘盡無數(shù)英雄豪杰。

            3、給你怎樣的感受?生回答:氣勢恢宏、意境壯闊

            長江具有怎樣的特點長江之壯闊

            4、這句話暗含什么意思?作者表達什么樣的情感?生回答:歷史的車輪流轉(zhuǎn)千年,英雄豪杰已被歷史的風塵湮沒,表達作者對英雄的敬仰、向往。

            5、到赤壁懷古就要找尋古代英雄遺跡,找到了沒有?生:找到了。

            6、舊營壘西邊,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國時期周郎作戰(zhàn)的赤壁,展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赤壁是怎樣的?

            生回答:

           。ǘ﹣y石穿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a、找兩位同學描繪意境:

            b、師描述: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C、給你這樣的感受?生回答:

            將我們帶入一種奔馬轟雷、驚人動魄的奇險境界,概括赤壁景物特點:雄奇險峻。赤壁之雄奇

            師:如此壯烈之山河,如此錦繡之江山,怎能不產(chǎn)生并吸引無數(shù)英雄?正如毛澤東《沁園春·雪》中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有橫槊賦詩的曹操,騎馬射虎的孫權(quán),隆中定計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诒姸嘤⑿壑校K軾最向往崇拜的是誰?周瑜,下闋塑造周瑜怎樣形象?學生齊讀相關語句。7、寫周瑜為何插入“小喬初嫁了”?生回答:

            小喬:喬玄之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周瑜:24歲封建威中郎將,34歲指揮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zhàn),說明周瑜:年輕有為,功業(yè)有成,用小喬(美女)襯周瑜(英雄)更顯得周瑜春風得意。如此仕途得意,婚姻美滿的青年大都督的確是“英氣逼人,意氣風發(fā)!

            8、重頭戲在后面,描述了什么場面?(赤壁之戰(zhàn))生齊答:

            (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述場面(找2名同學):

            師重述:周瑜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裝束極儒雅,神態(tài)極為悠閑,從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穩(wěn)操勝券了。說說笑笑之間,敵方八十萬大軍,連同無數(shù)船只,燒成一片火海,頃刻間變?yōu)榛覡a消失在浩瀚的長江之中。如此指揮若定,風度何等令人生敬!

            9、蘇軾這樣歌頌周瑜,用意何在?生回答:

            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那樣能為自己的國家建立豐功偉業(yè),因此他立即由彼及此想到自己,齊讀最后兩句,想象當年周瑜大破曹軍的情景,應笑自己的多情善感,頭發(fā)早斑白了。多愁善感即敏感,想的多。他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周瑜:24歲中郎將34歲指揮赤壁之戰(zhàn)而自己此時已47歲被貶黃州一直想建立功業(yè)但報國無門年華已老,功業(yè)未成,壯志未酬不禁產(chǎn)生:人生如夢之感

            9、探討尾句含消極成分但能否掩蓋全詞豪壯基調(diào)生討論后回答:

            a、歷經(jīng)挫折,產(chǎn)生此感可以理解

            b、“人生如夢”還有什么想不開,放不下的?一切不如意都會成為過去不必太在意。

            C、“人生如夢”并未想去及時行樂,只是把一腔愁情傾訴給月亮,以酒酬月。

            因此不能掩蓋全詞豪壯情調(diào)。

            四、板書:

            五、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深切體會豪放詞的韻味。

            六、當堂背誦此詞,并檢查。

            有什么樣的教學思想作指導,就有什么樣的課堂生活形態(tài)。用踐學思想指導教學,課堂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實踐學的場域。

            一、踐學的內(nèi)涵

            眾所周知,體育課不能只是學生用眼看教師或一兩個學生做示范動作,自我卻始終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靜觀其變。如果那樣,還叫體育課嗎?體育課是要真正地實踐起來的,要運動肢體,活動筋骨,要跑跳投擲,要流汗,要付出體力,付出能量。文化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要有進取緊張地動起來的狀態(tài)和過程,要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自我的眼、手、腿、腦、心中去,要從課堂觀摩教師及個別尖子生說、演、算、投影儀的播放的觀摩者變成學習的實踐者,變成活動的承載者,變成過程的生成者,在課堂這片天地里經(jīng)歷過程,承擔生成,完成成長。

            同時,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學習,還在于除了知識認知這一冰山一角(這就是慣常所謂的學習),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潛藏在水面下的實踐學習,也就是真正地對學習進行實踐的過程,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學習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知識的組織和轉(zhuǎn)換、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體驗累積、學習品質(zhì)的逐漸自養(yǎng)、學習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逐步練就以及學習的歡樂與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踐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同行共生的。

            美國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對所教資料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這已經(jīng)證明了怎樣的課堂結(jié)構(gòu)才是最有效的,怎樣的課堂生活才是更有意義的,怎樣的課堂教學才真正關注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舊有課堂的價值取向需要提升、結(jié)構(gòu)需要調(diào)整,總體上說就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講聽、灌受為主體結(jié)構(gòu)的課堂進行改造重置,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學生實踐學為主體來組織教學結(jié)構(gòu)與活動流程。

            二、踐學的貫徹

            課堂踐學,是科學地實踐和體驗學習。經(jīng)過營造氛圍、明晰目標、指導學法、兌現(xiàn)行為等手段,以學知識為憑借來到達踐行學習、學學習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學習,領悟?qū)W習,駕馭學習,強大學習的本領。

           。ㄒ唬┱n例呈現(xiàn)

            我們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為例。

            環(huán)節(jié)一:吟誦課文,整體感知

            1、個體自讀小組誦讀全班齊讀

            個別不清楚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解決。

            2、結(jié)合誦讀感知,說說自我讀到了哪些資料?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逐漸明晰:

           。1)上片主要寫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師:能否用一句話概括?

            生:經(jīng)過對赤壁風景的描述和歷史人物(周瑜)的緬懷,抒發(fā)了自我壯志未酬、仕途不暢、兩鬢發(fā)白、無所建樹的悲嘆和人生如夢的感慨。

            生:作者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以及自我與英雄人物的比較,表達了自我對人生的思考,抒寫了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環(huán)節(jié)二:明確任務,目標導學

            師:我們首先初步整體感知了詞的基本資料。但對于這首千古名詞,決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基本資料這個層面。我們還需要干什么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把握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態(tài)度究竟是進取還是消極。

            生:探討這首詞的特點。

            生:賞析作者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我們歸納一下(教師出示PPT):

            環(huán)節(jié)三:了解作者,知人論世

            師:知人論世是一種重要的詩詞鑒賞方法。結(jié)合我們對詞的資料的初次感受,對于蘇軾,你已經(jīng)明白哪些信息?還想明白哪些信息?

            學生各自交流自我心中的蘇軾(略)。

            同學們的交流涉及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仕途變遷、為官政績、文壇地位、感情婚姻、家庭親情、處事態(tài)度、人生觀、性格、志趣、才學(文章、詩詞、書法、繪畫、教育、音樂、醫(yī)藥、數(shù)學、金石、美學、烹飪)等。

            師:好,同學們對蘇軾了解不少,說得有根有據(jù),有血有肉。結(jié)合本詞的學習,還想明白什么?

            生: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寫作意圖是什么?

            生:是懷古傷今嗎?作者是不是很消極?

            師:誰來說說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寫了這首詞,目的是什么?

            生: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捕下獄,由于當時他的人緣還不錯,營救的人很多,皇帝才決定不殺他,把他從京城貶到了黃州,做了一個毫無實權(quán)的團練副使。當是蘇軾已經(jīng)47歲,心境極其復雜,他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

            生: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宋神宗貶到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擊。這樣的厄運與不幸,他如何應對呢?從他在那里寫下的一批作品中,我們讀出了他的失意孤獨、困惑煩惱,我們更讀出了他的超脫曠達、從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圖!冻啾趹压拧返哪康木褪鞘惆l(fā)自我歷經(jīng)人世滄桑后對人生的感慨。

            師:明白這些,很好!但還不夠。讓我們再對本詞做一些深入探討。

            環(huán)節(jié)四: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成果

            1、教師PPT出示幾個探究的問題:

            這些問題,直沖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各小組展開研討。用關鍵詞表述探究結(jié)果,并準備口頭分析。

            3、各小組到前后黑板板演本組成果(板書關鍵詞句),并作口頭闡述。

            4、異組點評。不僅僅點評結(jié)果,也點評概括的準確性、思考的角度、書寫、口頭表達等。教師適時點撥,提煉升華。

            【僅記錄第4個問題的展示,其它問題的探究過程和展示略!

            同學們對本詞的豪放表此刻哪些方面的探討,小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關鍵詞概括):

            ①描繪壯麗之景

           、诳坍嫼肋~之人

            ③抒發(fā)豪壯之情

           、芙沂就ㄟ_之理

            口頭表述,也簡潔明快:

            景體現(xiàn)為描繪赤壁的壯麗、雄奇、奇特、磅礴。

            人體現(xiàn)為刻畫周瑜的偉大、英雄、卓越、豪杰、俊賢、非凡。

            情體現(xiàn)為抒發(fā)自身豪邁、悲壯、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體現(xiàn)為對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徹悟、通達、普遍的哲理。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豪放特色。贏得全班一片掌聲。

            此時,一同學還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將小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僅有寫這樣的景、人、情、理才能體現(xiàn)出豪放的特點呢?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大家探討探討。

            師:(提示)同學們能夠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進行比較閱讀。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各小組又展開了合作學習活動。然后,板演展示,口頭陳述。

            板演:

            《定風波》

            事小事(途中遇雨這樣的常事)

            景常景(打葉雨聲、微寒春風、雨后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我,雨中狼狽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嘯徐行,似覺無風無雨)

            理簡單(簡樸、尋常,豁達態(tài)度)

            口述:

            生:我們把《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兩相比較,雖資料不一樣,但同樣能夠見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決于人的態(tài)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于所寫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氣磅礴。豪放,乃曠達超脫的胸襟,超凡脫俗的人生夢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色。

            他評:(集中大家的觀點)板演簡潔,很有概括性,闡述到位,表達準確,揭示了本質(zhì),很有啟發(fā)性。

            同學們靠自我的力量,拓展了認識,通透了思想。

            (二)課例分析

            從課例中,我們能夠看出踐學課堂構(gòu)成環(huán)節(jié)和運行特點。

            1、踐學課堂的構(gòu)成環(huán)節(jié):

            (1)自學質(zhì)疑,踐行獨學。個人自學、獨學的行為是其他學習方式存在的基礎。獨學成力學(全力學、盡力學),能夠促進整個學程的快節(jié)奏,高品質(zhì)。

           。2)討論領悟,踐行合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子間的幫扶、師生間的點化,這都是合學合作的重要形式;ハ嘧鳛橘Y源,互相激發(fā)和點撥,共享學習智慧、過程與成果。

           。3)展示分享,踐行展學。學習的策略、過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經(jīng)過說、寫、演、述、結(jié)等行為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是一個暴露不足、顯現(xiàn)疏漏、發(fā)現(xiàn)問題、清理錯誤的過程。經(jīng)歷了展學實踐,知識與本事的構(gòu)建會更有效,對學習本身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4)檢測鞏固,踐行活學。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是治學之根本。課堂問題解決、課堂檢測、課堂展示,學生實踐著活學。在使用所學過程中,一邊驗證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全面性、效力性,一邊驗證自我的理解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實踐中運用的、驗證的、創(chuàng)生的知識和本事,能融進生命,伴隨終身。比如,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這本身就是對思想方法的正確性、思維的深度精度、表述的準確性的檢測,在其中鞏固知識和技能。

           。5)評價提升,踐行評學。評學是個體或組織學習行為的一部分。跳出課堂看課堂、跳出學習看學習,跳出過程看過程,跳出自我看自我,這是教學領域的一種高境界。在自評、互評、師評過程中,明晰優(yōu)劣得失、實現(xiàn)提煉升華。個體在這個登高回望、整體審視的過程中實現(xiàn)醒悟、領悟、頓悟,提高學習的元認知本事。

            2、踐學課堂的運行特點:

            第一,教學主體過程,是由學生經(jīng)過踐學共同生成的。學生參與了活動,承擔了任務,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并從中體驗和領悟了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二,課堂上,學生組織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由個體變成了小組,由單兵作戰(zhàn)變成小組行動,學生全卷入,全裹挾,課堂亂(活)起來,構(gòu)成一窩蜂般地學習態(tài)勢,打破了原有課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學生組織結(jié)構(gòu)的變化,對教學方式變化產(chǎn)生了倒推力,課堂話語權(quán)、評價權(quán)、溝通權(quán)、展示權(quán)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自主、合作學習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為本體,而不僅僅是過程中的點綴。

            第四,教師退后,其功能不再是灌輸,不再是結(jié)論的說教,而是順勢而串,順勢而導,順勢而化,順勢而評。

            第五,關鍵詞(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為基本態(tài),這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技能,提高規(guī)范表達本事和語文應試本事。

            三、踐學課堂的比較優(yōu)勢

            從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來看,踐學課堂與舊有課堂相比,具有必須的比較優(yōu)勢。

            比如,在了解認識作家、掌握創(chuàng)作背景方面,處理方式更能體現(xiàn)以生為本、追求實效。

            原有教學,一般采用教師出示作家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無論學生明白不明白、明白多少,都讓學生一讀(單人讀或齊讀)了之。

            踐學課堂,則調(diào)動學生已知,各自分享自我原先明白的作者信息,此刻還想明白哪些信息,讓學生自我與自我有一個對話,明白新增點。并能并根據(jù)課題所需,從資料中側(cè)重關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經(jīng)歷或思想,明確觀察點和利用點,把認識作者與詞作的鑒賞緊密結(jié)合。這就是一個實踐學習、學學習的過程。

            再如,展示后的點評,采用異組點評方式,改變了教師掌控評判權(quán)的弊端。

            某一小組板演、口述成果后,由其他小組成員來根據(jù)板演的關鍵詞核心句進行確定、分析、點評。這樣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組只關注和討論自我組的問題,而不去管其他的問題的現(xiàn)象,促進各小組研究每一個問題,并要有自我的思考和結(jié)果。另一方面,促進小組與小組間、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溝通、交流。異常是存在分歧的地方,雙方能夠補充陳述本組的理由和思考過程,展開辯論,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參與其中,亮出自我的看法,進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還在于,經(jīng)過點評、糾正、補充,構(gòu)成了多生多生之間對話,多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多出了若干關注學習行為和結(jié)果的角度,并讓學生體驗評價,提高評價本事,教學意義和價值自然擴大了。

            在其他諸多方面,踐學課堂都體現(xiàn)出與舊有課堂相比較的優(yōu)勢。

            與他人不關聯(lián),錯讀誤讀自我難以分辨,得不到及時糾正。

            在自讀基礎上增加小組讀(或接讀、或輪讀、或分主角讀)

            互為聽眾,出現(xiàn)錯讀誤讀、疑難之處,組員間能夠及時辨析糾正,保證實效。

            應對問題

            自我思考,或同桌之間做點交流

            相對封閉,信息量也不豐富,往往認識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間交流討論,甚至辯論爭論。

            相對開放,參與面廣,多向交流,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會拓寬,認識能豐富。

            解決問題

            教師抽單個學生回答

            學生被動,師生單向?qū)υ,其他學生推脫職責,容易游離。教師掌握評價權(quán)(雖有時也讓同學評價一下,但往往是點綴)。

            小組先構(gòu)成共識或產(chǎn)生分歧,推薦發(fā)言人陳述,其他成員補充。或各小組齊動,進行板演。

            小組行動,比較主動;參與面廣,互相帶動;團體智慧,互學互補。

            課堂展示

            以單個學生口頭表達為主

            展示的往往是結(jié)果、結(jié)論;生成的教學資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種(口述、板演、小組作品呈現(xiàn)、小組表演、過程再現(xiàn)、情景模擬等)

            展示的不單是結(jié)果,還有方法、過程,不一樣的看法,組員的爭論、分歧,行動表現(xiàn)、參與態(tài)度、合作狀態(tài)等。能夠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課堂形態(tài)

            學生以坐學為主,有時扭轉(zhuǎn)身子與同桌、前后有些簡單交流。

            教師固守講臺,實施講問評,課堂結(jié)構(gòu)僵化,氣氛沉悶,學生學得消極、辛苦。

            學生全面動起來:或聚在一齊討論,或涌到前后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教師拿著粉筆點評。

            課堂結(jié)構(gòu)活泛,氣氛活躍,學生動靜結(jié)合,學得進取、歡樂。教師穿插于學生群體之中,隨生動而動,教與學生態(tài)化。

            總之,原有課堂上,學生總跟在教師后面,被教師教導、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態(tài)很突出。課堂相對靜態(tài),思維相對封閉,更多體現(xiàn)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質(zhì)疑問難的可能性小,難得生成教學資源,課堂容易陷入沉悶、陷入教師一言堂的狀況。踐學課堂,學生走到前臺,人人能參與、人人能行動,行動作為的意識濃厚,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做、在討論、在交流、在板演、在點評、在活動,學習的實踐性、活動性、合作性、體驗性比較明顯,本事、素質(zhì)在模式中得到全面關注,異常是情感、態(tài)度等內(nèi)隱型品質(zhì)得到養(yǎng)成。正因如此,學生的思維容易激活,思維與思維、觀點與觀點之間容易產(chǎn)生沖突、碰撞,學生活動空間大,課堂相對開放,相對活躍,充滿生機,能夠很容易地生成教學資源,出現(xiàn)師生、生生群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學實效,充分彰顯教學價值。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了解蘇東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的特點;

            2 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

            3 理解蘇東坡的情感矛盾。

            課型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進入主頁面。)

            2 朗讀全文

            (1)一位同學讀,正音。

            (2)齊讀,感受文章。

            3.疏通詞語

            (1)千古:長遠的年代。

            (2)風流:有文采有功績。

            (3)檣櫓:檣,桅桿;櫓,漿。這里指北軍的戰(zhàn)船。

            (4)灰飛煙滅:像灰煙那樣消失。

            (5)華發(fā):白頭發(fā)。

            (6)酹:以酒灑地,用以祭祀

            4.課文分析

            (1)說說你自己對這首詞的感受。

            (2)回答下列問題:

            上闕

            A 描寫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diào)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diào)

            亂 險怪 形 夸張 豪邁奔放

            穿 高峭

            驚 洶涌 聲 比擬

            拍 水石相擊

            卷 狂瀾奔騰 形 比喻

            雪 水色純白 色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diào)高昂。)

            C、對活動在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yè)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xiàn)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肮蕢尽本渚唧w話懷古的時、地、人。

            D、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卞\繡河山必然產(chǎn)生、哺育和吸引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展示人物臉譜〉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下闕

            A. 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diào)怎樣?

            B.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

            (補充: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zhàn)役勝利之后。)

            項目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fā)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yè)未就

            基調(diào) 感奮 感傷

            C.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結(jié)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quán)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jié)果被新派官員彈劾朝廷,捕之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于常州。本首詞是詞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jīng)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jīng)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nèi)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但是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個大歷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個人盛衰成敗榮辱,而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盛衰成敗榮辱。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

            對周瑜的追述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D. 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總結(jié)全文

            內(nèi)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diào):昂揚感奮感傷超脫

            1. 比較閱讀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歸結(jié)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2.課堂檢測

            (1)、名稱:詞的全名為 ,又稱 、 、長短句、琴趣、樂章等。

            (2)、分類:按字數(shù)分有 、 、長調(diào)(>92字)。按節(jié)數(shù)分有 、 、三疊、四疊。

            (3)、流派及代表詞人: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 ; ,代表詞人 、 、姜夔等。

            全文賞析(略)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資料: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gòu)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千古杰作前奏已經(jīng)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根到九泉無曲處,此心只有蟄龍知。 蘇軾《王復秀才所居檜二首之二》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

            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5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具體鑒賞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較豪放詞、婉約詞的不同藝術風格。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懂得對比閱讀、實現(xiàn)拓展遷移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豪放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

            2、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對比閱讀法、反復誦讀法。

            四、 教學設備:多媒體。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音像,以《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什么歌嗎?它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讓人們景仰不已,有一年蘇軾到黃州,游覽了赤鼻磯,由此聯(lián)想到三國鏖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赤壁,寫下了讓人們傳誦至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好,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的118頁。

            二、詩詞鑒賞:

            (一)簡介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對于蘇軾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吧。

            多媒體顯示資料: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時杰出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著有《東坡全集》。

            看一下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哪一個是詞牌(念奴嬌),同學們知道它的來歷嗎?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diào)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就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詞題——赤壁懷古——已經(jīng)點明了寫作背景:游赤壁(寫景)懷古(詠史、抒情)。

            同學們再看一下課本中注釋的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qū)懺娭S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5年,蘇軾已經(jīng)47歲了,他游覽了黃州赤壁,寫下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時還是在他失意時所作?——失意時——同學們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作品:1、范讀(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

            2、齊讀(同學們朗讀時要能夠體現(xiàn)豪放風格,讀出感情來)。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把握: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賞析:

            (1) 上闋賞析:

            ★ 赤壁的景色是怎樣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詞句)作者首先從大處著筆,總寫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奈煌瑢W來解釋這句詞的意思?——(參考)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的風流人物,就像東流的江水,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颂幇呀胶腿宋锖蠈,創(chuàng)造了一個雄渾曠遠、豪邁深沉的意境。蘇軾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夠?qū)懙贸鰜怼K贿@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很自然地想起這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國演義》片頭曲,(多媒體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句的音像。)——哪個地方有區(qū)別?——英雄人物、風流人物。(提問解釋)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風流人物: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風流人物”(拿“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作比較,拿蘇詞“風流人物”與毛詩的“風流人物”作比較,分析“風流人物”的內(nèi)涵。)

            ★ 詞作哪句點出懷古的內(nèi)容?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分析詞句)西邊的舊時營壘,是令周瑜一戰(zhàn)成名的赤壁大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蘇軾游的是赤鼻磯,在湖北黃岡,而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是在現(xiàn)在的湖北赤壁市!皇钦娉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作嗎?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說是“人道是”,特意說明“是人們說”,而不是“我以為”。蘇軾僅是借此抒發(fā)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為“郎”字給人家一種年輕的感覺,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 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詞人可能聯(lián)想到哪些豪杰?

           、(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動詞?——穿、拍、卷!奈煌瑢W分析一下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

            “穿”字寫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險峻地勢。——山勢險峻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蘩梭@險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氣勢!疀坝颗炫

           、(目的)為英雄人物的出場作鋪墊。

           、(豪杰)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隆中定策的諸葛亮、知人善用的劉備、足智多謀的周瑜……

            三 亂石穿空 一 橫槊賦詩的曹操

            人 國 (山勢險峻) 江 時 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

            道 周 驚濤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諸葛亮

            是 郎 (巨浪驚險)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劉備

            赤 卷起千堆雪 畫 豪 足智多謀的周瑜

            壁 (江水洶涌澎湃) 杰 ……

            上闋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為人物作鋪墊

            【小結(jié)】 景←────────→人

            面對此景多感慨

            再齊讀上闋,體會一下。

            要發(fā)感慨了!怎么發(fā)——借人來抒發(fā)。借誰?——周瑜。

            (2)下闋賞析:

            ★ 詞人是怎樣塑造周瑜這一人物形象的?

            詞人是怎樣描寫周瑜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我們來看詞人是用什么手法來塑造他的。

            為何寫小喬,小喬是什么人——江東著名的美女,在寫周瑜的時候帶出小喬,作者意在用美女來襯托英雄,詠嘆這英雄美女的完美結(jié)合!痰慕憬,大喬,也是美女,是孫權(quán)的妻子,孫權(quán)也是英雄人物。周瑜能夠娶到小喬,說明他也是不簡單的人物。

            初嫁——剛剛出嫁,其實在赤壁大戰(zhàn)時,周瑜與小喬已經(jīng)結(jié)婚十年了,這里仍說“初嫁”,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周瑜的年輕有為,充滿青春活力,事業(yè)、愛情兩得意,春風得意、英氣不凡,令人羨慕。

            羽扇綸巾——是寫他身為主帥,且大戰(zhàn)當前,卻不著戎裝而著便裝,足見其儒將風度,對應前文的“風流人物”,有文采的。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韜略過人——用火攻打敗號稱八十萬、兵力數(shù)十倍于自己的強敵。(多媒體展示“火燒赤壁”的圖片)

            這幾句概括力非常強,詞人用了襯托、概貌、細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周瑜的氣度及在大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敵我力量的對比、戰(zhàn)爭的特點和結(jié)局,都在這22個字中一一交代清楚。

            ★ 塑造周瑜這一形象作用何在?

            周瑜的豐功偉績令人向往但又無法企及,寫周瑜是為了襯托詩人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作者一直被皇帝貶來貶去,現(xiàn)在自己謫居邊地,抱負難以舒展,想忘卻世事,卻又不能,在渴望、惆悵和無奈中,過早地衰老(作者時年47歲,在當時算是老年人了),卻年老無為,于是不勝嗟嘆。

            (多媒體展示)

            風 小喬初嫁了 年輕有為

            豪 流 周 雄姿英發(fā) 春風得意

            英氣不凡

            杰 人

            >瑜 羽扇綸巾 儒將風度

            物 談笑間 指揮若定

            強虜灰飛煙滅 韜略過人 襯

            仕途坎坷 托

            詩人 命運多舛

            年老無為

            不勝嗟嘆

            ★ 體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對英雄的無限傾慕和向往,對自己的抱負難以舒展的無限惆悵和無奈。

            再齊讀下闋,體會一下。

            (四)自主、探究:

            (學術界的爭論觀點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

            1、由于版本不同,“強虜”有的版本寫作“檣櫓”。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2、“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句話存在兩種理解:一種是“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多情人是蘇軾;一種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多情人是周瑜。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詩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是達觀的還是消沉的?

            (讓學生討論、爭鳴)

            (教師點撥)

            1、“強虜派別” “檣櫓派別”——爭論有益

            強大的敵人 突出火攻的特點

            2、學術界現(xiàn)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統(tǒng)計了幾百首

            《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讀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種形式。只有幾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絕大多數(shù)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是用前四后五式。所以書本中的提法不一定就是對的,大家不要迷信權(quán)威,可以自己去探討一下。

            3、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墻頭草兩邊倒。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3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三、感悟?qū)懛ǎ?/p>

            這首詞寫了哪幾項內(nèi)容?采用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特點?

            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懷古抒情,由己及人,層次分明。詞中景物恢宏,雄奇壯美,感慨深沉、曠達,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語言雄放,形成了豪壯奔放的藝術風格。本詞正是以這種豪放風格在詞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品。

            (多媒體展示)

            內(nèi)容 寫作方法 特點

            歌詠赤壁 寫景、襯托 由∣ 由∣ 寫景

            敬慕英雄 過渡 景∣ 人∣ 詠史

            贊美周瑜 寫事、烘托 入∣ 及∣ 抒情

            感傷自己 抒情 情↓ 己↓ 相結(jié)合

            再齊讀全詞,好好體會一下。

            四、對比閱讀、拓展遷移:

            講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詞話”故事,進行對比閱讀、拓展遷移的訓練。

            給大家講一個俞文豹《吹劍錄》中的“詞話”故事:

            蘇東坡有一次在學士院內(nèi),碰見一位作歌(寫歌)的幕士,蘇東坡就問他:“我的詞和柳永的詞比起來,哪一個更好?”柳永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句話說:凡有井水處,皆有柳七(柳永)詞。幕士就回答說:“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蘇東坡笑得直不起身子。

            (多媒體展示)

            雨霖鈴 念奴嬌·赤壁懷古

            柳永 蘇軾

            婉約 豪放

            十七八女郎 關西大漢

            執(zhí)紅牙板 持銅琵琶鐵綽板

            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唱“大江東去”

            思考:

            1、這位幕士給柳詞和蘇詞選擇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樂器,意味著什么?

            (提示)不同的詞牌,風格不同,歌者和伴奏樂器就不同。前者婉約,后者豪放。

            2、幕士用“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大江東去”分別代表柳詞和蘇詞,是否恰當?

            (提示)“楊柳”句和“大江”句的內(nèi)涵。

            明確:

            1、詞是要入樂的,詞牌(即曲詞)又是有詞性的,如《雨霖鈴》適宜于表達纏綿深婉之情,《念奴嬌·赤壁懷古》適宜于表達豪放激越之情。詞性聲情不同,則歌者和伴奏樂器亦有所不同。從幕士的選擇可見柳詞和蘇詞的風格不同,前者婉約,后者豪放。

            2、一首詞不可能句句都好,但必須有名句。名句常是他人意中所有而語中所無的句子,能驚醒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的句子可以代表作家的風格!皸盍本淝鄣貙懗隽俗髡叩碾x情,細致深婉;“大江”句寫出了長江波瀾壯闊的圖景,激越豪放,都足以顯示作家的風格。

            五、作業(yè):

           、俦痴b全詞。

           、谧詫W蘇軾的《江成子·十年生死兩茫!。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

            2、學習誦讀詩詞的技巧。

            2、領悟作者面對人生挫折時的曠達情懷。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

            2、領悟作者面對人生挫折時的曠達情懷。

            一、導入

            我們之前學習過蘇軾的《赤壁賦》,這篇文章寫于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赤壁之時。在這個時期,蘇軾除了前后《赤壁賦》之外還寫了一首著名的詞作,那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

            20xx年,武漢大學的一名教授編寫了一本書《宋詞選讀》,在這本書里,他將《念奴嬌·赤壁懷古》排在了第一位,那么,這首詞究竟有何魅力?能位居榜首呢?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

            二、整體感知

            1、找一個學生朗讀詞作,糾正發(fā)音。

            2、讓學生回顧詞作內(nèi)容,提出疑難問題,教師予以解答。

            三、文本研讀

            (一)上闋研讀

            1、從題目中我們可以讀出哪些信息呢?

            2、找出詞作中具體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思考:這句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哪些詞具體表現(xiàn)出了這些特征?(小組討論)

            3、我們可以怎樣形容這些景物帶給人的共同感受呢?

            誦讀指導:(稍急促、關鍵詞重讀、讀出氣勢)

            4、長江有洶涌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作者為什么只寫洶涌之景,而不寫平靜之景?這樣寫在內(nèi)容上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ǘ┫麻犙凶x

            1、下闋緬懷的英雄是周瑜,那么,同學們找一找,詞中的周瑜是怎樣的形象呢?

            誦讀指導:(第一句語氣稍平淡,“雄姿英發(fā)”重讀。第二句“談笑間”稍急促,“灰飛煙滅”舒緩、重讀。)

            2、這個時候的作者是怎樣的狀態(tài)呢?

            3、那么,“故國神游……早生華發(fā)”一句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呢?

            誦讀指導:(緩慢、語調(diào)低沉)

            4、這種感傷源自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那么,作者是不是一直感傷下去,他有沒有解決這一矛盾?(小組討論)

            誦讀指導:(緩慢、平淡)

            四、總結(jié)

            1、學生看著屏幕上的誦讀指導,聽名家的朗讀。

            2、學生看著屏幕上的誦讀指導,自由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了解豪放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3、背誦全詞。

            學習過程: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號,謚號文忠,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被貶任地方官。元佑中,舊黨執(zhí)政,蘇軾內(nèi)調(diào),任翰林學士等職,因與司馬光在政見上發(fā)生分歧,被舊黨所惡,再次外調(diào),等新黨重新上臺,蘇軾受到重重的打擊。宋徽宗即位,蘇軾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蘇軾在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幾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與其父、其弟并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詩歌方面,是宋代詩壇上的杰出詩人,和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被譽為北宋四大詩人,和并稱“蘇黃”。詞的創(chuàng)作上,擴展了詞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南宋豪放派詞人并稱“蘇辛”。書畫方面,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蘇軾注重提攜后人,有出其門下的“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耒。

            2、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詞中的代表作,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謫。來黃州之前,因“烏臺詩案”他曾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詩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胸中的塊壘,然而格調(diào)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3、前人對東坡的詞的評論

            《四庫全書提要東坡詞提要》云:“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為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故今日尚與花間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廢!薄稓v代詩余》引晁以道云:“紹圣出,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醒,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減,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4、詞牌的來歷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diào)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二、文言知識梳理,理解整首詞意

            1、字音

            公瑾()羽扇綸()巾檣()櫓酹()

            2、通假字

            一尊還酹江月

            3、古今異義

            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

            4、特殊句式

            多情應笑我

            5、特殊修辭

            檣櫓灰飛煙滅

            三、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nèi)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diào)、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

            四、研讀課文

            1、找出有關描寫周瑜的詩句,誦讀并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寫的(手法)?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3、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幅景象中去寫?

            4、為什么單單懷周瑜?(結(jié)合作者自身狀況)

            5、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五、答疑解惑

            六、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洋溢著一種、、的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七、有感情的誦讀全詞并背誦全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3.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 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教學難點:

            1. 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2.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讓學生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二、講解(30分鐘)

            1. 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分析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3. 解釋詩歌中的一些生僻詞匯和句子。

            三、練習(15分鐘)

            1. 讓學生朗讀詩歌,并解釋其中的一些生僻詞匯和句子。

            2. 讓學生分組討論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

            四、總結(jié)(5分鐘)

            1. 總結(jié)課堂內(nèi)容,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 提醒學生課后需要復習和鞏固。

            五、作業(yè)(5分鐘)

            1. 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2. 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歌的背景、作者和思想情感。通過講解和討論,學生對詩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分組討論,積極參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總結(jié)和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并提醒學生課后需要復習和鞏固。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增強了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一、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產(chǎn)生、興盛、分類及體例特點。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明確蘇軾確立了豪放派的風格,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二、了解兩首詞的藝術特色;學習作為豪放詞派杰作的兩首詞在詞風上的特點;掌握《永遇樂》多處用典的特點及典故的含意。

            三、學習懷古詩把寫景、詠史、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理解兩首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和時代意義,體會并正確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nèi)容: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

            蘇軾( 1036 一 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 47 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三、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

            2.學生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

            3.補充:

            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釋名》: 山體曰石 。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 二喬 。 大喬 嫁給孫權(quán)的'哥 哥對策, 小喬 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 銅雀春深鎖二喬 的詩句,指的曹 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 二喬 擄為己有的典故。

            了: 初嫁了 就是剛嫁過去。 “了” 字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 強虜 或 狂虜 ,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4.請學生談談對課文的理解。

            5 .教師范讀以及聽讀課文的錄音。

            6 .講讀上片。

           。1)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宏,籠罩全詞。大江東去,淘空一切,喚起我們所有的向往。 浪 怎能沖洗手古風流人物呢?顯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shù)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fā)歷史想象,非常自然。我們知道,孔夫子早就有 逝者如斯夫 的嗟嘆。這三句寫景和抒情議論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chǎn)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點明什么,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歷史上的 風流人物 ,這一句進一步提出 三國周郎赤壁 作為一篇主腦,文章由此生發(fā)開去。

            人道是 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看課文注釋①)詩人只是借此抒發(fā)感情,并不想做考據(jù)家。

           。3)六、七、八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總寫長江,引起人的懷古思緒,這幾句具體寫赤壁之景。先寫江岸石壁, 亂 寫出險怪, 穿 寫出高峪。再寫江面波濤, 驚 寫洶涌, 拍 描繪出水石相搏的情狀。 卷 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聲音、色彩、姿態(tài),無不逼真。這幾句,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邁奮發(fā)。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這一句承上啟下。 江山如畫 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jié)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jié)內(nèi)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7 .講讀下片。

           。1)上片重寫景,下片 遙想 一詞接應上文,心往神馳,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寫的赤壁雄奇壯麗景色中出現(xiàn)了。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蘇武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教師提示: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jù)史書記載,建安三年( 198 )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quán)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 羽扇綸巾 ,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歲)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為了突出地表現(xiàn)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yè)的形象。

            (2)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抒發(fā)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蘇武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3)分小組討論:后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故國神游 ,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的現(xiàn)實面前變得可笑。

            多情應笑我 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這里用自嘲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fā)出 人生如夢 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瀟灑酒酬月。

           。4)朗讀下片,總結(jié)。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jié)合。

            8 .師生討論總結(jié)這首詞的藝術特點和思想感情。

           。1)藝術特點。

            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著動人的藝術魅力。

           。2)思想感情。

            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 外儒內(nèi)道 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武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 人生如夢 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

            人生如夢 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 奮 壓倒了 傷 。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武的寬闊胸襟。

            全詞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袄颂员M”三字,把作者憑吊古戰(zhàn)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huán)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于通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zhàn)事的回憶,而自然聯(lián)想到赤壁之戰(zhàn)宏偉的戰(zhàn)斗場面!肮蕢疚鬟叀眱删,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作者這樣寫,是通過聯(lián)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和周瑜統(tǒng)領水軍英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斗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巖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涌澎湃,猛烈地沖擊著巖石。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里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zhàn)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作者從神游中又回到現(xiàn)實。英雄人物已經(jīng)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闕即景抒懷,通過描寫古戰(zhàn)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揮才干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于憑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郁悶愁苦的情懷。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quán)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yè),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fā)轉(zhuǎn)入消極苦悶。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jié)尾句,一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里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yè)的豪邁心情。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疑難指津】

            《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 !度龂萘x》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聰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狹隘嫉妒的一面,且無“羽扇綸巾” 儒將風度。兩部作品對同一人物的刻劃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不必追究誰更接近歷史真實。但一定要理解,蘇軾詞中如此刻劃周瑜、贊頌周瑜,意在懷古傷今,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把握豪放派詞的特點。

            2、思想目標

            用文學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讓學生體會藝術美的感染力;

            教育學生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3、能力目標

            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景物與情感的自然結(jié)合

            【媒體運用】多媒體

            【教學方式】合作、探究

            【教學思路】復習知識——誦讀全詞——討論鑒賞——對比閱讀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引入課題。(板書)

            二.復習知識,了解背景

            出示幻燈:本詞是他被貶黃州時,游覽黃州赤壁聯(lián)想到了歷史上的古戰(zhàn)場赤壁而作的。

            三.誦讀全詞,感知意境

            配樂范讀——全班齊讀 (教師點評)通過反復的誦讀來體品詞的.意境。

            (提問:讀完這首詞的感受是什么?)

            四.課文分析,討論鑒賞

            (一)分析上闋

            1、(出示幻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提問:把“大江”改為“江水”,“千古”改為“無數(shù)”好不好,為什么?)

            2、(展示赤壁風光圖片)體會景與情的自然結(jié)合。

           、儆懻摚骸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边@句話中哪些詞語最有表現(xiàn)力?

           、谡归_聯(lián)想與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赤壁美景。

           、塾迷~語概括赤壁景色的特點。

            3、分析“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提問:這句話在本詞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師小結(jié),總結(jié)上闋。

            (二)分析下闋

            5、(出示幻燈)周瑜圖片和周瑜生平簡介。

            (提問討論:為什么要寫周瑜,本詞從哪些角度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

            板書: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瀟灑風姿(柔)

            雄姿英發(fā)——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剛)

            羽扇綸巾——從容閑雅、儒將風度(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鎮(zhèn)定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戰(zhàn)”視頻,感受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

            7、師生共同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詞的結(jié)尾,作者為何會生發(fā)那樣的感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人從自己與周瑜的對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燈提問:這句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項目周瑜蘇軾

            年齡24歲47歲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職業(yè)東吳都督團練副使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就

            基調(diào)豪壯感傷

            8、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五.拓展練習,鞏固知識

            A級基礎題(選擇題)

            B級提高題(問答題)

            六.學生質(zhì)疑,布置作業(yè)

            “強虜”有的版本作“檣櫓”,你同意哪種說法?請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來探討。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知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理解詞人復雜的心境,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4、背誦本詞

            教學重點: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理解詞人復雜的心境。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教學方法:講解法和討論法

            教學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剛才我所播放的歌曲應當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在前奏部分,我們首先聽到的是戰(zhàn)爭前的鼓角爭鳴,這樣的歌曲我們自然而然就聯(lián)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chǎn)生英雄,也所以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跡能夠讓之后人來品評。那么大家來讀一下這幾個詩句,看一下這些詩句所品評的具體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二、范讀正音

           、琶曳蹲x

           、聘鶕(jù)誦讀指導和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朗讀有利于理解,朗讀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能夠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一樣風格、不一樣基調(diào)。本詞是豪放派開山力作意境壯闊氣勢宏大,赤壁奇景部分應讀得鏗鏘有力氣勢奔騰,懷念英雄人物部分應讀得慷慨激昂,最終的感慨抒懷應讀得灑脫曠達。)

            三、研讀課文,把握全詞資料

            1、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上下兩闕各寫的什么資料?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景觀?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

            明確:①、大江、濁浪、亂石(形仰)、驚濤(聲俯)千堆雪(色);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詩人采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用驚天地之筆,泣鬼神之墨,極盡描摹之能事。“穿”寫出山崖高聳入云的動勢;“拍”寫出了江濤的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

            3、為何用“風流人物”而不寫成“英雄人物”

            明確:(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一樣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一樣,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風流人物”是指武膽柔腸文韜武略剛?cè)嵯酀、文武雙全的杰出人物

            4、“周郎赤壁”還是“周瑜赤壁”?有什么異常意義嗎?

            明確:“郎”字,顯得異常年輕瀟灑。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5、題為“赤壁懷古”,三國演義、赤壁之戰(zhàn),里面的人物千千萬萬、英雄輩出,為什么蘇東坡單單懷周瑜呢?

            捕捉有關描述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學生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風流倜儻

            雄姿英發(fā)—————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儒雅瀟灑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戰(zhàn)功卓著

            6、詞人那里“小喬初嫁了”有何深刻含義?

            明確: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其指揮戰(zhàn)爭時,年紀很輕,才華橫溢;以美人襯托英雄,更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小喬之姐大喬系孫策之妻,故周瑜能取得孫權(quán)絕對的信任,這也是他能建功立業(yè)的一個重要條件。

            7、“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怎樣理解?作者從幾個方面將周瑜與自我進行比較?

            明確:“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的句式應是“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8、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進取還是消極?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我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墒翘K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異常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yè),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所以他異常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所以,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tài)度。

            四、拓展從這首詞中你得出怎樣的人生思考?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境,人生不如意事十有*,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

            五、布置作業(yè):

            蘇軾,我想對你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2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有關常識:

            詞,詩歌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樂章”、“歌詞”等。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字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詞”,二段的叫“雙調(diào)”,三段的叫“三疊”,四段的叫“四疊”。詞的段落叫“闋”或“片”,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后相承,叫“過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換頭”或“過變”。依照已有的詞調(diào)寫的叫“填詞”或“依聲填詞”,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自度曲”,《揚州慢》屬后一類。詞常見有“令”、“引”、“近”、“慢”的分別,“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稱“近拍”,相當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jié)拍較慢,聲調(diào)延長。慢詞的字數(shù)較令、引、近的詞字數(shù)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diào)高昂、取材廣泛。

            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1、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2、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quán)的哥哥孫策, “小 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3、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討論分析課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并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三蘇”。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構(gòu)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聽讀課文的錄音。

            講讀上片。

            1、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diào)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diào)





          險怪





          夸張



          豪邁奔放



          穿



          高峭





          洶涌





          比擬





          水石相擊





          狂瀾奔騰





          比喻





          水色純白





            3、赤壁之景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姿態(tài)、聲音、色彩,無不逼真,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邁奮發(fā)。

            4、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就境界開闊,氣象恢宏,大江東去,淘空一切,“浪”怎能沖洗千古風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shù)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產(chǎn)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fā)感情,并不想做考據(jù)家。

            6、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7、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jié)內(nèi)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講讀下片。

            1、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基調(diào)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靶坛跫蕖泵廊艘r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jù)史書記載,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quán)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突出地表現(xiàn)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yè)的形象!坝鹕染]巾”,描寫周瑜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

            “故國神游”,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功業(yè)無成的現(xiàn)實面前變得可笑!岸嗲閼ξ摇笔堑寡b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

          項目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fā)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yè)未就



          基調(diào)



          感奮



          感傷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對人生的虛無態(tài)度。

            本首詞是詞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jīng)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jīng)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nèi)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但是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奮”壓倒了“傷”。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對周瑜的追述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ā笆耪呷缢狗颉,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朗讀下片,總結(jié)。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jié)合。

            比較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歸結(jié)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資料: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gòu)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千古杰作前奏已經(jīng)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

            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水調(diào)歌頭蘇軾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diào)。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業(yè)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此詞是蘇軾41歲時所作,當時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jīng)六七年不見了,他們之間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 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望月(寫景)

            下闋----懷人(抒情)

            3、 上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風、清影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4、描寫虛景運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宮生活是怎樣的?

            想象。月宮生活幸福美滿,不知“今夕是何年”,沒有煩惱,想要“乘風歸去”,美妙圣潔,“瓊樓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悶,是超塵出世的消極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是超然達觀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闋是作者“遁世”與“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遁世思想。

           。1)、 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懷子由” 體現(xiàn)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出了什么?

            月“轉(zhuǎn)”“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入夢”的思想情緒。

            2、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3、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nèi)容?《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jié)尾處“人生入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nèi)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diào)、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教學設想]聯(lián)系余秋雨的《東破突圍》,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安排一教時

            [教學步驟與內(nèi)容]

            一、導入

            介紹余秋雨的《東破突圍》,正是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導朗讀,正音,讀出氣勢。

            三、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nèi)容

            1,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氣勢淘盡風流人物,解釋風流人物——————無數(shù)出色的人才

            2、可懷人物那么多,為什單單懷念周瑜?

            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小組討論明確:小喬初嫁了——————英雄雄姿英發(fā)——————有氣魄羽扇綸巾————————儒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是個風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中————————亂石驚濤浪花

            4、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氣勢磅礴穿空——————峻偉卷千堆————————浩大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5、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討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參考:

           、俳üδ挲g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②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周瑜碰到了孫權(quán)這樣的明君

           、鄢啾谥畱(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苄市氏市侍K軾:“知音如周瑜!睉压诺哪康氖菫榱耸惆l(fā)感情

            7、抒發(fā)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笑什么————————多情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xiàn)感——————————惆悵失意

            8、但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了。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四、總結(jié)歸納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五、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余秋雨:沒有黃州被貶,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際。)

            六、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yè)

            課后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特色寫一篇短評。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體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作豪邁深沉的語言風格。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結(jié)合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代背景,理解辛棄疾筆下的多處典故,體會其構(gòu)造出的蒼涼悲壯的詞作意境。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探尋兩位詞人用典與寫景語言的用墨比例,感受作者是如何將個人情感寄托于典故人物,感受詞作之間細微的情感差異。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以及作者恢復大業(yè)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

            教學重點:

            理解辛棄疾多處使用典故的原因在于“此時此地此我”的契合。

            教學難點:

            分析比較兩首詞用典的異同,兩者使用典故均是為了刻畫自我形象,寄托個人情感,不同的是在于典故側(cè)重點的不同以及使用的集中與分散的異同。

            單元教學目標:

            這兩首詞選自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單元,本單元屬于必修課程“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主題是“生命的詩意”,該單元精選了魏晉唐宋時期的經(jīng)典詩詞,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均屬于豪放派詞作的經(jīng)典作,兩者都在詞中使用了用典的寫作手法,在辛詞中,使用的典故側(cè)重曾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以及與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與愿違有關的歷史事件,在蘇詞中,則是通過回憶周瑜來反襯自己此時的年華已老、功業(yè)無成,由此可見懷古詞典故的選擇與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關,進而通過比較兩者用典的差異來感受詞人不同的生命思考與精神境界,恰好呼應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學生總體而言基礎較薄弱,如果直接進行兩篇詞作的比較教學,對其要求過高,可能會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根據(jù)此學情,我對兩篇詞作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調(diào)整,該課時的呈現(xiàn)是在學習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基礎上,再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故該堂課以教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主,最后再聯(lián)系之前所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有助于學生反復鞏固之前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能主動地從橫向角度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學習。

            教學策略運用:

            單元學習任務中提到,閱讀詩作作品,要借助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之間的關系,理解詩人的精神境界,那本節(jié)課我將以用典為切口,采用解讀背景、知人論世、品讀文字、反復朗誦等方法,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在課上以小組討論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同時在反復朗讀宋詞的過程中體會其語言的魅力與意蘊。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閱讀《永遇樂京口北固定懷古》的時代背景,結(jié)合課下注釋,找出詞中的五個典故。請分別概括其典故的內(nèi)容,并且嘗試分析作者使用該典故的用意。

            2.分析比較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定懷古》兩者在用典方面的異同。(提示:可從典故內(nèi)容、寫景與典故人物的結(jié)合程度思考)

            教學過程:

            導入:

            作家梁衡說,“中國歷史上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賞析這首詞,讀懂辛棄疾,領悟一種人生。首先,請我們一起讀這首詞。

            1.初讀詞作,你們讀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呢?豪邁

            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這就是懷古詞的特點,借用古人古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寫作手法叫作用典。

            過渡語:對于辛詞中多用典故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辛棄疾好掉書袋”,“掉書袋”是譏諷引經(jīng)據(jù)典、賣弄文學的人,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辛棄疾詞中的典故多而無用;也有人認為“典故的運用恰到好處”,那我們看看他在這首詞中使用的典故,是否如這些評價所說呢?

            一、分析上闋典故

            1.上闋都提到了哪些典故呢?(詞人登臨古地,面對如此滄桑,衰敗的北固亭想到了誰?)

            孫權(quán)、寄奴

            2.詞人為何會想到他們?他們有何共同之處?

            都在京口建立過功業(yè)。

            3.抒發(fā)了詞人對這兩人怎樣的情感?先找出具體語句,然后具體分析。

            從“英雄”“風流”,我想到了“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者對孫權(quán)的敬佩和仰慕;“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一個比喻句寫出了劉裕當年的英雄豪氣,能看出對劉裕的歌頌。(朗讀)

            4.除了敬佩仰慕之情,還有其他感情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遺憾、惋惜!坝⑿邸比缃褚褵o覓處了,“風流”也都被雨打風吹去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不過是想當年的事情了。

            5.同學們,辛棄疾由京口之地想到了曾在這里建立過政權(quán)的孫權(quán)和劉裕,表達

            了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但更多的是悲嘆“英雄無覓”之感(板書),那我們能不能再從別的角度思考,為什么作者要選取這兩個典故呢?著名詞學家夏承燾先生曾經(jīng)指出:“要善于把詞作放在一定的時空坐標上進行觀照!边@句話告訴我們一種賞析詩詞的方法,就是要更多關注文字的背景信息,要學會知人論世。大家可以再研究老師提供的背景鏈接,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pt顯示:典故鏈接一:

            孫權(quán),字仲謀,公元200年他19歲,執(zhí)掌政權(quán),成為一方諸侯。

            27歲,第一次北伐曹操,以少制多,為赤壁之戰(zhàn)埋下伏筆。

            29歲,第二次北伐曹操,加強對江南的統(tǒng)治,鞏固了東吳政權(quán)

            劉裕,生于東晉哀帝公元363年,父親早逝,家境貧苦,幼年靠賣草鞋為生。他少有大志,想成就一番功業(yè)。

            41歲,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討伐,衛(wèi)晉抗楚。

            42歲,劉裕擊敗篡晉的楚帝桓玄。

            54歲,劉裕兩次北伐,滅南燕,克長安,滅后秦,受封為宋王。

            59歲,劉裕終于取代東晉稱帝。國號“宋”,定都建康。

            1140年,辛棄疾出生于淪陷金人之手已13年的濟南。

            1161年,21歲,參加義軍,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畢生事業(yè)。

            1162年,22歲,率20xx多人南歸于宋。

            1165年,25歲,因力主抗金,遂被朝廷疏遠。

            1181年,41歲,任隆興知府。同年,主抗金,受彈劾,被罷官。此后20年,賦閑鄉(xiāng)居。

            1203年,被起用任紹興知府。

            1205年,韓侂胄要立伐金大功,起用66歲的辛棄疾任鎮(zhèn)江知府。他對韓侂胄提出建議,不被采納,同年又被罷官。

            68歲,抑郁而終。

            明確:辛棄疾來到京口,想到兩位在這里建立政權(quán)的皇帝,孫權(quán)在自己的黃金歲月,即三十歲左右建立了自己的一番大業(yè),劉裕雖然是在59歲那年正式了建立南朝劉宋政權(quán),但也不枉早年征戰(zhàn)沙場時所付出的努力;而反觀自己,他也曾像他們一樣,在20多歲的時候,懷有一腔報國之志,率領義軍投奔南宋。而40多年過去了,劉裕在自己這個年齡已經(jīng)統(tǒng)一南朝政權(quán)了,而自己在這個人生階段,要么是閑職,要么是鄉(xiāng)居,一直到66歲的時候,也沒有建立功業(yè),內(nèi)心的酸楚、憤懣可想而知。

            過渡語:下面我們把這種仰慕和惋惜的情感融入詞中,齊讀上闋,讀的時候一定要坐直身子,抬起頭來,這也是對詞人的一種尊重。

            二、分析下闋典故

            1.詞人在上闋中連用兩個典故,似乎還不盡興,在下闋中繼續(xù)用典。下面大家速讀詞的下闋,結(jié)合注釋,找出下闋用了幾個典故,先找出人名,標上序號。(三個,劉義隆、佛貍、廉頗。)

            2.下闋的三個典故講述了什么故事呢?詞人運用這三個典故用意何在?下面我們進一步走進文本,按照下面的形式賞析下闋中的三個典故,在賞析的過程中個,可以使用老師剛剛的思路,也就是解讀背景、知人論世、品讀文字等方法。請同學們先自己賞析,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請按以下形式分析下闋三個典故。

            誰?做了何事?結(jié)果怎樣?用意是?

            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交流4分鐘,然后推薦代表展示。

            6154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南朝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卻落得向北回望,倉皇敗還。希望韓侂胄能夠吸取教訓,為北伐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然就會重蹈“倉皇北顧”的`覆轍。--深謀

           。ㄔ趺刺幚砝首x呢?)

            61548;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1.“可堪回首”是不堪回首,那么作者不堪回首的是什么呢?烽火揚州路

            指當年揚州地區(qū),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zhàn)火烽煙。

            2.佛貍祠:拓跋燾小名佛貍,北魏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顏亮發(fā)兵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貍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所以佛貍祠就成了金主完顏亮的代名詞。

            3.這一句從百姓的角度來寫,表達了什么情感?

            表現(xiàn)了自己的隱憂,南宋百姓供奉異族的行宮,他想到這些百姓忘記了自己是宋朝的子民,日后可能會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忘記自己國家曾經(jīng)遭受過的恥辱,安于做亡國奴。--遠慮,二嘆國運艱難

            61548;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用廉頗自比,有哪幾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他們同樣處于年老階段。注解中說“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這說明廉頗想讓使者知道,自己依然強壯年輕,心中很希望被趙王任用。而辛棄疾和他一樣渴望被任用。

           。ū硎玖俗约翰环,尚有余勇,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但是兩者的結(jié)局都是一樣,最終沒有被重任,寫出了辛棄疾想被重任的渴望與不被重任的無奈,三嘆報國無門)

            朗讀過渡語:典故,凝練的文字背后是一份真實的心境;詩詞,凝練的文字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意義。一個“老”字,無望中卻依然滿是希望,老師每次讀到這里的時候,眼前總是會浮現(xiàn)一位老者,堅決而固執(zhí),一遍遍地請求甚至是哀求的情景。這其中忘我的焦灼與深沉的渴望,總是讓我為之落淚。大家試著讀一讀。

            總結(jié):選用怎樣的歷史典故,作者不僅要考慮“此地”還要考慮“此時“以及“此時此地此我”。站在北固亭上,他便自然地想起了曾以京口為基地開疆拓土,成就霸業(yè)的孫權(quán)、劉!,F(xiàn)如今韓侂胄的草率冒進,又怎能讓他不想起當年宋文帝草率出師北伐,最后落得倉皇北顧的結(jié)局?而眼前老百姓在佛貍祠下喧鬧的景象,更讓辛棄疾憂心忡忡,倘使再不收復失地,老百姓也許甘于淪為亡國奴了。因此,這幾個典故都與作者此時的思想情感和志向直接有關。這就是為什么詩人站在京口時,會選擇這樣五個典故。

            大家試著背誦全詞,再一次體會辛棄疾在詞中表達的情感。

            三、比較分析兩者用典手法的異同

            1.辛詞用典豐富,而蘇軾為何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單獨選擇了周瑜的典故呢?讓我們一起再次朗讀蘇軾的這首詞,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去思考這個問題。

            他選擇年輕有為的周瑜(24歲就成為東吳名將)的典故,用赤壁時年少得志的周瑜來與被貶黃州、人生失意的自我相映照,也契合“此時此地此我”以周瑜的年少風流、英俊瀟灑,反襯自己年近半百,韶華已逝;以周瑜的年少得志,名垂青史,反襯自己功業(yè)無成,壯志難酬。

            2.比較兩者用典手法的差異。(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比較角度《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典故內(nèi)容側(cè)重寫人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側(cè)重于史實的敘述

            典故與寫景集中寫景,渲染了磅礴氣勢為下文周瑜的出場造足了聲勢。難尋純粹的景物描寫,同時景物輕描淡寫,主要穿插有條不紊的史實,以凸顯其歷史厚重感。

            總結(jié):同樣都是為了抒發(fā)自己心中積蓄已久的憤懣之情,不同的是,兩者用典側(cè)重點有所不同,《念奴嬌赤壁懷古》著重寫人。周瑜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生動傳神地被表現(xiàn)出來。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雖寫人,但辛詞并不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而是側(cè)重于史實的敘述。

            第二點,兩詞都將典故與景物相結(jié)合,但有集中與分散之別崱!賭釓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大筆如橡,濃墨似潑。起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營造了一個極為遼闊悠遠的時空背景,將氣象非凡的長江和自古以來的無數(shù)英雄豪杰都概括進來了!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赤壁恢宏壯麗的景色,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為下文周瑜的出場造足了聲勢。背景、主體相得益彰,境界全出!队烙鰳肪┛诒惫掏压拧穾缀蹼y尋一處純粹的景物描寫,而在敘述中穿插有條不紊的史實。詞人不濃墨重染,僅作淡筆勾勒。開篇伊始,景物大至江山,小則“舞榭歌臺”,所有景物,淺墨淡抹,不著點綴,不事藻飾,只在辭章中間用“斜陽草樹”稍作點綴;用意不在景致如何,而是用大量具有歷史感的典故暗示: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當年的大智大勇者宛如江水東去不再復還。

            兩詞的用典,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如兩枝各秀,各具特色,俱領風騷。

            板書設計:

            辛蘇

            用典—一嘆英雄無覓反襯自己年華已逝、事業(yè)無成

            二嘆國運艱難

            三嘆報國無門

            課后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第九課第三題。

            2.你的同學在初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將“可堪回首”三句解釋為“事隨時遷,百姓忘卻北魏太武帝的英雄事跡”,請借助今天課上所學知識,說服他調(diào)整自己的理解。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1-1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02-28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03-04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05-15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秀教案10-20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秀教案02-28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1-1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優(yōu)秀12-24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優(yōu)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