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18 20:44:1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4篇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jù)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2

            《8、7加幾》一課是蘇教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2-93頁中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進行的,學生對用“湊十法”解決問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掌握“8、7加幾”的湊十方法,同時在比較中優(yōu)化計算方法,以便能準確熟練的口算8、7加幾。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與蘇教版舊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動,舊教材在“9加幾”之后,單獨學習了“8加幾”;而新教材卻將8、7加幾融為一課時,我個人認為教材之所以這樣處理是為了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而不是死授一種方法將學生束縛住。

            首先,出示例題,指導學生看圖說圖意:左邊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邊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利用學生學習9加幾的基礎,讓學生獨立用小棒擺出8和7兩部分,讓學生思考:怎樣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學生很自然說出把8湊成10,或者把7湊成10,這時候再讓學生思考驗證:是不是兩種方法都可以呢?動手移一移,以加深對“湊十法”的感性認識。

            在此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明用“湊十法”計算8+7的口算過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這一題“可以把8湊成10,就把另一個數(shù)分成2和幾”,“也可以把7湊成10,就把另一個數(shù)分成3和幾”,為學生掌握8、7加幾的計算方法打好直觀的感性基礎。

            “試一試”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7+9。完成計算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湊成十,也可以把9湊成十,或是用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去想。此時要啟發(fā)學生比較:“怎樣能很快想出得數(shù)?”“怎樣算簡便?”“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哪道加法題的得數(shù)相同?”引導學生應用學過的9+7=16,算出7+9=16。

            在綜合練習時,除了鞏固8、7加幾的湊十方法,我還考慮了學生接受能力的層次性,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shù)即可。

            但我也適時結合兒歌,舉例優(yōu)化算法: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十數(shù),加零數(shù)。也可以運用交換加數(shù),得數(shù)一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計算中初步應用簡單的推理和知識的遷移。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3

            1、緊緊圍繞本人研究的子子課題《從主題圖入手——指導低年級學生自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課前我已經(jīng)設計了本課內(nèi)容的自學題目,并指導學生完成這些自學題目,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去自學,同時讓學生的“先學”走在老師“教”的.前面,逐步實現(xiàn)“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

            2、大量的游戲、動手操作以及身體部位全方面都調動起來,不斷刺激學生的感知覺,迫使學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條件反射,在大腦中形成表象記憶,如出示5,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這幾組數(shù)的組成,為后一步加減法計算鋪設極堅實的基礎。

            3、余文森教授說,“先學后教”是“指導——自主學習”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學上,而是要體現(xiàn)數(shù)學獨特的魅力和思維價值。因此教學中,我盡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地進行教學,還有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習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將“先學后教”提升到一個高度。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4

            10以內(nèi)的分與合是為以后計算加減法打基礎的。只有熟練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學習10以內(nèi)加減法時掰手指頭的情況,現(xiàn)談談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級孩子對于一些抽象問題的理解如果缺乏實物的演示,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動手操作演示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對孩子加深記憶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教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充分利用學具,通過學生實際動手演一演、分一分、畫一畫、涂一涂和教師的實物演示,讓學生先從感性的認識上去理解,進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師擔心一年級讓孩子在課堂中擺弄學具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課堂紀律,干脆教師演示算了,我認為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沒有讓孩子自己動手效果明顯,只有讓他們經(jīng)歷了其中的過程,印象才會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這個環(huán)節(jié),可先用學具分一分,等熟練了一些后,可讓孩子利用十個手指來分一分,最后脫離這些輔助物,從而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

            2、讓學生充分地說,幾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幾,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說,一方面可幫助記憶分與合,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語文學科和數(shù)學學科語言表達訓練的側重點不同,語文表達力好的同學不一定數(shù)學表達力就好,因為兩者的`表達是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結果。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到以后學習應用題時,就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對解決問題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說的時候不能按次序地說;驅⑼环N分法當成了兩種分法。

            改進措施:分一分時強調要按次序來分,弄清每個數(shù)的幾種分法。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5

            這節(jié)課主要利用了做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shù)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課一開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游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活躍,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游戲。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說明,就應肯定并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臺。

            不足之處:

            內(nèi)容比較多,有游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6

            不足之處:

            第一,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我想通過課件出示口算題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沒有注意口算的形式與方法,采用集體口答的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沒有被調動起來。

            第二,沒有有效的利用舊知的遷移作用。十幾減幾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是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幾的口算,但15減幾的學習已有前面11減幾、13減幾知識的學習為基礎,13減幾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同樣適用于15減幾。我在教學15減幾例題時為了讓學生體驗算理和算法,在教學過程中,進 一步讓學生鞏固破十減,連減,想加做減的不同計算方法, 所以讓學生探索計算方法和說計算方法的時間過長。這樣做一方面引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給后面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比較短。

            第三,沒有注意算法多樣化的與算法最優(yōu)化并重,在教學中僅僅提倡算法多樣化,讓學生說出了眾多的方法,但沒有鼓勵學生選擇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選擇自己合適的算法。

            第四,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缺乏一定的層次性,數(shù)學學習的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讓學生從感知、理解、運用到熟練一步步的深入, 使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完成了新課的學習,接下來就是應是知識的應有用和檢驗階段了,但可惜的是因面占用的時間太長,在這步驟的練習沒有充分的展開,從而讓整堂的教學目標沒有完全實現(xiàn)同時在上課時,可能由于自己對學生表揚、鼓勵性的語言較少,缺乏兒童化語言,難免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成功之處:

            在學習的重點部分如果能讓學生說的更多,做一個更鮮明的對比,相信每個孩子會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常規(guī)教學中,我更應該注重后進生的學習理解過程,多留意學生的解答過程,多用游戲等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孩子鼓勵與肯定的目光,充分的激勵孩子。讓孩子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是我的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的最大理想。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7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可愛的企鵝》這一課,本節(jié)課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

            本節(jié)課教學時我比較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先讓學生觀察企鵝圖,找出圖中隱藏的兩個信息,再讓孩子根據(jù)這兩個信息進行提問,并要求用完整的數(shù)學語言表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對于大括號的`認識,學生還是不夠清楚,由于一年級同學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讓他們理解這個大括號和問號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真的很花時間,還有列式的時候,書上那副圖問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就應該用9-3=6,有幾個孩子認為是9-6=3,孩子們上課精力又不集中,給他們講了一共有9只企鵝,我們看到冰山前面有3只,冰山后面有幾只我們能看到嗎?回答不能,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是我們用總數(shù)減去前面的企鵝之后,計算出來的,所以應該這樣列式,講完這道題,就讓他們做練一練,但是孩子們需要時間,我相信他們多做一些題慢慢就會懂了。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8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習慣及能力。

            在本節(jié)課中,我的提問過于瑣碎,呈現(xiàn)一問一答的'情形,雖然問題都是學生在回答,但實際上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建立。

            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動空間的問題,我的教學課件可以訂正為:我演示摘果子的過程,邊做邊用手勢提醒學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問“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nèi)再說一說!边@樣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

            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學生討論不出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教師加以牽引,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9

            1、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多樣的。縱觀《11-20各數(shù)認識》的教學,一般教師采取邊進邊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訴學生表示1個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學生理解11-20各數(shù)的意思認識計數(shù)單位。這樣以教師教為主的方法,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嘗試發(fā)現(xiàn)的機會,形成認真聽、認真記,用老師的語言進行表達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我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為學生提供自己思考、嘗試發(fā)現(xiàn)、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機會,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認識計數(shù)單位個位和十位時,我以小組實踐活動的形式讓他們一起研究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鉛筆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幾根表示十幾的方法,作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的閃光點。

            3、在學習應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看生活情境圖,用數(shù)把看到的事物表示出來。在這里我沒有采取先看什么,再看什么這種一刀切齊步走的方法,而是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他們可選擇各自感興趣的事物,用數(shù)表示個數(shù),也可以根據(jù)各自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不同的類型的物體,用不同的數(shù)表示他們的個數(shù)。自己學習,更能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教學教育面向全體,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樣以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為重點,選擇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我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創(chuàng)設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課堂教學氣氛,去滿足學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需要,減少壓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另一方面借助評價的手段,促進師生情感,激勵學生的學習,讓他們體驗成功,促進自身價值的形成。

            5、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何等的重要。在小組實踐活動中,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鉛筆爭執(zhí)不下,……因為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組活動的實效性,嚴重影響課堂的推進,目標的達成。吃一塹長一智,在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前提下,慎用類似的操作活動。換一種思路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如僅提供給小組十多支鉛筆,直接讓學生思考可能更適合一年級的學生。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0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本單元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內(nèi)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計算時都要分兩步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做加數(shù)或被減數(shù)。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shù),或者由于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shù)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采取了兩項措施:

            一、把連加、連減的情境圖制成了動畫課件,動態(tài)地演示小雞來吃米和離去的先后順序,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的動態(tài)過程理解“5+2+1”,“8—2—2”的意義和計算順序。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連加、連減的算式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緊接著引導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算出第一步的得數(shù)后提問:第二步怎么算?以此提醒學生第二步應根據(jù)第一步的得數(shù)進行計算。這樣使學生較順利地掌握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并克服了看不見第一步計算得數(shù)的計算障礙。

            二、增加了學生的學具拼擺練習,讓他們在學具拼擺的活動中解決兩個問題:

            1。根據(jù)擺的過程填寫連加算式中前兩個加數(shù)的和、連減算式中前兩個數(shù)的`差。

            2。根據(jù)擺的過程說算式,并說出相應的計算過程。通過學具的拼擺,加深了學生對連減連減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順序的理解。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1

            剛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由于沒有將這些經(jīng)驗提煉為數(shù)學知識,特別是對“0”表示起點知之甚少,所以這只一個難點。但是學生因為好奇,對生活中的事物或動態(tài)、有趣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力求從生活實例中導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理解數(shù)學含義,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能明白“0”的含義及寫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學活動中,總是想把學生的思維定在自己設想的圈子中,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學活動中,我沒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以至于有些環(huán)節(jié)脫離了主題。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2

            “認識前后”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內(nèi)容,是“圖形與位置”的啟蒙知識,也是學生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基本知識。應該說,每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有一些辨認“前后”的知識。學生在接觸“前后”時,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為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學好本內(nèi)容則能把他們原有的經(jīng)驗轉化成較規(guī)范的數(shù)知識。

            教材內(nèi)容是利用“森林運動會”的情境,讓學生表述5個小動物賽跑的情境,說一說每兩只小動物的前后關系。所以我制作了一個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孩子們通過多次描述小動物之間的前后關系,很快掌握了前后位置關系。

            在完成我的課堂教學后,有如下感悟:

            1、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激發(fā)參與興趣。

            為了讓簡單的東西吸引人,遵循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靜態(tài)教材動態(tài)化,學生能用多種感官去感悟這樣一個情景、多種感官來參與這樣一個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學習數(shù)學,理解、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培養(yǎng)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簡單的情景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結果是——對!小兔子驕傲自滿,結果輸給了小烏龜。小兔子為此很不服氣,今天,又找到了烏龜,非要再賽一次,烏龜明白,這次小兔子肯定不會睡大覺了,就對小兔子說:“比賽可以,但這次的路線必須有我來定!毙⊥米舆B想都沒想就答應了,F(xiàn)在我們就到賽場去看一看。

            那你們知道它們要朝哪個方向跑嗎?(生:朝前跑)

            師:我們通常把面對的方向稱為前方,背對的方向稱為后方。那你們的`前面是哪兒呢?用手指一指,后面呢?

            2、聯(lián)系生活,玩中學,學中樂,突破教學難點。

            這節(jié)課的第一、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學生學會用"前后”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要學生體會出前后的意義以及它們的相對位置可以發(fā)生變化,它不是絕對的。前后位置的改變應該有兩層意思:1、是比較對象的不一樣。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在烏龜?shù)那懊妗?、是方向變化。在教學中我不是靠自己的講解來達到目的,而是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請同學們看,老師現(xiàn)在在你的哪面?對,老師在你們的前面講課,F(xiàn)在注意聽老師的口令,全體起立!向后轉!你們知道現(xiàn)在老師在你的哪面嗎?真聰明,老師在你們的后面。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前后順序就變了,之后引導學生編兒歌分別前后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游戲中學會了知識,親身體驗了前后的相對性。

            3、課堂是遺憾的美。

            一年級的學生很小,掌握的知識還不多表達能力不太強,為完成教學進度,齊答太多。以后教學時要盡量減少齊答,齊答時有些同學會跟著喊,不太認真考慮問題。對于小孩子,從小就要培養(yǎng)有根有據(jù)地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說完整的話。還有教學時給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活動范圍可以再大點,教學的評價手段也應多樣化,以鼓勵、贊揚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或許我們會取得成功,或許我們會失敗,但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熱愛學生,苦心尋求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就能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3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shù)的組成聯(lián)系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shù)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shù)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說數(shù)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 篇14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班數(shù)學科任教師。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jù)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jù)每節(jié)內(nèi)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并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jié)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zhàn),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nèi)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jié)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nèi)容對于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yōu)椤靶轮R”,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據(jù)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shù)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nèi)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jié)課的作業(yè)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04-18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22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6-30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1-03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5篇)04-21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5篇04-18

          (精品)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04-07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05-17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