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學計劃>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

          時間:2024-01-21 07:24:46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1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fā),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fā)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xiàn)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lián)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采取逐步擴大數的范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于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xiàn)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于評價各種算法的優(yōu)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xiàn)因題而異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于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逐步發(fā)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么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么,逐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yǎng)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谶@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xiàn)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xiàn)在:

            (1)努力體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目的。

            (2)盡量注意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為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

            10、數位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用。

            六、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復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5、分類(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8、認識鐘表(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10、總復習(4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yǎng)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伤苄詮姡w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6、認識符號“=”、“>”、“

            7、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8、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9、體現(xiàn)數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五、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5、努力體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6、盡量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8、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yōu)秀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guī)б唬?)班的數學。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游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后,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寵愛,養(yǎng)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guī)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yè)、什么是家庭作業(yè)、怎樣記家庭作業(yè),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這一學期以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保護、發(fā)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總復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五、全冊課時安排:

            1、準備課數一數比一比……………………約3課時

            2、位置………………………………約3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6、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7、認識鐘表………………………………………約2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9、總復習…………………………………………約4課時`

            六、完成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yè),以及簡單的檢驗作業(yè)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征,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fā)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yǎng)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說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yè)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1)、發(fā)現(xiàn)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fā)興趣。

            (2)、積極開發(fā)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愿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fā)言,對優(yōu)秀的表現(xiàn)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