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精選23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精選2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
這篇閱讀課文,我是把握著這樣的脈絡來上課的:初讀——說——品讀——表演——悟理——自編——自創(chuàng)。初讀是解決生字的讀音,說則在讀的基礎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時分角色進行品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接著帶上面具進行表演,對文章的精華了解更為透徹,文章的靈魂得以升華,像一個烙印一樣刻在學生的腦海里,最后讓他們輕而易舉的悟出文章的真諦——道理。層層深入,步步緊扣中心,水到渠成。
這時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更加用活了文本,進行思維的拓展,即我設計了自編——自創(chuàng),又給學生一個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臺階,讓他們順理成章、不自覺中就跨越這道屏障,由此達到創(chuàng)作積累語言的過程,完成了一個作家的工作,這時老師適當?shù)墓膭睿瑢ぐl(fā)孩子創(chuàng)作文學的激情。
在教學過程中,時間非常緊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學生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來完成教學,在再讀課文時,問他們你喜歡誰,理由是什么?許多后進生或不愛發(fā)言的學生都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可見他們對課文比較熟悉、感興趣。說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時,平時愛好讀書的學生紛紛舉手,一比高下,并且還鍛煉了合作精神。精制的面具及時對文章的理解使得他們躍躍欲試,營造了課堂上的'小高潮。最后體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維中,老師的引話中提出了新問題,但在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yōu)缺點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互換思維,并集體改編故事來贊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程度。自創(chuàng)寓言則是讀寫結合,生成創(chuàng)造,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樣既引導學生內化了語言,又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生因此更為受益匪淺。
但是成功的課堂也還是留有不足和遺憾,在這節(jié)課中,時間過于緊張、倉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沒有注意到,后面創(chuàng)作寓言時間不夠,只能留于作業(yè)形式。當然作業(yè)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即照顧到各個層次、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在三條中任選一條來完成。
總之,多嘗試、多實踐,我相信會更完善,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2
《陶罐和鐵罐》是一片寓言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面對鐵罐的無理卻顯得謙虛,禮貌。而時間在流逝,但幾百年過去了,鐵罐被氧化了,而陶罐卻依然完整的存在。這便告訴了人們要正確的看待自己。鐵罐字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眼里全是別人的缺點,不能拿自己的優(yōu)點和別人的缺點比較。換個角度看問題就不同了。鐵罐堅硬,但是抗氧化性卻不好,陶罐樣子普通、易碎但卻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文中的鐵罐卻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別人的缺點。
文章主要通過對話展現(xiàn)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是讓孩子們通過朗讀,讀出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和善。在一開始的自由讀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不能把陶罐和鐵罐的特點讀出來。因此,在對于每一句話都進行范讀,然后,學生們跟著。在指名學生朗讀時,再次進行指導。在整堂課中,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小組賽讀,同桌一起讀,男女同學讀,分角色讀。在充分時間讀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朗讀情感也有所提升。特別是鐵罐的“傲慢、輕蔑和惱怒”,孩子們也能一步步把握,讀出語氣。
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在學習了本課后,我提問:“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為什么?”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講明原因。有的說:“因為陶罐很謙虛!庇械恼f:“陶罐心胸開闊,鐵罐那么奚落他,他在最后還是想著鐵罐!薄寣W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3
《陶罐和鐵罐》是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這篇課文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寓言照亮生活”進行分析。講述了國王的櫥柜里驕傲的鐵罐仗著自己堅硬無比,瞧不起謙虛的陶罐,常常奚落它。多年以后荒涼的土地上,陶罐依舊光潔、樸素、美觀,成為無價之寶,而鐵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教學重點:
1.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了解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
2.學習體會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效果:
1.教學本課時,我給學生設定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把目標分解為3個小的預習單。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自學能力,讓學生心中有目標,然后根據(jù)錄音和自己的`朗讀進行初步探究,對文本有整體的認知和理解。
2.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fā)現(xiàn)者。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思想,在學習文本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突破重難點的時候讓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指導學生情感帶入,以情激情。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我就指導你不敢!懦弱的東西!”從提示語中我們能感受到鐵罐的傲慢、輕蔑的態(tài)度。學生大部分都能找到,為了有更好的情感體驗,我指導學生想象添加一些傲慢、輕蔑的態(tài)度:雙手叉腰,斜著眼睛,用手指著別人的鼻子……同樣的方法,添加到陶罐身上。添加動作之后,那種情感學生體會的更深刻;為了刺激學生閱讀能力,還讓他們小組合作上臺表演,男女生融入角色,在讀中將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語記情感體驗出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學生理解起來也水到渠成。第二部分結局的對比讓學生看到了不同的下場,更加深刻明白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進行比較。
3.教學中我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對話練習中,對學生的話語不能意義指導到位,有個別性格內向的學生在閱讀時放不開,而我有些忽略;另外,沒有完全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讀過之后沒能及時讓學生評價,如果能讓學生讀,學生評,學生在讀這樣效果會更好。對學生思維把握不夠深入,當學生的回答與提問預設不相符時常會措手不及,使得關鍵詞語的板書與教學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
4.評價語單一,重復語句較多。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重視課堂鼓勵,尋求與文本、教師的共鳴,但整節(jié)課對于學生表揚較少,評價語單一。學生說過的話重復的較多,對學生放不開手,這是需要注意并加強改進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的教學中能多加注意。
反思這節(jié)課,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改進,在以后教學路上才能不斷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4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強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和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幾點:
1、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用激發(fā)性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展示,并讓學生互相評價,這樣做有幾方面好處:①學生評價學生是站在同一高度來看問題,這樣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②學生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③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④學生在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成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闭勛x后體會。學生說出了陶罐很美,很有價值和人們很珍惜它的體會,此環(huán)節(jié)挖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寬度。
3、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學了這課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不足之處也有一些:1、上課時,我要求自己的語言,教態(tài),教姿應該是親切,活潑富有親和力的,但我覺得自己有點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2、提問時,因為學生發(fā)言非常積極,有很多學生舉了手卻沒有被叫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我無法兼顧到所有的舉手的學生。3、小練筆環(huán)節(jié)時,忘了讓他們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而言太難了。
一次公開課教學就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開課前,我進步了,這就夠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我將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5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述,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資料簡單易懂,生動搞笑,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АR龑W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透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齊,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能夠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透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能夠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狀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比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那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以前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6
我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圍繞“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頗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聽一聽,畫一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我讓學生聽完課文后,讓學生添畫表情后問:“你為什么要這樣畫?”一個學生說:“鐵罐在說話時十分生氣,后來還惱羞成怒,大發(fā)雷霆,所以我要畫出它雙眉豎起,兩眼圓瞪的樣子”。一位學生畫完陶罐的表情后說:“我想表現(xiàn)陶罐當時的謙虛,說話時心情的平靜。所以它的表情應該是笑瞇瞇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又把握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礎。
2、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tài)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后,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先選定自己樂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頭飾,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我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我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戲,而是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讀課文后,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并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設計教學中,我嘗試了放手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學生更主動參與課堂。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7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外,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jù)學習方法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我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根據(jù)學習方法提示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8
《陶罐和鐵罐》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七單元的一篇寓言,該課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文章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在閱讀中繼續(xù)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導學生讀準生字的音,“恥、逝”是翹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時,有些字可以通過和學過的形近字比較加以區(qū)別和識記。讓學生把課文中的生字按結構來分一分,學生觀察:“陶、謙、嘴、惱、吵”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的字!芭、感”都是上下結構、上長下短的字。“虛”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這樣的安排不但讓學生熟記生字的字形,而且也為學生的端正書寫作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當時的心情,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興趣很濃。如在讓學生理解陶罐和鐵罐的第一次對話時,我問學生陶罐一開口就是“你敢碰我嗎?”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沒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稱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說明它有沒有禮貌?(沒有)。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一個能夠體現(xiàn)鐵罐態(tài)度的詞來。(傲慢)。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理,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不敢,鐵罐兄弟”。陶罐有沒有生氣?(沒有)。它不但沒有生氣,還很禮貌地稱呼它為兄弟,并承認自己不敢碰它,說明陶罐怎么樣?(很謙虛)。這樣簡簡單單的小問題,讓學生既體會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內心活動,又理解了“傲慢”與“謙虛”的意思。通過小組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同桌分角色讀,等等形式,學生讀得充分,對于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的理解也都比較清楚。一節(jié)課上下來看到學生情緒高漲。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是一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為第二個課時,我主要把重點放在朗讀、體會人物的對話上。課文中的四次對話的感情是層層遞進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駕馭,就會有一定的難度,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課文對話朗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留心觀察思考的基礎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接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鐵罐說的話讓學生讀,并問他為什么這樣讀?學生回答是抓住了鐵罐的傲慢無禮的神態(tài)來讀的,再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很快掌握這種學習的方法。這樣既放手讓學生學會處理對話無形之中又讓學生抓住重點理解了文章。隨著對話的得感情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越發(fā)濃厚,對課文的對話理解的更透徹,朗讀的興趣非常高昂,紛紛爭著要求對話朗讀。
文章中有些詞語的理解我實這樣設計的:抓住鐵罐的第二次的說話“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引導學生:“鐵罐這樣用自己的長處去譏諷別人的短處,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學生很快就聯(lián)想到了“奚落”這個詞,又如:理解“和睦相處”一詞,“怎樣才能做到和睦相處呢?”,學生說:“兩人在一起不爭吵,要互相幫助”,把詞語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聯(lián)系生活結合起來,而不是問學生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該怎么理解。學生有了很大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詞語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應用到說話和寫文章中。
為了更好的體會文章的重點,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完課后我設計讓學生演下這個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以達到鞏固所學,檢查反饋的目的。學生爭著要求表演,積極性很高,表演的同學非常認真,演鐵罐的同學目不斜視,高昂著頭,一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態(tài),把鐵罐那種傲慢、無禮、惱怒到憤怒的樣子表現(xiàn)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學同樣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謙虛、平和、寬容。整節(jié)課的時間和教學內容的安排比較合理,雖然沒有進行試教,但效果還挺好。
教學完后回顧一節(jié)課也還有很多的不足,總結了幾點:
1、語文教學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來指導學習一次對話,然后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指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個性的時候,我主要通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的方法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然后體會人物的感情,再來有感情地朗讀他們的對話,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感覺不是很到位,學生討論的過程比較短,我在總結學法的時候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應該在細節(jié)方面講得更清楚,小組內也要注意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一個組內應該有一個組織者,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也還需加強。
2、我覺得學生的朗讀有個別的地方有些重復,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把握住人物的語氣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復練習朗讀了,如陶罐和鐵罐的第三次對話,學生已經能夠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了,我讓學生自由讀,和同桌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讀得太多了,以至時間拖沓,導致后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好。可見,讀也要有度,而不時非得為了訓練而去讀,重在效果。
4.在教這篇課文時,考慮到課文的內容中四次對話的層次性,我一直有一個困惑,那就是怎樣既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又不會使教學過程顯得雜亂無章呢?在教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實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學生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已經能夠認識到了我所考慮的這個問題了。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在學生讀課文,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這些分歧就會漸漸趨與統(tǒng)一,不要要求學生一次就能達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讓他們一步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嘗到智慧的果實。作為老師,我覺得自己在這個方面的經驗還不足,還放不開,怕學生跟不上自己的腳步,其實這些都是杞人憂天。要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解決問題。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閱讀教學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級組老師的幫助,大大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虛心地向老師們請教,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0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后才發(fā)現(xiàn),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xiàn)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價值,以何種形式來貫穿全文呢?經過深深思索與課堂實驗,我找到了以“提示語”貫穿對話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了些許的感悟與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過課文,我都會急著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才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試著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隨便談,隨便說,隨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走。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么?會給我?guī)砟敲炊嗟捏@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對話之效。
記不起在哪讀過這樣一句話:語文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課堂上。因此,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才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課堂伊始,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走進課文,因此不知其功效。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為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感悟三:拋開設計,以生為本。
每次講課前,我都會把教案備得滾瓜亂熟,甚至評價語我都會仔細琢磨?墒峭ㄟ^這節(jié)課,讓我深深領悟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教學。處處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也讓我深深地明白:知識的儲備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并通過練習讀、指名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走文本,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讓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添加提示語這一環(huán)節(jié),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文章的人物對話描寫非常精彩,特別是在提示語中加入神態(tài)和動作描寫后,讓讀者一下子感知了陶罐和鐵罐和形象,這時學生了解對話特點、學習提示語的好機會,為此我學習完本課后,我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體會寫法,也就是抓住最突出的提示語。讓孩子通過比較四次對話,發(fā)現(xiàn)提示語加入神態(tài)、動作描寫后,人物形象更鮮活,更生動。發(fā)現(xiàn)人物對話獨立成段使文章結構更清晰,這樣逐漸把一些人物的對話方法滲透給孩子,相信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們會在寫作中逐步運用這種寫法。
備課、磨課的過程是痛苦,但是經歷蛻變后的喜悅是旁人無法體會的,通過這次講課,感覺自己收獲頗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一路思考,一路前行。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2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根據(jù)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回顧公開課《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感受頗深。本課的教學目標,以人文目標為基本點,通過文本的學習,與文本交流,感受本課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表達人物內心的寫法。以期達到對學生待人處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朗讀,卻忽略了文本內涵的挖掘;對鐵罐的反面教育過于注重,卻忽略了以陶罐為住的正面引導?v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xiàn)反思如下:
(1)、本課教學中,為了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我多次安排學生自讀,指名讀,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分角色表演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努力調動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積極性,目的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獲得充分自主的發(fā)展。
(2)、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容。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說的語句,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課后拓展設置了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但是對續(xù)寫考慮不夠周全,要求不夠明確?梢宰寣W生仿照課文,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心。
3、在教授本課時不僅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注重了通過反復朗讀中對重要詞語的理解,如“傲慢、輕蔑、相提并論”等。在反復朗讀和老師的激發(fā)下,以讀帶講,學生能夠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在講解輕蔑一次時,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解學,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通過動作體會當你這樣看人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助。
4、本節(jié)課讓學生反復自讀、展示讀的內容比較多。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做出了鼓勵性的有效評價,不再是空空而談。比如:學生在讀到鐵罐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時,我給出“通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受到了你的輕蔑。從你的動作和上揚的語調中我們知道了你瞧不起陶罐!睂W生讀到鐵罐惱怒時,我給出“你眼睛瞪得圓圓的,從嗓子里吼出的話語,我知道你惱怒了。你指著它,跺著腳,我感受到你惱怒了。從你咆哮的聲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氣了!庇行гu價,不是“好,再來。讀得太好了!”而是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給出準確、具體的指導。教師要融入其中與學生,還有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從而教師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5、由于太過投入鐵罐的角色,課上教態(tài)顯得略有生硬。課后有老師向我提出教態(tài)要具有親和力,語速再慢些,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會更好。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復的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進。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在第一次試教中,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的主線,反復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于是,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xiàn)地活靈活現(xiàn)。而對謙虛溫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xiàn)得不溫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于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時候都選擇鐵罐。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助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才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在課后,經過反復的思考和 老師的幫助下,我認識到應該讓學生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整堂課以分析朗讀為主。不論是對于鐵罐的話,還是陶罐的話,我先是讓他們讀通,接著找一找神態(tài)的詞語,最后讀好這樣一步步來設計的。在鐵罐的話中我主要抓住惱怒一詞,如,接著他變得(惱怒)了,誰來讀?“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實際上是說————,誰再來讀讀這句話。這就是惱怒的'鐵罐,看圖看看他的神態(tài)怎樣?讓我們學著鐵罐的樣一起來讀讀。在指導陶罐的話中,我主要抓住謙虛、懦弱、爭辯等重點詞,特別是爭辯,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同學們,鐵罐說陶罐懦弱,其實在說陶罐怎樣?陶罐同意這種看法嗎?他認為———— (再說什么,你還有什么想跟鐵罐比呢?)同學們,像這樣,認為別人的觀點不全對,亮出自己的看法,叫(爭辯)。出示幻燈片,你能用爭辯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的內容,讓學生找出神態(tài)詞語,告訴學生該怎么讀,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模仿課件上的語氣和老師的提示,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于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歷,如果這里我能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會興趣盎然,感受也會深刻。另外,我一直想著這一課教學任務完不成,于是,我加快速度趕,結果,忽視了學生,導致有幾個環(huán)節(jié)匆匆而過,學生感悟不深。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后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鉆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4
上個星期二在多媒體教室上了一堂公開課,上完之后感很失敗,想想自己為了這節(jié)課所花費的心血,盡管我知道“課堂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但在眾多領導和同事面前,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為自己的課前精心設計與上課效果的反差,也為自己糟糕的表現(xiàn)。上課之前,我的心一直被那根緊張的線牽引著,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就是一節(jié)課嗎?”可事實證明我沒有如此灑脫。由于緊張,思維受到限制,影響了語言表達。
我選的是《陶罐和鐵罐》這一課,這是一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課文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寫驕傲的鐵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卻忍讓著鐵罐,后半部分是寫經過若干年之后鐵罐被氧化,而陶罐依舊光潔、樸素。整堂課說重難點都把握到位,可還是有幾處不盡如的地方。其實課件制作的挺精美,還制作了動漫。特別是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很逼真,把陶罐的謙虛和鐵罐的驕傲表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學生們的興趣在此刻也馬上被調動起來了,如果這時立馬讓學生模仿去說、去演,肯定課堂氣氛馬上高漲起來,可惜我沒有,我卻挑出兩個詞語要求學生解釋意思,最后還很正式的用課件的形式顯示出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積極性被我打消了一半,雖然說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練了,但效果大打折扣,真的挺遺憾!
再一個就是第二部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經過時間的流逝,若干年之后,鐵罐變成什么樣子,陶罐呢?我是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陶罐、鐵罐變成的樣子的句子,然后再讓學生去看課件鐵罐氧化的過程,和陶罐依舊光潔、美觀。最后我又提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反復讀了幾遍。我的話不精煉,有的重復啰嗦而且耽誤了時間,導致后面時間緊的問題。課件中的兩大亮點在課堂教學中卻成了兩大遺憾之處,這是我在這次公開教學中感覺最可惜的地方。
上完課后最大的`感慨就是: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真難,在這次教學中我懂得了,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這次課堂反思中,學校的多位領導以及我的同事們不僅對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還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為我指明了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撥云見日。以后我也希望前輩老師們繼續(xù)關注我的課,然后多提建議,在此真心地感謝所有領導和同仁們對我的點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研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我堅信我會在這種緊張、熱烈的環(huán)境中,更快的成長!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5
這篇課文是一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一、讀。
《陶罐和鐵罐》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先請同學們自己初步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然后交流: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學生會根據(jù)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有的認為陶罐不但謙虛,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歡陶罐敢說真話,不喜歡鐵罐,它不僅驕傲,還很武斷。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體形象特點。接下來,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tài)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并有層次地展開對話的朗讀指導:第一層次的對話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在評議中理解,在理解中練讀,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tài)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第二層次的對話,讓孩子們自主讀書、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兩個罐子神態(tài)的變化,再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自由練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第三層次的對話指導,以“惱怒”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讀書,與伙伴合作表演,來輔助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寬容。第四層次的朗讀指導,用給動畫片配音的方式激發(fā)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所有對話連起來練讀,這是在前三次充分練讀基礎上的總體回歸,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升華。
二、改。
先引導學生領悟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生理解的側重點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更不要以自己之長比人之短;3、人們應該胸懷寬廣,善良真誠,不要像鐵罐那樣心胸狹窄,孤高自傲;4、長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短處,像鐵罐雖然結實但容易氧化銹蝕,短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長處,像陶罐雖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這里,就有一個逆向思維的問題。鐵罐就沒有優(yōu)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光潔、樸素、美觀,但它確實易碎,不結實,這一點鐵罐說的也是實情。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束縛住,放飛思路,大膽去想。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優(yōu)點缺點陶罐美觀易碎鐵罐堅固丑陋
師生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題目改為《鐵罐和陶罐》。
學生分組邊議邊改,集體創(chuàng)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驕傲,看不起鐵罐,常常奚落它。“鐵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嗎?”鐵罐回答:“人們用我們盛東西,并不是讓我們比美的!薄俺舐臇|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發(fā)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鐵罐卻無羌。人們掘出鐵罐,卻找不到陶罐了……
這樣學習就使自己的思維進入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沒有被教材所設定的思路限制住,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改故事我則放在了第二課時。
三、辯
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師在課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沒融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應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與學生們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鐵罐,
“鐵罐,你是在用怎樣的態(tài)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們,鐵罐那么傲慢地奚落你們,我們就來和他來碰一碰怎么樣,準備好了嗎?”
隨著教師的一句句引撥,在這場對話中,學生們儼然把自己當作了鐵罐和陶罐,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情緒也自然轉換,讀對話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里?誰來為你們的陶罐家族爭辯一下。俊
一個個小陶罐們理直氣壯地道出各自的優(yōu)勢!拔覀兲展薏槐辱F罐差,我是工藝品,花紋很美!薄拔覀儾粫P!薄拔覀円埠軜闼、美觀”!
一句句的爭辯,情真意切。學生通過角色轉換,親自走到故事中,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當學生和教師一同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達到忘我的境界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創(chuàng)新狀態(tài),學生讀起來會入情入境。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6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從故事中讓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xiàn)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話故事人物的對話居多,而且透過對話,能讓學生領會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讓學生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增加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
。ㄐ抡n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因此,在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就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課堂上放手,隨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走。學生的表現(xiàn)也非常棒,課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處。
二、學生與文本對話
語文要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才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本課中我與學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只有真正讓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體會陶罐和鐵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領悟陶罐的價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靈,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體驗文本。這時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三、練就學生扎實的基本功
這節(jié)課,我著重讓學生領悟陶罐和鐵罐的各自的神情、動作、語言,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陶罐鐵罐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這種要想表達人物思想的就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加以描繪,在學生熟讀、感悟、深入體會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深刻,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7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教材的特點、學生認識事物規(guī)律,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陶、謙、虛”等10個生字;理解“奚落、輕蔑、懦弱、相提并論、和睦相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不同的語氣。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2.初讀感知3品讀課文4布置作業(yè)。
在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一是學習書面詞語,二是理解句子聯(lián)系,三是領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學習書面詞語
這課需要學習的詞語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輕蔑、和睦相處、相提并論等,這些詞語多是書面詞語,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jù)詞語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我把這些詞語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如“奚落、輕蔑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換詞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論”是運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和睦相處則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進行理解。其余則放在教學中自然滲透。
比如,在教學“奚落”這個詞語時,一開始,我用導入下文的方式,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呢?學生讀下面的對話,這樣對奚落有個初步的了解,使用語言諷刺別人。那么在下面的教學中,讀到課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鐵罐諷刺陶罐的話時,我又回過頭來,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話,讓學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輕蔑的意思,這樣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更容易讀懂鐵罐的傲慢,和對陶罐的嘲諷。也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這樣做,目的是引導學生意識到詞語的存在,在詞語的表達方式上揣摩體會。
二、感受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
中年級教學中,讀懂段落并運用段落去表達是讀寫訓練的重點內容。這篇課文在三年級上冊,我覺得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為以后理解和學習段落做鋪墊。
課文第一個場景里,鐵罐的語氣神態(tài)變化十分明顯,由傲慢,到惱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層層加深,我引導學生“鐵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處?”讓學生回顧之前鐵罐說了什么話,再讀懂這些話都是圍繞“陶罐易碎這個短處來說的”,這樣也就更能體會鐵罐的傲慢和他不聽別人的解釋、勸解,只是認準了自己的長處,更要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較。這樣的聯(lián)系,學生也能感受到鐵罐的蠻橫無理;剡^頭來再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就會更深。
這樣教,學生就會在課上對課文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領悟,同時受到閱讀能力的訓練。
三、領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課文說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強弱或者人的長處和短處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要發(fā)展地看問題。每個事物或者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全面地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短處,更不能恃強凌弱——要和諧相處。
因此,我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課文中描寫人物的語氣、表情、語言的詞句,認真揣摩,感情朗讀體會作者所描寫的生動細致的畫面,鐵罐肆意欺凌弱者,他無緣無故地挑釁,侮辱對方時絲毫不留情面,總認為自己不可一世,強調自己身份不一般,強調別人沒有資格和自己說話甚至沒有資格表達觀點,直至最后欲將對方置于死地。我從陶罐為突破口,滲透尊重別人、平等對待、和諧相處的思想,突破教學難點。這其中,我力求發(fā)展語言、感受文化、滋養(yǎng)心靈為一體。
當然,由于各種原因,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評價不夠及時,引導不夠到位等等。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8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故事,文章語言生動,情節(jié)富有變化,貼近兒童實際。經過思索,我以“提示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對話,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獲得了許多感悟。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并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內容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里并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后就能找出故事發(fā)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通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于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的把握。
在精構環(huán)節(jié),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在教學中采用先指名分角色朗讀,再指導朗讀,然后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多朗讀體會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并通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tài)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粗⒆觽円猹q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
課文的10-17自然段,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我請孩子們先自讀課文,再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說一說,了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講解。引發(fā)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談見解,說感想,理解課文講的道理,學習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學習情緒很激昂,很踴躍。但我覺得從我自身的素養(yǎng)來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我的評價語不夠簡潔到位,不會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上的意外。上課時總有點慌,生怕時間不夠,心里總想著這個環(huán)節(jié)快完,快點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板書沒有把握好。這也是我每次上完課后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多鍛煉一定會有長進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19
最近在網上通過視頻,觀聽了《陶罐和鐵罐》一課,再結合自己上過這課后的感受,具體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認識陶罐與鐵罐,了解何為陶罐
教學本課一般從板書課題入手,帶領學生認識生字“陶”,觀察難字“罐”,看課文插圖認識哪個是陶罐,哪個是鐵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或設問:陶罐與鐵罐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領學生初讀課文。
課后,我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生活閱歷太淺,缺乏實踐經驗,竟有相當多的學生根本不知道“陶”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點。這樣,學生對課文中鐵罐奚落陶罐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礎,對鐵罐恃強凌弱、咄咄逼人的理解就大打折扣。難怪在課堂上,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始終浮于表面。
二、以角色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在教學時,教師能抓住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情的關鍵詞語,去引導學生讀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調、語氣,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鐵管的傲慢、輕蔑、惱怒等,陶罐的謙虛、爭辯等,直至學生把課文讀得生動、活靈活現(xiàn)。
這樣的教學,把握重點詞語來體會情感,通過感情朗讀來表情達意,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文本學習,值得肯定。然而,教學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是抓住了鐵罐奚落陶罐過程的一部分,忽視了情感發(fā)展的軌跡,忽視了對情感線索的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顯得零碎。教師應引導學生整體感悟鐵罐“傲慢——輕蔑——惱怒”的情感升級過程,整體感悟陶罐“謙虛——爭辯——不再理會”的情感發(fā)展線索。
三、陶和鐵的變化與其長短的關系
滄海桑田,陶罐與鐵罐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課堂上老師會順著故事提問,如:想象,世界上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們之間還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陶罐會有多大價值?聽了陶罐的尋找的話,鐵罐會怎么想,怎么說?等等,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顯得零碎,有的還偏離了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實際上,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認識陶罐對鐵罐的既往不咎,認識陶罐寬容的形象和關切朋友的情誼,認識陶罐雖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鐵罐雖然堅硬但容易腐爛的特點,進而理解人各有長短,應正確對待“長”“短”的'寓意。
四、解決問題,理解文意
陶和鐵因不同的質地而具有不同特點。鐵罐堅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經不起碰撞,這是故事得以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讓學生了解陶罐和鐵罐的特點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步,它對理解鐵罐驕橫的性格,對理解角色的“長”“短”及其變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學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鐵罐的變與不變”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便能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學自然簡潔、高效。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20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這篇課文文本價值在于,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入手,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把握教材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并在課堂上抓住時機,進行良性的引導,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這樣的語文在感情的熏陶上是缺失的。在教學上,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觀來體會感受陶罐和鐵罐的不同的態(tài)度,相信學生從中以能體會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有所感有所悟。然而,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如果能抓住恰當時機,拋磚引玉,引起學生自主的思考,對童話所昭示的寓意體會得會更深入一些。
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感悟最多的還是鐵罐的驕傲、自以為是和陶管的謙虛、善良。學生從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感悟。以“陶罐不再理會鐵罐!睘殛P鍵,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于引導的方向不夠精確,引導的深度不夠,學生的體驗也停留在表面。如果學生在感受到鐵罐的驕傲時,我能再多問一句“鐵罐為什么會那樣驕傲呢?”學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隨之深入了。
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tǒng)一。本片斷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價值。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21
今天把《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改成了第二課時,課堂氣氛出奇的好,在討論鐵罐說話神態(tài)時,我找學生到前面來表演,做動作、表情,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手。給了我很多驚喜,如“輕蔑”一詞,一個女生用一個“切”字,一歪頭、一扭臉。直接就把這個詞語完美呈現(xiàn)了。在一組同學分角色朗讀后,一個學生直接挑釁說:“沒有我們讀的'好!”
把課堂也是推到了一個高潮!“你是這么覺得的?那你來試一試吧!”學生對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興趣!
當然,在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第一課時中,我沒有把陶罐和鐵罐的特點講明白。如果在第一課時時可以出示這兩個事物,讓學生們來說一說、他們的特點。那故事最后的意義會更加明了的呈現(xiàn)出來。
最后,我還有一個感受。懂得了為什么講公開課基本都是第二課時了。這節(jié)課的完整性更好,從之前老師帶著學生們反復的度對話來體會人物性格,從而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就感覺講的很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22
我在教學中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要想真正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去,教師的語言和引導的話語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什么設計什么樣的教學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鐵罐》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著,我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鐵罐的內心活動,我作為記者采訪學生。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就會把學生引入了當時的情境,在情感上才會引起共鳴。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對課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還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通過老師的教學,讓學生能看見課文中描寫的形象。當然這種“看見”并非親眼目睹,這是意象上一種的感受,是“仿佛看見”了。這“仿佛看見”雖不甚分明,卻是活生生的,雖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見”清晰,卻更為豐富,更為貼近兒童,而且留有寬闊的想象余地。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要淡化內的分析理解,強調獨特的體驗。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篇23
隨文識字是本課設計的出發(fā)點之一,像“謙虛、惱怒、價值”等都是要寫的字,隨著文章的讀板書出來范寫指導。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說文解字,從文字的部件結構入手思考,無形中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這同時也滲透了解詞辨字的方法;蚴锹(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換詞,總之就是先帶給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進文中讀。
閱讀教學重在讀。以讀代講,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方法。課堂上,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略讀、默讀、輕聲讀、朗讀等來理解,積累、內化課文語言,把握課文主要資料,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按照自己的'設想進展很順,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缺少小結、質疑和寫法的引導,板書凌亂,教學中讀的設計層次感不夠突出,朗讀形式單一,齊讀太多,這些都源于教學機智不靈活,要繼續(xù)提高自身潛力。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6-24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6-15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02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7-16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薦)09-10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精]10-25
【優(yōu)】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7-09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實用】07-10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