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追尋希望的曙光演講稿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追尋希望的曙光演講稿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三(x)班的xx。
仿佛就在彈指一揮間,初中的光陰已經(jīng)悄然而過;厥,你是否還記得那些被你蹉跎過的歲月?你是否還記得那些挑燈執(zhí)筆的夜晚?亦或是那些為數(shù)學發(fā)狂,為背不熟課文而苦惱的日子?在過去,有的人勤學苦讀,他們將學科重難點納入囊中,建立起學科知識體系,為中考做足了準備。反觀來看,這里還有一群人,他們沉迷于各大網(wǎng)絡游戲,上談王者榮耀,下談今晚吃雞。我知道,你們也想努力,卻不知道該如何努力,甚至懷疑,現(xiàn)在努力是不是晚了?但哈佛大學有句名言,當你覺得為時已晚之時,才是最早的時候。
僅剩幾天,我們就將告別。在我看來,告別應是和過去的訣別,誠如歐陽修所言:“智勇多困于所溺”,告別所溺,追尋希望的曙光,才是告別本色。
換言之,傷感不應該也絕不能成為告別的代言詞,我們應當在淚別中窺得希望的曙光,憑借這縷曙光擊碎傷感的牢籠。
告別之中把握希望,需要我們對所別之物有著明確的界定。告別不是與過去的一切劃清界限,更不是與所愛之物分離,而是有選擇的與阻礙夢想的不利因素告別,與所溺之物告別,相反,因為夢想遙遠,看不見希望而告別夢想,這樣的行為無異于削足適履,與告別本意背道而馳。倘若人人都因希望渺茫而告別理想,因為身處黑暗而拒絕光明,那么不僅個人在退步,社會也在退步,甚至跌入深淵。由此可見,告別所溺之物于社會有利,告別所愛之物于社會有弊。我們應明確界定所別之物,方可窺得曙光。
反觀當下,有人借著躺平的名號與夢想告別,口中悲鳴著“擺爛”,繼續(xù)困于所溺,傷感著自己的理想不在,殊不知他們身下便是曙光,只是被躺平的身軀所遮蓋,這樣的現(xiàn)象亟待改變,放棄告別所溺之物,安于躺平,只會讓我們被時代淘汰,被時代告別,所以告別所溺之物,在告別中把握希望,理應是當務之急。
淚中曙光,與君共談。追尋希望,與君同行。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青春是螢火絢麗的流動銀河,燦爛卻也極致短暫。因其短暫,才更需珍惜。雨果曾說過:“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是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jīng)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無悔,青春。不枉,少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追尋希望的曙光演講稿作文】相關文章: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學設計01-28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案08-28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學反思04-21
學校開學追尋夢想演講稿02-05
《選擇希望人生》教案07-27
《我真希望》教案03-08
播種希望演講稿06-02
播種希望演講稿范文10-12
播種希望的演講稿模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