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
優(yōu)點:
1.問題式的談話導入,引起學生去課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優(yōu)美的朗讀錄音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課文當中,引起學生也學著朗讀的興趣。要想朗讀的好就要先掃除生字的障礙,激發(fā)學生學好生字。
2.識字環(huán)節(jié)方法靈活,圈生字指名讀,檢查預習情況。歸類學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和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在多音字學習環(huán)節(jié)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孩子區(qū)分讀音。通過讀開片、走迷宮、開火車爬高山等游戲環(huán)節(jié)復現(xiàn)生字,進行鞏固練習。生字學習比較扎實。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點。
3.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較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能夠及時糾正出現(xiàn)的錯誤。課堂學習效率較高。
缺點:
1.識字環(huán)節(jié)缺少擴詞訓練。在歸類學習后,學生對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擴詞訓練,然后再以卡片、開火車游戲等呈現(xiàn)詞語。
2.在字理識字環(huán)節(jié),字的意思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現(xiàn),這樣記憶更深刻,讓學生養(yǎng)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習慣。
3.第一課時指導朗讀目標不明確,設計時考慮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尤其標點符號處的停頓)、讀好問句,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讀的時候過于拖沓,讀的遍數(shù)稍多,側重點有點偏向體會說話人的語氣,用時太長。
4.課堂把控能力差:當個別學生小動作較多,屢次提醒沒有改善的`時候,有點措手不及。試圖通過讓他回答問題來提醒,但是在回答完問題坐下后還是照樣有小動作。還通過站在他旁邊以及一些身體接觸來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顯。在夸獎他旁邊學生坐的好的時候,稍微觸動到他,但是持續(xù)時間也不是很長。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影響到了情緒。課堂把控能力不強還表現(xiàn)在張老師提醒我時間快到時,沒有想到辦法迅速結束授課。其實可以用一分鐘時間迅速將最后一段讀完,然后將分角色朗讀作為課后作業(yè),再用兩分鐘時間說一說課文中的藍樹葉是什么、誰畫的、為什么畫藍色的樹葉。
反思: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以提高學生語用能力、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
上課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比如本課當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級教學設計注重多樣化、有趣性。朗讀指導明確課時目標。在以后的展示活動中,要加強自身的靈活應變能力。課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當堂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2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通過讀和討論以及對自己現(xiàn)實生活的回憶來體會人物內(nèi)心豐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中受到啟迪。
其中在學習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透徹的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我采取先讓學生理清故事頭緒,再通過朗讀、默讀、討論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走入兩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明白,林園園通過這次的事情一定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為一件事情全盤否定一個人。要知道林園園臉紅正是因為她知錯了。同時也讓所有的學生記住藍色的樹葉,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通過先說清故事,再體會人物心理的辦法,學生很容易的理解到為什么會有藍色的樹葉,林園園又為什么會慚愧的臉紅,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過自己的實例解說了相互幫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該怎樣做。但在廣泛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只有大多數(shù)同學說到,有少數(shù)同學還是未能明白?梢,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廣泛發(fā)言這一點,我做的還不夠,還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為講述課文走的是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感情兩條路線,因此,在時間和內(nèi)容安排上有些繁瑣,層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機的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過渡順暢,升華自然的境界。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3
一、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節(jié)課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我沒有給學生設下框框,也沒有給學生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由發(fā)揮,相互補充,老師只是站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上學生爭取參與各種讀說的訓練,主動性、積極性很高!白x、思、議、說”的時間占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二、加強朗讀教學,“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為本,不斷鼓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反思,豐富內(nèi)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并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4
《藍樹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林園園借,但沒接她的綠鉛筆。李麗用藍鉛筆畫了樹葉。林園園看見了畫藍樹葉,臉紅了。
學習課文之前,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揭示課題《藍樹葉》,隨后問:看到這個課題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學生紛紛提出:樹葉怎么會是藍色的?這是哪兒來的藍樹葉?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找答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讓學生自由回答上面的問題。
再感悟課文內(nèi)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鉛筆?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讀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麗為什么沒有接凌圓圓的鉛筆。這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找出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從她們對話中林園園的語氣,神態(tài)中去領會感悟出林園園不愿意借給李麗綠鉛筆。抓住重點詞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不要.....不要..... 皺著眉頭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林園園是在為舍不得借鉛筆給李麗找借口。
學習第五自然段,指名讀回答: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林園園覺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錯了。你能知道她這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了,她就不會畫出這么難看的藍樹葉了”!拔疫@樣做不對,以后要改正”。
現(xiàn)在你想對林園園說什么?甲:林園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去幫助。乙:林園園你不能太小氣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 丙:林園園你知道嗎?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有愛心,別人有困難,我們要熱心幫助)
說說你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和像林園園一樣的.事例。學生也說了班上很多同學的例子。
想想:林園園以后會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感情朗讀課文,學會了生字詞,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道理,還與自己進行了對比,知道了對錯,提高了認識。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5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后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huán)節(jié)較扎實,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準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么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季節(jié)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整節(jié)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于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靶÷暤恼f”“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后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范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础⒆⒁鈱W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fā)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怠⒆⒁饨探o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梢赃@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么去讀,通過反復讀,學生發(fā)現(xiàn)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diào)動,更加樂于學習。
。丁⑦M行品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應注意找準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著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币龑W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6
本課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 對課文大致了解,為第二課時感情課文打下基礎。
第一課時重點是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通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后自己借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然后找“小教師”領學生字,進行鞏固。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為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
然后,找同學讀課文,生生、師生互評,對于林園園與李麗的對話進行重點指導,過程中安排了挑戰(zhàn)讀,對讀的好的給予鼓勵,讀對話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提示應讀出相應語氣。
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重在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合作較融洽,不足之處,朗讀的參與面小,鼓勵性的語言和物質(zhì)獎勵,沒有發(fā)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以后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7
本課的教學我注意做好如下幾方面:
字詞教學: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在讀句子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在猜謎語中識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體會想象詞語的意思。
朗讀課文:我把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加深感悟課文語言。
語言積累:我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通過對三次對話的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8
《藍色的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fā)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我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讀,然后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重點讀讀第一二自然,重點讀讀有關的幾個關鍵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這一關鍵性詞語,學生一定會領悟到,林園園是不會再需要綠鉛筆的,她說這句話只是為了給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這一可貴的.教學資源,成為這堂課的一個亮點。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9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著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著斗爭,斗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nèi)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xiàn)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說,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借口推托,林園園的行為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并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0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的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課文結尾這樣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課文內(nèi)容真實、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著較強的生活氣息。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懂得要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執(zhí)教這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采用多種方法教學生字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讓學生準備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聽老師讀字,學生迅速舉起聽到的生字。這游戲既考查了學生掌握生字正確讀音的情況,尤其是翹舌音的字“術、惹、皺”,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學習課文內(nèi)容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并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由于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為本,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鼓勵學生反復朗讀,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豐富內(nèi)心的感受。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林園園的話中有幾個“不要”?自己嘗試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像并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林園園最終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導學生認識林園園的做法是錯誤時,我也很注意防治學生把林園園作為批判對象,使學生認識到林園園雖然有錯,但她最后還是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改正的。最后,我還相機進行了說話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還鼓勵他們寫下來,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尤其是當別人有需要時,更應該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能領會到課文傳達的教育信息,這是我在本課教學中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仍比較欠缺,學生朗讀的參與面較小,鼓勵性的語言沒有發(fā)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以后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位于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fā)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讓同學們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我在教學時著重體現(xiàn)如下思想:1.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jù)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nèi)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nèi)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2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
教學時,抓題眼。本篇課文我抓住課題中的"藍色"這一詞語入手,先出示一些美麗的樹葉,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板書課題,抓住時機你見過藍色的樹葉嗎?大屏幕出示一個藍色的樹葉,此刻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林園園的言行,明顯不對。在學習課文中,我緊緊注重了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深入理解說話的內(nèi)容,明白每一次對話中林園園的不愿意。教學時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你們有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出不同的理由。隨機我就說:"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的?"此刻課堂很活躍。接下來我就進行隨文練筆,把生活中的事動筆寫下來。這樣把課堂上的收獲也充分運用其中。本節(jié)課效果很好。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3
我們常教育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一種美德,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正因為如此,我上此課意在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
教學中我緊抓主線:“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這句話作為開頭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進而走進課文。
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都圍繞文章的旨意,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nèi)心感受。
首先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上,引導孩子讀,注意李麗從頭到尾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表現(xiàn)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說,找了一個又一個借口推托。
再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nèi)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但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讓學生找重點詞“吞吞吐吐”來體會“舍不得”時,由于我的指令不夠清晰,還是要經(jīng)過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才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同學綠鉛筆;有的說: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有的說她因為羞愧而臉紅??這個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成功的,使學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課文的語言訓練點是“-----------嗎?”“---------吧。”所以我抓住“臉紅”讓孩子們領會林園園的“知錯就改”,預設“過了一個星期,李麗正要給花涂顏色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紅鉛筆不見了,她
再次向林園園借,她會怎么說?”孩子們紛紛舉手,一個孩子說:“你把紅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可惜時間已經(jīng)很短,說話的訓練面不廣。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有些環(huán)節(jié)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4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nèi)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nèi)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環(huán)節(jié)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學習效果不大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
課后,我對自己在備課中所欠缺的環(huán)節(jié)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了,學習效果明顯的有所改觀。是的,學生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一個“激勵、喚醒、鼓舞”,飽含了多少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5
本課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對課文大致了解,為第二課時感情課文打下基礎。
第一課時重點是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了“聽辯質(zhì)疑”的方法導入課文。這種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首先通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后自己借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然后通過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固。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為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然后,找同學讀課文,生生、師生互評,
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重在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合作較融洽,不足之處,朗讀的.參與面小,鼓勵性的語言和物質(zhì)獎勵,沒有發(fā)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以后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4-13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4-08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9-28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0-09
藍色的樹葉的教學反思11-07
【薦】《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4-13
【熱門】《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4-13
【熱】《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6-18
【推薦】《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6-18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熱】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