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1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孤兒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美麗的姑娘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著美滿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們,帶著天兵天將抓走了織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著兩個孩子去追趕織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劃的天河隔開。從此,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長日久,他們就成了天河邊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課前考慮到這則故事對很多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加上課文的內(nèi)容淺顯易懂,語言通俗平實,自學的難度不大。所以,由易到難,安排了三個層次的自主探索與交流活動:
層次一、自主練習復述課文,在與原文的比較品評中學習語言。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語文活動,由學生借助各段的小標題練習復述課文,并在小組內(nèi)試講。發(fā)揮小組成員中的合作作用,由組員們把他的語言與課文原文進行比較,討論各自的優(yōu)缺點。在集體交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葉圣陶先生的原文語言樸素、流暢簡潔;而孩子們自己復述的課文則表現(xiàn)出他們獨有的言語特色,個性極強。
層次二、通過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人物個性鮮明,他們所留給我們的印象總是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觀其言、察其行,在書上圈畫重點詞語、簡單做批注,既把握了人物形象,又總結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自主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重點介紹,尊重學生選擇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本節(jié)課上,令我沒有預設到的是,很多孩子對這一個故事中老牛的.形象給予了很多的關注。仔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解真的很獨特。老牛在牛郎織女的相識、結合以至后面的牛郎攜子追趕織女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當我們走進老牛的精神世界之后,會發(fā)現(xiàn)它的“感恩”、“報恩”行為也在感動著我們。如果說這個故事中美麗堅貞的愛情、跌宕奇特的故事情節(jié)讓我們回味無窮,而老牛的舉動則讓我們收獲了一份別樣的感動。感謝老牛,更要感謝孩子們!因為他們給了我另外一種解讀文本的角度,讓我得到了一份“精神洗禮”。
層次三、感知民間故事的寫作方法。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僅完成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梳理故事情節(jié)、復述課文的任務似乎太淺了。所以,我又和學生一起去挖掘這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的一些內(nèi)容,由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從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中總結民間故事在人物、故事、情節(jié)以及想象方面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語言闡釋著他們所感悟到的民間故事形態(tài)。有的孩子談到這個故事中對牛郎命運起關鍵作用的老牛、喜鵲都是動物,這一點更加體現(xiàn)出民間故事所反映出的勞動人民質(zhì)樸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這也是民間故事能夠廣為流傳的原因所在。傾聽孩子們的發(fā)言真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也許他們的語言還很稚嫩,也許他們的觀點比較新鮮,但他們的所言所感都是經(jīng)歷自主思考后的結果。我們老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經(jīng)歷思維的碰撞之后,孩子們會自然地形成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拓展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安排了動口、動手的兩項練習。動口方面,積累了《迢迢牽牛星》和《天上的街市》,這兩首作品,一古一今,既豐富了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又了解了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孩子們學得有興趣,而且真正有所得。動手的拓展練習,是引導學生以《鵲橋相會》為題完成一個小練筆。這項練習重點提示學生想象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時的情景,著重寫好牛郎織女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我感覺,孩子們的小練筆還是比較成功的,能夠做到依托人物性格,進行合理想象。
通過這節(jié)課,我愈發(fā)地感覺到文本的使用絕對是一門藝術。淺顯的文章經(jīng)過深入的挖掘,同樣可以找到很多的生發(fā)點。而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老師和學生都會有所得,都會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提升”。
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2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故事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對我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統(tǒng)治者狡猾的丑惡嘴臉。備課的時候我就在想,孩子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又應該教些什么才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收獲呢?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了解故事、復述故事上了。我想應該是引導學生通過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課堂教學中,在理清了故事情節(jié)后,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討論到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學生中出現(xiàn)了爭議。有學生認為王母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認為,織女違反天規(guī),應該受到懲罰,王母娘娘是大義滅親、鐵面無私。孩子們互相爭辯表明自己的觀點,誰也不能說服誰,整個課堂大有辯論賽的意味,作為老師的我根本沒有插嘴的份。我邊聽邊思考,我必須得表明我的觀點。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對的?我覺得對于這個人物的認識關系到孩子的價值觀的判斷。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壞呢?”在孩子們爭論無果的時候,我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牛郎和織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壞剝奪別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歡。大義滅親的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王母娘娘維持的所謂的天規(guī)是不合理的規(guī)則,所以不能說她是大義滅親。本文是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群眾創(chuàng)作,在群眾中流傳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個封建統(tǒng)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壓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這個故事就是人們這種美好愿望的表達!甭犃宋业挠^點,孩子們信服地點了頭。
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學完本文的感受,孩子們都說,原來讀《牛郎織女》,只是覺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沒想到故事中還包含著這樣多的思想。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引發(fā)了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
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3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了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通過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了解課文脈絡后,我想讓學生自己質(zhì)疑,進行自主學習。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系。在理清了故事情節(jié),了解了人物關系后,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fā)言能夠結合課文里的內(nèi)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牛郎是個勤勞善良的人;老牛是個位善解人的人;織女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學生在評論王母娘娘這個人物角色時,有的學生認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壞了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認為王母娘娘殘暴,不顧織女兩個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們,可惡;也有的認為王母娘娘法力無邊,劃出天河把牛郎織女活生生的隔開。從他們身上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對我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丑惡嘴臉。
教學由淺入深、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每一次當學生發(fā)言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之中學習和提高,充分發(fā)揮學生潛在的感悟能力與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牢牢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設計的問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效,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是我在這節(jié)課中的教學所得。
關于《牛郎織女》教學反思通用4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對我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nóng)業(yè)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丑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平淡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內(nèi)涵。課文語言寫的很白,很質(zhì)樸,但如何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呢?如“牛郎照看那頭老牛很周到!笔且粋中心句,學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沒有什么要講細悟透。但換一個角度,讓學生根據(jù)相關點,進行復述,特別是有創(chuàng)意地復述,把平淡的'語言說活,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復述中,領悟牛郎是個怎樣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勞)然后再讀課文2、3小結,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會。
通過平淡的語言,引發(fā)深層的思考。,“聽說織女要留在人間,姐妹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們對牛郎織女說了許多祝福的話,便灑淚告別,飛回天宮去了!彼伎1:為什么仙女佩服織女呢?聚焦:織女愛慕的是牛郎的勤勞善良。同時織女放棄了榮華富貴,甘愿與窮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思考2:姐妹們會說些什么祝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