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秋游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課內容我進行了兩次說話寫話練習;
第一次:想象畫面說具體
文章的第三段,用“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12個子寫出了莊稼豐收的景象。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子啊農(nóng)村,對此情景并不陌生,我先擴寫了第一處,“農(nóng)田里,稻子黃了,像鋪了一塊金地毯;接下來,孩子們的仿寫的比較得心應手。
高粱紅了,遠遠望去像一片燃燒的火焰; (像一個個高舉的火把);棉花白了,像天上的白云飄到了地里。
第二處:拓展延伸活運用
文章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孩子們在田野里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文字是用“有的……有的……有的……”連接起來的。在課堂上,我進行了寫話練習,另外,我還要求他們不只是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還要把當時的場景寫具體。
附上孩子們的寫話:
下課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跑出校門。
他們有的像兔子一樣跳繩,有的像大馬一樣奔馳,還有的像猴子一樣在爬竿。
同學們笑著喊著,追著跑著,個個滿頭大汗,玩得真開心。。ǜ的龋
下課了,同學們有的在打羽毛球,羽毛球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兩個小朋友之間飛來飛去;有的在踢毽子,之間他們一只腳彎曲著,一只腳站立地上,一上一下地踢得可帶勁了;有的在踢足球,他們你踢給我,我踢給你,踢得可開心了。(張瑜洋)
下課了,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有的跳繩,只見她們的小辮子一甩一甩的,繩子在飛速地旋轉著,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踢毽子,毽子好像粘在她們的腳上,從不落地,還不停地換花樣;還有的在拍球,球在他的手里一蹦一跳的,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娃一蹦一跳地走路。正在同學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上課鈴聲響了。(劉泓妤)
大課間,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起了自己喜歡的游戲。同學們有的在蕩秋千,像是一只猴子在樹上蕩來蕩去;有的在丟沙包,沙包像是一只小鳥在空中飛翔著,有的在跳繩,繩子猶如一只蝴蝶從頭上飛過。同學們玩得多開心。。ㄉ騽P偉)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我們去郊外游玩。
農(nóng)田里的專家又豐收了。稻子黃了,開心得笑彎了腰;高粱紅了,搖晃著紅撲撲的臉蛋;棉花白了,吐出了白白的棉絮,正等著農(nóng)民伯伯去采摘呢;大豆黃了,撐圓了肚皮。樂呵呵得咧開了小嘴巴。
小伙伴們在田野里追逐打鬧,有的忙著逮蝴蝶,有的正引吭高歌,還有的在欣賞美麗的秋景。單價奔跑追逐,歡聲笑語,玩得對開心啊。謿韬
秋游教學反思2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
1、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抓住特征,繪形繪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的一望無邊,白云變幻無窮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交融,真切細膩。
寫秋景處處關情,字里行間流淌著喜悅;寫秋游處處涉景,由上至下,由遠到近,絲絲相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yōu)美而生動。
接著,我順水推舟,指導學生“如果加一個開頭,和一個結尾,那這段話就非常優(yōu)美了!背鍪荆( ),農(nóng)田里,稻子黃了,像( ),高粱紅了,像( ),棉花白了,像( )。真( ) !”雖然略有難度,但由于平時我比較重視說話訓練,學生說得還是比較好的,從他們最后寫的話中間,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掌握了。甚至有學生寫出了:高粱紅了,像少女臉上擦上了紅紅的胭脂。
如果沒有平時閱讀的積累,二年級的孩子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
但我們也應清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畢竟還是識字、寫字,說話寫話的訓練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的特點,千萬不能主次顛倒。
秋游教學反思3
低年級的小朋友對小動物有著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前我讓學生通過猜謎活動復習以前在課文中學過的小動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上課奠定了良好的師生交往氛圍,而且自然過渡到課文中的主要角色,再借助簡筆畫,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踏上了學習旅程。
課文的一、二小節(jié)比較淺顯,為整個故事的展開交代了背景。我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了文本資源,作為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載體,讓孩子迅速進入課文情境,并且在自然的語境中根據(jù)不同的識字目標認讀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
三個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是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而且描述過冬方式的三個小節(jié)也是文中最難讀的段落。我緊緊抓住文本的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朗讀,分解閱讀的困難,為讀好全文作鋪墊。同時在生字的學習上,我采用不同的方式突破,使生字學習豐富有效!芭弊种匦,“鉆、藏、巢”字重音,“春暖花開、暖和、蜂巢”重義。課文的語言形式是對話,對話的內容體現(xiàn)了好朋友間的互相關心,因此在突破課文閱讀的難點之后,由扶到放,由部分到整體,引導學生關注對話,關注商量,學會分角色讀課文,尤其是“疑問句”的讀法。
秋游教學反思4
《秋游》這篇課文十分簡短,卻情景兼?zhèn),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美。透過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三幅風格迥異的畫兒。我想,學這篇課文就應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
金風送爽,天氣漸涼,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了。藍藍的、一望無邊的天空;悠悠飄動、形態(tài)萬千的白云,構成了一幅簡單而又清新明麗的中國畫。然而,畫面再美終究是畫面,語文的學習還是要回歸到文本上來。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可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把天空美好的畫面映入腦海中。在此基礎上,讓變幻無窮的白云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師可讓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說說天上的白云還像什么,并仿照課文的句式練習說話。
第三自然段雖然只有很短的一句話,細細欣賞卻是韻味無窮。那金黃的稻子,火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成熟的莊稼,豐收在即,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這色彩斑斕的田野,猶如一幅絢麗多姿的油畫。令人心馳神往的畫面,充滿了喜悅之情。若要使學生很好地體會這一點,我想,朗讀仍然是最好的辦法。教這一自然段時,我們不能為了讀而讀,而是要努力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勾勒具體可感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當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后,我們可繼續(x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說話訓練:農(nóng)田里,稻子黃了,()黃得怎樣?高粱紅了,紅得怎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如果你就站在這樣的農(nóng)田邊,你會說些什么?這樣的訓練,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農(nóng)田的秋色美,進而體會豐收的愉悅。
第四自然段是寫得最具體的,傳達了同學們在晴好的秋色中盡情玩耍的歡樂之情。這是一幅多么生動有趣的`兒童畫呀,看,“同學們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他們“奔跑追逐”,“笑著喊著”……這一自然段應該是最能感染學生的,因為這一段很容易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是很容易體會游玩的快樂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我們可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如果你來到郊外的草地上,你會做些什么?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然后還可用這一句式進行遷移練習,說說其他的內容。比如,活動課上,同學們有的 ,有的 ,有的 。經(jīng)這一訓練,課后習題4也得以順利解決。
秋游教學反思5
《秋游》一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深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為此在教學中,牢牢的抓住語文教學的三個層面:感悟——積累——運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后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當孩子提出“漸漸”是什么意思的時候,通過生生間的互相幫助,學生對漸漸有了理性的認識,再學生讀課文,不用老師教學生都能通過讀表達他們的理解和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從中可以看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chǎn)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通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讓學生圈劃出重點詞句通過反復的誦讀來體會秋天的美。通過聯(lián)系學生以有的知識經(jīng)驗體會的“一望無邊”的意思后,了解到天的藍、云的白后,再通過讓學生進行想象白云有時還會像什么用“有時像……有時像……”練習說話,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秋天的美,讀出秋天的美。
課文第四自然段我則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訓練,然后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他們在草地上是怎樣玩的?心情如何?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再通過反復的誦讀表達這種心情。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但是由于在課堂上我的激勵機制不夠多,學生全員參與面不夠廣,表現(xiàn)得不夠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注意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激勵教學。
秋游教學反思6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小散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歷過游玩的樂趣,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執(zhí)教起來,應該難度不大。但是從我今天的表現(xiàn)來看,還是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師傅聽過之后,給我提了以下幾點建議:
1、學是為了用——“一望無邊”
“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詞語“一望無邊”,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已讓學生做了簡單的理解。因此,在學習句子的時候,我只是關注于讓學生理解天空的寬廣與遼闊,并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但是師傅指出,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我可以追問:除了天空,還有什么可以用上“一望無邊”這個詞語?從而使訓練更加扎實、有效。
2、拓展難度太大
農(nóng)田里豐收的景象,是秋天的一大特色?赊r(nóng)田豐收的景象跟孩子們會有怎樣的關聯(lián)?怎樣才能使他們快樂的情感體驗源于真實、源于自發(fā)?在一個孩子說“讀了這一小節(jié),我知道莊稼都成熟了。”之后,我便發(fā)問:面對成熟的莊稼,你感覺怎樣?兩個孩子都說了感覺很高興,因為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我當時覺得,孩子還挺聰明,挺會說。但課后的交流中,師傅告訴我,可以讓他們來說說棉花、稻子和自己的關系,比如,有了棉花,我們就會有厚厚的棉被,暖和的棉衣、棉鞋,有了稻子,我們就有新鮮的大米等等,這樣的快樂就比較自然。
之后,我又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農(nóng)田里,稻子黃了,像 ;高粱紅了,像 ;棉花白了,像 。備課的時候,我也設計了幾種答案。但課堂上的效果并不好。有的說稻子黃了,像一堆金子,有的說高粱紅了,像一個個草莓,有的說棉花白了,像白云。首先,這些答案是我所沒有想到的,所以,情急之下,我沒有準確的判斷,并給與恰當?shù)闹笇。其次,師傅說,這個練習有些偏難,他們還沒有學過比喻句,而且他們對這些莊稼也不是很熟悉,所以表達的時候,要想既兼顧比喻的恰當,又要兼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是很困難的。可以把課后作業(yè)中的設計:“秋游,我們還有可能去哪里呢?仿照課文的第三消解說一說!蹦玫秸n堂上進行訓練,果園,菜園啊,等等。
3、“說話”不夠自然
草地上,小朋友們做著許多游戲!坝械脑诓莸厣洗驖L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課后練習的第4題,要求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雖然,我也設計了相應的練習,但總覺得有些牽強!罢n間、體育課上小朋友們會做哪些活動?”這一語境的提示,也沒能調動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師傅建議,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想象一下,小朋友們在草地上還會做些什么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然后再轉變情境,課間、體育課上學生的各類表現(xiàn)。
4、“主線”不夠突出
這篇課文,我旨在抓好“快樂”這根線索,因為從同學們接到秋游的通知到看到天空的湛藍與無邊,白云的變化多端,到農(nóng)田里的豐收景象,再到同學們在草地上的表現(xiàn)無不洋溢著同學們的快樂與開心。于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就板書出這條主線。只可惜,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很好的把本該屬于這條線的珍珠很好的串聯(lián)到一起。因此,這條主線也顯得形單影只,形同虛設。
5、識字教學有些散
本節(jié)課,我選的兩個生字為“追”和“逐”。我之所以選它們,是因為其結構相同,意思相近。于是,在課堂上,我一一呈現(xiàn),一一分析、范寫?蛇@看似正常的步驟,卻也彰顯問題。師傅說:你可以讓小朋友們觀察這兩個生字的共同點,以此來加深印象。
一年的見習期已過,我只能說自己剛剛站穩(wěn)講臺。站在講臺上,不再緊張,面對備課,不再恐慌。但是,我覺得自己還不能很完整地駕馭一堂。一些問題,往往在備課的時候已經(jīng)有所思考,但在實施的時候還是覺得思考的不夠完備,以至于不能達到自己的期待。單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要學會學習,學會交流,交流也是一筆財富。正如王校長向我們講述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一樣,我也要及時記下自己的困惑,并與同年級的前輩、師傅交流。
柳暗花明的境界令人神往,但蛻變的過程亦需要用心地付出與追求。
秋游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教學中,我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數(shù)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學時,我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上的信息,然后討論怎樣安排乘車,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出第(1)題;接著估計商的得數(shù)。教材中呈現(xiàn)了兩種估計的方法:一是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估計約需要 9 輛車;二是車輛數(shù)直接取整十數(shù),知道需要的車輛應比 10 輛少。在討論時,學生可能會有其他的估計方法,只要他們說得合理,就應肯定。在試商的過程中,學生仍會把“34”看作“3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fā)現(xiàn)“9 × 34的積”比被除數(shù)大。那么,積大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大呢,這些都是討論的重點問題。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還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秋游教學反思8
《秋游》是這學期給孩子們上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可是上完課之后,覺得自己有些方面還是做得不盡人意,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幾點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遺憾一:自身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盡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shù)倪\用。自然的去評價,產(chǎn)生自然的美!語言跟不上趟,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遺憾二:收得太緊,放得不夠。憑感覺我都知道這節(jié)課孩子們沒讀夠,也沒說夠。他們的心中一定有了不少的體會,可是我卻無法大氣的把權力下放,我知道那需要時間,于是一切都似乎是蜻蜓點水,缺少那點睛的一筆。
2、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在講述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我創(chuàng)設了朗讀情境,采取了激勵措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對朗讀的技巧領會不到位,我也沒有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讀方法去引導,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朗讀的方法。但是現(xiàn)在想想: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可以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后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知道該怎么有感情地去朗讀了,自然也掌握朗讀的技巧了。
3、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一直是我的困擾,到底是先識字還是先閱讀,還是二者結合。識字教學脫離了一定的語言情境,就顯得枯燥乏味。本文我是先閱讀再識字,但是覺得效果并沒有達到最佳。之后我思考了,比如在講述本文第四自然段“追逐”一詞時,可以把這個詞語拎出來單獨去講解然后描紅,這樣學生對這個詞語的印象肯定更深,這樣識字也會很有趣,我準備在之后的課文當中去嘗試一下。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還是達到了基本目標的。小朋友們自二年級以來進步也是很大的,尤其在課堂回答這方面頗為顯著,這篇課文兩個課時之后,孩子們基本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基本可以成誦,這點還是不錯的。
秋游教學反思9
星期一早上第一節(jié)課,一個嶄新的開始。區(qū)教研員張老師和顧校長如約走進了我們班教室。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秋游》的第二課時。課后兩位老師的點評讓我豁然開朗,也讓我對低年段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在此,就其中的幾個細節(jié),與大家共勉。
一、切莫忽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道“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就“一望無邊”的理解,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一望無邊”的天空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ǔ鍪驹~語)誰來讀讀個詞?
生:讀詞。
師:點評。為什么要這樣讀?大家從中聽出了什么?
生:我感覺到藍天很大很大,望不到邊。
師:出示句子,學生讀句子。
師:除了藍天,還有什么也是一望無邊的?
出示圖片:大海、草原、稻田,讓學生進行直觀感受。
通過教研員的點評,我注意到,其實很多學生還是可以直接理解“一望無邊”這個詞的。而我首先出示了圖片讓學生去感受,就忽略了讓學生直接接觸文本,首先從文本去理解詞語的能力。應該調換一下順序,先讓學生就文本進行思考和理解,再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樣,以文本為本,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二、畫龍只需“點”睛,拓展不宜過多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進行了三處句式的'拓展練習,分別是第二自然段白云的變化“幾朵白云有時像……有時像……”;第三自然段果實和顏色的拓展“()()了”;和第四自然段并列關系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因為拓展的內容較多,所以時間也顯得緊張,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想象和組織語言,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如只挑選一處進行指導,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練習,自己說一說,相互說一說。比牽著學生趕火車似的向前跑,收效會好得多。
三、立足基礎,夯實基礎
課堂上指導了5個生字的寫法,加上學生描紅的時間,總共不超過10分鐘。正是因為前面精讀課文拓展得過多,有些地方挖得過深,所以重點部分——識字寫字的教學顯得倉促而不扎實,方法也有些過于瑣碎。應該將其中部分內容進行整合,比如“望”字的字形教學就放在“一望無邊”的理解以后,這樣一氣呵成,學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追”和“逐”可以進行整合,就字形和字義比較結合來教學,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此外,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寫字時間,將識字寫字教學扎實地進行。這是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課文內容是字詞的語言環(huán)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的“精彩”而舍本逐末。
回想起兩位老師的點評,都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肯定。心懷感激之余,還應不斷地思考和實踐,讓自己更快地成長。
秋游教學反思10
《秋游》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的內容是金秋時節(jié),老師帶同學們去郊外游玩,游覽郊外的美麗景色,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他們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F(xiàn)在的學生多是生活在高樓里,玩得是電腦游戲,學得是溜冰跳舞,很少去郊外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爭對這些問題,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看圖片,感受郊外美景
其實學生去秋游過,地點多數(shù)是游樂園,對郊外的情況相對陌生。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說說郊外有些什么,他們的回答很籠統(tǒng),“郊外有很多樹,很多山”,我引導學生欣賞郊外的圖片。圖片內容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五顏六色的鮮花,藍藍的天空等,這些圖片從視覺上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郊外的美麗景色,激起他們對郊外的向往,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重在朗讀,讀出美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在欣賞了圖片后,學生有了具體感受,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云有時像什么?有時像什么?”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說說天空的美,田野的美,同學們很會說。有的小朋友說“白云有時像棉花糖,有時像一匹白馬,有時像一張白紙,有時像一架飛機等等”。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創(chuàng)設了朗讀情境,采取了激勵措施,請朗讀較好的與一般的同學進行比較,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三、生字教學
在生字教學中,最難寫正確的字是“兔”,很多同學會將“兔”中的點漏掉。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這個點就是兔子的眼睛,眼睛沒了的'小兔子多可憐啊。還有生字“追”的第一筆容易寫成點,我故意將“追”字寫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練習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時,應該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如下課時同學們在……,體育課上小朋友們……,公園里的人們……等等。這樣具體化之后,訓練才會更扎實。在教學生字時,對他們的要求過低,很多學生有了自己的寫字風格,應該讓他們在寫整潔的同時注意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些都是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與改善的。
秋游教學反思11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視寫的訓練,他說: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訓練的結合點,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而課堂小練筆就是最有效的一個結合點,它能將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實到位,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讀寫結合。
《秋游》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課文,這篇課文生動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在教學時,我根據(jù)課文的需要,安排了幾處小練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描寫天空的美景時,我先將課文“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一群綿羊,有時像幾只白兔!敝械摹!备某伞啊币龑W生朗讀比較,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眼尖的'孩子們立刻發(fā)現(xiàn)了,找出了標點符號的不同。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老師把它改成了“……”?你想說什么?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因為天上的白云不僅僅只有這兩種樣子!庇械恼f:“天上的白云變來變去,還可能有別的形狀呢!”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躺在草地上,看一看白云,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孩子們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白云有時像一只可愛的白兔,有時像一頭威武的獅子!薄皫锥浒自朴袝r像胖胖的娃娃,有時像圓圓的蘋果。”“幾朵白云有時像好吃的棉花糖,有時像老爺爺?shù)墓照!薄?/p>
第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有一個重要的句式練習:有的……有的……有的……以前在教學時,我總是讓孩子們自己說,因此他們的思路也很局限,僅僅想到體育課和聯(lián)歡活動時的情景。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我尋找了幾處畫面:美術課上、課間活動時、大掃除時、公園里……讓孩子們先看著圖說,有了圖畫的引導,孩子們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還想到了很多圖上沒有的內容,有的說:“天上的白云各種各樣,有的像可愛的小白兔,有的像長鼻子大象,有的像兇猛的大老虎!庇械恼f:“小弟弟搭的積木真有趣,有的像飛機,有的像大山,有的像房子!庇械恼f:“菜場上的人真多,有的賣魚,有的買肉,有的買青菜。”
…………
兩次小小的練筆,讓我感受到課堂中我們應做有心人,要精心選擇練筆點,為學生的練筆鋪設橋梁,這樣孩子們的讀寫能力一定會提高得很快。
秋游教學反思12
《秋游》是蘇教版第三冊中的教學內容,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了,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chǎn)生共鳴。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一望無邊”的,白云一直在變幻,田野里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時像xx,有時像xx,有時像xx!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xx,高梁熟了,像xx,棉花白了,像xx!痹傧耄@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么?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yǎng)語感。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采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等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引導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鼓勵他們學著課文中的孩子一樣,向著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這個時候,同學們心情不錯,語言也放得開了,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著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悟,表達這種此時此刻的心情。
秋游教學反思13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游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云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干什么?”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著想出去游玩。
接著,我在朗讀上作了示范,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并且有幾個學生還跟著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范,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nóng)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jīng)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仿佛已經(jīng)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边M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為寫話打下基礎。
秋游教學反思14
《秋游》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這是一篇適合朗讀的好文章,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律。因為教室條件的不允許,多媒體還沒有安裝,不能通過圖片等形式讓孩子身臨其境大自然中,所以在教學時為了使孩子們能讀出郊游的喜悅,讀出歡樂,我通過談話引導:“孩子們,假如明天我們就要去秋游了,那你們現(xiàn)在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孩子們有的說開心,有的說高興,“那現(xiàn)在就用這樣的心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孩子們開心地高聲朗讀了起來“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同學們跟老師去郊外游玩。”
在指導第二段朗讀時,先讓孩子們想象天上的白云除了像一群白兔、幾只綿羊,還會像什么?你能不能按課文的句式再補充一句,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時像片片雪花”“有時像幾匹駿馬”“有時像層層高樓”......指導朗讀時不宜作純技巧性指導,應該著力誘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yǎng)語感。要著力于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fā)、朗讀情感的調動,采取形式多樣的激勵措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語氣上,“藍藍的”和“白”這兩個寫色彩的詞要重音輕讀;“一望無邊”和兩個“有時像”要讀得緩慢,讀出同學們駐足細看時的樣子。而“一群白兔”和“幾只綿羊“則要讀得輕快、俏皮,流露出找到了恰當?shù)氖挛飦硇稳莅自频臍g樂心情。
朗讀是這學期我們二年級組研究的主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想要讀得有感情,讀出朗讀的感覺還是有點難度的,需要我們慢慢培養(yǎng)積累孩子的語感,經(jīng)常進行練習。說到朗讀,想起周五下午剛參加的包河區(qū)近兩年新入職小語教師培訓會上師范附小的一位老師給我們做的培訓,講的就是如何指導學生”自然朗讀“,就是不矯揉造作、帶有感情自然地朗讀。其實語文離不開讀,通過讀直接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讀找到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不僅學生要多大聲朗讀,我們老師更要如此,薛瑞萍老師就是一個特別愛大聲朗讀的人,每天她都會如此,所以從自己開始做起吧!
秋游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漸漸”一詞幫助學生感受秋天的到來。通過句子的比較,學生讀后都能比較出加了“漸漸”語言表達更加準確。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天空與莊稼的美麗。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白云?接著讓學生試著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云的有趣,再讓學生大膽想象:白云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此時孩子們的想象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時像一串串糖葫蘆”、“有時像張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時像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我順勢把“千姿百態(tài)、變化多端、千變萬化”補充給學生,最后順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開心極了”,問孩子“你從哪看出他們開心極了?”他們一下子找到了“打個滾兒,忙著逮螞蚱,亮開了嗓子”等詞語,我們就這些詞語聊著,讀著,有的孩子都忍不住離開椅子做起了相應的動作,看得出孩子們透過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游的快樂,當我問著“你來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會喊什么呢?”第一個女生有些羞澀,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個接著一個喊了起來“我太開心了!”“我好像飛啊!”“藍天你真美啊!”乘著這股子熱情,我讓他們說說你去郊游,你會玩什么呢?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說!一下子,他們好像真得來到了郊外,眾說紛紜,有放風箏的,有跳舞的,有拉著老師一起轉圈的,有拍照片的……這樣的課堂真快樂!
【秋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秋游的教學反思01-10
《秋游》教學反思01-15
秋游教學反思04-15
《秋游》教學反思03-20
【薦】《秋游》教學反思04-02
《秋游》教學反思【薦】04-02
【熱】《秋游》教學反思04-02
【精】《秋游》教學反思04-02
《秋游》教學反思【推薦】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