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微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
《春雷》
教學目標
1.生疏“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開放想象,用自己的眼光發(fā)覺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課前預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新課
1.春天不知不覺來了,用你寵愛的詞語贊美春天。
2.春天來了,四周的事物都有哪些變化呢?板書“柳樹醒了”。
二、初讀,把握字詞
1.師范讀,同學觀賞老師配樂朗誦。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樹的變化。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邊讀邊標誕生字、生詞。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伴侶呢?大聲讀給大家聽。
4.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
(1)偏旁識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筆)多媒體課件幫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熟字加偏旁:醒,軟(酉+星=醒車+欠=軟)
(2)同桌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的準。老師強調“醒”是后鼻音,“澡”讀平舌音,“枝,樹,梢,耍”讀翹舌音。
(3)小組競賽認讀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軟、澡)
(4)讀詞卡(老師領讀,同學當小老師領讀。)打雷雷雨樹枝樹梢
軟和梳洗玩耍糊涂
三、細讀,理解課文
學第一節(jié)
(1)自由讀,你從什么地方知道柳樹醒了?用筆畫出來。
(2)同桌讀,想象春雷會跟柳樹說什么話呢?
(3)小組讀,溝通柳樹醒了說明白什么?
(4)競賽讀,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
學其次節(jié)
(1)輕聲讀,說一說誰給柳樹洗澡了?
(2)師范讀,同學小聲跟讀,想一想柳枝為什么軟了?
(3)看錄像春景圖,同學在活動情景中感受柳枝變得更美了。
(4)美美地讀一讀,在讀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誦,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動作背(3)配樂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鞏固練習
1.出示生字,讓同學做找伴侶的玩耍。
2.說話訓練
用上“———”是柳樹的好伴侶。(詞卡貼在黑板上)
3.畫一畫,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
六、觀看,正確書寫
1.同學觀看“說、話”兩個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老師示范寫,邊寫邊提示留意的筆畫,這兩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言字旁的“點”要寫的高一些,靠右一些,與橫折提的“折”對齊。
3.同學描一個,寫一個。
4.呈現評價。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2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課。課文里有一幅的情境畫面。
教學目標
1.知道時應該說些什么,能正確表達自己購的意愿。
2.說話時表達清楚、完整,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
3.能認真聽別人講話,發(fā)現錯誤,并給予糾正。
4.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雙向、多向互動。
教學重點、難點
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的口語交際。
教具準備
文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歡快的樂曲引入,渲染氣氛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聽說的積極性。
二、板書課題:
三、演示、述說的過程
(訓練目的:引導學生表達完整、清楚,要使用禮貌用語。)
1.多媒體演示課文中的圖意:一個小學生正在與售貨員阿姨對話。另一個小學生在挑選文具。老師指點學生仔細觀察售貨員阿姨和小女孩此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
2.學生同桌一個扮演售貨員,一個扮演小學生進行對話,互相說說的過程。
3.指名說。
要求:聲音洪亮,態(tài)度大方,說話完整、清楚;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明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進行評論。
小結:從學生的聽說兩方面進行小結。
四、表演的過程
(訓練目的:引導學生能正確表達自己購買商品的意思,要用上您好請謝謝等禮貌用語。)
1.老師把課前準備好的文具放在課桌上,老師扮演售貨員,找一位同學扮演顧客,進行表演,范說。
2.學生在小組里互相演練、說說。
3.各小組選代表在全班演練、述說。老師引導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五、進行實踐活動
1.全班學生都把自己的文具拿出來,模擬文具店現場,同學們自己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的實踐活動。
2.老師巡視、指導。
3.請幾位表達好的學生,再表演的情景。
4.讓全班學生評議。引導學生評議時,主要從三方面來評:第一,評語言,即語言是否準確、規(guī)范,用語是否確切、恰當;第二,評思路,即說話的內容是否清楚,表達是否通順、完整;第三,評儀態(tài),即聲音是否洪亮,態(tài)度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禮貌。
六、拓展練習
1.讓學生進行購買其他物品的口語交際練習。
2.老師隨機點評、指導。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3
1、學習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內容。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內容、品味佳句。
。3)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重點難點:
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及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一、預習熱身
3、了解法布爾及作品《昆蟲記》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年出生于法國一戶普通農民之家。從小迷戀大自然。通過自學,獲得自然博士學位。1875年開始著作《昆蟲記》,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園”中從事昆蟲學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蟲記》共十卷二百萬字。
4、了解《昆蟲的故事》
本文選自《昆蟲的'故事》。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僅僅真實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對照蟲性,并以蟲性反映社會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5、文體知識
科學小品,又稱知識小品。它是一種科學普及性的短小精悍的短文,融科學知識于文章中,使讀者長知識,廣見聞。本文就是一篇妙趣橫生的科學小品文。
自主學習
1、預習內容與要求
。1)讀課文,把你不認識的字找出來注音,把容易讀錯寫錯的字整理出來,讀一讀,寫一寫。
。2)把不理解的詞語找出來,查閱工具書,寫出它們的意思。
。3)預習自測
A.利用注釋或工具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擾亂()狩獵()哀號()喧囂()
喑啞()萵苣()靜謐()篡奪()
劫掠()酷愛()妒忌()窸窣作響()
吮取()驚慌失措()津津有味()嗉()
毫不猶豫()竊竊私語()更勝一籌()
B.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1)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更勝一籌:
。2)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
篡奪:
2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讀書卡片。
讀書卡片
名稱:
生活環(huán)境:
叫聲特征:
外形特征:
食物習性: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4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駐守海島的解放軍戰(zhàn)士不怕條件艱苦,熱愛生活,想方設法改造海島環(huán)境的事跡。教育學生熱愛生活,不怕困難。
2、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4、自學本課生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它們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教學難點
戰(zhàn)士把昆蟲帶到海島上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彩色的翅膀
你從課題想到了什么?
二、教師介紹課文內容
課文描寫的是駐守海島的解放軍戰(zhàn)士探親回來,特地帶來一些小昆蟲,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想想寶石島是個什么樣的島?戰(zhàn)士們到這個島多久了?
2、戰(zhàn)士小高為什么要把一些昆蟲帶到島上來?
(學生初讀課文,不要求回答得很準確。)
四、默讀課文
1、讀準生字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共有19個自然段。
五、練習讀熟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發(fā)現小高抱著紙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寶石島開西瓜會。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發(fā)現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動著彩色的翅膀。
六、作業(yè)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通讀課文
回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ㄎ以谌毷瘝u的船上看見小高抱著一個紙箱子,他說里面裝的是小昆蟲。來到海島,我參加了嘗瓜會,知道海島需要昆蟲,戰(zhàn)士們回家都帶回些昆蟲。)
課文是怎樣分段的?你為什么這樣分?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閱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船上,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òl(fā)現小高坐在船上,緊閉嘴唇,兩眼直發(fā)愣。可以看出在船上暈船很不舒服,他把自己的大提包扔在一邊,可以看出一點也不重視,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2)小高為什么這么重視這個紙箱子呢?
。ㄐ「哒f里面是小昆蟲。)
那么小高為什么帶小昆蟲去海島呢?而且又這么重視?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學習第二段
思考討論:
1、海島上結了個西瓜,為什么還要開嘗瓜會?
。ㄒ驗檫@個西瓜很不平常,指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這個瓜不平常,從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平常?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
、賰赡昵,第一次種瓜失敗。
②戰(zhàn)士們找原因:瓜秧開花后要授粉、小島遠離大陸、沒有昆蟲授粉。
③今年種瓜進行人工授粉后,暴雨過后,還留下一棵秧,于是,精心培植的第一個西瓜成熟了。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思考討論:
戰(zhàn)士們嘗瓜,為什么覺得一股甜絲絲的甘泉流進了心田?
。ㄖ笇W生討論后匯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暢所欲言。)
。ㄒ驗檫@是戰(zhàn)士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是戰(zhàn)士們的一片深情。)
4、思考討論:
戰(zhàn)士把昆蟲帶到島上是為了什么?這同蔬菜瓜果的.收獲有什么關系?
。ò牙ハx帶到島上是為了島上的蔬菜瓜果能有收獲。表現戰(zhàn)士們熱愛海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5、仔細體會戰(zhàn)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意思。要多讀這幾句話,組織小組認真討論。
(從課文中我們看到戰(zhàn)士熱愛祖國的海島,不怕條件艱苦,正在用自己的勞動改變著海島。戰(zhàn)士們也希望小精靈熱愛海島,在這里扎根,不怕條件艱苦,保衛(wèi)祖國的海島。)
四、學習第三段
讀完課文后,你明白什么了?
。ǹ吹搅讼M,看到了未來,小昆蟲彩色的翅膀告訴我們,它們不離開海島。)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松樹金龜子的特點。
2.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關注自然,細心觀察,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自然生物。
4.小組調查探究昆蟲界的有關知識,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金龜子,激發(fā)學生熱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細致的描寫。
設計思路
說明文給人以知識,學習本文要了解金龜子的有關知識,并且學習作者的觀察技巧和善于思考的習慣。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教師導人。
(演示多媒體。)讓學生說一說他所見到的圖像中的金龜子的形象,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法布爾(1823~~1915):窮畢生之力,混跡于嚴森山野,數十年如一日,放大鏡和筆記本不離手,觀察研究昆蟲,著成200萬字的《昆蟲世界》。書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世界中各種各樣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敵、蛻變、繁殖……尤其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他的筆調樸實、清新、并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他曾獲得“昆蟲詩人”的美譽,雨果也稱贊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3.掌握字詞
炫耀獻媚抑郁鞘翅
咫尺魅力衷心褻玩
二、自主學習
。ㄒ唬┬〗M交流
法布爾告訴我們哪些他對松樹金龜子的發(fā)現?
。ǘ┧伎加懻
1.松樹金龜子的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
2.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是什么?
3.松樹金龜子的婚戀、發(fā)音、繁衍怎樣?(用自己的話概括)
4.作者結尾發(fā)出什么呼吁?你贊同嗎?請說出理由。(用50-100字回答)
5.第8段中有兩個疑問句,讀后你怎樣回答?有根據嗎?
6.第9、10段給我們介紹了金龜子的發(fā)音原理,12段緊接著談它為什么會歌唱,為什么還要第11段?刪去行不行?為什么?
7.“在金龜子的世界里,歌聲是用來表達痛苦的,而沉默則是歡樂的標志!蹦阕鬟^或聽說過與金龜子類似的其他昆蟲的試驗和故事嗎?請用請用50-100字寫出來。
三、探究學習
法布爾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發(fā)現?你能否從課文中找到一些依據?法布爾之所以會有那么多的發(fā)現,是他走出實驗室的結果,是他走進田野,深入昆蟲生活,進行長期仔細觀察、并認真思考的結果。
文中有“我抓住機會跟蹤它們,觀察它們”“要想觀察清楚它們”等語句,文中還寫用食指浸濕按在玻璃板上來回摩擦發(fā)聲的方法研究金龜子發(fā)音原理,等等,都是佐證。
四、閱讀課文、理清思路
五、總結寫作特色
一、從觀察入手,進行科學的說明。
——法布爾是“昆蟲觀察家”
二、生動形象的語言。
——《昆蟲記》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
三、語言的準確性與說明事物的準確性融為一體!獪蚀_選用動詞,注意修飾限制詞語
六、課外探究
假如你是農村技術員,一果園中出現大量金龜子,嚴重危害果樹,請你制定防治方案及實施細節(jié)。
七、閱讀延伸
吸引金龜子林清玄
吃哈密瓜的時候,我對孩子提起童年時代如何抓金龜子的事。
我們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樹林或稻田,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到黃昏的時刻,就會有許多不知從何處趕來,閃著綠光、黃光和藍光的金龜子,它們密密麻麻緊緊吸在果皮上,我們常常一口氣就抓到幾十只金龜子。
然后,我們在金龜子的身上畫了記號,帶到更遠的地方去放飛,看著閃著光芒的`金龜子在空中逸去。
第二天,往往會發(fā)現一些昨日做了記號的金龜子飛回來,停在果皮上!拔彝甑臅r候就很疑惑,金龜子是如何在遙遠廣大的田園辨味,穿過樹林而飛回的呢?”我對孩子說。
孩子眼睛一亮,說:“爸爸,我們?yōu)槭裁床辉陉柵_上放一些果皮,來吸引金龜子呢?”“這怎么可能,這里是城市,我們的陽臺又在十五樓,金龜子住在林間,怎么可能飛來呢?”我說!霸囋嚳绰!試試看嘛!”孩子央求著。
好!我們就把正在吃的哈密瓜連皮留下來,放在十五樓陽臺的花盆樹下。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發(fā)現有四只金龜子正忘情地吮吸著哈密瓜的果皮,兩只是黃金色,兩只是綠金色。
孩子和我都驚訝極了,這些金龜子是如何從山林飛過廣大的城市,找到陽臺的這一只哈密瓜呢?它們是具備了什么樣的能量呢?
我想到,在一些微小的眾生之中,其實也隱藏著更廣大、更深刻、更細膩的心,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
我們把那四只金龜子作了記號,帶到別處去放飛,但是金龜子再也沒有飛回來。我們好幾次把果皮放在陽臺,總有各式各樣的金龜子從四面八方飛來,可是那畫了彩色筆記號的金龜子再也未曾回來過。
孩子非常失望。
我安慰孩子說:“城市到底不是樹林,城市不是金龜子的家呀!”說的時候,我感覺這句話是對自己說的,而那作了記號的金龜子,是從故鄉(xiāng)的記憶中飛來,又帶著我的鄉(xiāng)愁,飛向不知名的所在!
七、布置作業(yè)
《同步導學》中的“學后鞏固強化”部分。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
2.了解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松坊溪的美,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冬天雪景)。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課文描繪了松坊溪冬天美麗動人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山村、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文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雪中松坊溪的美景,一切都披上了雪白的盛裝;第二部分寫松坊溪雪后的美景,彩色的溪魚給這銀裝素裹的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機。
松坊溪冬天的景色令人陶醉。輕盈的雪花裝點著溪石、石橋、村莊、樹林一切都是那么潔白,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再加上溪間的魚群,更是增添了生機。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松坊溪冬天美麗動人的景色。本課的文字簡潔樸實,文筆清新而優(yōu)美。通過閱讀品味,我們不但能真切地感受到松坊溪的美,還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魅力。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獨特的美。
建議本課教學用1課時。
解讀與提示
*一句一段,層層遞進,把雪與松坊溪連在了一塊兒。
*第4段:課文把在風中飛舞的雪比作柳絮、蘆花、蒲公英帶絨毛的種子。這里連用三個比喻就寫出了雪花輕、柔而潔白的特點,還寫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飛舞有許多種姿態(tài)。讓學生好好品味這些句子,展開想象。
*第5段:又是幾個連續(xù)的比喻,我們能感受到的是那溪石的姿態(tài)多變而好看吧!這里用比喻手法把溪石寫得栩栩如生,增強了動感。抓住它,我們就能感受到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及妙處。
*第6段:白玉雕出來的橋讓我們想象到石橋落滿了雪,潔白如玉。
*可以利用插圖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9段:一串排比和上文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我們看到了一個潔白的世界。這一切構成了那一個發(fā)亮的白雪世界。多讀讀,在讀中我們能對松坊溪雪景的美麗有更深切的體會。
。10段:為什么要寫溪魚呢?原來這樣寫靜中有動,寒中有暖,潔白中有色彩,嚴寒中蘊涵著生機。
。n后1題:本課的語言優(yōu)美,所描繪的景致也極其優(yōu)美,學生在感受文本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是他們對文本理解的最好展示。第二個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通讀課文后,能抓住每段的主要事物,知道作者是從溪石、石橋、村子、山林、溪中的倒影、溪中游行的魚群這幾方面來寫的。
。n后2題:這是一道積累題。本文的詞句清新優(yōu)美,是學生積累的好素材。這樣的練習,利于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7
一、設計理念
1、古詩教學重在反復的吟誦,由于這兩首詩課前學生都已經會讀了,所以課中我著重讓生吟,吟得有滋有味。
2、我們班是小班化教學,課中對詩的理解我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解決(低段詩的教學對意思并沒有強調,而且這樣還可以真正發(fā)揮小組的作用提高孩子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3、分散寫字是寫好字的關鍵,因此我把生字分開兩課時來學習,而且有比較的學習黃、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三、教具準備:掛圖、小詩人頭飾、生字卡片、輕音樂、簡筆畫
第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a、逐幅出示簡筆畫圖,讓生用背過的古詩句來猜一猜
例: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師小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的確是非常的了得,竟然短短地幾個字就能把一幅畫表達得淋漓盡致,你們覺得有趣嗎?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學學古詩吧!
Sujin
c、出示課題:所見
。1)教學所準平舌音并進行生字開花。
。2)理解題意。
導語:袁枚在鄉(xiāng)間到底看到了什么美景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
。ǘ、初讀古詩,體會意境
1、出示掛圖(師:這就是袁枚的所見),誰來說說袁枚看到了什么?
導語:那你知道袁枚是怎么向我們介紹這幅美景圖嗎?
2、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至少5遍。
3、小組合作讀,注意互相正音。
4、齊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ㄈ⒃僮x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導語:剛才小朋友找出了一些不懂的詞句該怎么辦呢?生討論得出須自己解決。
1、自由讀,小組合作談談自己學懂了哪些,解決不懂的地方(可借助掛圖來理解。)
2、生談談通過小組學習學到了什么,師相機指導,重點抓住:意欲捕鳴蟬理解這是一幅描寫夏天的古詩。
3、生看掛圖,師簡述詩意
4、指導朗讀(師范讀小組合作朗讀小組競賽讀,評評爭取從不同角度理解自由讀齊讀配樂讀)
5、生帶上小詩人的頭飾配樂讀。
6、想想詩中的牧童捉到蟬了嗎?
(四)、小詩人背誦會
1、準備階段2、小組選代表背3、齊背
。ㄎ澹⒅笇鴮懺、林、閉
1、觀察詩、林、閉在田字格的位置。
2、師范寫并講注意點
3、生書寫,互相評價
4、師反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看口型猜生字游戲所、枚、蟬、閉、立、捕
2、有感情地背誦所見,引出今天再來學習一首夏天的古詩小池,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池
二、初讀感知,理解詩歌大意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至少5遍。
2、小組合作讀,注意互相正音。
3、齊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3、自由讀,小組合作談談自己學懂了哪些,解決不懂的地方(可借助掛圖來理解。)
4、師簡述古詩意思
三、再讀感悟,體會詩歌韻味
d、配樂自由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生對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
e、說說覺得這首古詩哪里寫的最美?你能用簡單的幾筆把它畫下來嗎?
f、生作畫。
四、學習生字
g、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認讀
h、小組合作,認記字形
五、指導書寫童、黃、立
5、觀察童、黃的異同點
6、師范寫并講注意點
7、生書寫,互相評價
8、師反饋。
六、課外拓展
1、找找背背描寫夏天的古詩。
2、找找夏天的有關圖片
13、《夏感》導學案
【導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3、品味優(yōu)美句子。
4、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導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
【導學難點】
品味文中優(yōu)美句子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引】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貯滿(zhù)澹澹(dàn)芊芊(qiānqiān)
磅礴(páng)(bó)黛色(dài)匍匐(pú)(fú)
3、解釋下列詞語。
貯滿:儲存、積存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氣勢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的。
【導學過程】
一、導入: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對于季節(jié),我們有著太多的感觸,我們愛春的生機勃勃,愛秋的碩果飄香,愛冬的銀裝素裹,然而愛夏的卻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梁衡的散文《夏感》,看看他到底愛夏的什么,去領略夏天的獨特之美。(板書課題)
二、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三、檢查預習:
見預習2、3。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注意字詞,句讀,情感。然后全班齊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
討論明確: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五、研讀賞析:
1、你認為文章哪一段最優(yōu)美?請簡述理由。
2、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三至五個個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討論歸納:
比喻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yōu)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六、拓展延伸:
1、文章最后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睋闼,有關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明確: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2、請你模仿文中下列句子,發(fā)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示例: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八、教師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贊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九、課外閱讀下面文章:
海濱仲夏夜(峻青)
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壯觀。因為它是活動的,每當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
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yōu)闇\紅。最后,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出一片肅穆的神色。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蒼穹里的星斗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fā)出溫柔的刷刷聲。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
夜風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地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地說笑,盡情地休憩。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灘,徘徊在我的鄉(xiāng)親朋友們中間。
我看到,在那邊,在一只底兒朝上反扣在沙灘上的木船旁邊,是一群剛從田里收割麥子歸來的人們,他們在談論著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麥苗長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場透雨,秋后的豐收局面,也大體可以確定下來了。人們?yōu)檫@大好年景所鼓舞著,談話中也充滿了愉快歡樂的笑聲。
月亮上來了。
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沙灘上,也突然明亮了起來,一片片坐著、臥著、走著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海灘上,居然有這么多的人在乘涼。說話聲、歡笑聲、唱歌聲、嬉鬧聲,響遍了整個的海灘。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潔,那么明亮。
夜已經深了。
沙灘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軟綿綿的沙灘上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涼爽的風輕輕地吹拂著,皎潔的月光照耀著。讓這些英雄的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干凈的沙灘上,海闊天空地盡情談笑吧,酣暢地休想吧。
。ü(jié)選自散文集《秋色賦》,有改動)
板書設計:
夏之景:景美修辭:比喻、擬人
感觀:由視覺、聽覺到嗅覺。
夏之色:金黃(收獲已有而希望之未盡)
夏感:緊張、熱烈、急促
人美夏之律:緊張、急促(人勤快)
贊美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領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節(jié)。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領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色,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老師簡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學習潮、浩、沸、漲,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學習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學習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
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yè)
1、寫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體會錢塘潮的壯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
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 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五、作業(yè)
1、背誦第四、五節(jié)。
2、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同學間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觀潮
《觀潮》片斷賞析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xiāng)--云南有好幾千里。如果說云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么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ò鍟禾煜缕嬗^)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學生查字典)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么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評析: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查字典,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后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扎實。]
《觀潮》問題探討
最近教學《觀潮》(六年制第七冊)一課時,有學生提問: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而十七日或十九日為什么就沒有呢?它每年都那樣準時嗎?為什么?
很遺憾,因我居住在內蒙古,遠離大海,潮漲潮落現象從未見過,對其形成的原因,幾乎一無所知,所以特去信詢問,望賜教。
內蒙古清水河縣小廟子小學
胡秀明
《觀潮》一文中寫道: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在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問我,像這種大潮平常會有嗎?如果沒有,為什么只有八月十八這天有,并且是有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常有,為什么又只有八月十八這天最為壯觀?
帶著這個問題,我翻閱了許多資料,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望貴刊幫助解答。
湖北省鐘祥市路市鎮(zhèn)豐嶺小學
杜良成
錢塘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規(guī)律漲落運動,它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月亮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故月亮的引潮力大于太陽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當月亮、太陽、地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漲得更高。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以后兩三天,月亮、太陽、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幾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時高漲。特別是中秋后的兩三天,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這時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是與杭州灣的特殊地形分不開的。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錢塘江口)叫杭州灣,那里外寬內窄,呈喇叭形,出海處寬達100公里,而往西逐漸收縮為20公里左右,最狹窄處海寧縣鹽官鎮(zhèn)附近,只有3公里寬。潮水涌來時,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兩岸地形的約束,只好涌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墻,向西推進。同時,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長江瀉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斷地帶到杭州灣來,在錢塘江口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好像門坎一樣的沙坎。當潮水向錢塘江口內涌去時,被攔門沙坎擋住了潮頭,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洶涌澎湃、勢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觀!
我國自古以來,錢塘觀潮之風盛行,著名詩人對之吟詠不絕。孟浩然、白居易、劉禹錫、范仲淹、蘇東坡、辛棄疾、陸游等都有觀潮佳作。觀潮最盛之期,莫過于宋朝。那時觀潮,農歷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為高潮。蘇東坡詩云: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相傳這一天稱潮誕,又是朝廷檢閱水師的日子。因此這一天傾城觀潮,士女云集,江岸搭彩棚看臺,十余里間,人山人海,地無寸隙。先是水師操演,戰(zhàn)船在江上趨浪騰空,演出各種陣勢變化,并且鳴放煙炮。等到炮息煙散,戰(zhàn)船隱藏得無影無蹤,然后有數百名鳧水健兒躍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沒于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點兒也不沾濕,顯出了弄潮兒的英雄本色。
由此看來,農歷八月十八日定為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除了上面講的自然、地理原因之外,還有它的歷史的繼承性,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觀潮》相關知識
錢塘江頭八月潮,吞山挾海勢雄豪,說的正是錢塘潮的壯觀場面。
觀錢塘潮,最佳的位置在杭州東部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jié)。當涌潮在天邊出現時,如白虹橫江,推卷而來。很快涌潮長驅直入來到眼前,猶如萬馬奔騰、雷霆萬鈞
在錢塘江可以看到一線潮、交叉潮和回頭潮三種景象。
錢塘江的涌潮氣勢非凡,堪稱舉世奇觀,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問:如此壯觀的大潮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在世界眾多奔騰入海的河流中,惟獨錢塘江涌潮最為聞名呢?
其實,涌潮并不罕見,很多河口都可以看到,如亞馬遜河、英國的賽文河、長江的北支等等。說起來,錢塘江涌潮并不能算天下第一,論強度它比不上南美的亞馬遜河:論潮差,它稍遜于北美的芬迪灣,錢塘潮所以能在天下大潮中獨占螯頭,得益于這樣幾方面的條件:
首先是因為杭州灣外寬內窄的巨大喇叭口地形,加之錢塘江的河口處水下有一道逐漸隆起的沙坎,大量潮水涌來時,兩側及水下三面受到約束,潮水奪路而進,前鋒受阻,后浪又至,于是洶涌的大潮就形成了。而芬迪灣從形狀上看是一個矩形,形不成大的涌潮。亞馬遜河強度雖與錢塘江有一拼,但它的涌潮形態(tài)遠比不上錢塘江這樣變化萬千、一潮三看,所以,世界上只有錢塘江涌潮才稱得上是無于倫比的天下第一奇觀。
最初的錢塘江并沒有喇叭口,也看不到洶涌的大潮,它是滄桑變遷逐漸演化而來的,這一舉世無雙的自然奇觀恰巧形成于北緯30度上,又為這個地帶增添了幾分神奇。與錢塘潮相伴相生的還有一個人文奇觀,那就是在潮頭劈波斬浪的弄潮兒,弄潮兒這一古老的職業(yè)如今已經難得一見了。
《觀潮》課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zhèn)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9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呼應餓寫法。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轉”、“興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文。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的每個段落概括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要求:
1、在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樣理解課文中的幾句話:
(1)“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保ㄟ@個孩子是夜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敵人)
。2)“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在敵人不易察覺中戲弄敵人,體現出他的聰明。)
。3)“人哪?戰(zhàn)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保w現出他的機智勇敢,鎮(zhèn)靜。讓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帶路。)
3、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機智聰明活潑能干自信)
4、小結。
五、作業(yè)。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1、繼續(xù)學習課文,學習小夜鶯的品質及愛國的精神
2、學習課文的寫作特點。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學課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了麻痹德國兵,以便后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是不引起敵人的懷疑。)
。2)為什么夜鶯“有時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為了麻痹德國兵,讓他們覺得夜鶯還是個孩子,頑皮又貪玩)
。3)夜鶯回答德國軍官的突然問話,表現了他的什么?(機智,靈活)
2、交流,朗讀。
3、小結。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習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從中能了解到夜鶯的什么?(主要講了游擊隊是怎樣從夜鶯那里了解到德國軍情況的。從中了解到夜鶯與游擊隊配合的默契,游擊隊與夜鶯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
2、讀一讀表現夜鶯機智的句子和游擊隊的`對話,加深理解。
3、小結。
三、學習第四段。
1、“從松樹林里發(fā)出一聲口哨響”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游擊隊發(fā)給夜鶯的暗號,讓他迅速隱蔽)
2、游擊隊是怎樣消滅德國兵的?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想一想游擊隊為什么會全殲敵人。
3、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夜鶯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河岸邊?他在望什么?
4、課文為什么寫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樹葉差不多的綠顏色呢?(當孩子把敵人帶進伏擊圈,接到游擊隊發(fā)出的暗號時便于迅速隱蔽。)
5。小結。
四、總結全文。
1、課文緊扣題目,請把出現“夜鶯”的地方劃出來。
2、“夜鶯的歌聲”的含義。
一是小孩叫夜鶯,他把敵人帶進游擊隊的埋伏圈,讓游擊隊消滅敵人,夜鶯的歌聲是勝利的歌聲;
二是小孩用夜鶯的叫聲報告敵人的情況,夜鶯的歌聲是傳遞情報的聲音;
三是小孩是個愛祖國、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小孩,夜鶯的歌聲是熱愛祖國,勇敢地和敵人斗爭的頌歌。
3、通過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過對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侵略者經過的記敘,反映了蘇聯少年的機智勇敢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4、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互相呼應)
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起因:引敵發(fā)現主動接近
巧答盤問取得信任
經過:誘敵進伏擊圈機智勇敢的
巧妙報告敵情愛國主義精神
結果:全殲敵人
夜鶯又叫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標
1、學生能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2、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詩或兒歌來歌頌母親
德育目標
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拓展讀寫點
1、通過學習范文,讓學生也寫一段與母親相處中,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2、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準備
VCD歌碟,多媒體課件,講義,帶花邊的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上課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投影出課題,執(zhí)教者)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媽媽”很好,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二、教學步驟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
老師提出要求:拿起筆來,將你認為應該勾劃的地方分別用各種符號(這里作簡單的符號說明)勾劃出來。
2、老師提問
。1)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
。ā澳笎邸薄
。2)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這里用投影給出歸納方法)
。ㄈ纾喊戳貋須w納。時:母親生病后地:在醫(yī)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錯以為母親的體重不輕經過:從而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最后為報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親睡覺結果:母親也被感動了。)
3、學生將勾劃的內容拿出來交流。
先在小組之間交流。
(1)學生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學生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討論。
。3)學生認為問題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學,然后一起分享。
4、老師設置問題,學生討論做答(投影)
。ǎ保┪彝赣H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你啊!”這里為什么說“我”對不住媽媽?
。ù鸢柑崾荆赫`解了媽媽力大無窮,最后才得知那是媽媽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讓孩子苦著累著。現在有些孩子也總認為那些是父母應該干的事情,他們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來承受一切的生活負擔。當孩子們長大后才發(fā)現事情并非如此。)
(2)“我”為什么會突發(fā)奇想,要抱著母親睡覺?
。ù鸢柑崾荆赫驗椤拔摇闭`解了母親力大無窮后,強烈地感受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愛,所以想出一種回報母親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同學們你們說說,用你們現在能做到的方式,你會怎樣“感恩”呢?
。ㄖ罂梢蕴岬揭粋為媽洗腳的公益廣告)
6、讀寫拓展
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夠拿起筆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
7、學生寫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選幾篇較好的實物投影。讓作者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
8、讀寫拓展
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好:現在我請各位小詩人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寫在卡片上,送給你媽媽。
9、學生創(chuàng)作成果展示
三、小結:
。▽⑽抑谱鞯目ㄆ徒o表現好的同學)
唐代詩人孟郊曾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蹦敲次覀兙陀脙(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媽媽,好不好?今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觀潮》
《觀潮》
教學設計說明:
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因此教學中我把該部分的語言感悟與語言訓練作為我的整個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能夠在課文文本這一載體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與語言文字的魅力。并將課文范例進行引申,與信息技術整合,設計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活動,使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信息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同時信息技能也得到提高。
第一階段:【范例引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情趣】
教學概述:課文作為載體,其重難點對我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導向意義。因此,我抓住文中那些把大潮來臨之時的氣勢渲染得有聲有色的重點詞句展開了教學,力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偉氣勢,并積累下文中的好詞佳句,初步體會這些好詞佳句所產生的文字效應,從而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興趣。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想想課文的哪一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然后作匯報。
3、觀看錄像,感受情景。(師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相機播放大潮來時的錄像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大潮的氣勢磅礴,受到震撼。)
4、抓住重點,朗讀積累。
(1)自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如果還想體會得更加真切,可以啟用電腦里的課件,自行播放,邊看邊感受,再結合感受讀大潮的氣勢。
。2)學生匯報讀,談體會。師相機組織通過個人范讀,齊讀,生生互評,小組賽讀,男女賽讀等形式來讓學生反復強化,體會到課文錢塘大潮描寫的精彩之處。最后要求達到熟讀成誦。
(3)選擇相應的音樂作為背景,進行配樂朗讀。選擇時注意音樂的情緒要與潮的變化相映成趣。
(4)總結:課文中結合著潮來時的樣子,大量的運用了摹聲法,把潮寫得活靈活現。這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第二階段:【廣泛瀏覽,確定主題】
1、啟發(fā)談話,明確活動目的:
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大家不但從錢塘大潮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力量,同時,也從課文中那些好詞佳句中充分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作者結合著潮來時的樣子,大量的運用了摹聲法,通過對聲音娃娃的描述,把潮寫得活靈活現,使人身臨其境。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好多好多這樣神奇而又有趣的聲音娃娃,相信同學們一定想認識她們!
2、提出學習要求:
。1)登陸模擬的尋找奇妙的聲音娃娃網站,自由閱讀,看看你都發(fā)現了大自然里哪些奇妙又有趣的聲音?
。2)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種類別的聲音進行深入研究,廣泛收集資料(從網上下載文字和圖片),填寫資料卡:
。3)在論壇中與同學交流閱讀所得,尋找與自己研究的主題一致的同學成為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組;
。4)確定本組的研究主題和具體的研究內容:即尋找自己喜歡的場景作為載體,在這個場景圖片中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娃娃。并為聲音娃娃設計好的解說詞,選擇動聽的背景音樂。
【深入閱讀,協作作業(yè)】
1、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按照自定的研究主題和研究內容,繼續(xù)大量閱讀瀏覽網站上資料,不斷加深對聲音的感受力,積累與聲音有關的詞匯句子,并想想可以怎樣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聽到的奇妙聲音。
2、學習活動的評價量規(guī),明確評價標準,知道如何參與活動,并明確活動評價,為后邊的.展示與評價活動作好準備。
。1)為參加聲音娃娃展示會做準備,綜合自己掌握的資料,以第一人稱(如一種小動物等)認真填寫聲音娃娃個人檔案要求: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具體的場景圖片,盡可能詳細的向別人介紹圖片中你尋找到的聲音娃娃語言生動,同時注意運用上打比方、做比較等表達方式,以及你所積累的各種能形象表達聲音的詞匯。
(2)小組成員根據特長分工合作,制作幻燈片演示文稿介紹小組研究成果。要求作品能針對所選擇的相關的圖片,運用自己的語言,重組信息,為下一步的成果展示交流作準備。交流的形式力求多樣,制作好頭飾,可以說、演、唱。
【展示成果,交流反思】
具體的教學過程
如下:
。ㄒ唬┟襟w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1、CAI課件呈現本次活動主題《聲音娃娃展示會》,配上熱烈的音樂,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
2、教師以活動主持人身份出場:親愛的自然界的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聲音娃娃展示會的現場。請向來賓打個招呼。(學生以小組形式向大家問好)
。ǘ┟襟w促進誦讀、積累
1、可愛的朋友們都來自神奇的大自然,相信你們一定聽到過大自然最為奇妙的聲音!
2、CAI課件呈現各種自然景色的圖片,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想象自由地、有感情地摹仿畫面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自然的奇妙聲響。
。ㄈ┟襟w促進說話、寫話
1、豐富奇妙大自然里有著眾多可愛的聲音娃娃。今天,我們進行的聲音娃娃展示會,就是為了給聲音娃娃們提供一個向別人介紹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
CAI出示聲音娃娃展示會要求:
A、活動前準備聲音娃娃資料卡,認真填寫你收集到的聲音娃娃的資料:
介紹聲音娃娃時,語言清楚,形式活潑,說清特點(即注意運用上打比方、做比較等表達方式,以及你所積累的各種能形象表達聲音的詞匯)
B、因為最后要填寫選票,并在選票上寫清你喜歡的聲音娃娃的特征,評選我最喜歡的聲音娃娃。所以呆會要認真聽別人的介紹,用心記才能填好此項內容。
3、小組同學合作展示作品(一人操作計算機展示自行制作的演示文稿,其余的同學介紹、表演,教師及時從語言表達,展示形式上給予評價)
4、媒體回放學生演示文稿中最精彩的一兩個頁面,強化學生的記憶。
5、看完所有介紹,你最喜歡哪一位聲音娃娃?請認真思考,然后根據他們剛才精彩的介紹,認真填寫選票。提示,盡可能把娃娃的資料寫詳細、寫生動,才能表達你對她的喜愛。否則視為無效票。
6、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7、統計得票,評選出最受歡迎的聲音娃娃及相應的小組。
。ㄋ模┓此蓟顒舆^程
1、今天和這么多可愛的聲音娃娃親密接觸,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2、回憶參加這次《聲音娃娃展示會》活動過程,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得失?
3、小組同學用評價量規(guī)自我評價,生生互評。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1
教學要求
1、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有關字的教學。鎮(zhèn)、罩、逐、顫、漲等翹舌音的讀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強調字的書寫規(guī)范。
2、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如:奇觀、橫臥、沸騰、橫貫、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3、重點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錢塘江大潮》教學資料帶一盤、小黑板兩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啟發(fā)談話
1、教師板書課題,問: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同學們讀課題。潮指的是什么?(錢塘江大潮)觀是什么意思?(看)學生解題目。
2、教師簡介錢塘潮。
錢塘潮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所見到的大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景象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令人贊嘆不已。因此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奇觀。
3、請同學們打開書,看書上的什么地方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1自然段)
4、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重點讀出天下奇觀這四個字。
5、教師問:為什么稱它為天下奇觀呢?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分段
1、學生自己小聲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帶拼音的字的讀音。
2、教師出示預先寫好生字的小黑板,讓學生讀,初識生字,讀準字音。
3、請一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她)讀的字音是否正確,并劃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
4、請5個同學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用‖將課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學生說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紹潮來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
5、學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讀課文。
三、重點講第三段,體會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教師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是因為潮來之時,景象雄偉壯觀,使人為之驚嘆、贊嘆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一大潮的壯觀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請同學讀第三段。
1、一個學生讀第3段,其他同學想: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2、教師讀這段,學生用劃出描寫潮來之時的情景的句子。
。1)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這句寫的是什么?(聽到的聲音)聲音好像悶雷滾動,說明了什么?(未見其影,先聞其聲,并且聲音特別大。)
教師指導讀這句。重點讀出隆隆的、悶雷滾動兩個詞。
。2)此時江面有何變化?(江面還是風平浪靜)未見潮水,先聞其聲,因為什么?(因為聲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傳播得快。)
。3)這時聲音越來越大,(板書:越來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學生讀,回答: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線。教師告訴學生這是人們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為什么作者能看到?(觀察)
。4)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聽到的,看到的呢?(教師板書:遠處)
(5)教師問:在潮來之時,作者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學生看板書回答)
(6)教師問:這時人們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當人們聽到93隆隆聲時,人聲鼎沸,當人們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時,人們又沸騰起來。)人聲鼎沸是什么意思?在這里如何理解?沸騰什么意思?(形容人們情緒十分高漲。)
。7)教師出示小黑板。(上面寫著課后練習3的第(3)小題)請學生讀讀,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學生理解)教師問:去掉水天相接一詞好不好?為什么?把沸騰一詞換成高興行不行?為什么?(學生討論)學生有語氣地讀這句話。
。8)那條白線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請同學讀第4自然段,找出描寫大潮壯觀的詞句。
。9)教師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寫好課后練習第3題的第(4)小題)理解橫貫一詞。(橫貫是橫著過來,在這里指大潮占滿江面,迅速奔涌而過)從這詞中說明了什么?(潮水氣勢雄偉)可見這大潮之奇。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重點讀出橫貫一詞。
。10)再近些,我們又看見什么了?(學生答后教師出示句子,讓學生比較理解。)
通過比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寫得具體形象。城墻一詞表現出潮涌之壯觀。
教師再出示第3句話,和第2句再比較。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學生比較后認為第3句寫得更好,寫出了潮涌的來勢兇猛,潮頭很高,兩丈多高同時點出了雄偉壯觀的景象。教師說:同學們,你們說這錢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師指板書:奇觀)
(11)學生讀后一句,用上述比較句子的方法比較下列句子。
教師問:浩浩蕩蕩是什么意思?(氣勢雄偉壯大,在這里指水勢浩大。)
學生讀這句,想象當時的`景象。
。12)這時,聲音就更大了,看看這句中的哪些詞寫出聲音很大?(學生答教師板書:山崩地裂)
。13)學生再讀這句,讀出水勢浩大,聲音極大。
3、學生看錄相,邊看邊用書上的語言描繪情景。
4、學生有聲有色地讀第3段。
四、總結作者有順序,有特點的觀察方法
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這是留心觀察的結果。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來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樣的。試背第3大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講讀
(一)講讀第2段。
教師問: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這一切的?
學生讀第2段。(學生讀后回答:在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
教師問: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答)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這句中橫臥一詞是什么意思?它寫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寬闊)教師告訴學生同時也點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東越寬這寫出了錢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師告訴學生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
教師: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說明什么?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人們這時的心情怎樣?(急迫、興奮)
學生讀第2段,讀出江面的寬闊和人們的興奮、急迫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1、霎時說明什么?
2、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說明什么?(說明潮來時的氣勢之大。)
3、什么時候,江面平靜了下來?(過了好久)又從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續(xù)的時間很長。)
4、學生齊讀最后一句,想:這句主要說的是什么意思?(這是從水量很大講江潮的壯觀。)
5、學生有語氣地讀第4段。
二、最后總結全文,有感情朗讀
1、學生從頭至尾看《錢塘江大潮》的錄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學生齊讀第一段,重點讀天下奇觀。
3、學生有語氣地朗讀全文,想:為什么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我們應向作者學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1、認真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找出易錯較難記的字。
第三課時
一、學習本課生字,讀準字音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重點讀鎮(zhèn)、罩、逐、顫、漲等翹舌音。其中漲讀(zhǎng),不讀(zhng),要特別注意。昂讀(ng),千萬不要讀成(yng)。
學生反復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二、抓重點,分析字形
1、屹:這個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右半部與氣有何不同?
2、若:這個字讀(ru),是上下結構的字,下邊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寫成丨。
共四筆寫成。
4、復:這個字與夏作比較,區(qū)別記憶。
三、個別字,注意書寫
下面的字,教師指導學生按田字格規(guī)范書寫。
四、認讀課后讀讀寫寫詞語
五、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并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屹立、籠罩、山崩地裂、浩浩蕩蕩、沸騰
六、用上面的詞語造句。每詞造一句
1、屹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
2、籠罩高高的白塔籠罩在蒙蒙的霧氣里,顯得是那么朦朧。
3、山崩地裂浪潮洶涌奔騰而來,聲音好似山崩地裂。
4、浩浩蕩蕩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浩浩蕩蕩走過主席臺,頓時主席臺上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5、沸騰當聽到裁判宣布中國隊獲這次比賽第一名時,整個會場頓時沸騰起來,歡呼聲響成一片。
七、背誦課文第三段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礎知
2.分析孔子弟子不同的人生理想
3.了解孔子的教學方式和人生經歷,并作出簡要評價識
教學重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ù宋脑趯W生讀完五遍的基礎上進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從《論語》導入,抽3~4名學生每人說一則所知道的《論語》中的句子。如有易寫錯字,可讓學生到黑板上試寫。
二、進入課文,聽錄音朗讀,并標記疑點難點和重要文言詞句。
聽完后,讓學生檢查是否已把通假字整理到課題旁邊或筆記本上。
1.鼓瑟希(“!蓖ā跋 保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
三、抽四位學生分段朗讀,檢查學生的讀音及斷句情況。如有問題,及時糾正。
甲:開頭至“夫子哂之”
乙:“求,爾何如”至“愿為小相焉”
丙:“點,爾何如”至“吾與點也”
。骸叭诱叱觥敝廖哪
四、用設問法解析課文,同時穿插對文言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1.問題設計:
、龠@篇課文描述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抓一個關鍵字:“侍”。
。ㄒ粋“侍”把孔子和弟子之間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說“座談”“閑談”“暢談”皆不準確。因為這種關系,氣氛才顯得有些嚴肅、緊張。)
學生不能準確回答時,教師可讓學生交流一分鐘再作答;如依然不能,教師可適當提示。
、诳鬃雍偷茏觽兗姓務摰.話題是什么?這個話題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
抓一個核心話題:各言其志。
(推測原因:孔子為避免“侍坐”的沉默和尷尬,也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志向、情趣和人生追求,才有意識的拋出這個話題來。)
③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各有什么樣的志向?
子路:搶先作答,言語夸張,“夫子哂之”。
冉有:言語謙和,有所自知,夫子不言。
公西華:語更謙和,“非曰能之,愿學焉”,夫子不言。
(推測:二子之謙和,當緣于夫子“哂”子路,夫子對此應有所覺察,所以不言。)
曾晳:平和超然,師宗“陶潛”,放浪形骸,自在悠閑。夫子與之。
④孔子是如何評價弟子們的志向的?
為國以“禮”,三子皆逾禮也。所以他更欣賞曾子的淡泊之志。
2.文言基礎知識掌握: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诓晃嶂玻ㄙe語前置句)
、奂又詭熉,因之以饑饉。(詞語兼句式)
、芸墒褂杏拢抑揭。(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知識,學問)
、莘搅呤缥辶//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蕻惡跞诱咧#ú拍,才干)
、吣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⑧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保ㄙ澷p)
⑨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謙讓)
、獬嘁矠橹,孰能為之大?(認為)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二、簡單總結上節(jié)課內容后,教師引申探討以下兩個問題,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滲透德育教育。
、購倪@場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習慣于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你了解他的哪些教學思想?
參考結論一: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平等交流,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善于誘導、啟發(fā),體現教師主導。
參考結論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學生查詞典,理解意思,并積累在詞語本上)
、谀隳懿荒芟窨鬃拥膶W生一樣,在同學、老師面前談談自己的人生理想?(控制好時間)
三、廣播劇欣賞:《孔子辦學》(22分鐘)
強調兩項內容:
1.宰予晝寢(教師提示)
2.韋編三絕(讓學生查詞典并積累之)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閱讀《孔子世家》(節(jié)選),教師指導梳理文意,除個別字詞外,學生理解大意即可,而后由學生自讀。
孔子世家(節(jié)選)
《史記》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霸小矣!本肮f。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因斗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于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后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肮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卒于乾侯,定公立。其后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以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兕伿吓簱抖Y記·檀弓》說,名征在。
、谝昂希簱端麟[》、《正義》解釋,叔梁匕與征在成婚時已超過六十四歲,而征在歲數尚小,二人年齡相差懸殊,此種婚姻在當時不合禮法,故謂野合。
、圹祝╳éi,維)頂:形容人頭頂四周高,中間低,呈“凹”字形。圩,洼田四周的埂。
、芰狭科剑毫,計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確。
、菟韭毨簦汗芾砟翀龅男」倮。
、扌筠ⅲ荷蠓敝撑d旺。
、呶辶l(gǔ,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原為虞國人,晉攻虞,為晉所俘,作為陪嫁臣隨秦穆公夫人即晉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離秦國,在宛地被楚國人捉住。秦穆公以賢,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任為大夫,故云。羖:黑色公羊。
、嗬奂湥▁iè):同“縲紲”,綁人用的繩索,引申為拘禁。
、猃R處昭公乾侯: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處:安置。
⑩行攝相事:擔任理相。相,指處理政務的最高行政官。
二、布置課后作業(yè):
教材練習二、三。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深入感受詞人筆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處?)。
3、理解詞人筆下的江南美景與思鄉(xiāng)之情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目標1,2(重點)目標3(難點)
學法指導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從景、情的角度切入這首詞。理解詞人是如何寫景的,又是怎樣言情的。景與情又有怎樣的關系。在談及這首詞的情感時,能知人論詞。
【誘思導學】(預習展示內容)
一、形式認讀《菩薩蠻》(注意韻腳)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應該2、春水碧于天比3、壚邊人似月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4、皓腕凝霜雪潔白5、還鄉(xiāng)須斷腸一定,應當
三、內容理解
1、請從詞作第一、二句中挑選一個合適的短語概括韋莊《菩薩蠻》所寫的內容。
答:江南好
2、江南具體好在哪里?(請用詞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苯厦琅敲炊啵~人為什么偏偏提到“壚邊人”?(壚邊有家的感覺,貌美的壚邊人喚起了他美好的回憶與思念。)
學生感悟
【預習展示】(我敢我能我行)
【合作探究】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边@幅江南美景圖,美在何處?你為什么這樣認為?
答:碧水陽春(視聽結合),美酒佳人(月與雪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
2、(故園之思)“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边鄉(xiāng)為何一定要到老?還鄉(xiāng)又為何斷腸?
答: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當時正處在唐朝將滅之際,中原地區(qū)烽火連天,今若還鄉(xiāng),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xiāng),以待時定。
3、(江南之美與故園之思)作者對江南的熱愛與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又有什么關系?
答:碧水陽春,美酒佳人,最終仍然難以消除根深蒂固的“還鄉(xiāng)”之意,正如王粲《登樓賦》所言“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詞人以樂景寫哀情,更覺沉郁深摯。
【達標反饋】
一、自我檢測
1、賞析此詞,選擇不正確的答案(C)
A、詞的開頭就點名“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顏色,言外尚有水面開闊,明凈,倒映著整個藍天白云的美麗意境在。寫江南景色之美,“畫船聽雨眠”,寫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穩(wěn)地躺在畫船中,聽著雨聲人眠,寫得悠閑之至。
C、“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側面描寫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詞中這兩句前句是總寫,后句是特寫。
D、“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苯系纳钐档昧魬伲斈耆A,回去豈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腸寸斷。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而其中卻是對故鄉(xiāng)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
2、有感情背誦此詞
【學后小結】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課后搜集韋莊的其它四首詞,進行比較閱讀,深入理解其故園之思。
老師我想對您說:
【預習作業(yè)】《張中丞傳后敘》誦讀文章(字音、句讀),把握其結構,合作解決字詞。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4
教學要求
1、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弄懂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描寫春、夏、秋、冬景象一段。
3、學習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jié)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介紹小興安嶺
。ㄐ∨d安嶺在興安嶺山脈的東段,在我國東北黑龍江省的北部,是我國重要的林區(qū)之一。)
三、范讀課文,思考。
課文寫了小興安嶺什么時候的景色?
。▽懥诵∨d安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景色。)
四、自讀課文,標畫自然段,讀準字音
五、認讀生字并組詞
抽嫩鹿映封嚴濃獻酸貴膝呼掌惜舍
六、朗讀課文,思考: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春、夏、秋、冬的景色?
。2~5自然段分別寫了春、夏、秋、冬景色。)
七、分別朗讀二至五自然段
八、在春、夏、秋、冬的景色里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寫的?(學生邊讀邊畫)然后老師板書
九、板書設計十、看板書:由四季景物描寫,我們可看出小興安嶺的特點是什么(樹木多)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朗讀全文,思考
。ㄒ唬槭裁凑f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1。學習第2自然段,請同學們用因為所以句式回答: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學生回答老師提問。)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長出的意思。)
(2)把抽出換成長出行嗎?哪個好?
。〒Q成長出行,但不如抽出好,抽出把快速長出來的樣子寫出來了。很生動形象;枝條一般是筆直的,長長的,像一把劍,把枝條長出說成抽出非常貼切。)
(3)讀了描寫春天景物的語句,你感到小興安嶺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美?
。ㄐ∨d安嶺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的美。)
2。學習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繼續(xù)用因為所以句式回答: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學生回答老師提問)。
(1)密密層層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層層?突出了什么特點?
(密密層層是距離近,空隙小,指枝葉密密層層,突出了夏天樹木枝繁葉茂的特點。)
(2)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封什么意思?換成蓋行不行?哪個好?好在哪兒?
。ǚ馐巧w的意思,換成蓋可以,但不如封好,封字既形象表現了樹木枝葉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顯示出了樹木在夏天生長的勃勃生機。)
(3)夏天景色的特點是什么?
。ㄒ盎ㄊ㈤_的特點。)
3。學習第5自然段,繼續(xù)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問。)
(1)落葉在林間飛舞。這句話說什么在飛舞?
。ㄊ钦f樹葉飄落在飛舞。)
(2)飛舞是什么意思?
。w舞是飄落的意思。)
(3)為什么用飛舞而不用飄落呢?
。w舞既表現了落葉隨著秋風悠悠飄落的情景,又表達了一種活潑、快樂的情緒。)
(4)秋天的景色又是什么特點?
。ㄇ锾斓木吧拭匀。)
4。學習第5自然段,繼續(xù)用因為所以句式回答: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學生邊答老師邊問。)
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刮是什么意思?可換成什么詞代替?哪個詞好?好在哪兒?
。ü慰蓳Q成吹但刮用得好,刮字突出了小興安嶺冬天寒風的猛烈。)
。ǘ┛窗鍟创、夏、秋、冬的特點,用因果句式綜合回答: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說話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朗讀全文,思考:小興安嶺景色最美的是什么
。ㄐ∨d安嶺最美的景色是森林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
三、齊讀第一自然段
。ㄒ唬┑1自然段說明什么?起什么作用?
。ㄕf明森林廣闊無垠一片綠色的特點,起概括作用。)
四、課文春、夏、秋、冬不僅抓住了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而且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特點樹木來寫
五、你最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為什么
六、你喜歡哪一段就背誦哪一段
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ㄒ唬┳詈笠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ǹ偨Y全文的作用。)
。ǘ⿵淖詈笠粋自然段你還體會到什么?
。w會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之情。)
八、學習生字認清字形
(一)易錯字:
嫩膝臨鹿酸
。ǘ┓治鲎中谓Y構:
抽映封嚴濃獻貴呼掌
。ㄈ┒嘁糇郑
舍shshě
。ㄋ模┲笇鴮。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5
教學目標:
1.形成認真讀作文,認真評價的好習慣,能使自己作文能力不斷提高。
2.具有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優(yōu)良品質。
3.學會寫評語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寫出簡單的評語。
教學難點:
學會寫評語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寫出簡單的評語。
教學課時:1
教學準備:
作文教學評語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吃飯時,我們常常說飯菜,如何如何好吃?戳艘黄恼,我們有時候就會與同學老師,談論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及寫好這篇文章還可以怎樣寫更好些。從這兒我們知道,(學生回答:評論文章的話語,就叫評語)。你們會給文章寫評語嗎?下面我們出示一篇文章,大家用嘴評價評價,怎么樣?
二.出示作文嘗試說評語
泡茶
外公和爸爸都愛喝茶。從沒喝茶習慣的我,今天也想品嘗一下。午飯后,我拿出茶葉罐,揭開蓋子,頓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稍微倒了一些茶葉到,放玻璃杯里,沖了大半杯開水。蓋上杯蓋,只見茶葉慢慢浮了上來。沒過兩分鐘,又見水面上茶葉陸陸續(xù)續(xù)沉了下去。一片片葉子漸漸漲大,透明的水也變成淡淡的綠色。于是我打開杯蓋,捧起杯子輕輕呷了一口,有些苦,不過還夾著一絲香甜。
初步要求:
1.在給同學的習作寫評語前,首先必須認真閱讀。
2.要注意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地方,看看它有沒有獨到之處。
3.思考、討論怎樣評價這篇作文;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指出學生的不足,出示:作文評語的原則。
給同學寫作文評語的原則:
1.習作的評語應寫主要優(yōu)點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圈出錯別字,劃出不通順或寫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學改正。
3.評語的語言應該通順,有條理,不能有錯別字。
讓學生再評價《泡茶》,教師再評價,指出不足,如評語不具體,無特色等。要對一篇作文做出有個性的評價必須……出示作文評語小貼士。
三.用自己的方法,學習作文評語小貼士,對評語逐一進行討論,擬出評語的切入點。
作文評語小貼士(略)
切入點:
作文的書寫、內容、語句、層次、詳略、題目、標點以及鼓勵的話語等,說時先優(yōu)點,再不足,最后是建議。
四、出示作文《看日出》再寫習作評語。
看日落
我阿姨家在海島邊,那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那天,我興致勃勃地到阿姨家作客。下午4點事左右,我站在窗前,太陽正在一座小山上空,黃中泛有白色,非常耀眼。周圍的白云給太陽織了一件白衣裳。到了5點,金燦燦的太陽變成了深紅色,映紅了深藍色的大海。過了一會兒。太陽收斂起刺眼的先芒,變成一個粉紅色的大圓盤,周圍的云更加絢麗多姿,像桃子,像長城……小山在太陽的映照下,仿佛潦上了一層紅粉,顯得異常美兩。漸漸地太陽靠近海面,拖著白綢般的'云彩,裝飾著碧藍的天空?6點了,太陽更加貼近海面。最后,突然像個精靈似的,快活地一跳,便在海面上消失了。
教師強調要求:
。1)熟讀作文;
。2)思考、討論怎樣評價這篇作文;
(3)匯報;匯報時強調給同學寫作文評語的原則。
。4)評價(師生、生生)。
五、出示作文《一塊橡皮》寫習作評語(提建議)
一塊橡皮
今天早上,剛過八點鐘,爺爺就去辦退休手續(xù)。大約十一點鐘,他回來了,買了一大包糖果,分給我們。因為我喜歡吃“怡口蓮”,爺爺特地給我買了一包。
傍晚六點鐘左右,我見爺爺正用一把小刀在削一塊橡皮。我便好奇地走過去看,只見這塊橡皮全身“斑痕累累”,我問爺爺:“這塊橡皮怎么會這樣的呢?”爺爺剛要回答,奶奶叫爺爺吃晚飯了。爺爺吃得津津有味,樂呵呵的,話特別多。說著說著,爺爺就說起了橡皮的事。他說:“那是被老鼠咬的,單位里老鼠猖狂極了!”我聽了心里挺不自在,“被老鼠咬過,多臟呀,扔了算啦,還削什么?”爺爺聽我一嘀咕,不知是多喝了酒,還是生我的氣,臉通紅,說:“你給我閉嘴!從小就有這樣的大少爺脾氣,長大了可不得了!”
六、總結,出示寄語
讓學生總結讀作文的要求、寫評語的原則、切入點等,教師學生補充。
對同學們的寄語
1.要經常看文章,先想一想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和不足,再看別人寫的評語,想一想自己與別人有什么差距。
2.多與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討論同一篇文章,多吸收同學的評價方法技巧,做到虛懷若谷。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微課教案09-04
小學音樂微課優(yōu)秀教案10-17
微課的教案11-23
中國石拱橋語文微課教案09-12
語文下冊復習課教案03-19
小學研究課教案01-19
小學拓展課教案07-12
小學籃球課教案05-19
小學衛(wèi)生課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