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

          時間:2024-09-12 07:31:15 教案 我要投稿

          漁歌子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漁歌子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jié)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ù笞匀唬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桃花流水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不須歸

          漁歌子教案2

            一、教材簡析《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著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xiàn)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xiàn)古老的鄉(xiāng)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jié)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jīng),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后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后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閑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二、教學對象分析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已經(jīng)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jīng)驗,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學生在課內(nèi)已學習了本組的前兩首古詩,在課外收集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對于田園生活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田園生活的詩情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一、認識4個生字塞、箬、笠、蓑,指導書寫鷺等字。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三、體會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四、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讀寫結(jié)合法

            六、課前準備(一)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二)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張志和的資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初讀,建構(gòu)田園生活的主題

            (一)教師用語言渲染,用圖片輔助,幫助學生對單元本題溫故知新。

           。ǘ⿴熒涣鳎斫庠~牌名。

            (三)請學生自由朗讀詞句,把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ㄋ模┙處煓z查整首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塞的讀音及鷺等字的書寫。

           。ㄎ澹┱垖W生再讀詞句,指導讀出詞的節(jié)奏。

            【設計意圖: 1.詞這種體載在本冊第一課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學生對其特點已有所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再次回顧詞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詞的了解。2.扎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努力做到讀不通順,不開講!

            二、細讀,走近田園生活的畫面

           。ㄒ唬┱垖W生借助已有的經(jīng)驗,回顧理解詞意的方法。

           。ǘ⿲W生自主學習,理解整首詞的意思,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主學習中的見解。

           。ㄈ┓答亝R報對詞意的理解。

            【設計意圖:1.理解詞意是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學生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已積累了理解詞意的多種辦法。通過師生交流,回顧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意。2.匯報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詞意,鼓勵學生對詞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賞讀,觸摸一顆眷戀的內(nèi)心

           。ㄒ唬┙處熍錁贩蹲x,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詩人的不須歸。

            (二)由不須歸切入,讓學生交流匯報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須歸。

           。1)請學生了解詞中描寫的景物。

            (2)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想象詞中的畫面。

           。3)學生交流想象的內(nèi)容,教師緊扣畫中的色彩及 飛字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用其他詞語來形容春景。讓學生通過多元品讀,繼而誦讀,感悟畫面的和諧與動態(tài)之美。

           。4)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初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2.鱖魚肥中感悟不須歸。

           。1)引導學生關注肥字,讓學生交流從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品讀前兩句詞,感悟詩人用詞的精妙。

           。3)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須歸。

           。1)學生感悟斜風細雨,引導學生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春雨的特點。

           。2)學生品讀,繼而誦讀第三、四句詞,感受春景的寧靜之美。

            4.讓學生把感悟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下來,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畫面的整體美。

            【設計意圖:1不須歸是詞眼。抓不須歸作切入點,是觸摸詩人眷戀的內(nèi)心的有效途徑。2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是本課的教學要求。詞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很多,因此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繽紛,在交流中體會色彩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3.誦寫結(jié)合是本環(huán)節(jié)的特點。背誦的落實在于讓學生在品讀中達到熟讀成誦。而小練筆則在學生對畫面的感悟達到一定程度時,用語言文字再現(xiàn)詩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戀之情

            出示補充資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2.師生交流詩人的生平,教師補充對詩人的介紹。理解詩人不須歸的是什么地方,進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3.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詞,提升情感。4.補充學習詩人的另一首《漁歌子》,讓學生初步了解詞意,并朗讀積累。5.回顧詩人生平的著作,師生帶著對整著詞的感悟,一起誦讀《漁歌子》。

            【設計意圖:1. 知人論詩,以詩帶詩是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是本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梳理資料,補充詩人的資料,引導學生與詩人心靈的對話,感悟一份眷戀之情。2.補充學習另一首《漁歌子》,既起到積累田園生活的詩詞的目的,又能進一步感悟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留戀之情,深化了情感!

          漁歌子教案3

            設計理念:

            1、把握詞眼“不須歸”,以不同層次的讀貫穿課堂,努力營造一個詩意的課堂。

            2、通過品味詞的語言,還原、豐富詞的畫面,理解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色。

            3、理解詩詞與擴大閱讀量相合,采用一篇帶多篇的做法,提高課堂實效。如:通過對比誦讀張松齡、蘇軾的詞,加深體會這首詞的寫作特色和詞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并會寫3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2、理解《漁歌子》的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拓展相關詩詞進行對比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并描述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誦讀這首詞,查閱有關詞人的資料,復習有關詞的知識。

            2、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ㄕn前活動:背誦《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話題引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欣賞唐朝詞人張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詞。說到詞,我們開學的時候才學過一首,它是?(請生背誦)

            2、關于詞這種文學體裁,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答,師相機強調(diào)詞的相關常識)

          漁歌子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學,理解詩意。

            2、想象詩的意境,化詩為畫。

            3、吟詩成誦。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ㄒ魳罚┤藗兂Uf: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風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鐘愛,許多詩詞佳作流傳至今。還記得嗎?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中寫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朝陽映照下的江景令詩人如此魂牽夢繞,那么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xiāng)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聽————(歌曲)。

            你發(fā)現(xiàn)了嗎?對了,許多詩詞當時就是被譜上曲子傳唱開來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張志和的'《漁歌子》。

            二、整體把握古詩:

            首先請聽周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我讀得怎么樣? 指名上臺劃節(jié)奏。

            下面,請大家把這首詩試讀幾遍。

            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報名讀。

            齊讀。讀完整首詩,你認為他主要寫了什么?

            你從這首詞中,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情緒?

            三、細細品味古詩。

            下面,讓我們細細地品味這首詩。

            首先,請女孩子齊讀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你知道這兩句中哪些字詞的意思?

            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了這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聽到了什么?

            多美啊,誰來美美地讀一讀?報名讀、齊讀。

            如此美景,無人問津啟不可惜?后兩句又寫了什么呢?男孩子來齊讀!扒囿梵遥G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讀了這兩句,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

            “斜風細雨不須歸”,讀到這兒,你心中沒有疑惑嗎?

            漁人為什么不肯歸去?

            1、釣魚

            2、觀景(“可謂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樂也!”)

            張志和有個別稱叫“煙波釣叟”,晚唐時期,朝廷昏庸,社會動蕩,做官的張志和被小人誣陷,遭到削職貶官,從此他歸隱山林自得其樂,詞中的漁人可能指誰?

            如果說詞中的漁人就是張志和自己,那我們細細品味一下,這首詞表達了他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板: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多么開朗、豁達的個性!讓我們盡情地讀一讀。同樣是江邊垂釣、同樣遭遇陷害、貶官,老師這兒帶來了另一首詩《江雪》,誰賴讀一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聰明的孩子們,這首詩表達的還是高興的心情嗎?

            處事“寒江獨釣圖”,詩人將冰冷的心融入了這一片冰冷蒼茫的天地間,多凄涼啊!

            下面我們來玩?zhèn)變魔術(shù)的游戲好嗎?怎樣使這副圖搖身一變,變成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呢?大家出出注意吧!

            小結(jié):多奇妙!同樣的江邊垂釣,同樣的遭遇,但由于詩人的性格不同,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所表達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們看,煙雨迷蒙間,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彩明麗卻不失柔和,看似寧靜卻又充滿活力。這是一首清麗婉轉(zhuǎn)的詞,更是一幅意境淡遠的山水畫!

            如果我們今天不美美地來吟誦一番,啟不辜負了它的詩情畫意?誰來試試?

            齊誦。

            四、作業(yè)

            根據(jù)詞作一幅畫或?qū)懸黄⑽摹?/p>

          漁歌子教案5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jié)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漁歌子教案6

            《詞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

            2.能對《憶江南》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 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jù)“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習《憶江南》

            1.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小結(jié):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jié)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思,然后可欣賞插圖。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

            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憶江南》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僦该v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zhì)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趯W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劢處熜〗Y(jié):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書設計

            3 詞兩首憶江南白居易漁歌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教案點評: 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quán)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fā)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動

            1.自學自解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江南春》和宋代詩人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選擇描寫春天的詩詞來學習。

            2.同學之間交流自學情況。

            3.讀一讀、背一背。

          漁歌子教案7

            教師簡介

            1996年畢業(yè)于南平師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十余年來,多次在市、區(qū)課堂教學比武和演講賽中獲獎;一直致力于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探究,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形成自己自然質(zhì)樸又不拘一格的教學風格。

            設計說明

            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里最亮麗的瑰寶,作者將自己的悲或喜、情與物,濃縮在方寸之中,讀來令人神思激蕩!稘O歌子》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優(yōu)美春色和垂釣時那種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顯示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節(jié)課重點抓住詞眼“不須歸”,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思考、想象、表達等實踐活動,理解詞的內(nèi)容,感受詞的意境,欣賞詞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經(jīng)典文化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經(jīng)典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想象,體會詞的意境。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教具準備:

            1、音樂 2、圖片 3、作者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學,感知詞的內(nèi)容

            1、由張志和的別號——“煙波釣徒”引入教學,板書揭題。

            2、生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

            3、正音,認讀“箬笠” “蓑”。指導生字書寫,掌握“塞” “鷺”的結(jié)構(gòu)特點。

            4、齊讀全詩。

            二、質(zhì)疑細學,體會詞的內(nèi)容意境

           。ㄒ唬┳h詞眼,初步體會“不須歸”的含義。

            (1)“不須歸”是什么意思?相機理解“須”的含義。

           。2)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覺得沒有必要回去呢?

           。ǘ┮龑胂螅w會詞的景色之美

            1、一讀全詞,發(fā)現(xiàn)美景之多。

            2、二讀全詞,描繪景物色彩之美。

            引導學生將色彩與景物聯(lián)系起來,體會詞的色彩之美。

           。1)找出詞中已有的白、青、綠三種色彩。

            (2)體會隱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詞后面的色彩。

            3、三讀全詞,體會景物動態(tài)之美。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展開想象,學會用上排比、擬人、比喻等手法,將心中的畫面說具體,體會景物動態(tài)之美。

            4、議一議,將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動態(tài)之美,較完整地描繪出來。

            引導生用上“我喜歡這( ),你看——”的句式

            三、品悟詞眼,感悟詞人心境

           。ㄒ唬┢纷x詞句,體驗意境之美 。

            1、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運用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開展朗讀訓練。

            2、引讀一二兩句。

           。ǘ┙庾x詞眼,體會“不須歸”的情懷

            1、創(chuàng)設情景:遠山傳來悠悠的呼喚……面對此情此景,張志和的感受怎樣?請用詞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意境。

            3、深入理解“不須歸”。

           。1)簡介張志和生平。

           。2)小結(jié)。

            4、齊讀全詞

            四、多種形式誦讀,演繹心中的《漁歌子》

            1、師生合作,學習多形式的朗讀

           。1)師生配合讀,引導體會詩詞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復沓的表達方法。

           。2)生生配合讀,選擇自己的伙伴一塊兒讀 。

            2、啟發(fā)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改編成童謠。

            3、師生合作,利用童謠引讀全詞,誦讀《漁歌子》。

            五、總結(jié)全詞,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漁歌子

            西塞山前

            白鷺高飛

            桃花流水

            不須歸 鱖魚正肥 樂而不歸

            青青箬笠

            綠綠蓑衣

            斜風細雨

          漁歌子教案8

            知識目標:

            1、 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 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

            1、 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 詞的意思。

            2、 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 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 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 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兩首詞的意思,根據(jù)這兩首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同學們?yōu)槲覀冋故玖四惴e累的這么多的古詩,

            讓我們回到了古詩國度之中。詩和詞都是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高峰,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一首詞《漁歌子》(板書)。

            我們學過詞嗎?一起背一背吧(《憶江南》)

            2、預習中同學們收集了很多資料,你對詞了解多少?你知道詞和詩的區(qū)別嗎?(課件出示詩與詞的區(qū)別)

            師小結(jié):詩的格式整齊,每句字數(shù)相同,像我們課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詞句式長短不一。詩是脫離音樂的,而詞和音樂曲調(diào)同了一爐的。

           。场⑻昧,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的語文知識。關于本課將要學習的詞《漁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你還知道有關他的什么情況?(把你收集的資料展示出來)

            生展示所收集整理的資料,師相機點撥。

            二、初讀,感知韻律

            同學們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非常強,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更深更好的學習這首詞,F(xiàn)在就讓我們來領略這首詞的風采吧,(出示課件)師讀詞(配樂)。

            1、你們喜歡這首詞嗎?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詞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詩中的三個生字,把詞讀準(課件出示生字)。

            第二遍希望把詞讀順,讀出詞的節(jié)奏

            2、指名讀

            第一名讀,請其他同學聽他的讀音是否準確。

            第二名讀,請其它同學聽他的節(jié)奏,是否有韻律,他讀的是哪種韻律?(其他同學修正)

            師指導,首詞可以用不同的節(jié)奏來讀,多讀幾個速度和停頓時間可以不一樣,但一句話中的.節(jié)奏必須一樣。還要注意斷詞時要音斷而意不絕。

            3、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自由的將這首詞再讀一遍。

            師:誰愿意展示你對詞的初步掌握。

            生自愿組合讀詞。

            三、品詩,體會情感

            1、同學們讀得真好,節(jié)奏掌握得恰到好處,我們常說詩情畫意,讀詞,不但要把它詩正確讀好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讀“情”讀出詩中的“情”,作者的“情”更要讀出你的“情”你的感受。

            2、你覺得詩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最能打開你情感的閘門,放飛你多姿的想象?

            3、指名答,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詞的中心句。

            4、這句話什么意思?你體會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戴青斗笠,身披綠衰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寫出了悠閑自得之情。)

            四、精讀,想象意境

            1、古人說: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讓他如此的留連不返呢?

           。ò、桃花、鱖魚、微風、細雨)是呀,這是一幅多生動的自然的春天的景象,你有感受嗎?(美)是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難怪詞人——

            齊:斜風細雨不須歸。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還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連不歸,請同學們結(jié)合,張志和的資料來想一想。

           。ㄒ驗樗晟倬筒饺胧送竞笥衷饷饴毐懔骼穗[居于江湖,所以他不愛官場愛自由,更愛祖國的壯麗河山。)

            這美麗的畫面,閑適的情懷你能想象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課件)。

            教師配合課件中的畫面和音樂有感情的加入旁白:

           。ㄔ~人張志和,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他對江南春景深情贊助以及淡泊功名,流連山水的人性情懷,在詞中表露無遺。你看,江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初春的西塞山剛蒙上幾分綠色,遠遠望顯得更加柔美,從水田里飛來的白色鷺鴛在山上低徊,引來了成群的鷺鴛輕盈的飛翔于山間、江上,也輕輕落于船頭,與漁人一共蕩舟江面,淡黃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江中,粉紅色的桃花開得正盛,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悠閑的漁翁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如此寧靜又美好的畫面,)難怪——齊: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這樣一幅超凡絕塵的美景,詞人張志和用他的千古絕唱將它釋懷。

            我相信現(xiàn)在很多感想一定充滿了你的不腦袋,你想怎樣來理解這一首詞中的意境呢?回憶一下,我們都用過什么方法來理解詩文呢?

            生踴躍回答,教師出示課件,(有感情的朗讀、有個性的理解詩詞、準確的概括中心、色彩明麗的繪畫、優(yōu)美的填詞演唱、編成朗朗上口的拍手謠。)

            學生討論5秒鐘,找出喜歡的方式,要求盡量與其它組不重復。

            師:在小組活動對老師希望你一定要抓住對詩的理解,出示(課件)。那么好了,快點行動吧。

            重點抓好詞的理解,反復說透。

            匯報的順序:一讀,要求加入理解和情感;二解;三概括;四畫;五歌謠;六唱。

            師小結(jié):這么美的圖畫,這么悅耳歌謠,這么動聽的歌曲,老師相信,對這首詞你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讓我們盡情的把你的情感讀出來吧!

            齊,老師也讀

            師總結(jié)做情感的升華:你們的詩聲讓我仿佛再一次觀看了絕美的畫面,祖國萬里山河美景不勝收,希望同學們繼續(xù)收集寫景的詩篇作為積累。

            在朗朗的詩聲中,我們即將結(jié)束今天的學習,我要祝賀每一們同學,你們不僅學習了《漁歌子》,還掌握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雖然詞人已作古,但是你們讓他的情,在我們這一方小小的空間中粒粒再現(xiàn),你們繼承了他博大的情懷。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學詩吧,愛詩吧,我相信,我們中華民族的這一顆瑰寶只有在你們的身上才能盡顯光華。

          漁歌子教案9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畫家張志和。詞中描繪了一片畫意詩情。色彩明麗,畫面清新,加上斜風細雨,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jié)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詞,對詞的特點不熟悉,這首詞內(nèi)容淺顯,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背誦《漁歌子》。

            2.體會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詞中有畫,詞中有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資料卡、彩筆。

            教學過程:

            一、班級詩詞大會

            1.詩詞比賽:老師說前一句,學生答后一句。

            2.圖中有詩:根據(jù)圖片回答詩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漁歌子》和《江雪》。學生根據(jù)課本注音讀一讀,找找它們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詞的特點。

            2.介紹詞和作者: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詞,又叫長短句,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可以歌唱,每一首詞根據(jù)格律,都有一個曲調(diào)名,成為詞牌。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詞調(diào)是寫詞時所依據(jù)的樂譜,有的詞牌就是詞的題目,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漁歌子》。

            張志和:唐代詩人、畫家,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3.自學

            (1)根據(jù)注音自讀兩遍,讀準字音。

            (2)同桌檢查讀。

           。3)齊讀,欣賞配樂朗讀,學生再讀。

           。4)學習生字生詞。借助圖片認識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5)對照詩詞后的注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小組合作學習,不懂的可以討論可以問老師。

           。6)全班交流詩詞大意。

           。7)詞講究韻律,讓我們一起雙手擊掌,打出節(jié)拍,隨節(jié)拍讀。

            三、品味詞中畫,畫中情

            1.思考,詞中介紹了幾種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節(jié)的嗎?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僅有景還有人,不僅有色彩還有聲音,不僅有動態(tài)描寫還有靜態(tài)描寫,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一寫或畫一畫。

            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體會出詞中有畫。

            4.作者寫的這些景物給你的印象怎么樣?這色彩明麗的“畫”在表達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哪位同學能把作者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出來呢?

            5.面對垂釣者,你有什么想問的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我們只有了解作者是在怎么樣的心境中寫下的這首詞,才會對詩詞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閱讀資料,思考,指名學生說一說“不須歸”還有什么含義。

            6.作者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師生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2)志和啊,你為何不歸?指學生回答。

           。3)讓我們一起讀出張志和的心聲吧。

            四、有感情朗讀、吟唱。

            1.郁郁蔥蔥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xiāng)風光,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同學們,讓我們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把作者悠閑愉悅的心情讀出來吧!

            2.一首優(yōu)美的詞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這首傳唱千年的詞也改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五、把這首詞畫成一幅畫,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景 美麗如畫

            不須歸

            人 悠閑自在

          漁歌子教案10

            一、設計理念。

            1、通過視頻品味詞的語言,豐富詞的畫面,理解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

            2、把握詞眼“不須歸”,以吟誦的方式貫穿課堂,努力營造一個詩意的課堂。

            3、理解詩詞與擴大閱讀量相合,采用一帶多的做法,提高課堂實效。如:通過對比誦讀張松齡的詞,加深體會這首詞的特色和詞人抒發(fā)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背誦這首詞。

            2、拓展相關詩詞進行對比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并描述詞中描寫的情景。

            四、教學難點。

            體會“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五、教學過程。

           。ㄒ唬┰掝}引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師:在這段視頻中我們看到了山、桃花、流水、鱖魚和漁翁。隨著這美麗的畫面,我們還看到了一首優(yōu)美的詞,這就是千古流傳的——漁歌子(課件展示:漁歌子)

           。ǘ┙榻B作者。

            師:“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它的作者是張志和(出示課件作者簡介)

           。ㄈ┏踝x詩詞。

            師:“漁歌子”這首詞又名“漁父”或“漁父樂”,是垂釣者、打魚人唱的歌。這首詞就是張志和在西塞山前垂釣時所唱的漁歌。

            師:現(xiàn)在就來學習一下這首垂釣者所唱的漁歌吧。

            師: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詞:(出示課件)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詩詞講解。

            師:張志和的這首詞輕描淡寫,全詞只有短短27個字,描繪出整個春江水暖、煙雨迷蒙的清麗景象。詩詞就是這樣,能用最少的字來表達出最多的內(nèi)容。

            這首詞開頭兩行是寫景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在一片青翠的西塞山前,有雪白的鷺鷥在藍天中飛翔著。溪水兩岸夾著成片的桃花林,粉紅色的桃花隨著一絲清風翩翩落下,飄浮在水面上,無數(shù)肥美的鱖魚在水中嬉戲、追逐著!扒囿梵,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兩行是描寫漁翁的,漁翁頭上戴著青竹笠,身穿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的細雨在悠閑地垂釣,遲遲不肯歸去。

            (五)吟誦詩詞。

            師:如此優(yōu)美的詩詞,我們又該如何去頌讀呢?

            師:在古時候詞是用來唱的,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吟誦,它講究音律感,講究輕重變化。如果讀得太快了,詞中味道也就沒有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聽聽古時候的人是如何吟誦詩詞的。(出示聲頻課件)

            師:聽完這段吟誦,相信大家對如何讀好這首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可以在課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也來試著吟誦幾次。

           。┙獯鹬、難點。

            師:在吟誦完這首詞后,也許同學們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天下起了小雨,為什么漁翁還不愿意離去呢?

            師:前面我們在介紹張志和的簡介時就曾經(jīng)說過,他喜歡隱居,他追求的是一種悠閑自由的生活,他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他認為在山水間釣魚是一件趣事,所以遲遲不愿意離開。

            師:雖然我們能理解張志和的這種心境,可是他的哥哥張松齡卻不這么認為,他怕隱居的弟弟忘記回家,于是也作了一首詞,詞名叫《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是這樣說的: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這首詞是哥哥回應弟弟的,他希望弟弟趕緊回家,不要再留戀這些美景,但張志和向往的就是這種悠閑的生活。他的垂釣,釣來的是清閑,是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希望同學們能牢牢地記住張志和的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

            六、教學反思:

            詩詞講究的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這比較符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與意境是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在引導學生走進張志和的“桃花流水”時,我們得品味詩人的心境了。

            1、 張志和為什么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呢?(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體會。)

            2、 將張志和哥哥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與張志和的《漁歌子》對比欣賞,強調(diào)“狂風浪起且須還”、“ 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受詩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閑自在。

            3、 張志和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說他釣的是什么呢?

            讀到這里,我和學生們都早已身臨其境了,任清風撫面,任芬芳撲鼻,只仰望白鷺展翅,只俯看桃花帶露隨流水……哪還怕什么“斜風”,早是水中一尾鱖魚,張志和也釣起了我們心中的“清新、飄逸、悠閑自在……”

            是啊,學習我們古詩詞,第一要能通過詩歌(詞)的文字想象畫面,第二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來一同感受。這樣,我們就可以和詩人一起完成詩作的“意象”和“意境”了。

          漁歌子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這首詞。

            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難點: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張志和、積累張松齡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詞

            回憶并背誦《憶江南》。

            2.關于詞,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3、那么,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詞的詞牌又叫——“漁歌子”。

            4、看老師寫課題。[一筆一劃地板書]拿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漁——歌——子。來,一起讀課題!

            5、指導學生把題目讀正確。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讀著這“漁歌子”,猜一猜這首詞在寫什么?

            2、這“漁歌子”又名“漁父”。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的《漁歌子》又是怎樣描繪張志和的'垂釣生活的呢?翻開語文書110頁,我們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明白了嗎?

            3、自由練習朗讀,開始。(生自由讀《漁歌子》)

            4、(課件出示《漁歌子》。)好,誰來讀一讀《漁歌子》?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生1讀

            5、讀的字正腔圓,真不錯!誰再來讀一讀?(接著請三位學生讀詞,學生互相幫助正音。)

            6、想讀的同學這么多,那好,我們一起讀,開始!生(齊讀)

            7、很好!誰再來讀一讀《漁歌子》?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生8、很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9、你還注意到?jīng)]有,他在讀“桃花流水鱖魚肥”和“斜風細雨不須歸”時,哪兒停頓了?師:你們都聽出來了嗎?

            10師:對,這就叫有板有眼。古詩詞特別講究音律和節(jié)奏,讀的時候要有板有眼,像詞人一樣讀。來,我們一起讀。

            11、有些孩子還隨著節(jié)奏搖頭晃腦的,有意思。來,我們模仿這些同學讀。生:(齊讀)

            三、想象畫面,深入感悟

            12:有那么一點詞人的感覺了!這首詞很優(yōu)美,《漁歌子》描繪的景象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老師讀詞,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師配樂朗誦《漁歌子》,學生靜聽想象。)

            13、同學們,你們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誰來說一說?

            14、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可以默讀,也可以小聲地讀。

            15、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16、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

            17、想不想看看現(xiàn)代版的漁歌子(課件出示) 作者是誰? 你們想不想也把這美麗的畫面寫下來?生:(寫話)

            18、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詞,最適合美讀了。來我們一起讀一讀。

            19、能給人美的感覺,但還不夠。為什么呢?沒有請詞人來呀!詞中寫了詞人嗎?從哪兒看出來?師: “青箬笠,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面對此情此景,他心情如何?

            20、是不是只有這個原因呢?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張志和這個人。

            課件播放:(張志和本名張龜齡,他從小便才華過人,16歲的時候,他中了舉人,還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來他因事而被貶官。之后,他干脆辭官歸隱。隱居在太湖一帶,整日扁舟垂釣,過著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他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但他釣魚卻很奇怪,《唐書.張志和傳》中曾這樣記載:師:怎樣記載得呢?讀!生:“志和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師:“每垂釣,不設餌”,你讀懂了嗎?生:他每次垂釣都不投魚餌。師:沒有魚餌,怎么可能有魚兒上鉤呢,是不是?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了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覺得他釣了些什么?齊讀《漁歌子》,回歸主題,升華詩情。

          漁歌子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鱖”、“箬笠”、“蓑衣”的音、形、義。

            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試著邊讀邊想象,感受畫面美,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閱讀,朗誦詩詞的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欣賞、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

            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感受畫面美。

            難點:

            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學會欣賞,誦讀,養(yǎng)成積累古詩詞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音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風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鐘愛,許多詩詞佳作流傳至今。還記得嗎?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中寫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朝陽映照下的江景令詩人如此魂牽夢繞,那么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xiāng)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聽————(歌曲)。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漁歌子》。

            2、《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jié)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有些詞牌還能表示詞的內(nèi)容,比如,漁歌子,看到這個詞牌,你會想到什么?是啊,漁歌子作為詞牌們,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

            3、有誰知道這首詞是誰寫的?(板書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后賜名張志和,后因事被貶,隱居江湖間,自號“煙波釣徒”,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二、整體把握古詩:

            1、首先請聽張老師把這首詞讀一遍。注意難讀字的讀音。

            抽讀:鱖魚青箬笠(竹子編成的像草帽一樣的斗笠,所以是竹子頭)綠蓑衣(草字頭)

            2、請同學們自由讀詞,邊讀邊在書上劃出詞的節(jié)奏。指名上臺劃節(jié)奏。請你讀給大家聽好嗎?齊讀。

            3、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張志和的好朋友,夸他: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著這首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垂釣者)(評價語:你關注到了這畫里的人。 樂而忘歸,樂不思蜀,你關注到了畫里的顏色,如夢如幻)

            大家都關注到了畫面的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紅。色澤鮮明但有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讓我們看著這幅畫面,一起誦讀這首詞。齊誦。

            5、這畫面不僅有動人的顏色,還有動聽的聲音。(播放聲音)還有迷人的味道(出示桃花圖)你聽到了嗎?聞到了嗎?請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用流暢優(yōu)美的句子寫下來,要寫出畫面的色、聲、味。(出示無字圖片)

            6、學生寫話。5分鐘。

            7、指名朗讀學生所寫的話。

            8、這樣聲色味俱全的美景就濃縮在張志和27個字里。讓我們一起有感情誦讀。

            三、體會中心

            1、你對張志和有什么了解?(原名張龜齡,后賜名張志和,后因事被貶,隱居江湖間,自號“煙波釣徒”,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2、也有一位被貶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出示《江雪》指名朗讀。這兩位被貶詩人在詩詞中抒發(fā)的情懷一樣嗎?

            《江雪》這首詩中你讀到的是什么?(孤獨、寂寞)詩人將冰冷的心融入了這一片冰冷蒼茫的天地間,多凄涼!

            《漁歌子》里你讀到的是什么?(恬靜、悠閑、閑適、淡泊、自由、對自然的熱愛)

            3、你從這首詞中的哪里讀出了悠閑、恬靜?

           。1)不須歸:想象自己就是張志和,一行白鷺飛上天空,空氣里彌漫著桃花的芬芳,清脆的鳥鳴,溪流的叮咚是大自然演奏的'天籟之音。風來了,雨來了,你回去嗎?(連指數(shù)名)不想回到哪里去?(家、官場里)遠離世俗,寄情于山水間。

           。2)據(jù)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在這里,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快樂、悠閑、自由、風光、愉快?)

            是啊,現(xiàn)在我們知道張志和志不在魚,而在于山水也。

            預設:肥?(壯、大、胖)有什么感覺?(鮮、嫩、好吃)

            美景襯托美好的心情。

            這才有了千古名篇《漁歌子》讓我們再次朗讀,要讀出味兒來。

            4、剛才我們了解到張志和本不叫張志和,而叫張龜齡,龜?shù)膲勖呛荛L的,張志和的父親是希望他健康長壽。但我們從他后來的名字看,張志和的志向是什么?

            志和這兩個字就是“心志平和”。這就是張志和畢生的追求

            心志平和就是張志和,心志平和就是漁歌子。

            老師帶讀:全詩。

            5、小結(jié):這是一首清麗婉轉(zhuǎn)的詞,更是一幅意境淡遠的山水畫!

            6、此詞吟成后,便在民間傳唱開來,而且還流傳海外。就讓我們再次聆聽著千古絕唱。(播放歌曲)

            學生學唱

            四、拓展

            1、讓我們帶著對春天春景的向往和張志和的這份淡薄寧靜,一起來欣賞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出示:《錢塘湖春行》《春日》

            自由讀一讀,指名讀一讀。

            課后,我們可以像今天一樣對這兩首詩進行深入的理解。還可以收集更多描寫春天的詩歌。

          漁歌子教案13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自主而豐實的語文實踐,還原張志和這位詩詞書畫的大家“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意境。豐滿對此人張志和的認識,體會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有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背誦《漁歌子》。

            2、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3、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煙雨江南,碧水藍天,詩情畫意,春意盎然(出示江南美景圖片)唐代大詩人張志和就是在這里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漁歌子》(板書,齊讀課題)

            2、教師簡介詞的'內(nèi)容

            師:從這個題目中,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師:是的,“漁歌子” 又叫“漁父”, 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是一種詞牌名。 “我們先前還學到過哪些詞牌?”不同的詞牌每句話的字數(shù)不一樣,節(jié)奏和情境不同,所以又稱長短句。

            二、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同學們,學古詩詞,首先得把古詩詞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來。自己讀兩三遍,開始吧!

            師:讀得非常好,請坐。同學們,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它是有節(jié)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間也有停頓,同學們看(大屏幕呈現(xiàn)整首詞),你能夠把這首詞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讀出來嗎?哪位同學試一試?

           。ㄒ簧x整首詞)

            讀通句子(生朗讀整首詞)指生讀

            師:有點味道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后三字,你們讀詞,注意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師生交換)

            2、師:同學們,學古詩詞,讀通了,讀出節(jié)奏感了,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還得讀懂它的意思。

            師:請同學輕輕地再讀讀這首詞,借助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概意思。開始——

           。▽W生借助注釋,自由說)

            師:哪位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教師輕輕提示:可以借助注釋)來,你說說看——

            師:同學們,這古詩詞,懂得了它的意思,我們再來讀,就會越讀越有味。不相信我們就來試試看。

            3、師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張志和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那么我們看一看,張志和的詞中,給我們畫的什么,用筆圈出來。

            師:請你說,他的詞中畫了什么?(9種景物)

            師:9種景物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西塞山……

            4、畫景

            師: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框,誰能把這9種景物工整地寫到框里,使人看上去像一幅畫。比如說:鱖魚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方,如果在這個位置畫蓑衣、箬笠該怎么畫?(師指圖的右下方)

            師:“笠”是生字,該怎么寫?(請生上臺寫)

            請兩位同學合作把它補充完整,其他同學把它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師:但是這個“鷺”字,也是一個生字?“鷺”字怎么寫,才能寫得漂亮?這個字有個訣竅,上面的“路”字要寫得小一些,寬一些,下面的“鳥”字要寫得窄一些,長一些。

            師:同學們,一起看黑板的這幅圖,看著看著,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詞——《漁歌子》,我們一起看著板書朗誦一下。

            把你看到的這幅畫讀出來。

          漁歌子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掌握“箬笠、蓑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nèi)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xiāng)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4、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xiāng)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難點: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 、詩詞比較,引進課題1,出示柳宗元的《江雪》與白居易的《憶江南》請同學比較二者的區(qū)別,引入詞的概念,初步了解詞的特點。

            2,板書課題,讀課題《漁歌子》,注意“子”的讀音,因為這是詞牌名,應讀第三聲。

            二、 初讀課文,字字落實1、請學生自由朗讀本首詞三遍,要求:讀第一遍時,把字音讀準;讀第二遍時,做到字字落實;讀第三遍時,能把詞的韻味讀出來就更好了。

            2、指導讀好“塞,鱖魚,箬笠,蓑衣”的字音。

            3、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教與學生識字辨義的方法。

            4、反饋讀況。請幾名同學讀文,其他同學聽聽是否字字落實了。

            5、流利地,字正腔圓的齊讀本詞。

            6、在生讀的基礎上,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漁歌子》的節(jié)奏。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師:有人說詩詞能夠傳遞一個人的情感,能夠表達一個人的思想,其實,詩詞在很多時候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幅幅畫面。那么張志和的這首詞中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畫面呢?也就是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邊讀邊找出來。

            1、學生邊讀邊找景物。

            2、交流匯報。

            3、伴隨著音樂師讀詞,學生想象畫面: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還想到了什么,這些景物的顏色、姿態(tài)是怎樣的。

            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畫面,再讓學生把整個畫面連起來具體生動地說一說,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深入文本,體會寫法

            師:剛才我們似乎忘了什么?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老師相信你們透過這個背影能想象出漁夫的神情。

            1、學生想象漁夫的神情。(悠然自樂)

            2、體會漁夫的心情。(愉快、興奮)

            3、與《江雪》比較,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4、學生交流為什么漁夫“斜風細雨不須歸”

            5、引入張志和的生平,進一步理解“不須歸”含義。

            五、課堂小結(jié),升華情感。

            1、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總結(jié)學習方法。

            2、在配樂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誦讀。

            3、在輕松歡快的《漁歌子》的歌曲中結(jié)束新課。

            六、板書設計

            漁歌子

            美如仙境

            不須歸

            悠然自樂

          漁歌子教案15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詞

            師: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過一首詞,叫——

            生:(齊答)《憶江南》。

            師:請大家一起背誦《憶江南》,預備起。

            生:(齊背)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師: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詞《漁歌子》,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板書:漁歌子張志和)

            [評析:這是學生第二次學詞,從復習學過的詞入手,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喚醒學生關于詞的記憶。此時,教師不必再講長短句、詞牌名等詞的基本知識了。]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師:“漁歌子”是詞牌名,看到這個題目,你能猜一猜這首詞寫了些什么嗎?

            生1:可能寫漁夫唱歌吧?(生笑)

            生2:不對,應該講漁夫的生活。

            生3:寫釣魚的情景。

            師:詞的詞牌名與內(nèi)容一般沒有關聯(lián),但有些卻有聯(lián)系,如張志和的《漁歌子》就是描寫漁翁的生活,表現(xiàn)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仔子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

            [評析:詞牌名與詞的內(nèi)容的關系比較復雜,三言兩語無法說清楚。這里讓學生根據(jù)“漁歌子”詞牌名猜測詞的內(nèi)容,很有新意,設計比較巧妙。]

            師:自由練習朗讀,開始。

            (生自由讀《漁歌子》。)

            師:(課件出示《漁歌子》。)好,誰來讀一讀《漁歌子》?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

            生: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讀的字正腔圓,真不錯!“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鷺、鱖魚、箬笠、蓑衣”四個詞語中都有生字,但她讀準了。誰再來讀一讀?

            (接著請三位學生讀詞,學生互相幫助正音。)

            師:想讀的同學這么多,那好,我們一起讀,開始!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漁歌子》?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生:(朗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很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西塞山前”的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還注意到?jīng)]有,他在讀“桃花流水鱖魚肥”和“斜風細雨不須歸”時,哪兒停頓了?

            生:“桃花流水”、“斜風細雨”的后面都停頓了。

            師:你們都聽出來了嗎?

            生:(齊答)聽出來了。

            師:對,這就叫有板有眼。古詩詞特別講究音律和節(jié)奏,讀的時候要有板有眼,像詞人一樣讀。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有些孩子還隨著節(jié)奏搖頭晃腦的,有意思。來,我們模仿這些同學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評析:引領學生誦讀是經(jīng)典詩詞教學之根本。按照朗讀規(guī)律,一般要經(jīng)過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這三個階段。因此,朗讀指導也得體現(xiàn)這樣的層次,要體現(xiàn)學生從不會到會的認識過程,每次讀要有明確的目的。上面的讀是前兩個層次——讀正確,把詞讀得字正腔圓;讀流利,讀得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如“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等等。在自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習得了朗讀的基本技巧,而且對詞意有了初步的感知,為接下來想象畫面、理解詞意作好了鋪墊。]

            三、想象畫面,深入感悟

            師:有那么一點詞人的感覺了!這首詞很優(yōu)美,用古人的話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漁歌子》描繪的景象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老師讀詞,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師配樂朗誦《漁歌子》,學生靜聽想象。)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誰來說一說?

            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鷺在飛翔。桃花開了,小河的流水里鱖魚長得肥美。一個人戴著箬笠,披著蓑衣,在斜風細雨中不需要回家。

            師:這人在斜風細雨中做什么?請說完整。

            生1:哦,他在斜風細雨中釣魚,不想回家。

            師: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2:是春天,我從“桃花流水”看出來的。

            生3:桃花開的時候,一般是陽春三月。

            [評析:邊讀文章,邊想畫面,這是重要的閱讀方法。尤其對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課文,更適合于采用這樣的方法。《漁歌子》語言洗練,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了動人的江南水鄉(xiāng)圖。

            從語言形式上看十分簡單,但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簡潔的語言反而給了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樣邊聽邊想象畫面的做法至少有三點好處: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把文字轉(zhuǎn)換成畫面是需要語感的;二是有助于理解詞的意思;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師:對。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滿了詩情畫意。想不想用簡筆畫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畫。

            (師生一起畫畫,教師畫在黑板上。)

            師:畫面配有文字才好呢!跟著老師一起書寫。

            (師生一起書寫“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教師隨機作寫字指導。)

            師:好,請大家指著各自畫的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詞的意思。

            (生各自說詞意。)

            [評析:將畫畫、寫字和口語表達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設計比較高明。這不是為了體現(xiàn)學科整合,而是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要畫好畫,必須對詞有準確的理解;而畫畫的過程,也是感悟詞意的過程;在相應景物旁寫詞語,對照畫面說話,這樣的訓練不僅新穎,而且有實效。]

            師: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詞,最適合用美讀了。像老師剛才一樣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能給人美的感覺,但還不夠。為什么呢?沒有請詞人來呀!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會說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生1:他會說,“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師:好,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生1讀。)

            生2:他可能會說,“這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簡直是世外桃源啊!”(掌聲)

            師:你詞匯豐富,知識豐富,還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嘗試讀出這種感覺吧!(生2讀。)

            生3: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就是賞心悅目。

            師:好,你賞心悅目地讀。(生3讀)

            師:除了“賞心悅目”,還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詞人的心情?

            生4:心曠神怡。

            生5:悠閑自在。

            生6:自由自在。

            生7:悠然自得。

            師:(指剛才答問的四個學生)請你們悠然自得地讀一讀。(生4、5、6、7讀。)

            師:來,我們不看書,一起來吟誦。你就是詞人,面對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鷺展翅飛翔,身旁桃花爛漫、流水潺潺、斜風細雨,把身心放到詞中間,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評析:在讀中想象,設身處地,感悟詞情,讀出詞情,是這一板塊的重點。詞情如何讀出來?先由教師范讀,閉眼遐想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并把這樣的景象用簡筆畫畫出來,看到這樣的美景,讀到這樣的美詞,學生心中的美感油然而生。然后,把詞人請進來,體會詞人會說什么,心情怎樣,引導學生交流真實的感受!昂,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你詞匯豐富,知識豐富,還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嘗試讀出這種感覺吧!”“請你賞心悅目地讀”,“請你們悠然自得地讀一讀”等等。學生的感悟發(fā)自內(nèi)心,獨具個性,讀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這是真正個性化的閱讀,完全以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為前提。]

            四、質(zhì)疑問難,提升情感

            師:《漁歌子》讀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生默讀,思考。)

            生:我不懂“青箬笠,綠蓑衣”。

            師:你可以借助書上的注釋理解。

            生;我看了,但還是不明白。

            師:我知道了,像這樣的避雨工具早已被淘汰了,所以你根本沒有看見過。但沒關系,這應該不影響你對整個詞的理解。

            [評析:學生的第一個提問很有意思,粗略一看似乎不是問題,因為書上有“青箬笠,綠蓑衣”的注釋?蓪W生為什么還要問呢?真的僅僅是因為沒看見過這兩樣東西嗎?其實,一實習老師上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箬笠、蓑衣一般是棕色的,可是在這兒,為什么是青色、綠色的呢?我當時覺得這個問題有些牽強,所以沒采用。但是,我還是可惜沒有追問下去,因此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學契機。]

            生:為什么漁夫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呢?

            師:問得好!讀一讀詞,想一想為什么。

            生:因為他戴了箬笠,穿了蓑衣,不怕風雨。

            生:因為他想多釣一些鱖魚。(生笑。)

            師: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jīng)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隱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游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么好,我想多玩會兒。

            師: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來,知音們,讓我們讀出張志和的心聲。

            (分小組誦讀。)

            [評析:這一片段借用了實習老師的做法,覺得設計得好,能打動人,便采用了。事實上,簡介詞人的生平、性格,對于進一步體會情感很有裨益。和學生對讀一節(jié)很有感覺,我和學生一方面被親情感染,一方面又被親近大自然的灑脫包圍,讀得投入、動情,讀出了詞的韻味。至此,讀出感情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五、作業(yè)

            師:誰能用優(yōu)美的詞語形容江南水鄉(xiāng)春雨中的景物?(課件出示習題)

            ( )的西塞山( )的白鷺( )的桃花

            ( )的流水( )的鱖魚( )的微風

            ( )的細雨( )的斗笠( )的蓑衣

            ( )的漁夫( )的江南( )的景色

          【漁歌子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教案漁歌子04-08

          漁歌子教學設計10-13

          《漁歌子》教學反思15篇10-16

          教案中班教案07-12

          實用荷花教案教案荷花教案05-16

          鉆洞洞教案教案12-10

          大班教案認識a的教案10-10

          藝術(shù)教案中班教案03-05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0-27