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
11月14號上午,有幸在六年級二班上了一節(jié)以文代文課,我所選的是青山不老這篇文章。
《青山不老》這篇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保護地球家園的最后一篇文章,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先從略讀提示開始,抓住略讀提示上的三個問題展開教學;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用“——”劃出。
2.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用“~~~~”劃出。
3.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老的?
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緊張,每一個問題都處理得很倉促,若是把每一個問題讓孩子通過感情朗讀去體會或許孩子們更能夠感受到老人愛林、護林的`那一片深情。
本堂課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也是需要“精”處理的地方。我先讓學生理解“另一種東西”,通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表層意思和內(nèi)在含義,體會到這“另一種東西”是——老人與環(huán)境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最后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含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少說幾句,放開讓孩子們?nèi)ビ懻,去感情朗讀中體會要比教師引領著理解好得多,最后的代文《美丑之間》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關鍵是我沒有把握好時間,整堂課自始至終都很倉促。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以“我”進村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聚焦大山深處的普通人,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以下感受。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閱讀提示的要求和閱讀策略單元學過的學習方法,帶著目的去閱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青山不老”的含義是什么?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通過找句子、想畫面、談體會,讓學生深深的感受到一個八旬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令人敬佩。
注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同時上,抓住關鍵詞句,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nèi)容,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
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先讓學生找找課文中描寫小環(huán)境的語段,充分發(fā)揮想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huán)境的惡劣,他所處的“小環(huán)境”如此艱苦。面對五位同伴相繼離去、結發(fā)妻子的突然離世,他沒有被壓倒,女兒三番四次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他沒有動搖,想象一下他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有孩子說“他可能會在上山或下山的路上突然遇到沙塵暴”,“他獨自一人住的三間房可能突遇狂風被掀走房頂”,“他年齡大了,又太勞累,在植樹的時候還有可能突然暈倒”……進一步的讓學生理解老人創(chuàng)造奇跡的不易和老人精神品格可貴。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自己卻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上花費時間較多,而且切入不自然,沒有必要。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3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tǒng)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一定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xiàn),“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xù)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zhí)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huán)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后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六、存在不足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分頁標題#e#
。病⒃诶斫獯蟓h(huán)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huán)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
。、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jié)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xiàn)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后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上出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4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經(jīng)過學生的自學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閱讀提示提出了“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景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課文資料,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三個問題。再加上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和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資料。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我把課堂教學分成了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活力導入階段。教師播放晉西北圖片,加上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入一個如癡如醉的美妙境界,也讓孩子初步感受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進行自學,學生經(jīng)過讀畫批注議,經(jīng)過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答案,孩子們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解決問題。三是歡樂分享階段。我請學生按照自學提示進行匯報,其中3700畝,對于此刻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我引導孩子利用我們學校進行比較,讓孩子明白3700畝大約有100個我學校大,從而明白了老人創(chuàng)造的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最終進入我來用階段。我設計了讓孩子給老人寫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對課文進行升華。
整節(jié)課我比較滿意是學生學得比較簡便,并且目標也完成得比較到位。抓住了學習重點,充分體現(xiàn)了略讀課的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歡樂分享階段學生經(jīng)過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到老人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
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
2、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教師缺少有感情朗讀的指導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上出更好的語文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5
《青山不老》這篇文章真摯感人。作者說:“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弊x到那里,我又何嘗不是鼻子一酸呢。
孩子們的年齡小,是很難體會到這位老人為了祖國的晉西北的綠化的那種無私的付出呢課前想過這個問題,無果。
老樣貌的教學,先理解“老”,理解“青山不老”,然后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根據(jù)導讀提示去解答一個個問題,拿起手中的筆,邊讀書邊思考。
交流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體會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我打了一個比方,我問孩子們的家里都種了幾畝田那3700畝又是多大的面積。此時的孩子們心里有了些感悟。之后,我讓孩子們感悟,這些樹是在什么情景下生長起來的孩子們找到了文中寫晉西北環(huán)境的句子。樹在遇到了“干旱、霜凍、沙塵暴”后會如何我讓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此時的孩子們已經(jīng)初步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這片奇跡到底要付出多少倍的艱辛。
最終我讓孩子們拿起手里的筆寫一寫《老人的一天》。結果孩子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無動于衷。有的甚至在下頭竊竊私語。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靈機一動,孩子們,閉上你的眼睛,聽教師訴說老人的一天,然后你談談你的感受。
“清晨,萬籟無寂,鳥未叫,太陽公公未起,僅有山間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此時,老人已經(jīng)起床了,在他的小院里抓起一把柴,生起了火開始做飯。炊煙裊裊,老人咳嗽聲聲。老人簡單地吃過飯,喝一口開水,然后裝上幾個冷飯團,背著鋤頭就上山。老人佝僂著背,在山路蹣跚著向前,那里的樹苗需要補種,那里的樹苗需要澆水,老人都一清二楚。整整一天,老人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晚上,太陽親吻著遠山,老人才背著鋤頭慢慢下山。
說明:現(xiàn)已經(jīng)收錄7則,第7則為20xx年新增會員作品。
回到孤零零的小屋里,老人把早上的飯隨便熱了熱,吞進肚里就上床睡覺了。睡在床上,他依然掛念著山里的樹苗。”
說這些的時候,而我分明看到,孩子們的神色是凝重的,他們也被老人深深感動了。結果他們的感悟十分深刻。
此時理解“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边@個句子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為什么說“青山不老”呢孩子們都有了自我的認識和體會。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6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在本課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課堂以大問題統(tǒng)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一定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xiàn),“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xù)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zhí)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預習,閱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訓練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作用。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后5分鐘,讓學生完成本課趣味答題。這些練習題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自主學習是了有效的。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7
《青山不老》這篇文章真摯感人。作者說:“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弊x到這里,我又何嘗不是鼻子一酸呢。
孩子們的年齡小,是很難體會到這位老人為了祖國的晉西北的綠化的那種無私的付出呢?課前想過這個問題,無果。
老樣子的教學,先理解“老”,理解“青山不老”,然后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根據(jù)導讀提示去解答一個個問題,拿起手中的筆,邊讀書邊思考。
交流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體會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我打了一個比方,我問孩子們的家里都種了幾畝田?那3700畝又是多大的面積。此時的孩子們心里有了些感悟。接著,我讓孩子們感悟,這些樹是在什么情況下生長起來的`?孩子們找到了文中寫晉西北環(huán)境的句子。樹在遇到了“干旱、霜凍、沙塵暴”后會如何?我讓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此時的孩子們已經(jīng)初步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這片奇跡到底要付出多少倍的艱辛。
最后我讓孩子們拿起手里的筆寫一寫《老人的一天》。結果孩子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無動于衷。有的甚至在下面竊竊私語。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靈機一動,孩子們,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訴說老人的一天,然后你談談你的感受。
“清晨,萬籟無寂,鳥未叫,太陽公公未起,只有山間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此時,老人已經(jīng)起床了,在他的小院里抓起一把柴,生起了火開始做飯。炊煙裊裊,老人咳嗽聲聲。老人簡單地吃過飯,喝一口開水,然后裝上幾個冷飯團,背著鋤頭就上山。老人佝僂著背,在山路蹣跚著向前,這里的樹苗需要補種,那里的樹苗需要澆水,老人都一清二楚。整整一天,老人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晚上,太陽親吻著遠山,老人才背著鋤頭慢慢下山。回到孤零零的小屋里,老人把早上的飯隨便熱了熱,吞進肚里就上床睡覺了。睡在床上,他依然掛念著山里的樹苗!
說這些的時候,而我分明看到,孩子們的神色是凝重的,他們也被老人深深感動了。結果他們的感悟非常深刻。
此時理解“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边@個句子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為什么說“青山不老”呢?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8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tǒng)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一定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xiàn),“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xù)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zhí)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huán)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小學語文六年級《青山不老》教學反思: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后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六、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huán)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huán)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jié)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xiàn)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后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上出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9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寫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綠意濃濃,山的綠意盎然,山野的録樹成蔭描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后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nóng)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去創(chuàng)造奇跡的,從而去理解老農(nóng)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我先讓學生收集關于晉西北的相關資料,了解綠色作物在那里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又讓學生圍繞老農(nóng)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就是為了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而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圏圈畫畫,注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他們交流的時,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己想對老農(nóng)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cè)重,有的贊揚老農(nóng)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nóng)拋棄個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環(huán)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記老農(nóng)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知道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帯給學生,但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蕩!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0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力求教學理念新穎,切實定好教學重點
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zhì)在于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yōu)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于《青山不老》這篇略讀課文,更應該放手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中自主感悟,教師只能適時而恰當?shù)匾龑、啟發(fā)、點撥、喚醒,進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內(nèi)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課堂中,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逐層深入地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利用文本層層深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體現(xiàn)課程理念創(chuàng)設了條件。那么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這一點我很沒有把握。因為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么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節(jié)課我拋下顧慮,嘗試著要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證明,只要引領得當,教師是完全可以放手的。
課堂中我以“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入手,學生通過讀文得出自己的感悟:“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了奇跡的老人”、“這是一個執(zhí)著的老人”、“這是一個有著堅定不移精神的老人”……,我再問:“那么,你看到這些不同的評價語有什么疑問”,學生提出問題,我相機板書:“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然后讓學生默讀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讀懂了老人創(chuàng)造奇跡的了不起。接著進一步體會“老人為什么一定要種樹”,“為什么說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刻領會了老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堅持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子孫后代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暢談個人感受,層層深入地、積極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教授方法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在新授前,我學習楊老師,回顧了品讀文章的方法,提醒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怎么寫的秘密,再抓住關鍵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來反復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讀,了解了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深切體會到老人植樹造林的艱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為老人綠化家園、造福子孫后代的無私情懷而感動。最后在滿懷崇敬、感動之中齊呼課題《青山不老》,借助文本的學習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四、恰當運用評價語言,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激勵、喚醒與鼓舞。”激勵是激發(fā)能量的導火索,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炬,喚醒做人的自信,找到奮斗的航標。課堂上如何激勵學生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呢?我學習了很多老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適時地用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不吝嗇自己的贊美,真誠的表揚他們,熱情地感染他們,喚醒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實現(xiàn)了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導作用。
五、教學中的遺憾
1、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少,形式單一,老師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2、教師的預設過多,引導方面稍顯僵化。
上完這一堂課,我認識到了略讀課文應該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勢必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地閱讀?梢哉f:略讀課,就是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老師說得更少、更精到。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1
10月10日,在六2班上了《青山不老》這一課。《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一課的閱讀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毕旅鎭碚務勛约旱狞c滴收獲。
1、要把握好略讀課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體現(xiàn)課程理念創(chuàng)設了條件。那么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呢?答案是否定的!對于學生而言,不管精讀還是略讀課文都是新知,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教師適時、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過多引導,要把握一個“度”。教學課文《青山不老》,我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重點問題“老人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和難理解的句子“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進行點撥,把握學和導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2、照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
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是本冊教材教給學生重要的讀寫方法。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是需要教師抓主要問題、找準切入點的。《青山不老》一文是通過三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的。第一個是上課伊始,為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lián)系資料或?qū)嶋H情況談晉西北沙化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第二個是在感受老農(nóng)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一個人長時間呆在家里的感覺,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溝里的艱難;第三個是在拓展延伸處,學生聯(lián)系實際,思考能為保護環(huán)境、綠化家園做點什么。三個切入點,三處聯(lián)系實際,恰當準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內(nèi)涵,強化了學習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案”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體現(xiàn)課程理念創(chuàng)設了條件。引導學生從閱讀提示中,提煉問題、學習方法,是自主研讀、合作探究落到實處的關鍵。因此,小組合作探究這一塊,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思考、批注,4人一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相機點撥、啟發(fā)、喚醒,引導學生讀文,進一步走進文本,透過語言文字,理解內(nèi)涵、體會情感。
存在不足:
1.在理解大環(huán)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huán)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
2.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2
今天是我青山不老,這一課的,第1次是講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主要是圍繞這三個問題。
一、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二、老人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
三、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
對于高年級段的孩子,他們是以自學為主,教師引導為輔,而閱讀課文也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來進行自我學習,抓住關鍵句來體會,可是我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我給給予學生的指導太多,學生回答的太差,以至于問題又多又瑣碎。這樣學生雖然得到了知識,但是卻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將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運用到其他的課文當中去。
六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應該放手,下一節(jié)課我準備讓學生以提問題為主,以小組為基礎來讓學生回答學生的問題,如果真的遇到不能解答的問題,我再給予指導,這樣就真正的把課堂歸還給了學生。
現(xiàn)在的素質(zhì)教育,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引導的,必須來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在小組合作情況下才能讓他從多方面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3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仡櫿n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么幾個:
一、“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
這一課的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苯陶呃眠@一課的`提示開始了學習的流程,讓略讀課文的教學做到簡約而豐滿。
二、利用文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tǒng)領,整節(jié)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先找找課文中描寫青山的語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樹中,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崩斫膺@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wǎng),足足有48100間我們的教室。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來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在課前理解“老”的基礎上,教者再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xiàn),“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xù)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zhí)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4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敘述了一位山野老農(nóng)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的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沙漠奇跡般的創(chuàng)造了一塊綠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贊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義。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經(jīng)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目標一共有兩個:
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能說出老人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目?
這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明白了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致,但在閱讀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如:我記得文章有這樣一句話: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黃土和綠樹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黃土提供了綠樹成長所需的養(yǎng)料,而綠樹的根則扎緊、牽絆著黃土,使之不至于流失。這正如老農(nóng)與青山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這片青山養(yǎng)育了老農(nóng),而老農(nóng)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色的奇跡,作為對青山的回報。其實人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
高年級文章幅長,如何做到長文短教,找準重點句,引導學生品讀是一種常見教法。如何避免學生在閱讀重點句子時流于表面,避免學生眼中僅有棵樹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時,引導學生一次次研讀,一層層地推進,也是一種常見策路。這樣的策略能讓文章構成一個整體,讓一個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例如: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學生的回答是:“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難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跡嗎。W生說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了老人創(chuàng)造出了奇跡。可是,我沒有就此罷休,還繼續(xù)“窮追猛,問:創(chuàng)造奇跡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學生經(jīng)過聯(lián)系上文,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聯(lián)想等方式讀懂吧,明年過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惡劣的晉西北地區(qū)植樹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復朗讀,中學生對于奇跡的理解就更加豐滿了。他不再只是數(shù)字說明的問題,環(huán)境惡劣,參與綠化人員的勢單力薄的反襯,更能讓人體會到老人的了不起。從這個教學處理策略讓我明白。
這節(jié)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另外一個特點是課堂動靜結合,學生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
回顧這一節(jié)課,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兩個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先把閱讀提示出示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先讓學生理解老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明白老人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辛。再結合學生搜集到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要想植樹是非常不容易的。然后學習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通過前后對比,讓學生明白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造福后代的崇高品質(zhì)。從而有效地達成了目標一。在達成目標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明白了,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不老,就永遠不會老,又達成了目標二。
2、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留給學生,為何課本有精讀課,有略讀課,就是讓學生先學會精讀課,知道如何自己去理解,從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將精讀課所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中,結合課文前面所給的提示,逐一進行攻破,給出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讓學生先自主進行預習,包括讀課文、查找作者資料、查找文章背景、解決生字詞等。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預習,提高他的學習能力。
當然這節(jié)課我的不足之處也有不少,我還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再次改進。
第一,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過于單一,由于是公開課,上課時比較緊張,學生回答后,直接就讓他們坐下了,沒有對他們所回答的答案進行具體的評價,以后我會在這個方面進行改進。比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想的真全面”;“你不僅回答正確,還對上一位孩子進行了正確的評價”;“你的'普通話真標準”;“你的聲音真好聽”等。這其實不僅僅是老師課堂評價語豐富了,而且孩子們從老師的表揚中找到了自信,越來越敢回答問題,敢去思考問題,學習的能力也能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提問面過于集中,我這節(jié)課總是叫那些舉手的孩子,而忽略了那些靦腆的、不好意思的孩子,其實如果叫他們的名字,他們站起來也一定會回答的很出色,以后我會多在這方面注意,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爭取在課上把每個想發(fā)言的孩子都提問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不僅如此,還從側(cè)面要求了每位孩子都要認真聽講,因為老師隨時都可能提問到你,你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跑神,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清理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的。有時候,還要向?qū)W生示弱,在我看來,示弱是一種智慧,省了我是事,幫助了他們的提升。今后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上出一堂更好的課我也會更加努力,力求上好每一節(jié)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5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經(jīng)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明白了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致,但在閱讀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這節(jié)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另外一個特點是課堂動靜結合,學生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
這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教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上出一堂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8-29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6-13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3-24
青山不老的教學反思07-29
(經(jīng)典)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5-24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優(yōu)秀)07-10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精品】07-06
(優(yōu)選)《青山不老》教學反思07-06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精華]06-07
青山不老的教學反思14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