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很特別》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很特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很特別》教學反思1
本周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我”主要讓處于大班的幼兒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步入小學充滿自信地去迎接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人生
新階段。而本主題就是給每個幼兒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來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的自制力和自我評價能力,讓每個幼兒都成為天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
《我很特別》雖是周二的教學內容,但我覺得這堂課相當?shù)赜腥,有延伸教學的必要,因為從孩子們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雖然知道“我”和“別人”不同,但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別”,更無“我很棒,我也有好多優(yōu)點”的意識。因此,利用下午游戲后的時間,我組織了一次“我特別,我能干”的討論活動。
所思所悟:
《我很特別》是從外形入手感知“不一樣的我”,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到幼兒只是從眼睛、臉型、身高、穿的 服裝比較出不一樣的地方時,我就讓幼兒再次照照大鏡子,進行比較,結果這一次,幼兒在交流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和朋友許多不同之處,有的說:“我們的皮膚不一樣!庇械恼f:“我們的說話聲音不一樣。”有的說:“我們的手不一樣,我的大,他的小。”也有的說:“我們的耳朵不一樣,我的耳朵大,你的耳朵小!本瓦@樣,統(tǒng)計的結果是自己和好朋友之間有二十多處不一樣。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了平時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時,他們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xù)探索的動力。在活動中,觀察的重點從粗略引向細微,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
在初步了解自己和別人身體特征等不同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自由說說平時最喜歡做的事,讓幼兒自己進行對比,這一下,孩子們各自的優(yōu)點馬上突顯出來了:有的能幫爸爸、媽媽到門口的下店里買東西,特別是能點清媽媽給的小鈔票,從未錯過;有的孩子能說好多的廣告詞,流利的很;還有的幼兒說自己長大了,每天照顧自己家的小狗,給小狗洗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對6、7歲的孩子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是當大家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時,孩子們心中涌起的是自豪和滿足。
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獲了,更讓我收獲了!
《我很特別》教學反思2
每一個“我”,都是一個獨特的“我”。每一個“我”,都是唯一的“我”。世界上的“我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我很特別》是本次主題《不一樣的我》中的一次大班社會活動。我將本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以自我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頭部特征。
2、嘗試在同伴面前大膽、夸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征。
活動剛開始,我請孩子們講講自己長什么樣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孩子們似乎無從下手,講不出來。于是,我給出幼兒活動材料上的三位小朋友圖片,請幼兒觀察她們特別的地方,幼兒都能較容易的發(fā)現(xiàn),且能與旁邊的畫像一一對應起來,幼兒的興趣也比較大。通過圖片的引導,我再請幼兒說說自己特別的地方,幼兒就能說出許多了。
在教師與幼兒的共同討論中,幼兒都能找到自身的特別之處,例如:奇奇小朋友有一雙大耳朵,能聽到很遠的聲音;彩弈小朋友的嘴巴小小的,很好看;俊杰小朋友的鼻子小小的,很可愛;濤濤小朋友的頭發(fā)短短的……
接著,我請幼兒照一照鏡子,仔細看一看,找一找自己的頭部特點,找到自己最特別的地方,用漫畫的形式畫出來,幼兒較感興趣,大部分幼兒能通過漫畫進行大膽的表現(xiàn)。
活動的最后,我讓孩子們自由與同伴交流作品中自己最特別的地方,幼兒都能大膽、自由的進行交流。
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在繪畫時,教師應強調將自己的特點畫的夸張一些,教師還應多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使他們共同提高。我希望下次活動的時候,能夠更有效的抓住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更好的表現(xiàn)~!
《我很特別》教學反思3
本周開始我們進行了主題《不一樣的我》,主題的目標是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qū)別與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借助社會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周一的活動《我很特別》,就是要請孩子們畫一張自己的自畫像,并且要用漫畫的形式夸張地表現(xiàn)自己的特征。
在之前《不一樣的我》這個活動中就我請孩子照照鏡子,仔細觀察五官,并說說五官、頭發(fā)等特別之處,再跟同伴比較在外貌上的不同,因此孩子在作畫之前還是能做到心里有底的。在活動中我們先欣賞原大班孩子的“大頭像”,圍繞“特別”進行突破讓孩子欣賞,以此讓幼兒尋找靈感。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講講自己特別的地方。剛開始,孩子們講不出所以來,于是,老師慢慢引導: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長長的.,我一下就記住了;戚潘玙的兩顆大門牙不見了:曹汀蘭的牙齒有蛀洞,分得有些開;…在師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特別之處:或頭發(fā)或嘴唇。孩子們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錯,幾乎每個孩子的畫面都很豐滿,每個人物都是大大地占了畫面的主體部位,比他們之前的畫有了明顯的進步,人人都把自己特別的地方描繪得相當生動:曹汀蘭嘴里缺失的兩顆門牙;婁寓斐的兩條長馬尾;戈俊杰胖胖的臉蛋;張鑫皺著眉、癟著嘴的神情……一幅幅“特別的我”栩栩如生。
在這個活動中,我覺得每個孩子的畫都有他們自己的特色,現(xiàn)在最重要的不是教他們如何畫,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畫。他們只有敢畫了,才能愛畫,才能畫得好,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信心。當孩子們有了自信,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小畫家。
【《我很特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我很特別》反思12-31
我選我的教學反思06-06
《我選我》教學反思07-10
我選我的教學反思10-17
我選我教學反思10-10
我的線上教學反思11-03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10-08
我和你教學反思09-27
我的朋友教學反思06-29
我的舞臺教學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