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搖籃曲的性質以及特點,知道搖籃曲的作用。
2、能在輕柔的搖籃曲中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3、讓幼兒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并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二、活動準備
1、表現(xiàn)靜謐夜景的圖片
2、歌曲《搖籃曲》
3、布娃娃每人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精密夜景的圖片,播放歌曲《搖籃曲》,引導幼兒在音樂聲中靜靜地感受夜晚的到來。
2、一到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
聽完這首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教師啟發(fā)有而思考文題,并簡單介紹搖籃曲的'基本含義。
。1)晚上睡覺前,爸爸媽媽會為你做什么?
(2)誰給你講睡前故事?誰給你唱歌呢?
。3)睡覺前,爸爸媽媽小聲給你哼唱的歌曲,就是搖籃曲的一種。
4、教師分發(fā)布娃娃,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1)請幼兒思考和討論是不娃娃安靜入睡的方法。
。2)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布娃娃安安靜靜的入睡呢?
(3)教師將布娃娃抱在懷里,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注意動作輕柔、緩慢。
5、教師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噓,保持安靜,我們的小寶寶就要睡著了。
6、教師組織幼兒有序的將布娃娃放在休息室的小床上,自然結束活動。
我們把小寶寶放到小床上,讓他們安靜的睡覺吧,注意腳步輕,不要把寶寶們吵醒了。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角色扮演區(qū)扮演爸爸媽媽,繼續(xù)游戲,體會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
五、活動總結
搖籃曲又被稱為催眠曲,它通常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jié)奏型有近似要爛的動蕩感,是一種為小孩子催眠而唱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2
教學過程:
一、幼兒抱娃娃進活動室。
1、師:天黑了,星星眨著眼睛出來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寶寶,你們有什么辦法哄娃娃睡覺呀?
2、幼兒討論交流,請出個別幼兒來回答。
二、欣賞“搖籃曲”。
1、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好呀,可是除了這些辦法以外,我們還可以給娃娃聽音樂哄她睡覺呢,你們聽!.
2、播放“搖籃曲”(第一遍),幼兒欣賞、感受。
3、師:我的娃娃聽著音樂睡著了,你們的娃娃睡著了嗎?(睡著了)那我們一起把娃娃放到搖籃里好嗎?
4、師小結:娃娃睡覺的時候聽的音樂輕輕的,柔柔的.,很好聽,這樣娃娃很快就能睡著了,這種音樂我們叫它“搖籃曲”。
5、再次欣賞(第二遍),我們來聽聽搖籃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師提問:你們聽到搖籃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勵幼兒跟著一起哼唱。幼兒學習完整演唱“搖籃曲”,引導幼兒用輕柔、優(yōu)美的歌聲演唱,表現(xiàn)“搖籃曲”的安靜、優(yōu)美。
三、表演“搖籃曲”。
1、師播放“娃娃哭聲”: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來,我們一起哼著“搖籃曲”,搖著娃娃睡覺吧。
2、師:娃娃不哭了,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覺的。請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勢的幼兒來表演一下,鼓勵其他幼兒模仿他們的抱娃娃動作。
3、集體完整地表演“搖籃曲”,娃娃睡著后(即歌曲結束后)提示幼兒把娃娃輕輕地放到小床上,蓋好小被子,讓娃娃安睡!
四、復習歌曲“不要媽媽抱”。
師:你們的娃娃還小,需要別人抱。我們小班的朋友們已經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對嗎?
1、復習演唱歌曲。老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自己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
2、師:哦,我們小班的朋友們真的長大嘍。ɑ顒咏Y束。)
活動延伸:
幼兒每人抱一個娃娃,邊欣賞樂曲邊搖娃娃睡覺,風起了,會給娃娃蓋被子,體驗父母的辛苦。教學活動在舒緩、優(yōu)美的樂曲中結束。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3
課時:
1課時
課型:
綜合課
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版本
教學對象:
小學四年級
教學內容:
1、知識:4/4拍
2、演唱:《搖籃曲》
3、表現(xiàn):用喜歡的方式表演
4、拓展:收集更多的搖籃曲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讓學生從情感上體驗親情——母愛,分享親情藝術之美,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2、知識目標:通過4/4拍的強弱規(guī)律、附點音符在歌曲中的運用,了解搖籃曲的風格特點。
3、能力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音樂、欣賞音樂,在已有技能基礎上表現(xiàn)音樂,同時以自主、即興地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搖籃曲風格特點的感受與表現(xiàn),感受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知識、歌聲、體態(tài)、情境創(chuàng)設來表現(xiàn)搖籃曲的搖蕩感。
教學準備:
課件、不同風格樂曲、打擊樂器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編寫。本課是一堂集唱歌、聽賞、活動于一體的音樂綜合課。本課設計包括知識趣味游戲、歌曲學習、創(chuàng)作實踐三個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鞏固并提煉出不同風格樂曲的特點;從感受搖籃曲溫馨、甜美的特點入手;學唱搖籃曲并用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形象,了解搖籃曲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律動
設計意圖:將學生帶入音樂氛圍。
二、引入新課
。ㄒ唬﹦(chuàng)設情境
1、初聽樂曲(閉眼聆聽)
過渡語:談談此刻你的心情。
4、學生談感受
過渡語:是!有媽媽在身邊的感覺總是那么溫暖,我們用“U”來哼唱曲調(出示歌譜),奧地利歌曲之王——舒伯特寫的.搖籃曲!一起來感受那份甜蜜。
5、學生用“U”哼唱曲調(第一遍)
師:4/4拍的強弱規(guī)律最能表現(xiàn)搖籃搖蕩的特點。
。ǘ4/4拍
1、出示指揮圖式(解決4/4拍指揮圖式、強弱規(guī)律)
過渡語:今天有個新朋友四拍子,請看,你能根據圖片上的信息,試著揮拍嗎?
2、學生自由揮拍。
3、教師指導“下內外上”
師:4/4拍的強弱規(guī)律最能表現(xiàn)搖籃搖蕩的特點。
三、進入新課
。ㄒ唬┣V學習
1、教師指導學生視唱樂譜(解決附點節(jié)奏)
過渡語:我們來作一個接龍游戲,我唱前,你唱后,注意附點音符的地方要唱準確。
6、學生用劃拍完整視唱樂譜(第三遍)。
(在識譜過程中,感受附點四分音符、4拍子強弱規(guī)律在樂曲中的作用)
。ǘ└柙~學習
1、背景介紹
師:聽到這動人的旋律,讓我想起了舒伯特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時的情景,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歌曲又快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連連問世,可他連基本的溫飽也無法解決。一天,身無分文的舒伯特試著走進一家餐廳,四處張望,希望能看見朋友。無意中看見餐桌上那張報紙上小詩就是搖籃曲的歌詞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過渡語:多美!舒伯特為那首小詩寫下了動人旋律,把樂曲交給老板換回了一份燒土豆。
3、學生加詞演唱第一段(歌曲處理:有無前倚音的對比,并唱出搖蕩感。)
4、歌曲處理。
5、學生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
三、音樂拓展
1、教師講述在汶川大地震中媽媽的感人故事。
2、學生談感受。
3、唱媽媽的歌
4、說說好媽媽
5、課堂小結
師:希望同學們能把這首歌曲唱給你的媽媽聽,告訴你的媽媽“媽媽,我愛你”。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搖籃》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通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孩子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搖籃》,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4、能分析詩歌《搖籃》的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關系?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著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復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
1、集體朗誦并交流討論
a.詩歌里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帥出示背景圖)
b.詩歌里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后,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
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表看法后發(fā)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愛。
2、表演游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里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著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四、仿編詩歌。
“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把詩歌記住了,那大家想不想當回小詩人,自己編詩歌呢?”首先結合課圖片,引導幼兒仿編,然后幼兒自選一種寶寶的卡片,與同伴討論創(chuàng)編詩歌,并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說給大家聽。最后請幼兒將寶寶卡片貼到相應的搖籃處(背景圖片)讓寶寶好好睡一覺。
教學反思
《搖籃》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借助《搖籃曲》作為背景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能創(chuàng)編出較為完整的詩歌來。孩子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孩子也獲得了成功。通過課的反復修改,在教學活動中也收獲了不少,為我在今后的語言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以下就是幾點小小的收獲:在活動中,借助音樂、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容的記憶。在幼兒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體驗到了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幼兒先尋找四段詩歌的共同之處,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構,為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根據圖片找出詩歌的規(guī)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點,朗誦詩歌較為連貫,詩歌內容掌握較好。通過《搖籃》教學活動,讓我知道了在以后詩歌教學活動中,要使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發(fā)展語言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成為活動中的主人。
【《搖籃曲》教學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搖籃曲教案優(yōu)秀09-05
《搖籃曲》教案優(yōu)秀09-23
《窮人》教學設計優(yōu)秀02-29
《莫高窟》教學設計優(yōu)秀02-29
《匆匆》教學設計優(yōu)秀12-28
《勸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8
《aieiui》優(yōu)秀教學設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