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推薦度:
-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
①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鄱脼閷W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B案
課前準備
、賹W生讀課文,畫出生字。
、谧灾粕衷~卡片。
、鬯鸭鬃、老子的有關(guān)資料。
第一課時
緊扣課題,引入新課
、俳處熖崾菊n題:17、孔子拜師。
、诟形蝾}意。
a.用自己的話把題中暗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年輕的孔子拜學問淵博的老子為師,學知識,學做人)。
b.扣題質(zhì)疑。
估計學生質(zhì)疑:孔子是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拜師?怎樣拜師?
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①認讀生字。
a.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b.指名認讀生字。
、诮o生字找“朋友”。
a.給這些生字組詞。
b.讀詞語。
細讀課文,解難釋疑
①孔子是怎樣的人?
學生結(jié)合教材中的“資料袋”及課前搜集的相關(guān)資料研讀課文。
、诳鬃訛槭裁窗輲?怎樣拜師?
學生結(jié)合課文相關(guān)語句來理解。
課件重點出示:
a.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b.曲阜到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從第一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課外作業(yè)
、侔炎约合矚g的句子抄寫下來。
、谡鬃印⒗献拥拿。
第二課時
復習詞語
①卡片抽讀。教師將詞語卡片隨機抽出,指名學生認讀。
、诮M內(nèi)檢測。小組內(nèi)模仿教師的方法,互相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
朗讀感悟
、僮杂勺x課文,把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谡故咀x課文,同桌互讀互聽,互提意見。
③表演讀課文,把文中易演的內(nèi)容在朗讀的同時加進動作。
、芷纷x升華。聽了剛才的朗讀,你對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指導書寫
①請學生當“小老師”,指出書寫生字的注意點,如,“迎”字不要多一點,“塵”字上面的“小”不要帶鉤。
、谡垥ê玫膶W生到田字格內(nèi)范寫生字,注意生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捌、授”等字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③學生寫字并寫詞語。
布置實踐活動
①活動總動員?鬃印⒗献觿(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開展一次活動,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
、诨顒踊I備。
a.命名。根據(jù)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傳統(tǒng)文化?學生根據(jù)自己準備了解的內(nèi)容給本次活動命名。
b.組織。自由組成合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擔任組長。
、蹟M定活動計劃。由組長組織討論,共同擬定本次活動的計劃。
④交流活動計劃。
課外作業(yè)
按照商定的計劃開展活動。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我有八年沒上語文課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7課《孔子拜師》,上課前,我先讓學生讀五單元學習目標,想想看,五單元是讓我們學習什么內(nèi)容,從而引出課題,“孔子”,這時我就問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孔子的什么事情,孔子拜師的事情。在這里呢,我就做錯了一點,就是板書完課題后,應該馬上讓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而不該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平。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3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為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圣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贊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lián)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shù)脑u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4
《孔子拜師》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單元。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的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探索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通過學校智囊團的反復商討,我們以“拜”字入手,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當10月底抽簽定下《孔子拜師》一課時,我和同行的龍校長頓時心涼了大半截。因為對于長期從事五、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所以,自接下任務起,大家心里總像有塊沉重的石頭壓著。從第一周的自主鉆研教材,到后兩幾的隔天試講,磨課。每天放學后,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智囊團老師們?nèi)詴鄣揭黄穑魇慵阂,我也馬不停蹄地將所有建議一一記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記教案,改課件……整整一個月時間,晚上七點到凌晨一點,書房的電腦前總會有我的身影。隨著賽課的時間日益臨近,我心里壓抑著:因為教案一直沒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點不盡
離比賽還有十多天了,我?guī)缀跏歉籼煸囍v一次。由于對教案不夠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牽著鼻子走。學生生字讀不準,反復糾,卻忘記了此時自己的示范作用;說著說著不知道下句接什么了,尷尬地走上講臺去翻教案;課堂上,沒余力傾聽學生的回答,沒思維去對回答作出適當評價,更不要說滿懷激情投入課堂。一向直言快語、做事風風火火的我,為了迎合三年級小朋友的口味,在臺上做作地扮成溫柔的淑女。讓自己百般不適,也讓聽課的智囊團老師們難以忍受。因為課堂上需要的不是裝出來的淑女,而應該是統(tǒng)領(lǐng)課堂的領(lǐng)頭人。顧不得休息,聽完課的當天,大家又會聚到一起,共同商討課的設(shè)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我教學中的失誤和不足一一指出:
1、語言不夠精練,愛重復學生的話。
2、課堂不緊湊,教學任務未完成。
3、缺乏靈活的教學機智,對學生的評價語過于單調(diào)。
4、沒有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過于做作。
5、舉手投足不自然。
6、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
……
如果有個地洞真想趕緊鉆進去。由最開始的信心百倍到現(xiàn)在的灰心喪氣,一向心態(tài)極好的我此時也幾近崩潰。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上這堂課了。
三、找回自我,破繭重生
看著不忍給我施加壓力的領(lǐng)導,再看看為了這節(jié)課前后忙碌近一個月的智囊團老師,近一月被壓抑的心情如堤壩泄洪般頃刻爆發(fā),我不能繼續(xù)這樣下去!絕不能讓大家的辛苦付之東流,更不能丟了市一小的臉!“要帶動學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進文本了,學生才會被你的氣場所吸引,不自覺地跟著你來!饼埿iL、石主任語重心長的話語縈繞耳際;氐郊,坐在書桌前足足發(fā)了半小時呆后,我打開電腦,搜索電影《孔子》。因為文中所描寫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為課堂引領(lǐng)者的我,內(nèi)心深處卻沒有一點對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讓我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了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電影。這兩小時,我糾結(jié)——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失;我頓悟——早就該做這件事了。我連夜敲擊鍵盤,認真地寫下了屬于我的'對《孔子拜師》的重新構(gòu)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講臺,電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覺地閃現(xiàn)腦海。那艱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佩服崇敬流露于言表,我不再受制于教案,整堂課感到得心應手。
四、摳細節(jié),求唯美
關(guān)鍵的大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對教案、執(zhí)教細節(jié)的“摳”。常常是因一句過渡語討論舉棋不定的時候,智囊團的老師上網(wǎng)、查資料……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力求最好;常常因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不到位,老師們爭相示范……
五、智慧的團體,溫暖的家人
一個月,漫長的一個月,煎熬的一個月,蛻變的一個月;這一個月,我?guī)捉罎,這一個月,我受益匪淺;這一個月,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家的溫暖。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5
語文大教研活動中把《孔子拜師》作為三年級共同研討的一篇文章。活動中老師們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研討,經(jīng)過了研討、備課、上課、評課、再研討、再上課等環(huán)節(jié),不斷修改教案,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研討出一條閱讀教學新路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是積極參與,認真?zhèn)湔n、上課。針對我所上的這節(jié)課,此刻我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jīng)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語文閱讀教學與拓展”,孩子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設(shè)的訓練重點已經(jīng)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后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通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著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態(tài)度,真實的再現(xiàn)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chuàng)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shè)與生成發(fā)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diào)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zhì)疑“老子為什么稱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后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里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zhì)。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我在詞語的教學方面能夠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認識的,效果不錯。譬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蔽以O(shè)計了讓學生想象孔子一路上遇到的艱難,我設(shè)計了一個填空的作業(yè):一路上,孔子餓了( );渴了( )。遇到河流( )。雨天( )---------
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詞語的意思。
在教學孔子和老子見面那一節(jié),我引導學生想像場景,分角色演示再現(xiàn)場景。從而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孔子那彬彬有禮、老子那誨人不倦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在整體感知部分,我選擇的是推火車讀的方法。在聽了鄶雪杰老師的課后,覺得她的方法很好。她先叫學生交流出自己預習課文時遇到的難讀的句子,從而指導學生怎樣讀,然后用補充課題的方式,使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整體感知。這個方法很新穎,值得效仿學習使用。
今后,我要加強業(yè)務理論學習,積極參與網(wǎng)上教研活動,提高自己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6
今天我們學習了17課《孔子拜師》一課。這篇課文是一篇具有較強的人文精神的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教學伊始,我從課題入手,從課題中我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學生立刻回答孔子,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看到學生一無所知的表情,我叫學生打開書看課后資料袋,自己讀了解孔子,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后再看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問題提的好,“孔子那么有名為什么拜老子為師呢?”學生很會質(zhì)疑,問題提出以后,學生默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找得準,我順勢引導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贝丝掏黄屏私虒W難點。
接下來我嘗試訓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描寫孔子和老子品行的`語句,細讀寫批注。我先做了指導“從上前行禮”這個詞語我們能體會出孔子什么品行?學生說“有禮貌”,請把“有禮貌”寫在這個詞語旁邊,這就是做批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因此開始默讀找句子動筆寫。
雖然學生找到的句子少,但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都找到寫上批注。相信在今后教學中繼續(xù)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定能提高。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7
《孔子拜師》是一篇具有較強的人文精神的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上完《孔子拜師》后,我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有以下體會。首先,這堂課中還是有不少閃光點:
一、設(shè)計問題引路,指導學習方法
好的問題的確起到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問題設(shè)計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一開始就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zhì)疑,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并以學生的兩個問題引路:1、孔子是怎樣去拜師的?2、拜師后,孔子是怎樣學,老子是怎樣教的?以這兩個問題為整堂課的線索,這樣,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引導了方向,整堂課也有了非常清晰的教路。
二、多形式理解詞語,推廣解詞方法
由于這篇課文要掌握的詞語較多,因此在教學過程,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通過理解重點字理解詞語、情景法、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及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如在理解“風塵仆仆”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孔子經(jīng)過幾個月的旅程終于來到洛陽,想象此時的孔子是怎樣,進而感受這個詞的意思。對字、詞、句的理解,一直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在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進行理解時,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三、體會孔子艱苦求學,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
孔子求學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之一,也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感受孔子好學精神的重點。在設(shè)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通過與現(xiàn)實的對比,讓學生感受當時的年代,孔子千里迢迢去拜師的路途遙遠。同時抓住幾個關(guān)鍵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通過一次次的朗讀,感受孔子求學的辛苦以及求學心切。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
1、過分注重預設(shè),忽略課堂生成。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shè),預設(shè)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著自己的預設(shè)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課中在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艱苦求學時,我預設(shè)讓學生充分體會孔子的艱難,但由于過分突出重點,在學生說自己體會時大部分都變成了“孔子非常能吃苦”“孔子不畏艱難”等等。如果在這時我再追問:孔子如此不怕吃苦,是為了什么呢?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質(zhì)就呼之欲出了。另外當我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guī)状未驍,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后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shè)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2、應敢于挑戰(zhàn)。
教學時,針對課后習題來進行教學設(shè)計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設(shè)計教案時,課后題“孔子和老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說說讀后的感受!弊屛异`光一閃,這是多好的點啊,而且剛好可以利用課文最后一句“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進行導入。但轉(zhuǎn)念一想,如果是常規(guī)課我一定會這樣設(shè)計,可是公開課,我能駕馭嗎?于是我退卻了。現(xiàn)在一想,放棄這么好的切入點真是不該,正如鄒甜老師說的,開放式的設(shè)計并非絕對“開放”的,設(shè)計時一樣是板塊式教學,你才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啊,敢于挑戰(zhàn),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下一回,我也來挑戰(zhàn)一次。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8
從幾個關(guān)鍵詞語入手,步步追問,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
“風餐露宿”、“隨時請教”、“誨人不倦”這幾個詞語在課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詞語帶給學生的是理解的深刻、扎實。閱讀的深入、細致。通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xiàn)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9
這次上課的題目是《孔子拜師》。選擇《孔子拜師》一課,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學,在那個寧靜而溫暖的小城里,受到了古樸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想起學生時代看的那一場舞劇《孔子》,圣人的一幕幕滄桑又浮現(xiàn)在眼前。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講一講孔子,把我所知道的孔子講給我的學生聽。
11月19日,早上,上課了。按照預先的設(shè)計,從介紹孔子導入。原本配樂《破陣》是一首頗有氣勢的音樂,加上激昂的解說詞,本想把學生引入到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中。怎奈,音樂中途“罷工”,正在我興致剛起之時,戛然而止。我心中一驚,但隨即鎮(zhèn)定下來,故作鎮(zhèn)靜地繼續(xù)解說,想通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彌補聲音缺失的遺憾。但是,誠實的說,心情還是比較受影響的。但是,課還是要繼續(xù)!我強打精神,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字詞、文章大意的梳理。終于,上到了我自認為可以出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古文識漢字。精心準備的音樂《墨香》響起,我重整旗鼓,打起精神,把我對漢字的熱愛透過漢字簡介、古文字介紹傳達給學生們。不知不覺,我竟投入其中,漸漸把所有負面情緒過濾了出去,與學生一起,走進了古文探秘的神奇。再接再勵,小小的故事我也盡量講的`聲情并茂,學生和我,都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
課結(jié)束了,看到學生們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幾位聽課老師微笑地看著我,我心里覺得輕松了許多。雖然,課上的并不完美;雖然,一上來就出了那么大的紕漏;雖然,自己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小小的波折,但是,一節(jié)課完整地上完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得到了幾位老師的認可,我心里還是挺開心的。吸取的教訓就是:準備還要再充分一些,課堂上的心里調(diào)試還應再及時一些,課程設(shè)計還要再精心一些。每次進步一點點,離精彩就更近些。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0
問題的設(shè)計,對學習課文非常重要,有效的問題設(shè)計往往會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作為統(tǒng)領(lǐng)性的提問。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愛動腦子,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jié),還有的學生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為孔子能向別人學習,有的還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向,知道的知識也都不同,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每個人的“獨門秘技”。
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讀對話,結(jié)合“孔子和老師不僅學知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jié)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這堂課中,我安排了兩個說話拓展,一個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艱辛,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說話的質(zhì)與量都很高。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我媽媽一直在學習,她現(xiàn)在正在靠會計專業(yè)呢。還有一個學生說:劉老師雖然知識淵博,可她還參加各種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我想起我在復習總動員上為了激起學生的斗志而以自己為例鼓勵他們要努力學習的,沒想到這孩子在這里竟用上了。讓學生說了以后,我安排了一個寫的拓展:舉一個例子,再寫寫對“學習是無止境的”的理解。學生理解得不錯,我又讓他們讀讀相關(guān)的名言,如:學習永遠不晚之類的名言。引導學生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1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反復思量,如何抓住文本,來體會兩位圣人的品行,最后我決定分為兩個板塊:一個課時是走進孔子,另外一個課時是走進老子。在走進孔子這個課時中,我安排了這樣的思路:先認識孔子和老子兩位圣人,然后通過三組詞語走進課文,直奔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字意思的基礎(chǔ)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更進一步挖掘“這時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孔子呢?”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引讀課文,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中,我還結(jié)合作業(yè)中的練習,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學習是無止境的”。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庇械膶W生說:“爸爸一直在學習,還經(jīng)常要參加考試!弊詈笠x相關(guān)名言,如:活到老,學到老。學生對于學無止境的理解可以從文本走向了生活,效果很好。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在這節(jié)課上還存在著不足:課堂上時間安排整體不科學,字詞教學是否是占用了較多的時間。寫字方面應該是前面的兩個字不寫,后面教“學無止境”就好了。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雖然有整體把握。但是感覺課堂節(jié)奏太快,似乎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學生沒有更多的思考。課堂中還需要我們?nèi)フ遄玫氐胤胶芏。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重點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相關(guān)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謙虛好學,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jié)。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讀對話,結(jié)合“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边@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就勢總結(jié)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干,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xiàn)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為還有不足,還需改進。結(jié)合大家的點評,我對自己的課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幾點概括。
一、課堂整體把握不夠:
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huán)境的相結(jié)合。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我把它們割裂了開來,并沒有進行朗讀對話,孔子的語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語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時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cè)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一、顯得孤立、支離破碎,沒有了整體感。
二、過分注重預設(shè),忽略課堂生成。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shè),預設(shè)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著自己的預設(shè)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課中我原本預設(shè)在了解孔子的資料以后寫“丘”字的。但是當時我忘了問學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沒有引出這個字,后來就沒有寫了。其實課文中也提到過孔子名丘,那么在學生初讀以后還可以請學生說說孔子名什么,再寫“丘”字,可是當時我想這樣一來可能會打亂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果這個字就沒有讓學生寫。這也是造成我這節(jié)課沒有寫的時間的原因之一。還有當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guī)状未驍,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后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shè)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nèi)フ遄玫氐胤胶芏;ǜ鄷r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3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
在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檢查了詞語的朗讀。本課有16個詞語,量比較大,檢查的遍數(shù)比較多,對于“風塵仆仆”等易讀錯的詞語,朗讀落實的還不夠,應當將讀不準的多讀幾遍,能讀好的,一帶而過。我想對于在今后的教學中,詞語的落實也應把時間用在難讀詞語的教學上,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從課文的最后一段切入文章的重點段落。抓住“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讓學生提問題: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接著轉(zhuǎn)入第1和2段的'學習。
“遠近聞名、不夠淵博”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但是在處理對話時,處理得有點瑣碎。我先讓學生把孔子的話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孔子是什么樣的人,又讓學生找出老子的話,體會老子是什么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插入了近義詞“迎候、等候”的比較練習。接著,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孔子老子的對話,體會孔子老子對話時的語氣。對于孔子對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處理得比較簡單,倉促。
整體感覺這堂課,學生是被我牽著鼻子走的,沒有發(fā)揮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今后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shè)計教學,要隨時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學,恰當?shù)恼{(diào)整教學策略,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4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這一課教學時,我先從孔子的言行入手,將重點放在體會孔子的品行上。上完了課,我覺得以下兩點做得比較好:
一,在情境中理解詞語
語文課必須具有語文味。突出詞,句的品悟,體現(xiàn)語文咬文嚼字的傳統(tǒng)特點,語文味便呼之欲出。語文味濃了,語文課就不再只是單調(diào)冷峻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語文課也就變得豐滿了。
本堂課中,對于詞語的處理,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生動的語境,以"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完全走進孔子的內(nèi)心,讓學生成為孔子,與他們對話,說說當時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么困難,是怎么做的。
孔子這一路,在風里吃飯,露天睡覺,旅途生活多艱苦!這就是——風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這就是——日夜兼程。
這樣的教學,調(diào)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對于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就水到渠成了。至此,兩個本來平凡普通的詞匯因著學生的想象移情,角色體驗和教師的有效點撥而變得充滿生命活力,詞語成了可以觸摸的有溫度和質(zhì)感的生命體。
二,巧妙利用《論語》語錄
課開始,我就以課后孔子的名言導入,課末又以孔子名言結(jié)課。
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來上課,帶來了一份見面禮——四句名人名言,誰愿意來讀一讀你知道這是誰說的嗎
孔子每天跟著老子學習。當他學到了新的知識,他一定會覺得怎么樣所以他才會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呢他會怎么做(他知道,在學習上應堅持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所以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樣,前后呼應,渾然一體,學生整節(jié)課均浸潤在孔子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圍中。閱讀,不再只是單純的課文言語的分析講解,還被深深根植于祖國文化背景的宏大時空之中。我認為,這樣的閱讀,便是潤澤的閱讀;這樣的課堂,方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的課堂。
這堂課下來,如預先所料,我拖了幾分鐘。課堂中還需要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比如,教學內(nèi)容的容量較多;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如何引導;教育機智不夠,這與我自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需要我進一步提高。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對孔子和老子對簡答的評價。
一、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誰呢?你們看。 書上的資料袋一句話來評價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二、揭示課題,質(zhì)疑問難
1、揭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guān)他的故事,更深入地來了解他。
板書:孔子拜師。生齊讀課題。
2、正音:“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要讀第三聲。跟老師讀 “孔子”。、3、全班齊讀生字詞。
指名分段讀課文,師正音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歸納課文的敘述順序:決定拜師——不怕艱辛去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敬重
這樣就把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說清楚了,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這樣把事情的經(jīng)過介紹清楚。
4、那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孔子:謙虛、好學、有禮。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孔子的這些品質(zhì),并在書上寫一寫你的感受?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研讀孔子
。ㄒ唬⒌谝欢
因為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才要去拜師。
師:“淵博”是什么意思? 板書:淵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呢?誰來說說,你從哪里讀懂的?
和“聞名”意思相近的詞有哪些呢?
小結(jié):是啊,孔子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去拜師,他多么好學!
。ǘ⑶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孔子拜師過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從哪里詞語體會到的.呢?
a、“相距上千里”說明路途遙遠。(出示地圖)講解長度單位“里”:別看地圖上好像不遠,實際上孔子要走大約50萬米。你們平時在操場上跑一圈兩圈有什么感覺?孔子要走的路程相當于學校操場2500圈。
表示距離很遠很遠的還有哪些詞:遙遠、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呢?
c、填補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這么長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樣的克服?
兩個成語都可以讓我們想到了豐富的畫面,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學會運用積累的成語。 ⑦ “終于”說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陽。
、嘞胂笄榫埃簬讉月后,孔子終于走到了洛陽,這時孔子會是什么樣呢?用書中的一個成語來說就是(風塵仆仆)
、嵊懈星槔首x:孔子堅持不懈,終于走到了洛陽,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ㄈ
1、 孔子說的這一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為“學無止境”。
可是老師有時明白, 有時不明白, 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 學習就到頭了嗎? 生: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現(xiàn)在是三年級—— 生: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后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 :學無止境。
能不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你身邊還有誰也在不斷地學習?
(四)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孔子是怎么學的?
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二、研讀老子。
那作為孔子要拜訪的老師——老子,他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誰來說說。
老子很謙虛?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為什么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孔子。
毫無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三、總結(jié)
就像孔子的名言說的那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蓖ㄟ^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些什么呢?
再來讀讀這句話,看來要想贏得人們的敬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讓我們以他們?yōu)榘駱,不斷努力,有一天,也能成為受人敬重的人?/p>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第五冊的17課,本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求學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著力于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品行。 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淵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則是利用了課件,先讓學生看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距離仿佛很近,但實際上孔子要走50萬米,然后在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把50萬米換算成學校操場的2500圈,這樣就體會了孔子去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重點詞語,先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孔子在拜師的遙遠路途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兩種方法結(jié)合起來,學生就準確了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的多種方法的利用,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體會了人物的品行。 同時,我在授課中還注意了拓展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范圍更為寬泛。在講授“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我先幫助學習把這句話概括為“學無止境”四個字,然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來說說含義,再向生活拓展,說說身邊還有哪些人也是這樣學無止境的?在講孔子求學時,我把課后的孔子關(guān)于學習的名言引入到教學中,利用名言說說,孔子還是怎樣向老子學習的,這樣,不僅處理了課后拓展的內(nèi)容,而且更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加深了理解。
但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朗讀的比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對話,更是沒有處理,應該把角色朗讀和理解相結(jié)合,互相促進,這也是這節(jié)的硬傷之處。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孔子拜師的教學反思01-03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2-28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07-09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03-16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04-10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07-09
《孔子拜師》語文教學反思07-27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15篇03-01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03-06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